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来到门口,只见东宫门口的石狮前站着两个人,一个是有点醉眼迷离的贺知章,笑容可掬的站在那里,其实以他的身份,进入东宫是可以不必禀报直接入内的,刚到东宫来的时候,李瑛就赋予了他这项特权,以示优待。不过,由于今天贺知章带来的李白是初次来到太子府上,贺知章也是比较老成的人物,并没有冒失地领着李白进去,而是选择站在大门外面等。
另一人想必就是李白了,着一身白色长衫,头戴白色公子濮头巾,脚穿黑色貂绒皮靴,身量高挑,双手负在背后,好似正在思量什么事情似的。
一见李瑛出来,贺知章赶忙上前拉了李白一把,李白这才一惊,随贺知章上前向李瑛行礼道:“参见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嗯,免礼平身!贺大人,这位高才想必就是薛绣刚才向本王提起的李白吧!果然是一表人才呀!”李瑛一边说一边上下打量着李白,嗯,小伙长得还行,白衣飘飘,儒雅不凡,要是再配上羽扇纶巾简直就是诸葛亮再世了,同样是混血儿,真人版的李白可比那个后世大片里那个只知道说“略懂”的那位强多了。
“殿下明鉴!李世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正是可以辅佐殿下的得力人选。”
“嗯!此事不急,来,贺大人,李世兄,咱们殿内请!”李瑛笑着说。
贺知章听言迈步便要走,却只见李白还在原地不动,便催了一句道:“李世兄,咱们进去聊吧!”
不料李白径自来到李瑛面前,撩起袍裾单膝跪倒向李瑛行礼道:“白何德何能?竟敢劳烦殿下亲自出迎,殿下如此礼贤下士,白愧不敢当,此生愿永供殿下驱使,赴汤蹈火亦在所不惜!”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用在意气相投的古代一点也不为过,关羽张飞就是看好刘备了才下定决心为他卖命并且至死不渝,在很功利的后世看得很荒谬的事情在那个时代看来竟是很正常的。
刚才李瑛出来的时候,李白就在那里心中忐忑不安的在想,太子殿下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他会怎样对我?事涉终身前途,李白这样性格散漫的人也不禁有些紧张。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太子殿下会亲自出来迎接他,这种感觉就像今天的一个大学生毕业去应聘公务员,结果你发现国家副主席亲自出来迎接你,你想想看都够你头晕的。更何况在君权神授的大唐朝,太子的地位更高一些,而且李白的记忆中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太子殿下亲自出府迎接过谁的,这不由得让李白更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
年青人嘛,一时热血沸腾之下,李白做了一个影响他后半生的决定,向李瑛效忠。虽然在当时看来这个举动有些冲动,不过综合后世对李白的评价来说,这却可以说是李白有生以来做的最正确的决定。这是一个直接影响他的转折点,凭借这个成功的转折,李白正式登上了大唐的政治和军事舞台,向李瑛展示一个不同于李瑛后世记忆中诗人形象的李白。
乍听到李白效忠的话语,李瑛不禁愣了一下,不过旋即他马上反应过来,笑着双手扶起李白道:“李世兄客气了,承蒙贺大人不弃,将世兄如此人才推荐于本王,本王喜不自胜,你我皆是同宗,五百年前是一家,如若世兄不见外,本王就直呼白兄好了。”
“臣惶恐,臣不敢,殿下直呼臣姓名即可。”李白诚惶诚恐的说道,毕竟他只是李氏旁支中的旁支,如何敢与太子殿下称兄道弟?而且帝王心术最是难懂,他现在当太子你与他亲如兄弟可以,但是如果他登上大宝之位你再与他称兄道弟那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起点中文网
李瑛推让再三,李白坚决不受,无奈之下,李瑛只得依了李白的意思,直呼其名。
三人径自来到东宫书房,李瑛在书桌前坐定,贺知章与李白二人在书桌前的椅子上欠身坐下,内侍们送上了茶水糕点,三人边说边聊。
基于前世对李白的认知和好奇,李瑛就将自己基于军校的一些想法和朝政的一些改动的想法与二人交流一下。
没想到意见刚一说完,李白就在那里击节赞赏:“好!殿下的意见可真是发人深思呀。臣下本以为对于当今兵法纵横之术和朝政的一些看法颇佳,没想到与殿下的想法一比,臣觉得自己的想法太天真了,无论是施行难度和效果都不能相比拟。”
“哪里哪里!”李瑛微笑道,虽然自己是剽窃了后世的一些经验,可是这个时代也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什么知识版权之类的,应该是算自己的创造吧。李瑛得意的摸了摸鼻子,托了托并不存在的眼镜,受人奉承谁不愿意听,而且好像李白的这段话听来好像也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所以李瑛也就坦然受之了。
“一个国家需要发展,必需容纳各种各样的人才来为她服务,先圣有云:治大国如烹小鲜,事情无论大小,情况不同,道理相同,犹如做一碗汤,要放很多种佐料才会更有滋有味。”李瑛说到这里,向二人说道:“人才,是决定这碗汤滋味好坏的关键。所以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招揽人才,把我们的军校壮大起来,只有军校办好了,我们后面的事情才会顺利。军校犹如一只正在下蛋的鸡,有了这个窝的培育,我们可以孵化出更多的人才。”
“当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白自小博览群书,后遍游名山大川,交游四海,从未听过有人如殿下般看问题如此透彻,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莫不如是。”李白在发感慨,大有相投明主,相见恨晚之意,早知道太子殿下这么英明神武,我还在那山中读什么劳什子书嘛,早就来京城听太子殿下的教诲了。
李愤青在那愤愤不平的想道,只不过他也不想想,如果他只是个大字认得两三筐的半大小子,四明狂客会不会用正眼看他?
相对于古代人的重名来说,李瑛的这些想法有点功利,虽说与主流社会有点格格不入,但是却正好与从小就在胡人堆里长大的李白有些意气相投,李白就比较厌恶那种浮躁的虚名,那种东西对李白来说,犹如浮云一样。
看到被自己洗脑的李白,李瑛也不禁有些飘飘然,哼哼,想不到本王的洗脑也很厉害嘛!等到军校开学之后,我就将这些学员们一个一个洗脑,洗他个不亦乐乎!
另一人想必就是李白了,着一身白色长衫,头戴白色公子濮头巾,脚穿黑色貂绒皮靴,身量高挑,双手负在背后,好似正在思量什么事情似的。
一见李瑛出来,贺知章赶忙上前拉了李白一把,李白这才一惊,随贺知章上前向李瑛行礼道:“参见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嗯,免礼平身!贺大人,这位高才想必就是薛绣刚才向本王提起的李白吧!果然是一表人才呀!”李瑛一边说一边上下打量着李白,嗯,小伙长得还行,白衣飘飘,儒雅不凡,要是再配上羽扇纶巾简直就是诸葛亮再世了,同样是混血儿,真人版的李白可比那个后世大片里那个只知道说“略懂”的那位强多了。
“殿下明鉴!李世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正是可以辅佐殿下的得力人选。”
“嗯!此事不急,来,贺大人,李世兄,咱们殿内请!”李瑛笑着说。
贺知章听言迈步便要走,却只见李白还在原地不动,便催了一句道:“李世兄,咱们进去聊吧!”
不料李白径自来到李瑛面前,撩起袍裾单膝跪倒向李瑛行礼道:“白何德何能?竟敢劳烦殿下亲自出迎,殿下如此礼贤下士,白愧不敢当,此生愿永供殿下驱使,赴汤蹈火亦在所不惜!”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用在意气相投的古代一点也不为过,关羽张飞就是看好刘备了才下定决心为他卖命并且至死不渝,在很功利的后世看得很荒谬的事情在那个时代看来竟是很正常的。
刚才李瑛出来的时候,李白就在那里心中忐忑不安的在想,太子殿下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他会怎样对我?事涉终身前途,李白这样性格散漫的人也不禁有些紧张。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太子殿下会亲自出来迎接他,这种感觉就像今天的一个大学生毕业去应聘公务员,结果你发现国家副主席亲自出来迎接你,你想想看都够你头晕的。更何况在君权神授的大唐朝,太子的地位更高一些,而且李白的记忆中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太子殿下亲自出府迎接过谁的,这不由得让李白更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
年青人嘛,一时热血沸腾之下,李白做了一个影响他后半生的决定,向李瑛效忠。虽然在当时看来这个举动有些冲动,不过综合后世对李白的评价来说,这却可以说是李白有生以来做的最正确的决定。这是一个直接影响他的转折点,凭借这个成功的转折,李白正式登上了大唐的政治和军事舞台,向李瑛展示一个不同于李瑛后世记忆中诗人形象的李白。
乍听到李白效忠的话语,李瑛不禁愣了一下,不过旋即他马上反应过来,笑着双手扶起李白道:“李世兄客气了,承蒙贺大人不弃,将世兄如此人才推荐于本王,本王喜不自胜,你我皆是同宗,五百年前是一家,如若世兄不见外,本王就直呼白兄好了。”
“臣惶恐,臣不敢,殿下直呼臣姓名即可。”李白诚惶诚恐的说道,毕竟他只是李氏旁支中的旁支,如何敢与太子殿下称兄道弟?而且帝王心术最是难懂,他现在当太子你与他亲如兄弟可以,但是如果他登上大宝之位你再与他称兄道弟那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起点中文网
李瑛推让再三,李白坚决不受,无奈之下,李瑛只得依了李白的意思,直呼其名。
三人径自来到东宫书房,李瑛在书桌前坐定,贺知章与李白二人在书桌前的椅子上欠身坐下,内侍们送上了茶水糕点,三人边说边聊。
基于前世对李白的认知和好奇,李瑛就将自己基于军校的一些想法和朝政的一些改动的想法与二人交流一下。
没想到意见刚一说完,李白就在那里击节赞赏:“好!殿下的意见可真是发人深思呀。臣下本以为对于当今兵法纵横之术和朝政的一些看法颇佳,没想到与殿下的想法一比,臣觉得自己的想法太天真了,无论是施行难度和效果都不能相比拟。”
“哪里哪里!”李瑛微笑道,虽然自己是剽窃了后世的一些经验,可是这个时代也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什么知识版权之类的,应该是算自己的创造吧。李瑛得意的摸了摸鼻子,托了托并不存在的眼镜,受人奉承谁不愿意听,而且好像李白的这段话听来好像也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所以李瑛也就坦然受之了。
“一个国家需要发展,必需容纳各种各样的人才来为她服务,先圣有云:治大国如烹小鲜,事情无论大小,情况不同,道理相同,犹如做一碗汤,要放很多种佐料才会更有滋有味。”李瑛说到这里,向二人说道:“人才,是决定这碗汤滋味好坏的关键。所以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招揽人才,把我们的军校壮大起来,只有军校办好了,我们后面的事情才会顺利。军校犹如一只正在下蛋的鸡,有了这个窝的培育,我们可以孵化出更多的人才。”
“当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白自小博览群书,后遍游名山大川,交游四海,从未听过有人如殿下般看问题如此透彻,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莫不如是。”李白在发感慨,大有相投明主,相见恨晚之意,早知道太子殿下这么英明神武,我还在那山中读什么劳什子书嘛,早就来京城听太子殿下的教诲了。
李愤青在那愤愤不平的想道,只不过他也不想想,如果他只是个大字认得两三筐的半大小子,四明狂客会不会用正眼看他?
相对于古代人的重名来说,李瑛的这些想法有点功利,虽说与主流社会有点格格不入,但是却正好与从小就在胡人堆里长大的李白有些意气相投,李白就比较厌恶那种浮躁的虚名,那种东西对李白来说,犹如浮云一样。
看到被自己洗脑的李白,李瑛也不禁有些飘飘然,哼哼,想不到本王的洗脑也很厉害嘛!等到军校开学之后,我就将这些学员们一个一个洗脑,洗他个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