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远方东边的日头正喷薄而出,

    天色大亮,整个移香阁开始弥漫起醉人的香味。天宝三载元月十五日,辰正。

    长安,长安县,兴化坊。

    在靖安司里,大殿通传是一个奇妙而矛盾的角色。

    他在靖安司中无处不在,无人不知。每一个人都见过这个人奔跑的身影,每一个人都熟悉他的洪亮嗓门。频频出入大殿,频频通报往来大事。长安城内多少情报都是经他之手,传达给各个主事之人。又有多少决策,是经他之手分散到望楼各处。

    可奇怪的是,却偏偏根本不会有人留意到他的存在,甚至不知道他的姓名。大家都把他当作一个理所当然的存在,就好似终南山中一只趴在树上的夏日鸣蝉,蝉愈鸣,林愈静。没有人会特意把注意力放在一个通传的身上。

    这样一个人,竟然就是把蚍蜉引进来的内鬼。

    乍一听似乎骇人听闻,可仔细一想,再合理不过。能频繁出入靖安司各处,能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局势动态与决策,而且还完全不会引人注意——不是他,还能是谁?

    这是一个巧妙的错觉,几乎瞒过了所有人。他们都在远处拼命低头寻找,可这内鬼却站在灯下的黑暗中,面带着讥笑。

    赵参军看着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通传,面色凝重。他不是靖安司的人,可也清楚这个人身上干系重大,不能有任何闪失。抓住内鬼,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这家伙一定有自己的跟脚,设法找到幕后主使,才是重中之重。

    必须尽快送回京兆府才成!

    姚汝能的手臂,仍旧死死抱紧通传的身体,有如铁箍一般。赵参军下令把两个人分开,几个强壮的士兵轮流使劲,这才勉强把十指掰开,可见姚汝能在昏迷前下的死力有多强硬。

    士兵们七手八脚地把通传绑好,嘴里勒上布带,弄了一副担架朝京兆府抬去。赵参军看了一眼躺倒在地身负重伤的姚汝能,深深地发出一声叹息。

    姚汝能背部那个伤看起来不太妙,就算醒了也是个瘫痪的命。这么有干劲的年轻人,本来前途无量,可惜却折在这里了。他曾经在右骁卫里被这小子胁迫过,但如今也不得不暗赞一句好样的。若不是姚汝能奋不顾身,搞不好这个内鬼就顺利逃掉了。

    赵参军想不明白的是,他为何要如此拼命?这靖安司的俸禄有这么高吗?说起来,他今天碰到的靖安司人都是怪胎,姚汝能是一个,李泌是一个,张小敬更是一个,就连那个女的,都有点不正常。

    赵参军摇摇头,收回散漫的心神,吩咐弄一副担架把姚汝能快送去施救,然后想了想,又派了一个人,把内鬼被擒的消息尽快送去安业坊。他知道李泌正在那里办事,这个消息必须得第一时间告知他。

    吩咐完这些事之后,赵参军这才顾上抬头看看天色。这时晨曦的光芒越发明亮,黑色的天幕已褪成淡青色。正月十五日的天就快要亮了,喧嚣了一夜的长安城即将再次沐浴在阳光之下。

    可不知为何,赵参军觉得心里沉甸甸的,全无畅快通透之感。

    闻染拍了拍双手,把最后一点香灰从掌心拍掉,然后将新压出来的香柱小心地搁在中空竹筒里,挎在腰囊里。岑参站在她身后,脸色凝重:

    “闻染姑娘,你确定要这么做?”

    闻染对着张小敬的牌位恭敬地点了一炷降神香,看着那袅袅的烟气确实升起,这才答道:“是的,我考虑清楚了。”

    “你好不容易逃出生天,应该好好休息一下才是。”岑参劝道。

    这姑娘从昨天早上,苦难就没停歇过。先被熊火帮绑架,然后又被靖安司关押,亥初还在慈悲寺闹出好大事端,可谓是颠沛流离,惊吓连连。寻常女孩子,只怕早已崩溃了。

    闻染脸色憔悴,倔强地摇摇头。岑参叹了口气,知道没什么可说的了。

    早在亥时,岑参按照闻染的叮嘱,径直赶去了闻记香铺,收了招牌,拿了张小敬的牌位。他正准备把这两样东西烧掉,没想到闻染居然也回来了。

    一问才知道,她无意中得了王韫秀的庇护,元载这才放弃追捕。不过她却没留在王府,急匆匆地赶回香铺。岑参正要恭喜她逃出生天,闻染却愁眉不展。她在靖安司里听了一堆只言片语,发现恩公正陷入*烦。

    岑参本以为这姑娘会放声哭泣,想不到她居然冒出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封大伦是一切麻烦的根源,只要能挟持住他,就能为恩公洗清冤屈。

    这个想法吓了岑参一跳,当他听完了闻染的计划后,更是愕然。没想到在那一副怯弱的身躯里,居然藏着这么坚忍的性子。不过仔细想想,若无这等决不放弃的坚忍,只怕闻染早已落入熊火帮或元载之手等死了。这姑娘表面柔弱,骨子里却强硬得很,这大概是源自其父亲的作风吧。

    “恩公为闻家付出良多,若是死了,我自当四时拜祭,永世不忘;若现在还有一线生机,而我却因畏怯而袖手旁观,死后怎么去见我父亲?”闻染坚定地说道。

    “可是挟持了封大伦,也未必能救你的恩公啊。”

    “我能做的,就只有这些而已。”闻染回答,举起右拳捶击左肩。岑参问她这是什么意思,闻染说这是父亲闻无忌教给她的手势,意思是九死无悔。

    岑参生性豪爽,他思忖再三,决定自告奋勇,去助她完成这桩义举。一个待考士子,居然打算绑架朝廷官员,这可是大罪。可岑参不在乎,这件事太有趣了,一定能写成一首流传千古的名作。

    他几乎连诗作的名字都想好了。

    延兴门的城门郎现在有点惶惑,也有点紧张。

    他最先听到和看到的,是来自兴庆宫的巨响和烟火弥漫。可他身负守门之责,不敢擅离,只能忐忑不安地静待上峰指示。等来等去,却等到了城门监发来的一封急函,要求严查出城人员。他还没着手布置,忽然又听到街鼓咚咚响起。按照规定,鼓声六百,方才关闭城门。可很快望楼又有京兆府的命令传入,要求立即落钥闭门,严禁一切人等出入。

    这些命令大同小异,一封比一封紧急。可城门郎知道,命令来自不同衙署,这意味着整个长安城已经乱了,没有一个抓总之人,各个衙署不得不依照自己的判断行事。

    这上元节还没过一天呢,就闹出这么大乱子,城内那些衙署干什么吃的?城门郎暗自腹诽了几句,把架子上一领山文甲拎起来,那一片片山字形的甲片哗啦直响。非常时期,武官必须披甲,他可不敢怠慢。

    城门郎穿戴好之后,略显笨拙地走出宿直屋子,没好脾气地喝令守兵们赶紧去关门。他的亲随小声道:“监门那边没人,那些门仆八成看灯还没回来……”城门郎眼睛一瞪:“胡闹!就没留个值班的?他们是想杀头吗?”

    关闭城门很简单,几个士卒推下绞盘就是,可落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大唐对门户之防十分看紧,城门郎可以驱动卫兵,但城门管钥却是由监门负责。这样一来,门卫与锁钥掌在不同人手里,降低被买通的风险。城门郎如果要关门落锁,得派人去找监门,让那边派门仆送钥匙过来。

    昨夜灯会,没有宵禁,城门也彻夜敞开。监门那些门仆居然擅离职守跑去看灯,一个都不留。城门郎恨得咬牙切齿,但眼下也没别的办法,只好先把城门关上再说。

    就在这时,忽然又有守兵跑过来:“城外有人请求入城。”城门郎心想,这肯定是出去放河灯的闲汉,想都不想就回绝:“不行!让他们滚。”

    “呃……要不您还是亲自去看看?”守兵面露为难之色。

    城门郎眉头一皱,一振甲衣,迈步沿台阶走到城头,他探头朝下望去,愣住了。借着晨光,他看到城下有一人一骑。那骑士头戴斗笠,身着浅褐色急使号服,倒没什么特别的。可那坐骑却不一般,那畜生鼻孔翕张,嘴角微微泛着白沫,一看就是刚经长途跋涉的驿马,而且是毫不恤力的狂奔。它两侧横担着两个硕大的黄绿竹条大筐,盖上缚着锦带,黄纸封贴,马后还插着一杆锯齿边的赤色应龙旗。

    一看到那面不过一尺长的小旗,城门郎神情剧变。他急忙把头缩回去,带着亲随噔噔噔下了城头,走到城门洞子里,打开一个小缝,让这一骑进来。

    城门郎亲自查验了骑士的一应鱼符凭信,没有问题,又走到那大筐旁边,却没敢动那封纸。他低下头,看到有细木枝子从筐里伸出来,嗅了嗅,可以闻到一股清香。他旋即直起腰来,对使者笑道:“尊使来得真及时,若是等一下落了钥,就连我也没法给你开门了。”使者不置一词,收回符信,一夹马肚子,穿过延兴门的城门洞子,径直冲入城内。

    有守军好奇地问这是什么人,城门郎擦了擦汗,压低声音道:“这是涪州来的急使。你看到那应龙旗的锯齿边了吗?一共七个,一齿一日,七日之内必须把货物送到长安。”

    有川籍的士兵不禁惊呼:“从涪州到这里怕有两千里路,七天时间,那岂不是中间不能有一刻停歇?什么货物这么值钱?”这些士兵每日看着商队进出,对于行脚使费很清楚,这么狂跑,沿途得累死多少马匹,哪怕那两个大筐里装满黄金,也得赔本吧?

    面对属下的好奇,城门郎只说了两个字:“荔枝。”那川籍士兵又惊道:“这才一月份,哪里来的荔枝?”城门郎冷笑道:“土室蓄火,温棚蒸郁,大把钱粮撒下去,什么养不出来?这还不算什么,刚才那筐里伸出来的树枝看到了么?为了让荔枝运抵长安还是新鲜的,不是直接摘果,而是连枝剪下来。运一筐荔枝,就得废去一棵荔枝树。”

    士兵们怔怔道:“这,这荔枝得贵成什么样?谁会去买?”

    城门郎转过头去,望向北方宫城方向喃喃道:“自有爱吃之人,自有愿买之人……”却没细说,而是转过头严肃地教育道:“挂着应龙旗的急使,每个月都会来一次。平时都是走启夏门,所以你们不认得。今天大概启夏门关得早,他绕路跑来咱们延兴门了。下次记住,再严厉的命令,在这个旗面前都不是事,千万不能阻拦,不然大祸临头。”

    众人纷纷点头,城门郎一挥手:“别闲聊了,赶紧把门关上,再去找监门那群笨蛋,落不了钥我要他脑袋!”

    那骑士进了延兴门,径直走了大约两坊距离。四周的行人行色匆匆,都在街鼓咚咚声中往家里赶去,已经有士卒巡街吆喝,不过没人敢阻拦那一面应龙旗。骑士观察片刻,跃马进入附近永崇坊。这里的东南角有一个废弃的放生池,传说曾经闹过妖狐,所以很少有人靠近。

    到了放生池边,骑士摘下斗笠,露出阿罗约的那张憨厚面孔。他翻身下马,把坐骑右侧的大筐卸下来,蜷缩在里面的张小敬一下子滚落出来,随之滚出来的还有几十枚新鲜荔枝和几根树枝。

    阿罗约每天都牵着骆驼出城喂养,知道每隔一个月,就会有一骑运送荔枝的飞使抵达长安,也知道那应龙旗比军使还威风,任何时候都畅通无阻。今天恰好就是飞使送货的日子,他为了恩公,大着胆子把那飞使给截住打昏,自己假扮骑士,带好全套符信,然后把张小敬藏进了筐里。那筐顶黄条是御封,谁也不敢擅自开启,于是就这么混进城里来了。

    全天下也只有这一骑,能在长安城封闭之际,还进得来。

    张小敬从地上站起来,拍掉身上的果叶,环顾四周,眼神里透着些郁郁之色。他适才吃了点野味,状态略微恢复,只有嗓子仍旧说不出话来。阿罗约看向恩公,觉得他身上似乎发生了什么变化:双鬓好像又斑白了一点,那一只犀利的独眼,现在却锋芒全失,只剩下一片晦暗的浑浊。

    大概是同伴的去世让他很伤心吧?阿罗约猜测,可是没敢问。

    张小敬比了个手势,让阿罗约在附近找来一根烧过火的炭棍和一张废纸。他虽不能像文人一样骈四丽六地写锦绣文章,但也粗通文字。炭棍唰唰地在纸上画过,很快写成一封短信。

    张小敬把信折好递给阿罗约,然后指了指远处的城楼。阿罗约看懂了意思,是让他把信交给延兴门的守军。不过他很奇怪,若这封信如此重要,为何恩公不自己送过去呢?张小敬摇摇头,指向另外一个方向,表示还有别的事。

    张小敬知道自己的身份太敏感了,贸然出现在官军面前,会横生无数枝节。天子的危机现在已经解除,让阿罗约去报个信就足够了。至于他,必须立刻赶去靖安司,如果李泌还活着,他一定会留在那边。

    萧规临终前留下的那句话太过骇人,他没法跟任何人讲,无论如何得先让李泌知道,而且要尽快。

    阿罗约把短信揣好,向恩公鞠了一躬,转身离去。张小敬牵过那匹骏马,把两个荔枝筐卸掉丢进放生池,翻身上去,强打起精神朝坊外冲去。

    借着应龙旗的威势,守军不敢阻拦。张小敬离开永崇坊,沿着大路又向西跑了一段路。坐骑忽然发出一声哀鸣,躺倒在地,口吐白沫,眼看不行了。

    这匹快马从户县子午谷出来,一路狂奔,到长安已是强弩之末。现在非但没得到休息,反又被张小敬鞭挞着跑了一段,终于坚持不住,轰隆一声倒在地上。张小敬骑术高明,可衰弱的身体反应不过来,一下子被摔下马去,头上斗笠被摔落在地,滚出去很远。

    他从地上咬着牙爬起来,朝四周望去,想找找是否有别的代步工具。这时对面传来一阵脚步声,原来是督促居民回坊的万年县衙巡哨。

    这些巡哨看到一匹驿马躺倒在路中间,还有个使者模样的人站在旁边,十分蹊跷,纷纷举起了武器,朝这边呼喊。张小敬口不能言,只得把应龙旗拿起来挥动。巡哨里有懂行的,一看这旗,知道厉害,动作迟疑起来。

    可哨头却眼神一眯,手握铁尺走过去,狠狠抽在张小敬的脖颈上,直接把他打趴在地:“张阎王?你冒充皇使飞骑,真以为咱认不出来?”

    那一只独眼在万年县太有名气,谁都知道怎么回事。张小敬看这哨头的脸,并不认识,大概是自己入狱后新提上来的。哨头狞笑道:“张大帅收拾过的小角色太多,怎么会认识我呢?不过我知道一个人,您一定认识,而且他也一定很想见你。”

    张小敬一愣,难道他们要把自己抓回万年衙门?他心中大急,此事涉及重大,岂能在这里耽搁!

    哨头也不答,招呼两个人把张小敬架起来,朝着旁边一条路走去。张小敬试图挣扎,可那两个巡哨各执一条胳膊,让他无力反抗。

    若换了平时,这两个人根本走不了一回合。张小敬先战突厥狼卫,又阻止了蚍蜉,却被这两个小杂鱼按得死死的,可谓是虎落平阳。

    这一行人走街串巷,很快来到一处宅邸。宅邸只有一进,正中是个小庭院,修得非常精致,石灯楠阁、苍松鱼池一样不缺,北边坐落着一座浅黄色的阁楼,还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哨头站在庭院门口等了一阵,很快出来一个浅青官袍的中年男子,他眼狭鼻钩,看到张小敬被押在门口,眼睛不由得一亮。

    哨头道:“知道您一直在找这人,我们一逮到,衙门都没过,就先给您送来了。”那人递给他几吊实钱,哨头欢天喜地走了。

    “张小敬,你今天做下的事情可真不小啊。真是小看你了。”这中年男子阴恻恻地说道,语气里带着压抑不住的痛快。张小敬抬头一看,果然是熟人,原来是虞部主事、熊火帮的老大封大伦。

    封大伦对张小敬怕极了,他一直忐忑不安地待在移香阁里,不等到这个凶徒彻底死亡的确切消息,他就不踏实。熊火帮自有他们的情报渠道,张小敬被全城通缉,很快通缉令又被撤销,然后兴庆宫发生爆炸,全城宵禁闭门,这一系列事件之间,隐约都和这位前不良帅有关联。他甚至模模糊糊地打听到,张小敬似乎已经叛变投靠蚍蜉。元载栽赃的那个罪名,居然成真了。

    没想到,事情的进展太过离奇。不知怎么回事,这家伙居然莫名其妙地被巡哨抓住,恰好这哨头是熊火帮在衙门里的内线之一,巴巴地将张小敬送到了自己面前。

    看到这个昔日威风八面的家伙,如今乖乖跪在阶下,听任宰割,封大伦忐忑了一天的心情终于大为畅怀。

    “当日你闯进我熊火帮,杀我帮众,有没有想过还有这么一天?”封大伦伸出一只脚,把张小敬的下巴抬起来。不料张小敬的独眼一瞪,吓得他习惯性地一哆嗦,整个人差点没站稳,连忙扶住了旁边的廊柱。

    封大伦恼羞成怒,一脚直踹到张小敬的心窝,让他咕咚一下躺倒在地。封大伦犹嫌不够,走过去又狠狠踢了几脚,边踢边吼,像是疯了似的。

    “你不是义薄云天要为战友报仇吗?你不是舍了性命要把我熊火帮连根拔起吗?你不是要护着闻染那个小娼妇吗?”

    那一次屠杀,给封大伦留下的阴影实在太大了,一直到现在他都对张小敬这个名字无比畏惧。这压抑太久的恐惧,现在化为凌虐的快感,全数倾泻在张小敬身上。

    封大伦打得满头是汗,这才收了手。他蹲下身来,揪起张小敬的头发:“天理循环,报应不爽。你今天落到我手里,可见是天意昭然。别指望我会送你见官去明正典刑,不,那不够,只有我亲手收了你的命,才能把噩梦驱除,为我死去的帮内弟兄们报仇!”

    他的表情激动到有些扭曲,现在终于可以亲手将胸口的大石掀翻,封大伦的手在微微颤抖。

    张小敬面无表情,可手指却紧紧地攥起来,心急如焚。封大伦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你怕了?你也会怕?哈哈哈哈,堂堂五尊阎罗居然怕了!”

    这时候远方东边的日头正喷薄而出,天色大亮,整个移香阁开始弥漫起醉人的香味。封大伦把张小敬的头发再一次揪得高高,强迫他仰起头来面对日出,咽喉挺起。那只独眼骤视强光,只得勉强眯起来。封大伦却伸出另外一只手,强行把他的眼皮撑开,让那金黄色的光芒刺入瞳孔,应激的泪水从眼眶流出。

    “哭吧,哭吧,你这恶鬼,最惧怕的就是人世的阳光吧?”封大伦发癫般叫道,浑然不觉一股奇怪的香味钻入鼻孔。他的手越发用力,几乎要把张小敬的头皮揪开——不,已经揪开了,封大伦分明看到,随着他把头皮一寸寸撕开,里面露出一个赤黑色的狰狞鬼头,尖头重瞳,利牙高鼻,头上还有两只牛角。

    “阎罗恶鬼!去死吧!”

    他抽出腰间的匕首,朝着张小敬挺起的咽喉狠狠割去,眼前顿时鲜血飞溅。

    李泌踏回到京兆府的第一步,便开口问道:“内鬼关在哪里?”赵参军躬身道:“已经妥善地关起来了,没和任何人接触,只等司丞返回。”

    李泌询问了一下拘捕细节,连礼都不回,铁青着脸匆匆朝着关押的牢房而去。

    他一接到赵参军的口信,便立刻离开了那个宅邸。李林甫还留在那里,但是外面布满了旅贲军的士兵。反正李泌现在已经豁出去了,不介意多得罪一次这位朝廷重臣。

    来到牢房门口,李泌隔着栏杆朝里面看了一眼,确实是靖安司大殿的通传。他顿时觉得面皮发烫,这家伙居然在自己眼皮底下来回奔走了整整一天,这对任何一位长官来说都是莫大的耻辱。

    可是他有点想不通。靖安司里每一个人的注色经历,都要经过详细审查,大殿通传自然不会例外。这家伙到底是怎么躲过这么严格的检查,混入殿中的?

    李泌不相信突厥狼卫或者蚍蜉能做到这一点,这不同于杀人放火,操作者对官僚体系必须十分了解,且有着深厚根底,才能摆平方方面面,把一个人送入靖安司内。

    可惜所有的卷宗档案,都随着大殿付之一炬,现在想去查底也不可能了。

    现在回想起来,之前把安业坊宅邸的地址告知李泌的,正是这位通传。当时他说消息来自一位主事,李泌根本没顾上去查证。很明显,这是幕后黑手的拨弄之计,先把李林甫诱骗过去,再把李泌引去,这样一来,兴庆宫的灾难便有了一个指使者,和一个证人。

    这个幕后黑手,手段果然精妙。只是轻轻传上几句话,便把局面推到这地步。

    太子确实是最大的受益者,可他真的能玩出这种手段吗?李泌一直拒绝相信,他太了解李亨了,那样一个忠厚又带点怯懦的人,实在不符合这个阴暗风格。

    本来李泌想立刻赶去东宫药圃,与太子再次对质。可是他考虑再三,还是先处理内鬼的事。要知道,如今兴庆宫乱局未定,天子生死未卜。若是他龙驭宾天,也还罢了;若是侥幸没死,他老人家事后追查,发现太子居然提前离席,那才是大难临头。

    李泌就算自己敢赌,也不敢拿太子的前途去赌。他能做的,就是尽快审问内鬼,揪出真正的幕后黑手——如果真不是太子的话。

    这些思忖,只是一闪而过。李泌推开牢房,迈步进去。内鬼已经恢复了清醒,但是全身被五花大绑,嘴里也收着布条。

    “把他的布条摘了。”李泌吩咐道。

    赵参军有些担心地说他如果要咬舌自尽可怎么办?李泌冷笑道:“为了不暴露自己身份,他先后要杀徐宾和姚汝能,这么怕死,怎么会自尽?”

    于是有士兵过去,把布条取走。内鬼奄奄一息地抬起头,看向李泌,一言不发。

    “今天一天,你带给我无数的消息,有好的,有坏的。现在我希望你能再通报一则消息给我——是谁把你派来靖安司?”

    内鬼吐出两个字:“蚍蜉。”

    “可笑!”李泌提高了声音,“光靠蚍蜉,可做不到这一点。”他走近两步,语带威胁,“别以为来氏八法已经失传!说!是谁把你派来靖安司的?”

    来俊臣传下来氏八法,是拷问刑求的八种苛烈手段,不过这些手段只在刑吏狱卒之间流传,读书人向来不屑提及的。李泌连这个威胁都说出口,可见是真急了。

    通传不为所动:“李司丞,你刚才说,我为了保全自己不惜杀害两人灭口,是怕死之人。但你有没有想过,还有另外一个可能?”

    李泌眼神一闪。

    “所有知情的人都得死。”通传咧开大嘴,露出一个瘆人的笑容,连舌头都伸了出来。

    李泌立刻反应过来,急忙伸手去拦。可通传双颌一合,一下子就把自己舌头咬断,然后拼命吞了下去。那半截舌头滑入咽喉,却因为太过肥厚而塞在喉管里。监狱里的人急忙过去拍打其背部,可通传紧闭着嘴,任凭鲜血从齿缝流泻而出。没过多久,他痛苦万分地挣扎了几下,活活被噎死了。

    是的,所有知情的人都得死,包括他自己在内。

    监牢内外的人都一阵哑然,可摘下布条是李泌亲自下的命令,他们不知该如何反应才好。李泌面无表情地转过头:“查一下,平日里谁和这个通传私下有来往,只要还活着,全给我带来!”

    靖安司档案已毁,如今通传又自尽而死,想挖他的底,就只能寄希望于他平时流露出的蛛丝马迹了。

    既不幸也幸运的是,那一场大火之后,靖安司剩下的人不算多,且多集中在京兆府养伤。所以赵参军没费多大力气,就召集到了平时跟通传有来往的十来个人。李泌扫视了一眼:“怎么都是唐人?他就没和胡人来往过?”

    赵参军说,吉温之前把胡人官吏都驱走了,说是为了防止有突厥内应。李泌眼睛一瞪:“瞎胡闹,赶紧把他们找回来!”赵参军赶紧出去布置,李泌则留在监牢里,先问这十几个人。

    这些人战战兢兢,以为要被严刑拷问。不料李泌态度还算好,只是让他们说说平日里对通传的了解,越详细越好。于是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把知道的都和盘托出。

    原来这个通传姓陆,行三,是越州人,别看在大殿内是个大嗓门,平日却是个寡言性子。众人只知道他是单身,一直未有娶妻,在京城这边也没什么亲戚。至于陆三怎么从越州来到京城,又是如何被选入靖安司,却几乎没人知道。只有一个人提及,陆三之前似乎在军中待过。

    李泌反复问了好几遍,并没得到什么有价值的答案。他有些气恼地背着手,让他们继续想。正在逼问时,门被推开,又有几个胡人小吏忐忑不安地被带进来。他们就住在光德坊附近,所以第一时间被找回来了。

    李泌让他们也回忆,可惜这些小吏回忆的内容,跟前面差别不大。陆三对唐、胡之人的态度,没有明显的倾向。大家的评价都很一致,这人沉稳知礼,性格和善,与同僚寻常来往也都挺多,但全是泛泛之交,没一个交往特别亲密的。同僚有个大病小灾婚丧嫁娶,从来不会缺了他的随份,偶尔谁有个拆借应急,他也肯出力帮忙,是个恩必报、债必偿的人。陆三自己倒没什么特别的爱好,偶尔喝点酒,打打双陆,也就这样了。

    李泌站在一旁,忽然喊:“停!”众人正说得热闹,被强行中止,都是一阵愕然。李泌扫视一圈,问刚才一句话谁说的?一个唐人小吏战战兢兢举起手来。

    李泌摇摇头:“再上一句,恩必报、债必偿那句。”众人面面相觑,一个五十多岁的粟特老胡站起身来,面色有些惶恐不安。

    “偶尔谁有个拆借应急,他也肯出力帮忙,是个恩必报、债必偿的人——这是你说的吧?”

    “是,是在下说的……在下曾经找陆三借过钱。”他的唐语说得生硬,应该是成年后学的。

    “借了多少?”

    “三千钱,两匹绢,借了两个月,已经还清了。”

    李泌道:“刚才你说他是个恩必报、债必偿的人,这是你的评价,还是他自己说的?”粟特老胡对这个问题有点迷糊,抬起头来,李泌道:“咱们一般人都说有恩必报,有债必偿,你为何说恩必报、债必偿?”

    老胡不太明白长官为何纠结在这些细微用字上,还不就是随口一说嘛,哪有什么为何不为何?他讪讪不知该怎么答。李泌道:“你下意识这么说,是不是受到了陆三的影响?”

    成年后学异国语言,很容易被旁人影响,往往自己都不自知。经过李泌这么一启发,老胡一下子想起来了:“对,对,陆三老爱说这话,我这不知不觉就顺嘴学了。”

    李泌若有所思,转过脸去对赵参军道:“把他们解散吧。”

    “啊?问出什么了?”赵参军一头雾水。李泌答非所问,随口诵出一段歌谣来:“守捉郎,守捉郎,恩必报、债必偿。”一边说着,表情越发阴沉。

    “有恩必报,有债必偿”,这本是市井俗语,流传甚广。守捉郎为了和自己名号的三个字凑齐,特意截去“有”字,只剩下“恩必报、债必偿”。全天下只有他们会这么说。

    李泌一甩袖子,声音转而严厉:“调一个百人骑队,随我去平康里!”

    封大伦的移香阁,位于东城靖安坊——很讽刺的是,和靖安司同名——这里算是万年县的一个分界线,靖安坊以北,尽是富庶繁华之地;以南不是荒地就是游园别墅,居民很少,多是帮会浮浪子在其间活动。他把移香阁修在这里,既体面,也可以遥控指挥熊火帮。

    这宅子是他几年前从一个商人手里买的。说是买,其实是巧取豪夺。虞部主事位卑利厚,在营造上稍微玩点花样,再加上黑道的力量,压榨一个没背景的小商人轻而易举。

    移香阁是封大伦花了大力气去修缮的,最是风雅不过。因此他不乐意让熊火帮那些粗鄙之人靠近,只允许几个守卫在门口待着。

    说是守卫,其实就是几个浮浪少年和混混,或蹲或靠,没什么正经仪姿。他们在门外听见院里主人一阵接一阵地狂吼和狂笑,不禁面面相觑。其中有个老成的说:“也不怪主人这样。你们不知道,之前那个独眼阎罗曾经杀进咱们熊火帮总堂,杀了几百个好手,是咱们的大仇人。”

    “几百人?”周围几个少年倒吸一口冷气,“咱们熊火帮上下都没有几百人吧?”

    “嗐!我就那么一说!反正那疯子把咱们折腾得不轻,这回落到主人手里,不知得多凄惨呢。”老成的那人感叹了一句,旁人忽然耸了耸鼻子:“好香啊。”

    “废话,你第一天当值吗?这叫移香阁,墙里都掺着芸辉香草、麝香和乳香碎末。只要日头一照过来,就有异香升起。”

    “不是……”少年又闻了闻,“味道是从对面传来的。”

    其他守卫也闻到了,这是不同于移香阁的香味,味道更加浓郁,一吸入鼻子就自动朝着脑部而去。众人还没来得及分辨出香味的来源,脑袋已感觉有点涨晕,眼前略显模糊,似乎出现了美酒、美姬以及高头骏马等好物。他们靠在一起,呵呵地傻笑起来。

    这时一个人影飞快地冲过来,手持一柄木工锤,朝着他们头上敲去。守卫意识迟钝,根本反应不过来,几下闷闷的重击,便全躺倒在地昏迷不醒。随即一个女子也出现在门口,她以布覆口,手里捧着一副正在燃烧的粗大燃香。

    她把燃香掐灭,点了点头。拿锤子的男子这才把覆住口鼻的薄布扯掉,露出岑参的面孔,至于那女子,自然就是闻染。

    岑参面色凝重地注视着那香:“这就是传说中的迷魂香?”闻染摇摇头道:“哪有一闻就倒的迷魂香,最多是迷幻罢了。这副迷幻香是用曼陀罗花、火麻仁和肉豆蔻果配成,只能让人变得有点迟钝,眼前产生幻觉,最多就这样了。”

    “这足够了。”岑参抬头看了眼门楣,晃晃手里的锤子,自嘲道,“我岑参本来想做个仗剑游侠,想不到居然做起这种迷香宵小的勾当。”

    闻染眼皮垂下:“公子送到这里,已经仁至义尽了,接下来的事就让妾身自己完成吧。”岑参哈哈一笑,走在她面前:“孤女报恩,以弱击强,这等好题材,我岂能袖手旁观。我不为大义,只为取材!”

    他们的计划很粗糙,也很简单。闻染负责放烟,让敌人变迟钝,岑参负责动手。移香阁的格局很小,今天又逢灯会,守卫不会太多。只要那迷幻香真的管用,岑参有信心单枪匹马把封大伦给绑出来。

    解决了门口的守卫之后,闻染蹲下来,把迷幻香插在门槛里,再次点燃。待得香气扩散了几分后,她再用一柄小团扇往里扇动。这种香颗粒很粗,行烟比较重,它会先在低处弥漫,再慢慢飘高。所以即使是在敞开的院子,也不必担心会被风吹散。

    闻染让香飘了片刻,估算差不多已经扩散到整个移香阁了,然后冲岑参点了一下头。岑参一撩袍角,拿起锤子冲进门去,闻染紧紧跟在后面。

    他先绕过照壁拐角,看到一个仆役正咧着嘴对着一棵树傻笑,起手一锤将其砸翻,然后冲到一处青砖地面的院落里,猛然站住了脚。随后而至的闻染,发出一声愤怒的尖叫。

    这院落不大,可装饰得很精细,有木有水,一座精致香阁坐落在北边。可在这风雅至极的院落正中,却是一副血淋淋的残暴场面。

    封大伦揪着张小敬的头发,一边叫着“阎罗恶鬼!去死吧!”,一边拿着匕首疯狂地朝他身上戳去。张小敬双手被缚,没有反抗能力,只能尽量挪动肌肉,避开要害。也许是心神激荡的缘故,那迷幻香对封大伦的效力格外明显。在他眼中,张小敬此时的形象大概是一只真正的地狱恶鬼。

    也幸亏封大伦被迷幻香所迷,下手失去准头。张小敬虽然被戳得鲜血淋漓,但要害位置一直没事。

    岑参和闻染本来只想来此绑架封大伦,没想到居然能碰到张小敬。岑参最先反应过来,一马当先,冲过去一锤砸飞了封大伦的匕首,然后一脚把他踹飞。闻染则飞扑在张小敬身上,放声大哭。

    说起来,虽然两人一直在寻找对方,但这却是他们在十二个时辰之内,第一次真正相见。

    张小敬睁开独眼,看到在冥冥中出现了闻无忌的面容,面带欣慰。随后是第八团的那些兄弟,一个个亲热地聚在云端,面目模糊。可很快他又看到,在闻无忌身边,突兀地出现了萧规的脸,他嚼着薄荷叶,一脸狰狞地望着他,有赤色的火焰自他体内钻出来。

    张小敬骤然受惊,身体剧颤。那一瞬间,原本麻痹的嗓子陡然通畅了,一阵嘶哑的吼声从喉咙里冲出来,说不上是悲痛还是愤怒。

    闻染见状,知道他也被迷幻香所影响,看到了心底的隐痛。她赶紧从鱼池里取来一些冰水,泼在他脸上,然后把绳索解开。张小敬这才注意到闻染的存在,他颤巍巍地抬起头,摸摸她的秀发,久久不能作声。

    封大伦斜靠在移香阁前,眼神略有涣散。岑参一直警惕地盯着他,防止这个家伙逃走。

    迷幻香的效力很短暂,很快封大伦便恢复了神志。这位虞部主事狞笑道:“现在全城不知为何已开始戒严,你们就算把我绑住,也休想顺利离开。”

    岑参脸色变了变,此前兴庆宫的骚乱他略有耳闻,街鼓声也听到了。封大伦说得一点不错,现在全城戒严,他们带着一位朝廷官员,只怕连坊门都出不了。

    而今之计,只能把封大伦就地杀死,然后躲到戒严解除,再想办法将张小敬和闻染送出城。岑参暗暗盘算着,心神出现了一丝松懈。封大伦窥准这个时机,身体突然跃起,返身钻进移香阁,手一抬,将大门给死死闩住。

    封大伦经营黑道多年,处处谨慎。这移香阁除了奢华之外,也安装了一些保命的手段。比如移香阁的入口木门,两侧门轴用四件铜页固定。只要人在里面把铁闩放下,外面的人除非拆下整扇大门,否则绝不可能踹开或砸开。

    岑参冲到门前,踹了几下,大门却纹丝不动。封大伦隔着窗格哈哈大笑一番,掉头离开。岑参知道移香阁里一定藏着密道,可以通向别的地方。可他无计可施,只能看着这个罪魁祸首悄然消失。

    岑参狠狠踢了大门一脚,回身对闻染急切道:“快走,封大伦逃了,一定会叫人回来。”闻染点点头,和岑参一左一右,把张小敬搀扶起来,往外走去。

    “我们先回闻记香铺,脚程快的话,还能在鼓绝前赶回去。”岑参大声道。这时张小敬却开口:“不,我们去光德坊…”

    “光德坊?不可能,那太远了!”岑参瞪着眼睛。

    “我有紧要之事……要去告诉李司丞,快走。”张小敬的语气虚弱,但却非常坚定。闻染有些犹豫,可岑参却毫不留情:“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惦记这个!先出去再说!”

    他们两个搀着张小敬,迅速走到院落门口。刚迈出门槛,却猛然听到一声呼号,随即被一片金黄色的光芒晃花了眼。待得视力恢复,他们才看到,眼前突兀地出现了一大批龙武军士兵,光芒即来自朝阳在那一件件盔甲上的耀眼反射。

    这些士兵在门前站成一个半圆形,弩机端平,弓弦绞紧,一副如临大敌的姿态。如果发起攻击的话,只消半个弹指,他们便会被射成刺猬。

    在队伍的最前方,站着三个人。左边是陈玄礼,右边是永王,刚刚逃出去的封大伦满脸狞笑地站在最前面,朝这边指过来。

    守捉郎在京城的落脚点在平康里的刘家书肆,旁边就是十位节度使的留后院。今日守捉郎先后损失了两个刺客、一个火师,还被人把据点搅得乱七八糟,可谓是颜面丢尽。

    丢脸归丢脸,事情还要继续做。长安城昨夜动荡非常,他们得设法搜集情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守捉郎在京城的队正,一直在埋头收拾残局。

    可就在这时,巷子外传来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连整个地面都在微微颤动。队正是上过沙场的人,知道有骑兵逼近,连忙吩咐手下人去查探。

    可还没等他们做出什么反应,整条巷子已被彻底封锁。

    现在天色已亮,花灯已熄,百姓又都被赶回了坊内,城内六街如入夜后一样通畅宽敞。这一支马队发足疾驰,很快便赶到了平康里,在本坊铺兵的配合下,将这里团团包围。

    守捉郎们十分惊慌,不知发生了什么。队正眉头一皱,起身走出巷子,迎面看到一位官员正往里闯,所有试图阻拦的守捉郎都被他身边的士兵推开。

    队正刚要拱手说些场面话,却不防那官员扔过来一个圆形的东西。那东西在地上骨碌骨碌滚了几圈,到了队正脚面,这竟是一个人头,而且是新鲜割下来的。

    那官员大声道:“我是靖安司丞李泌。这人名叫陆三,是你们守捉郎的人?”

    队正看出来了,这官员表面上很冷静,可内里只怕快要炸了。他直觉这事一定和之前的动荡有大关系,这种情况之下,守捉郎不能再严守那一套准则,否则会被狂暴的朝廷连根拔起。

    队正迅速做了决断,老老实实道:“在京城的守捉郎是有数的,在下不记得有这个名字,也不认得这张脸。”

    不待李泌催促,队正主动取来名簿。李泌见这名簿笔墨陈旧,不可能是仓促间准备出来的,应当不假,里面确实没有这个名字。

    李泌想了想,又问道:“守捉郎会自己接生意吗?”

    队正道:“不可能,一切委托,都必须经过火师。”

    “如果外来的,是不是京城地面就管不着了?”

    队正一愣,李泌一下子就问到点上了。的确有这种可能,外地的守捉郎接了外地客人关于京城的委托,来到长安,这种情况,则不必经过京城火师。但是长安分部会提供一定基本协助,比如落脚点,比如向导和情报支持,但具体事项他们不过问,也不参与。

    如果陆三是在外地接的委托,前来长安潜伏在靖安司里,那在京城火师里确实查不到什么根底。

    “那些外地客人,以什么人居多?”

    队正也不欺瞒:“大豪商、边将、世家、地方衙署等。”李泌追问道:“那么哪种外地客人,他们委托的京城事比较多?”队正终于犹豫起来,欲言又止。李泌进逼一步,语气凶狠:“之前你们派人刺杀突厥右杀,已经触犯了朝廷忌讳,再不老实,这黑锅就是你们守捉郎来背!”

    队正叹了口气,知道这位官员根本糊弄不过去,朝东边看了一眼,低声道:“留后院。”

    在刘记书肆的对街,是十座留后院。这些留后院背后分别站着一位节度使,代表了他们在京城的耳目。留后院相对独立于朝廷体制,他们既传送外地消息给中枢,也把中枢动态及时汇报给节度使。

    若说哪个外地客户对京城的委托需求最大,则非这十座留后院莫属。

    李泌微微动容,一牵扯到留后院,便与边事挂钩,这件事就变得更复杂了。他问道:“那么你们与留后院之间的账款如何结算?”

    这是一个极其精准的问题。若他一味追问委托内容,队正可以搪塞说不知情;但从财账这个环节切入,却有流水为证,很难临时隐瞒。

    队正知道这问题问得刁钻,只得吩咐旁人取来火师那边的账簿,解释道:“我们与留后院的账,每月一结。总部送单据过来,留后院按单据付账。到底是什么细项,除非是京城经手的委托,否则我们不知道。”

    守捉郎在京城的据点,需要承担汇兑折买的事,把各地酬劳集中起来,换取粮草铁器等物运回边境守捉城,所以大账都从这里结。

    “取来我看。”

    李泌没有轻信队正的话。他带了几个老书吏,把近一年来的守捉郎账簿都拿过来,亲自查证。对一个秘密组织来说,这简直就是公开侮辱,可队正咬咬牙,没敢造次。

    李泌下的指示很简单:找出一年来十座留后院与守捉郎的所有交易,减掉京城分部经手的委托,看看交易数字最高的那个是哪家留后院。

    要知道,在靖安司安插一个眼线是件极困难的事,价格一定非常昂贵;如果要搞出蚍蜉这么大规模的计划,花费更是惊人。这个数字,会体现在交易额上。只要查一查,哪一座留后院花在外地委托守捉郎到京城做事的费用最高,结论便昭然若揭。

    很快书吏们便得出了结论——平卢留后院。仅仅只是天宝二载,它付给守捉郎的费用就超过一万贯,其中京城委托所占只有不到两千贯。

    “平卢……”李泌仔细咀嚼着这个名字。

    相比起其他九位节度使来说,平卢节度使比较新,刚刚设立两年不到。它其实是从范阳节度使析出来的一个次级,只管辖十一个守捉城和一个军,治所在营州。

    正因为它太新了,所以李泌一时间竟想不起来平卢节度使是谁,只好把探询的眼光投向队正。队正对这个自然很熟悉,连忙回答道:

    “回禀司丞,平卢节度使的名字叫——安禄山。”

章节目录

长安十二时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马伯庸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十三章 辰正-长安十二时辰,长安十二时辰,笔趣阁并收藏长安十二时辰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