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宗镛还想说什么,柳氏插话道:“夫人想的周到,老爷如今避嫌在家,心里也是惶急,既然四小姐那头有了些线索就先顾那头吧!”
卫长安出了事,按法律卫宗镛须得避嫌,所以这些天他都没去衙门。
卫宗镛不情不愿地起了身,门口早备好了轿子。
除了卫宜宛,只有春兰见过梅姨娘的堂嫂和那个道士,所以必须得她前去认尸。
因为有卫宗镛,春兰只能步行跟在轿子后头。
发现尸体的地方是京郊的土地祠,人们习惯称它“新土地祠”。
昭邑作为国都已经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城郊原本有一座土地庙,但二十几年前永河发水把土地庙冲毁了。
人们于是另择了一处空地,盖了座新的土地祠。谁知盖好后竟接二连三的失火,人们都说这是土地神不高兴了,还是要在原址盖才行,于是又在原来的地方重新盖庙,这新的土地祠没几年就废弃了。
发现尸体的人是城里桑家生肉铺的伙计,他每隔三五天就出城收猪,收个七八头就一起赶回城里。
这天清早他赶在开城门前往城里来,他平时赶猪的时候都习惯带两条狗,一来可以帮他赶猪,二来还能壮胆。
他每次进城的路线都不变,经过废弃的土地祠时习惯抽袋烟歇歇脚,但也只是站在路边抽,并不进庙里去,怕猪跑了。
这一次跟着他的那两条狗却有些反常,先是对着庙门乱叫,他喝了两声也不听,其中一条干脆跑进去了。
这里的庙门早就已经没有了,大门黑洞洞的敞开着。
当时天色还不太亮,从外头往庙里面看什么也看不清。
他又叫了两声,那狗从里面跑出来了,嘴里还叼个东西,走近了一看是只女人的绣花鞋,上头还有血。
废弃的庙里常会有乞丐住着,但这鞋挺干净也挺讲究的,一看就是城里成衣铺卖的,虽然比不上高门大户的绣活儿,可也不是乞丐婆子能穿的。
伙计觉得蹊跷,就带着两条狗进去查看,看到地上躺着两个死人,满身都是血,他就吓了个半死,连滚带爬地报官了。
恰好刑部接了卫家的案子,根据春兰等人的描述,把梅姨娘的堂嫂和那道士都画了图,四处张贴缉拿。
前去处理尸体的官吏看着有些像,因此就知会了上官,通知卫家人来认一认。
春兰到了这里吓得腿都发软,这两个人死的挺惨,男人背后被人捅了两刀,女人脖子被切开。
春兰乍着胆子看了看,说:“没错,这女人就是梅姨娘的堂嫂。这男子是那个道士。”
她认完了,又一个人走过来看了看说:“这不是梅三贵两口子嘛!”
春兰疑惑地看了那人一眼,她不认识。
原来,包氏早向衙门说明了梅姨娘的娘家是在距离京城三百里的涌泉镇。
刑部派人去查,镇子上的人说梅姨娘的堂兄名叫梅三贵,是个奸懒馋滑的主儿。三个月前,他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搬离了镇子,对人吹嘘说他们要进京去发大财了。
此后就再没回去过。
刑部官员考虑的周全,就把那里的地保带来了,让他暂时留在京城以便审案时作证人。
如今发现了疑似这二人的尸体,不但叫卫家人来认尸体,把那地保也叫来了。
负责审理梅姨娘案件的是刑部左侍郎杨琛杨大人,鉴于如今已经找到了梅三贵夫妇的尸体,故而升堂问案。
大周的习俗,上堂打官司可以聘请讼师,卫家聘的是铁嘴先生冯雄辩。
梅姨娘没请讼师,并不是因为她是被告,之前刑部曾询问过她的意见,是否需要代为聘请讼师,被梅姨娘拒绝了。
这一次上堂的,有卫宜宛的丫鬟春兰,还有伺候梅姨娘的几个丫头,此外还有涌泉镇的地保、参与验尸的仵作。
杨大人升堂,开口第一句问的是梅姨娘:“梅氏,智勇公夫人状告你伙同他人谋害四小姐卫宜宛,你可认罪?”
梅姨娘身穿囚服,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这些天她被关在牢里,除了一天三顿牢饭,每顿还会给一碗清水,梅姨娘只喝一半,剩下一半用来梳洗。
因此她虽然整个人憔悴了很多,但看上去还算干净整齐。
听了杨大人的话,梅姨娘神色平静地说道:“我不认罪。”
杨大人问完了这一句,剩下的就交给讼师了,因为如果梅姨娘认罪,那就不需要再往下审了。
冯雄辩问她:“在土地庙发现了那两具尸体可是你堂兄堂嫂?”
梅姨娘不紧不慢的说:“是他们两个没错,但一来我没和他们一起设计害人,二来他们也不是我杀的。”
梅三贵夫妻遇害的时间不超过三天,说明他们被杀的时候,梅姨娘已经被关在监狱里了。
冯雄辩又问涌泉镇的地保道:“梅家夫妇为何离开涌泉镇你可知道?”
地保答道:“这梅三贵在我们镇子上是个游手好闲的人,大约三个月前,他满镇子嚷嚷说要到京城去发大财。有好事的就问他,有什么大财可发?他说他的堂妹是公爵府的姨娘,特意来信叫他去。
这梅三贵向来一屁十个谎,我们都知道他确乎有一个堂妹被卖到了京城做丫鬟,可那已经是将近二十年的事了。往常他一喝醉酒就会说他这个堂妹忘恩负义,攀上高枝就不管他了。
然后就会托人写信跟堂妹要钱,估计十回能讨到一回钱,但也不过是几两碎银子。大伙儿就说,他这个堂妹一定没嫁给什么有钱人,否则的话直接给他百八十两银子,把他的嘴给堵住得了。”
“梅三贵家都有什么人?”冯雄辩问。
“他家一共四口人,除了他们夫妻俩,还有两个女儿,是孪生的。”地保毫不犹豫的回答。
“这两个孩子多大年纪?”冯雄辩又问。
“不过是十岁左右,梅三贵的妻子从嫁过来接连生了好几个孩子,但都养不大。快到四十岁上才生了这对女儿。”地保说道:“这两个孩子长得一样,只可惜都有些先天不足,长得又小又瘦的,尤其是老大,头发又稀又黄。”
冯雄辩又问春兰,叫她把为以往的前后经历,再详细的说一遍。
卫长安出了事,按法律卫宗镛须得避嫌,所以这些天他都没去衙门。
卫宗镛不情不愿地起了身,门口早备好了轿子。
除了卫宜宛,只有春兰见过梅姨娘的堂嫂和那个道士,所以必须得她前去认尸。
因为有卫宗镛,春兰只能步行跟在轿子后头。
发现尸体的地方是京郊的土地祠,人们习惯称它“新土地祠”。
昭邑作为国都已经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城郊原本有一座土地庙,但二十几年前永河发水把土地庙冲毁了。
人们于是另择了一处空地,盖了座新的土地祠。谁知盖好后竟接二连三的失火,人们都说这是土地神不高兴了,还是要在原址盖才行,于是又在原来的地方重新盖庙,这新的土地祠没几年就废弃了。
发现尸体的人是城里桑家生肉铺的伙计,他每隔三五天就出城收猪,收个七八头就一起赶回城里。
这天清早他赶在开城门前往城里来,他平时赶猪的时候都习惯带两条狗,一来可以帮他赶猪,二来还能壮胆。
他每次进城的路线都不变,经过废弃的土地祠时习惯抽袋烟歇歇脚,但也只是站在路边抽,并不进庙里去,怕猪跑了。
这一次跟着他的那两条狗却有些反常,先是对着庙门乱叫,他喝了两声也不听,其中一条干脆跑进去了。
这里的庙门早就已经没有了,大门黑洞洞的敞开着。
当时天色还不太亮,从外头往庙里面看什么也看不清。
他又叫了两声,那狗从里面跑出来了,嘴里还叼个东西,走近了一看是只女人的绣花鞋,上头还有血。
废弃的庙里常会有乞丐住着,但这鞋挺干净也挺讲究的,一看就是城里成衣铺卖的,虽然比不上高门大户的绣活儿,可也不是乞丐婆子能穿的。
伙计觉得蹊跷,就带着两条狗进去查看,看到地上躺着两个死人,满身都是血,他就吓了个半死,连滚带爬地报官了。
恰好刑部接了卫家的案子,根据春兰等人的描述,把梅姨娘的堂嫂和那道士都画了图,四处张贴缉拿。
前去处理尸体的官吏看着有些像,因此就知会了上官,通知卫家人来认一认。
春兰到了这里吓得腿都发软,这两个人死的挺惨,男人背后被人捅了两刀,女人脖子被切开。
春兰乍着胆子看了看,说:“没错,这女人就是梅姨娘的堂嫂。这男子是那个道士。”
她认完了,又一个人走过来看了看说:“这不是梅三贵两口子嘛!”
春兰疑惑地看了那人一眼,她不认识。
原来,包氏早向衙门说明了梅姨娘的娘家是在距离京城三百里的涌泉镇。
刑部派人去查,镇子上的人说梅姨娘的堂兄名叫梅三贵,是个奸懒馋滑的主儿。三个月前,他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搬离了镇子,对人吹嘘说他们要进京去发大财了。
此后就再没回去过。
刑部官员考虑的周全,就把那里的地保带来了,让他暂时留在京城以便审案时作证人。
如今发现了疑似这二人的尸体,不但叫卫家人来认尸体,把那地保也叫来了。
负责审理梅姨娘案件的是刑部左侍郎杨琛杨大人,鉴于如今已经找到了梅三贵夫妇的尸体,故而升堂问案。
大周的习俗,上堂打官司可以聘请讼师,卫家聘的是铁嘴先生冯雄辩。
梅姨娘没请讼师,并不是因为她是被告,之前刑部曾询问过她的意见,是否需要代为聘请讼师,被梅姨娘拒绝了。
这一次上堂的,有卫宜宛的丫鬟春兰,还有伺候梅姨娘的几个丫头,此外还有涌泉镇的地保、参与验尸的仵作。
杨大人升堂,开口第一句问的是梅姨娘:“梅氏,智勇公夫人状告你伙同他人谋害四小姐卫宜宛,你可认罪?”
梅姨娘身穿囚服,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这些天她被关在牢里,除了一天三顿牢饭,每顿还会给一碗清水,梅姨娘只喝一半,剩下一半用来梳洗。
因此她虽然整个人憔悴了很多,但看上去还算干净整齐。
听了杨大人的话,梅姨娘神色平静地说道:“我不认罪。”
杨大人问完了这一句,剩下的就交给讼师了,因为如果梅姨娘认罪,那就不需要再往下审了。
冯雄辩问她:“在土地庙发现了那两具尸体可是你堂兄堂嫂?”
梅姨娘不紧不慢的说:“是他们两个没错,但一来我没和他们一起设计害人,二来他们也不是我杀的。”
梅三贵夫妻遇害的时间不超过三天,说明他们被杀的时候,梅姨娘已经被关在监狱里了。
冯雄辩又问涌泉镇的地保道:“梅家夫妇为何离开涌泉镇你可知道?”
地保答道:“这梅三贵在我们镇子上是个游手好闲的人,大约三个月前,他满镇子嚷嚷说要到京城去发大财。有好事的就问他,有什么大财可发?他说他的堂妹是公爵府的姨娘,特意来信叫他去。
这梅三贵向来一屁十个谎,我们都知道他确乎有一个堂妹被卖到了京城做丫鬟,可那已经是将近二十年的事了。往常他一喝醉酒就会说他这个堂妹忘恩负义,攀上高枝就不管他了。
然后就会托人写信跟堂妹要钱,估计十回能讨到一回钱,但也不过是几两碎银子。大伙儿就说,他这个堂妹一定没嫁给什么有钱人,否则的话直接给他百八十两银子,把他的嘴给堵住得了。”
“梅三贵家都有什么人?”冯雄辩问。
“他家一共四口人,除了他们夫妻俩,还有两个女儿,是孪生的。”地保毫不犹豫的回答。
“这两个孩子多大年纪?”冯雄辩又问。
“不过是十岁左右,梅三贵的妻子从嫁过来接连生了好几个孩子,但都养不大。快到四十岁上才生了这对女儿。”地保说道:“这两个孩子长得一样,只可惜都有些先天不足,长得又小又瘦的,尤其是老大,头发又稀又黄。”
冯雄辩又问春兰,叫她把为以往的前后经历,再详细的说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