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露出一抹鱼肚白,杜中宵站在山上,看着谷地中连绵不绝的契丹军营,还有河另一边高地上的唐龙镇军城。军城选的地理位置非常合适,背靠大山,城下一条小河,两岸有宽阔的河谷。契丹兵马要攻军城,只能从谷地仰攻,炮火不力就很难威胁城内。</p>
以前来家世镇唐龙镇的时候,这座城就非常难攻。他们周旋于各势力之间,到处称臣,不是怕城被攻破,而是要保护周围的蕃落。大树有干有枝,才能根深叶茂,没有周边属于来家的落蕃,一座小城还有多大意义?契丹要夺这里,也是看中其重要的位置,控扼已经形成的商路。</p>
十三郎带着刘淮和周肃、何三郎到了面前,向杜中宵叉手行礼。</p>
杜中宵看看几人,对刘淮道:“我们前来是救唐龙镇的,那座军城是根本之地,必须要派得力人手进去指挥。武都指挥使对你非常看重,让你带一百骑兵,乘着天色未亮,契丹大军未攻城时,冲进到军城里。此事不可等闲视之,你准备好了吗?”</p>
刘淮和周肃、何三郎一起叉手:“属下奉军令,绝不误待制所命!”</p>
杜中宵点了点头:“好,天色不早,你们这就准备吧。武都指挥使,你选五百铁甲骑兵,下山冲一下敌阵。刘指挥使选好时机,带人冲进城去。”</p>
十三郎和刘淮各自叉手称诺,分头去准备。</p>
过了不长时间,就听见低沉的马蹄声,整个大地都似在微微颤抖。十三郎带了五百铁甲骑兵,从小山上缓缓向下面的契丹军营逼去。铁甲骑兵的马是好马,不过上面的骑士连人带甲带兵器,两三百斤在身上压着,无法全力冲锋,最起码要有力气回来。杜中宵选的路线,是从山上冲下,与敌作战之后,经山下的山谷回到本方阵营。这是试探的一战,比较一下双方战力,心中有数。</p>
耶律重元尚高卧未起,听到进了帅帐的萧革说宋军逼了过来,翻身而起,口中道:“好呀,昨天我还说选几千骑兵,与宋军较量一番,被大王劝住,不想今日他们就攻了过来。不必多说,选两千精锐铁骑迎战,着海里带军出战!此一战必灭宋军锐气,两日调集兵马,一举击破宋军!”</p>
萧革称是,出去召集兵马,耶律重元则到前面升帐。</p>
十三郎带着五百铁甲,缓缓向契丹军营逼去。正行进间,就听到一声号角,契丹军阵中传来滚滚的马蹄声,带着卷起的尘土,看不清多少人马冲了出来。</p>
十三郎高声道:“不要乱,每队约束好自己人马,依军令,与敌战后自谷中回军营!”</p>
众将称是,各举长斧马刀,做好应战准备。铁甲骑兵的主要武器是长斧,接敌时使用,混战后则改用马刀铁锏。与禁军的骑兵相比起来,大家不带弓箭,多了长斧。</p>
两军缓缓逼近,看见前方的宋军人马俱披铁甲,闪着寒光,倒吸一口凉气:“听说宋人有铁甲,极是难破,怎么今天就遇上了?”</p>
两军接近,十三郎看对面的速度减慢,开始散开,大喝一声:“防箭矢!冲!”</p>
话音刚落,漫天的箭雨射来,一时遮蔽了天空。落到宋军的铁甲上,一阵叮叮响声,如同小鸡啄米一般。马弓力弱,契丹人的箭头也是一般,如何破得了铁甲?宋军阵形略乱了一下,迅速变得整齐,持着大斧向契丹骑兵冲去。</p>
海里征战多年,还没有见过这种打法,略一犹豫,便带着大军冲了上去。</p>
宋军的骑兵以弓手为主,契丹和党项也是如此。每临战都是先以弓箭互射,哪方漏出破绽,中军主力才会全力冲上去,一举决定胜局。枢密院要求马军练之字射,便是这个原因。临阵时能多射几箭,接触时后方短兵相接才更有利。而初接触的弓骑,则向两边散开,继续以弓箭射击敌人。</p>
铁甲骑兵可以防弓矢,靠的就是正面对阵,以刀斧杀伤敌人。契丹对宋军知之甚详,熟悉了骑兵作战时弓箭为主的战法,第一次见到这种打法,一时慌乱起来。</p>
十三郎冲在最前面,手持长斧,没多久就与契丹骑兵迎头撞上。看准了海里的将旗,带着铁甲骑兵直冲过去。契丹骑兵的前锋正在向两边散开,却不想对手竟然直接向中军冲去,一时乱成一团。</p>
长斧可砍可砸,十三郎神力,双手挥舞开来,凡挡在身前的契丹骑兵俱被砸落马下,无人可挡。其余铁甲紧紧跟住,如同一个巨大的碾子,生生在契丹骑兵中碾开一条路来。</p>
变化几乎只在眨眼间,海里还有些发蒙,就见到十三郎的将旗已到了离自己不远处。将旗是最临战最重要的指挥标志,如果被对方斩将夺旗,必然慌乱,战局很难收拾。</p>
见已刻不容缓,海里高声道:“挡住!诸军上前,围住来的宋骑,一人一马不许放过!”</p>
杜中宵站在山顶上,看着下面的战局一直皱眉头。虽然自己看禁军骑兵的武器配置,也听别人说过此时战争的模式,受以前的记忆影响,总觉得骑兵交战应该是缠斗一处,硬拼硬杀。所以对骑兵的铁甲和马的具装精益求精,既达到最强的防护力,还要不影响人马行动,上面大量使用加强筋肋,增加了不少成本。没想到真到了双方交战的时候,却是这个样子,契丹自己把中门让开,让铁甲骑兵攻了进去。</p>
契丹和党项都以重装骑兵著称,但却不是以重装骑兵为主。海里带得同样有,不过是跟在他身边的中军,人皆重甲,准备对方阵形乱了冲阵用的。此时还没展开,就与十三郎带的铁甲骑兵撞在一起。</p>
离得远了看不太清晰,只见宋军紧紧聚在一起,在契丹军阵中碾出一片空地,双方将旗迅速就到了一起,刘淮看得出神。如果不是要冲进城去,自己说不定要代替十三郎打这一仗。</p>
正在这时,杜中宵的传令小校到刘淮面前,高声道:“元帅军令,你们速速进城!”</p>
刘淮高声称诺,带着选出来的一百骑兵,把杜中宵的军令紧紧藏在内衣里,一声大喝,向山下直冲而去。此时散开的契丹骑兵一团乱,唐龙镇军城前反而空了出来。</p>
城头的俞景阳和程越看得胆战心惊,没想到来的援军如此之强,竟然跟契丹骑兵交锋,稳稳占住了上风。虽然人数较少,却阵形不乱,冲到了契丹中军,局部反而占了优势。</p>
看了一会,俞景阳对程越说道:“看本朝与敌交战的,应该是身着铁甲,难道前来救援的是京城禁军?这个样子,契丹人不是对手,此围很快就要解了。你速速回去,把事情料理了。记住,此事于我们非同小可,痛下杀手,切不可心慈手软!”</p>
程越应诺,正在转身下城墙,突然看见山上又冲下一支骑兵,不去助阵,却向军城冲来。急忙对俞景阳道:“都监快看,又有一支宋军来了,看着要进城!”</p>
俞景阳看着直冲而来的那一支宋军,从混乱的契丹骑兵中穿过,如入无人之地,直向军城而来,一时怔住,呆呆站着。自己这里还没有收拾局面,援军来了,放不放他们进城?</p>
以前来家世镇唐龙镇的时候,这座城就非常难攻。他们周旋于各势力之间,到处称臣,不是怕城被攻破,而是要保护周围的蕃落。大树有干有枝,才能根深叶茂,没有周边属于来家的落蕃,一座小城还有多大意义?契丹要夺这里,也是看中其重要的位置,控扼已经形成的商路。</p>
十三郎带着刘淮和周肃、何三郎到了面前,向杜中宵叉手行礼。</p>
杜中宵看看几人,对刘淮道:“我们前来是救唐龙镇的,那座军城是根本之地,必须要派得力人手进去指挥。武都指挥使对你非常看重,让你带一百骑兵,乘着天色未亮,契丹大军未攻城时,冲进到军城里。此事不可等闲视之,你准备好了吗?”</p>
刘淮和周肃、何三郎一起叉手:“属下奉军令,绝不误待制所命!”</p>
杜中宵点了点头:“好,天色不早,你们这就准备吧。武都指挥使,你选五百铁甲骑兵,下山冲一下敌阵。刘指挥使选好时机,带人冲进城去。”</p>
十三郎和刘淮各自叉手称诺,分头去准备。</p>
过了不长时间,就听见低沉的马蹄声,整个大地都似在微微颤抖。十三郎带了五百铁甲骑兵,从小山上缓缓向下面的契丹军营逼去。铁甲骑兵的马是好马,不过上面的骑士连人带甲带兵器,两三百斤在身上压着,无法全力冲锋,最起码要有力气回来。杜中宵选的路线,是从山上冲下,与敌作战之后,经山下的山谷回到本方阵营。这是试探的一战,比较一下双方战力,心中有数。</p>
耶律重元尚高卧未起,听到进了帅帐的萧革说宋军逼了过来,翻身而起,口中道:“好呀,昨天我还说选几千骑兵,与宋军较量一番,被大王劝住,不想今日他们就攻了过来。不必多说,选两千精锐铁骑迎战,着海里带军出战!此一战必灭宋军锐气,两日调集兵马,一举击破宋军!”</p>
萧革称是,出去召集兵马,耶律重元则到前面升帐。</p>
十三郎带着五百铁甲,缓缓向契丹军营逼去。正行进间,就听到一声号角,契丹军阵中传来滚滚的马蹄声,带着卷起的尘土,看不清多少人马冲了出来。</p>
十三郎高声道:“不要乱,每队约束好自己人马,依军令,与敌战后自谷中回军营!”</p>
众将称是,各举长斧马刀,做好应战准备。铁甲骑兵的主要武器是长斧,接敌时使用,混战后则改用马刀铁锏。与禁军的骑兵相比起来,大家不带弓箭,多了长斧。</p>
两军缓缓逼近,看见前方的宋军人马俱披铁甲,闪着寒光,倒吸一口凉气:“听说宋人有铁甲,极是难破,怎么今天就遇上了?”</p>
两军接近,十三郎看对面的速度减慢,开始散开,大喝一声:“防箭矢!冲!”</p>
话音刚落,漫天的箭雨射来,一时遮蔽了天空。落到宋军的铁甲上,一阵叮叮响声,如同小鸡啄米一般。马弓力弱,契丹人的箭头也是一般,如何破得了铁甲?宋军阵形略乱了一下,迅速变得整齐,持着大斧向契丹骑兵冲去。</p>
海里征战多年,还没有见过这种打法,略一犹豫,便带着大军冲了上去。</p>
宋军的骑兵以弓手为主,契丹和党项也是如此。每临战都是先以弓箭互射,哪方漏出破绽,中军主力才会全力冲上去,一举决定胜局。枢密院要求马军练之字射,便是这个原因。临阵时能多射几箭,接触时后方短兵相接才更有利。而初接触的弓骑,则向两边散开,继续以弓箭射击敌人。</p>
铁甲骑兵可以防弓矢,靠的就是正面对阵,以刀斧杀伤敌人。契丹对宋军知之甚详,熟悉了骑兵作战时弓箭为主的战法,第一次见到这种打法,一时慌乱起来。</p>
十三郎冲在最前面,手持长斧,没多久就与契丹骑兵迎头撞上。看准了海里的将旗,带着铁甲骑兵直冲过去。契丹骑兵的前锋正在向两边散开,却不想对手竟然直接向中军冲去,一时乱成一团。</p>
长斧可砍可砸,十三郎神力,双手挥舞开来,凡挡在身前的契丹骑兵俱被砸落马下,无人可挡。其余铁甲紧紧跟住,如同一个巨大的碾子,生生在契丹骑兵中碾开一条路来。</p>
变化几乎只在眨眼间,海里还有些发蒙,就见到十三郎的将旗已到了离自己不远处。将旗是最临战最重要的指挥标志,如果被对方斩将夺旗,必然慌乱,战局很难收拾。</p>
见已刻不容缓,海里高声道:“挡住!诸军上前,围住来的宋骑,一人一马不许放过!”</p>
杜中宵站在山顶上,看着下面的战局一直皱眉头。虽然自己看禁军骑兵的武器配置,也听别人说过此时战争的模式,受以前的记忆影响,总觉得骑兵交战应该是缠斗一处,硬拼硬杀。所以对骑兵的铁甲和马的具装精益求精,既达到最强的防护力,还要不影响人马行动,上面大量使用加强筋肋,增加了不少成本。没想到真到了双方交战的时候,却是这个样子,契丹自己把中门让开,让铁甲骑兵攻了进去。</p>
契丹和党项都以重装骑兵著称,但却不是以重装骑兵为主。海里带得同样有,不过是跟在他身边的中军,人皆重甲,准备对方阵形乱了冲阵用的。此时还没展开,就与十三郎带的铁甲骑兵撞在一起。</p>
离得远了看不太清晰,只见宋军紧紧聚在一起,在契丹军阵中碾出一片空地,双方将旗迅速就到了一起,刘淮看得出神。如果不是要冲进城去,自己说不定要代替十三郎打这一仗。</p>
正在这时,杜中宵的传令小校到刘淮面前,高声道:“元帅军令,你们速速进城!”</p>
刘淮高声称诺,带着选出来的一百骑兵,把杜中宵的军令紧紧藏在内衣里,一声大喝,向山下直冲而去。此时散开的契丹骑兵一团乱,唐龙镇军城前反而空了出来。</p>
城头的俞景阳和程越看得胆战心惊,没想到来的援军如此之强,竟然跟契丹骑兵交锋,稳稳占住了上风。虽然人数较少,却阵形不乱,冲到了契丹中军,局部反而占了优势。</p>
看了一会,俞景阳对程越说道:“看本朝与敌交战的,应该是身着铁甲,难道前来救援的是京城禁军?这个样子,契丹人不是对手,此围很快就要解了。你速速回去,把事情料理了。记住,此事于我们非同小可,痛下杀手,切不可心慈手软!”</p>
程越应诺,正在转身下城墙,突然看见山上又冲下一支骑兵,不去助阵,却向军城冲来。急忙对俞景阳道:“都监快看,又有一支宋军来了,看着要进城!”</p>
俞景阳看着直冲而来的那一支宋军,从混乱的契丹骑兵中穿过,如入无人之地,直向军城而来,一时怔住,呆呆站着。自己这里还没有收拾局面,援军来了,放不放他们进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