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勇得此二人相助,心中欢喜,忽然心念一动:
“郑勇何德何能,敢配二位追随?若蒙不弃,愿与二位兄长义结金兰,从此后齐心协力,上报国家,下安黎民,以图大事!”
赵云和夏侯兰对看一眼,一齐点头称好。(手打小说)
当时也不用刻意去选时间地点,三人就在这破屋之中,跪倒在地对天明誓,从此后生死与共,结为兄弟!
赵云为长,夏侯兰次之,郑勇在这时代年纪才只有十六岁,最小,当了三弟。
起身来事,三人都是欢欣不已。郑勇却想到刘备那是桃园三结义。自己呢?破屋三结义?不过不管怎么样,起码自己在这个时代不再孤单,身边多了两个兄长。
起身来后,郑勇拿过太行村带出来的酒,邀两位兄长共饮,说了些天下大势,话题逐渐转到了未来道路之上。
说到这,夏侯兰略略皱眉:“中原之地,皆有虎狼环视,袁绍、公孙瓒、袁术之流,皆兵强马壮,听三弟言,曹操也是虎狼之辈,早晚雄踞一方。荆襄之地,刘表经营良久,余者皆有各方诸侯盘踞,三弟又不肯屈从人下,我等该从何处安生?”
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郑勇微微皱眉,忽然说道:“闯边塞,平汉患!”
“什么,闯边塞,平汉患?”赵云和夏侯兰一齐叫了出来。
郑勇平时爱看一些东汉时期的书籍,记性又好,心中此时已有大概计较:“不错!我的想法是先从鲜卑入手!和帝顺帝二朝,汉大破匈奴,匈奴被迫远遁,鲜卑乃强。桓、灵时,鲜卑称兵十万,开始成为汉之大患。后由于鲜卑内斗,对汉侵犯开始减弱。我闻我朝虽乱,然鲜卑亦是内斗不休,或者能有机会。况且诸侯争斗,自顾不暇,焉能照顾边塞之地?”
说着停顿了下,继续说道:“我以为鲜卑既然内斗,其中必然有势力较弱部落,若能破了一处,尽收其心,或者有可为之处。这么做一来可以避开那些势力大的诸侯,二来也可以为我大汉平定一些边乱。尔后再寻机会”
夏侯兰在那想了一会:“这么说也不无道理。据我们所知,鲜卑分成三个军事力量。步度根,拥数万之众,据云中、雁门一带;轲比能,拥十万余骑,据高柳以东的代郡、上谷边塞;素利、弥加等小部落,分布在辽西、渔阳一带。这其中,以轲比能最强,步度根次之,素利、弥加更次之,只能在轲比能与步度根二者之间摇摆不定!”
“还有一宗好处。”赵云也沉吟着说道:“自从黄巾作乱以来,中国人多有流亡边塞,往蛮荒部落,教作兵器铠钝,教习文字。我等只要能够寻找机会,站稳脚跟,想来也能寻到志
同道合者”
“去辽西!”郑勇再无犹豫:“先寻机会,看能否破了素利、弥加!只是我们人少,我手中只有八十精骑,连同太行村的,顶多只能凑上二百人手。”
“三弟难道忘了我也召集到三百人手?”赵云大笑:“这三百人皆身强力壮之辈,又自铸兵刃,可为大用!只是若我要打辽西主意,只怕与公孙瓒要起正面冲突。”
“不怕!”郑勇笑道:“我等可将人马皆集中于太行山中,精心训练,锻造兵器,那太行山中就算藏十万兵也不是难事。我料公孙瓒与袁绍早晚要起争端,趁着那时,我等可悄悄前往辽西,公孙瓒忙着和袁绍开战,哪里还会顾忌我们这些小小力量?”
赵云叹道:“三弟未曾用兵,已将天下大势算计清楚,料定公孙瓒与袁绍必有一战,吾等皆不如也!”
郑勇心里惭愧,哪里是自己神机妙算?
这时主意打定,三人都是心中舒畅。在这破屋之中,一直畅谈到天色将明,这才囫囵睡了一会。
天色大亮,赵云、夏侯兰回去准备,郑勇在此等候。
二位兄长一走,郑勇心中激荡不已。一是结识了两位兄长,二是很快就会开始的征程。
能不能按照自己想的,顺利击败那些对汉王朝大有威胁的边塞部队,郑勇心里并没有把握,但起码自己去做过了!
在这里和诸侯们内斗,杀来杀去的没有任何意义,为大汉清除边塞之患,那才是轰轰烈烈的事情!
无论胜了,还是败了,自己都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
而一旦自己能够站稳脚跟,再寻找机会振兴汉室,那未必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既然已经来到了这个时代,总要留下一些自己的足迹!
等到下午,夏侯兰先回来了,只带了一些简单包裹。
这人精通律法,将来必然是自己绝好帮手,郑勇心里想到。
又等了有两个时辰样子,天色眼看黑了,忽然看到远处一队人马过来,当先一人,顶盔贯甲,白马银枪,正是赵云!
身后跟着三百条大汉,人人手持武器,精神抖擞。
显然赵云已经对这三百大汉说过郑勇“威名”,一见郑勇,三百大汉一齐呼道:
“我等愿随司马建功立业,百死不毁!”
郑勇心中激动,不过这“司马”听在耳中老觉得不那么舒服,可有什么办法?难道自己和那严洛一样,封自己个什么大将军?
郑勇对这些大汉说道:
“方今乱世,郑勇无能,但却愿带着众兄弟建立功业!今你等且随我先去太行,养精蓄锐,操练兵法,待到合适时机,再行出击!”
“愿听司马调遣!”三百人又是一齐吼道。
郑勇三兄弟相对一笑,郑勇翻身上马,举枪冲着一众弟兄大吼:
“走,兄弟们,去太行!”
(“华夏、中国”之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为夏朝。其时,黄河流域所居之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有“楚失华夏”之语。华夏诸国分别将南北东西四境诸民称为蛮、夷、戎、狄,而自称为“中国”。自汉代始,朝野上下和文人学士习惯于将汉族所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a href="" target="_blank"></a>
“郑勇何德何能,敢配二位追随?若蒙不弃,愿与二位兄长义结金兰,从此后齐心协力,上报国家,下安黎民,以图大事!”
赵云和夏侯兰对看一眼,一齐点头称好。(手打小说)
当时也不用刻意去选时间地点,三人就在这破屋之中,跪倒在地对天明誓,从此后生死与共,结为兄弟!
赵云为长,夏侯兰次之,郑勇在这时代年纪才只有十六岁,最小,当了三弟。
起身来事,三人都是欢欣不已。郑勇却想到刘备那是桃园三结义。自己呢?破屋三结义?不过不管怎么样,起码自己在这个时代不再孤单,身边多了两个兄长。
起身来后,郑勇拿过太行村带出来的酒,邀两位兄长共饮,说了些天下大势,话题逐渐转到了未来道路之上。
说到这,夏侯兰略略皱眉:“中原之地,皆有虎狼环视,袁绍、公孙瓒、袁术之流,皆兵强马壮,听三弟言,曹操也是虎狼之辈,早晚雄踞一方。荆襄之地,刘表经营良久,余者皆有各方诸侯盘踞,三弟又不肯屈从人下,我等该从何处安生?”
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郑勇微微皱眉,忽然说道:“闯边塞,平汉患!”
“什么,闯边塞,平汉患?”赵云和夏侯兰一齐叫了出来。
郑勇平时爱看一些东汉时期的书籍,记性又好,心中此时已有大概计较:“不错!我的想法是先从鲜卑入手!和帝顺帝二朝,汉大破匈奴,匈奴被迫远遁,鲜卑乃强。桓、灵时,鲜卑称兵十万,开始成为汉之大患。后由于鲜卑内斗,对汉侵犯开始减弱。我闻我朝虽乱,然鲜卑亦是内斗不休,或者能有机会。况且诸侯争斗,自顾不暇,焉能照顾边塞之地?”
说着停顿了下,继续说道:“我以为鲜卑既然内斗,其中必然有势力较弱部落,若能破了一处,尽收其心,或者有可为之处。这么做一来可以避开那些势力大的诸侯,二来也可以为我大汉平定一些边乱。尔后再寻机会”
夏侯兰在那想了一会:“这么说也不无道理。据我们所知,鲜卑分成三个军事力量。步度根,拥数万之众,据云中、雁门一带;轲比能,拥十万余骑,据高柳以东的代郡、上谷边塞;素利、弥加等小部落,分布在辽西、渔阳一带。这其中,以轲比能最强,步度根次之,素利、弥加更次之,只能在轲比能与步度根二者之间摇摆不定!”
“还有一宗好处。”赵云也沉吟着说道:“自从黄巾作乱以来,中国人多有流亡边塞,往蛮荒部落,教作兵器铠钝,教习文字。我等只要能够寻找机会,站稳脚跟,想来也能寻到志
同道合者”
“去辽西!”郑勇再无犹豫:“先寻机会,看能否破了素利、弥加!只是我们人少,我手中只有八十精骑,连同太行村的,顶多只能凑上二百人手。”
“三弟难道忘了我也召集到三百人手?”赵云大笑:“这三百人皆身强力壮之辈,又自铸兵刃,可为大用!只是若我要打辽西主意,只怕与公孙瓒要起正面冲突。”
“不怕!”郑勇笑道:“我等可将人马皆集中于太行山中,精心训练,锻造兵器,那太行山中就算藏十万兵也不是难事。我料公孙瓒与袁绍早晚要起争端,趁着那时,我等可悄悄前往辽西,公孙瓒忙着和袁绍开战,哪里还会顾忌我们这些小小力量?”
赵云叹道:“三弟未曾用兵,已将天下大势算计清楚,料定公孙瓒与袁绍必有一战,吾等皆不如也!”
郑勇心里惭愧,哪里是自己神机妙算?
这时主意打定,三人都是心中舒畅。在这破屋之中,一直畅谈到天色将明,这才囫囵睡了一会。
天色大亮,赵云、夏侯兰回去准备,郑勇在此等候。
二位兄长一走,郑勇心中激荡不已。一是结识了两位兄长,二是很快就会开始的征程。
能不能按照自己想的,顺利击败那些对汉王朝大有威胁的边塞部队,郑勇心里并没有把握,但起码自己去做过了!
在这里和诸侯们内斗,杀来杀去的没有任何意义,为大汉清除边塞之患,那才是轰轰烈烈的事情!
无论胜了,还是败了,自己都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
而一旦自己能够站稳脚跟,再寻找机会振兴汉室,那未必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既然已经来到了这个时代,总要留下一些自己的足迹!
等到下午,夏侯兰先回来了,只带了一些简单包裹。
这人精通律法,将来必然是自己绝好帮手,郑勇心里想到。
又等了有两个时辰样子,天色眼看黑了,忽然看到远处一队人马过来,当先一人,顶盔贯甲,白马银枪,正是赵云!
身后跟着三百条大汉,人人手持武器,精神抖擞。
显然赵云已经对这三百大汉说过郑勇“威名”,一见郑勇,三百大汉一齐呼道:
“我等愿随司马建功立业,百死不毁!”
郑勇心中激动,不过这“司马”听在耳中老觉得不那么舒服,可有什么办法?难道自己和那严洛一样,封自己个什么大将军?
郑勇对这些大汉说道:
“方今乱世,郑勇无能,但却愿带着众兄弟建立功业!今你等且随我先去太行,养精蓄锐,操练兵法,待到合适时机,再行出击!”
“愿听司马调遣!”三百人又是一齐吼道。
郑勇三兄弟相对一笑,郑勇翻身上马,举枪冲着一众弟兄大吼:
“走,兄弟们,去太行!”
(“华夏、中国”之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为夏朝。其时,黄河流域所居之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有“楚失华夏”之语。华夏诸国分别将南北东西四境诸民称为蛮、夷、戎、狄,而自称为“中国”。自汉代始,朝野上下和文人学士习惯于将汉族所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a href="" target="_blan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