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readx();</script>    郑勋睿做事情历来都是雷厉风行的,调整官吏俸禄的事宜一旦确定下来,马上就开始了动作,南京户部尚书罗昌洛连续熬了好多个通宵,户部所有的官吏,几乎都投入到计算俸禄的事宜之中,吏部也开始明确官吏考核的相关措施,同时派遣官吏到府州县考核,按照规定之要求,裁撤府州县的衙役,七月底,敕书下发到各府州县,包括淮北的四府三州,全部按照敕书的要求调整俸禄,郑勋睿在调整俸禄的基础之上,还决定南直隶官吏补齐元月至六月的调整俸禄。

    此举如同兴奋剂,瞬间调集起来南直隶官吏的积极性,自此他们将南京六部和都察院的敕书当作了圣旨,只要有南京的文书和敕书,那都是坚决执行。

    南京的官吏,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近一百多的官吏充实到府州县去,安排相应的职位,南京吏部下发的官吏考核办法,所有官吏都是认真学习,按照要求办事,若是因为自身做不好事情,遭遇到裁撤,那也怪不到任何人了。

    “文坤,你此次出任苏州知府,责任重大,你在苏州长大,知道那里不一般,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在苏州的影响是很大的,尽管我们已经拔掉了东林党人在苏州的根基,可短时间之内是无法消灭东林书院影响的,而且东林书院在苏州的影响,长达四十年,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消除的事情,但我们不能够看着此等的情形放任自流,所以,你上任之后,有一件事情,必须亲自拿在手里办理。”

    文坤听的非常仔细,他在复州的时候,很好的完成了郑勋睿赋予的任务,复州、金州和旅顺等地,已经完全安定下来。特别是划分耕地的事情,做的很是成功,州县衙门重新编制了鱼鳞图,核定了人口。进一步明确了耕地,让老百姓迅速的安定下来,同时开始上缴赋税,洪门的机构也到了复州、金州和旅顺等地,收取商贾的保护费。

    复州等地的建设。好比是从头开始,一应要求都是按照郑勋睿的布置落实下去的,从这些点点滴滴的事情之中,文坤也学到了太多的东西,他是深切感受到了,郑勋睿是真正为百姓考虑的,希望百姓能够丰衣足食。

    此次回来出任苏州知府,文坤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想当初他只是苏州府衙的一名吏员,平日里根本没有机会见到知府大人。现如今自身居然出任苏州知府了。

    当然肩负的重任,文坤也是清楚的,稳定地方,发展商贸,巩固官绅一体纳粮的成果,让苏州变得更加的富庶。

    至于郑勋睿需要强调的是什么事情,文坤还不是很清楚。

    “文坤,你到苏州之后,必须开始兴办义学。”

    郑勋睿的这句话,让文坤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他很快明白其中意思了。

    “兴办义学所需要的开销,悉数由各级官府承担,今年之内,苏州各村镇都要办起来义学。寒门学子不易,更多百姓家里的孩子是没有办法读书的,他们能够吃饱就不错了,故而这个责任官府必须承担起来,江南的学风一直都很盛,不知道多少想要读书的农家子弟。失去了进入学堂的机会。”

    “兴办义学,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有很多的细节需要注意,你出任苏州知府之后,需要详细的考虑,徐先生会跟随你到苏州两个月的时间,主要是协助你兴办义学。”

    “兴办义学还有一个明确的目的,那就是逐渐的消除东林党人的影响,争取在两年到三年的时间之内,彻底去掉东林党人的流毒。”

    “说到这一点,我是有些担心的,我们消除东林党人的遗毒,并非说是完全否决东林书院,那样不现实,东林书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需要吸纳,我们摒弃的是党争,需要吸纳的是真知灼见,东林书院的办学目的,主要是针对读书人,我们兴办义学的目的,主要是针对想要读书却无力承担束修的农家子弟。”

    “文坤,你要记住,让更多的人学习到知识,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强大起来,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真正的人才,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兴旺的基础。”

    郑勋睿说完之后,文坤点点头,马上开口。

    “大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要求,下官觉得非常好,东林书院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影响很大,下官在苏州府衙的时候,时常听说,若是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要求作为兴办义学之宗旨,一定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形成影响的。”

    郑勋睿笑着点头,文坤果然聪明。

    “我已经写了两幅字,其中一幅就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还有一幅你也拿去,就是兴办义学之宗旨了。”

    文坤走到了桌前,看到了另外一幅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办学与政治脱离是不大可能的,千百年以来,统治阶层都很注意办学,且办学的要求,都是需要符合自身要求的,郑勋睿也明白这一点,不过他感觉到,如今这个时代,办学与政治结合过于紧密,不是什么好事情,秦始皇的焚书坑儒,造成的影响巨大,若是王朝满目疮痍,统治阶层就是想着粉饰,效果也不会很好,真正影响到读书人的,还是社会现实。

    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兴旺发达,与大明王朝的衰落有着莫大的关系,郑勋睿可不想这样的情形再次的出现。

    文坤拿起两幅字画的时候,郑勋睿再次开口了。

    “南直隶兴办义学,首先在苏州进行,其余地方也将逐渐开始兴办义学,苏州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从这个层面来看,苏州兴办义学的责任是很重大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文坤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大人放心,下官一定竭尽全力,办好义学。”

    八月初,文坤到苏州府正式上任。

    跟随文坤一同到苏州的,还有徐望华,原任知府李岩也没有马上离开,协助文坤尽快熟悉苏州的情况。

    文坤知道责任重大,他离开苏州好多年了,情况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前在苏州府衙的时候,不过是一名吏员,也不可能知道苏州全面的情况,现如今成为苏州知府,那就需要了解全面的情况了。

    兴办义学的事情,马上开始实施了。

    这件事情在苏州各地产生的轰动,出乎了文坤的预料。

    苏州作为东林党人根基之地,尽管东林书院已经被撤销了,但东林书院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东林书院被强制撤销之后,很多的读书人感觉到不平,这样的一股气憋在内心,无处发泄,故而他们时不时的有一些聚会,加之郑勋睿推行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宜,在苏州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这些读书人内心郁结的怨气越来越多。

    想不到这个时候,苏州居然开始兴办义学了,而且是官府直接承担所有的费用。

    义学在每个村镇都要兴办,让更多的小孩进入到学堂读书。

    这样的举措,让苏州的诸多读书人惊愕,他们的注意力很快转向兴办义学的事情上面,不少读书人根本不相信官府能够兴办义学,要知道在府州县的每个村镇都兴办义学,那该需要多少的银子,苏州的士大夫家族,实力必须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够办学,让自家的子弟读书,现如今官府承担义学费用,哪里有那么简单。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读书人发现官府是来真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办学宗旨,开始在苏州各地大量的流传,官府也开始全面招纳生员,担任义学的先生,每个村镇的义学,按照村镇的实际情况,明确招纳学生的数额,府县官府已经开始在村镇明确义学地点,拿出银子来购买房屋,进行适当的休憩。

    官府开出的授课先生的俸禄是很不错的,每月十两白银,全面一百二十两银子,这个俸禄已经超过了知县大人的俸禄。

    一些生员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府县衙门去应聘,经过考核,部分的生员被直接录取了,且明确了到什么地方去授课。

    兴办义学是善举,官府能够做好这件事情,无疑是真正的为百姓考虑。

    苏州各地的读书人,对郑勋睿以及官府的看法,迅速发生了改变,兴办义学和东林书院比较,肯定不在一个层面上的。

    九月初,苏州各地的义学陆续开课。

    知府文坤大人、原任知府李岩大人,参加了好几处义学开课的仪式。

    苏州各地的读书人、士大夫等等,都参加了各自地方上义学的开课仪式,他们是抱着审视的态度去参加的,不过他们发现,官府在兴办义学的事情上面,是真正下功夫的,学堂每日承担先生的开销,还提供一顿学生的饭食。

    义学以最快的速度在各地开始兴办起来,此举也逐渐凝聚了读书人的思想,让他们开始真正的思考南京兵部尚书郑勋睿究竟是什么人。(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明末传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风中的失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六百八十一章 兴办义学-组,明末传奇,笔趣阁并收藏明末传奇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