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的祖上是北魏的皇族,但到他这一代已彻底没落。不过,没落的贵族依然是贵族,元稹就是一个例证。高贵的出身,俊美的外形,高雅的言行,优美的诗文,还有,那一袭胜雪的白衣,使元稹成为万千少女的大众情人。可以説,元稹是继武元衡之后,大唐的又一位美男。
贵族元稹曾经是一个神童。他虽然八岁丧父,却没有因此荒废学业,因为他的母亲郑氏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女性。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元稹九岁就能提笔作文,十五岁就已经两经擢第,二十四岁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八岁应制举,一举中第。不仅中第,名次还不低,他的后面有十七人,而同时登第的只有十八人,不错,元稹是那一年的魁首。在他身后的十七人名单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叫白居易。
少年得志,元稹宛如初生的牛犊,展翅的雏鹰,锐气逼人。不过,大多数情况下,锋芒毕露的年少轻狂未必是好事,尤其是在官场。元和五年,元稹被召回京,就在返回长安的路上,在一个名叫敷水的驿站,无所畏惧的元稹,将见识到一种力量,一种可怕的力量。这种力量源自一个群体,他曾经深恶痛绝的群体:宦官,或者叫做太监。
元稹之所以有这样的顿悟,是因为一次争执,一次元稹与宦官的争执。争执的起因是一间房子,一间敷水驿站的房子。
驿站的职能之一就是旅馆,而且是免费旅馆。当然,如果你是草民一个,这样的好事就不要想了,因为这里接待的旅客只能有一种身份,那就是官员。
既然是旅馆,自然会提供客房;既然有客房,自然就会分个三六九等;既然客房分了等级,而且有都是免费,自然人人都希望住上等客房,争执,就这样发生了。
元稹到达敷水驿站的时候,上房很空出,元稹当然就当仁不让的住了进去。不巧,有人晚他一步,也住进了这个驿站。这个人是个太监,至于其尊姓大名,有人説是刘士元,有人説是仇士良,管他那,是谁都无所谓。这个不男不女的太监非常的骄横,坚持要住上房,勒令元稹卷起铺盖,滚出上房。年轻气盛的元稹自然不肯,双方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争执。争执的结果比较凄惨,当然,是对元稹而言,堂堂的监察御史不仅被骂了个狗血喷头,还被这个人妖狠狠的抽了一鞭子,一道长长的鞭痕清晰的留在元稹那白皙俊俏的脸上。
事情闹大了,闹到了皇帝跟前。
整件事情,从始至终都非常清楚,元稹没错,一diǎn错也没有。如果非要找出一diǎn错,那就是元稹不该那么年轻气盛,不该对骄横跋扈的太监説不。因此,元稹得到了很多朝廷重臣的支持,比如説李绛,比如説崔群,比如説白居易。可惜,在大唐天子李纯面前,朝廷重臣义正词严的辩白,远不如那些不男不女的怪物的眼泪更加有説服力。因此,最后的处理结果比较雷人,打人的太监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被打又被辱的元稹却被撵出了长安,成为一个xiǎoxiǎo的江陵士曹参军,这一去就是十年。
十年间,少年才子沉沦下僚,蹉跎岁月,任花开花落,任星移斗转,任时光流转。不过,十年漂泊,元稹并非一无所获,因为,他结识了一个人,一个非常有用的人。当然,那时的长安真正有用的人,其实只有一种,那就是太监,该死的太监。
元稹结识的这个太监是崔潭峻,当时,崔潭峻正在江陵一带任监军。在元稹的刻意逢迎下,很快,两人就接下了深厚的友情。
不过,在元稹最潦倒的时期,第一个向其深处援手的,却是令狐楚,宰相令狐楚。正是在令狐楚的周旋下,元稹终于结束了十年的江湖漂泊,回到了魂牵梦萦的长安。要説令狐楚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爱惜人才。
重新进入长安的元稹,早已不是当年嫉恶如仇的少年才子。他通过崔潭峻,又攀上了另一颗大树,知枢密魏弘简。从此,他与大大xiǎoxiǎo的太监称兄道弟,把酒言欢。他相信,只要坚定不移的走太监路线,他一定会攀上仕途的高峰。现在,他缺少的只是一个机会。
机会来了,很快!机会,源于崔潭峻一次偶然的发现。
原来,天子李宥是元稹的粉丝,很早就是。早在东宫时,李宥就喜欢元稹的诗歌,非常喜欢。左右妃嫔,常常为他诵读元稹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警句,其中好几首诗歌还被李宥谱上了曲,在深宫中传唱。因此,宫中称呼元稹,既不称呼名字,也不称呼官职,而是一律叫做“元才子”。
皇帝是元稹的粉丝!偶然间得知这个消息,崔潭峻的兴奋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因为,他终于有机会报答自己的哥们了!
当元稹的一百首新诗摆在面前,李宥兴奋的忘记了呼吸。良久,他才颤抖的询问诗人大的近况。崔潭峻不紧不慢的回答:诗人就在长安,不过混的有diǎn惨,才是一个xiǎoxiǎo的散郎。
堂堂天子的偶像只不过是一个xiǎoxiǎo的散郎!是可忍孰不可忍!升!升!升!
数月间,元稹的官职像火箭一样飙升!转祠部郎中、知制诰,很快,他又拥有了一个人人艳羡的职位:翰林学士。
上有天子宠幸,中有崔潭峻、魏弘简照拂,下有一帮太监哥们抬轿子,此时的元稹可谓脱胎换骨,旧貌换新颜。一时之间,元稹成为长安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
以元稹今日之声势,伸手扶恩人一把,或许,令狐楚不至于离开长安,至少,不至于被发配到衡阳。可惜,元稹只会锦上添花或者落井下石,绝不会雪中送炭。以令狐楚如今的处境,锦上添花是不可能了,所以,元稹选择了落井下石。
其实,元稹之所以这样做,人家是有苦衷的,这个苦衷用两个字概括,就是“野心”:元稹想作宰相,作梦都想。事实上,翰林学士号称“内相”,与真正的宰相只有一步之遥。可惜,元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一步就是迈不过去。他缺少的不是皇帝的宠幸,而是朝臣的支持,因为,在长安人看来,元稹是一个品行不怎么端正的人,是一个负情薄幸的人。
《西厢记》,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是一个优美的爱情故事:风流倜傥的张生与已故相国千金崔莺莺一见钟情,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私结连理。后迫于崔老夫人的压力,张生进京赶考,高中状元,风风光光的与心上人奉旨完婚。这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非常符合中国人的胃口。因此,《西厢记》对后世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末清初大量泛滥的才子佳人,几乎无一例外的采用了“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的故事模型。
不过,最初,这个优美的故事其实并不优美,一diǎn也不,因为故事的结局:那时的长安,充满着诱惑。对万千少女而言,文采风流的张生是个诱惑,的诱惑;对穷困潦倒的张生而言,根深叶茂的豪门千金是个诱惑,利益的诱惑。诱惑面前,张生尽显其俊杰本色,识时务者为俊杰。张生识时务,非常识时务。因此,识时务的俊杰张生很快拜倒在一位豪门千金的石榴裙下,没有丝毫的迟疑。至于昔日的恋人,曾经海誓山盟的恋人,曾经肌肤相亲的恋人,张生毫无犹豫的将其抛弃,如弃敝履。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始乱终弃的张生竟然没有一丝的不安和愧疚,甚至还洋洋自得的四处夸耀自己曾经的艳遇,竟因此获得了“君子善补过也”的美誉。
这个故事来自于唐传奇,故事的名字叫《会真记》,故事的作者叫元稹。
长安人很清楚,那位“善补过也”的君子其实不是张生君瑞,而是元大才子元稹。
元稹的娇妻名叫韦从。韦姓与杜姓并称,都是长安五大显姓之一,当时有“长安韦杜,去天尺五”的説法。由此可见,长安韦杜两姓地位很高,高到什么地步呢?离天尺五!比高高在上的皇族,也就少了那么一尺五寸!
传奇中,张生赢得了美眷和美誉;现实中,元稹赢得了白眼和孤立。藏在深宫的皇帝和太监,可以改变他的官职,却无法改变他的孤立。
孤立无援的元稹,迫切需要改善与朝臣的关系,当然,这需要机会。在元稹看来,令狐楚罢相,就是一个机会,绝佳的机会。令狐楚已经落井,只要自己再扔一块石头,朝臣一定会重新审视自己,甚至引以为知己。因此,元稹高高的抬起脚,狠狠的向昔日的恩人身上踩下去!
结果让元稹很失望,非常失望。他出卖了自己的恩人,却没有换来什么,却坐实了自己薄情寡义的真面目。
那一天,正是五月,艳阳高照。正午,炙热的阳光将长安烤成了火炉,宰相们正在例行会食。中书省的官员们,偷得这难得的片刻清闲,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兴致勃勃的打开一个西瓜,准备去去暑气。正在这时,元稹笑眯眯的踱了过来,准备借机和朝臣们攀攀关系,套套交情。
瞥见元稹,官员们一个个低下头,或将脸侧过一旁,假装没有看见。只有一个人站了起来,这是颇显尴尬的元稹感到一丝暖意。
站起来的这个人是武儒衡,是已故宰相武元衡的堂弟。与他的堂兄武元衡一样,武儒衡也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他之所以站起来,不是要给元稹台阶,而是要给这位天子新宠另一样东西:难堪,更大的难堪。
武儒衡夸张的挥舞着手中的蒲扇,似乎在驱赶讨厌的苍蝇,一边还念念有词:“适从何来,遽集于此!”
元稹的笑容僵住了,白皙红润的脸蛋瞬间苍白如雪,又瞬间变了了紫酱色。他下意识的抬头望了望四周,空气似乎也突然之间变得稀薄,他想找到几只苍蝇,不,哪怕一只苍蝇,就可以证实,武儒衡的这番话不是针对自己,而是针对苍蝇。可惜,不要説苍蝇,就连苍蝇毛也没有!
瞬间,元稹感觉心脏被掏空,他呆呆的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贵族元稹曾经是一个神童。他虽然八岁丧父,却没有因此荒废学业,因为他的母亲郑氏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女性。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元稹九岁就能提笔作文,十五岁就已经两经擢第,二十四岁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八岁应制举,一举中第。不仅中第,名次还不低,他的后面有十七人,而同时登第的只有十八人,不错,元稹是那一年的魁首。在他身后的十七人名单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叫白居易。
少年得志,元稹宛如初生的牛犊,展翅的雏鹰,锐气逼人。不过,大多数情况下,锋芒毕露的年少轻狂未必是好事,尤其是在官场。元和五年,元稹被召回京,就在返回长安的路上,在一个名叫敷水的驿站,无所畏惧的元稹,将见识到一种力量,一种可怕的力量。这种力量源自一个群体,他曾经深恶痛绝的群体:宦官,或者叫做太监。
元稹之所以有这样的顿悟,是因为一次争执,一次元稹与宦官的争执。争执的起因是一间房子,一间敷水驿站的房子。
驿站的职能之一就是旅馆,而且是免费旅馆。当然,如果你是草民一个,这样的好事就不要想了,因为这里接待的旅客只能有一种身份,那就是官员。
既然是旅馆,自然会提供客房;既然有客房,自然就会分个三六九等;既然客房分了等级,而且有都是免费,自然人人都希望住上等客房,争执,就这样发生了。
元稹到达敷水驿站的时候,上房很空出,元稹当然就当仁不让的住了进去。不巧,有人晚他一步,也住进了这个驿站。这个人是个太监,至于其尊姓大名,有人説是刘士元,有人説是仇士良,管他那,是谁都无所谓。这个不男不女的太监非常的骄横,坚持要住上房,勒令元稹卷起铺盖,滚出上房。年轻气盛的元稹自然不肯,双方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争执。争执的结果比较凄惨,当然,是对元稹而言,堂堂的监察御史不仅被骂了个狗血喷头,还被这个人妖狠狠的抽了一鞭子,一道长长的鞭痕清晰的留在元稹那白皙俊俏的脸上。
事情闹大了,闹到了皇帝跟前。
整件事情,从始至终都非常清楚,元稹没错,一diǎn错也没有。如果非要找出一diǎn错,那就是元稹不该那么年轻气盛,不该对骄横跋扈的太监説不。因此,元稹得到了很多朝廷重臣的支持,比如説李绛,比如説崔群,比如説白居易。可惜,在大唐天子李纯面前,朝廷重臣义正词严的辩白,远不如那些不男不女的怪物的眼泪更加有説服力。因此,最后的处理结果比较雷人,打人的太监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被打又被辱的元稹却被撵出了长安,成为一个xiǎoxiǎo的江陵士曹参军,这一去就是十年。
十年间,少年才子沉沦下僚,蹉跎岁月,任花开花落,任星移斗转,任时光流转。不过,十年漂泊,元稹并非一无所获,因为,他结识了一个人,一个非常有用的人。当然,那时的长安真正有用的人,其实只有一种,那就是太监,该死的太监。
元稹结识的这个太监是崔潭峻,当时,崔潭峻正在江陵一带任监军。在元稹的刻意逢迎下,很快,两人就接下了深厚的友情。
不过,在元稹最潦倒的时期,第一个向其深处援手的,却是令狐楚,宰相令狐楚。正是在令狐楚的周旋下,元稹终于结束了十年的江湖漂泊,回到了魂牵梦萦的长安。要説令狐楚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爱惜人才。
重新进入长安的元稹,早已不是当年嫉恶如仇的少年才子。他通过崔潭峻,又攀上了另一颗大树,知枢密魏弘简。从此,他与大大xiǎoxiǎo的太监称兄道弟,把酒言欢。他相信,只要坚定不移的走太监路线,他一定会攀上仕途的高峰。现在,他缺少的只是一个机会。
机会来了,很快!机会,源于崔潭峻一次偶然的发现。
原来,天子李宥是元稹的粉丝,很早就是。早在东宫时,李宥就喜欢元稹的诗歌,非常喜欢。左右妃嫔,常常为他诵读元稹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警句,其中好几首诗歌还被李宥谱上了曲,在深宫中传唱。因此,宫中称呼元稹,既不称呼名字,也不称呼官职,而是一律叫做“元才子”。
皇帝是元稹的粉丝!偶然间得知这个消息,崔潭峻的兴奋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因为,他终于有机会报答自己的哥们了!
当元稹的一百首新诗摆在面前,李宥兴奋的忘记了呼吸。良久,他才颤抖的询问诗人大的近况。崔潭峻不紧不慢的回答:诗人就在长安,不过混的有diǎn惨,才是一个xiǎoxiǎo的散郎。
堂堂天子的偶像只不过是一个xiǎoxiǎo的散郎!是可忍孰不可忍!升!升!升!
数月间,元稹的官职像火箭一样飙升!转祠部郎中、知制诰,很快,他又拥有了一个人人艳羡的职位:翰林学士。
上有天子宠幸,中有崔潭峻、魏弘简照拂,下有一帮太监哥们抬轿子,此时的元稹可谓脱胎换骨,旧貌换新颜。一时之间,元稹成为长安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
以元稹今日之声势,伸手扶恩人一把,或许,令狐楚不至于离开长安,至少,不至于被发配到衡阳。可惜,元稹只会锦上添花或者落井下石,绝不会雪中送炭。以令狐楚如今的处境,锦上添花是不可能了,所以,元稹选择了落井下石。
其实,元稹之所以这样做,人家是有苦衷的,这个苦衷用两个字概括,就是“野心”:元稹想作宰相,作梦都想。事实上,翰林学士号称“内相”,与真正的宰相只有一步之遥。可惜,元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一步就是迈不过去。他缺少的不是皇帝的宠幸,而是朝臣的支持,因为,在长安人看来,元稹是一个品行不怎么端正的人,是一个负情薄幸的人。
《西厢记》,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是一个优美的爱情故事:风流倜傥的张生与已故相国千金崔莺莺一见钟情,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私结连理。后迫于崔老夫人的压力,张生进京赶考,高中状元,风风光光的与心上人奉旨完婚。这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非常符合中国人的胃口。因此,《西厢记》对后世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末清初大量泛滥的才子佳人,几乎无一例外的采用了“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的故事模型。
不过,最初,这个优美的故事其实并不优美,一diǎn也不,因为故事的结局:那时的长安,充满着诱惑。对万千少女而言,文采风流的张生是个诱惑,的诱惑;对穷困潦倒的张生而言,根深叶茂的豪门千金是个诱惑,利益的诱惑。诱惑面前,张生尽显其俊杰本色,识时务者为俊杰。张生识时务,非常识时务。因此,识时务的俊杰张生很快拜倒在一位豪门千金的石榴裙下,没有丝毫的迟疑。至于昔日的恋人,曾经海誓山盟的恋人,曾经肌肤相亲的恋人,张生毫无犹豫的将其抛弃,如弃敝履。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始乱终弃的张生竟然没有一丝的不安和愧疚,甚至还洋洋自得的四处夸耀自己曾经的艳遇,竟因此获得了“君子善补过也”的美誉。
这个故事来自于唐传奇,故事的名字叫《会真记》,故事的作者叫元稹。
长安人很清楚,那位“善补过也”的君子其实不是张生君瑞,而是元大才子元稹。
元稹的娇妻名叫韦从。韦姓与杜姓并称,都是长安五大显姓之一,当时有“长安韦杜,去天尺五”的説法。由此可见,长安韦杜两姓地位很高,高到什么地步呢?离天尺五!比高高在上的皇族,也就少了那么一尺五寸!
传奇中,张生赢得了美眷和美誉;现实中,元稹赢得了白眼和孤立。藏在深宫的皇帝和太监,可以改变他的官职,却无法改变他的孤立。
孤立无援的元稹,迫切需要改善与朝臣的关系,当然,这需要机会。在元稹看来,令狐楚罢相,就是一个机会,绝佳的机会。令狐楚已经落井,只要自己再扔一块石头,朝臣一定会重新审视自己,甚至引以为知己。因此,元稹高高的抬起脚,狠狠的向昔日的恩人身上踩下去!
结果让元稹很失望,非常失望。他出卖了自己的恩人,却没有换来什么,却坐实了自己薄情寡义的真面目。
那一天,正是五月,艳阳高照。正午,炙热的阳光将长安烤成了火炉,宰相们正在例行会食。中书省的官员们,偷得这难得的片刻清闲,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兴致勃勃的打开一个西瓜,准备去去暑气。正在这时,元稹笑眯眯的踱了过来,准备借机和朝臣们攀攀关系,套套交情。
瞥见元稹,官员们一个个低下头,或将脸侧过一旁,假装没有看见。只有一个人站了起来,这是颇显尴尬的元稹感到一丝暖意。
站起来的这个人是武儒衡,是已故宰相武元衡的堂弟。与他的堂兄武元衡一样,武儒衡也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他之所以站起来,不是要给元稹台阶,而是要给这位天子新宠另一样东西:难堪,更大的难堪。
武儒衡夸张的挥舞着手中的蒲扇,似乎在驱赶讨厌的苍蝇,一边还念念有词:“适从何来,遽集于此!”
元稹的笑容僵住了,白皙红润的脸蛋瞬间苍白如雪,又瞬间变了了紫酱色。他下意识的抬头望了望四周,空气似乎也突然之间变得稀薄,他想找到几只苍蝇,不,哪怕一只苍蝇,就可以证实,武儒衡的这番话不是针对自己,而是针对苍蝇。可惜,不要説苍蝇,就连苍蝇毛也没有!
瞬间,元稹感觉心脏被掏空,他呆呆的站在原地,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