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有史以来,大约只有土木堡之变的惨败程度,能够和京师东郊的大败相提并论了。

    京营精锐(是否是精锐现在谁也没法知道,因为绝大多数参战的精选出的“精锐”京营兵丁都再没有回过军营。)损失了三万。除山海关总兵杜松所部外,其他各镇勤王军队只有1万余人逃回了京师。

    十多万大军一日之内全军崩溃,这样重大的打击几乎把所有朝廷官员都打蒙了。所有人都不知所措,在朝堂之上,大家伙吵得沸反盈天。近在咫尺的海寇大军似乎马上就能打进城,但是满京师的文官武将却没有一个能拿出切实可行的,能够应付危机的方案。

    只有两个人还能保持清醒,立刻去皇宫劝说皇帝出巡:内阁辅方从哲,兵部尚书黄嘉善。

    中华军在战场上大胜后,一些将领有些冲动,没有理会陈衷纪收兵回营的命令,撵着朝廷军队败兵的屁股,一路追杀明军,跑得最远的一支部队甚至攻占了昌平。

    昌平的蓟辽总督汪可受手下不过几千人,其余的都是毫无斗志的溃兵,编制彻底混乱,无组织无纪律。

    追杀到昌平城下的是学生军营。营长王朔望年轻气盛,官军败得太快,他的部队作为预备队,还没来得及参加战斗,战役已经结束了。他很不甘心,乘着在傍晚接到打扫战场的命令,擅自带队向昌平方向追击。路上有两哨水手陆战队、第一师一旅的一个哨队也在卖力地追击明军,于是这1ooo号人共推军衔最高(少校)的王朔望为头,一齐向昌平进。他们没有重火器,只带着五十余枚霹雳火箭。

    他们在第二天黎明来到昌平城下,在东门2oo步外的平原上以专用射架架起火箭,一口气把五十余枚火箭全射进了昌平。

    惊慌不安了一个晚上的明军兵丁睡眼惺忪,猛然间被爆炸声惊醒,呼啸一声,炸营了。

    一开始,汪可受的直属标营还能控制住四门的局面,然而当学生军吹响了海螺号后,被昨天的败仗吓得还没缓过神来的明军士兵就彻底乱了套。

    昌平城四门大开,所有兵丁一股脑儿往外逃,空着手什么都不顾了。

    东门逃出来的兵丁迎头撞上了中华军学军营,立刻跪下投降。其余的兵丁四处乱窜,一会儿功夫昌平就成了空城。

    王朔望和两个水手陆战队哨长面面相觑,满腹狐疑。他们派出人手入城侦查,现官军确实是跑了,这才放心地进城。在京营中军帐,几名水手现了上吊自尽的蓟辽总督汪可受。

    王朔望等人被自己的战果吓了一跳:昌平城内各种物资堆积如山,不仅有供应十几万大军的粮草,还有大量的火药,无数的冷兵器、火器,还有五十万两银子—这些银子朝廷原本是打算犒赏三军的。王朔望他们总共才1ooo多人,无论如何是搬不走这些东西的。

    水手火枪队监军麦海生闻讯赶来,也被这么多物资吓了一跳。他一面分派人手去京师北郊设防,还把捉生手、侦查兵派往各处设立警戒哨,同时,他派传令兵去大营报告,让陈衷纪赶紧派人来搬运这些战利品。

    还好,虽然京营官军还有五六万人,但是此刻在城内蜷缩着根本不敢出城。陈衷纪组织了附近地方的几万百姓,还把第一师的大半兵力都派来搬运物资。中华军在昌平城足足忙了三天才搬空了所有物资,期间没有受到任何官军的干扰。大明朝廷从半个帝国范围内集中起来的物资,全部被中华军夺取了。

    除了昌平的物质以外,在京师东郊战场周围,中华军还缴获了清硝八十万零六千九百五十斤、硫磺十七万六千二百八斤、火药五万五百斤,另外还有大小铅弹十万斤、大小铁弹二十五万三千二百个,大小火炮、鸟铳快枪、佛郎机铳等五万多具。还有各种马、牛、驴、骡子等五万多头匹,大车等车辆近三千多辆。昌平缴获得物资以粮草为主,由此一举解决了中华军北线部队的过冬粮草供应问题,而且还远远有得多。陈衷纪下令划拨出大批粮草,开始在京师周围、天津卫等地给各地百姓分粮食收买人心。

    缴获如此多火药,如果不是明军的火药质量较差,中华军的军火补给负担都可以减轻很多了。中华军在天津卫军火作坊的基础上,开设了临时兵工厂,利用缴获的火药加工制作大量霹雳火箭和手雷、地雷等玩意。优质的火枪射药、大炮射药和开花弹填充炸药,那还是得靠台湾供应的。

    ……

    昌平陷落使得京师内的朝廷大员们的神经全都濒临崩溃了。不断有朝廷高官弃职而走,大大小小的勋贵皇亲国戚纷纷逃离北京。战前实施的严守城门,不许朝廷官吏擅自离城的规定已经无人理会,管理城门的监军太监也有弃职逃跑的。连续数日,大车小辆络绎而出城门京师人心动摇。但是,朝廷方面感觉奇怪的是:海寇中华军在攻占昌平后,却停止了进一步的军事活动。

    方从哲、黄嘉善提议皇帝西狩洛阳或长安,也可设凤阳为“行在”临时都,也就是南迁。同时还建议留太子在京师。万历皇帝犹豫不决、未置可否,他在大内深宫待了几十年,足不出皇宫,不想离开。他也指望着勤王大军能够及时赶来,挽救危局。

    但是一大帮言官却跳了出来,抨击说内阁几位大学士“贪生怕死,怂恿天子弃祖宗陵寝与不顾,乃是奸臣无疑!

    也有大臣唯恐皇帝南迁时留下自己辅佐太子守京师,变成替死鬼,即使随驾南迁,一旦京师失守,也说不定也由于自己曾经主张南迁而替人受过。于是大臣们一个个唯唯诺诺,不置可否。一部分廷臣如左都御史李邦华,则主张“皇上自然守社稷”,不可以西狩或南迁。况且南都也已失守,南迁恐怕也不安全。于是,放着城外虎视眈眈的中华军不管,朝廷诸大臣又开始分立党派,互相攻击“君子小人”、“奸臣佞臣”,又一轮争吵开始。

    万历皇帝这几十年来已经洞悉文官阶层的老毛病,但是他并非有为之主、无力也无心彻底改革政治。在这个当口,朝臣们又开始争吵不休,使他对朝廷大臣失望已极。一日,他召集诸大臣商议迁都之事,又有人提议派太子去凤阳或者洛阳监军,几名言官则攻击此人“居心不良”—明朝后期的言官已经成了政治党争的先锋官,沽名卖直的伪君子,为了能“青史留名”,不切实际、罔顾事实地上纲上线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万历皇帝心里大怒,拍了拍御座扶手,大声道:“祖宗辛苦百战,定鼎于此土,若贼至而去,联平日何以责乡绅士民之城守者?何以谢汪总督等失事诸臣?且联一人独去,如宗庙社稷如何?如祖宗陵寝何?如京师百万生灵何?逆贼虽披猖,朕以天地祖宗之灵,诸先生全力辅佐之力,或者不至于此。如事不可知,国君死社稷,义之正也。朕志已决!”

    方从哲一听此言,大为失望,赶紧出来劝说道:“陛下为社稷黎民着想,请遣太子殿下去凤阳监军,以图剿寇大计!”

    万历皇帝在宝座上嘿嘿冷笑道:“诸大臣在此地辅佐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不能济,哥儿孩子家,做得甚事?先生早讲战守之策,诸位大臣共思破敌之策,此外不必再言。”说完,万历皇帝拂袖而去。

    朝廷诸公面面相觑,各自从对方眼神中看出了绝望、失望或者希望之光。

    当然,这些天朝廷在军事上也并非毫无计划,兵部的求救急报那也是一天几十份地飞往各地,要求九边边兵、陕西、四川、河南、山东、湖广各地立即派出勤王兵来京师守城。

    朝廷这么一搞,本来向湖州等地集结,准备收复南京的湖广、山东等地的明军不得不掉头北上去支援京师方向。结果,拟议中的反攻南京计划胎死腹中,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由于大量军队被抽调到了南北两京,各地防守空虚,大明帝国全国范围内的大混乱已经初具眉目。

    先是连续几年遭灾的山东,在中华军鼓动下,德州、青州、济南、登州等地到处生民变,饥民抢占官府粮仓,抢劫大户的粮食,抢劫运河漕粮,甚至拿起武器攻打州县。

    然后,大量川兵出川后,四川成都、重庆、彭县、雅州的百姓在万历四十五年年底揭竿而起,自地对胥吏衙役、绅拎子弟、王府爪牙痛加惩处,其余各州县也闻风而动,百姓各执枪棍进城,拆毁衙役房屋,打死衙役数十人,各州县官大多只好整天关闭衙署内的大门,待在里面不敢出来。然后那些百姓转掠富户,凡乡间城坊内家财积厚者很多因此遭殃。

    民众骚乱在西北各地也蔓延开来,被新增加的“海饷”压得喘不过气了的陕西民众,在冬天即将来临之际,开始了抢粮骚乱。

    各种信息陆陆续续汇集到了南京城内的尹峰手中,他哈哈一笑,对曾棋笑着说道:“岳父大人,现在是谈判的时候了!”

章节目录

龙之海上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老伊先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320章 谈判 僵局(一)-龙之海上帝国怎么不更新了,龙之海上帝国,笔趣阁并收藏龙之海上帝国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