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黄素良的时候已近申时,段飞叫人去雕刻店买了些雕刀和黄杨木,切成整齐的长方形小块,他兴致盈然地玩起了雕刻。
申时末的时候终于有消息传来,桂萼与戎文盛乘坐的官船已经抵达苏州码头,他们正向苏州府衙而来。
段飞穿戴整齐带着仪仗到衙门口迎接,因为有杨慎在场,大家见面之后一切都按官场惯例来办,杨慎已准备好在衙门里为他们两人接风,酒菜就是从快活楼里订的。
酒至半酣段飞突然问桂萼道:“子实兄,你从前在丹徒等地为官多年,处理民政是绝无问题的,不过……苏州与丹徒那些地方不同,子实兄你可知在苏州为官最重要的是什么?”
桂萼恭敬地说道:“下官惶恐,正要向两位大人请教。”
段飞笑道:“你怎么还这么客气,我们可是老相识了,指教不敢,我随口说说,你觉得可行就听,不可行就当我在说醉话好了,我认为在苏州这种地方做官,搞活经济最最重要,苏杭扬历来一直都是鱼米之乡,现在更是我大明的经济、文化中枢,税赋占了大明江山的好几成,倘若苏州经济搞得不好,税赋减少,只怕咱们的内阁六部都要打个喷嚏,所以说这个经济一定要搞好才行。”
杨慎也微微颔,虽然他难以接受商业化的思想,但是苏州的赋税的确很重要,桂萼和戎文盛没有做声认真听着,段飞继续说道:“怎样才能搞活经济让苏州成为咱大明屈一指的经济之都呢?这就要多动脑筋了,时代不同了,很多因循守旧的东西该丢掉就得丢掉,只要是能够促进经济展社会繁荣的就要毫不犹豫地实施,不知子实兄在这方面有什么想法没有?”
桂萼精神大振地说道:“段大人所言令下官茅塞顿开,下官早有些微想法,却没有段大人呢想得如此透彻,有两位钦差大人在场,下官正要请教。”
在段飞和杨慎的鼓励下,桂萼精神抖擞地说道:“下官在历任丹徒等地知县时,深感赋税不均,营私舞弊、欺隐土地逃避赋税的问题非常严重,官豪势家不但通过诡寄、飞洒等诸种手法欺隐土地,又独占肥沃的土地,却只按低税率交纳很少的田租,把赋役转嫁到贫苦农民身上,丰年还好,一遇灾年,百姓便不胜其苦,实乃朝廷之大患,要解决这一问题先便要彻底清丈土地,下官任成安知县时,成安原额官民地二千三百八十六顷五十九亩九分,清丈之后,均量为大地二千七百八十一顷四分五厘,土地竟被欺瞒了两成半之多,推及全国,不知道还有多少土地被欺瞒侵占了。”
杨慎在心中算了一下,霍然拍案道:“竟有这样的事,那些贪官污吏豪强恶霸着实该杀!”
桂萼苦笑道:“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杨大人年少英,以弱冠之龄考中状元,从此身在朝堂,当然不知道这些底下的事,这清丈土地只是第一步,下官久任地方,熟知下情,目前实施的均徭法和十段册法都已积弊重重,条目之多令人瞠目结舌,连我都看不明白,何况百姓?清丈土地之后改革赋税势在必行,取消照黄册派定年份轮役的老办法,改以一省之丁粮供一省之役。合将十甲丁粮总于一里,各里丁粮总于一州一县,各州县丁粮总于一府,各府丁粮总于一布政司。而布政司通将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内量除优免之数,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斟酌繁简,通融科派,造定册籍,行令各府州县,永为遵行。”
听完桂萼的话后杨慎陷入沉思之中,段飞对施政不太懂,也就没多嘴,不过听起来似乎不错,赋役合并化繁为简,这种办法似乎在中学的历史课上听过。
杨慎想了许久,突然问道:“桂大人深思熟虑,此法大有可为,不知桂大人为它起了名字没有?”
桂萼见得到了杨慎的肯,他欣然说道:“此法将各种役目并为一项,按丁粮一次编定,俱于秋粮征收,因此我为其取名为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段飞脱口惊呼起来,这可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词,考历史的时候有百分之八十的几率会出,段飞忘记了它的内容,但是名字还是记得的,没想到是桂萼明的。
杨慎和桂萼、戎文盛都奇怪地看过来,段飞干笑一声,说道:“这个名字言简意赅,非常之好,若是能有得力人选在朝堂之上提出来,定能获得通过,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举双手赞成!”
杨慎却摇头道:“此法的确可行,不过却不宜在这个时候提出来,桂大人还得隐忍几年……”
桂萼会意地点点头,段飞却有些不解,问道:“为什么?此法能解民之疾苦,应该尽早推广才是。”
杨慎只是摇头,桂萼也不好解释,戎文盛低头不语假装没听见,段飞大为奇怪,突听耳边传来苏蓉的话,道:“公子别再问了,此法的确对百姓有利,对朝廷安稳也有大利,但是却要朝中有强力人士大力推行才行,清丈土地说得简单,桂萼当年就是这么被踢到应天养老的,眼下朝臣更迭,没有谁能够说自己已经坐稳了位置,这种得罪人的事没人敢做。”
段飞恍然喝了杯闷酒,对桂萼道:“有机会我便会向皇上提出来,倘若皇上感兴趣,这事便成了一半。”
桂萼点点头,却没有说话,段飞笑道:“桂大人,今日有个做生意的朋友来见我,说要在苏州开个纺织厂,规模不小呢,他之所以来找我主要是有些担心,纺织厂规模大了之后说不定会有些麻烦,真会这样么?”
杨慎道:“他的担忧并不是没道理的,这两日我处理苏州府的政务,现已有不少大商家建立起了过百架织机的工场,引起很多织户不满,他们围攻工场,甚至打伤了人,告到衙门里呢。”
段飞笑道:“这也不过是利益之争,倘若人家工场生产的东西不如你,你用得着去跟人家争执么?杨大人既然知道这事,不知那有百架织机的工场纳的赋税多还是一百户织户纳税多呢?”
杨慎蹙眉道:“虽然那工场纳税多,但是……”
段飞大笑道:“这不就结了?人家也是正经做生意纳税,这些织户凭什么去闹事?规模化正是人家经商的一种手段,就像两个小吃店,你的品种少东西上得慢,生意自然不如隔壁品种多,上菜快的铺子,难道争不过人家就要去砸了人家的铺子?这可不像话啊,杨大人,不知那件事是怎么处理的?”
杨慎答道:“乌知府为了平息此事,罚了那商人一万两银子,并让他们停工待命。”
段飞道:“这就不对了,看来乌有策不仅是个大贪官,更是个大昏官,他简直是在纵容刁民作乱嘛,这件事出来后其他工场是不是也相继倒闭了?”
杨慎缓缓点头,段飞眨巴着嘴说道:“看看,看看,这就是不懂经济,坑商害民的典型事例,这些大商家退出苏州,给苏州经济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可惜乌有策死了,否则我定要再给他脸上来几个耳刮子!”
杨慎道:“虽然乌有策死有余辜,不过这件事上我倒是觉得他没有什么过错,这件事迅平息正是他的功劳,至于那个商人利益受损,对其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不能因为他一人而损害了那么多百姓的利益啊!”
申时末的时候终于有消息传来,桂萼与戎文盛乘坐的官船已经抵达苏州码头,他们正向苏州府衙而来。
段飞穿戴整齐带着仪仗到衙门口迎接,因为有杨慎在场,大家见面之后一切都按官场惯例来办,杨慎已准备好在衙门里为他们两人接风,酒菜就是从快活楼里订的。
酒至半酣段飞突然问桂萼道:“子实兄,你从前在丹徒等地为官多年,处理民政是绝无问题的,不过……苏州与丹徒那些地方不同,子实兄你可知在苏州为官最重要的是什么?”
桂萼恭敬地说道:“下官惶恐,正要向两位大人请教。”
段飞笑道:“你怎么还这么客气,我们可是老相识了,指教不敢,我随口说说,你觉得可行就听,不可行就当我在说醉话好了,我认为在苏州这种地方做官,搞活经济最最重要,苏杭扬历来一直都是鱼米之乡,现在更是我大明的经济、文化中枢,税赋占了大明江山的好几成,倘若苏州经济搞得不好,税赋减少,只怕咱们的内阁六部都要打个喷嚏,所以说这个经济一定要搞好才行。”
杨慎也微微颔,虽然他难以接受商业化的思想,但是苏州的赋税的确很重要,桂萼和戎文盛没有做声认真听着,段飞继续说道:“怎样才能搞活经济让苏州成为咱大明屈一指的经济之都呢?这就要多动脑筋了,时代不同了,很多因循守旧的东西该丢掉就得丢掉,只要是能够促进经济展社会繁荣的就要毫不犹豫地实施,不知子实兄在这方面有什么想法没有?”
桂萼精神大振地说道:“段大人所言令下官茅塞顿开,下官早有些微想法,却没有段大人呢想得如此透彻,有两位钦差大人在场,下官正要请教。”
在段飞和杨慎的鼓励下,桂萼精神抖擞地说道:“下官在历任丹徒等地知县时,深感赋税不均,营私舞弊、欺隐土地逃避赋税的问题非常严重,官豪势家不但通过诡寄、飞洒等诸种手法欺隐土地,又独占肥沃的土地,却只按低税率交纳很少的田租,把赋役转嫁到贫苦农民身上,丰年还好,一遇灾年,百姓便不胜其苦,实乃朝廷之大患,要解决这一问题先便要彻底清丈土地,下官任成安知县时,成安原额官民地二千三百八十六顷五十九亩九分,清丈之后,均量为大地二千七百八十一顷四分五厘,土地竟被欺瞒了两成半之多,推及全国,不知道还有多少土地被欺瞒侵占了。”
杨慎在心中算了一下,霍然拍案道:“竟有这样的事,那些贪官污吏豪强恶霸着实该杀!”
桂萼苦笑道:“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杨大人年少英,以弱冠之龄考中状元,从此身在朝堂,当然不知道这些底下的事,这清丈土地只是第一步,下官久任地方,熟知下情,目前实施的均徭法和十段册法都已积弊重重,条目之多令人瞠目结舌,连我都看不明白,何况百姓?清丈土地之后改革赋税势在必行,取消照黄册派定年份轮役的老办法,改以一省之丁粮供一省之役。合将十甲丁粮总于一里,各里丁粮总于一州一县,各州县丁粮总于一府,各府丁粮总于一布政司。而布政司通将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内量除优免之数,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斟酌繁简,通融科派,造定册籍,行令各府州县,永为遵行。”
听完桂萼的话后杨慎陷入沉思之中,段飞对施政不太懂,也就没多嘴,不过听起来似乎不错,赋役合并化繁为简,这种办法似乎在中学的历史课上听过。
杨慎想了许久,突然问道:“桂大人深思熟虑,此法大有可为,不知桂大人为它起了名字没有?”
桂萼见得到了杨慎的肯,他欣然说道:“此法将各种役目并为一项,按丁粮一次编定,俱于秋粮征收,因此我为其取名为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段飞脱口惊呼起来,这可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词,考历史的时候有百分之八十的几率会出,段飞忘记了它的内容,但是名字还是记得的,没想到是桂萼明的。
杨慎和桂萼、戎文盛都奇怪地看过来,段飞干笑一声,说道:“这个名字言简意赅,非常之好,若是能有得力人选在朝堂之上提出来,定能获得通过,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举双手赞成!”
杨慎却摇头道:“此法的确可行,不过却不宜在这个时候提出来,桂大人还得隐忍几年……”
桂萼会意地点点头,段飞却有些不解,问道:“为什么?此法能解民之疾苦,应该尽早推广才是。”
杨慎只是摇头,桂萼也不好解释,戎文盛低头不语假装没听见,段飞大为奇怪,突听耳边传来苏蓉的话,道:“公子别再问了,此法的确对百姓有利,对朝廷安稳也有大利,但是却要朝中有强力人士大力推行才行,清丈土地说得简单,桂萼当年就是这么被踢到应天养老的,眼下朝臣更迭,没有谁能够说自己已经坐稳了位置,这种得罪人的事没人敢做。”
段飞恍然喝了杯闷酒,对桂萼道:“有机会我便会向皇上提出来,倘若皇上感兴趣,这事便成了一半。”
桂萼点点头,却没有说话,段飞笑道:“桂大人,今日有个做生意的朋友来见我,说要在苏州开个纺织厂,规模不小呢,他之所以来找我主要是有些担心,纺织厂规模大了之后说不定会有些麻烦,真会这样么?”
杨慎道:“他的担忧并不是没道理的,这两日我处理苏州府的政务,现已有不少大商家建立起了过百架织机的工场,引起很多织户不满,他们围攻工场,甚至打伤了人,告到衙门里呢。”
段飞笑道:“这也不过是利益之争,倘若人家工场生产的东西不如你,你用得着去跟人家争执么?杨大人既然知道这事,不知那有百架织机的工场纳的赋税多还是一百户织户纳税多呢?”
杨慎蹙眉道:“虽然那工场纳税多,但是……”
段飞大笑道:“这不就结了?人家也是正经做生意纳税,这些织户凭什么去闹事?规模化正是人家经商的一种手段,就像两个小吃店,你的品种少东西上得慢,生意自然不如隔壁品种多,上菜快的铺子,难道争不过人家就要去砸了人家的铺子?这可不像话啊,杨大人,不知那件事是怎么处理的?”
杨慎答道:“乌知府为了平息此事,罚了那商人一万两银子,并让他们停工待命。”
段飞道:“这就不对了,看来乌有策不仅是个大贪官,更是个大昏官,他简直是在纵容刁民作乱嘛,这件事出来后其他工场是不是也相继倒闭了?”
杨慎缓缓点头,段飞眨巴着嘴说道:“看看,看看,这就是不懂经济,坑商害民的典型事例,这些大商家退出苏州,给苏州经济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可惜乌有策死了,否则我定要再给他脸上来几个耳刮子!”
杨慎道:“虽然乌有策死有余辜,不过这件事上我倒是觉得他没有什么过错,这件事迅平息正是他的功劳,至于那个商人利益受损,对其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不能因为他一人而损害了那么多百姓的利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