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七月底的晨曦来得特别的早。23us当天色微明的时候,在崇明最大的平洋沙岛上,从江岸边的防沙固堤工程,到沙岛最中央位置的同盟广场,再到互为犄角之势的高老庄、崇明城,处处飘扬着青天白日的中华同盟旗。在每一面旗帜之下,都是一张张透着蓬勃朝气的面孔。除了旗帜之外,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也是处处横陈。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人才的辅助,高旭想要在这个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残酷时代时创出一番天地,就必须发掘这个时代的英才。而在历史上,缺的不是人才,缺的是发现。这种发现只有经过历史长期的积淀才给世人明悟。
对于时人来说,这个屡教不中的顾炎武,且不说他那特立耿介的性子,这身上没有功名,就没有让人侧目的光环。对于号称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的顾炎武,那些老学究们总是不屑一顾,若要有本事,去中了秀才、举人来看看。
而顾炎武屡试不中之后,“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盛于咸阳之郊”,故退而读书。自27岁起,顾炎武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
顾炎武那以“明道”、“救世”为目的的实学风格,以及他那强烈渴望社会变革的愿望,随着同盟军越来越坚韧的生存力,同盟会越来越浩大的声势,顾炎武越发把希望期托在高旭身上。
幸好,高旭没有让他失望。
自从江阴起兵以来,高旭就凭着那如火如荼的反抗剃发令运动,拉起了一支高字营人马。在取得小石湾大捷之后,在明伦堂的庆功宴上,为了应酬阎应元女婿陆楷的那种文人喜欢结党建社的虚荣心,高旭趁着酒兴涂鸦出青天白日的中华旗,因为同样推翻满清的宗旨,便把到1911年才终结满清统治的同盟会拿到1645年来。
后世的同盟会除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还有“平均地权,建立民国”的纲领,当然,这纲领显然不适合明末清初的这个历史阶段。高旭把同时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纲领之一。两个同盟会相隔二百六十多年,推翻满清统治的目标是一致的,只不过一个是满清问鼎天下的开始,一个是在满清政权行将就木的结束。
现在顾炎武三十二岁,他那闻名历史的《日知录》还没有问世,那句“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自然没有流传。这个时期满清剃发令初下,正是江南各阶层全民性保发护冠之际,这个汉人天下之兴亡,匹夫者人人有责,倒是实实在在地引在时人的共鸣。
在顾炎武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言下,高旭考虑到古人对“国家”这个概念的局限性,终于接受顾炎武的意见,把同盟会的纲领中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改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嘉定那夜的彻夜长谈,顾炎武就对高旭所提及的新式义务教育极有兴趣。所以,他一到崇明之后,也不管高旭如何诸事缠身,硬是三天二头地摧促高旭在高老庄开展新学教育。
在高旭整编第一镇之际,只得寻思着新式教育改革之路。在他的设想之中,所有的适龄儿童八岁就要入学,分初小、高小两级。八岁入学为初小,学制五年。十三岁为高小,学制三年。教学除了语文之外,还要有以数学,自然,历史,体育,工艺等等。比如数学除了珠算,还要学会阿拉拍数字,甚至还有徐光启翻译过来的《几何原本》。自然则以方以智的《物理小识》、徐光启的《天工开物》为主。
新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以实学为主,废除禁锢思想的八股文,教育自然科学。高旭知道,大科学家牛顿正是诞生在十七世纪中叶。而十七世纪,正是东西方科学落差的开始。如果有适合的土壤,在东方,未必不能诞生像牛顿这般伟大的科学家。
如果没有,高旭就去培育,去引导。
高旭还打算提倡白话文教育,说实在,满篇的之乎也者,实在是让人头晕。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之外,《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成作于明朝。而这些著作都是以白话文所写。
文字的通俗性易于推广学习,对于白话文,顾炎武不是迂腐之人,自然也是支持。
除了推广白话文,高旭还推广现代规范的标点符号,这样可以大量减少因断句错误而产生的歧义。
在教授新学的同时,从小就向学生灌输反抗满清的民族思想。像后世一样,早上的升期仪式,培养学生对中华旗所代表的汉民族的忠诚与奉献精神。十年之后,他们将成为同盟会与同盟军中驱逐鞑虏的最坚定的力量。
至于生源,在高老庄内,高氏收养的来自江阴、常熟、嘉定各地的孤儿已达数百人,其中大都是同盟军中英烈的后代。这些孤儿个个身负血仇,是未来反清力量中最纯粹的种子。除了这些孤儿之外,再加上高老庄内庄民的学童,总共将近三百多八岁到十三岁左右的适龄儿童将是高旭暂行新式教育的第一批学生。
对于学校的名称,为了区别于古代的私塾,高旭最后决定暂时以“同盟公塾”为名。
由于生源大都来自高老庄内,高旭便把同盟公塾的校址选在高老庄的西坊。
高老庄分为内外两城。内城是高氏的心腹地带。外城则由东、南、西、北四个庄坊组成。东坊主要是手工作坊区,南坊是商贸区,北坊是高氏工坊重地,西坊原是一片空置的良田,因为高旭在江阴创建高字营,这西坊安置着来自江阴的第一批高字营军属。当然,如今则称之为同盟军军属。
同盟公塾选址在西坊,自然是因为大部分的学生都来自西坊的同盟军军属。
对于公塾的营建,高旭完全是按照后世学校的布局,有教学区、寝室、食堂、教谕区以及操场。
开办新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光要编写新学课本,招聘教谕,而且要新建校园。所以,高旭定下了大致的新学计划之后,基本上由顾炎武筹办。还有一个多月的筹备,九月初一,将是开学的日子。
在高老庄内的各处告示墙上,张贴着大量的招生广告。对于适龄儿童的入学,高旭几乎是采取了强制性的措施。同样,在招聘教谕的广告也贴遍了整个崇明城。教谕那优厚的报酬着实让一好为人师的老夫子们趋之若鹜。但这些老夫子却十有**被顾炎武涮了。
作为同盟公塾的训导,顾炎武在高旭的支持下,可以彻底地实行他的治学思想。他需要的教谕不是那些只懂之乎也者的腐儒,而是那些有着实干与革新精神的热血书生。幸好江南人文昌盛,从来不缺这些人才。
对于高老头来说,高旭的瞎折腾已经让他们麻木了。高旭要在西坊圈出大片良田来建校舍,高老头先是暴跳如雷,恼道:“旭儿,你知不知道这片良田值多少银子?你知不知要筹建出你所规划的校舍要花费多少人力财力?还有你说要每个学生都要一套课本,老天,要印刷这数百套课本需要多少银子,你又知不知道?还有,你要高价聘请教谕,每天还要提供免费的早饭与午餐,诸如此类的开销,最后,你又说这是义务教育,不收学费的。也就是说,这是铁定赔本的买卖。旭儿,这样折腾下去,咱们高氏早晚得破产。”
高旭只是静静地望着高老头道:“父亲,相信我,十年之后,等这一批学生成长之后,你就知道这个公塾的价值。”
高老头叹了一口气,苦着脸道:“你说的,为父也理解,但是旭儿,你不要说十年,以我们高氏的财力,十个月都维持不了了。这一次光发放第一镇的抚恤金就差不多让为父破产了,且不说大量的物力扔在吴淞与江阴这两个无底洞里,此外,你还在崇明岛上大兴土本举建同盟广场、公塾,又要使人去澳门向红夷人购买枪炮。旭儿,实话告诉你,三个月,为父最多能维持三个月。三个月后,你想花的钱,得自己去挣了。”
在场的除了高老头,老家伙这俩个高氏的台柱之外,还有高旭新式教育的执行者顾炎武。顾炎武听罢高老头的叫穷之后,心中怕高旭放弃新学,道:“我们可以适当收点学杂费,以便公塾开支。”
高旭摇摇头,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果以后公塾财政困难,我们可以设个新学捐献基金。无论如何,万事开头难。但无论有多难,这开启民智的教育事业,必须有人去做。”
高旭又看着高老头道:“父亲,无论是同盟会、同盟军,还是同盟公塾,都不仅仅是我们高氏的事,而是天下人的事。所以,就算我们高氏破产了,也会有无数的高氏应运而生。”
一旁的老家伙道:“高爷,对于少爷赚钱的本领,你就放一万个心吧。”
老家伙心中暗道,只要握着同盟军这支越来越坚韧的强军,面对江南富膏之地,还愁没有财路么?只要打下一块地盘,这江南的赋税就能源源不断地收入囊中。至于兴办新学,也是为了储备将来的人才,这少爷的眼光放得实在是远。
这时,归庄急冲冲地赶了过来,他是同盟公塾的副训导,是招聘教谕的负责人之一。只见他面有难色地对着高旭道:“塾长,有三位女子前来应聘教谕之职,同时定要求见塾长,说既要革新,为何不设女学?”g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人才的辅助,高旭想要在这个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残酷时代时创出一番天地,就必须发掘这个时代的英才。而在历史上,缺的不是人才,缺的是发现。这种发现只有经过历史长期的积淀才给世人明悟。
对于时人来说,这个屡教不中的顾炎武,且不说他那特立耿介的性子,这身上没有功名,就没有让人侧目的光环。对于号称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的顾炎武,那些老学究们总是不屑一顾,若要有本事,去中了秀才、举人来看看。
而顾炎武屡试不中之后,“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盛于咸阳之郊”,故退而读书。自27岁起,顾炎武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
顾炎武那以“明道”、“救世”为目的的实学风格,以及他那强烈渴望社会变革的愿望,随着同盟军越来越坚韧的生存力,同盟会越来越浩大的声势,顾炎武越发把希望期托在高旭身上。
幸好,高旭没有让他失望。
自从江阴起兵以来,高旭就凭着那如火如荼的反抗剃发令运动,拉起了一支高字营人马。在取得小石湾大捷之后,在明伦堂的庆功宴上,为了应酬阎应元女婿陆楷的那种文人喜欢结党建社的虚荣心,高旭趁着酒兴涂鸦出青天白日的中华旗,因为同样推翻满清的宗旨,便把到1911年才终结满清统治的同盟会拿到1645年来。
后世的同盟会除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还有“平均地权,建立民国”的纲领,当然,这纲领显然不适合明末清初的这个历史阶段。高旭把同时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纲领之一。两个同盟会相隔二百六十多年,推翻满清统治的目标是一致的,只不过一个是满清问鼎天下的开始,一个是在满清政权行将就木的结束。
现在顾炎武三十二岁,他那闻名历史的《日知录》还没有问世,那句“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自然没有流传。这个时期满清剃发令初下,正是江南各阶层全民性保发护冠之际,这个汉人天下之兴亡,匹夫者人人有责,倒是实实在在地引在时人的共鸣。
在顾炎武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言下,高旭考虑到古人对“国家”这个概念的局限性,终于接受顾炎武的意见,把同盟会的纲领中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改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嘉定那夜的彻夜长谈,顾炎武就对高旭所提及的新式义务教育极有兴趣。所以,他一到崇明之后,也不管高旭如何诸事缠身,硬是三天二头地摧促高旭在高老庄开展新学教育。
在高旭整编第一镇之际,只得寻思着新式教育改革之路。在他的设想之中,所有的适龄儿童八岁就要入学,分初小、高小两级。八岁入学为初小,学制五年。十三岁为高小,学制三年。教学除了语文之外,还要有以数学,自然,历史,体育,工艺等等。比如数学除了珠算,还要学会阿拉拍数字,甚至还有徐光启翻译过来的《几何原本》。自然则以方以智的《物理小识》、徐光启的《天工开物》为主。
新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以实学为主,废除禁锢思想的八股文,教育自然科学。高旭知道,大科学家牛顿正是诞生在十七世纪中叶。而十七世纪,正是东西方科学落差的开始。如果有适合的土壤,在东方,未必不能诞生像牛顿这般伟大的科学家。
如果没有,高旭就去培育,去引导。
高旭还打算提倡白话文教育,说实在,满篇的之乎也者,实在是让人头晕。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之外,《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成作于明朝。而这些著作都是以白话文所写。
文字的通俗性易于推广学习,对于白话文,顾炎武不是迂腐之人,自然也是支持。
除了推广白话文,高旭还推广现代规范的标点符号,这样可以大量减少因断句错误而产生的歧义。
在教授新学的同时,从小就向学生灌输反抗满清的民族思想。像后世一样,早上的升期仪式,培养学生对中华旗所代表的汉民族的忠诚与奉献精神。十年之后,他们将成为同盟会与同盟军中驱逐鞑虏的最坚定的力量。
至于生源,在高老庄内,高氏收养的来自江阴、常熟、嘉定各地的孤儿已达数百人,其中大都是同盟军中英烈的后代。这些孤儿个个身负血仇,是未来反清力量中最纯粹的种子。除了这些孤儿之外,再加上高老庄内庄民的学童,总共将近三百多八岁到十三岁左右的适龄儿童将是高旭暂行新式教育的第一批学生。
对于学校的名称,为了区别于古代的私塾,高旭最后决定暂时以“同盟公塾”为名。
由于生源大都来自高老庄内,高旭便把同盟公塾的校址选在高老庄的西坊。
高老庄分为内外两城。内城是高氏的心腹地带。外城则由东、南、西、北四个庄坊组成。东坊主要是手工作坊区,南坊是商贸区,北坊是高氏工坊重地,西坊原是一片空置的良田,因为高旭在江阴创建高字营,这西坊安置着来自江阴的第一批高字营军属。当然,如今则称之为同盟军军属。
同盟公塾选址在西坊,自然是因为大部分的学生都来自西坊的同盟军军属。
对于公塾的营建,高旭完全是按照后世学校的布局,有教学区、寝室、食堂、教谕区以及操场。
开办新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光要编写新学课本,招聘教谕,而且要新建校园。所以,高旭定下了大致的新学计划之后,基本上由顾炎武筹办。还有一个多月的筹备,九月初一,将是开学的日子。
在高老庄内的各处告示墙上,张贴着大量的招生广告。对于适龄儿童的入学,高旭几乎是采取了强制性的措施。同样,在招聘教谕的广告也贴遍了整个崇明城。教谕那优厚的报酬着实让一好为人师的老夫子们趋之若鹜。但这些老夫子却十有**被顾炎武涮了。
作为同盟公塾的训导,顾炎武在高旭的支持下,可以彻底地实行他的治学思想。他需要的教谕不是那些只懂之乎也者的腐儒,而是那些有着实干与革新精神的热血书生。幸好江南人文昌盛,从来不缺这些人才。
对于高老头来说,高旭的瞎折腾已经让他们麻木了。高旭要在西坊圈出大片良田来建校舍,高老头先是暴跳如雷,恼道:“旭儿,你知不知道这片良田值多少银子?你知不知要筹建出你所规划的校舍要花费多少人力财力?还有你说要每个学生都要一套课本,老天,要印刷这数百套课本需要多少银子,你又知不知道?还有,你要高价聘请教谕,每天还要提供免费的早饭与午餐,诸如此类的开销,最后,你又说这是义务教育,不收学费的。也就是说,这是铁定赔本的买卖。旭儿,这样折腾下去,咱们高氏早晚得破产。”
高旭只是静静地望着高老头道:“父亲,相信我,十年之后,等这一批学生成长之后,你就知道这个公塾的价值。”
高老头叹了一口气,苦着脸道:“你说的,为父也理解,但是旭儿,你不要说十年,以我们高氏的财力,十个月都维持不了了。这一次光发放第一镇的抚恤金就差不多让为父破产了,且不说大量的物力扔在吴淞与江阴这两个无底洞里,此外,你还在崇明岛上大兴土本举建同盟广场、公塾,又要使人去澳门向红夷人购买枪炮。旭儿,实话告诉你,三个月,为父最多能维持三个月。三个月后,你想花的钱,得自己去挣了。”
在场的除了高老头,老家伙这俩个高氏的台柱之外,还有高旭新式教育的执行者顾炎武。顾炎武听罢高老头的叫穷之后,心中怕高旭放弃新学,道:“我们可以适当收点学杂费,以便公塾开支。”
高旭摇摇头,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果以后公塾财政困难,我们可以设个新学捐献基金。无论如何,万事开头难。但无论有多难,这开启民智的教育事业,必须有人去做。”
高旭又看着高老头道:“父亲,无论是同盟会、同盟军,还是同盟公塾,都不仅仅是我们高氏的事,而是天下人的事。所以,就算我们高氏破产了,也会有无数的高氏应运而生。”
一旁的老家伙道:“高爷,对于少爷赚钱的本领,你就放一万个心吧。”
老家伙心中暗道,只要握着同盟军这支越来越坚韧的强军,面对江南富膏之地,还愁没有财路么?只要打下一块地盘,这江南的赋税就能源源不断地收入囊中。至于兴办新学,也是为了储备将来的人才,这少爷的眼光放得实在是远。
这时,归庄急冲冲地赶了过来,他是同盟公塾的副训导,是招聘教谕的负责人之一。只见他面有难色地对着高旭道:“塾长,有三位女子前来应聘教谕之职,同时定要求见塾长,说既要革新,为何不设女学?”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