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二章伤别离
李大帝合上我上的折子后,闭目久久不语。而被李大帝抱在膝盖上晋阳公主李明达乖巧的一句话也不说,静静依偎在李大帝怀里。只有两只眼睛亮闪闪的不知在想什么。
“兕子,我们去看看你母后好吗?”许久之后,李大帝温柔的看看膝上的爱女。
“好”李明达点点头,主动跳下李大帝的膝盖,小手牵着李大帝的手说道:“几天没见到母后了,兕子也很想母后呢”
李大帝点点头,转头向侍立一边的内侍总管钱四道:“知会内卫一声,去上河苑。不用仪仗了”
“是。”钱四行礼领命,倒退出了李大帝的书房。
车驾一路行至上河苑,长孙皇后已迎在了门口。
“母后”李明达高兴的一路小跑到长孙皇后身边。
“莫跑,莫跑。”长孙皇后微笑着牵住李明达的手:“这身子才好了一些,切忌不可动的急了。”
“嗯”李明达点点头。
“陛下”看着缓步走来的李大帝,长孙皇后微微俯身行礼。
“皇后免礼”李大帝扶起长孙皇后,然后上下看看道:“这几日国事繁忙,上河苑倒是来的少了,皇后可还安好?”
长孙皇后微笑着点点头:“臣妾身体已经无恙了。”
“如此甚好”李大帝点点头笑道。
长孙皇后明显看出李大帝有心事,所以摸摸李明达的头对李明达道:“兕子,去找你红姐姐玩好么?”
“好”李明达点点头,被内侍领去了尉迟红处。
与李大帝一路行至后花园,长孙皇后挥退了内侍,走到站在池边的李大帝身边道:“陛下还在为高句丽之事烦心?”
李大帝看看长孙皇后,将袖中奏折递给长孙皇后:“李逸写的。”
长孙皇后没接,只是用手捋了捋耳畔发丝:“谁写的我也不看。这军政之事,我不管。”
李大帝哑然失笑,将奏折放回袖子:“这个李逸,真有意思。”
“陛下算是说着了,听内卫说,他帮程福之和尉迟宝琳造了两套仙兵甲刃,可是羡煞旁人呢。”长孙皇后笑道。
“这风儿都传到你这儿了?”李大帝呵呵一笑:“那兵部近来四脚朝天的风儿你该是也知道了。”
“呵呵,何止,陛下不是还把李逸献的甲刃煅烧秘术给了工部。听说于休明几乎要被兵部和那些老将们逼上吊了”
“哈哈哈”李大帝开怀道:“他来找过朕了,说工部人手不够,求朕给他加派些人手呢。这李逸倒是会害人”
长孙皇后看看李大帝摇头道:“怕是陛下巴不得他这样多害几个呢。”
“是啊”李大帝止了笑,看着夕阳悠悠道:“有什么好东西都献出来的人,到真少有。而献了东西却不要好处的人更少有这小子不喜庙堂,不喜女色,不喜金银,不喜奇珍,什么都往外送,自己却什么都不要。这历朝历代倒也算头一个了。”
“是啊”长孙皇后悠悠点头:“这种人物出在我朝,到真是我朝之福。”
“呵呵”李大帝笑笑:“朕让药师给这小子托话了。”
“哦?”长孙皇后微微有些疑惑。
“朕告诉他,想派福之和宝琳去辽东。”李大帝悠悠道:“朕倒是要看看,他是否真的什么都不在意。”
“不可”长孙皇后皱眉道:“辽东策虽是良策,但除李逸外怕是还没有哪个年轻人能担的下来。纵使老将名宿怕是除了卫公之外,也没人敢说有把握。卫公已老,纵使有心怕也无力。李逸年轻,其人其才,实为国之栋梁。若为区区新罗而折在了辽东,才真是于国有损啊陛下此举,太过轻率。”
“正是因李逸年轻且有经纬之才,所以我才要再试他一试”李大帝看看长孙皇后:“否则日后,凭几位皇儿的本事,怕是没一个能降住他的。”
长孙皇后不说话了,沉默一阵后说道:“李逸定是接这差事。”
李大帝点点头:“但是他提了三个条件”
长孙皇后眉毛一挑,好奇的问道:“是何条件?”
李大帝抚摸一下长孙皇后的鬓角,帮她把被风吹乱的发丝理顺后才缓缓道:“一、此行必须机密,不可扬其名。二、若此去身陨,请朕能为孝德、文成另谋良配。三、若此去功成,不求加官进爵,只求朕许他一道不再参议朝政的旨意。就连如何不扬其名的方法他都替朕想好了。”
长孙皇后听完愣了一愣,然后神色中居然有一丝欣慰的说道:“果然也只有乐休能提出这样的条件。”然后看看李大帝说道:“陛下还打算让乐休去?”
“去”李大帝点点头:“此计策若非乐休指挥,怕是无人能成。朕曾让袁天罡替乐休相过面,袁天罡称乐休面相之奇,天下少有,属死而后生之相。若能抗过死劫,则可逍遥富贵。所以,朕赌他能马到成功。若他真能了了朕这桩心愿,朕必然也如他所愿”
长孙皇后看看李大帝坚定的眼神,暗自叹息一声,不再言语。
……………………
“什么?”尉迟红震惊的看着面前的李明达,失声道:“明达说的都是真的?”
“嗯”李明达点点头:“父王看扶风侯奏折的时候,我就坐在父王腿上,所以也看到了一些。虽然没看全,但扶风侯怕是已经抱着必死之意,答应父王单骑赴辽东了。”
尉迟红终于明白为何李明达给所有侍女包括玲儿都赶出屋子了,原来是要告诉自己这个本该是机密的消息。
终于,尉迟红捂着嘴眼泪簌簌而下。李明达坐在尉迟红身边,用手巾替尉迟红擦擦眼泪,却始终也擦不干净。
“姐姐,你莫伤心了,既然扶风侯敢去,肯定是有把握的。凭着他的才学,就算事有不成,保存性命也是不难的。”李明达宽慰尉迟红道。
尉迟红看看李明达,擦擦眼泪,强颜笑道:“明达说的是,这辽东虽险,但若有心,保条性命倒也不难。”
李明达何尝看不出尉迟红是强颜欢笑。但事已至此,又能说什么呢?
……………………
贞观十七年五月十八,李大帝亲祭整修一新的老君观。拜谢上苍赐书于唐,并许愿入观清修。老君观新掌门袁天罡和太史令李淳风力劝李大帝要以国事为重,并提议可找根骨清秀者代帝清修。李大帝犹豫再三后,赐扶风侯李逸白玉拂尘,金丝道袍,青玉发簪,金缕芒鞋及老子《道德经》一部,让李逸做为替身,入观修行,替李大帝还愿。而李逸与两位公主的婚期也顺延至清修结束。至于这清修要修到什么时候,李大帝没说,也没人敢问。
……………………
“什么?”李道宗、李世绩、老妖精、尉迟老黑和侯君集三人听了李靖的话,全都震住了。
“陛下今日让乐休代为入观清修,我就觉得事有不对。而晚上接了药师的邀贴,我就更忐忑不安果然……果然……陛下还是下了这个心啊”李世绩摇头叹道。
“不行我这就入宫,请陛下收回成命,反正此事密而不宣,不会损了陛下英名”李道宗直接起身。
“我跟你去”尉迟老黑如同吃了火药一般,蹦起来叫道。
“你们若是去了,陛下立马就得宰了乐休”老妖精冷冷说道。
“此话怎讲?”李道宗和尉迟老黑停住了。
“唉——”老妖精叹口气:“乐休为何要挨了茂公的军棍?你们能不清楚?乐休才华,你们能不了解?陛下让卫公相试,又送了他去辽东,怕是心有顾忌啊乐休为何提了那三个条件?这是在安陛下的心。你们这么冲了陛下面前,那不是自己给乐休扣个帽子让陛下杀他?”
“让他去”李靖说话了:“你们知道此事即可,其他的且看乐休施为吧我对这小子有信心。”
“卫公、卢公所言甚是”侯君集点点头:“我等不如静观其变。我对乐休也是信心十足的。”
……………………
贞观十七年五月二十,李大帝密见新罗使臣后,新罗使臣于当日拜辞,准备归国。
贞观十七年五月二十一,长安通化门外,新罗使者准备归国。而江夏郡王李道宗、卫公李靖、英公李世绩、卢公程咬金、潞公侯君集、鄂公尉迟恭均来相送。
新罗使臣也算知趣,一旁远远躲开,只留下我与众人话别。
“贤婿此去万事珍重,若见事不可为,可直接返回。”李道宗看看我说道。
我点头。
“小子,事情卫公已与我等说了。你呀……,放心,双儿和笨笨我定会给你照顾好的。”老妖精难得沉重,拍拍我的肩膀:“反正在人家的地盘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别顾忌太多且不可因为书生意气,坏了自己性命。凭了你的本事,若放开手脚,谁也不能把你怎么样”
再点头。
李靖、李世绩和侯君集没多说什么,或颔首、或拍肩向我说声:“一路珍重若无机会,可先保新罗不失,快则一年,慢则两年,唐军必到”
还是点头。
“去吧但是记住,你小子要是敢让我闺女当了寡妇,老黑我绝对不放过你”尉迟老黑扬扬钵大的拳头,恶狠狠的对我说道:“:“新罗死活无关紧要,你只要给自己的小命保住就行”
鼻子有点儿酸,冲几位拱拱手:“小子领命诸位伯伯放心,小子保证囫囵着回来还望诸位伯伯各自珍重,小子这就去了”
说完昂首阔步,上马奔向等在远处的新罗使臣。
而在长安城头,李大帝、长孙皇后看着那踏尘而去青衫白马,也遥遥挥手送别。
两人身后,尉迟红与李雪雁手牵着手泣不成声,直有望断天涯之感——
考虑了几天,还是决定把高句丽这段写写。毕竟唐初的确外患不断,打仗就没个停。按着如今的剧情,猪脚根本没有闷头种地的机会。等高句丽打完,就算彻底歇下来了呵呵,既然生逢其时,哪儿有不去凑凑热闹的理由?
[奉献]
李大帝合上我上的折子后,闭目久久不语。而被李大帝抱在膝盖上晋阳公主李明达乖巧的一句话也不说,静静依偎在李大帝怀里。只有两只眼睛亮闪闪的不知在想什么。
“兕子,我们去看看你母后好吗?”许久之后,李大帝温柔的看看膝上的爱女。
“好”李明达点点头,主动跳下李大帝的膝盖,小手牵着李大帝的手说道:“几天没见到母后了,兕子也很想母后呢”
李大帝点点头,转头向侍立一边的内侍总管钱四道:“知会内卫一声,去上河苑。不用仪仗了”
“是。”钱四行礼领命,倒退出了李大帝的书房。
车驾一路行至上河苑,长孙皇后已迎在了门口。
“母后”李明达高兴的一路小跑到长孙皇后身边。
“莫跑,莫跑。”长孙皇后微笑着牵住李明达的手:“这身子才好了一些,切忌不可动的急了。”
“嗯”李明达点点头。
“陛下”看着缓步走来的李大帝,长孙皇后微微俯身行礼。
“皇后免礼”李大帝扶起长孙皇后,然后上下看看道:“这几日国事繁忙,上河苑倒是来的少了,皇后可还安好?”
长孙皇后微笑着点点头:“臣妾身体已经无恙了。”
“如此甚好”李大帝点点头笑道。
长孙皇后明显看出李大帝有心事,所以摸摸李明达的头对李明达道:“兕子,去找你红姐姐玩好么?”
“好”李明达点点头,被内侍领去了尉迟红处。
与李大帝一路行至后花园,长孙皇后挥退了内侍,走到站在池边的李大帝身边道:“陛下还在为高句丽之事烦心?”
李大帝看看长孙皇后,将袖中奏折递给长孙皇后:“李逸写的。”
长孙皇后没接,只是用手捋了捋耳畔发丝:“谁写的我也不看。这军政之事,我不管。”
李大帝哑然失笑,将奏折放回袖子:“这个李逸,真有意思。”
“陛下算是说着了,听内卫说,他帮程福之和尉迟宝琳造了两套仙兵甲刃,可是羡煞旁人呢。”长孙皇后笑道。
“这风儿都传到你这儿了?”李大帝呵呵一笑:“那兵部近来四脚朝天的风儿你该是也知道了。”
“呵呵,何止,陛下不是还把李逸献的甲刃煅烧秘术给了工部。听说于休明几乎要被兵部和那些老将们逼上吊了”
“哈哈哈”李大帝开怀道:“他来找过朕了,说工部人手不够,求朕给他加派些人手呢。这李逸倒是会害人”
长孙皇后看看李大帝摇头道:“怕是陛下巴不得他这样多害几个呢。”
“是啊”李大帝止了笑,看着夕阳悠悠道:“有什么好东西都献出来的人,到真少有。而献了东西却不要好处的人更少有这小子不喜庙堂,不喜女色,不喜金银,不喜奇珍,什么都往外送,自己却什么都不要。这历朝历代倒也算头一个了。”
“是啊”长孙皇后悠悠点头:“这种人物出在我朝,到真是我朝之福。”
“呵呵”李大帝笑笑:“朕让药师给这小子托话了。”
“哦?”长孙皇后微微有些疑惑。
“朕告诉他,想派福之和宝琳去辽东。”李大帝悠悠道:“朕倒是要看看,他是否真的什么都不在意。”
“不可”长孙皇后皱眉道:“辽东策虽是良策,但除李逸外怕是还没有哪个年轻人能担的下来。纵使老将名宿怕是除了卫公之外,也没人敢说有把握。卫公已老,纵使有心怕也无力。李逸年轻,其人其才,实为国之栋梁。若为区区新罗而折在了辽东,才真是于国有损啊陛下此举,太过轻率。”
“正是因李逸年轻且有经纬之才,所以我才要再试他一试”李大帝看看长孙皇后:“否则日后,凭几位皇儿的本事,怕是没一个能降住他的。”
长孙皇后不说话了,沉默一阵后说道:“李逸定是接这差事。”
李大帝点点头:“但是他提了三个条件”
长孙皇后眉毛一挑,好奇的问道:“是何条件?”
李大帝抚摸一下长孙皇后的鬓角,帮她把被风吹乱的发丝理顺后才缓缓道:“一、此行必须机密,不可扬其名。二、若此去身陨,请朕能为孝德、文成另谋良配。三、若此去功成,不求加官进爵,只求朕许他一道不再参议朝政的旨意。就连如何不扬其名的方法他都替朕想好了。”
长孙皇后听完愣了一愣,然后神色中居然有一丝欣慰的说道:“果然也只有乐休能提出这样的条件。”然后看看李大帝说道:“陛下还打算让乐休去?”
“去”李大帝点点头:“此计策若非乐休指挥,怕是无人能成。朕曾让袁天罡替乐休相过面,袁天罡称乐休面相之奇,天下少有,属死而后生之相。若能抗过死劫,则可逍遥富贵。所以,朕赌他能马到成功。若他真能了了朕这桩心愿,朕必然也如他所愿”
长孙皇后看看李大帝坚定的眼神,暗自叹息一声,不再言语。
……………………
“什么?”尉迟红震惊的看着面前的李明达,失声道:“明达说的都是真的?”
“嗯”李明达点点头:“父王看扶风侯奏折的时候,我就坐在父王腿上,所以也看到了一些。虽然没看全,但扶风侯怕是已经抱着必死之意,答应父王单骑赴辽东了。”
尉迟红终于明白为何李明达给所有侍女包括玲儿都赶出屋子了,原来是要告诉自己这个本该是机密的消息。
终于,尉迟红捂着嘴眼泪簌簌而下。李明达坐在尉迟红身边,用手巾替尉迟红擦擦眼泪,却始终也擦不干净。
“姐姐,你莫伤心了,既然扶风侯敢去,肯定是有把握的。凭着他的才学,就算事有不成,保存性命也是不难的。”李明达宽慰尉迟红道。
尉迟红看看李明达,擦擦眼泪,强颜笑道:“明达说的是,这辽东虽险,但若有心,保条性命倒也不难。”
李明达何尝看不出尉迟红是强颜欢笑。但事已至此,又能说什么呢?
……………………
贞观十七年五月十八,李大帝亲祭整修一新的老君观。拜谢上苍赐书于唐,并许愿入观清修。老君观新掌门袁天罡和太史令李淳风力劝李大帝要以国事为重,并提议可找根骨清秀者代帝清修。李大帝犹豫再三后,赐扶风侯李逸白玉拂尘,金丝道袍,青玉发簪,金缕芒鞋及老子《道德经》一部,让李逸做为替身,入观修行,替李大帝还愿。而李逸与两位公主的婚期也顺延至清修结束。至于这清修要修到什么时候,李大帝没说,也没人敢问。
……………………
“什么?”李道宗、李世绩、老妖精、尉迟老黑和侯君集三人听了李靖的话,全都震住了。
“陛下今日让乐休代为入观清修,我就觉得事有不对。而晚上接了药师的邀贴,我就更忐忑不安果然……果然……陛下还是下了这个心啊”李世绩摇头叹道。
“不行我这就入宫,请陛下收回成命,反正此事密而不宣,不会损了陛下英名”李道宗直接起身。
“我跟你去”尉迟老黑如同吃了火药一般,蹦起来叫道。
“你们若是去了,陛下立马就得宰了乐休”老妖精冷冷说道。
“此话怎讲?”李道宗和尉迟老黑停住了。
“唉——”老妖精叹口气:“乐休为何要挨了茂公的军棍?你们能不清楚?乐休才华,你们能不了解?陛下让卫公相试,又送了他去辽东,怕是心有顾忌啊乐休为何提了那三个条件?这是在安陛下的心。你们这么冲了陛下面前,那不是自己给乐休扣个帽子让陛下杀他?”
“让他去”李靖说话了:“你们知道此事即可,其他的且看乐休施为吧我对这小子有信心。”
“卫公、卢公所言甚是”侯君集点点头:“我等不如静观其变。我对乐休也是信心十足的。”
……………………
贞观十七年五月二十,李大帝密见新罗使臣后,新罗使臣于当日拜辞,准备归国。
贞观十七年五月二十一,长安通化门外,新罗使者准备归国。而江夏郡王李道宗、卫公李靖、英公李世绩、卢公程咬金、潞公侯君集、鄂公尉迟恭均来相送。
新罗使臣也算知趣,一旁远远躲开,只留下我与众人话别。
“贤婿此去万事珍重,若见事不可为,可直接返回。”李道宗看看我说道。
我点头。
“小子,事情卫公已与我等说了。你呀……,放心,双儿和笨笨我定会给你照顾好的。”老妖精难得沉重,拍拍我的肩膀:“反正在人家的地盘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别顾忌太多且不可因为书生意气,坏了自己性命。凭了你的本事,若放开手脚,谁也不能把你怎么样”
再点头。
李靖、李世绩和侯君集没多说什么,或颔首、或拍肩向我说声:“一路珍重若无机会,可先保新罗不失,快则一年,慢则两年,唐军必到”
还是点头。
“去吧但是记住,你小子要是敢让我闺女当了寡妇,老黑我绝对不放过你”尉迟老黑扬扬钵大的拳头,恶狠狠的对我说道:“:“新罗死活无关紧要,你只要给自己的小命保住就行”
鼻子有点儿酸,冲几位拱拱手:“小子领命诸位伯伯放心,小子保证囫囵着回来还望诸位伯伯各自珍重,小子这就去了”
说完昂首阔步,上马奔向等在远处的新罗使臣。
而在长安城头,李大帝、长孙皇后看着那踏尘而去青衫白马,也遥遥挥手送别。
两人身后,尉迟红与李雪雁手牵着手泣不成声,直有望断天涯之感——
考虑了几天,还是决定把高句丽这段写写。毕竟唐初的确外患不断,打仗就没个停。按着如今的剧情,猪脚根本没有闷头种地的机会。等高句丽打完,就算彻底歇下来了呵呵,既然生逢其时,哪儿有不去凑凑热闹的理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