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兰也并非没有见识的乡下女人,她对晋商会馆的怀疑,完全是出于对丈夫的担心罢了。
帝国西北的交通状况虽然比之前朝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兰州出发,前往西部疆土是砂石公路,但是诸如移民团、派遣单位都不会选择在冬季出关,尤其是出了玉门关之后,人口稀少,有些地段更是百里无人烟,除了少量商队,没有人想去挑战这里的恶劣天气。
因此,巴格尔所在的移民团是确定要在兰州城里过冬的。
好在有孙为公相伴,巴格尔的生活不愁寂寞,这位记者先生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大王,而且连日来带着巴格尔走街串巷,了解民情地方,倒也多有乐趣。
临近春节的这一天,巴格尔带着孙为公拜访了城外的移民屯,因为兰州是往西移民的必经之路,所以这里的移民屯是要为向西的移民提供各式服务的地方,尤其是冬季的过冬,这里家家户户都是大的宅院,房子很多,为的就是安顿过冬的移民,尤其是官方的移民。
孙为公几次想要来,但晋商会馆和当地的官员都会阻挠,晋商是帝国的豪商,帝国商人素来讲究闷声发大财,而与官僚机构一样,他们本质上是不喜欢记者这类身份的人的。因此在几个移民屯都没有呆多久,就以各种理由被请出来了。
孙为公对此早已熟练,他没有再强行进入移民屯,而是在附近的集市往来,巴格尔陪伴了大半天,晚上还是决定回去看看妻子。
“老兄,你为何总是在观察我?”打开窗子,巴格尔又看到那个系着围裙的男人在偷看自己。
巴格尔早就注意到了这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这几日他总是在通过各种途径观察自己。一开始,巴格尔以为他是安全局的密探,或者理藩院等衙门的派遣,但仔细观察之后,发现完全不像,巴格尔与那些情报人员打过交道,就没有见过这么挂相的,遇到自己就直勾勾的看,眼神一对,就搓手不好意思。
那个男人再一次尴尬笑了笑,搓了搓手,挠挠头,鞠躬之后,快步离开了。
司徒兰把一件大衣披在了巴格尔的身上,对丈夫说道:“我打听过了,他叫杜城,不是晋商会馆的人,倒是和我们一路的。”
“那怎么从京城来,都没有见过,是移民团过来帮忙的人吗?”巴格尔问。
司徒兰摇摇头:“听说是个西安人,最近几日才到的,是个厨师,他还带着老婆和十几岁的儿子,现在人在晋商会馆帮厨。哦,对了他女人就是那个上次给我们送饺子的蒙古女人。”
巴格尔这下彻底放心下来,他见过杜城的老婆,标准的蒙古婆姨,性格爽朗的很,但粗枝大叶的,也不像是搞情报的,巴格尔可没有见过带着老婆孩子搞监控的。
“巴先生,您是巴格尔先生,对吗?”
下午在阅览室看报纸的时候,巴格尔遇到了杜城的儿子杜峰。这个十三岁的孩子也盯着巴格尔看了一会,在巴格尔与他对视的时候,忍不住问道。
“是的,我是巴格尔。”巴格尔笑着说道,他坐在了杜峰的对面,发现这个孩子看的不是报纸,而是在预习功课,面前摆着的是帝国中学一年级的数学教科书,纸上写满了演算数字,看得出来,这个孩子在数学上并没有多大的天赋,学习起来有些吃力。
巴格尔问:“你爹爹是杜城是吗,你们刚从山东来的?”
杜峰点点头:“我们从西安来的,刚刚加入理藩院派遣团,我爹是派遣团的厨师了。”
“那你是怎么认识我的?”
“是我娘认出来的,您是她的恩人,当年是您把她从蒙古台吉的手里解救出来的。”杜峰说道。
巴格尔这才明白,难怪杜城夫妻对自己总是怪怪的,杜城很尊重自己,而他老婆很热情,总是为司徒兰提供各类帮助,原来杜城的妻子是一个被解救的不归奴。
“你们家怎么也移民去西津呀?”巴格尔与杜峰喝着热茶,聊了起来。
“我爹说,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他在烟台过的太苦了。”杜峰说道。
“他过的苦,你和你娘不觉得苦吗?”巴格尔听出话里的不对。
杜峰摇摇头:“我不觉得苦,但是我觉的,留在老家,我爹娘总是吵架。”
其实杜城的日子过的还算不错,其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在过去是一支商团的老人,这支西乡党组成的商团来往于西安与西宁之间。西安是帝国西北最早的工业区,纺织业、印染业发达,商团把西安出产的纺织品发售到辽东,商路最远可以西宁和拉萨,而内陆的这条商路,杜城走了很多遍,也很被仰仗,不仅在行商的过程中,阴差阳错的娶了一个蒙古媳妇,而且收入也很高。
可杜城的问题就在于他是家中老大,十七岁那年,父母先后因为疾病去世,杜城一个人把三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养活大,看着他们结婚后,自己才娶亲生子,若在乡里,这也是一段佳话,可是得到的却并非兄友弟恭,他的弟弟从小依赖杜城,导致个个都不上劲,杜城结婚之后,也要接济自己的兄弟,这惹得杜城一家并不和睦。
连续几年家庭都不稳当,杜城想到彻底分家,因为常年在关外走马行商,杜城索性要带来一家人去哈密,与兄弟彻底分开。
但却引发了不好的后果,一个弟弟把杜城告上法庭,说他把父母留下的财产全部私吞。
但是经过法庭审理,发现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最终那个告状的弟弟因为诽谤罪被入狱,而且这个案子在帝国最高法院复审之后,杜城的弟弟被认定为忘恩负义的典型,被严厉判罚,前往鳕鱼岛(阿拉斯加)服苦役十五年。
到了这个程度,虽然已经是恶有恶报,但杜城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因为长期打官司,原有的商团工作丢了,和兄弟之间再也没有了来往,连积攒多年的钱财都消耗一空。杜城最终还是选择走西口,去哈密。
只不过,帝国中廷的巡查使,在得知了杜城的事之后,给他介绍了去西津的新路子。
去哈尔滨,属于杜城的私人移民,关外并非帝国的重点建设区,所以帝国对那里的移民政策顶多就是宽松一些,没有什么优待。而去西津就不同了,有各种政策优待。
因为这么些年来往于西安与藏地之间,老实本分的杜城是个多面手,既能熟练的与各方人士打交道,还做的一手好菜,他的老婆也是如此,走南闯北惯了。而儿子杜峰也已经长大了,身体强壮,因此倒也适合长途跋涉。
巡查使是皇帝在帝国各地的派遣,因此很有面子,很快就在理藩院派遣团里给杜城找了一个工作,就是随行厨师。到了西津,杜城就可以成为某个官方机构食堂里的厨师,成为体制的内的人,如果不愿意干,也会得到一笔资金,在西津开办饭馆,而这也是杜城原本要去哈密的人生规划。
而真正打动杜城的是巡查使对其儿子的安排。
杜峰从小学习能力就一般,不好也不坏,但却是个爱学习的,在小学,经常就是前十名,但也不会太好。只不过因为他的努力,杜峰是有可能进入西安当地的重点中学的,可惜,与叔叔家的官司打破了这一切,这个官司影响了杜峰的学业,在小升中的考试之中发挥失常,只能进入最普通的中学学习。这也是杜城一直所内疚的。
而只要一家前往西津,杜峰就可以自动获得西津最好中学的入学资格,这让杜城下定了决心。
一路西来,巴格尔已经感受到了帝国对于西津的重视,尤其是移民的重视。现在的移民政策越来越精细,有些时候,甚至可以对某些人有专项政策。比如派遣团里的那些人,别说移民西津,就是愿意去西津工作十年,都有各种特殊的优待。
“老兄,你去过藏地,对吗?”等到晚上吃完饭,回来的孙为公听说了巴格尔今天的见闻立刻去找了杜城。
杜城眼见孙为公是巴格尔的朋友,也很热情,说道:“是的,孙先生。”
“那你能不能跟我讲一下藏地呢?我说的不是帝国的绥靖区,而是真正的藏地。”孙为公说。
杜城眼睛一变,说道:“其实如果不是这次巡查使孙大人的安排,我也不知道去哪里,老婆说要去哈密,那里是商路,来往的人多,我们耍的开,其实我想去藏地的,那里过的挺不错的,只不过担心儿子受不住高原的苦楚..........”
孙为公听了一会,说道:“不不,杜老哥,我不是让你讲现在的藏地,因为过了年,我自己会去看,会去听。我听说你走马三十年了,还未开国的时候,就去过藏地?”
“当然了,孙先生你不知道,老杜年轻时候去的地方多了,还是满清的时候,上人从藏地去北京,回藏地的时候,老杜就给牵马过。”杜城的媳妇说道,被杜城捅了一个肘子,说道:“我要是知道那佛爷的德性,老子死也不给那个东西牵马。”
孙为公却是诧异,他来兰州之后发现,其实黄教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蒙古人土地和藏地,在帝国甘肃也有很大的影响力,本地的汉人虽说未必会信黄教,但对各类宗教人士还是非常崇信的,怎么也不会像杜城如此这般。
杜城说道:“早些年藏地没有厄齐尔大人的时候,真是一片黑暗,那里的人简直就不像人。这么说吧,所有人的见到贵族、僧人,听到他们的吩咐,都要大声的回答,是的大人,声音小了还不行,而且还要这样........。”
杜城说着,做了一个吐舌头的动作,而且舌头尽可能的吐的多。他说道:“这是藏人的礼数,面对贵人就要这般,一边吐舌头,一边大声说话。只有这样才是尊重。
那个时候,藏地的人被欺负的非常厉害,农奴就直接和牲口住在一起,连个房顶都没有,而且也很少逃跑,一来跑不掉,抓住就是砍手砍脚,二来,他们相信这是宿命,觉得只要这辈子受苦越多,下辈子才能投胎更好。
年轻时候的我不懂事,还以为那就是对的,后来我才明白,那是错的,人凭什么一下生就有三六九等,咱们这边,虽然也被压迫,但是和在藏地不一样,那里是真的分为三大等级,九小等级的。”
孙为公和巴格尔听着杜城越说越生气,相视一笑,都是竖起了大拇指,他们可没有想到,这么一个小商人就这么有觉悟,说出这么些大道理来。
孙为公更是直接讨教这件事,要说起来,杜城的平等、法治的思想启蒙来源于那个刚刚被发配鳕鱼岛的弟弟,他的那个弟弟是个学习的好手,自小就被杜城省吃俭用送进学堂,学到的东西自然影响了自己的兄长。
但是更多的理论却是来自与藏地厄齐尔改制之后,全藏地的农奴进行了解放,但是厄齐尔可并不只是进行物质层面的解放,分一分牛羊牧场就罢了。而是要做思想上的解放,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工作,原因就在于藏地的老百姓几百年来被宗教愚弄,就连到手的自由都不敢要,只有思想上的进步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而杜城也得到很多听课的机会,因为藏地的气候很严酷,有些时候,前往拉萨行商,一旦时间掌握不好,就要在藏地过一个冬天,那里没有什么能打发时间的娱乐节目,杜城喜欢跟着去听课,一开始他只是特别喜欢有人公开声讨那些作威作福的家伙,因为这是他小时候想干而不敢干的事。后来觉得人家说的越来越有道理,不然也不会产生移民藏地的想法。
“那年厄齐尔大人和黄教摊牌,我就在拉萨,好家伙,光是从上人家里就搜出了四千万两银子,哎哟,白花花的银子,老百姓的血汗呀。”
帝国西北的交通状况虽然比之前朝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兰州出发,前往西部疆土是砂石公路,但是诸如移民团、派遣单位都不会选择在冬季出关,尤其是出了玉门关之后,人口稀少,有些地段更是百里无人烟,除了少量商队,没有人想去挑战这里的恶劣天气。
因此,巴格尔所在的移民团是确定要在兰州城里过冬的。
好在有孙为公相伴,巴格尔的生活不愁寂寞,这位记者先生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大王,而且连日来带着巴格尔走街串巷,了解民情地方,倒也多有乐趣。
临近春节的这一天,巴格尔带着孙为公拜访了城外的移民屯,因为兰州是往西移民的必经之路,所以这里的移民屯是要为向西的移民提供各式服务的地方,尤其是冬季的过冬,这里家家户户都是大的宅院,房子很多,为的就是安顿过冬的移民,尤其是官方的移民。
孙为公几次想要来,但晋商会馆和当地的官员都会阻挠,晋商是帝国的豪商,帝国商人素来讲究闷声发大财,而与官僚机构一样,他们本质上是不喜欢记者这类身份的人的。因此在几个移民屯都没有呆多久,就以各种理由被请出来了。
孙为公对此早已熟练,他没有再强行进入移民屯,而是在附近的集市往来,巴格尔陪伴了大半天,晚上还是决定回去看看妻子。
“老兄,你为何总是在观察我?”打开窗子,巴格尔又看到那个系着围裙的男人在偷看自己。
巴格尔早就注意到了这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这几日他总是在通过各种途径观察自己。一开始,巴格尔以为他是安全局的密探,或者理藩院等衙门的派遣,但仔细观察之后,发现完全不像,巴格尔与那些情报人员打过交道,就没有见过这么挂相的,遇到自己就直勾勾的看,眼神一对,就搓手不好意思。
那个男人再一次尴尬笑了笑,搓了搓手,挠挠头,鞠躬之后,快步离开了。
司徒兰把一件大衣披在了巴格尔的身上,对丈夫说道:“我打听过了,他叫杜城,不是晋商会馆的人,倒是和我们一路的。”
“那怎么从京城来,都没有见过,是移民团过来帮忙的人吗?”巴格尔问。
司徒兰摇摇头:“听说是个西安人,最近几日才到的,是个厨师,他还带着老婆和十几岁的儿子,现在人在晋商会馆帮厨。哦,对了他女人就是那个上次给我们送饺子的蒙古女人。”
巴格尔这下彻底放心下来,他见过杜城的老婆,标准的蒙古婆姨,性格爽朗的很,但粗枝大叶的,也不像是搞情报的,巴格尔可没有见过带着老婆孩子搞监控的。
“巴先生,您是巴格尔先生,对吗?”
下午在阅览室看报纸的时候,巴格尔遇到了杜城的儿子杜峰。这个十三岁的孩子也盯着巴格尔看了一会,在巴格尔与他对视的时候,忍不住问道。
“是的,我是巴格尔。”巴格尔笑着说道,他坐在了杜峰的对面,发现这个孩子看的不是报纸,而是在预习功课,面前摆着的是帝国中学一年级的数学教科书,纸上写满了演算数字,看得出来,这个孩子在数学上并没有多大的天赋,学习起来有些吃力。
巴格尔问:“你爹爹是杜城是吗,你们刚从山东来的?”
杜峰点点头:“我们从西安来的,刚刚加入理藩院派遣团,我爹是派遣团的厨师了。”
“那你是怎么认识我的?”
“是我娘认出来的,您是她的恩人,当年是您把她从蒙古台吉的手里解救出来的。”杜峰说道。
巴格尔这才明白,难怪杜城夫妻对自己总是怪怪的,杜城很尊重自己,而他老婆很热情,总是为司徒兰提供各类帮助,原来杜城的妻子是一个被解救的不归奴。
“你们家怎么也移民去西津呀?”巴格尔与杜峰喝着热茶,聊了起来。
“我爹说,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他在烟台过的太苦了。”杜峰说道。
“他过的苦,你和你娘不觉得苦吗?”巴格尔听出话里的不对。
杜峰摇摇头:“我不觉得苦,但是我觉的,留在老家,我爹娘总是吵架。”
其实杜城的日子过的还算不错,其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在过去是一支商团的老人,这支西乡党组成的商团来往于西安与西宁之间。西安是帝国西北最早的工业区,纺织业、印染业发达,商团把西安出产的纺织品发售到辽东,商路最远可以西宁和拉萨,而内陆的这条商路,杜城走了很多遍,也很被仰仗,不仅在行商的过程中,阴差阳错的娶了一个蒙古媳妇,而且收入也很高。
可杜城的问题就在于他是家中老大,十七岁那年,父母先后因为疾病去世,杜城一个人把三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养活大,看着他们结婚后,自己才娶亲生子,若在乡里,这也是一段佳话,可是得到的却并非兄友弟恭,他的弟弟从小依赖杜城,导致个个都不上劲,杜城结婚之后,也要接济自己的兄弟,这惹得杜城一家并不和睦。
连续几年家庭都不稳当,杜城想到彻底分家,因为常年在关外走马行商,杜城索性要带来一家人去哈密,与兄弟彻底分开。
但却引发了不好的后果,一个弟弟把杜城告上法庭,说他把父母留下的财产全部私吞。
但是经过法庭审理,发现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最终那个告状的弟弟因为诽谤罪被入狱,而且这个案子在帝国最高法院复审之后,杜城的弟弟被认定为忘恩负义的典型,被严厉判罚,前往鳕鱼岛(阿拉斯加)服苦役十五年。
到了这个程度,虽然已经是恶有恶报,但杜城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因为长期打官司,原有的商团工作丢了,和兄弟之间再也没有了来往,连积攒多年的钱财都消耗一空。杜城最终还是选择走西口,去哈密。
只不过,帝国中廷的巡查使,在得知了杜城的事之后,给他介绍了去西津的新路子。
去哈尔滨,属于杜城的私人移民,关外并非帝国的重点建设区,所以帝国对那里的移民政策顶多就是宽松一些,没有什么优待。而去西津就不同了,有各种政策优待。
因为这么些年来往于西安与藏地之间,老实本分的杜城是个多面手,既能熟练的与各方人士打交道,还做的一手好菜,他的老婆也是如此,走南闯北惯了。而儿子杜峰也已经长大了,身体强壮,因此倒也适合长途跋涉。
巡查使是皇帝在帝国各地的派遣,因此很有面子,很快就在理藩院派遣团里给杜城找了一个工作,就是随行厨师。到了西津,杜城就可以成为某个官方机构食堂里的厨师,成为体制的内的人,如果不愿意干,也会得到一笔资金,在西津开办饭馆,而这也是杜城原本要去哈密的人生规划。
而真正打动杜城的是巡查使对其儿子的安排。
杜峰从小学习能力就一般,不好也不坏,但却是个爱学习的,在小学,经常就是前十名,但也不会太好。只不过因为他的努力,杜峰是有可能进入西安当地的重点中学的,可惜,与叔叔家的官司打破了这一切,这个官司影响了杜峰的学业,在小升中的考试之中发挥失常,只能进入最普通的中学学习。这也是杜城一直所内疚的。
而只要一家前往西津,杜峰就可以自动获得西津最好中学的入学资格,这让杜城下定了决心。
一路西来,巴格尔已经感受到了帝国对于西津的重视,尤其是移民的重视。现在的移民政策越来越精细,有些时候,甚至可以对某些人有专项政策。比如派遣团里的那些人,别说移民西津,就是愿意去西津工作十年,都有各种特殊的优待。
“老兄,你去过藏地,对吗?”等到晚上吃完饭,回来的孙为公听说了巴格尔今天的见闻立刻去找了杜城。
杜城眼见孙为公是巴格尔的朋友,也很热情,说道:“是的,孙先生。”
“那你能不能跟我讲一下藏地呢?我说的不是帝国的绥靖区,而是真正的藏地。”孙为公说。
杜城眼睛一变,说道:“其实如果不是这次巡查使孙大人的安排,我也不知道去哪里,老婆说要去哈密,那里是商路,来往的人多,我们耍的开,其实我想去藏地的,那里过的挺不错的,只不过担心儿子受不住高原的苦楚..........”
孙为公听了一会,说道:“不不,杜老哥,我不是让你讲现在的藏地,因为过了年,我自己会去看,会去听。我听说你走马三十年了,还未开国的时候,就去过藏地?”
“当然了,孙先生你不知道,老杜年轻时候去的地方多了,还是满清的时候,上人从藏地去北京,回藏地的时候,老杜就给牵马过。”杜城的媳妇说道,被杜城捅了一个肘子,说道:“我要是知道那佛爷的德性,老子死也不给那个东西牵马。”
孙为公却是诧异,他来兰州之后发现,其实黄教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蒙古人土地和藏地,在帝国甘肃也有很大的影响力,本地的汉人虽说未必会信黄教,但对各类宗教人士还是非常崇信的,怎么也不会像杜城如此这般。
杜城说道:“早些年藏地没有厄齐尔大人的时候,真是一片黑暗,那里的人简直就不像人。这么说吧,所有人的见到贵族、僧人,听到他们的吩咐,都要大声的回答,是的大人,声音小了还不行,而且还要这样........。”
杜城说着,做了一个吐舌头的动作,而且舌头尽可能的吐的多。他说道:“这是藏人的礼数,面对贵人就要这般,一边吐舌头,一边大声说话。只有这样才是尊重。
那个时候,藏地的人被欺负的非常厉害,农奴就直接和牲口住在一起,连个房顶都没有,而且也很少逃跑,一来跑不掉,抓住就是砍手砍脚,二来,他们相信这是宿命,觉得只要这辈子受苦越多,下辈子才能投胎更好。
年轻时候的我不懂事,还以为那就是对的,后来我才明白,那是错的,人凭什么一下生就有三六九等,咱们这边,虽然也被压迫,但是和在藏地不一样,那里是真的分为三大等级,九小等级的。”
孙为公和巴格尔听着杜城越说越生气,相视一笑,都是竖起了大拇指,他们可没有想到,这么一个小商人就这么有觉悟,说出这么些大道理来。
孙为公更是直接讨教这件事,要说起来,杜城的平等、法治的思想启蒙来源于那个刚刚被发配鳕鱼岛的弟弟,他的那个弟弟是个学习的好手,自小就被杜城省吃俭用送进学堂,学到的东西自然影响了自己的兄长。
但是更多的理论却是来自与藏地厄齐尔改制之后,全藏地的农奴进行了解放,但是厄齐尔可并不只是进行物质层面的解放,分一分牛羊牧场就罢了。而是要做思想上的解放,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工作,原因就在于藏地的老百姓几百年来被宗教愚弄,就连到手的自由都不敢要,只有思想上的进步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而杜城也得到很多听课的机会,因为藏地的气候很严酷,有些时候,前往拉萨行商,一旦时间掌握不好,就要在藏地过一个冬天,那里没有什么能打发时间的娱乐节目,杜城喜欢跟着去听课,一开始他只是特别喜欢有人公开声讨那些作威作福的家伙,因为这是他小时候想干而不敢干的事。后来觉得人家说的越来越有道理,不然也不会产生移民藏地的想法。
“那年厄齐尔大人和黄教摊牌,我就在拉萨,好家伙,光是从上人家里就搜出了四千万两银子,哎哟,白花花的银子,老百姓的血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