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明伦堂。
明伦堂内第一次摆上了酒宴。
江阴内有名望的人都已在酒席之上,除了陈明遇和冯厚敦,还有贡生黄毓祺,中书戚勋,诸生许用,孝廉夏维新,陆楷和阎小玉夫妇,还有很多城内的出钱出力的富绅,以及守城的诸如冲锋营季从孝、武举人王公略、汪把总之类的干将们。当然,也少不了高旭。
众人宴请的对象是以高老白为的前去清营诈降袭击的耆老们。
这是生死别离之宴。
当陈明遇领着众人向这些耆老以酒相酬时,只听高老白笑呵呵道:“我们这些老头子们偷生一世,总算等到这轰烈死义之日,不枉此生矣。”一等高老白说罢,众耆老们同时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把酒杯一掷在地,满堂皆是杯具的碎裂之声。接着耆老们踏着满地的碎片,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明伦堂。
置身其中,高旭看着那数十个毫无畏惧之色的耆老们,感受着这些江阴人的悲壮与慨然。高旭望着一个个佝偻着的背影消失在明伦堂的大门外,一种无法压抑的情绪充斥着胸间。
在明伦堂外,那些耆老的子孙们跪在地上,尽是一片凄怆的哭声。古人以孝为先,眼净净地望着尊长赴死,自然人人悲痛欲绝。有的耆老触景生情,抚着儿女们也是欲语泪先流。有些性子火爆的耆老则是对着儿女大声道:“吾辈出城玉碎,正是取义之时。尔等何以至此?莫不是想让吾苟活城内,等那将来某日白人送黑人不成?”
一旁的老者听罢强颜笑道:“今日倒是黑人送白人。大善啊。”
在清军攻城的这些天,守城的青壮也是死伤无数,这些耆老们大都是经历过丧子丧孙之痛。这些数十近百的耆老们其中不缺那些身体强健之人,他们开始抬起那些底部夹层中装着火药的银桶开始出城。在这支诈降的敢死队中,虽然大部分都是老者,但其中也有一些自愿赴义相随的年轻人,这些人大都是这些耆老们的后人仆役。
高旭看着这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人体炸弹队伍,一时间也是感慨万端。这些人在历史上虽然寂寂无名,但这个民族危亡之际,他们的壮烈与无畏激励着江阴城里的十万义民的誓死抗清。正是先有这些乡贤耆老的慨然赴义,才有江阴在史上孤城喋血八十一天,拒二十四万清兵于城下,使满清连折数十大将,死七万五千余人,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投环,赴井,合家**,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人。
在这座城内的人们是怀着怎样的一种血性?
高旭默默地望着耆老们那一张张苍老的脸,望着脸上那些如同松皮一般皱褶的纹路。这些皱褶犹如一簇簇民族传承已久的年轮一般,在这个存亡时代开始留下血的印记。作为来自后世的现代人,高旭每当看到银幕上那南京大屠杀之中一张张麻木着等死的脸,心中总堵着一口气。一个民族经过满清王朝数百年的奴化,早已失去了脊梁。一个失去脊梁失去血性的民族,又如何屹立在世界之林之中?
要么尊严地活着,要么尊严地死去!
只要身在这个江阴城内,没有别的出路。
高老白缓缓地走到高旭的面前,抹了抹眼眶里的老泪,道:“旭儿,你自少顽劣,所幸的是你迷途知返,今日的高取义也是名副其实,真是我高氏之福。老头儿今日虽死,亦是死而无憾。到了地下,面对高氏的列祖列宗,老头儿必定喜讯相告。”
高旭肃穆地点点头,一时之间也是不知该说点什么。只是看着高老白转身而去,领着敢死队走向城门。
厚重的城门缓缓地打开,城内两侧那些耆老们的子孙们忍不住热泪相别。那些耆老在出城时有的则是昂着嚷着:人生自古谁无死……有的则是频频回头对着子孙们道:王师北定中原日……
敢死队出城之后,江阴城内开始紧张地筹备着。大批的搬运物资的人力再次地集中在城门内,等待船队的到来。而那些家家户户的孩童们也在大人们的护送下来到城门。准备夜袭的江阴乡兵也在城门下集结。夜袭的人马主要以季从孝的冲锋营为主,大约有三千多人。这三千多人集中了城内最血勇的乡兵青壮。如果高氏船队能经过水路直达江阴城下,搬运物资入城,运送孩童上船,都需要时间,需要转移清兵的注意力。大略的突袭计划早就定下,诈降敢死队如果在清军大营引爆成功,那么,从小石湾、黄田港以及江阴城三个方向上向清兵展开夜袭,夜袭的混乱应该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高宅。
站在一面巨大的铜镜之前,高旭打量着铜镜中至今仍然觉得陌生的脸容。穿越以来,对于自己的附身之躯,高旭一直小心翼翼地适应着。从舍桥之战后突的灵肉分离的后遗症,再到这个躯体冲出亚健康状态之后与汤娘子如胶似漆的灵肉融合,高旭相信这个身体终归是自己的了。在今夜,就算有激烈的战斗,他也再无任何的忧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个道理在任何的时代亦然啊。
高旭把放置在桌台上的锁子鳞甲背心穿好,数百片精钢的鳞片在烛火下散射着森冷的光。再蹬上水牛皮的靴子,腰间系好皮腰带,别上一把镂纹的腰刀鞘,插进锋利的长刀。然后,是护心镜、肩甲、护臂以及腕扣,还有猩红的斗篷在脖子上勒紧,让下摆落在靴跟处,再戴好全铁的头盔,恰好遮挡到眉际。
高旭望着铜镜里全副戎装的自己,一时间不由得又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愣了好久,才确定这是现实,马上就是置身古代战场生死一线的残酷现实。
最后,高旭又在脖子上系好一条白色的巾带。这条白巾是在夜袭中分辨敌我的标识。当然,就算没有这白巾区别,在暗夜之中,只要借着星辉看到对方是光头留辫的自然是敌人。无者敌,有者我。
房门被轻轻地推开,高旭转头望去,却见汤娘子怯怯地带着一股香风碎步而入。
高旭见罢温言道:“你身上伤势未愈,怎么下了病榻?”
汤娘子一家三口刚刚让高旭派人从陆家接回到高宅。事到如今,那阎小玉依着父命而行,不在小事上难为高旭。那汤娘子细声道:“奴家腰背上有伤,躺着不适,不如起身。将军出征在即,奴家心中掂记,所以……”汤娘子不待自己说完,随身拿起一块碎布,一拐一拐地走到高旭面前,轻轻地擦着高旭胸前护心镜上的一处污渍。她的眉宇之间时而带着一丝痛楚,想必牵起了她的伤口。
高旭道:“别逞能了。去休息吧。呆会就要出城了。”
汤娘子强忍着伤痛,问道:“将军与奴家一道出城么?”
高旭摇摇头道:“到时你乘船随着船队经水路离去,我必须领着人马夜袭清营,在陆上牵制清军对水路的堵截。在陆上打得越狠,越乱,你们在水路上的撤退才越安全。大约天亮之后,我们就能在小石湾会合了。”
汤娘子道:“无论如何,将军如有不侧,奴家也不欲独活,请将军切莫丢下奴家。”
高旭笑斥道:“这是什么话。如果我真有不侧,为了你一对儿女,你更要好好活下去。”
汤娘子只是低头不语。
隔了半响,高旭托起她的下巴,只见她满眼皆是清泪,那惊鹿般忽闪的眼神尽是一股惹人生怜的哀怨。
君山。清军大营。
高老白领着敢死队在大队清兵的押送下来到清军大营的营门处。
见耆老们抬着数十担银桶来降,清兵瞧着银桶中那在火把下闪闪亮的银锭时,人人吞咽着口水。在营门口,营兵们借着检查之机,暗暗捎几块银子入怀。除了银子,江阴城还备有了一些其它的珠宝财物来请降。
看着这些检查的清兵被桶中的银子所吸引,没有顾及银桶本身的玄机时,高老白与其他的耆老们相视了一眼,松了一口气。桶底夹层火药的引线就贴在桶底上。如果被现了桶底的引线,那可就功亏一篑了。幸好没有一个清兵摸到桶底检查。
这时,一个师爷幕僚从营中走了出来。高老白一见就笑呵呵地迎了上去,那个绰号老狗才的鲁无巧可是大名鼎鼎,高老白自然认得。
鲁无巧也是客气地向高老白拱手行礼,嘿嘿笑道:“白爷,我可是盼星星盼月亮,你老可终于来了。”
高老白抬头望了一个夜空,笑道:“鲁先生,那天上的星星无数,月亮倒真的不会有了。今日可是月底二十八啊。”
鲁无巧没有附和高老白的闲话,只是瞧着一桶桶的银子珠宝,心中盘计着高旭卖弄什么诡计。按鲁无巧的眼光看来,以这江阴人留不留头的秉性,要说他们会降,这母猪也会上树啊。而且早不降,晚不降,这崇明的援军一到,就不惜血本地献着大批银两来降,这里面分明有阴谋。而且鲁无巧吃尽了高旭的苦头,以他对高旭的了解,这个高取义绝对不会这样轻易屈服的,何况清兵久攻不下,形势大利于江阴的清况下来降。
事出非常即有妖。
鲁无巧踱着方步,一个个地把银桶看完。他转头看着高老白寸步不离地跟着自己,脸上带着讨好的笑,这种做大爷的痛快,老狗才可是好久没享受到了。显而易见,这桶里的全是真金白银,童叟无欺。难道那高旭真是乖宝宝,老老实实地献银来降?
鲁无巧蹲着身子,无意识地用手指扣扣银桶,琢磨着高旭使人来降的用意。如果这个“故人”真的是个乖宝宝,那未免太无趣了。就在鲁无巧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感到哪里不对头。当鲁无巧抬头的时候,却见身边的高老白虽然一本正经,但一旁的几个耆老的眼里却闪过一丝紧张之色,余光不停地掠过自己扣着银桶的手指。
鲁无巧低头也是望着自己的手指,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啊。这些耆老紧张什么?
鲁无巧起身后,他明显感到身旁的几个耆老松了一口气。鲁无巧狐疑地看了笑呵呵的高老白一眼,刚刚迈起步子的时候,鲁无巧突然双眼一亮。不是自己的手指有问题,而是扣击银桶的响声有问题!
这些银桶之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下半部都是实心的!
明伦堂内第一次摆上了酒宴。
江阴内有名望的人都已在酒席之上,除了陈明遇和冯厚敦,还有贡生黄毓祺,中书戚勋,诸生许用,孝廉夏维新,陆楷和阎小玉夫妇,还有很多城内的出钱出力的富绅,以及守城的诸如冲锋营季从孝、武举人王公略、汪把总之类的干将们。当然,也少不了高旭。
众人宴请的对象是以高老白为的前去清营诈降袭击的耆老们。
这是生死别离之宴。
当陈明遇领着众人向这些耆老以酒相酬时,只听高老白笑呵呵道:“我们这些老头子们偷生一世,总算等到这轰烈死义之日,不枉此生矣。”一等高老白说罢,众耆老们同时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把酒杯一掷在地,满堂皆是杯具的碎裂之声。接着耆老们踏着满地的碎片,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明伦堂。
置身其中,高旭看着那数十个毫无畏惧之色的耆老们,感受着这些江阴人的悲壮与慨然。高旭望着一个个佝偻着的背影消失在明伦堂的大门外,一种无法压抑的情绪充斥着胸间。
在明伦堂外,那些耆老的子孙们跪在地上,尽是一片凄怆的哭声。古人以孝为先,眼净净地望着尊长赴死,自然人人悲痛欲绝。有的耆老触景生情,抚着儿女们也是欲语泪先流。有些性子火爆的耆老则是对着儿女大声道:“吾辈出城玉碎,正是取义之时。尔等何以至此?莫不是想让吾苟活城内,等那将来某日白人送黑人不成?”
一旁的老者听罢强颜笑道:“今日倒是黑人送白人。大善啊。”
在清军攻城的这些天,守城的青壮也是死伤无数,这些耆老们大都是经历过丧子丧孙之痛。这些数十近百的耆老们其中不缺那些身体强健之人,他们开始抬起那些底部夹层中装着火药的银桶开始出城。在这支诈降的敢死队中,虽然大部分都是老者,但其中也有一些自愿赴义相随的年轻人,这些人大都是这些耆老们的后人仆役。
高旭看着这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人体炸弹队伍,一时间也是感慨万端。这些人在历史上虽然寂寂无名,但这个民族危亡之际,他们的壮烈与无畏激励着江阴城里的十万义民的誓死抗清。正是先有这些乡贤耆老的慨然赴义,才有江阴在史上孤城喋血八十一天,拒二十四万清兵于城下,使满清连折数十大将,死七万五千余人,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投环,赴井,合家**,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人。
在这座城内的人们是怀着怎样的一种血性?
高旭默默地望着耆老们那一张张苍老的脸,望着脸上那些如同松皮一般皱褶的纹路。这些皱褶犹如一簇簇民族传承已久的年轮一般,在这个存亡时代开始留下血的印记。作为来自后世的现代人,高旭每当看到银幕上那南京大屠杀之中一张张麻木着等死的脸,心中总堵着一口气。一个民族经过满清王朝数百年的奴化,早已失去了脊梁。一个失去脊梁失去血性的民族,又如何屹立在世界之林之中?
要么尊严地活着,要么尊严地死去!
只要身在这个江阴城内,没有别的出路。
高老白缓缓地走到高旭的面前,抹了抹眼眶里的老泪,道:“旭儿,你自少顽劣,所幸的是你迷途知返,今日的高取义也是名副其实,真是我高氏之福。老头儿今日虽死,亦是死而无憾。到了地下,面对高氏的列祖列宗,老头儿必定喜讯相告。”
高旭肃穆地点点头,一时之间也是不知该说点什么。只是看着高老白转身而去,领着敢死队走向城门。
厚重的城门缓缓地打开,城内两侧那些耆老们的子孙们忍不住热泪相别。那些耆老在出城时有的则是昂着嚷着:人生自古谁无死……有的则是频频回头对着子孙们道:王师北定中原日……
敢死队出城之后,江阴城内开始紧张地筹备着。大批的搬运物资的人力再次地集中在城门内,等待船队的到来。而那些家家户户的孩童们也在大人们的护送下来到城门。准备夜袭的江阴乡兵也在城门下集结。夜袭的人马主要以季从孝的冲锋营为主,大约有三千多人。这三千多人集中了城内最血勇的乡兵青壮。如果高氏船队能经过水路直达江阴城下,搬运物资入城,运送孩童上船,都需要时间,需要转移清兵的注意力。大略的突袭计划早就定下,诈降敢死队如果在清军大营引爆成功,那么,从小石湾、黄田港以及江阴城三个方向上向清兵展开夜袭,夜袭的混乱应该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高宅。
站在一面巨大的铜镜之前,高旭打量着铜镜中至今仍然觉得陌生的脸容。穿越以来,对于自己的附身之躯,高旭一直小心翼翼地适应着。从舍桥之战后突的灵肉分离的后遗症,再到这个躯体冲出亚健康状态之后与汤娘子如胶似漆的灵肉融合,高旭相信这个身体终归是自己的了。在今夜,就算有激烈的战斗,他也再无任何的忧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个道理在任何的时代亦然啊。
高旭把放置在桌台上的锁子鳞甲背心穿好,数百片精钢的鳞片在烛火下散射着森冷的光。再蹬上水牛皮的靴子,腰间系好皮腰带,别上一把镂纹的腰刀鞘,插进锋利的长刀。然后,是护心镜、肩甲、护臂以及腕扣,还有猩红的斗篷在脖子上勒紧,让下摆落在靴跟处,再戴好全铁的头盔,恰好遮挡到眉际。
高旭望着铜镜里全副戎装的自己,一时间不由得又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愣了好久,才确定这是现实,马上就是置身古代战场生死一线的残酷现实。
最后,高旭又在脖子上系好一条白色的巾带。这条白巾是在夜袭中分辨敌我的标识。当然,就算没有这白巾区别,在暗夜之中,只要借着星辉看到对方是光头留辫的自然是敌人。无者敌,有者我。
房门被轻轻地推开,高旭转头望去,却见汤娘子怯怯地带着一股香风碎步而入。
高旭见罢温言道:“你身上伤势未愈,怎么下了病榻?”
汤娘子一家三口刚刚让高旭派人从陆家接回到高宅。事到如今,那阎小玉依着父命而行,不在小事上难为高旭。那汤娘子细声道:“奴家腰背上有伤,躺着不适,不如起身。将军出征在即,奴家心中掂记,所以……”汤娘子不待自己说完,随身拿起一块碎布,一拐一拐地走到高旭面前,轻轻地擦着高旭胸前护心镜上的一处污渍。她的眉宇之间时而带着一丝痛楚,想必牵起了她的伤口。
高旭道:“别逞能了。去休息吧。呆会就要出城了。”
汤娘子强忍着伤痛,问道:“将军与奴家一道出城么?”
高旭摇摇头道:“到时你乘船随着船队经水路离去,我必须领着人马夜袭清营,在陆上牵制清军对水路的堵截。在陆上打得越狠,越乱,你们在水路上的撤退才越安全。大约天亮之后,我们就能在小石湾会合了。”
汤娘子道:“无论如何,将军如有不侧,奴家也不欲独活,请将军切莫丢下奴家。”
高旭笑斥道:“这是什么话。如果我真有不侧,为了你一对儿女,你更要好好活下去。”
汤娘子只是低头不语。
隔了半响,高旭托起她的下巴,只见她满眼皆是清泪,那惊鹿般忽闪的眼神尽是一股惹人生怜的哀怨。
君山。清军大营。
高老白领着敢死队在大队清兵的押送下来到清军大营的营门处。
见耆老们抬着数十担银桶来降,清兵瞧着银桶中那在火把下闪闪亮的银锭时,人人吞咽着口水。在营门口,营兵们借着检查之机,暗暗捎几块银子入怀。除了银子,江阴城还备有了一些其它的珠宝财物来请降。
看着这些检查的清兵被桶中的银子所吸引,没有顾及银桶本身的玄机时,高老白与其他的耆老们相视了一眼,松了一口气。桶底夹层火药的引线就贴在桶底上。如果被现了桶底的引线,那可就功亏一篑了。幸好没有一个清兵摸到桶底检查。
这时,一个师爷幕僚从营中走了出来。高老白一见就笑呵呵地迎了上去,那个绰号老狗才的鲁无巧可是大名鼎鼎,高老白自然认得。
鲁无巧也是客气地向高老白拱手行礼,嘿嘿笑道:“白爷,我可是盼星星盼月亮,你老可终于来了。”
高老白抬头望了一个夜空,笑道:“鲁先生,那天上的星星无数,月亮倒真的不会有了。今日可是月底二十八啊。”
鲁无巧没有附和高老白的闲话,只是瞧着一桶桶的银子珠宝,心中盘计着高旭卖弄什么诡计。按鲁无巧的眼光看来,以这江阴人留不留头的秉性,要说他们会降,这母猪也会上树啊。而且早不降,晚不降,这崇明的援军一到,就不惜血本地献着大批银两来降,这里面分明有阴谋。而且鲁无巧吃尽了高旭的苦头,以他对高旭的了解,这个高取义绝对不会这样轻易屈服的,何况清兵久攻不下,形势大利于江阴的清况下来降。
事出非常即有妖。
鲁无巧踱着方步,一个个地把银桶看完。他转头看着高老白寸步不离地跟着自己,脸上带着讨好的笑,这种做大爷的痛快,老狗才可是好久没享受到了。显而易见,这桶里的全是真金白银,童叟无欺。难道那高旭真是乖宝宝,老老实实地献银来降?
鲁无巧蹲着身子,无意识地用手指扣扣银桶,琢磨着高旭使人来降的用意。如果这个“故人”真的是个乖宝宝,那未免太无趣了。就在鲁无巧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感到哪里不对头。当鲁无巧抬头的时候,却见身边的高老白虽然一本正经,但一旁的几个耆老的眼里却闪过一丝紧张之色,余光不停地掠过自己扣着银桶的手指。
鲁无巧低头也是望着自己的手指,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啊。这些耆老紧张什么?
鲁无巧起身后,他明显感到身旁的几个耆老松了一口气。鲁无巧狐疑地看了笑呵呵的高老白一眼,刚刚迈起步子的时候,鲁无巧突然双眼一亮。不是自己的手指有问题,而是扣击银桶的响声有问题!
这些银桶之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下半部都是实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