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汴京篇第三十七章大都血战
有道是“天算不如人算”,这话很有道理,在大都生的事情再次证明了这点。贴木儿和巴布尔他们的计划是先收拢更多的散兵,然后控制住城门,再把南宋军队分割包围各个击破,他们的计划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计划。要是他们的计划成功的话,几万南宋军队将覆灭在大都,蒙古将取得自临安保卫战以来最大的胜利。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会围歼南宋最为精锐的部队之一,玄甲骑兵,这意义就更大了。
许多年以后,巴布尔和贴木儿回忆说,他们当时的计划貌似可行,实际上却是太一厢情愿了,因为他们没有把最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去,那就是赵良淳是一员优秀的军事将领,对战况的把握能力比他们想象的要高得多,灵活机智是他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优点。
巴布尔他们刚刚商量完,不没有去执行,就听见闷雷似的声音响起,这声音好象千个万个闷雷轰鸣似的,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这声音来得太过突然,事先没有一点征兆,谁也搞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桑哥他们你望着我,我望着你,不明所以。在这些人中,反应最快的就是巴布尔和贴木儿,两人对望一眼,一脸的惊惧之色,略一点头,大吼道:“兄弟们,快,准备应战。”
两人的话立即提醒了桑哥他们,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闹出如此动静只能是南宋军队。蒙古军队根本就不可能。不用说,他们上当了,上了一个大当。赵良淳能够在大都派出那么多的小分队搞宣传,这些小分队自然不会仅仅是为了宣传而宣传,肯定会兼有注意大都异常地任务,他们四处收拢散兵的消息肯定是早就传到赵良淳耳里去了。
赵良淳之所以迟迟不动,任由他们去收拢散兵。那是故意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去收拢。因为他们收拢得越多,赵良淳采取军事行动时,战果就会越大,蒙古军队幸存的可能就越小。
曹操征羌,大张旗鼓地开进,然而进军度却不够快,为的是那羌兵集结的时间。以便曹操一鼓作气全歼其有生力量,减少剿灭的难度。赵良淳此举与曹操当年的用意如出一辙,这几股散兵一聚在一起,他马上就开始了打击行动,如此一来,巴布尔他们一番努力是在给赵良淳做嫁衣,明白此节地他们个个胡子郁闷得象吃了一万只死苍蝇。
可是,在当前情况下。他们除了在心里暗骂赵良淳狡猾以外,又无可如何,只能硬着头皮应战。
巴布尔吼道:“弟兄们,马上出城去……”贴木儿喊道:“到城外去汇合。”这两人的反应真地是很快,他们马上就想到这一战下来,他们肯定不是赵良淳的对手。会给打得七零八落,唯有到城外去继续收拢散兵,再派人去别处调兵才是应对大都危局的最好办法。
桑哥他们的反应也不慢,自然明白了巴布尔两人的用意,大吼一声道:“弟兄们,快撤。”指挥人马开始向城外撤退。
然而,他们似乎是迟了点,就在这时,不计其数的骑兵出现在视线里,正是赵良淳统帅下的南宋军队。他们开始了对这些散兵地围歼行动。
蹄声、呐喊声、刀枪撞击出的金属响声、临死之前的惨嗥声、鲜血滴在地上出的嘀嗒声。汇成了一特别的歌。
当赵良淳一身鲜血勒定战马时,一地的尸体。巴布尔他们好不容易收拢的散兵已经灰飞烟灭!赵良淳吐出一口长气,道:“你们的荣耀到此为止!”
xxxxxxxxxxxx
此时地皇城火光烛天,浓烟滚滚,遍地尸体,到处都是破碎的肢体,到处都是流淌的鲜血,厮杀声不断,兵刃撞击声响个不停。
忽必烈一身戎装,双眼通红,不住挥动弯刀,大声呐喊,为士卒、太监、宫女、嫔妃、杂役鼓劲加油。忽必烈不愧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他天生就具有激起人斗志的才干,这在他数十年戎马生涯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打过地仗很好地说明了这点,现在,这种与生具来的天赋再一次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他的鼓动下,那些士卒自是不用说,太监、宫女、嫔妃、杂役们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上阵厮杀的经历的人,他们没有畏惧,没有害怕,没有后退,他们挥着手里的武器与玄甲骑兵缠斗在一起。
战斗一打响没多久,那些给忽必烈忽悠的太监、宫女、嫔妃、杂役们就明白忽必烈在说假话,他们的对手并不是怯薛兵团,是真正的南宋军队,因为玄甲骑兵下手非常狠,绝不留情,要是自己军队地话,无论如何逼真也不会如此狠辣,多少会留点情。
但是,他们并没有胆怯,因为他们地血性给激了,他们只知道一点,要么把玄甲骑兵杀死,要么就给玄甲骑兵杀死,至于是不是抓住忽必烈去领领赏这种事情压根儿就没有想过,忽必烈是天生的领袖,具有一种能让人从心底佩服地气质与魅力,是以他们只有舍生忘死地拼杀。
这场厮杀有多么的冷酷,赵佥事后的回忆很好地说明了这点“当我们冲进皇城后,满以为战争结束了,我们可以十拿九稳地抓住忽必烈。但是,实际情况与我们想象的相差太远,他们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到来而吓倒,相反他们在忽必烈的统领下激了斗志,与我们展开了一场力量悬殊的大战。
“当那些漂亮的嫔妃们挥着武器向我们砍来时,我们根本就不当一回事。我们压根就不相信象她们那样娇滴滴的娘们会有多大地威胁,甚至我们根本就不屑与他们交手,有意避开她们。没过多久,我们就意识到我们轻视她们的存在是一种错误,我毫不毫犹豫地下达了杀掉她们的命令,不少妃子因此而香消玉殒。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力量悬殊的战斗,他们的装备没有我们精良。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优秀士卒没有我们多,但是他们仍然做到了让人难以相信地事情。要不是我亲身经历。我说什么也不相信他们会有那样的壮举!
“打到后来,我们用光了手掷式铸铁炸弹,火铳不再鸣响,炸药包也用光了,整个皇宫变成了修罗屠场。实在没有办法,我只好狠下心来,下令放火。皇城一片火海,而我们还在火海里拼杀。”
顿了顿,赵赵佥接着说:“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原因造成地,我想最重要的因素是忽必烈的个人因素,尽管我们处在敌对立场上,我还是不得不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统帅。他具有那种把懦夫变成勇士的可怕魅力。这种魅力是每一个杰出军事统帅必不可少的才干!”
诚如赵佥所言,造成这种结果的最重要因素是忽必烈地英勇行动,对于这点李隽也深表赞同,李隽说的是“忽必烈的个人英勇行为使得原本该结束的战争又要持续下去。对于整个战争的走向来说,虽然无法改变其结果,但是使得过程更加曲折和漫长。我们要经历的艰艰辛更多,对于老百姓来说这很不幸!可是,平心而论,我不得不承认,这是忽必烈个人的极大成就,他最终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仍然无愧于一个伟大的统帅!
“要是金军围困汴梁时,徽钦二帝也有如此地胆识,能有这样精彩的表现,就不会有‘靖康耻’。就不会有坐拥半壁江山的屈辱历史延续百年之久!”
这是赵佥和李隽对忽必烈的评价。事后,忽必烈多次当着群臣之面盛赞玄甲骑兵在这一战中取得的成就。他说的是“以往,我们自大惯了。四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处于优势,我们地军队比南朝的军队更加英勇善战,我们有更多的骑兵,我们有经过战火洗礼的优秀将领和军官,我们有更加先进的军事指导思想,在对南朝的战争中我们不断地取得胜利,而南朝屡战屡败。我们就自认为无敌了,不把南朝放在眼里了。
“事实证明,这是自大!南朝也有优秀的将领,骁勇善战的军队,他们也能打恶仗,玄甲骑兵进攻皇城一战就是一次经典的战例。我们能够坚持下来,直到援军的到来,并不是他们无能,而是他们不走运。
“他们地表现可圈可点,无话可说。他们是优秀地骑兵,来到皇城与我们作战,他们是以己之短击我们之所长,我们熟悉皇城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更重要地是,皇城里的建筑众多,房屋栉次鳞比,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优势节节抵抗。反观玄甲骑兵,他们只好舍弃自己的长处,下马步战了。不能在马背上作战的骑兵,他们的战斗力朕不用说,你们也清楚。
“当然,朕还是要感谢赵佥将军的仁心,没有一上来就放火烧皇城。要是他一上来就放火烧皇城,失去了房屋的我们根本就不是对手。”
忽必烈的话对赵佥他们的行动进行了最好的点评。诚如忽必烈所说,要是赵佥一上来就放火烧城的话,忽必烈是不是还能坚持到援军来到,真不好说。
至于赵佥为什么会没有一上来就烧掉皇城,一个原因固然是他没有及时意识到忽必烈的个人英勇行动带来的威胁,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不忍心把这座美仑美奂,凝聚了不少巧手匠人的心血,同时也是华夏老百姓血汗结晶的皇城化为灰烬。等到他不得不烧的时候,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一道漂亮的刀光闪现,赵佥手里的宝刀从一个漂亮的妃子粉颈上划过,一颗螓飞出老远,重重摔在地上,年青的脸蛋妩媚依在,却香消玉殒了。
望着意气自若的忽必烈,赵佥狠狠心。道:“杀了忽必烈!”他先前是想活捉忽必烈,现在看来,活捉的希望不大,只好杀掉他。玄甲骑兵呐喊着冲了过去,和忽必烈身边地侍卫士卒,太监、宫女、嫔妃、杂役们斗在一起。
赵佥大步一迈,就要再次加入战斗。一个宋军士卒飞也似的飞驰而来,远远叫道:“赵佥将军听令!”赵佥停了下来。回头一瞧,他认得这个士卒是赵良淳的亲兵队长,知道亲兵队长到来,肯定有很重要的军令,问道:“赵将军有什么命令?”
亲兵队长从马背上跳下来,问道:“赵将军问将军,你能不能在半个时辰内结束战斗?”
要是军令的话。真接下达就是了,哪有如此问话的道理,赵佥知道赵良淳是一个严谨的人,断不会无缘无故如此做,他这样做必然有他这样做地道理,想了一下,道:“不能。”
皇城里的力量损失严重,可以说三分之二地人已经死于玄甲骑兵之手。但是,要想在半个时辰内结束战斗那也不现实,至少要半天时间才有可能结束战斗。
“那好。”亲兵队长喘口气,道:“赵将军说了,要是将军不能在半个时辰内解决忽必烈的话,就马上撤出战斗。”
赵佥一下蹦起来。问道:“这是为什么?”
亲兵队长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接着说:“赵将军还说了,要是将军不能在半个时辰内撤出大都,就等着鞑子来给赵将军收尸了。”
到此,答案已经非常明显了,那就是蒙古人的援军到了。赵良淳是个优秀的将军,能有办法拖住蒙古人的军队他是断然不会放弃即将到手的终极胜利,他下达撤军命令,不用想都知道情况是万分危急,一刻也不能担搁。
赵佥脸色数变。沉思了一阵。问道:“赵将军在做什么?”
“赵将军在给将军守城门!”亲兵队长有点无奈地道:“赵将军不愿跟着军队撤走。”
赵良淳地意思非常明白,意思是说赵佥你看着办吧。是我们抓住忽必烈,还是我们给鞑子乱刃分尸,都由你决定,我是决定好了,和你同生共死。
“赵将军高义!”赵佥赞叹无已。
亲兵队长道:“将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朝廷还需要将军,也需要玄甲骑兵。”
亲兵队长追随赵良淳日久,对赵良淳很是了解,他说出来的话可以理解为赵良淳的意思,赵佥深明此理,无限惋惋惜地道:“命令,撤!”
命令一传达下去,玄甲骑兵开始整顿队形,有序撤离战场。
“忽必烈,我们在中原见!”赵佥很是不服气地道:“忽必烈,你走狗运。”
忽必烈长声大笑道:“赵佥将军,好样的!朕不会让你失望,我们在中原见!要是你能安然回到南朝的话!传朕的旨意,追!”率领人马从的追了过来。
事后,赵佥才明白赵良淳为什么会下令撤退,是因为蒙古二十万大军向大都驰援,要是他们再晚走一个时辰,就不可能撤出大都。
这些蒙古军队之所以能够到来,是因为巴布尔,贴木儿,桑哥他们的行动造成地。当他们好不容易聚拢的散兵给赵良淳碾成了碎片,他们并没有灰心失望,而是在寻找新的解围方法。他们略一商议,终于意识到一个问题,以他们现有的力量,想收拢在大都的散兵来解围的话,说不定忽必烈早就成了阶下囚,最简便地方法就是马上派出人马,去向大都附近的援军求救。
他们把收拢的军队分成一百或是数百人一队去报讯。如此一来,人数多了许多,南宋的小分队再也无法把他们截杀掉,可以说消息不费吹灰之力就传递出去了,接到大都危急消息的蒙古军队哪有不飞马赶来的道理。
蒙古人在大都附近的军队有好几十万,其中大多数是驻扎在大都附近,并不是全部驻守在大都城里,驻守在大都的军队不到十万人。虽然大都的军队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几乎全面崩溃,但是这些附近地军队还完好无损,一旦围上来,赵良淳他们肯定是血染沙场了,权衡之后,赵良淳做出了他这辈子最不想做出地决定:撤军!
xxxxxxxxxxxxxx
天津,不计其数的蒙古军队出现在视野里,好象稻草一样密实,初步估计,不下二十万之众,他们正是尾随赵良淳他们从大都一路追来地蒙古军队。
他们追击的行动很快,赵良淳他们的行动也不慢,等他们追到天津时,赵良淳他们上船,驶离了港口。
巴布尔和贴木儿并肩而站,望着远去的船队,恨恨地道:“要是在以前,我们可以出动水军去追击。”言来恨恨不已。
自从郑静和在焦山水战打败蒙古水军后,南宋水军占据了绝对优势,蒙古人再也无法重整他们的水军,赵良淳他们的撤离没有一点风险。
贴木儿正要说话,瞳孔突然收缩成一条小缝,因为天际出现不计其数的美丽流星,朝他们飞来。这并不是流星,是炮弹,是郑静和送给他们的礼炮。
天际传来宋军的呐喊声:“鞑子,中原见!” <a href="" target="_blank"></a>
有道是“天算不如人算”,这话很有道理,在大都生的事情再次证明了这点。贴木儿和巴布尔他们的计划是先收拢更多的散兵,然后控制住城门,再把南宋军队分割包围各个击破,他们的计划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计划。要是他们的计划成功的话,几万南宋军队将覆灭在大都,蒙古将取得自临安保卫战以来最大的胜利。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会围歼南宋最为精锐的部队之一,玄甲骑兵,这意义就更大了。
许多年以后,巴布尔和贴木儿回忆说,他们当时的计划貌似可行,实际上却是太一厢情愿了,因为他们没有把最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去,那就是赵良淳是一员优秀的军事将领,对战况的把握能力比他们想象的要高得多,灵活机智是他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优点。
巴布尔他们刚刚商量完,不没有去执行,就听见闷雷似的声音响起,这声音好象千个万个闷雷轰鸣似的,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这声音来得太过突然,事先没有一点征兆,谁也搞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桑哥他们你望着我,我望着你,不明所以。在这些人中,反应最快的就是巴布尔和贴木儿,两人对望一眼,一脸的惊惧之色,略一点头,大吼道:“兄弟们,快,准备应战。”
两人的话立即提醒了桑哥他们,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闹出如此动静只能是南宋军队。蒙古军队根本就不可能。不用说,他们上当了,上了一个大当。赵良淳能够在大都派出那么多的小分队搞宣传,这些小分队自然不会仅仅是为了宣传而宣传,肯定会兼有注意大都异常地任务,他们四处收拢散兵的消息肯定是早就传到赵良淳耳里去了。
赵良淳之所以迟迟不动,任由他们去收拢散兵。那是故意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去收拢。因为他们收拢得越多,赵良淳采取军事行动时,战果就会越大,蒙古军队幸存的可能就越小。
曹操征羌,大张旗鼓地开进,然而进军度却不够快,为的是那羌兵集结的时间。以便曹操一鼓作气全歼其有生力量,减少剿灭的难度。赵良淳此举与曹操当年的用意如出一辙,这几股散兵一聚在一起,他马上就开始了打击行动,如此一来,巴布尔他们一番努力是在给赵良淳做嫁衣,明白此节地他们个个胡子郁闷得象吃了一万只死苍蝇。
可是,在当前情况下。他们除了在心里暗骂赵良淳狡猾以外,又无可如何,只能硬着头皮应战。
巴布尔吼道:“弟兄们,马上出城去……”贴木儿喊道:“到城外去汇合。”这两人的反应真地是很快,他们马上就想到这一战下来,他们肯定不是赵良淳的对手。会给打得七零八落,唯有到城外去继续收拢散兵,再派人去别处调兵才是应对大都危局的最好办法。
桑哥他们的反应也不慢,自然明白了巴布尔两人的用意,大吼一声道:“弟兄们,快撤。”指挥人马开始向城外撤退。
然而,他们似乎是迟了点,就在这时,不计其数的骑兵出现在视线里,正是赵良淳统帅下的南宋军队。他们开始了对这些散兵地围歼行动。
蹄声、呐喊声、刀枪撞击出的金属响声、临死之前的惨嗥声、鲜血滴在地上出的嘀嗒声。汇成了一特别的歌。
当赵良淳一身鲜血勒定战马时,一地的尸体。巴布尔他们好不容易收拢的散兵已经灰飞烟灭!赵良淳吐出一口长气,道:“你们的荣耀到此为止!”
xxxxxxxxxxxx
此时地皇城火光烛天,浓烟滚滚,遍地尸体,到处都是破碎的肢体,到处都是流淌的鲜血,厮杀声不断,兵刃撞击声响个不停。
忽必烈一身戎装,双眼通红,不住挥动弯刀,大声呐喊,为士卒、太监、宫女、嫔妃、杂役鼓劲加油。忽必烈不愧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他天生就具有激起人斗志的才干,这在他数十年戎马生涯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打过地仗很好地说明了这点,现在,这种与生具来的天赋再一次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他的鼓动下,那些士卒自是不用说,太监、宫女、嫔妃、杂役们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上阵厮杀的经历的人,他们没有畏惧,没有害怕,没有后退,他们挥着手里的武器与玄甲骑兵缠斗在一起。
战斗一打响没多久,那些给忽必烈忽悠的太监、宫女、嫔妃、杂役们就明白忽必烈在说假话,他们的对手并不是怯薛兵团,是真正的南宋军队,因为玄甲骑兵下手非常狠,绝不留情,要是自己军队地话,无论如何逼真也不会如此狠辣,多少会留点情。
但是,他们并没有胆怯,因为他们地血性给激了,他们只知道一点,要么把玄甲骑兵杀死,要么就给玄甲骑兵杀死,至于是不是抓住忽必烈去领领赏这种事情压根儿就没有想过,忽必烈是天生的领袖,具有一种能让人从心底佩服地气质与魅力,是以他们只有舍生忘死地拼杀。
这场厮杀有多么的冷酷,赵佥事后的回忆很好地说明了这点“当我们冲进皇城后,满以为战争结束了,我们可以十拿九稳地抓住忽必烈。但是,实际情况与我们想象的相差太远,他们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到来而吓倒,相反他们在忽必烈的统领下激了斗志,与我们展开了一场力量悬殊的大战。
“当那些漂亮的嫔妃们挥着武器向我们砍来时,我们根本就不当一回事。我们压根就不相信象她们那样娇滴滴的娘们会有多大地威胁,甚至我们根本就不屑与他们交手,有意避开她们。没过多久,我们就意识到我们轻视她们的存在是一种错误,我毫不毫犹豫地下达了杀掉她们的命令,不少妃子因此而香消玉殒。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力量悬殊的战斗,他们的装备没有我们精良。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优秀士卒没有我们多,但是他们仍然做到了让人难以相信地事情。要不是我亲身经历。我说什么也不相信他们会有那样的壮举!
“打到后来,我们用光了手掷式铸铁炸弹,火铳不再鸣响,炸药包也用光了,整个皇宫变成了修罗屠场。实在没有办法,我只好狠下心来,下令放火。皇城一片火海,而我们还在火海里拼杀。”
顿了顿,赵赵佥接着说:“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原因造成地,我想最重要的因素是忽必烈的个人因素,尽管我们处在敌对立场上,我还是不得不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统帅。他具有那种把懦夫变成勇士的可怕魅力。这种魅力是每一个杰出军事统帅必不可少的才干!”
诚如赵佥所言,造成这种结果的最重要因素是忽必烈地英勇行动,对于这点李隽也深表赞同,李隽说的是“忽必烈的个人英勇行为使得原本该结束的战争又要持续下去。对于整个战争的走向来说,虽然无法改变其结果,但是使得过程更加曲折和漫长。我们要经历的艰艰辛更多,对于老百姓来说这很不幸!可是,平心而论,我不得不承认,这是忽必烈个人的极大成就,他最终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仍然无愧于一个伟大的统帅!
“要是金军围困汴梁时,徽钦二帝也有如此地胆识,能有这样精彩的表现,就不会有‘靖康耻’。就不会有坐拥半壁江山的屈辱历史延续百年之久!”
这是赵佥和李隽对忽必烈的评价。事后,忽必烈多次当着群臣之面盛赞玄甲骑兵在这一战中取得的成就。他说的是“以往,我们自大惯了。四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处于优势,我们地军队比南朝的军队更加英勇善战,我们有更多的骑兵,我们有经过战火洗礼的优秀将领和军官,我们有更加先进的军事指导思想,在对南朝的战争中我们不断地取得胜利,而南朝屡战屡败。我们就自认为无敌了,不把南朝放在眼里了。
“事实证明,这是自大!南朝也有优秀的将领,骁勇善战的军队,他们也能打恶仗,玄甲骑兵进攻皇城一战就是一次经典的战例。我们能够坚持下来,直到援军的到来,并不是他们无能,而是他们不走运。
“他们地表现可圈可点,无话可说。他们是优秀地骑兵,来到皇城与我们作战,他们是以己之短击我们之所长,我们熟悉皇城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更重要地是,皇城里的建筑众多,房屋栉次鳞比,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优势节节抵抗。反观玄甲骑兵,他们只好舍弃自己的长处,下马步战了。不能在马背上作战的骑兵,他们的战斗力朕不用说,你们也清楚。
“当然,朕还是要感谢赵佥将军的仁心,没有一上来就放火烧皇城。要是他一上来就放火烧皇城,失去了房屋的我们根本就不是对手。”
忽必烈的话对赵佥他们的行动进行了最好的点评。诚如忽必烈所说,要是赵佥一上来就放火烧城的话,忽必烈是不是还能坚持到援军来到,真不好说。
至于赵佥为什么会没有一上来就烧掉皇城,一个原因固然是他没有及时意识到忽必烈的个人英勇行动带来的威胁,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不忍心把这座美仑美奂,凝聚了不少巧手匠人的心血,同时也是华夏老百姓血汗结晶的皇城化为灰烬。等到他不得不烧的时候,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一道漂亮的刀光闪现,赵佥手里的宝刀从一个漂亮的妃子粉颈上划过,一颗螓飞出老远,重重摔在地上,年青的脸蛋妩媚依在,却香消玉殒了。
望着意气自若的忽必烈,赵佥狠狠心。道:“杀了忽必烈!”他先前是想活捉忽必烈,现在看来,活捉的希望不大,只好杀掉他。玄甲骑兵呐喊着冲了过去,和忽必烈身边地侍卫士卒,太监、宫女、嫔妃、杂役们斗在一起。
赵佥大步一迈,就要再次加入战斗。一个宋军士卒飞也似的飞驰而来,远远叫道:“赵佥将军听令!”赵佥停了下来。回头一瞧,他认得这个士卒是赵良淳的亲兵队长,知道亲兵队长到来,肯定有很重要的军令,问道:“赵将军有什么命令?”
亲兵队长从马背上跳下来,问道:“赵将军问将军,你能不能在半个时辰内结束战斗?”
要是军令的话。真接下达就是了,哪有如此问话的道理,赵佥知道赵良淳是一个严谨的人,断不会无缘无故如此做,他这样做必然有他这样做地道理,想了一下,道:“不能。”
皇城里的力量损失严重,可以说三分之二地人已经死于玄甲骑兵之手。但是,要想在半个时辰内结束战斗那也不现实,至少要半天时间才有可能结束战斗。
“那好。”亲兵队长喘口气,道:“赵将军说了,要是将军不能在半个时辰内解决忽必烈的话,就马上撤出战斗。”
赵佥一下蹦起来。问道:“这是为什么?”
亲兵队长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接着说:“赵将军还说了,要是将军不能在半个时辰内撤出大都,就等着鞑子来给赵将军收尸了。”
到此,答案已经非常明显了,那就是蒙古人的援军到了。赵良淳是个优秀的将军,能有办法拖住蒙古人的军队他是断然不会放弃即将到手的终极胜利,他下达撤军命令,不用想都知道情况是万分危急,一刻也不能担搁。
赵佥脸色数变。沉思了一阵。问道:“赵将军在做什么?”
“赵将军在给将军守城门!”亲兵队长有点无奈地道:“赵将军不愿跟着军队撤走。”
赵良淳地意思非常明白,意思是说赵佥你看着办吧。是我们抓住忽必烈,还是我们给鞑子乱刃分尸,都由你决定,我是决定好了,和你同生共死。
“赵将军高义!”赵佥赞叹无已。
亲兵队长道:“将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朝廷还需要将军,也需要玄甲骑兵。”
亲兵队长追随赵良淳日久,对赵良淳很是了解,他说出来的话可以理解为赵良淳的意思,赵佥深明此理,无限惋惋惜地道:“命令,撤!”
命令一传达下去,玄甲骑兵开始整顿队形,有序撤离战场。
“忽必烈,我们在中原见!”赵佥很是不服气地道:“忽必烈,你走狗运。”
忽必烈长声大笑道:“赵佥将军,好样的!朕不会让你失望,我们在中原见!要是你能安然回到南朝的话!传朕的旨意,追!”率领人马从的追了过来。
事后,赵佥才明白赵良淳为什么会下令撤退,是因为蒙古二十万大军向大都驰援,要是他们再晚走一个时辰,就不可能撤出大都。
这些蒙古军队之所以能够到来,是因为巴布尔,贴木儿,桑哥他们的行动造成地。当他们好不容易聚拢的散兵给赵良淳碾成了碎片,他们并没有灰心失望,而是在寻找新的解围方法。他们略一商议,终于意识到一个问题,以他们现有的力量,想收拢在大都的散兵来解围的话,说不定忽必烈早就成了阶下囚,最简便地方法就是马上派出人马,去向大都附近的援军求救。
他们把收拢的军队分成一百或是数百人一队去报讯。如此一来,人数多了许多,南宋的小分队再也无法把他们截杀掉,可以说消息不费吹灰之力就传递出去了,接到大都危急消息的蒙古军队哪有不飞马赶来的道理。
蒙古人在大都附近的军队有好几十万,其中大多数是驻扎在大都附近,并不是全部驻守在大都城里,驻守在大都的军队不到十万人。虽然大都的军队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几乎全面崩溃,但是这些附近地军队还完好无损,一旦围上来,赵良淳他们肯定是血染沙场了,权衡之后,赵良淳做出了他这辈子最不想做出地决定:撤军!
xxxxxxxxxxxxxx
天津,不计其数的蒙古军队出现在视野里,好象稻草一样密实,初步估计,不下二十万之众,他们正是尾随赵良淳他们从大都一路追来地蒙古军队。
他们追击的行动很快,赵良淳他们的行动也不慢,等他们追到天津时,赵良淳他们上船,驶离了港口。
巴布尔和贴木儿并肩而站,望着远去的船队,恨恨地道:“要是在以前,我们可以出动水军去追击。”言来恨恨不已。
自从郑静和在焦山水战打败蒙古水军后,南宋水军占据了绝对优势,蒙古人再也无法重整他们的水军,赵良淳他们的撤离没有一点风险。
贴木儿正要说话,瞳孔突然收缩成一条小缝,因为天际出现不计其数的美丽流星,朝他们飞来。这并不是流星,是炮弹,是郑静和送给他们的礼炮。
天际传来宋军的呐喊声:“鞑子,中原见!” <a href="" target="_blan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