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797年7月12日,太尉赴险拜见了东王,暂时缓解了双方的矛盾。正当双方首脑人物都以为危机已过之时,发生了一件双方都意想不到的事情。

    这天,羽林军的左师的一个姓刘的中校营长过生日,在江海轩包了几桌酒席,宴请同僚、部属。酒席过半时,被巡查这一带的一队近卫军挡获。

    巡查队的近卫军少尉义正词严地对酒宴的羽林军军官们重申,根据大汉法令,皇帝丧葬期间朝廷官员禁止娱乐!违反者一律重处!言罢便动手缉拿酒席的一干人等。

    刘营长大声辩解道,皇帝的丧事还未正式举办,请客吃饭并不违反禁令!近卫军的中尉不听申辩,就要动手拿人。

    而羽林军的刘营长也是皇族出身,其祖父是同乐帝的表叔。平时,刘营长在羽林军中也不是个好惹的主,就连他的顶头司对他也礼敬三分。这种骄横跋扈的人哪里受得了一个小小少尉的气!?他一把揪住近卫军少尉就殴打起来,一边打还一边叫同僚、手下动手相助。

    羽林军前两天曾被同城内的近卫军缴械看押过,这些羽林军的中级军官们正对近卫军心怀不满呢。见他们今天又来找事儿,更是恨得牙痒痒的。见刘营长都带头动了手,都趁着酒劲儿斗胆加入“战斗”。

    这次巡逻地近卫军有一排人。参加酒宴的羽林军军官也有二十余人,双方人数旗鼓相当。不同的是,羽林军军官们因为是来赴宴的,都没有携带武器,而近卫军将士装备齐全。但近卫军并不敢真刀真枪对付“军”,因此双方主要是拳脚相斗。

    整个酒楼一片大乱。江海轩的掌柜想来劝阻。结果在混战中,也不知被谁一脚踹下楼梯,摔了个半死。无奈之下,只得命伙计速速去报官。

    还没有等官府衙役前来制止,另一队巡逻的近卫军路过此地见状后,二话不说便加入战局。近卫军人多势众,一致对外,不拿下这些羽林军军官绝不罢手。

    近卫军来了“援军”,羽林军方面就立刻就落了下风,除了为首地刘营长见势不妙与几个同伙从二楼跳窗逃离外。余者皆被近卫军拿下。

    刘营长和同伙狼狈逃回驻地后,越想越气,头脑一时发热。便下令集合部队,要去找回“场子”。八百全副武装的羽林军将士刚冲出营地,便被严密监视的监察院暗探发现,然后火速把这个消息传递回总部。

    虞士基的神经早就绷紧,在得到这个消息后,认定是东王一伙先动手了。一方面立即把这个消息转告杨素、杨英,另一方面派人入宫将杜衡接出,并护着长沙郡王和杜衡逃出城。

    杨素、杨英接到羽林军出动的消息,第一反应是太尉被东王杀害了。他的想法与虞士基的不谋而合,既然羽林军都出动了。就证明东王已经杀害了太尉,抢先动手了。在这种情况下再不反击,只能坐以待毙。于是。两人按照太尉临走时指示,向城内的近卫军下达了出动命令。抢先封锁了城中的一部分要道,并派出三千余人去进攻东王府。

    近卫军刚刚出动,太子方派出的暗探也把消息报到了东王府。东王刘耀气得暴跳如雷,跳着脚大骂杨坚无耻。并扬言要将杨坚碎尸万段、挫骨扬灰。也难怪他生气。刚才杨坚还在他面前装作一副和解地样子,可走了还没有十分钟。就派兵来拿他。

    刘耀在心里认定,杨坚刚才来见他是缓兵之计,目的就是让自己放松警惕。暗想,幸亏自同乐驾崩后,就加强了对近卫军的监视,不然很有可能遭了杨坚老狐狸地暗算。

    不一会儿,刘、王宜、薛胄等人都来了。形势危急也容不得他们再仔细商议,他们一方面加强东王府的戒备,一方面下令城中的羽林军、御林军全体出动,务必全歼城内的近卫军前师和捉拿杨坚、虞士基的同党。

    等杨坚回到府,得知近卫军出动去攻打东王府的消息时,惊得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冒险去东王府赴会竟然会是这样的结果!

    不久,杨素、杨英闻讯赶来太尉府。太尉细问之后,才知道他俩是在得知羽林军出动后,才被迫下令反击。杨坚虽然心存疑虑,但在这个时候除了兵戎相见也别无他法。

    随后,不利的消息不断传来。先是去攻打东王府的近卫军一部,面对准备充分的东王府护卫,伤亡惨重也没能冲进府中。而后,又传来虞士基等人已经逃离城地消息。最后当羽林军、御林军全体出动的消息传来时,所有人都知道都城守不住了。

    “全部撤出都城!”太尉与陆晴、庞毅简单交换了一下意见后,果断下达了撤出城的命令。

    命令下达后,首先撤出城地不是近卫军,而是己方首脑人物的家眷。由于时间紧急,需要撤离的各府家眷,根本没有时间收拾财物细软,多数是被扈从们架马车就逃离了。在这个关键时刻,杨英没有忘了兄弟。他派了十几个亲兵,去张锐府接人。

    现在张锐府的管事是林白泉,他自从罗马回到都后,就不理事了,白拿着工钱,整天在都城闲逛。后来,张府原管事被张锐派去送造船工回开远了,张锐又要出征平叛,于是把他请来,客气地请求他在自己不在都时费心照顾照顾家里。林白泉无奈只能答应。暂时充当起张府地管事。

    既然接受了张锐地托付,他就有责任保护府中人员地安全。在关键时刻,林白泉义不容辞担负起责任来。前几日,都城缉拿高、贺一党时,他就考虑带碧斯、柳欣逃离都城,只因当天夜里都城就恢复了平静。才没有付诸行动。

    而前天又传来同乐驾崩的消息,为了避免灾祸,他又起了离开都城地念头。不过,在与柳欣、碧斯商量时,被柳欣和碧斯异口同声地否决了。理由是六灵还在宫中,她们不能舍弃她逃走,要离开都必须带六灵。

    林白泉知道,太子和长沙郡王之间的矛盾迟早有一场总爆发,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如果不离开都。难免受到波及。但柳欣、碧斯放不下六灵,坚决不走。他没有办法强行带走她们,只得另想办法。于是。昨日他派人给宫内地六灵公主传话,要她今日务必来府一趟,以便劝说她一起离开都。

    今天,六灵回到了府。他把想法一说,六灵就否定了他的建议。即使知道都城迟早会有一场大乱,她还是执意不走。她对林白泉说,爷爷至今还未入棺,我如果这时走了,岂不是成了不孝子孙?即便要走,也要等爷爷灵柩入陵后再走。

    林白泉心说。这小丫头的想法,也太过天真。按照如今的形势,哪还能等到同乐入葬。可是任凭他怎么劝。六灵就是不肯答应。

    就在他苦口婆心劝说之时,杨英派来的亲兵到了。林白泉三言两语听杨英的亲兵说了城内的形势后,命人架起六灵、柳欣、碧斯就走。任凭六灵如何威胁、喝止,他也不加理会。

    幸亏他们走得及时,他们踏出北门之时。城中的近卫军都已被羽林军、御林军打得节节败退。集中到北城门来了,而都城的其他城门这时都已被羽林军、御林军所控制。如果再晚几分钟。他们插翅都难飞出都城了。

    他们一行人被杨英的亲兵带到了北城外地都制造司,见到了杨英。杨英虽与六灵、林白泉等人不熟,但出于张锐的情面,还是安抚了他们一番。说这里由近卫军控制,太尉、御史大夫、卫公、鄂公等朝廷大臣和家主也都在此处,安全绝对不成问题,让他们安心在这里住下。待平息了叛乱,再派护送他们回城。之后,杨英把他们交给都制造司都卫百里杨,请百里杨为他们安排住处。因同去过罗马的缘故,林白泉与百里杨早已相识。百里杨知道他是张锐地家臣,他也知道百里杨是张锐的老部下。

    在杨英走后,林白泉直言不讳地对百里杨说:“都卫大人,太子一党必然会派兵来攻打制造司,此地不宜久留,请大人早作打算以避灾祸。”

    百里杨沉思一下说:“我可以派人送先生和殿下的家人离开,不过,你们又要去哪里呢?”

    林白泉说道:“现在到处都很混乱,从陆路走不安全,所以小人想从水路走。沿长江而下,先去南京再做打算。”

    百里杨点头同意,并说:“制造司在城南码头有专用船只,现在那里应该还没有被东王所部控制,我马就命人送你们走。”

    “大人请留步。”百里杨说罢正想去安排人手送他们走,却又被林白泉叫住。

    “还什么事?”百里杨转身疑惑地问道。

    林白泉把她叫到一旁,低声说道:“大人,恕小人斗胆建议,请您一起离开此地。这等夺嫡之争,还是不参与为妙。如果错一步,悔之晚矣!”

    百里杨知道林白泉出于好意才劝她走,但她十分犹豫。她身为制造司都卫,这个时候走就是失职,再万一制造司的机密被泄露,就带着张锐也要受牵连。考虑片刻后,她婉言拒绝了林白泉的建议。

    林白泉也猜出她的心思,劝道:“大人,您可以以制造司工匠的安全为由,去请求太尉安排他们离开。小人想,太尉会答应的。”

    百里杨低头不语,在心里反复权衡利弊。林白泉急切地劝道:“大人。只要制造司地人员不直接参与到内乱之中,无论那方最后取胜,也不会难为他们。但如果此时不走,万一太子一方获胜,交战时的伤亡就不说了,事后也免不了要受追究。大人。您难道想看着您地部下白受无妄之灾吗?”

    他的这番话打动了百里杨,点了点头。事不宜迟,百里杨马求见了太尉,婉转地提出撤走制造司内人员的想法。

    太尉沉吟了片刻后,点头答应。城内地近卫军前师现在基本都撤到制造司来了。他刚才又下了令,驻守都城外各军营地己方部队都集中到制造司来。制造司内地方有限,如果部队集中来了,也许还安置不下。他正在考虑此事,百里杨就来提出要撤走制造司的人,腾出了地方。也恰好解决了这个难题。况且,即使留下制造司的人,也对战事没有多大帮助。

    太尉点了头。事情就好办了。百里杨把制造司的官员们召集起来,告诉他们要撤离制造司。本来制造司地大小官员们,正在为即将卷入纷争而忧心忡忡,一听说可以撤走,高兴地差点山呼万岁,只是碍于近卫军近在咫尺,于是都满心欢喜地暗暗赞扬百里杨英明。

    至于撤到哪里去,他们又商议了一番。百里杨先提出乘船去南京地建议,遭到了反对。反对者说,制造司的人连同家眷有万人。船只不够搭载这么多人。

    这时,制造司防务官蔡承源提议说:“我们可以暂时解散制造司地大部分工匠,让他们自行避祸。等势态平息下来后再返回。而我们只带着一所的工匠和家眷走,这样船只就足够了。”

    蔡承源所说的“一所”,是都制造司负责提炼火油和制造司火油弹地部门。“一所”的工匠和技术人员也是制造司内重点的保护对象,只要他们不出事,即便制造司毁于这次内乱。他们也不会有罪责。

    而且。“一所”地工匠连同他们的家眷都居住在制造司内。平日“一所”的人和其家眷都不许离开制造司,吃住皆由制造司负责承担。为此。甚至还在制造司内建了一个学校,专门教授“一所”工匠的子女。百里杨大致估算了一下,“一所”的人连同家眷在二千人左右。制造司在城南码头的数十艘船,完全可以承载得下,于是立刻同意了蔡承源的建议。

    商议之后,制造司的官员们就行动起来。一部分家眷在都城内的官员,负责去遣散制造司内的大部分工匠,之后他们留在都附近躲避。而家眷在制造司内地官员和没有成家的官员,则负责安排“一所”的撤离。

    由于时间紧迫,百里杨规定“一所”人员和其家眷不得带走过多地物品,并安抚他们说,如果留下的财物有损失,今后会视情况给予他们补偿。

    大家都知道,这里的战事一触即发,还是逃命要紧,于是舍弃了家中大部分贵重财物,只带随身细软,在一营制造司护军的护卫下离开了家园。随同他们一起走的还有张锐地家人和一部分制造司官员地家眷。

    幸亏制造司内有不少马车,二千多人在傍晚时到达都城南码头。此时,这里还没有被东王一党控制。他们的运气很好,当数十艘制造司地船只驶离码头不久,就有三千羽林军赶到,把码头所有船只都扣留下来了。

    当夜,有数万羽林军、御林军对都制造司发动了进攻。不过,此时制造司内已聚集了两万多近卫军将士,并利用制造司内的大量投石车和弩炮,打退了这部羽林军、御林军的进攻。

    之后几天内,双方又进行了几次交战。忠于太尉一方京畿护军,除了集中到制造司的三万余人外,其余各部皆被东王一方的部队消灭。忠于太尉一方的官员,没有来得及逃出城的皆被东王一方拿获。

    在肃清了都城内的隐患和消灭了各军营支持太尉一方的部队后,东王等人便把目光都集中到了都制造司。此刻,东王信心满满,认为盘踞在都制造司内的长沙郡王、杨坚、虞士基等人在劫难逃,攻下都制造司是志在必得。

    正当东王和刘等人商议如何攻打制造司时,突然传来快报。驻守荆州南部的第十五军团正在昼夜兼程朝都开来,距离都只有一天多的路程。此外,卫公陆晴、鄂公庞毅的家族护军两万余人也在往都城赶来,估计最多再有两日也会到达都城。

    东王闻讯又惊又怒。惊的是,眼看胜利唾手可得,又半路生变!对方突然来七万援军,再加在制造司内的三万多人,对方人数已经超过十万人!而己方除了这几日伤亡人数,连同各府的护卫也不足七万人。形势立马急转直下,变得对己方很不利。

    怒的是,这七万人的援军,定是杨坚早就安排好要来的,不然也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兵临都城下了。因此,他不免又把杨坚痛骂了一顿。骂完之后,他也不得不与刘等人认真商议对策。

    就在都城闹腾得人人自危之时,张锐这时抵达了西平城,开始了平叛行动。

章节目录

大汉骑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风似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八十二章 撤离上都-大汉骑军怎么不写了,大汉骑军,笔趣阁并收藏大汉骑军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