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且不说郑铁山那边成立了一个商业局,负责打点林星的一切生意,单说这边林星根据之前作出的决定,组织了一批由湖州农民组成的专家团,成立了一个农业工作小组,专程赶赴偏远地区处州,为那里的老百姓带去农业技术和种粮心得。
这个工作小组共有十名专家,都是湖州一带远近闻名的种田好手。对于农业的理解之深刻,那是不用多说的,而且还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这不,听到知府林大人要帮扶农民的消息,这些人积极地响应号召,自发到州府报名,这才有了此次处州之行。
工作小组的组长名叫聂景明,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有着二十多年的种田经验,是湖州很有名的粮食大户,只是有些拘谨,一路上不苟言笑,这让林星暗暗着急,一会到了处州,聂景明要是不开口授课,这可怎么行啊。
但事实证明,林星的多余是担心的。聂景明并非不爱说话,他只是不爱和林星说话而已。想想也是,在这群纯朴的农民眼中,林星始终是高高在上的知府大人,任凭你表现得如何亲民,如何保持微笑,如何和蔼和亲,农民思想中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还是存在,在知府大人面前,能少说话还是少说话吧。
一到了处州,深入到田间地头,见到守候多时的乡亲们,聂景明立刻来了话意,话匣子一打开就合不上了,兴致勃勃地对围拢过来的农民们说:“我们这些当农民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同时还要靠天吃饭,是个对天时地利依赖性很强的群体。一旦发生旱灾涝灾,就只有干着急的份,前段时间的旱灾,就是最典型的悲剧。”
这一番开场白,很快引起大家的共鸣,农民们纷纷点头,齐声附和,大感贴近。
聂景明说完之后,看了看尾随的林星,意识到有些不妥,连忙出言补救道:“当然,天灾无情人有情,在大旱之中,我们的知府林大人发挥了父母官的重要作用,积极抗旱救灾,组织生产自救,为解决大家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林星心知他是怕言语失当,抹杀了自己的抗旱功劳,担心自己心胸狭窄,责怪于他,遂笑着安定众人情绪道:“我今天只是来旁听的,顺便记录一下大家的要求,看看有什么能帮助大家的。至于主角,还是专家们。你们尽管畅所欲言,当我不存在就行了!”
这样开诚布公的话,很快打消了大家的疑虑,众人寒暄一番,然后安静下来,专心听讲。
聂景明接着说道:“我们浙江的农田有两种,一种是水田,一种是梯田,关于这两种农田,应该加以区别对待,分别种植不同的作物,辅以不同的灌溉方式,配合不同的肥料,才能同时获得丰收。一般来说,水田上自然是种水稻,梯田则很有讲究,除了可以种植棉花,小麦,茶叶和水果之外,多种些蓄水的树木,保护水土不流失,也是很有必要的。”
处州的农民们听得十分认真,不时还一边反思,一边阐述道:“难怪我们在梯田上种的东西收成不好,原来是没有种对作物。而且也没有种树固土,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贫瘠。”
“是啊!之前一直白忙活了!要不是今天专家了,我们还懵懵懂懂的呢!”
农民们议论纷纷。
聂景明安抚群众沮丧的情绪,给他们加油打气,鼓励农民从失败中探索经验,续道:“除了作物的选择,田间施肥技术也很有讲究。我们宋朝的主流土壤肥料理论,是源自于东晋的“地力常新论”,认为土壤应该经常翻新,松动,这样有助于改良土壤,使贫瘠的土壤变得肥沃,同时有利于肥料的吸收。民间常见的肥料,有人粪尿,畜粪尿,饼肥,火粪,焦土肥,混肥和石灰等十几种。选择正确的肥料和正确的施肥时机,也是很有讲究的,我这里有一本《肥料大纲》,是我根据多年的自身经验,总结出来的施肥要点,大家将就着看,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批评指正。”
众人当然知道这是谦虚之言,连忙蜂拥上来,争先恐后地索要《肥料大纲》。
聂景明一共只带来三本,如此僧多粥少的局面,只能先让前面几个人拿去,然后提议道:“数量有限,大家不要抢。大家可以回去抄录几分,互相传阅。”
然后又继续授课,就下一个技术发表观点道:“此外,水利也是必要条件,这一点有州府林大人去操心,我就不在此赘述了。我还想说几点关于生产工具的事情。随着农业的发展,我们大宋的耕种工具,有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踏犁和秧马的大规模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耕作速度和效率,为农业增产丰收,创造了前提条件。”
林星听到此处,适时地发表一下官方言论,道:“聂先生说得这几点,也正是州府,及我本人一直致力于改善的地方。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进的耕作工具,是增产丰收的最利武器,也是农业改革的大势所趋。身为知府,我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所以从下半年开始,我会加大对农资农具的补贴力度,确保广大农民有先进的农具所用。”
这一番地方官的话语,给在场所有农户都吃了一颗定心丸,农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道:“多谢林大人,有了州府的大力扶植,我们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中去了!”
“林大人真是个好官哪!”
“是啊!要不是好官,能大热天的跑到田间地头来遭罪么?”
聂景明待到农民安静下来,饱含深情道:“农民兄弟们,希望你们要对农业抱有热忱和信心。本朝真宗祥符年间,两浙路大旱,水稻歉收,朝廷就引进了占城稻,因其早熟,耐旱,不择地而生,所以在南方取得了丰收,成为我们浙江的主要稻种,这说明了只要我们懂得变通,那么不管是天灾还是虫祸,都无法阻挡粮食丰收的局面!”
得到鼓励的农民热情澎湃,纷纷表示要提高种粮积极性,好好种田。
关于种田,聂景明引用《农书》中的观点,来了一段总结性的话语,道:“其实种田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只要你牢牢把握住核心,加以变通,就能成为庄稼好手。《农书》中记载:水田要丰收,首先要培育壮苗,而要培育壮苗,关键在于种之以时,择地得宜,用粪合理,同时兼顾修治,而无干旱,水灾,虫害,则尽善矣。同时,在秧田管理上,须知稻谷最喜欢往来活水,忌冷浆死水,要在秧田周围挖沟,便于控制水层深浅,若遇播种后有暴风,则应赶快放水,以免稻种聚堆,如有大雨则要增水,避免稻谷浮头,天晴则要灌浅水,以免晒暖。”
聂景明滔滔不绝,说的都是很有用的东西,农民们纷纷记在心头,不时问这问那。
这一番讲座,就在田间地头举行,虽然烈日暴晒,但有了专家们的现场指导,处州百姓却像是吃了西瓜一样,心里凉爽凉爽的,感觉踏实而舒服。
聂景明讲了许多,最后还来了一点发散性思维,道:“除了稻谷之外,农业还有其它。比如林业,牧业,渔业,这些都是大有可为的发家致富之道,希望各位农民兄弟群策群力,辛勤劳动,用勤劳的双手,将整个浙江,都建设成像苏州和湖州一样的江南鱼米之乡!”
众人听得深受鼓舞,不由憧憬未来。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且不说郑铁山那边成立了一个商业局,负责打点林星的一切生意,单说这边林星根据之前作出的决定,组织了一批由湖州农民组成的专家团,成立了一个农业工作小组,专程赶赴偏远地区处州,为那里的老百姓带去农业技术和种粮心得。
这个工作小组共有十名专家,都是湖州一带远近闻名的种田好手。对于农业的理解之深刻,那是不用多说的,而且还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这不,听到知府林大人要帮扶农民的消息,这些人积极地响应号召,自发到州府报名,这才有了此次处州之行。
工作小组的组长名叫聂景明,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有着二十多年的种田经验,是湖州很有名的粮食大户,只是有些拘谨,一路上不苟言笑,这让林星暗暗着急,一会到了处州,聂景明要是不开口授课,这可怎么行啊。
但事实证明,林星的多余是担心的。聂景明并非不爱说话,他只是不爱和林星说话而已。想想也是,在这群纯朴的农民眼中,林星始终是高高在上的知府大人,任凭你表现得如何亲民,如何保持微笑,如何和蔼和亲,农民思想中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还是存在,在知府大人面前,能少说话还是少说话吧。
一到了处州,深入到田间地头,见到守候多时的乡亲们,聂景明立刻来了话意,话匣子一打开就合不上了,兴致勃勃地对围拢过来的农民们说:“我们这些当农民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同时还要靠天吃饭,是个对天时地利依赖性很强的群体。一旦发生旱灾涝灾,就只有干着急的份,前段时间的旱灾,就是最典型的悲剧。”
这一番开场白,很快引起大家的共鸣,农民们纷纷点头,齐声附和,大感贴近。
聂景明说完之后,看了看尾随的林星,意识到有些不妥,连忙出言补救道:“当然,天灾无情人有情,在大旱之中,我们的知府林大人发挥了父母官的重要作用,积极抗旱救灾,组织生产自救,为解决大家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林星心知他是怕言语失当,抹杀了自己的抗旱功劳,担心自己心胸狭窄,责怪于他,遂笑着安定众人情绪道:“我今天只是来旁听的,顺便记录一下大家的要求,看看有什么能帮助大家的。至于主角,还是专家们。你们尽管畅所欲言,当我不存在就行了!”
这样开诚布公的话,很快打消了大家的疑虑,众人寒暄一番,然后安静下来,专心听讲。
聂景明接着说道:“我们浙江的农田有两种,一种是水田,一种是梯田,关于这两种农田,应该加以区别对待,分别种植不同的作物,辅以不同的灌溉方式,配合不同的肥料,才能同时获得丰收。一般来说,水田上自然是种水稻,梯田则很有讲究,除了可以种植棉花,小麦,茶叶和水果之外,多种些蓄水的树木,保护水土不流失,也是很有必要的。”
处州的农民们听得十分认真,不时还一边反思,一边阐述道:“难怪我们在梯田上种的东西收成不好,原来是没有种对作物。而且也没有种树固土,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贫瘠。”
“是啊!之前一直白忙活了!要不是今天专家了,我们还懵懵懂懂的呢!”
农民们议论纷纷。
聂景明安抚群众沮丧的情绪,给他们加油打气,鼓励农民从失败中探索经验,续道:“除了作物的选择,田间施肥技术也很有讲究。我们宋朝的主流土壤肥料理论,是源自于东晋的“地力常新论”,认为土壤应该经常翻新,松动,这样有助于改良土壤,使贫瘠的土壤变得肥沃,同时有利于肥料的吸收。民间常见的肥料,有人粪尿,畜粪尿,饼肥,火粪,焦土肥,混肥和石灰等十几种。选择正确的肥料和正确的施肥时机,也是很有讲究的,我这里有一本《肥料大纲》,是我根据多年的自身经验,总结出来的施肥要点,大家将就着看,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批评指正。”
众人当然知道这是谦虚之言,连忙蜂拥上来,争先恐后地索要《肥料大纲》。
聂景明一共只带来三本,如此僧多粥少的局面,只能先让前面几个人拿去,然后提议道:“数量有限,大家不要抢。大家可以回去抄录几分,互相传阅。”
然后又继续授课,就下一个技术发表观点道:“此外,水利也是必要条件,这一点有州府林大人去操心,我就不在此赘述了。我还想说几点关于生产工具的事情。随着农业的发展,我们大宋的耕种工具,有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踏犁和秧马的大规模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耕作速度和效率,为农业增产丰收,创造了前提条件。”
林星听到此处,适时地发表一下官方言论,道:“聂先生说得这几点,也正是州府,及我本人一直致力于改善的地方。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进的耕作工具,是增产丰收的最利武器,也是农业改革的大势所趋。身为知府,我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所以从下半年开始,我会加大对农资农具的补贴力度,确保广大农民有先进的农具所用。”
这一番地方官的话语,给在场所有农户都吃了一颗定心丸,农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道:“多谢林大人,有了州府的大力扶植,我们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中去了!”
“林大人真是个好官哪!”
“是啊!要不是好官,能大热天的跑到田间地头来遭罪么?”
聂景明待到农民安静下来,饱含深情道:“农民兄弟们,希望你们要对农业抱有热忱和信心。本朝真宗祥符年间,两浙路大旱,水稻歉收,朝廷就引进了占城稻,因其早熟,耐旱,不择地而生,所以在南方取得了丰收,成为我们浙江的主要稻种,这说明了只要我们懂得变通,那么不管是天灾还是虫祸,都无法阻挡粮食丰收的局面!”
得到鼓励的农民热情澎湃,纷纷表示要提高种粮积极性,好好种田。
关于种田,聂景明引用《农书》中的观点,来了一段总结性的话语,道:“其实种田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只要你牢牢把握住核心,加以变通,就能成为庄稼好手。《农书》中记载:水田要丰收,首先要培育壮苗,而要培育壮苗,关键在于种之以时,择地得宜,用粪合理,同时兼顾修治,而无干旱,水灾,虫害,则尽善矣。同时,在秧田管理上,须知稻谷最喜欢往来活水,忌冷浆死水,要在秧田周围挖沟,便于控制水层深浅,若遇播种后有暴风,则应赶快放水,以免稻种聚堆,如有大雨则要增水,避免稻谷浮头,天晴则要灌浅水,以免晒暖。”
聂景明滔滔不绝,说的都是很有用的东西,农民们纷纷记在心头,不时问这问那。
这一番讲座,就在田间地头举行,虽然烈日暴晒,但有了专家们的现场指导,处州百姓却像是吃了西瓜一样,心里凉爽凉爽的,感觉踏实而舒服。
聂景明讲了许多,最后还来了一点发散性思维,道:“除了稻谷之外,农业还有其它。比如林业,牧业,渔业,这些都是大有可为的发家致富之道,希望各位农民兄弟群策群力,辛勤劳动,用勤劳的双手,将整个浙江,都建设成像苏州和湖州一样的江南鱼米之乡!”
众人听得深受鼓舞,不由憧憬未来。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