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文同新画的墨竹,杜中宵道:“好是非常好了,用笔简洁,自有神韵。推官可与李判官一起让匠人制版。我们河曲路的钱引,正面便用推官的墨竹,反面则用阴山的图。前些日子,我派画匠去沙州画阴山,有图在这里,推官看看如何?”
说完,从案几上抽出一张图画,交给文同。
文同展开,见是一幅远观的山景,想来就是杜中宵说的阴山图。此图与一般的画不同,虽然是用墨笔画成,却不是山水,极有质感,画上好像真的山一样。这个时代已经开始流行文人画,讲究神韵,而不讲究逼真。逼真的一般是画匠们所画,多用工笔,有一股匠气。这幅阴山图就是如此,用笔虽然简练,工笔画的底子还在。不过文同看着,总觉得哪里不一样,比一般的工笔画看着壮阔。
看了好一会,文同放下对杜中宵道:“经略,不知这幅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要印在钱引上。”
杜中宵道:“我们河曲路,在阴山以南,几州沿黄河而设。钱引上印阴山,用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出自哪里。再一个,这画用的透视画法,技虽不精,却可见阴山之雄壮。”
文同道:“敢问经略,透视又是什么画法?下官精于丹青,向未听过这种技法。”
杜中宵道:“这是铁监里画图的人,专用的画法。用此法画图,虽然死板,却一切皆有章可循。纵然不擅画技,画出来的图,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什么。不用透视,按照正面投影,就是工程图,工匠可以依图制作出器物,尺寸丝毫不差。”
见文同还是有些疑惑,杜中宵随手取过案几上的一个纸镇,指头立在前面,对文同道:“便如这个纸镇,假如说,眼睛在我的指头这里,纸镇的形状是由这只眼睛看出来的,画在图上,便是透视。就是说眼睛看到的是一道一道光,一条一条直直落到纸镇上,描之于图。如果不是眼睛在这里,光不是聚集于一点,而是平着看过去,落到图上,就是投影。——这都是匠人做画的技巧,推官不知道也是寻常。”
讲下去就是光学知识,杜中宵没兴趣跟文同讲这些。需要用到这些知识的人群会了,就足够了,文人画家有兴趣,自己去了解就是。文同来之前,杜中宵已经找了画匠,去画阴山,选的是在昭君墓下看阴山之图,为的就是要印在河曲路钱引上。这种画与一般的画不同,不到那个地方去看,模仿出来的总是差一些神韵,符合钱引要求。当然有技术知识,还原之后再进行模仿,就没办法了。
把两幅图一起交给文同,杜中宵道:“你带着去找李判官,一起与工匠商量制版。钱引要尽快印出来,度支司定下数额,很快就不向这里拨钱了。印得晚了,可是没钱用。”
文同应诺,带着两幅画去找李复圭。李复圭已经转为了河曲路经略判官,专管钱粮。
新占的几州土地,又要整顿地方,又要营田,还要编练新军,事情太过浩繁。杜中宵已经上书,让朝廷向本路派知州来,将领不再兼管民政,专心于军事。
沿边地方,知州一向用武将,河曲路这里也不例外。可紧接着,就是军制大变,杜中宵的旧部大量被抽走,补充了新兵进来,将领哪里还有那个精力。再加上朝中没有派幕职官来,民政一时无人管。这是宋朝的习惯,新占领之地,算作特别的军事区,将领管一段时间以后,朝中才会派官员来。立国之初是五代遗风,再加上将领用投降的官吏,还可以如此,现在怎么行?
第二日,派到河曲路的新官终于到了。提举常平陈旭和另一位经略判官田京,还有胜州签判陈希亮和司理参军张唐英同车到达,录事参军戴庄尚未到京城,还要过些日子到。
李复圭和文同到车站接了几人,道:“现在天色尚早,我们一起到胜州旧城去。诸事草创,这里连驿馆也没有,各位担待。”
陈希亮几个人心中嘀咕,不好说什么。新拓之地,几个人在车上的时候,互相议论,就知道到这里为官不易。作为河曲路首州,这里连驿馆都没有,着实寒酸。
骑马过胜州新城,田京道:“这便是新筑的胜州城吗?城已筑完,因何帅府和州衙不搬过来?”
李复圭道:“经略以下,所有的官员无数的事情,哪里有时间向这里搬?诸位到了就好了,腾出手来,可以向这里搬迁了。”
陈希亮道:“胜州新拓,官员虽少,事务也少,怎么连搬衙门的时间都没有?”
文同道:“签判不知,地方虽是新拓,事务却一点不少。现在胜州城里,前来营田的厢军百姓,最少有数万户之多。要让他们吃饱饭,每日里就不知道有多少事情要忙。”
戴庄道:“到这里营田的,不是厢军吗?怎么还有百姓?”
文同道:“录事,火车就在那里,有百姓下来,说是到这里营田,难道还赶回去?内地流传,这一带土地肥沃,赋税绝少,许多民户便信以为真,买了车票就来了。”
众人听了,不由啧啧称奇。其实没什么奇怪,陕西、河东和河北沿边三路,由于驻军多,加上各种军事行动,差役繁重。土地肥沃没有什么,赋税绝少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这三路又是通铁路的地方,许多不堪重役的百姓,不管不顾,买了车票就来了。
陈旭道:“那么,河曲路赋税绝少,是不是真的?”
李复圭道:“除了城中商税,河曲路现在就没有赋税,当然是真的。朝廷有诏旨,地方新拓,养护民力,免三年钱粮。有这道诏旨,才有这么多人来。经略吩咐,凡是来的人,都妥善安置。现在天热可以没有房屋,但他们的饭和水却不能缺了。你们想一想,每天会有多少事情?”
几个人都不说话。看来路上想的不错,这里的官不是那么好当的。出京的时候,说是到河曲路来的官员,做一任减磨勘一年,这条件现在看来未必划得来。
过了黄河,一路到东胜州城来。到了城门口,李复圭道:“节帅在帅府等诸位。这里比不得内地州县,一切从简。去见过了节帅,再到漕司拜见龙图,今夜为你们接风。”
众人称是,一起进了城门。
入城到了帅府,见过杜中宵,几人告辞去拜包拯,杜中宵道:“陈签判且等一等,一会我与你一起去见龙图,其余人先去吧。”
众人出了官厅,杜中宵对陈希亮道:“签判坐下说话。”
陈希亮谢过,在士卒送过来的杌子上坐下,神情有些拘束。
杜中宵为一路经略使,州政没有精力过问太多,以后胜州民政的事情,多落在陈希亮身上。因为杜中宵身份特殊,本州现在不设通判,杜中宵以下,陈希亮就是幕曹官之首。
当年在并州时,杜中宵曾经做过夏竦的签判,知道这个职位的重要性。州政的日常事务,都会由签判代替自己管理,不是其他官员可比。
正常来说,以杜中宵的地位,胜州签判应该自辟,选信得过靠得住的人。奈何杜中宵资历太浅,官场上认识的人不多,中意的人资历不合适,资历合适的自己不熟悉,只能由朝廷派人。
陈希亮是眉州人,幼年家贫,勤奋好学,在天圣八年登进士第,比杜中宵还要早上许多年。做过两任知县,丁母忧回家几年,后为开封府知录事参军事。因得罪外戚被罢过官,复官后做一些临时差事,此次被派到了胜州,据说是皇帝钦点。
说起来,这是个官场蹉跎不得志的人,进士甲科二十多年都未做到知州。好在他中进士的时候不足二十岁,足够年轻。杜中宵对他的了解,只有为官公正、严明执法了了数语,其余一概不知。这名声想来很大,官场上虽然不得意,皇帝都还记得,算是简在帝心了。这种人物朝中不好安排,到了自己这里。
也正是因为陈希亮太年轻,儿子还太小,杜中宵一点印象都没有。若是杜中宵知道他的第四子字季常,就有些印象了。陈希亮的这个四儿子虽然没什么作为,河东狮吼主角的陈季常,后世却流传甚广。
问了陈希亮的家世,杜中宵道:“签判,我这个人为官一向闲散,政事能不过问的就不过问,以后胜州的事情,就多依赖你了。”
陈希亮拱手:“下官如何敢当?州事至重,实在承担不起!”
杜中宵道:“敢不敢当都是这么一回事。凡胜州民政,一般事务你与录事参军商议,决定了之后书状报我。凡有难决之事,可以先报我,等指挥再行处置。”
听了这话,陈希亮有些为难,坐在那里局促不安。
杜中宵道:“我总一路军民之政,本州事务不会过问太多,在所难免。签判用心,做得好了我自然上书朝廷,保举于你。做得不好,数月之后换一个人便是了。”
陈希亮听了,忙起身拱手称是。经略使兼的一路首州签判不容易做,必须要得知州信任,还要精于吏事。杜中宵对幕职官可以自辟,不满意说换就换了,不存在朝廷同意不同意的问题。以两人的地位,杜中宵没有必要在陈希亮在身上浪费太多精力,做得好留下,做得不好换人。
当然,陈希亮如果能够留下,让杜中宵满意,以后朝中有人,自然官运享通。到了杜中宵的这个地位,有保荐官员的权力和义务,偏偏他又没有什么人保荐,现在来的这些官员,就看能不能抓住机会了。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说完,从案几上抽出一张图画,交给文同。
文同展开,见是一幅远观的山景,想来就是杜中宵说的阴山图。此图与一般的画不同,虽然是用墨笔画成,却不是山水,极有质感,画上好像真的山一样。这个时代已经开始流行文人画,讲究神韵,而不讲究逼真。逼真的一般是画匠们所画,多用工笔,有一股匠气。这幅阴山图就是如此,用笔虽然简练,工笔画的底子还在。不过文同看着,总觉得哪里不一样,比一般的工笔画看着壮阔。
看了好一会,文同放下对杜中宵道:“经略,不知这幅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要印在钱引上。”
杜中宵道:“我们河曲路,在阴山以南,几州沿黄河而设。钱引上印阴山,用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出自哪里。再一个,这画用的透视画法,技虽不精,却可见阴山之雄壮。”
文同道:“敢问经略,透视又是什么画法?下官精于丹青,向未听过这种技法。”
杜中宵道:“这是铁监里画图的人,专用的画法。用此法画图,虽然死板,却一切皆有章可循。纵然不擅画技,画出来的图,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什么。不用透视,按照正面投影,就是工程图,工匠可以依图制作出器物,尺寸丝毫不差。”
见文同还是有些疑惑,杜中宵随手取过案几上的一个纸镇,指头立在前面,对文同道:“便如这个纸镇,假如说,眼睛在我的指头这里,纸镇的形状是由这只眼睛看出来的,画在图上,便是透视。就是说眼睛看到的是一道一道光,一条一条直直落到纸镇上,描之于图。如果不是眼睛在这里,光不是聚集于一点,而是平着看过去,落到图上,就是投影。——这都是匠人做画的技巧,推官不知道也是寻常。”
讲下去就是光学知识,杜中宵没兴趣跟文同讲这些。需要用到这些知识的人群会了,就足够了,文人画家有兴趣,自己去了解就是。文同来之前,杜中宵已经找了画匠,去画阴山,选的是在昭君墓下看阴山之图,为的就是要印在河曲路钱引上。这种画与一般的画不同,不到那个地方去看,模仿出来的总是差一些神韵,符合钱引要求。当然有技术知识,还原之后再进行模仿,就没办法了。
把两幅图一起交给文同,杜中宵道:“你带着去找李判官,一起与工匠商量制版。钱引要尽快印出来,度支司定下数额,很快就不向这里拨钱了。印得晚了,可是没钱用。”
文同应诺,带着两幅画去找李复圭。李复圭已经转为了河曲路经略判官,专管钱粮。
新占的几州土地,又要整顿地方,又要营田,还要编练新军,事情太过浩繁。杜中宵已经上书,让朝廷向本路派知州来,将领不再兼管民政,专心于军事。
沿边地方,知州一向用武将,河曲路这里也不例外。可紧接着,就是军制大变,杜中宵的旧部大量被抽走,补充了新兵进来,将领哪里还有那个精力。再加上朝中没有派幕职官来,民政一时无人管。这是宋朝的习惯,新占领之地,算作特别的军事区,将领管一段时间以后,朝中才会派官员来。立国之初是五代遗风,再加上将领用投降的官吏,还可以如此,现在怎么行?
第二日,派到河曲路的新官终于到了。提举常平陈旭和另一位经略判官田京,还有胜州签判陈希亮和司理参军张唐英同车到达,录事参军戴庄尚未到京城,还要过些日子到。
李复圭和文同到车站接了几人,道:“现在天色尚早,我们一起到胜州旧城去。诸事草创,这里连驿馆也没有,各位担待。”
陈希亮几个人心中嘀咕,不好说什么。新拓之地,几个人在车上的时候,互相议论,就知道到这里为官不易。作为河曲路首州,这里连驿馆都没有,着实寒酸。
骑马过胜州新城,田京道:“这便是新筑的胜州城吗?城已筑完,因何帅府和州衙不搬过来?”
李复圭道:“经略以下,所有的官员无数的事情,哪里有时间向这里搬?诸位到了就好了,腾出手来,可以向这里搬迁了。”
陈希亮道:“胜州新拓,官员虽少,事务也少,怎么连搬衙门的时间都没有?”
文同道:“签判不知,地方虽是新拓,事务却一点不少。现在胜州城里,前来营田的厢军百姓,最少有数万户之多。要让他们吃饱饭,每日里就不知道有多少事情要忙。”
戴庄道:“到这里营田的,不是厢军吗?怎么还有百姓?”
文同道:“录事,火车就在那里,有百姓下来,说是到这里营田,难道还赶回去?内地流传,这一带土地肥沃,赋税绝少,许多民户便信以为真,买了车票就来了。”
众人听了,不由啧啧称奇。其实没什么奇怪,陕西、河东和河北沿边三路,由于驻军多,加上各种军事行动,差役繁重。土地肥沃没有什么,赋税绝少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这三路又是通铁路的地方,许多不堪重役的百姓,不管不顾,买了车票就来了。
陈旭道:“那么,河曲路赋税绝少,是不是真的?”
李复圭道:“除了城中商税,河曲路现在就没有赋税,当然是真的。朝廷有诏旨,地方新拓,养护民力,免三年钱粮。有这道诏旨,才有这么多人来。经略吩咐,凡是来的人,都妥善安置。现在天热可以没有房屋,但他们的饭和水却不能缺了。你们想一想,每天会有多少事情?”
几个人都不说话。看来路上想的不错,这里的官不是那么好当的。出京的时候,说是到河曲路来的官员,做一任减磨勘一年,这条件现在看来未必划得来。
过了黄河,一路到东胜州城来。到了城门口,李复圭道:“节帅在帅府等诸位。这里比不得内地州县,一切从简。去见过了节帅,再到漕司拜见龙图,今夜为你们接风。”
众人称是,一起进了城门。
入城到了帅府,见过杜中宵,几人告辞去拜包拯,杜中宵道:“陈签判且等一等,一会我与你一起去见龙图,其余人先去吧。”
众人出了官厅,杜中宵对陈希亮道:“签判坐下说话。”
陈希亮谢过,在士卒送过来的杌子上坐下,神情有些拘束。
杜中宵为一路经略使,州政没有精力过问太多,以后胜州民政的事情,多落在陈希亮身上。因为杜中宵身份特殊,本州现在不设通判,杜中宵以下,陈希亮就是幕曹官之首。
当年在并州时,杜中宵曾经做过夏竦的签判,知道这个职位的重要性。州政的日常事务,都会由签判代替自己管理,不是其他官员可比。
正常来说,以杜中宵的地位,胜州签判应该自辟,选信得过靠得住的人。奈何杜中宵资历太浅,官场上认识的人不多,中意的人资历不合适,资历合适的自己不熟悉,只能由朝廷派人。
陈希亮是眉州人,幼年家贫,勤奋好学,在天圣八年登进士第,比杜中宵还要早上许多年。做过两任知县,丁母忧回家几年,后为开封府知录事参军事。因得罪外戚被罢过官,复官后做一些临时差事,此次被派到了胜州,据说是皇帝钦点。
说起来,这是个官场蹉跎不得志的人,进士甲科二十多年都未做到知州。好在他中进士的时候不足二十岁,足够年轻。杜中宵对他的了解,只有为官公正、严明执法了了数语,其余一概不知。这名声想来很大,官场上虽然不得意,皇帝都还记得,算是简在帝心了。这种人物朝中不好安排,到了自己这里。
也正是因为陈希亮太年轻,儿子还太小,杜中宵一点印象都没有。若是杜中宵知道他的第四子字季常,就有些印象了。陈希亮的这个四儿子虽然没什么作为,河东狮吼主角的陈季常,后世却流传甚广。
问了陈希亮的家世,杜中宵道:“签判,我这个人为官一向闲散,政事能不过问的就不过问,以后胜州的事情,就多依赖你了。”
陈希亮拱手:“下官如何敢当?州事至重,实在承担不起!”
杜中宵道:“敢不敢当都是这么一回事。凡胜州民政,一般事务你与录事参军商议,决定了之后书状报我。凡有难决之事,可以先报我,等指挥再行处置。”
听了这话,陈希亮有些为难,坐在那里局促不安。
杜中宵道:“我总一路军民之政,本州事务不会过问太多,在所难免。签判用心,做得好了我自然上书朝廷,保举于你。做得不好,数月之后换一个人便是了。”
陈希亮听了,忙起身拱手称是。经略使兼的一路首州签判不容易做,必须要得知州信任,还要精于吏事。杜中宵对幕职官可以自辟,不满意说换就换了,不存在朝廷同意不同意的问题。以两人的地位,杜中宵没有必要在陈希亮在身上浪费太多精力,做得好留下,做得不好换人。
当然,陈希亮如果能够留下,让杜中宵满意,以后朝中有人,自然官运享通。到了杜中宵的这个地位,有保荐官员的权力和义务,偏偏他又没有什么人保荐,现在来的这些官员,就看能不能抓住机会了。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