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工业“俾斯麦”
“虽然战争状态眼下还没有结束,但在座的诸位应该可以非常有预见性地看到……因为长期遭到我们轰炸而丧失了一半以上工业设备的苏联已经不足为虑,北极熊的那些小兄弟,那些加盟共和国,相当一部分都在酝酿着与民族主义相匹配的自由和独立苏联的农民已经疲倦了,苏联的工人已经绝望了,苏联的人民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国民议会偌大的会议厅又一次成为了一个人的舞台,曾经,他的名字叫阿道夫.希特勒,一个来自奥地利的陆军下士,他用他的狂热打动了几乎所有人;如今,他的名字叫汉斯.罗根,一个出身平凡的伞兵军官,他用他的睿智和深邃打动了这里的老面孔与新面孔。
“诚然,有消息说苏联正在筹备一次全面的进攻,他们意图将新生的德意志扼杀在襁褓之中,然而我相信,他们很快会发现自己错得有多么离谱我们虽然失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将领,但是我们仍然拥有冯.克莱斯特、古德里安、冯.曼施坦因这样能力出众、威望颇高的将领,而且我相信,他们行事更为低调和踏实,思维更加稳重和活跃,我相信,我们会让苏联人在我们的战线前丢失最后的锐气,我相信,在夏季的灿烂阳光下,我们将像热流一样席卷东欧,碾碎列宁格勒碾碎莫斯科碾碎苏联人的一切希望德意志必胜”
尽管在座之人只有一少部分是现役或退役军人,但政府官员、企业家、商人、教授以及工人农民的代表,有相当一部分做出了热烈的响应,于是,“德意志必胜”的声音瞬时间充斥整个大厅。
正如罗根所看到的,人们可以拒绝战争,但没有人会拒绝胜利
“在这里,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向诸位阐述一下战时工业和正常工业的区别:在战时体制下,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都在全力以赴地生产军工品以及军事相关的辅助品,只要我们每天能够比敌人多生产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箱子弹,那么赢得胜利的机会就会与日俱增。从1939年至今,我们的生产数据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根据情报部门的分析判断,目前我们平均每个月生产飞机1780架,我们的主要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苏联、美国、日本,分别是500架、1200架和800架;我们平均每个月制造坦克1360辆,苏联、美国和日本分别是600辆、850辆和300辆;我们平均每个月制造各型火炮2200门,苏联、美国和日本分别是1400门、2200门和1200门可以看出我们在产量上占有很大的优势。然而战时工业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资源消耗高度集中在钢铁、煤炭、硝石以及燃料方面,势必造成较大程度的额外损耗,并导致非战争工业设备和工业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这些数据未必很准确,有些甚至只是非常初步的估算,但罗根从在座的国民议员们脸上看到了那种自豪和满足感,他语气一转:“想必大家都坐过马车和汽车,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碰到转弯情况,通常都需要提前对马匹或是方向盘进行操作,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转弯现在,我们的国家工业就到了这个转弯口,再有几个月时间,最多半年,我们的战争就会结束——这绝不是轻敌,而是基于军事、工业等多方面综合作出的判断与决策我们不会像法兰西帝国那样深陷俄国的战争泥潭,该是摆脱战争限制,让我们的工业重新腾飞的时候了”
生动的比喻并没有立即说服所有人,大厅里到处是交头接耳、私下交谈的情形。
“工业和经济的转型,对于国家、对于企业、对于民众来说都是很有好处的。诸位你们知道我们在短短两年半的战争中有什么样的收获?我这里有份非常详实的统计:当前,我们实际占领和控制的区域面积是德国本土的3.7倍,在这些条件不尽相同的土地上,共有322座煤矿、279座铁矿、47座铜矿、21座锡矿、12座油田以及44处大型橡胶树种植园,直接或者间接为我们生产的工厂达到5293家,此外还有不计其数的手工作坊,可用劳动力保守估计达到7200万,比德国本土的全部劳动力还多出一倍诸位你们知道当年威廉二世皇帝陛下为什么要发动战争?就是资源,这些宝贵的、能够让德国工业实现跨越的资源,当初我们没有得到的,现在已经得到了,我们还在等什么?”
这时,台下的“托儿”适时地高喊道:“消化它,把它变成实力与财富”
罗根右臂直指前方,酷酷地说:“没错,消化它,就像消化美味、可口又营养的食物,让它们变成我们的能量,变成我们的肌肉诸位,怎么才能更好地消化它?我想大家的答案会比我更加专业”
哄笑声迅速盖过了质疑。
1941年2月12日,经政府内阁和国会审议通过,由德国总理亚马尔.沙赫特签署了名为《发展泛德意志大工业》的政府条令。条令规定,军备生产部门继续保留,但只负责统筹飞机、坦克、大炮、弹药等直接作战装备和物资,发动机、非战斗车辆等转为军民两用,允许并鼓励军工企业自主选择优质的原材料和仪器配件,允许军工企业按照市场经营的方式为外国政府或组织研发并生产军备生产部门批准的军用产品,等等。这项政府条令中的具体18项条款一出台就被看作是德国经济和工业提前向和平发展时期转型的旗帜——这时候很少有人注意到,在1919至1941年这22年间,德国政府有20年处在财政赤字的状态,其中16年是非常严重的赤字,而德国政府到1942年初时仍背负着数量惊人的债务,战争中前期从国际金融市场上募集到资金和在本土发行的政府债券则构成了这些债务的主体
两天之后即是传统的情人节,这一天,苏联军队在东线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在被誉为“情人节之殇”的一系列小规模战斗中,德**队显得触不及防,哪怕是在人数占优并且构筑有坚固阵地的区域,他们也很快丢失了阵地和大量的装备物资,这一结果直接导致漫长的战线上出现了四个较为明显的“突出部”。这些突出部大多是不利于装甲部队行军的森林和山岭,德军据险坚守才勉强保住了这些阵地
对德国民众来说,“情人节之殇”固然是令人失望的,但来自葡萄牙的消息极大地冲淡了人们的悲伤——经过持续多日的拉锯战,双方外交部长(美国国务卿就相当于外交部长)代表各自政府签署了《波尔图声明》,共同宣布大西洋区域为非军事交战区,同时,德国政府将不以任何形式卷入到美国和日本正在太平洋区域发生的军事冲突;美国政府承认不列颠王国的合法地位,同意不列颠王国以分期归还的方式偿还欠款,并且按照还款进步陆续将所扣押的英国舰艇归还。
除了摆明战争立场,德国政府还宣布执行“现款自运”的军火贸易原则,即对各交战国以及中立国采取对等原则,各国政府所购军火必须采取现款支付的方式自筹船只运输。这个原则看起来很公平、公正,然而综合考虑到各主要交战国的地理位置和海上运输能力,美国在这方面显然占据了很大的优势。此外,流传甚广的小道消息称,德美政府在此次会谈中还达成了若干秘密协议,内容是与德国保持领先优势的潜艇及坦克技术有关
在家中安静地度过了情人节,罗根又开始马不停蹄地视察德国在南欧和北非、东非、中东地区的工业设施。这里的矿场、油田和工厂数量相当惊人,但各种原材料和初级工业产品的产量却低得有些离谱,就连德国最缺乏的战略物资——石油,也只达到了预计产量的三分之二,恰恰能够满足德国在军事方面的需要罢了
对于工业本身,罗根并不算内行,但是站在经济的角度分析,他发现当英军当初撤离时确实采取了一些破坏措施,但这并不至于让大部分工厂时隔大半年还没有恢复生产能力,而苏联轰炸机目前对中东油田的骚扰也已经微乎其微,真正的原因在于法本、联合钢铁这些“卡特尔”们在竭力维护自己的利益——资源丰富、劳动力低廉,德国的非洲占领区若是大量出产优质且低成本的工业原料,势必影响到这些大企业在欧洲尤其是德国本土的生产经营,因而在希特勒和勃劳希奇时期,这些在德国本土占据着行业垄断的大企业或以收购所有权、或以代替政府经营管理的方式迅速控制了这些矿场、油田和工业设施,从而迫使位于欧洲的工业企业继续以较高的价格从“卡特尔”手中购买工业原材料。克虏伯公司则属于“反面例证”,为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军工产品的性价比,他们耗费巨资在非洲收购了若干铁矿场和冶金工厂,经过近一年的生产经营,目前已经能够满足自身三分之一的需求,从非洲运回的原材料已经应用到除了大口径火炮、坦克和潜艇特种钢铁之外的许多领域。
[
“虽然战争状态眼下还没有结束,但在座的诸位应该可以非常有预见性地看到……因为长期遭到我们轰炸而丧失了一半以上工业设备的苏联已经不足为虑,北极熊的那些小兄弟,那些加盟共和国,相当一部分都在酝酿着与民族主义相匹配的自由和独立苏联的农民已经疲倦了,苏联的工人已经绝望了,苏联的人民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国民议会偌大的会议厅又一次成为了一个人的舞台,曾经,他的名字叫阿道夫.希特勒,一个来自奥地利的陆军下士,他用他的狂热打动了几乎所有人;如今,他的名字叫汉斯.罗根,一个出身平凡的伞兵军官,他用他的睿智和深邃打动了这里的老面孔与新面孔。
“诚然,有消息说苏联正在筹备一次全面的进攻,他们意图将新生的德意志扼杀在襁褓之中,然而我相信,他们很快会发现自己错得有多么离谱我们虽然失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将领,但是我们仍然拥有冯.克莱斯特、古德里安、冯.曼施坦因这样能力出众、威望颇高的将领,而且我相信,他们行事更为低调和踏实,思维更加稳重和活跃,我相信,我们会让苏联人在我们的战线前丢失最后的锐气,我相信,在夏季的灿烂阳光下,我们将像热流一样席卷东欧,碾碎列宁格勒碾碎莫斯科碾碎苏联人的一切希望德意志必胜”
尽管在座之人只有一少部分是现役或退役军人,但政府官员、企业家、商人、教授以及工人农民的代表,有相当一部分做出了热烈的响应,于是,“德意志必胜”的声音瞬时间充斥整个大厅。
正如罗根所看到的,人们可以拒绝战争,但没有人会拒绝胜利
“在这里,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向诸位阐述一下战时工业和正常工业的区别:在战时体制下,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都在全力以赴地生产军工品以及军事相关的辅助品,只要我们每天能够比敌人多生产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箱子弹,那么赢得胜利的机会就会与日俱增。从1939年至今,我们的生产数据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根据情报部门的分析判断,目前我们平均每个月生产飞机1780架,我们的主要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苏联、美国、日本,分别是500架、1200架和800架;我们平均每个月制造坦克1360辆,苏联、美国和日本分别是600辆、850辆和300辆;我们平均每个月制造各型火炮2200门,苏联、美国和日本分别是1400门、2200门和1200门可以看出我们在产量上占有很大的优势。然而战时工业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资源消耗高度集中在钢铁、煤炭、硝石以及燃料方面,势必造成较大程度的额外损耗,并导致非战争工业设备和工业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这些数据未必很准确,有些甚至只是非常初步的估算,但罗根从在座的国民议员们脸上看到了那种自豪和满足感,他语气一转:“想必大家都坐过马车和汽车,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碰到转弯情况,通常都需要提前对马匹或是方向盘进行操作,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转弯现在,我们的国家工业就到了这个转弯口,再有几个月时间,最多半年,我们的战争就会结束——这绝不是轻敌,而是基于军事、工业等多方面综合作出的判断与决策我们不会像法兰西帝国那样深陷俄国的战争泥潭,该是摆脱战争限制,让我们的工业重新腾飞的时候了”
生动的比喻并没有立即说服所有人,大厅里到处是交头接耳、私下交谈的情形。
“工业和经济的转型,对于国家、对于企业、对于民众来说都是很有好处的。诸位你们知道我们在短短两年半的战争中有什么样的收获?我这里有份非常详实的统计:当前,我们实际占领和控制的区域面积是德国本土的3.7倍,在这些条件不尽相同的土地上,共有322座煤矿、279座铁矿、47座铜矿、21座锡矿、12座油田以及44处大型橡胶树种植园,直接或者间接为我们生产的工厂达到5293家,此外还有不计其数的手工作坊,可用劳动力保守估计达到7200万,比德国本土的全部劳动力还多出一倍诸位你们知道当年威廉二世皇帝陛下为什么要发动战争?就是资源,这些宝贵的、能够让德国工业实现跨越的资源,当初我们没有得到的,现在已经得到了,我们还在等什么?”
这时,台下的“托儿”适时地高喊道:“消化它,把它变成实力与财富”
罗根右臂直指前方,酷酷地说:“没错,消化它,就像消化美味、可口又营养的食物,让它们变成我们的能量,变成我们的肌肉诸位,怎么才能更好地消化它?我想大家的答案会比我更加专业”
哄笑声迅速盖过了质疑。
1941年2月12日,经政府内阁和国会审议通过,由德国总理亚马尔.沙赫特签署了名为《发展泛德意志大工业》的政府条令。条令规定,军备生产部门继续保留,但只负责统筹飞机、坦克、大炮、弹药等直接作战装备和物资,发动机、非战斗车辆等转为军民两用,允许并鼓励军工企业自主选择优质的原材料和仪器配件,允许军工企业按照市场经营的方式为外国政府或组织研发并生产军备生产部门批准的军用产品,等等。这项政府条令中的具体18项条款一出台就被看作是德国经济和工业提前向和平发展时期转型的旗帜——这时候很少有人注意到,在1919至1941年这22年间,德国政府有20年处在财政赤字的状态,其中16年是非常严重的赤字,而德国政府到1942年初时仍背负着数量惊人的债务,战争中前期从国际金融市场上募集到资金和在本土发行的政府债券则构成了这些债务的主体
两天之后即是传统的情人节,这一天,苏联军队在东线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在被誉为“情人节之殇”的一系列小规模战斗中,德**队显得触不及防,哪怕是在人数占优并且构筑有坚固阵地的区域,他们也很快丢失了阵地和大量的装备物资,这一结果直接导致漫长的战线上出现了四个较为明显的“突出部”。这些突出部大多是不利于装甲部队行军的森林和山岭,德军据险坚守才勉强保住了这些阵地
对德国民众来说,“情人节之殇”固然是令人失望的,但来自葡萄牙的消息极大地冲淡了人们的悲伤——经过持续多日的拉锯战,双方外交部长(美国国务卿就相当于外交部长)代表各自政府签署了《波尔图声明》,共同宣布大西洋区域为非军事交战区,同时,德国政府将不以任何形式卷入到美国和日本正在太平洋区域发生的军事冲突;美国政府承认不列颠王国的合法地位,同意不列颠王国以分期归还的方式偿还欠款,并且按照还款进步陆续将所扣押的英国舰艇归还。
除了摆明战争立场,德国政府还宣布执行“现款自运”的军火贸易原则,即对各交战国以及中立国采取对等原则,各国政府所购军火必须采取现款支付的方式自筹船只运输。这个原则看起来很公平、公正,然而综合考虑到各主要交战国的地理位置和海上运输能力,美国在这方面显然占据了很大的优势。此外,流传甚广的小道消息称,德美政府在此次会谈中还达成了若干秘密协议,内容是与德国保持领先优势的潜艇及坦克技术有关
在家中安静地度过了情人节,罗根又开始马不停蹄地视察德国在南欧和北非、东非、中东地区的工业设施。这里的矿场、油田和工厂数量相当惊人,但各种原材料和初级工业产品的产量却低得有些离谱,就连德国最缺乏的战略物资——石油,也只达到了预计产量的三分之二,恰恰能够满足德国在军事方面的需要罢了
对于工业本身,罗根并不算内行,但是站在经济的角度分析,他发现当英军当初撤离时确实采取了一些破坏措施,但这并不至于让大部分工厂时隔大半年还没有恢复生产能力,而苏联轰炸机目前对中东油田的骚扰也已经微乎其微,真正的原因在于法本、联合钢铁这些“卡特尔”们在竭力维护自己的利益——资源丰富、劳动力低廉,德国的非洲占领区若是大量出产优质且低成本的工业原料,势必影响到这些大企业在欧洲尤其是德国本土的生产经营,因而在希特勒和勃劳希奇时期,这些在德国本土占据着行业垄断的大企业或以收购所有权、或以代替政府经营管理的方式迅速控制了这些矿场、油田和工业设施,从而迫使位于欧洲的工业企业继续以较高的价格从“卡特尔”手中购买工业原材料。克虏伯公司则属于“反面例证”,为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军工产品的性价比,他们耗费巨资在非洲收购了若干铁矿场和冶金工厂,经过近一年的生产经营,目前已经能够满足自身三分之一的需求,从非洲运回的原材料已经应用到除了大口径火炮、坦克和潜艇特种钢铁之外的许多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