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
六月的清晨烟柳含烟,娇花带露,热气还未上来,空气清新沁脾,令人心怀舒畅。
张太夫人突然回府,叫众人去见礼。
卫宜宁莲步轻移,跟在双生女后面,她身后跟着的是卫宜容,最后面是桑绿枝。
这几个人身上如今都带着孝,卫宜宓走在最前头,因为她走得很慢,所以整个队伍都很慢。
她的脚似乎不太敢走,像是受了伤。
回到娘家的卫宜宓再没了往日的傲气张扬,每日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出门。
如今不得不出来,就有些胆怯似的,惨白着一张脸低头看路,跟谁也不说话。
双生女知道她已经没了利用价值,以后就会老死在这里了,所以也懒得巴结她。
不过因为有包氏在,倒还不敢对她有什么不敬。
几个人到了包氏的屋子,此时张太夫人已经哭完了卫长安,端坐在屋子的正中央。
卫宜宁不露声色地看了她一眼,二人上一次见面还是去年的四月。
那时候的卫宜宁从老凌河来到京城,在家庙里为父母守丧。
张太夫人在那里静修,二人虽见过几面,但加在一起也没说过十句话。
此时的张太夫人眼角还带着泪痕,但神情笃定,一双眼睛格外的有神,看久了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如今张太夫人主动回府,家里人私底下都在说是因为家庙失火了,但卫宜宁却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以她的揣测,张太夫人一定是因为卫长安离世,智勇公府后继无人才回来的。
那庵多半是张太夫人自己放的火。
众人一一上前请安,张太夫人只是略略的点头。
等到众人落座,张太夫人冷哼了一声说道:“一屋子两节穿衣三缕梳头的赔钱货!”
语气中的不满和厌恶极其浓重。
听到的人都微微顿了一下,屋子里的气氛就有些尴尬。
“你跟了老爷有多久了?”张大夫人第一句话问的是桑姨娘。
“回太夫人已经有大半年了。”桑绿枝连忙起身,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这么长时间,府里又没有别的姨娘,”张太夫人冷眼看着桑姨娘,毫不避讳地问道:“怎么肚子竟一点动静都没有?”
桑姨娘红了脸不说话,包氏的眼皮跳了一下。
桑姨娘进门之前,就已经服用了绝子药,是不可能生育的。
这是包氏的主意,她不想姨娘生育,从而对卫长安构成威胁。
那个时候包氏做出这样的抉择并不算错,起码以她主母的立场来说是情有可原的。
可是现在来看却不行,甚至是大错特错。
“长安不再了,可他是大周的英雄!”张太夫人冷冷的扫视了一圈众人说道:“他为国捐躯,也给卫家添了尊荣。可卫家也因此后继无人,我回来是佛祖的旨意。天火烧了家庙,是因为我尘缘未了,所以我回来,为的是把尘缘了结完。”
她说话的时候,众人都恭敬地在一旁倾听。
卫宜宁神色端庄,心里却在冷笑。
张太夫人这些话只好说出来骗骗小孩子,她是不信的。
这些话总结成一句,就是她要回来管家了。
至于卫长安这个窝囊废竟然以英雄的身份入土,还真是挺讽刺。
“好了,既然已经见过了,你们都下去吧!”张氏不喜欢这么多无关的人在跟前。
她在素心庵放了把火,是为了回智勇公府来救火。
卫长安一死卫家等于绝了后,她决不能让这样的事发生。
就算是朱太夫人会因此不满,她也顾不得了。
包氏听她这么说便让卫宜宁等人先下去了,只剩下她和卫宗镛。
等人都走完以后,张太夫人清了清嗓子说道:“老爷的年纪虽然不算轻了,但还是可以生育。以前长安还在,自然要劝老爷保重身体,但如今长安不在了,必须要抓紧再生育子嗣才是。”
“婆婆说的对,”包氏习惯了如此称呼张太夫人:“只是现在得先处理完长安的后事。”
说到这里包氏又忍不住哭了。
她实在是心力憔悴,儿子不在了,她的心已经灰透了。
要不是知道就算自己跟了去也于事无补,她早就不活了。
“你真是没用!”张太夫人毫不留情地说:“本来把这个家交到你手上我是放心的。可你看看这一年的时间,府里前后出了多少事!”
“娘,实在是梅柳那两个贱人……”卫宗镛想要替包氏讲几句情。
“你也住口!”张太夫人训斥自己的儿子:“从小你就是个草包饭桶!出了这么多事情难道只能怨别人吗?我看她是这么多年养尊处优,全然失了警惕!”
“婆婆教训的是,”包氏不做辩驳:“儿媳无能。”
她知道张太夫人一直都是这个脾气,除了在朱太夫人面前有所收敛,从来都是冷言冷语。
如今她实在心力交瘁,可是把管家权交给别人她又不放心。
张太夫人这时候回府正好解了她的燃眉之急,让她有了靠山,可以放心歇一歇了。
“你也下去吧!该上朝还是得上朝,卫家不能垮下去,你必须打起精神来。”张太夫人对卫宗镛说:“等长安过了百日,就给你纳妾。如今也别空等着,到外面去寻觅几个良家的女子,要模样体面又性子柔和的先悄悄接进府里来养着,先学一学规矩。等事情过了就收进房里,快些开枝散叶。”
这些话的后一半已经是说给包氏听的了。
卫宗镛退出来,本来紧缩的眉头忍不住舒展了几分。
还是娘有本事,当机立断。
自己也不是很老,那个孙爵爷不是六十岁还抱了个大胖儿子吗?
自己可比他小上十几岁呢!
“去给我准备热汤沐浴,”卫宗镛对贴身的小厮说道:“我要沐浴更衣,明天就去早朝,让人们都看看我是如何因公忘私克己奉公的!”
这天错午卫阿鸾派人捎信来,说朱太夫人心疼病发作,叫卫宜宁去伺候。
卫宜宁正不想留在智勇公府,因此回明了包氏,坐了邵家的车去了勤勇公府。
六月的清晨烟柳含烟,娇花带露,热气还未上来,空气清新沁脾,令人心怀舒畅。
张太夫人突然回府,叫众人去见礼。
卫宜宁莲步轻移,跟在双生女后面,她身后跟着的是卫宜容,最后面是桑绿枝。
这几个人身上如今都带着孝,卫宜宓走在最前头,因为她走得很慢,所以整个队伍都很慢。
她的脚似乎不太敢走,像是受了伤。
回到娘家的卫宜宓再没了往日的傲气张扬,每日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出门。
如今不得不出来,就有些胆怯似的,惨白着一张脸低头看路,跟谁也不说话。
双生女知道她已经没了利用价值,以后就会老死在这里了,所以也懒得巴结她。
不过因为有包氏在,倒还不敢对她有什么不敬。
几个人到了包氏的屋子,此时张太夫人已经哭完了卫长安,端坐在屋子的正中央。
卫宜宁不露声色地看了她一眼,二人上一次见面还是去年的四月。
那时候的卫宜宁从老凌河来到京城,在家庙里为父母守丧。
张太夫人在那里静修,二人虽见过几面,但加在一起也没说过十句话。
此时的张太夫人眼角还带着泪痕,但神情笃定,一双眼睛格外的有神,看久了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如今张太夫人主动回府,家里人私底下都在说是因为家庙失火了,但卫宜宁却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以她的揣测,张太夫人一定是因为卫长安离世,智勇公府后继无人才回来的。
那庵多半是张太夫人自己放的火。
众人一一上前请安,张太夫人只是略略的点头。
等到众人落座,张太夫人冷哼了一声说道:“一屋子两节穿衣三缕梳头的赔钱货!”
语气中的不满和厌恶极其浓重。
听到的人都微微顿了一下,屋子里的气氛就有些尴尬。
“你跟了老爷有多久了?”张大夫人第一句话问的是桑姨娘。
“回太夫人已经有大半年了。”桑绿枝连忙起身,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这么长时间,府里又没有别的姨娘,”张太夫人冷眼看着桑姨娘,毫不避讳地问道:“怎么肚子竟一点动静都没有?”
桑姨娘红了脸不说话,包氏的眼皮跳了一下。
桑姨娘进门之前,就已经服用了绝子药,是不可能生育的。
这是包氏的主意,她不想姨娘生育,从而对卫长安构成威胁。
那个时候包氏做出这样的抉择并不算错,起码以她主母的立场来说是情有可原的。
可是现在来看却不行,甚至是大错特错。
“长安不再了,可他是大周的英雄!”张太夫人冷冷的扫视了一圈众人说道:“他为国捐躯,也给卫家添了尊荣。可卫家也因此后继无人,我回来是佛祖的旨意。天火烧了家庙,是因为我尘缘未了,所以我回来,为的是把尘缘了结完。”
她说话的时候,众人都恭敬地在一旁倾听。
卫宜宁神色端庄,心里却在冷笑。
张太夫人这些话只好说出来骗骗小孩子,她是不信的。
这些话总结成一句,就是她要回来管家了。
至于卫长安这个窝囊废竟然以英雄的身份入土,还真是挺讽刺。
“好了,既然已经见过了,你们都下去吧!”张氏不喜欢这么多无关的人在跟前。
她在素心庵放了把火,是为了回智勇公府来救火。
卫长安一死卫家等于绝了后,她决不能让这样的事发生。
就算是朱太夫人会因此不满,她也顾不得了。
包氏听她这么说便让卫宜宁等人先下去了,只剩下她和卫宗镛。
等人都走完以后,张太夫人清了清嗓子说道:“老爷的年纪虽然不算轻了,但还是可以生育。以前长安还在,自然要劝老爷保重身体,但如今长安不在了,必须要抓紧再生育子嗣才是。”
“婆婆说的对,”包氏习惯了如此称呼张太夫人:“只是现在得先处理完长安的后事。”
说到这里包氏又忍不住哭了。
她实在是心力憔悴,儿子不在了,她的心已经灰透了。
要不是知道就算自己跟了去也于事无补,她早就不活了。
“你真是没用!”张太夫人毫不留情地说:“本来把这个家交到你手上我是放心的。可你看看这一年的时间,府里前后出了多少事!”
“娘,实在是梅柳那两个贱人……”卫宗镛想要替包氏讲几句情。
“你也住口!”张太夫人训斥自己的儿子:“从小你就是个草包饭桶!出了这么多事情难道只能怨别人吗?我看她是这么多年养尊处优,全然失了警惕!”
“婆婆教训的是,”包氏不做辩驳:“儿媳无能。”
她知道张太夫人一直都是这个脾气,除了在朱太夫人面前有所收敛,从来都是冷言冷语。
如今她实在心力交瘁,可是把管家权交给别人她又不放心。
张太夫人这时候回府正好解了她的燃眉之急,让她有了靠山,可以放心歇一歇了。
“你也下去吧!该上朝还是得上朝,卫家不能垮下去,你必须打起精神来。”张太夫人对卫宗镛说:“等长安过了百日,就给你纳妾。如今也别空等着,到外面去寻觅几个良家的女子,要模样体面又性子柔和的先悄悄接进府里来养着,先学一学规矩。等事情过了就收进房里,快些开枝散叶。”
这些话的后一半已经是说给包氏听的了。
卫宗镛退出来,本来紧缩的眉头忍不住舒展了几分。
还是娘有本事,当机立断。
自己也不是很老,那个孙爵爷不是六十岁还抱了个大胖儿子吗?
自己可比他小上十几岁呢!
“去给我准备热汤沐浴,”卫宗镛对贴身的小厮说道:“我要沐浴更衣,明天就去早朝,让人们都看看我是如何因公忘私克己奉公的!”
这天错午卫阿鸾派人捎信来,说朱太夫人心疼病发作,叫卫宜宁去伺候。
卫宜宁正不想留在智勇公府,因此回明了包氏,坐了邵家的车去了勤勇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