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谢学成被噎得够呛,袁崇焕看在与他同年科举中第的情份上,站起来驳斥曾山“无父无君”的歪论。 更新最快
作为出身儒家的天主教徒徐光启,系统学习过西方的逻辑学,当然能看出谢学成和曾山两人辩论中的逻辑漏洞。儒家所谓的“天”,本身就是没有明确定义的模糊概念,真要就这个“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命题强词夺理诡辩一番,徐光启并不是不能为,而是不肖为也。
因为,在这些玄学问题上纠缠毫无意义。谢学成连同袁崇焕等人,都没有看清问题实质。徐光启在江南中华军控制区访问了几十天,看到了中华军在此地的经营,对于这一点非常确信:中华军绝对不会放弃江南的占领区。
江南是大明朝的重赋之地,从朱元璋时代开始,松江等府县长时期以全国三十分之一的人口,承担着全国八分之一的赋税。而中华军在部分江南府县实施的三年免征及现在的轻税赋、废徭役,“士绅一体纳粮”等等措施,大得江南人心,甚至一些江南富商士绅阶层也开始支持中华军的政权。而中华公司及中华军并不依靠田赋粮税来支撑财政开支。徐光启曾经深入中华公司及其合作商家开办的诸多丝织工场、织布厂、铁器厂以及各种专业集市、商贸市场中,他了解到:中华军政权机构的主要财政收入来自于中华公司所拥有的海外贸易收益,这占了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另外对市场经营、大宗货物进出口时征收的各种税占了三分之一,剩下的才是中华军管辖区的田赋。因此,中华军对江南田赋粮税兴趣不大,他们是把江南当做了长江流域主要的商品出口港,以及各种丝织品、布匹、瓷器、茶叶等出口商品的生产、采购及存储基地。
中华公司有着事先规划完善的集约化生产基地,有着中枢统筹经营的商业机制,有着掌握在手中的海外贸易航路,大量的海外客户……而且,中华公司在大陆之外,有着大量的殖民地,有着粮食生产基地、丰富的各种矿产资源,总之,中华公司经营江南,不需要靠剥削当地百姓的田赋就能站稳脚跟,同时还能施惠与当地百姓。
即使明朝政府能够收回江南几个府县,这些逃亡的世家大族回到老窝时,如果想恢复先前的旧例,就会立刻面临当地百姓的反抗。
徐光启揉揉额头,大声说道:“诸位稍安勿躁,这些事都得从长计议。现在大家都乏了,先各自回去休息,明日再议吧。”
晚间,尹峰正在看徐鸿基、游文辉做的谈判记录,忽然他的卫队长林天平跑了进来,神态诧异地说:“禀告大王,兵部职方司主事袁崇焕求见。”
尹峰把记录纸一扔,一脸疑惑地看着林天平:“你说啥?真是那个老惹麻烦的袁崇焕?你没搞错吧?他深夜来访,所为何事?”
“这家伙说是奉了徐学士之命而来,有机密事宜要与您商谈。”
对于这位后世大名鼎鼎的人物,尹峰一开始还是以敬仰的心情看着的。时间久了后,发现这位袁大人确实是一位性情中人,胆子大也愿意干事,而且与使团其他人有点格格不入,只有徐光启比较赏识他,也常常以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待他。只不过,袁崇焕虽然对徐光启称老师,但只对军事有兴趣,对徐光启广博的学识只是敬仰并无学习的兴趣。
尹峰从而也以对待普通人的态度看待袁崇焕,前几日喝酒时还和袁崇焕喝的一醉方休。
不过,此时袁崇焕深夜只身一人来访问敌对方的统帅,确实有点让人摸不清情况。尹峰让林太平去领人进来,同时也让几名贴身护卫在书房周围做了布置,以防万一。
袁崇焕身着儒服长袍,算是便装夜行,神色之间坦然自若,表面上丝毫没有异色。
他进门后先是平手作揖,然后大大咧咧地走到书房内找了把椅子坐下。
尹峰对他的失礼行为视而不见,心中暗笑。他原先可是摄影记者出身,对人行为表现的细节比较注意。袁崇焕虽然有点自傲自信,胆大却心细,平日里也不是个无礼之人。尹峰已经和他多次接触过了,敏锐地察觉到:袁崇焕眼下这些大大咧咧的表现,实际上是在无意中掩盖内心深处的不安与犹疑。
尹峰也不多废话,直截了当地说:“袁大人深夜探访鄙人书房,有何贵干?”
袁崇焕知道尹峰也是个不喜欢客套废话的人,立刻点点头下定决心般说道:“如此,我就直说了吧。我奉命而来,将最新拟定的有关江南的条款交给阁下参详。”
现在双方和谈卡壳,主要就是因为江南地区的问题。
尹峰伸出手道:“是奉了徐大人之命吗?好吧,把东西拿来吧。”
“没有文字的东西。”袁崇焕的黑脸上浮起一丝尴尬不安,叹口气接着说道:“徐大人说了,此事只可言传,不可立于文字。”
原来如此,难怪袁崇焕表面自信,实际上有点犹疑不安。尹峰皱皱眉头,眼睛一亮:“徐大人的条款,能否解决我们两方在江南问题上的分歧?”
袁崇焕苦笑道:“这些条款,如果是我方提出,我方自家就会内讧。如果由你们提出,那我们可以继续谈下去了。”
……
次日,尹峰邀请大明钦差使团的成员去了码头,观摩了一场大戏:南洋爪哇、苏门答腊、马六甲、婆罗洲、吕宋等各地土著部族首领派出的代表群聚与此,召开了一次南洋各土著领主向尹峰称臣纳贡仪式。
尹峰以中华军的名义,与众土著领主签署和平同盟协约,并接受了各家土邦主、部落头领、土著领主派出的质子。按照马来人的习惯,各家的质子都是各自所属家族中的次子或幼子,足足有250多人。尹峰当场下令将他们组建成南洋效忠营,编入自己的亲卫队中。
然后,在谈判桌上,徐鸿基代表尹峰提出了新的谈判条款:
其一,中华军租借江南三府之地,租期九十九年,每年向大明朝廷缴纳租金,数额为万历四十五年这三府之地纳税总额的一半。
其二,与此同时,允许流亡在外的官绅世家大族回乡,这些人如有干犯官司的,由大明官府管辖,中华军江南镇守府无权管辖。
其三,通过金山卫、镇江出海的贸易线路,对所有大明商家开放,优先保证江南士绅大家族的经营权。
其四,中华军只许在江南三府之地保留一万人的兵力,只许在长江口保留战舰五十艘,巡逻时不得超越镇江、瓜洲一线。
最后这一条款与江南问题关系不大,但是属于尹峰所说的,送给大明朝廷的“大礼”:中华军将南洋吕宋、爪哇、马六甲三个镇守府,北洋琉球镇守府、耽罗岛等地,都作为中华军的藩属领地向朝廷献版籍,将这些纵贯南北万里疆土归属大明朝廷。
这一下,大明使团的众人有点懵了,一下子被这么多的即将成为大明版图的地名弄混头了。
曾山这时拿出了由游文辉主持、西洋传教士们绘制的中华军管辖区地图,同时还打开了一张利玛窦版的世界地图,相互比较地指给大明钦差使者们看。
所有人的注意力立刻都转移到这万里江山上去了。江南地区的问题,现在退居二线了。
中华军带着这些疆土向朝廷称臣,这意味着开疆拓土的大功劳。而且,这是从南到北万里疆土的正式归附。
在东亚朝贡体系中,自公元前三世纪秦汉始,这个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体系,一直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形成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中原王朝以天朝自居,透过册封,结合儒家思想体系,层层往外推拓。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明确规定安南、占城、高丽、暹罗、琉球、苏门答腊、爪哇、湓亨、白花、三弗齐、渤泥以及其他西洋、南洋等国为“不征之国”,实际上确立了中国的实际控制范围。他并且确定了“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由此最后确立了朝贡体系成为东方世界的通行国际关系体制。在这个体制中,中国中原政权成为一元的中心,各朝贡国承认这一中心地位。
中华军占领的这些地方,以前都存在过国家政权,其中基本都是向大明称臣纳贡过的。但是除了琉球国,这种称臣纳贡和献出版籍正式归附大明的不是一回事:前者是羁縻性质外藩,后者是内属的土司。前者只是名义上归附,后者则是属于大明中央的地方自治政权。
因此,如果中华军真的辖如此众多疆土成为大明属地,诸位招抚钦差的功劳已经是可以名扬青史了。
与这些青史留名的大事相比,江南租借几个府县给内属的土司经营商业,那算是小事一桩了。
中华军占领的这些地方,以前都存在过国家政权,其中大多都是向大明称臣纳贡过的。但是除了琉球国,这种称臣纳贡和献出版籍正式归附大明的不是一回事:前者是羁縻性质外藩,后者是内属的土司。前者只是名义上归附,后者则是属于大明中央的地方自治政权。
因此,如果中华军真的辖如此众多疆土成为大明属地,诸位招抚钦差的功劳已经是可以名扬青史了。
与这些青史留名的大事相比,江南租借几个府县给内属的土司经营商业,那算是小事一桩了。
作为出身儒家的天主教徒徐光启,系统学习过西方的逻辑学,当然能看出谢学成和曾山两人辩论中的逻辑漏洞。儒家所谓的“天”,本身就是没有明确定义的模糊概念,真要就这个“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命题强词夺理诡辩一番,徐光启并不是不能为,而是不肖为也。
因为,在这些玄学问题上纠缠毫无意义。谢学成连同袁崇焕等人,都没有看清问题实质。徐光启在江南中华军控制区访问了几十天,看到了中华军在此地的经营,对于这一点非常确信:中华军绝对不会放弃江南的占领区。
江南是大明朝的重赋之地,从朱元璋时代开始,松江等府县长时期以全国三十分之一的人口,承担着全国八分之一的赋税。而中华军在部分江南府县实施的三年免征及现在的轻税赋、废徭役,“士绅一体纳粮”等等措施,大得江南人心,甚至一些江南富商士绅阶层也开始支持中华军的政权。而中华公司及中华军并不依靠田赋粮税来支撑财政开支。徐光启曾经深入中华公司及其合作商家开办的诸多丝织工场、织布厂、铁器厂以及各种专业集市、商贸市场中,他了解到:中华军政权机构的主要财政收入来自于中华公司所拥有的海外贸易收益,这占了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另外对市场经营、大宗货物进出口时征收的各种税占了三分之一,剩下的才是中华军管辖区的田赋。因此,中华军对江南田赋粮税兴趣不大,他们是把江南当做了长江流域主要的商品出口港,以及各种丝织品、布匹、瓷器、茶叶等出口商品的生产、采购及存储基地。
中华公司有着事先规划完善的集约化生产基地,有着中枢统筹经营的商业机制,有着掌握在手中的海外贸易航路,大量的海外客户……而且,中华公司在大陆之外,有着大量的殖民地,有着粮食生产基地、丰富的各种矿产资源,总之,中华公司经营江南,不需要靠剥削当地百姓的田赋就能站稳脚跟,同时还能施惠与当地百姓。
即使明朝政府能够收回江南几个府县,这些逃亡的世家大族回到老窝时,如果想恢复先前的旧例,就会立刻面临当地百姓的反抗。
徐光启揉揉额头,大声说道:“诸位稍安勿躁,这些事都得从长计议。现在大家都乏了,先各自回去休息,明日再议吧。”
晚间,尹峰正在看徐鸿基、游文辉做的谈判记录,忽然他的卫队长林天平跑了进来,神态诧异地说:“禀告大王,兵部职方司主事袁崇焕求见。”
尹峰把记录纸一扔,一脸疑惑地看着林天平:“你说啥?真是那个老惹麻烦的袁崇焕?你没搞错吧?他深夜来访,所为何事?”
“这家伙说是奉了徐学士之命而来,有机密事宜要与您商谈。”
对于这位后世大名鼎鼎的人物,尹峰一开始还是以敬仰的心情看着的。时间久了后,发现这位袁大人确实是一位性情中人,胆子大也愿意干事,而且与使团其他人有点格格不入,只有徐光启比较赏识他,也常常以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待他。只不过,袁崇焕虽然对徐光启称老师,但只对军事有兴趣,对徐光启广博的学识只是敬仰并无学习的兴趣。
尹峰从而也以对待普通人的态度看待袁崇焕,前几日喝酒时还和袁崇焕喝的一醉方休。
不过,此时袁崇焕深夜只身一人来访问敌对方的统帅,确实有点让人摸不清情况。尹峰让林太平去领人进来,同时也让几名贴身护卫在书房周围做了布置,以防万一。
袁崇焕身着儒服长袍,算是便装夜行,神色之间坦然自若,表面上丝毫没有异色。
他进门后先是平手作揖,然后大大咧咧地走到书房内找了把椅子坐下。
尹峰对他的失礼行为视而不见,心中暗笑。他原先可是摄影记者出身,对人行为表现的细节比较注意。袁崇焕虽然有点自傲自信,胆大却心细,平日里也不是个无礼之人。尹峰已经和他多次接触过了,敏锐地察觉到:袁崇焕眼下这些大大咧咧的表现,实际上是在无意中掩盖内心深处的不安与犹疑。
尹峰也不多废话,直截了当地说:“袁大人深夜探访鄙人书房,有何贵干?”
袁崇焕知道尹峰也是个不喜欢客套废话的人,立刻点点头下定决心般说道:“如此,我就直说了吧。我奉命而来,将最新拟定的有关江南的条款交给阁下参详。”
现在双方和谈卡壳,主要就是因为江南地区的问题。
尹峰伸出手道:“是奉了徐大人之命吗?好吧,把东西拿来吧。”
“没有文字的东西。”袁崇焕的黑脸上浮起一丝尴尬不安,叹口气接着说道:“徐大人说了,此事只可言传,不可立于文字。”
原来如此,难怪袁崇焕表面自信,实际上有点犹疑不安。尹峰皱皱眉头,眼睛一亮:“徐大人的条款,能否解决我们两方在江南问题上的分歧?”
袁崇焕苦笑道:“这些条款,如果是我方提出,我方自家就会内讧。如果由你们提出,那我们可以继续谈下去了。”
……
次日,尹峰邀请大明钦差使团的成员去了码头,观摩了一场大戏:南洋爪哇、苏门答腊、马六甲、婆罗洲、吕宋等各地土著部族首领派出的代表群聚与此,召开了一次南洋各土著领主向尹峰称臣纳贡仪式。
尹峰以中华军的名义,与众土著领主签署和平同盟协约,并接受了各家土邦主、部落头领、土著领主派出的质子。按照马来人的习惯,各家的质子都是各自所属家族中的次子或幼子,足足有250多人。尹峰当场下令将他们组建成南洋效忠营,编入自己的亲卫队中。
然后,在谈判桌上,徐鸿基代表尹峰提出了新的谈判条款:
其一,中华军租借江南三府之地,租期九十九年,每年向大明朝廷缴纳租金,数额为万历四十五年这三府之地纳税总额的一半。
其二,与此同时,允许流亡在外的官绅世家大族回乡,这些人如有干犯官司的,由大明官府管辖,中华军江南镇守府无权管辖。
其三,通过金山卫、镇江出海的贸易线路,对所有大明商家开放,优先保证江南士绅大家族的经营权。
其四,中华军只许在江南三府之地保留一万人的兵力,只许在长江口保留战舰五十艘,巡逻时不得超越镇江、瓜洲一线。
最后这一条款与江南问题关系不大,但是属于尹峰所说的,送给大明朝廷的“大礼”:中华军将南洋吕宋、爪哇、马六甲三个镇守府,北洋琉球镇守府、耽罗岛等地,都作为中华军的藩属领地向朝廷献版籍,将这些纵贯南北万里疆土归属大明朝廷。
这一下,大明使团的众人有点懵了,一下子被这么多的即将成为大明版图的地名弄混头了。
曾山这时拿出了由游文辉主持、西洋传教士们绘制的中华军管辖区地图,同时还打开了一张利玛窦版的世界地图,相互比较地指给大明钦差使者们看。
所有人的注意力立刻都转移到这万里江山上去了。江南地区的问题,现在退居二线了。
中华军带着这些疆土向朝廷称臣,这意味着开疆拓土的大功劳。而且,这是从南到北万里疆土的正式归附。
在东亚朝贡体系中,自公元前三世纪秦汉始,这个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体系,一直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形成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中原王朝以天朝自居,透过册封,结合儒家思想体系,层层往外推拓。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明确规定安南、占城、高丽、暹罗、琉球、苏门答腊、爪哇、湓亨、白花、三弗齐、渤泥以及其他西洋、南洋等国为“不征之国”,实际上确立了中国的实际控制范围。他并且确定了“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由此最后确立了朝贡体系成为东方世界的通行国际关系体制。在这个体制中,中国中原政权成为一元的中心,各朝贡国承认这一中心地位。
中华军占领的这些地方,以前都存在过国家政权,其中基本都是向大明称臣纳贡过的。但是除了琉球国,这种称臣纳贡和献出版籍正式归附大明的不是一回事:前者是羁縻性质外藩,后者是内属的土司。前者只是名义上归附,后者则是属于大明中央的地方自治政权。
因此,如果中华军真的辖如此众多疆土成为大明属地,诸位招抚钦差的功劳已经是可以名扬青史了。
与这些青史留名的大事相比,江南租借几个府县给内属的土司经营商业,那算是小事一桩了。
中华军占领的这些地方,以前都存在过国家政权,其中大多都是向大明称臣纳贡过的。但是除了琉球国,这种称臣纳贡和献出版籍正式归附大明的不是一回事:前者是羁縻性质外藩,后者是内属的土司。前者只是名义上归附,后者则是属于大明中央的地方自治政权。
因此,如果中华军真的辖如此众多疆土成为大明属地,诸位招抚钦差的功劳已经是可以名扬青史了。
与这些青史留名的大事相比,江南租借几个府县给内属的土司经营商业,那算是小事一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