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轩再向深处想,蓦地哑然失笑:“制造?为什么必须是被制造出来的?为什么不是说这就是宇宙的原始形态呢?”
上古神话中记载,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地一片混沌。 更新最快正因混沌,所以巨人盘古才有了“开天、辟地”之壮举。
林轩看看眼前,不由地想到:“六角形蜂巢宇宙之内的形态亦是无始无终、无头无尾、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岂不也是一种‘混沌’状态?与其说是盘古耐不住‘混沌’而开天辟地,不如说是盘古打破了蜂巢宇宙破茧而出,不是吗?”
此刻,他一想到自己处在层层包围的六角形蜂巢之内,无法见青天日月,不能看星辰北斗,更不能呼吸纯净自然的空气,就觉得五脏六腑憋闷得喘不动气,几乎随时都能晕厥过去。
至于“混沌”的形态,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就有所涉及,原文为——“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蒙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
由此可知,“混沌”是一种状态,吞噬一切,极度黑暗。
那么,现代物理学理论中,最能与“混沌”相匹配的的概念就是“黑洞”。
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超高密度天体,由于类似热力学上完全不反射光线的黑体,故名为黑洞,于1969年由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提??惠勒命名。
物理学家对黑洞的定义为——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视界逃脱的天体。
这种天体产生的引力场极为强劲,以至于任何物质和辐射在进入到黑洞的一个事件视界(临界点)内,便再无力逃脱,甚至目前已知的传播速度最快的光(电磁波)也逃逸不出。
黑洞无法直接观测,但可以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借由物体被吸入之前的因高热而放出紫外线和x射线的“边缘讯息”,可以获取黑洞存在的讯息。
“那么,黑洞即混沌——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地球被包裹于黑洞之中,无法逃逸,永坠黑暗。后来,因为某种突发事件,黑洞被分解或者破坏,地球及太阳系其它星球才得以重回正常状态……”林轩自语。
“巨人盘古”的神话来自于夏商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钟鼎、竹简记载,其真实状况是什么样的,根本无人可知。
哲学家公认的真理是: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人类目前观察到的宇宙星空是“这样的”,所以“这样的”就是最合理的,也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最终结果。
林轩本来的猜想是——“黑洞吞噬一切之后,上古之神巨人盘古打破黑洞,将被吞噬物体全都释放出来,让世界恢复原先的面目。由此,地球上的植被开始慢慢生长繁衍,最终产生了人类的起源。”
他转念又想到:“科学家最新研究理论显示,当黑洞死亡时可能会变成一个‘白洞’,它并非像黑洞吞噬邻近所有物质,而是喷射出之前黑洞捕获的所有物质。对了,不是巨人盘古开天辟地,而是吞噬太阳系的黑洞濒临死亡分解,所以变成了‘白洞’,逆向发展,把原先吞噬的天体全都释放出来。那个一吞一吐的过程,就像人类的呼吸一样,完全来自于自然,不为任何力量所改变。”
人与宇宙的成长过程是完全一致的,人是宇宙之内万物生灵中的一份子,所以其生命状态与宇宙的盛衰一一对应。
道家创使人老子曾经提出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这四句话是做人做事的最根本法则,后人将其引申为“我法于母、人法于地、神法于天、仙法于道、圣法于自然”这五句话,更准确地说明了由后天返先天、由低层向高层的“人天合一”境界迈进的过程。
林轩低声背诵《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的内容:“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类思想的进化尽头,就是“道法自然、天道自然”,唯有理解这一点,才能内心通达,无忧无惧。
林轩想通了这一点,仰面向上,大笑三声,心里的郁闷全部抛开。
人生于世,蜉蝣一般,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以,遇事全心全意投入,不拘小节,不谈名利,只求问心无愧而已。
“要想活下去,或许也需要像盘古那样,打破这六角形蜂巢宇宙吧。”林轩无法确定下一步要干什么、能干什么,只是觉得,与堂娜的会面恍然如南柯一梦。如今,梦正在醒来,关于堂娜的记忆正变得模糊。
渐渐的,堂娜在林轩的视野中无限后退,直至变成一个若隐若现的小黑点。
林轩黯然叹息,感慨命运的巨灵之掌果真是无所不能,随意拨弄,人类就分分合合,漂泊不定。
他转过身,前面是一条不到三米宽的青灰色石径,一路走低,向下延展,视界之内不见尽头。
这石径的尺寸似乎很熟悉,林轩迟疑了一下,两侧没有其它路,只能沿着石径向前。
他心中默默计算着,大约走了半小时后,石径渐宽,铺砌的石头也变成了纯白色。
再向前,右侧出现了一座巨大的石台,高约五米,长和宽都是三米。石台上矗立着一座极目远眺的灰色雕像,雕工极为逼真,那雕像身上的军装、徽章都一丝不苟地雕了出来。最为神奇的是,雕像的五官更是传神,简直就像是活人站在上面一样。
林轩停步,仰面看着雕像。
他相信,只要是有点二战历史常识的人,都会认得那雕像是谁。
雕像的鼻子并不坚挺,五官面目显得极为沧桑,如果没留着著名的一字胡的话,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极普通的德国人。正因为有了一字胡,林轩很容易就判断出,那是臭名昭著的二战纳粹元首雕像。
林轩向上仰望,下意识地挥手致意,因为他感觉那真的像一个人而不像是石雕。
他并未在雕像下停留太久,而是加速前进,想找到一个有生命热力的东西,获得一点温暖。但是,一个半小时后,他发现自己又回到了这个地方。
“这条路是无限循环的吗?就像著名电子游戏《无尽回廊》那样,反复旋转,无始无终?”林轩自言自语。
他并没有迷路,只是因为他目前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不清楚有了力量该往那里使。
这条石径是没有岔路的,一半时间,石径两边是万丈深渊,让人不寒而栗;一半时间,石径两边是高山峡谷,令人插翅难逃。
所以说,林轩不可能走上另外一条路,只能留在这条路上。
林轩停下来,坐在石阶上喘息,心中越发奇怪:“如果这世界里没有人类,又何来纳粹元首的雕像?既然有雕像,就必然有纳粹势力来过此地。如今呢,他们在哪里?他们在哪里?”
休息完之后,林轩有了精神,又开始了新一轮探索。
这次,他在雕像脚下做了个小小的标记,然后继续向前。
很快,当他又找到雕像时,陡然发出了短暂的呐喊,强迫自己保持冷静:“对了对了,这是一条不循环路线,虽然石径相同、雕像相同,但这雕像已经不是刚刚那座,因为它的脚下并没有记号。”
如果一直走下去,可想而知,对林轩的体能是个巨大的考验。
他不希望自己找到的是一条无限的路——“无限”是跟“有限”相对产生的,从而组成辩证法的一对范畴。
无限指无条件的、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没有限制的、无始无终的东西。无限只能通过有限而存在,但它不能归结为有限的简单的量的总和。
《无尽回廊》的游戏设计者给出的就是一条“无限之路”,可以无休止地向前走,永远没有尽头。
此时此刻,林轩最想看到的是“尽头”,揭开这神秘之境的最后一层面纱。
林轩在学校里学过无限不循环小数,小数点后有无数位,但和无限循环小数不同,它没有周期性的重复,换句话说就是没有规律。所以,数学上又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如果眼前这是一条无限不循环的路,那么别说是步行了,就算是借助于地球上最快速的交通工具,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抵达尽头。
无限,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
无限不循环,则是世界上最无聊、最可怕的噩梦。
连续经过了十五座雕像之后,林轩的力气消耗极其严重,只能半躺在石阶上休息。天空灰蒙蒙的,被雾霾全部笼罩,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什么时候才是尽头?我到底是在干什么?”他反复问自己。如果继续向前,必定还会去做这种简单的重复工作,出现不了任何有意义的事物,纯粹是在浪费时间。
蓦地,一个声音在他头顶上方响起来:“年轻人,你来自哪里?”
那声音极为沙哑,但却威严有力,一听就知道是从有权柄的人口中发出的。不知为什么,林轩觉得那声音特别熟悉,似乎之前曾在某个地方听过。
林轩一惊,迅速弹跳起来向上看,但空中却没有半个人影。
“谁在说话?是谁在说话?”他向四面望,除了漫长空寂的石阶,更看不到任何人。
上古神话中记载,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地一片混沌。 更新最快正因混沌,所以巨人盘古才有了“开天、辟地”之壮举。
林轩看看眼前,不由地想到:“六角形蜂巢宇宙之内的形态亦是无始无终、无头无尾、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岂不也是一种‘混沌’状态?与其说是盘古耐不住‘混沌’而开天辟地,不如说是盘古打破了蜂巢宇宙破茧而出,不是吗?”
此刻,他一想到自己处在层层包围的六角形蜂巢之内,无法见青天日月,不能看星辰北斗,更不能呼吸纯净自然的空气,就觉得五脏六腑憋闷得喘不动气,几乎随时都能晕厥过去。
至于“混沌”的形态,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就有所涉及,原文为——“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蒙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
由此可知,“混沌”是一种状态,吞噬一切,极度黑暗。
那么,现代物理学理论中,最能与“混沌”相匹配的的概念就是“黑洞”。
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超高密度天体,由于类似热力学上完全不反射光线的黑体,故名为黑洞,于1969年由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提??惠勒命名。
物理学家对黑洞的定义为——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视界逃脱的天体。
这种天体产生的引力场极为强劲,以至于任何物质和辐射在进入到黑洞的一个事件视界(临界点)内,便再无力逃脱,甚至目前已知的传播速度最快的光(电磁波)也逃逸不出。
黑洞无法直接观测,但可以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借由物体被吸入之前的因高热而放出紫外线和x射线的“边缘讯息”,可以获取黑洞存在的讯息。
“那么,黑洞即混沌——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地球被包裹于黑洞之中,无法逃逸,永坠黑暗。后来,因为某种突发事件,黑洞被分解或者破坏,地球及太阳系其它星球才得以重回正常状态……”林轩自语。
“巨人盘古”的神话来自于夏商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钟鼎、竹简记载,其真实状况是什么样的,根本无人可知。
哲学家公认的真理是: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人类目前观察到的宇宙星空是“这样的”,所以“这样的”就是最合理的,也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最终结果。
林轩本来的猜想是——“黑洞吞噬一切之后,上古之神巨人盘古打破黑洞,将被吞噬物体全都释放出来,让世界恢复原先的面目。由此,地球上的植被开始慢慢生长繁衍,最终产生了人类的起源。”
他转念又想到:“科学家最新研究理论显示,当黑洞死亡时可能会变成一个‘白洞’,它并非像黑洞吞噬邻近所有物质,而是喷射出之前黑洞捕获的所有物质。对了,不是巨人盘古开天辟地,而是吞噬太阳系的黑洞濒临死亡分解,所以变成了‘白洞’,逆向发展,把原先吞噬的天体全都释放出来。那个一吞一吐的过程,就像人类的呼吸一样,完全来自于自然,不为任何力量所改变。”
人与宇宙的成长过程是完全一致的,人是宇宙之内万物生灵中的一份子,所以其生命状态与宇宙的盛衰一一对应。
道家创使人老子曾经提出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这四句话是做人做事的最根本法则,后人将其引申为“我法于母、人法于地、神法于天、仙法于道、圣法于自然”这五句话,更准确地说明了由后天返先天、由低层向高层的“人天合一”境界迈进的过程。
林轩低声背诵《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的内容:“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类思想的进化尽头,就是“道法自然、天道自然”,唯有理解这一点,才能内心通达,无忧无惧。
林轩想通了这一点,仰面向上,大笑三声,心里的郁闷全部抛开。
人生于世,蜉蝣一般,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以,遇事全心全意投入,不拘小节,不谈名利,只求问心无愧而已。
“要想活下去,或许也需要像盘古那样,打破这六角形蜂巢宇宙吧。”林轩无法确定下一步要干什么、能干什么,只是觉得,与堂娜的会面恍然如南柯一梦。如今,梦正在醒来,关于堂娜的记忆正变得模糊。
渐渐的,堂娜在林轩的视野中无限后退,直至变成一个若隐若现的小黑点。
林轩黯然叹息,感慨命运的巨灵之掌果真是无所不能,随意拨弄,人类就分分合合,漂泊不定。
他转过身,前面是一条不到三米宽的青灰色石径,一路走低,向下延展,视界之内不见尽头。
这石径的尺寸似乎很熟悉,林轩迟疑了一下,两侧没有其它路,只能沿着石径向前。
他心中默默计算着,大约走了半小时后,石径渐宽,铺砌的石头也变成了纯白色。
再向前,右侧出现了一座巨大的石台,高约五米,长和宽都是三米。石台上矗立着一座极目远眺的灰色雕像,雕工极为逼真,那雕像身上的军装、徽章都一丝不苟地雕了出来。最为神奇的是,雕像的五官更是传神,简直就像是活人站在上面一样。
林轩停步,仰面看着雕像。
他相信,只要是有点二战历史常识的人,都会认得那雕像是谁。
雕像的鼻子并不坚挺,五官面目显得极为沧桑,如果没留着著名的一字胡的话,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极普通的德国人。正因为有了一字胡,林轩很容易就判断出,那是臭名昭著的二战纳粹元首雕像。
林轩向上仰望,下意识地挥手致意,因为他感觉那真的像一个人而不像是石雕。
他并未在雕像下停留太久,而是加速前进,想找到一个有生命热力的东西,获得一点温暖。但是,一个半小时后,他发现自己又回到了这个地方。
“这条路是无限循环的吗?就像著名电子游戏《无尽回廊》那样,反复旋转,无始无终?”林轩自言自语。
他并没有迷路,只是因为他目前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不清楚有了力量该往那里使。
这条石径是没有岔路的,一半时间,石径两边是万丈深渊,让人不寒而栗;一半时间,石径两边是高山峡谷,令人插翅难逃。
所以说,林轩不可能走上另外一条路,只能留在这条路上。
林轩停下来,坐在石阶上喘息,心中越发奇怪:“如果这世界里没有人类,又何来纳粹元首的雕像?既然有雕像,就必然有纳粹势力来过此地。如今呢,他们在哪里?他们在哪里?”
休息完之后,林轩有了精神,又开始了新一轮探索。
这次,他在雕像脚下做了个小小的标记,然后继续向前。
很快,当他又找到雕像时,陡然发出了短暂的呐喊,强迫自己保持冷静:“对了对了,这是一条不循环路线,虽然石径相同、雕像相同,但这雕像已经不是刚刚那座,因为它的脚下并没有记号。”
如果一直走下去,可想而知,对林轩的体能是个巨大的考验。
他不希望自己找到的是一条无限的路——“无限”是跟“有限”相对产生的,从而组成辩证法的一对范畴。
无限指无条件的、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没有限制的、无始无终的东西。无限只能通过有限而存在,但它不能归结为有限的简单的量的总和。
《无尽回廊》的游戏设计者给出的就是一条“无限之路”,可以无休止地向前走,永远没有尽头。
此时此刻,林轩最想看到的是“尽头”,揭开这神秘之境的最后一层面纱。
林轩在学校里学过无限不循环小数,小数点后有无数位,但和无限循环小数不同,它没有周期性的重复,换句话说就是没有规律。所以,数学上又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如果眼前这是一条无限不循环的路,那么别说是步行了,就算是借助于地球上最快速的交通工具,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抵达尽头。
无限,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
无限不循环,则是世界上最无聊、最可怕的噩梦。
连续经过了十五座雕像之后,林轩的力气消耗极其严重,只能半躺在石阶上休息。天空灰蒙蒙的,被雾霾全部笼罩,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什么时候才是尽头?我到底是在干什么?”他反复问自己。如果继续向前,必定还会去做这种简单的重复工作,出现不了任何有意义的事物,纯粹是在浪费时间。
蓦地,一个声音在他头顶上方响起来:“年轻人,你来自哪里?”
那声音极为沙哑,但却威严有力,一听就知道是从有权柄的人口中发出的。不知为什么,林轩觉得那声音特别熟悉,似乎之前曾在某个地方听过。
林轩一惊,迅速弹跳起来向上看,但空中却没有半个人影。
“谁在说话?是谁在说话?”他向四面望,除了漫长空寂的石阶,更看不到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