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昌的第二个联邦是李绅。
李绅来自赵郡李氏。这是一个声名显赫的家族,大名鼎鼎的“海内四姓”之一。在气度恢弘的大唐,这也是一个盛产宰相的伟大家族,终唐一世,先后走出17位宰相。李绅的高祖李敬玄就是十七位宰相之一。不过,到了李绅的祖父、父亲,家道已经中落很久很久了。不仅如此,李绅的父亲还是个短命鬼,早早就撇下了孤儿寡母,自己跑到阴间享福去了。李绅在母亲的抚养和教诲下,渐渐长大成人。
或许因为营养不良,李绅身材比较矮xiǎo,因而被人戏称为“短李”。不过,科学证明,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华,身材矮xiǎo的李绅却精悍过人,尤其是诗歌,写得更是贼拉拉好。
在名家辈出的元和诗坛,李绅诗歌的总体成就或许比不上元稹、白居易、刘禹锡、韩愈和柳宗元等诗坛大哥大。不过,如果每人限定一首诗歌,放在xiǎo学生中间,作知名度调查,估计李绅有可能排第一,至少,也是并列第一。因为,李绅的那首诗相当有名,名字叫做《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如此看来,李绅还是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诗人,没错。不过,前面要加上一个时间状语,叫做“曾经”,或者“偶尔”。
才华横溢的李绅顺顺当当的考中了进士,可惜,却只得到一个国子助教的位子,这是一个枯燥却没有前途的职位。在长安,没有背景的李绅,前途似乎很黯淡。前途黯淡的李绅,心情也不明朗,一diǎn也不明朗。于是,乘兴而来的李绅,意兴阑珊的回到了草长莺飞的江南,回到了虎踞龙盘的金陵。
当时的金陵是李錡的天下,就是那个不可一世的镇海节度使李錡。李錡虽然很骄横,却也喜欢招揽名士,恰巧,当时的李绅已经是一个颇有些名气的诗人。因此,李錡想把他罗致到幕府,可惜,李绅拒绝了,很干脆。
李绅的拒绝,令李錡很难堪,也很难看。李錡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因为,李錡动了杀心。虽然在长安做过官,虽然大xiǎo是个名士,虽然李绅不能算是普通人。可是,作为一镇诸侯,李錡要想杀他,似乎也不太难,似乎比碾死一只臭虫,也难不了多少。所以,听到风声的李绅只剩下一个选择:逃。
离开了长安,又逃离了江南,李绅,成了浮萍,四处漂泊,直到李錡被摘去了脑袋。
元和宫变之后,李绅终于回到了长安,走进了翰林院。在那里,孤独的李绅,遇见了同样孤独的元稹,还有更加孤独的李德裕,总算是找到了组织。
成为举足轻重的翰林学士,曾经贫寒的李绅像段文昌一样,忘记了曾经的贫寒。在长庆元年的这次科考中,他同样被收买,成为世家子弟的説客。可惜,他的命运和段文昌是一样一样的,钱徽没有卖他面子,他推荐的人选落榜了,竟然!
如果没有段文昌,李绅或许会选择沉默。在沉默中等待,等待报复的机会。段文昌的发难,使李绅明白,机会来了,就在眼前!所以,他已无须等待。冲锋!
搞定了元稹,搞定了李绅,段文昌笑了,得意的笑了。现在,他已确定,自己,胜券在握。因为,元稹、李绅的背后还站着一个人,一个非同xiǎo可的人,这个人就是他们的同党,翰林学士李德裕。
与李绅一样,李德裕也出自那个伟大的家族,赵郡李氏;与李绅不一样,李德裕有一个爹地,非常有名的爹地。因为,他的爹地曾经是李纯最最器重的宰相,到死都是。或许,你已经想到,这个人只能是李吉甫。
説来惭愧,威风八面的父亲,对李德裕的仕途,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相反,李德裕还吃了不少瓜落,他父亲的瓜落。
父亲李吉甫在朝为相的那些年,李德裕遵循大臣子弟回避的原则,离开了长安,同时,也离开了科举,在天南地北的幕府间漂泊。直到元和十四年,李德裕才回到阔别已久的长安。好在,李宥对李吉甫的印象还不错,对李德裕也是青睐有加,不仅让他进入前途无限的翰林院,还慷慨的赏赐他金鱼紫带,宠爱的让人羡慕嫉妒恨。
可惜,和元稹、李绅一样,李德裕在长安的履历是一片空白。不仅如此,他的父亲,他那已经死去多时的父亲,却仍在无休无止的为他设置障碍。元和宫变前后的长安,政事堂变成了跑马场,宰相们走马灯似的换,可换来换去,换去换来,无论谁上台,都不肯正眼看李德裕一眼。因为,他们大概只有一个共同diǎn,那就是,他们都是李吉甫的政敌,他们都曾经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反对过李吉甫的武力削藩。
元稹、李绅和李德裕,在大致相同的时间离开长安,又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回到帝京,一同进入翰林院。元稹没有声望,李绅没有背景,李德裕没有同年,人前风光无限的他们,人后却都在独自品尝一杯叫做孤独的苦酒。在翰林院那些寂寥的时光里,落寞将他们拴在了一起,紧紧的拴在了一起。
如今,元稹和李绅已经发起了冲锋,作为同党的李德裕又岂能袖手旁观?何况,那个李宗闵,那个中书舍人李宗闵,曾经攻击过自己的父亲,如今,又成为元稹拜相的障碍,最大的障碍!
李绅来自赵郡李氏。这是一个声名显赫的家族,大名鼎鼎的“海内四姓”之一。在气度恢弘的大唐,这也是一个盛产宰相的伟大家族,终唐一世,先后走出17位宰相。李绅的高祖李敬玄就是十七位宰相之一。不过,到了李绅的祖父、父亲,家道已经中落很久很久了。不仅如此,李绅的父亲还是个短命鬼,早早就撇下了孤儿寡母,自己跑到阴间享福去了。李绅在母亲的抚养和教诲下,渐渐长大成人。
或许因为营养不良,李绅身材比较矮xiǎo,因而被人戏称为“短李”。不过,科学证明,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华,身材矮xiǎo的李绅却精悍过人,尤其是诗歌,写得更是贼拉拉好。
在名家辈出的元和诗坛,李绅诗歌的总体成就或许比不上元稹、白居易、刘禹锡、韩愈和柳宗元等诗坛大哥大。不过,如果每人限定一首诗歌,放在xiǎo学生中间,作知名度调查,估计李绅有可能排第一,至少,也是并列第一。因为,李绅的那首诗相当有名,名字叫做《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如此看来,李绅还是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诗人,没错。不过,前面要加上一个时间状语,叫做“曾经”,或者“偶尔”。
才华横溢的李绅顺顺当当的考中了进士,可惜,却只得到一个国子助教的位子,这是一个枯燥却没有前途的职位。在长安,没有背景的李绅,前途似乎很黯淡。前途黯淡的李绅,心情也不明朗,一diǎn也不明朗。于是,乘兴而来的李绅,意兴阑珊的回到了草长莺飞的江南,回到了虎踞龙盘的金陵。
当时的金陵是李錡的天下,就是那个不可一世的镇海节度使李錡。李錡虽然很骄横,却也喜欢招揽名士,恰巧,当时的李绅已经是一个颇有些名气的诗人。因此,李錡想把他罗致到幕府,可惜,李绅拒绝了,很干脆。
李绅的拒绝,令李錡很难堪,也很难看。李錡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因为,李錡动了杀心。虽然在长安做过官,虽然大xiǎo是个名士,虽然李绅不能算是普通人。可是,作为一镇诸侯,李錡要想杀他,似乎也不太难,似乎比碾死一只臭虫,也难不了多少。所以,听到风声的李绅只剩下一个选择:逃。
离开了长安,又逃离了江南,李绅,成了浮萍,四处漂泊,直到李錡被摘去了脑袋。
元和宫变之后,李绅终于回到了长安,走进了翰林院。在那里,孤独的李绅,遇见了同样孤独的元稹,还有更加孤独的李德裕,总算是找到了组织。
成为举足轻重的翰林学士,曾经贫寒的李绅像段文昌一样,忘记了曾经的贫寒。在长庆元年的这次科考中,他同样被收买,成为世家子弟的説客。可惜,他的命运和段文昌是一样一样的,钱徽没有卖他面子,他推荐的人选落榜了,竟然!
如果没有段文昌,李绅或许会选择沉默。在沉默中等待,等待报复的机会。段文昌的发难,使李绅明白,机会来了,就在眼前!所以,他已无须等待。冲锋!
搞定了元稹,搞定了李绅,段文昌笑了,得意的笑了。现在,他已确定,自己,胜券在握。因为,元稹、李绅的背后还站着一个人,一个非同xiǎo可的人,这个人就是他们的同党,翰林学士李德裕。
与李绅一样,李德裕也出自那个伟大的家族,赵郡李氏;与李绅不一样,李德裕有一个爹地,非常有名的爹地。因为,他的爹地曾经是李纯最最器重的宰相,到死都是。或许,你已经想到,这个人只能是李吉甫。
説来惭愧,威风八面的父亲,对李德裕的仕途,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相反,李德裕还吃了不少瓜落,他父亲的瓜落。
父亲李吉甫在朝为相的那些年,李德裕遵循大臣子弟回避的原则,离开了长安,同时,也离开了科举,在天南地北的幕府间漂泊。直到元和十四年,李德裕才回到阔别已久的长安。好在,李宥对李吉甫的印象还不错,对李德裕也是青睐有加,不仅让他进入前途无限的翰林院,还慷慨的赏赐他金鱼紫带,宠爱的让人羡慕嫉妒恨。
可惜,和元稹、李绅一样,李德裕在长安的履历是一片空白。不仅如此,他的父亲,他那已经死去多时的父亲,却仍在无休无止的为他设置障碍。元和宫变前后的长安,政事堂变成了跑马场,宰相们走马灯似的换,可换来换去,换去换来,无论谁上台,都不肯正眼看李德裕一眼。因为,他们大概只有一个共同diǎn,那就是,他们都是李吉甫的政敌,他们都曾经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反对过李吉甫的武力削藩。
元稹、李绅和李德裕,在大致相同的时间离开长安,又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回到帝京,一同进入翰林院。元稹没有声望,李绅没有背景,李德裕没有同年,人前风光无限的他们,人后却都在独自品尝一杯叫做孤独的苦酒。在翰林院那些寂寥的时光里,落寞将他们拴在了一起,紧紧的拴在了一起。
如今,元稹和李绅已经发起了冲锋,作为同党的李德裕又岂能袖手旁观?何况,那个李宗闵,那个中书舍人李宗闵,曾经攻击过自己的父亲,如今,又成为元稹拜相的障碍,最大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