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之后,北方的气温迅下降,气候开始变得寒冷。
内阁辅钱士升的心情与天气几乎一样,也开始变得寒冷。
出任内阁辅近五个月时间了,应该说大部分的时间钱士升的心情都是很愉快的,他通过皇上的支持,安插了大量东林党人进入朝廷为官,而且都在六部、都察院等部门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让东林党的力量开始逐渐的恢复,他更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整合了内阁的权势,几乎将大权掌握在自身的手中,得到了朝中绝大部分文武大臣的敬佩,至于说流寇、后金鞑子以及南直隶的郑勋睿等问题,钱士升也是慢慢开始着手对付了。
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路流寇,几个月时间以来没有什么太大的动作,李自成驻扎在开封府城,张献忠驻扎在许州,而五省总督熊文灿驻扎在临颍,他们之间没有生直接的厮杀,看上去相安无事。辽东和辽北的后金鞑子,同样没有什么动作,山海关方向报的都是平安。
这让钱士升能够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对付南直隶兵部尚书郑勋睿上面。
九月份下的吏部的敕书,是钱士升仔细思索之后做出的决定,他在皇上的面前详细解释了如此做的理由,得到了皇上的肯,本以为这样做可以慢慢削弱郑勋睿在南直隶等地的势力,沉重打击郑勋睿在这些地方的威信,想不到人家郑勋睿根本就不上当,一方面接受了吏部派遣的知县,另外一方面没有让被调整的知县离开南直隶。
郑勋睿显然不打算在这个时候撕破脸,但又不会完全按照朝廷的安排行事。
这是让钱士升最为头疼的态度。
内心里面,钱士升想着让郑勋睿和皇上尖锐的对立,甚至是生直接的冲突,那样皇上将更加依赖东林党人,依靠东林党人来对付郑勋睿,他钱士升就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安插东林党人到更加重要的岗位上面,让掌握大权的东林党人更加的强势,让东林党成为最为强大的党派。
钱士升认为,既然是交换。东林党也要得到好处,否则这样危险的事情没有人会做。
偏偏人家郑勋睿就是不上当,根本不用什么强硬的手段,而是婉转的反击。
被迫辞去知县职位的那位官员,就是东林党人。此人回到京城之后,钱士升勃然大怒,马上主持内阁商议,准备对郑勋睿提出最为严厉的弹劾,谁知道内阁次辅陈新甲不同意,陈新甲的原因也很简单,流寇正在河南作乱,这个时候朝廷需要的稳定,绝不能够出现波动。
就在这个时候,河南的局势出现了变化。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路流寇都开始动作了,李自成朝着山西方向进军,张献忠朝着湖广的方向进军,驻扎在临颍的五省总督熊文灿,写了好几道请示的奏折,要求朝廷明确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不仅如此,辽西一带的关宁锦防线也出现问题了,蓟辽总督洪承畴写来奏折,大凌河与锦州一带现有大量的后金鞑子活动,其意图好像是想着进攻锦州城池。
辽西的锦州已经是关宁锦防线最为重要的一环。一旦锦州失陷,将直接威胁到松山、塔山、宁远等地,这些地方的守军是无法直接抵御后金鞑子的,后金鞑子只要拿下锦州。可以直接兵临山海关。
熊文灿与洪承畴的奏折,让钱士升的头一下子就大了。
朝廷与郑勋睿的正面较量才刚刚开始,谁知道局势生了巨变,朝廷突然面临最危险的局面了,流寇与后金鞑子悉数动作,若是他们同时难。朝廷无力应对。
也就在这个时候,南京吏部的奏折到了,提出了调整部分官员的建议,钱士升心烦意乱,将此奏折丢到了一边,谁知道内阁次辅陈新甲却建议内阁同意南京吏部的奏折。
钱士升当然不会同意,不过他不知道为什么,皇上居然同意了。
后来钱士升才知道,陈新甲专门找到了皇上,不知道说了一些什么,皇上同意了南京吏部调整的建议,既然皇上同意了,钱士升也不好直接反对了。
钱士升不得不面对最为严酷和危险的局面了。
皇上几乎每日都要询问应对流寇和后金鞑子的事宜,强令内阁拿出来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钱士升召集内阁大臣,商议了好几天的时间,都没有拿出来好的建议。
皇上对此当然是不满意的,索性直接要求主管兵部事宜的内阁次辅陈新甲直接商议应对办法,明显将钱士升排斥到了一边,这让钱士升大受刺激。
陈新甲倒也是争气,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拿出了应对的办法,他所提出来的建议,还是结合杨嗣昌的十面埋伏、四正六隅的作战方案,要求熊文灿率领的大军专门对付张献忠麾下的流寇,要求山西、陕西两省的卫所军队牵制李自成麾下的流寇,至于说辽西的后金鞑子,则是要求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大军,陈兵锦州,守卫锦州城,但不主动挑起与后金鞑子的厮杀,以稳定辽西的局面为要职责。
从陈新甲的这个建议来看,其重点还是在剿灭流寇方面,以熊文灿率领的大军先剿灭张献忠及其麾下的流寇,以陕西和山西等地的卫所军队稳住李自成,这与已经故去的原五省总督孙传庭的建议是完全一样的。
辽西的局势,陈新甲不是特别的担心,他认为后金鞑子不会主动进攻,毕竟连续几次的战斗,后金鞑子都是遭遇到失败的。
陈新甲还有两个不会说出来的想法,一个是在战斗厮杀到了关键时候,或者是到了朝廷难以收拾的时候,要求郑家军参与到战斗之中,彻底剿灭流寇,他相信郑勋睿会这样做。此外就是派遣人到沈阳去,与后金的皇太极暂时议和,消除辽西存在的威胁。
当然陈新甲的这些想法,是绝不会说出来的。
陈新甲还有更大的想法,当初进入内阁,他并不满足,成为内阁次辅之后,同样不满足,眼看着内阁辅钱士升得到了皇上支持,眼看着钱士升不断的扩充自身的力量,眼看着钱士升在朝廷之中的威信越来越高,陈新甲肯定是嫉妒的,特别是钱士升采用了一系列的手段,整合了内阁,让他这个内阁次辅的地位变得愈的尴尬,到如今只能够管着兵部的事宜了,这让陈新甲不满意的情绪愈的浓厚。
陈新甲想做内阁辅,这个想法很是强烈,他很清楚皇上让钱士升做内阁辅,不过是利用钱士升和东林党人来对付郑勋睿,一旦钱士升的利用价值失去了,肯定会失去内阁辅的职位,到时候就是他陈新甲的机会了。
所以在内阁商议事情的时候,只要是牵涉到南直隶和郑勋睿的事情,陈新甲都能够找到理由为难钱士升,而且暗地里给皇上禀报自身的意见建议。
在陈新甲的挑拨之下,皇上对钱士升已经有了一定的看法,特别是钱士升安插了大量的东林党人进入朝廷,让朝廷之中的党争苗头渐渐的冒出来,东林党人已经抱成团,在朝廷之中开始打击异己,这一切皇上不可能不注意。
钱士升做梦都想不到,他表面上看无比的风光,但身边已经有了一个最危险的对手。
十月中旬,李自成麾下的刘宗敏,率领五万大军离开开封府城,朝着山西的泽州进,张献忠麾下的所有流寇,则是全部撤离河南许州,朝着襄阳府城的方向而去。
得到朝廷明确指令的五省总督熊文灿,也率领大军开拔,朝着襄阳府城的方向而去,他们已经做好了与张献忠决战的准备。
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的大军,已经在开赴锦州城的道路之上。
一切看起来都是按照预定的方案执行。
钱士升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危险的局面在短时间之内得到化解,他总算是能够再次腾出手来对付郑勋睿了,不管怎么说,这才是他最为重要的任务,只有做好了这件事情,他和东林党人才能够得到皇上的重视,才能够长久的在朝廷之中立足。
钱士升依旧没有放弃自身的想法,他期盼皇上与郑勋睿之间的矛盾激化,这样才能够让皇上更加的依靠和依赖东林党人。
不过钱士升在内阁提到南直隶的事宜,屡次遭遇到陈新甲的直接反对。
陈新甲的意见依旧明确,熊文灿率领的朝廷大军,即将与流寇展开决战,如此关键的时刻,内阁的主要注意力,应该是在剿灭流寇方面,至于说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往后面放一放,不需要急着处理。
钱士升是老狐狸,他很快嗅到了不对的味道,不管是从皇上的态度,还是从陈新甲的态度,他都看出了问题,以前陈新甲是很低调的,为什么在提出了对付流寇和后金鞑子的建议之后,突然变得很是强势了,这不正常,陈新甲虽然是内阁次辅,但在内阁资历很浅,没有得到什么支持,按说是不会如此做的,除非是陈新甲得到了皇上的直接支持,或者是司礼监的直接支持。
钱士升迅将注意力集中到陈新甲的身上了。未完待续。
...
内阁辅钱士升的心情与天气几乎一样,也开始变得寒冷。
出任内阁辅近五个月时间了,应该说大部分的时间钱士升的心情都是很愉快的,他通过皇上的支持,安插了大量东林党人进入朝廷为官,而且都在六部、都察院等部门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让东林党的力量开始逐渐的恢复,他更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整合了内阁的权势,几乎将大权掌握在自身的手中,得到了朝中绝大部分文武大臣的敬佩,至于说流寇、后金鞑子以及南直隶的郑勋睿等问题,钱士升也是慢慢开始着手对付了。
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路流寇,几个月时间以来没有什么太大的动作,李自成驻扎在开封府城,张献忠驻扎在许州,而五省总督熊文灿驻扎在临颍,他们之间没有生直接的厮杀,看上去相安无事。辽东和辽北的后金鞑子,同样没有什么动作,山海关方向报的都是平安。
这让钱士升能够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对付南直隶兵部尚书郑勋睿上面。
九月份下的吏部的敕书,是钱士升仔细思索之后做出的决定,他在皇上的面前详细解释了如此做的理由,得到了皇上的肯,本以为这样做可以慢慢削弱郑勋睿在南直隶等地的势力,沉重打击郑勋睿在这些地方的威信,想不到人家郑勋睿根本就不上当,一方面接受了吏部派遣的知县,另外一方面没有让被调整的知县离开南直隶。
郑勋睿显然不打算在这个时候撕破脸,但又不会完全按照朝廷的安排行事。
这是让钱士升最为头疼的态度。
内心里面,钱士升想着让郑勋睿和皇上尖锐的对立,甚至是生直接的冲突,那样皇上将更加依赖东林党人,依靠东林党人来对付郑勋睿,他钱士升就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安插东林党人到更加重要的岗位上面,让掌握大权的东林党人更加的强势,让东林党成为最为强大的党派。
钱士升认为,既然是交换。东林党也要得到好处,否则这样危险的事情没有人会做。
偏偏人家郑勋睿就是不上当,根本不用什么强硬的手段,而是婉转的反击。
被迫辞去知县职位的那位官员,就是东林党人。此人回到京城之后,钱士升勃然大怒,马上主持内阁商议,准备对郑勋睿提出最为严厉的弹劾,谁知道内阁次辅陈新甲不同意,陈新甲的原因也很简单,流寇正在河南作乱,这个时候朝廷需要的稳定,绝不能够出现波动。
就在这个时候,河南的局势出现了变化。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路流寇都开始动作了,李自成朝着山西方向进军,张献忠朝着湖广的方向进军,驻扎在临颍的五省总督熊文灿,写了好几道请示的奏折,要求朝廷明确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不仅如此,辽西一带的关宁锦防线也出现问题了,蓟辽总督洪承畴写来奏折,大凌河与锦州一带现有大量的后金鞑子活动,其意图好像是想着进攻锦州城池。
辽西的锦州已经是关宁锦防线最为重要的一环。一旦锦州失陷,将直接威胁到松山、塔山、宁远等地,这些地方的守军是无法直接抵御后金鞑子的,后金鞑子只要拿下锦州。可以直接兵临山海关。
熊文灿与洪承畴的奏折,让钱士升的头一下子就大了。
朝廷与郑勋睿的正面较量才刚刚开始,谁知道局势生了巨变,朝廷突然面临最危险的局面了,流寇与后金鞑子悉数动作,若是他们同时难。朝廷无力应对。
也就在这个时候,南京吏部的奏折到了,提出了调整部分官员的建议,钱士升心烦意乱,将此奏折丢到了一边,谁知道内阁次辅陈新甲却建议内阁同意南京吏部的奏折。
钱士升当然不会同意,不过他不知道为什么,皇上居然同意了。
后来钱士升才知道,陈新甲专门找到了皇上,不知道说了一些什么,皇上同意了南京吏部调整的建议,既然皇上同意了,钱士升也不好直接反对了。
钱士升不得不面对最为严酷和危险的局面了。
皇上几乎每日都要询问应对流寇和后金鞑子的事宜,强令内阁拿出来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钱士升召集内阁大臣,商议了好几天的时间,都没有拿出来好的建议。
皇上对此当然是不满意的,索性直接要求主管兵部事宜的内阁次辅陈新甲直接商议应对办法,明显将钱士升排斥到了一边,这让钱士升大受刺激。
陈新甲倒也是争气,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拿出了应对的办法,他所提出来的建议,还是结合杨嗣昌的十面埋伏、四正六隅的作战方案,要求熊文灿率领的大军专门对付张献忠麾下的流寇,要求山西、陕西两省的卫所军队牵制李自成麾下的流寇,至于说辽西的后金鞑子,则是要求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大军,陈兵锦州,守卫锦州城,但不主动挑起与后金鞑子的厮杀,以稳定辽西的局面为要职责。
从陈新甲的这个建议来看,其重点还是在剿灭流寇方面,以熊文灿率领的大军先剿灭张献忠及其麾下的流寇,以陕西和山西等地的卫所军队稳住李自成,这与已经故去的原五省总督孙传庭的建议是完全一样的。
辽西的局势,陈新甲不是特别的担心,他认为后金鞑子不会主动进攻,毕竟连续几次的战斗,后金鞑子都是遭遇到失败的。
陈新甲还有两个不会说出来的想法,一个是在战斗厮杀到了关键时候,或者是到了朝廷难以收拾的时候,要求郑家军参与到战斗之中,彻底剿灭流寇,他相信郑勋睿会这样做。此外就是派遣人到沈阳去,与后金的皇太极暂时议和,消除辽西存在的威胁。
当然陈新甲的这些想法,是绝不会说出来的。
陈新甲还有更大的想法,当初进入内阁,他并不满足,成为内阁次辅之后,同样不满足,眼看着内阁辅钱士升得到了皇上支持,眼看着钱士升不断的扩充自身的力量,眼看着钱士升在朝廷之中的威信越来越高,陈新甲肯定是嫉妒的,特别是钱士升采用了一系列的手段,整合了内阁,让他这个内阁次辅的地位变得愈的尴尬,到如今只能够管着兵部的事宜了,这让陈新甲不满意的情绪愈的浓厚。
陈新甲想做内阁辅,这个想法很是强烈,他很清楚皇上让钱士升做内阁辅,不过是利用钱士升和东林党人来对付郑勋睿,一旦钱士升的利用价值失去了,肯定会失去内阁辅的职位,到时候就是他陈新甲的机会了。
所以在内阁商议事情的时候,只要是牵涉到南直隶和郑勋睿的事情,陈新甲都能够找到理由为难钱士升,而且暗地里给皇上禀报自身的意见建议。
在陈新甲的挑拨之下,皇上对钱士升已经有了一定的看法,特别是钱士升安插了大量的东林党人进入朝廷,让朝廷之中的党争苗头渐渐的冒出来,东林党人已经抱成团,在朝廷之中开始打击异己,这一切皇上不可能不注意。
钱士升做梦都想不到,他表面上看无比的风光,但身边已经有了一个最危险的对手。
十月中旬,李自成麾下的刘宗敏,率领五万大军离开开封府城,朝着山西的泽州进,张献忠麾下的所有流寇,则是全部撤离河南许州,朝着襄阳府城的方向而去。
得到朝廷明确指令的五省总督熊文灿,也率领大军开拔,朝着襄阳府城的方向而去,他们已经做好了与张献忠决战的准备。
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的大军,已经在开赴锦州城的道路之上。
一切看起来都是按照预定的方案执行。
钱士升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危险的局面在短时间之内得到化解,他总算是能够再次腾出手来对付郑勋睿了,不管怎么说,这才是他最为重要的任务,只有做好了这件事情,他和东林党人才能够得到皇上的重视,才能够长久的在朝廷之中立足。
钱士升依旧没有放弃自身的想法,他期盼皇上与郑勋睿之间的矛盾激化,这样才能够让皇上更加的依靠和依赖东林党人。
不过钱士升在内阁提到南直隶的事宜,屡次遭遇到陈新甲的直接反对。
陈新甲的意见依旧明确,熊文灿率领的朝廷大军,即将与流寇展开决战,如此关键的时刻,内阁的主要注意力,应该是在剿灭流寇方面,至于说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往后面放一放,不需要急着处理。
钱士升是老狐狸,他很快嗅到了不对的味道,不管是从皇上的态度,还是从陈新甲的态度,他都看出了问题,以前陈新甲是很低调的,为什么在提出了对付流寇和后金鞑子的建议之后,突然变得很是强势了,这不正常,陈新甲虽然是内阁次辅,但在内阁资历很浅,没有得到什么支持,按说是不会如此做的,除非是陈新甲得到了皇上的直接支持,或者是司礼监的直接支持。
钱士升迅将注意力集中到陈新甲的身上了。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