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辇上,张仲景凭借他的见多识广,每每出言,便勾起刘协兴趣。
相谈甚欢后,刘协便和他商量起医学院建立事宜。
按照刘协的想法,这个医学院,将会有两位院长,外科院长是华佗,内科院长便是张仲景。
这也是按照他们俩个擅长的领域来划分的。
在中医史上,有三大祖师,除了鼻祖扁鹊外,另外两个祖师都在这个时代,便是华佗和张仲景。
华佗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鼻祖”,所以刘协才会让他为外科院长;而张仲景,擅长伤寒传染病,乃是中医内科的开山之祖。
听说华佗不日将会来长安,张仲景两眼瞬间泛光,神色之中,极为饥渴:“陛下是说,元化兄将会和微臣一同建医学院?”
“不错!”
医圣全身发出的那种惺惺相惜之色,刘协实在是太了解!
高手!
总是寂寞如雪的!
如今这他们两位中医的祖师,有机会长久的切磋交流,对他们而言,本就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张太医擅内科,华太医精于外科手术,两位结合,乃是大汉医学史的一大盛事!”
“医学史?”
张仲景闻言后,眼中光芒更甚。
他只听说,大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使乎四方,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自古以来。史书上大都记载国家大政和帝王言行。什么时候会出“医学史”?
“仲景先生无须惊讶,朕打算以后修一部医学史书,在令太医们写一部《中医大典》。”
“史书录历代名医事迹,大典撰写各种精妙医术。”
“此后大典传开,朕的汉室子民,将会少灾少难,寿命同样也会得到提高!”
“砰!砰!”
极品大叔张仲景,此时再也淡定不了。心里就像揣着一只小兔,嘭嘭的直跳,内心的那种喜悦,反应到脸上便是呼吸加重,两眼光芒加亮。
“微臣代天下医者,还有大汉百姓,叩谢陛下大恩。万岁!万万岁!”
“先生不必多礼。”
扶起张仲景,刘协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大汉的医疗技术,将会在这两位中医祖师的带领下,获得极大的飞跃。
以后汉室子民们。除了生活水平提升外,更会获得较好地医疗保障。这才是幸福生活的开端!
两人相视一眼,仿佛都看见了医学在这个时空获得极大的发展,而百姓们长命百岁时脸上露出的开心幸福之色。
“陛下果然是怜民之君!”
医圣张仲景回到位置上后,一拜而赞:“微臣前月回到南阳老家时,便常听闻百姓们赞颂陛下的贤明和爱民~~~”
“赞誉之事,卿不必多言。”
挥了挥手,示意医圣大叔收起赞美之话,刘协继续勾起他的兴趣:“先生就不想知道,华太医现在何处?”
收住心中的激动,张仲景拱手请道:“还望陛下告知,臣也许久未见元化兄了。”
“先生不必心急,华太医已经接受朕的征召,不过他现在还在豫州给人治病,还需要一段时间方可来长安。”
一向喜欢游方的华佗,之所以愿意接受刘协的征召,除了医学院之盛事外,张仲景对他也是一个极大的吸引力。
用华佗来勾引张仲景,又用张仲景来使华佗怦然心动,这便是刘协招贤的手段之一。
讨论一会儿医学院的建立,暂时定下一些基本事宜后,刘协便将话题引到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上面,防止寒灾,还有大规模流感的防治。
“仲景先生对于伤寒之症,独有妙手,不知可见过一县甚至一郡之民,尽皆发高烧、喉咙灼热、有时腹痛呕吐的现象?”
“此乃热病,臣倒是见过不少。就近来说,在先帝中平二年,兖州大疫,定陶全县百姓,上至县长,下至民夫,皆染热病也。”
“微臣记得,那是一个大雪年,天下百姓多有冻伤者。而定陶县伤者更多,很多人发烧不止,吐泻不已。那年微臣也是刚刚出师,虽然用尽全力,但仍旧保不住全县百姓的安康,当年病死者有十而三、四~~~”
张仲景回忆起当年的悲景,额头紧紧皱在一起,心若刀绞般疼痛。
“今年此热病,可能还会出现,然后更会在关中蔓延开来?”
“什么!”
止住医圣的惊呼,刘协继续道:“前几日太常来报,今年恐会有暴雪降临,虽然蜂窝煤推广开来,能够帮助百姓御寒。”
“但是热病,依旧有可能会爆发~~~”
确实啊!
就算百姓的保暖工作做好了,但感冒发烧等事,绝不仅仅是保暖那么简单的问题!
沉浸在悲伤中的医圣,再次听到这爆炸性的消息,瞬间便蹦了起来,不顾君臣之礼地抓住刘协的小手,满眼震惊之色:“陛下,此热病可是不好医治啊!”
“当年微臣医好一村人之后,复去另一乡医民,结果两天不到,原先那村刚好的百姓,又复归病态~~~”
“这热病,常常复发,凡人之力,绝难全医之。”
“这个朕当然知矣!”
示意张仲景回到座位上后,刘协便缓缓而道:“其实先生也知道,这个热病医治不难,难得是如何不复发?”
“陛下圣明,正是如此!”
“先生有言: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刘协将后世一些医学常识道出,希望能够将这位医圣引入到一个新的殿堂:“此言虽是不错,然不够直入本源!”
“先生所谓之伤寒病,又统称为热病。可是使百姓同时得病之疫,绝非单单是归结为伤寒一种病,而是包括鼠疫、痢疾、疟疾以及流感等。”
“这些病之病症,虽然主要表现为发烧不止,但很多都不是伤害所至,而是感染~~~”
“感染?”
张仲景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眉头不由得紧紧纠结在一起。
“当时在定陶,先生将病人治好后,是不是叮嘱百姓要注意抵制寒风,故乡人大病初愈后,常常闭窗而不通风?”
“确实如此,乡民发病,多是因为沾染上了伤寒所致,故需要时刻抵御寒冷。而当时为初春,风依旧冰凉~~~”
似乎有些明白,又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张仲景额头上皱纹团聚在一起,将他内心的困惑暴露的淋漓尽致。
“其实,这便是旧病复发的原因之一!”
张仲景听着天子的不轻不重的话语,但却觉得天子之言,像是头顶炸了个响雷一般振聋发聩。(未完待续。)
相谈甚欢后,刘协便和他商量起医学院建立事宜。
按照刘协的想法,这个医学院,将会有两位院长,外科院长是华佗,内科院长便是张仲景。
这也是按照他们俩个擅长的领域来划分的。
在中医史上,有三大祖师,除了鼻祖扁鹊外,另外两个祖师都在这个时代,便是华佗和张仲景。
华佗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鼻祖”,所以刘协才会让他为外科院长;而张仲景,擅长伤寒传染病,乃是中医内科的开山之祖。
听说华佗不日将会来长安,张仲景两眼瞬间泛光,神色之中,极为饥渴:“陛下是说,元化兄将会和微臣一同建医学院?”
“不错!”
医圣全身发出的那种惺惺相惜之色,刘协实在是太了解!
高手!
总是寂寞如雪的!
如今这他们两位中医的祖师,有机会长久的切磋交流,对他们而言,本就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张太医擅内科,华太医精于外科手术,两位结合,乃是大汉医学史的一大盛事!”
“医学史?”
张仲景闻言后,眼中光芒更甚。
他只听说,大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使乎四方,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自古以来。史书上大都记载国家大政和帝王言行。什么时候会出“医学史”?
“仲景先生无须惊讶,朕打算以后修一部医学史书,在令太医们写一部《中医大典》。”
“史书录历代名医事迹,大典撰写各种精妙医术。”
“此后大典传开,朕的汉室子民,将会少灾少难,寿命同样也会得到提高!”
“砰!砰!”
极品大叔张仲景,此时再也淡定不了。心里就像揣着一只小兔,嘭嘭的直跳,内心的那种喜悦,反应到脸上便是呼吸加重,两眼光芒加亮。
“微臣代天下医者,还有大汉百姓,叩谢陛下大恩。万岁!万万岁!”
“先生不必多礼。”
扶起张仲景,刘协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大汉的医疗技术,将会在这两位中医祖师的带领下,获得极大的飞跃。
以后汉室子民们。除了生活水平提升外,更会获得较好地医疗保障。这才是幸福生活的开端!
两人相视一眼,仿佛都看见了医学在这个时空获得极大的发展,而百姓们长命百岁时脸上露出的开心幸福之色。
“陛下果然是怜民之君!”
医圣张仲景回到位置上后,一拜而赞:“微臣前月回到南阳老家时,便常听闻百姓们赞颂陛下的贤明和爱民~~~”
“赞誉之事,卿不必多言。”
挥了挥手,示意医圣大叔收起赞美之话,刘协继续勾起他的兴趣:“先生就不想知道,华太医现在何处?”
收住心中的激动,张仲景拱手请道:“还望陛下告知,臣也许久未见元化兄了。”
“先生不必心急,华太医已经接受朕的征召,不过他现在还在豫州给人治病,还需要一段时间方可来长安。”
一向喜欢游方的华佗,之所以愿意接受刘协的征召,除了医学院之盛事外,张仲景对他也是一个极大的吸引力。
用华佗来勾引张仲景,又用张仲景来使华佗怦然心动,这便是刘协招贤的手段之一。
讨论一会儿医学院的建立,暂时定下一些基本事宜后,刘协便将话题引到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上面,防止寒灾,还有大规模流感的防治。
“仲景先生对于伤寒之症,独有妙手,不知可见过一县甚至一郡之民,尽皆发高烧、喉咙灼热、有时腹痛呕吐的现象?”
“此乃热病,臣倒是见过不少。就近来说,在先帝中平二年,兖州大疫,定陶全县百姓,上至县长,下至民夫,皆染热病也。”
“微臣记得,那是一个大雪年,天下百姓多有冻伤者。而定陶县伤者更多,很多人发烧不止,吐泻不已。那年微臣也是刚刚出师,虽然用尽全力,但仍旧保不住全县百姓的安康,当年病死者有十而三、四~~~”
张仲景回忆起当年的悲景,额头紧紧皱在一起,心若刀绞般疼痛。
“今年此热病,可能还会出现,然后更会在关中蔓延开来?”
“什么!”
止住医圣的惊呼,刘协继续道:“前几日太常来报,今年恐会有暴雪降临,虽然蜂窝煤推广开来,能够帮助百姓御寒。”
“但是热病,依旧有可能会爆发~~~”
确实啊!
就算百姓的保暖工作做好了,但感冒发烧等事,绝不仅仅是保暖那么简单的问题!
沉浸在悲伤中的医圣,再次听到这爆炸性的消息,瞬间便蹦了起来,不顾君臣之礼地抓住刘协的小手,满眼震惊之色:“陛下,此热病可是不好医治啊!”
“当年微臣医好一村人之后,复去另一乡医民,结果两天不到,原先那村刚好的百姓,又复归病态~~~”
“这热病,常常复发,凡人之力,绝难全医之。”
“这个朕当然知矣!”
示意张仲景回到座位上后,刘协便缓缓而道:“其实先生也知道,这个热病医治不难,难得是如何不复发?”
“陛下圣明,正是如此!”
“先生有言: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刘协将后世一些医学常识道出,希望能够将这位医圣引入到一个新的殿堂:“此言虽是不错,然不够直入本源!”
“先生所谓之伤寒病,又统称为热病。可是使百姓同时得病之疫,绝非单单是归结为伤寒一种病,而是包括鼠疫、痢疾、疟疾以及流感等。”
“这些病之病症,虽然主要表现为发烧不止,但很多都不是伤害所至,而是感染~~~”
“感染?”
张仲景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眉头不由得紧紧纠结在一起。
“当时在定陶,先生将病人治好后,是不是叮嘱百姓要注意抵制寒风,故乡人大病初愈后,常常闭窗而不通风?”
“确实如此,乡民发病,多是因为沾染上了伤寒所致,故需要时刻抵御寒冷。而当时为初春,风依旧冰凉~~~”
似乎有些明白,又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张仲景额头上皱纹团聚在一起,将他内心的困惑暴露的淋漓尽致。
“其实,这便是旧病复发的原因之一!”
张仲景听着天子的不轻不重的话语,但却觉得天子之言,像是头顶炸了个响雷一般振聋发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