在《无间道》系列电影中,梁朝伟、刘德华两位天王演绎了一场江湖中的无间道,引起了人们对人生的种种思索。两个身份混乱的男人,他们分别为警方和黑社会的卧底。他们决心离开这个不辨是非的处境,离开无间地狱,寻回自己。刘健明(刘德华饰)是香港黑帮三合会的会员,10多年前,他听从老大韩琛(曾志伟饰)的吩咐,加入了香港警察,做黑社会卧底。在韩琛的帮助下,健明在七年后有望晋升为见习督察。陈永仁(梁朝伟饰)被警察训练学校强行退学,秘密执行渗透进三和会的卧底工作,而他的老大恰恰就是韩琛。在一宗毒品交易中,黑白两道的行动均告失败,暴露了双方都有卧底潜伏的事实,陈永仁和刘健明的无间道旅程接受着严峻的考验……
什么是无间道?
所谓“无间”,字面意思是没有间断、永无休止,其实这个词出自佛经,指的是无间地狱。所谓“道”,有一个特征就是一旦陷入,就很难自拔!据说,被打入无间地狱的,都是罪大恶极的人。他们在无间地狱之中,永远没有任何解脱的希望,除了受苦之外,绝无其他感受。无间地狱极大,广漠无间,打入地狱的阴魂,无法脱出,永远在地狱中受苦,作为生前穷凶极恶的报应。
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那么,职场中也会有无间道吗?
有意思的是,有一部西班牙电影被翻译作《职场无间道》,故事围绕七名公司应聘者展开。虽然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职位,面试过程却苛刻至极,在最后一轮面试中,七位候选人被集体安排在一间会议室里,根据电脑提示来完成相应任务:找出假扮应聘者的观察员,选举一个团队带头人,决定其他成员的去留……求职者经历了互揭疮疤,互相攻击,面试官混在求职者中观察他们,还有摄象头在暗中监控,不仅侵犯人权,而且对人极尽侮辱。
电影毕竟是电影,为了表现的需要,总是要有所夸张。但身在职场,难免牵扯到一些是是非非,往往触及到道理底线,甚至会引起人性的变化。
【职场里有没有“好人”和“坏人”?】
在电影里,观众可以很轻易地给剧中人物贴上“好人”、“坏人”的标签,在现实的职场中,可不就那么简单了。
白玫刚参加工作,打电话给在职场磨砺多年的表哥:“职场好复杂啊!我是新手,怎样才能擦亮眼睛,去识别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呢?如果好人坏人没有分清,岂不会很危险?”
表哥呵呵一笑,说:“你怎么就肯定职场中一定有好人、有坏人呢?如果职场没有好人和坏人之分,你不就不用费这种心思了?”
白玫不相信:“社会中都有好人坏人,职场中怎么会没有?你混迹职场这么多年,不知道是怎么混的?”
关于如何识别好人和坏人,在《论语》中有这么一段: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翻译成白话文,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子贡问孔子:“假如有这么一个人,周围的百姓都说他好,都喜欢他,那么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说:“假如大家都说他坏,又怎么样呢?”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百姓中的好人都喜欢他,百姓中的坏人都厌恶他,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好人。”
孔子的话似乎冠冕堂皇,但细一琢磨,还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孔子认为,必须“好人”喜欢而“坏人”厌恶的人才称得上“好人”。那么喜欢好人的“好人”,又该如何判定呢?所以,标准都无法确定,实际生活中好人坏人更不是那么容易就判断出来的。
在职场中,如果你听别人说某人好或者某人坏,千万不要轻易相信。
为什么?因为职场里的利益矛盾集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假如a和b关系很铁,好得就像穿一条裤子,那么在b的眼里,a绝对是个好人。而如果a和c互相勾心斗角,那么在c的眼里,a绝对又是个混蛋。说不定哪一天,a和c成了朋友而和b结了仇,a在b和c的心目中又会是另外的形象了。
职场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取决于自己对他人的感情和期许。某一天,你在路上恰好碰到两个人,其中一个是自己的下属,另一个不认识。如果他俩都和你形同陌路,擦肩而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你根本不会在意自己不认识的人不跟自己打招呼,而自己的下属不和自己打招呼,就有可能惹恼你了。
同样都是不打招呼,感觉却截然不同,为什么?这是因为,你对这两个人的期许不一样。在你的心里,很可能时不时地在等着下司的招呼,而他没跟你打呼呼,你就会认为他不尊重你,甚至会对他的为人有看法。你对不认识你的人没有期许,他没打招呼你不认为他有什么问题;而你对下属有了期许,他又没达到你的期许,你就认为他有“问题”。
再比如,某领导或某同事帮助过你,有恩于你,那么,不论他对别人怎么样,你往往都会认为他是一个好人;而如果某领导或某同事打击过你,和你有怨,那么不论他在其他事上做得如何公允,你往往都会认为他是一个坏人。好人和坏人在某一个人的心中是有标准的,但对于大众来说,又是谈不来标准的。
所以说,职场中有好人也有坏人,也无好人也无坏人。你在别人的心中是好人或是坏人,别人在你的心中是好人或是坏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好人还是坏人,都是动荡不定的。
总而言之,在职场中,人的好坏是很难区分的。不是你没有分辨能力,而是根本没法区分。所以,在职场中谋事,千万不可轻易地把身边的人分类成“好人”、“坏人”,更不必刻意地去亲“好人”疏“坏人”,那样既不利于工作,也会导致自己吃其它的亏。
职场自救攻略
【不是每个同事都能成为朋友】
还是那个白玫,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又打电话给表哥,哭哭啼啼地抱怨现在人心涣漓、世风日下。表哥说:“你肯定遇到什么事了吧?就事论事,别一棍子把天下人都打趴下了。”
原来,由于白玫性格外向,乐于助人,深得同事们的喜欢,结交了不少好姐妹。其中一个叫庆香的女孩,和她无话不谈,成了莫逆之交。不管上班还是闲暇,两人形影不离,甚至连各自男友发来的肉麻短信,都要共同分享。但令白玫意想不到的是,这么好的好朋友,竟然为一件小事翻了脸。
说起来,事情其实很简单。最近热播了一个电视连续剧,白玫是男主角的忠实粉丝,而庆香却不喜欢他。晚上,白玫非要看这部电视剧,每看到男主角出场,还都要啧啧称赞一番,作顶礼膜拜状。这时,庆香就老大不高兴,开始,只是露出不屑神色,嗤笑白玫没品味什么的。白玫认为庆香口出此言,只是朋友之间的调侃,并不以为然。谁知时间一长,庆香的态度越来越强烈,发展到白玫在她宿舍看电视时,就拿遥控器关电视,说你要看回自己宿舍看,别在这里烦我。白玫心里不痛快,就回了几句。没想到,以此为导火索,两人大吵起来。顷刻间,密友成了仇人。
自从吵了一架,庆香再也没有和白玫重归于好的意思了。不但不想和好,而且还在外面到处说白玫的坏话,说她如何如何得瑟,如何如何烦人。白玫听后气得不行,又没处说去,就只好打电话给表哥倾诉。
白玫的遭遇,对于刚入职的职场新人,特别是女新人,基本都会碰到。和同事关系处不好,问题出在哪里?出在很多人混淆了同事、朋友、密友、知己这四个角色。以为同事加上两三句话就是朋友,甚至是密友或者知己,在没有完全了解对方之前,就恨不得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对方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方并不适合做你的朋友、密友和知己,一旦出现摩擦,不免让你感到极其失落。心里认为,我对他(她)如此真诚,他(她)为何对我如此绝情?甚至认为对方的人品有问题,感觉自己受到了愚弄。
职场上的同事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朋友、密友和知己,却完全可以由自己精心选择。那么,这四种角色大致如何区分和定位呢?
同事,是工作关系,是受命于单位一起共事的。各人有各人的职责,各人干各人的活,各人挣各人的钱。当然,同事之间也要合作,但这种合作,基本上是出于工作职责所需,里面并不预定了个人情感。
而朋友,是脾气相投、互相合作比较默契的同事。职场上的朋友,还是以工作为主,只不过在工作范围内可以交心,互通有无。一般情况下,也怎么涉及个人私生活,即使上班时间关系很好,下班以后各回各的家,也不怎么交往。
密友是朋友中的好朋友,不仅在工作上互相配合,互相支持,而且在个人生活上也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密友之间,不仅要脾气相投,还要有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人对事的看法容易取得一致。
知己,就比较难觅了,一生中有一知己足已。知己算是密友中,能够和自己共荣辱、同进退的朋友。但知己之间的交往又往往淡如水,平时关系看上去并不十分亲密,讲究的是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境界。
所以对职场中人来说,不要急于在同事中寻找朋友、密友和知己。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对同事们有了相当的了解之后,再去作进一步的交往比较妥当。千万不能被一时的热情所惑,几句话,就把普通同事当作了朋友甚至密友。
弄清楚这种种角色,在职场中交友就会少很多不快。
【对不起,我是卧底】
那一年,怀着青春的激情和对成功的渴望,陈平只身闯荡传说中遍地黄金的深圳。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辗转数日后,终于谋到了一个小差事,美其名曰:电脑技术师。正当陈平雄心勃勃,捋起袖子准备地大干一场时,出人意料的一幕发生了。
一天上午,公司一副总将陈平叫至办公室,说有要事相谈。陈平很激动,以为领导要重用自己。领导夸奖了陈平一番之后说:“现在公司急需外派一部分员工去别的公司上班,你是个很不错的人选。你放心,工资照发,而且你还可以在别的单位另外获得一份工资。”
陈平非常纳闷:公司出钱,差遣自己去为别的公司做事,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还是老板助理为陈平一语点破天机:原来,公司要外派陈平到竞争企业里去做“卧底”。
陈平大吃一惊,顿觉不妙。这时,公司副总便开始步步引诱,郑重其事地承诺说:“你已是公司的正式员工了,卧底只是短期打工行为,只要干得出色,回来后就直接提拔你直升部门经理,而且,在别的公司任务也相当简单,你只需每天及时汇报对方的运营机制、管理方法或者各款电脑的销售价格变化等简单信息就行了。”鸭子被赶上架,陈平忍受不了诱惑,还是走马上路了,揣了份简历去其他电脑公司应聘。
三天后,陈平如愿在另一家品牌电脑的兼容专卖公司谋到了一份相同的差事,卧底生涯正式拉开帷幕。
初当卧底,陈平还适应不了新角色,每天只知道钻研各种业务技能,而且进步甚快,过了一些日子,竟然屡次赢得了新老板的表扬。这时原公司的老板不乐意了,三番五次派人来叮嘱陈平,别光顾拼命工作,要尽快搞到情报。无奈,陈平不得不投身到情报搜集工作中去,有事没事地就到各部门去走一走串一串,打听一些有用的问题,然后归纳分析,整理完毕后再一并传真给原来的公司。为了早日爬上部门经理的宝座,陈平屡次冒险去偷听新公司的股东高层会议,险些被识破。有时候一天下来,如果没有好的“收成”,陈平便发一些数据回原公司,比如,当日售出电脑的数量,cpu、硬盘、主板等零件的报价以及组装机与品牌机的不同差价等,好让老板知道自己在乖乖地按照他的计划行动,没有丝毫懈怠。
当卧底是见不得阳光的,无异于小偷或者抢劫犯。陈平有时候想想也很纠结:新公司对自己那么好,又是奖金又是福利,自己却偏偏要暗地里使坏,实在是缺德。有时候也会自我安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了使自己能够生活得更好一些,偶尔做点不光彩的事或许也是正常的吧。一个部门经理的职位摆在一个热血青年面前,谁会熟视无睹、视若无物?
没想到,三个月后,戏剧性的一幕又上演了,新公司的领导竟然也派陈平去做卧底。陈平心中仅存的最后一点美好希望终没逃过被毁灭的厄运,突然觉得自己的尊严被戏弄了,十分失落。
心灰意冷,陈平回到了原来的单位。但由于陈平并未经得领导首肯就打道回府,属擅离职守,老板非常不满,结果直升部门经理的承诺也就化为乌有了。
何去何从?这是一道现实的生存命题。走,很容易,但为了生活,谁能保证下一个驿站自己不会成为另外一种“恶棍”?留,也不难,老板说了,乖乖地听话,继续卧底,下一任部门经理还有希望。就这样卡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间,陈平突然觉得窒息。陈平决定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卧底一定要到此为止。浑身年轻的血液沸腾起来,他铿锵有力地对自己说了一句电影台词:“对不起,我是卧底!”
像陈平这样在职场中扮演双重角色的人不在少数。商场如战场,商业机密对于商家来说,是一个永远的痛。2009年,“力拓间谍门”事件牵动了商家的神经,关于商业机密和竞业限制的话题又浮出了水面。涉及国家利益的商业机密,有国家安全部门行使职责;而普通企业的商业机密被窃取,则需要商家主动维护自己的权利,他们又有什么方法防范呢?那些无所不在的商业“无间道”,令商家对用人慎之又慎,注重招聘、聘用和辞退各个环章对商业机密的保护。因为,员工泄密不可忽视。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所以,企业要同涉及企业保密范围的员工签订保密合同,约定员工离开企业后的竞业限制补偿费,以及员工不遵守竞业限制所应承担的责任和补偿费。
老板们不遗余力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但是企业的员工对于商业机密都未必有那种主人翁意识或是警惕意识。对于某些握有重权的中高层管理者来说,商业机密甚至是他们挟持老板的一种手段。若老板不能满足他们对升职或薪酬的要求,他们就有可能做出对公司不利的事。
对于严重依赖知识产权的企业,老板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心态很矛盾:到底是把机密分配给多一些的中层管理人员呢,还是只让个别高层管理人员知道。如果只让个别高层管理人员知道,他们一旦跳槽,企业业务就瘫痪了;如果让尽可能多的中层管理人员知道,人多嘴杂,又不知道到底是谁最后泄露了公司的机密。因而,对于老板来说,保护商业机密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激励士气、挽留人心、瓦解对手公司的策反。
老板们要与员工保持和谐的雇佣关系。不可忽视员工对于公司的不满,更不可忽视员工对公司的集体诉求,维持和谐的劳资关系,建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才是保护商业机密最根本的举措。
§§§第四章 谣言缠身,越描越黑
<e<e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e</e
什么是无间道?
所谓“无间”,字面意思是没有间断、永无休止,其实这个词出自佛经,指的是无间地狱。所谓“道”,有一个特征就是一旦陷入,就很难自拔!据说,被打入无间地狱的,都是罪大恶极的人。他们在无间地狱之中,永远没有任何解脱的希望,除了受苦之外,绝无其他感受。无间地狱极大,广漠无间,打入地狱的阴魂,无法脱出,永远在地狱中受苦,作为生前穷凶极恶的报应。
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那么,职场中也会有无间道吗?
有意思的是,有一部西班牙电影被翻译作《职场无间道》,故事围绕七名公司应聘者展开。虽然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职位,面试过程却苛刻至极,在最后一轮面试中,七位候选人被集体安排在一间会议室里,根据电脑提示来完成相应任务:找出假扮应聘者的观察员,选举一个团队带头人,决定其他成员的去留……求职者经历了互揭疮疤,互相攻击,面试官混在求职者中观察他们,还有摄象头在暗中监控,不仅侵犯人权,而且对人极尽侮辱。
电影毕竟是电影,为了表现的需要,总是要有所夸张。但身在职场,难免牵扯到一些是是非非,往往触及到道理底线,甚至会引起人性的变化。
【职场里有没有“好人”和“坏人”?】
在电影里,观众可以很轻易地给剧中人物贴上“好人”、“坏人”的标签,在现实的职场中,可不就那么简单了。
白玫刚参加工作,打电话给在职场磨砺多年的表哥:“职场好复杂啊!我是新手,怎样才能擦亮眼睛,去识别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呢?如果好人坏人没有分清,岂不会很危险?”
表哥呵呵一笑,说:“你怎么就肯定职场中一定有好人、有坏人呢?如果职场没有好人和坏人之分,你不就不用费这种心思了?”
白玫不相信:“社会中都有好人坏人,职场中怎么会没有?你混迹职场这么多年,不知道是怎么混的?”
关于如何识别好人和坏人,在《论语》中有这么一段: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翻译成白话文,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子贡问孔子:“假如有这么一个人,周围的百姓都说他好,都喜欢他,那么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说:“假如大家都说他坏,又怎么样呢?”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百姓中的好人都喜欢他,百姓中的坏人都厌恶他,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好人。”
孔子的话似乎冠冕堂皇,但细一琢磨,还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孔子认为,必须“好人”喜欢而“坏人”厌恶的人才称得上“好人”。那么喜欢好人的“好人”,又该如何判定呢?所以,标准都无法确定,实际生活中好人坏人更不是那么容易就判断出来的。
在职场中,如果你听别人说某人好或者某人坏,千万不要轻易相信。
为什么?因为职场里的利益矛盾集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假如a和b关系很铁,好得就像穿一条裤子,那么在b的眼里,a绝对是个好人。而如果a和c互相勾心斗角,那么在c的眼里,a绝对又是个混蛋。说不定哪一天,a和c成了朋友而和b结了仇,a在b和c的心目中又会是另外的形象了。
职场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取决于自己对他人的感情和期许。某一天,你在路上恰好碰到两个人,其中一个是自己的下属,另一个不认识。如果他俩都和你形同陌路,擦肩而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你根本不会在意自己不认识的人不跟自己打招呼,而自己的下属不和自己打招呼,就有可能惹恼你了。
同样都是不打招呼,感觉却截然不同,为什么?这是因为,你对这两个人的期许不一样。在你的心里,很可能时不时地在等着下司的招呼,而他没跟你打呼呼,你就会认为他不尊重你,甚至会对他的为人有看法。你对不认识你的人没有期许,他没打招呼你不认为他有什么问题;而你对下属有了期许,他又没达到你的期许,你就认为他有“问题”。
再比如,某领导或某同事帮助过你,有恩于你,那么,不论他对别人怎么样,你往往都会认为他是一个好人;而如果某领导或某同事打击过你,和你有怨,那么不论他在其他事上做得如何公允,你往往都会认为他是一个坏人。好人和坏人在某一个人的心中是有标准的,但对于大众来说,又是谈不来标准的。
所以说,职场中有好人也有坏人,也无好人也无坏人。你在别人的心中是好人或是坏人,别人在你的心中是好人或是坏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好人还是坏人,都是动荡不定的。
总而言之,在职场中,人的好坏是很难区分的。不是你没有分辨能力,而是根本没法区分。所以,在职场中谋事,千万不可轻易地把身边的人分类成“好人”、“坏人”,更不必刻意地去亲“好人”疏“坏人”,那样既不利于工作,也会导致自己吃其它的亏。
职场自救攻略
【不是每个同事都能成为朋友】
还是那个白玫,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又打电话给表哥,哭哭啼啼地抱怨现在人心涣漓、世风日下。表哥说:“你肯定遇到什么事了吧?就事论事,别一棍子把天下人都打趴下了。”
原来,由于白玫性格外向,乐于助人,深得同事们的喜欢,结交了不少好姐妹。其中一个叫庆香的女孩,和她无话不谈,成了莫逆之交。不管上班还是闲暇,两人形影不离,甚至连各自男友发来的肉麻短信,都要共同分享。但令白玫意想不到的是,这么好的好朋友,竟然为一件小事翻了脸。
说起来,事情其实很简单。最近热播了一个电视连续剧,白玫是男主角的忠实粉丝,而庆香却不喜欢他。晚上,白玫非要看这部电视剧,每看到男主角出场,还都要啧啧称赞一番,作顶礼膜拜状。这时,庆香就老大不高兴,开始,只是露出不屑神色,嗤笑白玫没品味什么的。白玫认为庆香口出此言,只是朋友之间的调侃,并不以为然。谁知时间一长,庆香的态度越来越强烈,发展到白玫在她宿舍看电视时,就拿遥控器关电视,说你要看回自己宿舍看,别在这里烦我。白玫心里不痛快,就回了几句。没想到,以此为导火索,两人大吵起来。顷刻间,密友成了仇人。
自从吵了一架,庆香再也没有和白玫重归于好的意思了。不但不想和好,而且还在外面到处说白玫的坏话,说她如何如何得瑟,如何如何烦人。白玫听后气得不行,又没处说去,就只好打电话给表哥倾诉。
白玫的遭遇,对于刚入职的职场新人,特别是女新人,基本都会碰到。和同事关系处不好,问题出在哪里?出在很多人混淆了同事、朋友、密友、知己这四个角色。以为同事加上两三句话就是朋友,甚至是密友或者知己,在没有完全了解对方之前,就恨不得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对方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方并不适合做你的朋友、密友和知己,一旦出现摩擦,不免让你感到极其失落。心里认为,我对他(她)如此真诚,他(她)为何对我如此绝情?甚至认为对方的人品有问题,感觉自己受到了愚弄。
职场上的同事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朋友、密友和知己,却完全可以由自己精心选择。那么,这四种角色大致如何区分和定位呢?
同事,是工作关系,是受命于单位一起共事的。各人有各人的职责,各人干各人的活,各人挣各人的钱。当然,同事之间也要合作,但这种合作,基本上是出于工作职责所需,里面并不预定了个人情感。
而朋友,是脾气相投、互相合作比较默契的同事。职场上的朋友,还是以工作为主,只不过在工作范围内可以交心,互通有无。一般情况下,也怎么涉及个人私生活,即使上班时间关系很好,下班以后各回各的家,也不怎么交往。
密友是朋友中的好朋友,不仅在工作上互相配合,互相支持,而且在个人生活上也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密友之间,不仅要脾气相投,还要有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人对事的看法容易取得一致。
知己,就比较难觅了,一生中有一知己足已。知己算是密友中,能够和自己共荣辱、同进退的朋友。但知己之间的交往又往往淡如水,平时关系看上去并不十分亲密,讲究的是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境界。
所以对职场中人来说,不要急于在同事中寻找朋友、密友和知己。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对同事们有了相当的了解之后,再去作进一步的交往比较妥当。千万不能被一时的热情所惑,几句话,就把普通同事当作了朋友甚至密友。
弄清楚这种种角色,在职场中交友就会少很多不快。
【对不起,我是卧底】
那一年,怀着青春的激情和对成功的渴望,陈平只身闯荡传说中遍地黄金的深圳。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辗转数日后,终于谋到了一个小差事,美其名曰:电脑技术师。正当陈平雄心勃勃,捋起袖子准备地大干一场时,出人意料的一幕发生了。
一天上午,公司一副总将陈平叫至办公室,说有要事相谈。陈平很激动,以为领导要重用自己。领导夸奖了陈平一番之后说:“现在公司急需外派一部分员工去别的公司上班,你是个很不错的人选。你放心,工资照发,而且你还可以在别的单位另外获得一份工资。”
陈平非常纳闷:公司出钱,差遣自己去为别的公司做事,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还是老板助理为陈平一语点破天机:原来,公司要外派陈平到竞争企业里去做“卧底”。
陈平大吃一惊,顿觉不妙。这时,公司副总便开始步步引诱,郑重其事地承诺说:“你已是公司的正式员工了,卧底只是短期打工行为,只要干得出色,回来后就直接提拔你直升部门经理,而且,在别的公司任务也相当简单,你只需每天及时汇报对方的运营机制、管理方法或者各款电脑的销售价格变化等简单信息就行了。”鸭子被赶上架,陈平忍受不了诱惑,还是走马上路了,揣了份简历去其他电脑公司应聘。
三天后,陈平如愿在另一家品牌电脑的兼容专卖公司谋到了一份相同的差事,卧底生涯正式拉开帷幕。
初当卧底,陈平还适应不了新角色,每天只知道钻研各种业务技能,而且进步甚快,过了一些日子,竟然屡次赢得了新老板的表扬。这时原公司的老板不乐意了,三番五次派人来叮嘱陈平,别光顾拼命工作,要尽快搞到情报。无奈,陈平不得不投身到情报搜集工作中去,有事没事地就到各部门去走一走串一串,打听一些有用的问题,然后归纳分析,整理完毕后再一并传真给原来的公司。为了早日爬上部门经理的宝座,陈平屡次冒险去偷听新公司的股东高层会议,险些被识破。有时候一天下来,如果没有好的“收成”,陈平便发一些数据回原公司,比如,当日售出电脑的数量,cpu、硬盘、主板等零件的报价以及组装机与品牌机的不同差价等,好让老板知道自己在乖乖地按照他的计划行动,没有丝毫懈怠。
当卧底是见不得阳光的,无异于小偷或者抢劫犯。陈平有时候想想也很纠结:新公司对自己那么好,又是奖金又是福利,自己却偏偏要暗地里使坏,实在是缺德。有时候也会自我安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了使自己能够生活得更好一些,偶尔做点不光彩的事或许也是正常的吧。一个部门经理的职位摆在一个热血青年面前,谁会熟视无睹、视若无物?
没想到,三个月后,戏剧性的一幕又上演了,新公司的领导竟然也派陈平去做卧底。陈平心中仅存的最后一点美好希望终没逃过被毁灭的厄运,突然觉得自己的尊严被戏弄了,十分失落。
心灰意冷,陈平回到了原来的单位。但由于陈平并未经得领导首肯就打道回府,属擅离职守,老板非常不满,结果直升部门经理的承诺也就化为乌有了。
何去何从?这是一道现实的生存命题。走,很容易,但为了生活,谁能保证下一个驿站自己不会成为另外一种“恶棍”?留,也不难,老板说了,乖乖地听话,继续卧底,下一任部门经理还有希望。就这样卡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间,陈平突然觉得窒息。陈平决定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卧底一定要到此为止。浑身年轻的血液沸腾起来,他铿锵有力地对自己说了一句电影台词:“对不起,我是卧底!”
像陈平这样在职场中扮演双重角色的人不在少数。商场如战场,商业机密对于商家来说,是一个永远的痛。2009年,“力拓间谍门”事件牵动了商家的神经,关于商业机密和竞业限制的话题又浮出了水面。涉及国家利益的商业机密,有国家安全部门行使职责;而普通企业的商业机密被窃取,则需要商家主动维护自己的权利,他们又有什么方法防范呢?那些无所不在的商业“无间道”,令商家对用人慎之又慎,注重招聘、聘用和辞退各个环章对商业机密的保护。因为,员工泄密不可忽视。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所以,企业要同涉及企业保密范围的员工签订保密合同,约定员工离开企业后的竞业限制补偿费,以及员工不遵守竞业限制所应承担的责任和补偿费。
老板们不遗余力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但是企业的员工对于商业机密都未必有那种主人翁意识或是警惕意识。对于某些握有重权的中高层管理者来说,商业机密甚至是他们挟持老板的一种手段。若老板不能满足他们对升职或薪酬的要求,他们就有可能做出对公司不利的事。
对于严重依赖知识产权的企业,老板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心态很矛盾:到底是把机密分配给多一些的中层管理人员呢,还是只让个别高层管理人员知道。如果只让个别高层管理人员知道,他们一旦跳槽,企业业务就瘫痪了;如果让尽可能多的中层管理人员知道,人多嘴杂,又不知道到底是谁最后泄露了公司的机密。因而,对于老板来说,保护商业机密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激励士气、挽留人心、瓦解对手公司的策反。
老板们要与员工保持和谐的雇佣关系。不可忽视员工对于公司的不满,更不可忽视员工对公司的集体诉求,维持和谐的劳资关系,建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才是保护商业机密最根本的举措。
§§§第四章 谣言缠身,越描越黑
<e<e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