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兄弟,那又是何物?”
吴构指着萧漠身后的书桌,好奇的问道。
萧漠转头一看,却见吴构所指的是一叠遍布字迹的稿件,刚才萧漠交给吴构的那篇《问仙》,就是放在这叠稿件旁边。
显然,经过了上一篇故事的大卖,对于萧漠所写的任何东西,吴构都极为动心。
“这些并非故事,只不过是我闲着无事,夸夸其谈的一些妄言罢了。”
萧漠犹豫了一下,最终却还是把这叠纸张抵到了吴构的面前。
吴构接过,低头一看,脸色就是一变,手一颤,险些把手中的稿件跌落。
只见这叠稿子最上面,所写的题目是《中庸新解》四个字。
也怪不得吴构会被吓了一跳了,现在楚朝虽然文化兴盛,文人地位极高,也历来讲究百家争鸣,提倡文人在学问一途畅所欲言,但这也只是明面上的说法罢了。
要知道,从古自今,在文人的圈子中,历来最为重视排资论辈,吴构身为书商,出版过不少文人所写的《四书注》、《五经解》之类的书册,但这些文人莫不是已有了进士以上的功名,并在文人圈子中混了多年的资历,早已小有名望。
而萧漠现在不过是刚刚参加完了县试罢了,竟然敢写这种东西,没人看也就罢了,如若被人注意到,恐怕“只会夸夸其谈”、“好高骛远”、“不知所谓”、“不自量力”这类评语就要将萧漠淹没了。
所以,即使吴构再看好萧漠的前途,此刻也没有替萧漠将这本书印刷贩卖的打算,无论是为萧漠的将来,还是为他自己书局的声誉。
从满脸讪讪的吴构手中接过了这篇《中庸新解》,看着吴构有些不知该如何将话题持续下去的样子,萧漠微微一笑,并不在意,这份《中庸新解》只是萧漠本身的一次尝试,并没有交给吴构大量印刷贩卖的意思,更何况,对于这篇只写了不足一半的《中庸新解》,萧漠本身也并不满意。
吴构犹豫了一下后,迟疑的说道:“萧小兄弟,莫怪老哥交浅言深,老哥我学问不精,并不知这篇《中庸新解》究竟写的如何,当然,以小兄弟你的天赋,其中必然会有可取之处,但现在你确实还不适合写这些东西,时机未到。如若小兄弟你能考取进士功名,不用小兄弟你说,老哥也会倾尽全力为小兄弟你扬名,但现在……”
显然,吴构错以为萧漠之所以会将《仙问》免费送给他,只是为了让他大量印刷贩卖这篇《中庸新解》,为自己扬名。
这确实是现在很多读书人的常用手段。
萧漠笑着摇头道:“吴掌柜误会了,这篇东西不过是晚辈写出来自娱自乐罢了,并没有想要过要大量印刷贩卖贻笑大方,晚辈这次与吴掌柜的相约,只是为了将这篇《仙问》送予掌柜而已。”
听到萧漠这么说,吴构才知道原来是自己会错意了,不由尴尬一笑,连忙说道:“这怎么可以?再商言商,我怎么可以白要小哥的故事呢?也不怕实话告诉小兄弟,上一篇故事,已经让老哥我赚了不少了。”
萧漠再次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前次之所以将那篇故事卖给吴掌柜,只是因为家中钱财窘迫,不得已而为之,现下我钱财不缺,也就不在做这般事情了,不过虽然这篇故事赠与了吴掌柜,但其中有些需要注意的事情,还要请吴掌柜的答应。”
“小兄弟请说。”
“我的身份不得泄露,这点吴掌柜早已知道。此外,据我所知吴掌柜的书局遍布海内,在京城也有两家书局。这篇故事,还请吴掌柜在将来贩卖时,着重在京城范围内多多宣传,最好能让京城内所有人都知道这篇故事的存在?”
听到萧漠的要求,吴构心中不解。
据这些日子以来他与萧漠的交往,吴构觉得萧漠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尤其对于这些故事会给所带来的种种名气与收益,萧漠从不在意,也不希望其它人知道他就是自扰居士的事情。为何此次竟然要求自己在京城范围内多多宣传?难道萧漠不知道京城权贵极多,势力极大者不计其数,这么做很有可能引起那些权贵的注意,进而暴露他的身份?
但看着萧漠那一如既往的沉静神色,吴构知道萧漠肯定有自己的打算,也不便询问,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吴构却不知道,萧漠之所以会写这篇《仙问》,并不是为了钱财,也不是为了名气,只是为了引起京城中那位至尊无上存在的注意。
与上一篇故事不同,这篇《仙问》无论是主角那皇亲国戚的身份,还是为人处世的种种特性,又或者是故事中主人公的种种遭遇,都是萧漠根据嵩山书院所给他的一些关于当今圣上的偏好性格而写,准确的说,这是一篇根据当今楚朝皇帝量身定做的故事,只是为了能最大限度的引起这位陛下的注意与好感。
可以说,萧漠所写的第一篇故事如果是这篇《仙问》,所引起的反响绝不可能像《仙道求索》那般强烈,对于普通读书人而言,这篇故事即使再过新奇,也不可能会有太大的共鸣和代入感。毫不客气的说,这只是一篇专门针对如此楚朝皇帝的媚上之作。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萧漠才让吴构重点在京城宣传。
~~~~~~~~~~~~~~~~~~~~~~~~~~~~~~~~~~~~~~~
最终,吴构虽然收下了萧漠的这篇故事,但在事后却派人送来的百贯钱财,说是提前送给萧漠得到秀才功名的贺礼。
对于这笔钱财,萧漠什么都没有说,只是让邓尚全收下了。
现在萧漠自己的钱财,大部分都交给了邓尚全处理,抛开邓尚全的出身不论,他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管家和仆从,钱放在他的手中,往往能用最小的花费产生最大的作用。而无论是萧漠还是萧慎言,在理财这方面都不算是好手。
而萧漠自己,却是静下心来,继续研究着自己所写的这篇《中庸新解》。
既然将来注定要被嵩山书院推到最前方,去吸引楚朝皇帝和无数高官贵族的注意,从本意的低调走向不得已的高调,那么为了自保,萧漠只能让自己更加高调一些,高调到在将来大部分对手都不敢随意对付自己的程度。
而在这个文人至上的时代,没有什么会比成为一个受万人敬仰的儒学大家更为高调的事情了。像司空敏,只不过是一个书法家,“颜体”写的很好而已,就能获得偌大声望,甚至在获罪之后,最多也不过得到一个贬为平民的惩戒,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在这个时代,虽然不像宋那般有着“誓不杀士大夫”的规定,但如果能成为一个有名望的顶尖文豪大家,那么从某方面来说,就等于已经获得了一面免死金牌。
所以,无论是萧漠,还是嵩山书院,都不满足萧漠只写几篇哗众取宠的新奇故事成名。所以萧漠才想到了要写这篇《中庸新解》。
之所以选择四书中的《中庸》,却是萧漠有过慎重考虑的。
在与嵩山书院合作之时,田茂林曾经提议过,让萧漠将自己的种种观点总结起来,出书立传,好博得大量的名气与声望,将来也能更顺利的进入楚朝庙堂核心之内。
萧漠本来也是准备这么做的,但这些日子尝试之后,却才发现这件事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简单。
要知道,萧漠虽然比这个时代的人多了近千年的见识,在后世那网络通达、信息爆炸的时代,所获得的知识量远比这个时代的人多,而这些年来萧漠也开始初步将自己后世的见识与这个时代的环境相结合,并融入到种种儒家学说之中,但以萧漠现在的学识,还远远没有达到一代儒学大家的程度,而虽然多了近千年的见识,但这些见识却太过零碎,两者根本无法系统的整合起来以达到著书立论的地步。
虽然有嵩山书院的帮助,这些缺陷很容易补足,但萧漠并不想让自己太过依赖嵩山书院,那样的话将来更难摆脱嵩山书院的控制。
所以萧漠想到了四书中的《中庸》。
在后世,所谓“中庸之道”,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四书中的《中庸》,在整个儒家学说中,也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后世的种种讲坛、论文中,谈及儒家,必然会涉及到大量《中庸》中的理论,从某方面来说,《中庸》一书就代表着整个儒家。而“中庸之道”,更是后世所有华人的为人尊则。
可以说,萧漠在后世的种种见识中,能在这个环境中能被所有人接受的,关于《中庸》的理论无疑是最为全面也是理解的最为深刻的。
只不过,历史上《中庸》的地位提高,还是北宋后期的事情,而在楚朝,《中庸》一书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地位如同四书五经的附属一般,比如萧漠这次参加县试,关于《中庸》一书的内容就极少。
可以说,萧漠写这篇《中庸新解》,不仅最容易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且也最容易获得成就和声望,并且也不容易被他人找出破绽和漏洞。而《中庸》原本在后世就是皇权统治国家的理论基础之一,所以萧漠也不怕会因为这本书招惹什么麻烦。
不过,即使如此,萧漠在写这篇《中庸新解》时也是觉得极难,县试结束后,萧慎言有意让萧漠放松一段时间,所以并没有继续给萧漠授课,而在这段时间里,萧漠除了一篇《仙问》,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这篇《中庸新解》上面了。
可惜,整整十天时间,萧漠几易其稿,只完成了不足三分之一,而且萧漠依然很不满意,如果再修改,能有十分之一答道自我满意的程度就很不错了。
据萧漠估计,这篇《中庸新解》如果想要彻底完成,至少要等到一年之后了。
在这篇《中庸之道》中,萧漠除了提出“天道与人道合一”、“天性与人性合一”、“理性与情感合一”的新中庸之道外,还着重于阐述“过犹不及”的观点,却是萧漠有感于楚朝一味的提倡文人治国,使文人太过势大,心有感触,虽然自己无力改变什么,但萧漠对现在安定的生活很满意,并不想楚朝就此衰落甚至步入乱世,所以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一些人有所感触。
当然,萧漠只是有这种想法而已,但并不想因此给自己招惹麻烦,所以只是把“中庸之道”的种种理论提出,加入了一些后世的观念,并以自己的见解来解释,至于将来读这本书的人能不能由此联想到楚朝的现状,就不是萧漠的事情了。
~~~~~~~~~~~~~~~~~~~~~~~~~~~~~~~~~~~
练习书法、练习五禽戏、修改完善《中庸新解》……
就在这种单调而又充实的生活中,不知不觉,自萧漠县试结束,已有二十天的时间。
这一日,萧慎言来到萧漠的书房中,看到萧漠依旧在专心致志的拿着一摞布满字迹的纸张皱眉苦思着,不由不快的哼了一声。
萧漠再次写仙侠故事的事情,萧慎言已经知道了。但在得知萧漠之所以写这篇故事与嵩山书院有关之后,也就不管了,只希望萧漠在这方面不要太耽搁时间,能依然专心的跟他读书。
此刻,见到萧漠的样子,萧慎言还以为萧漠这些天来依然在浪费时间构思那些无用的故事,而且还如此专注,自然大为不快。
漫步走到萧漠身前,但萧漠太过专注,却是根本没有发现萧慎言的到来。
低头一看,却见在萧漠的书桌上,密密麻麻的堆积着无数密布字迹的纸张,但大部分却是被勾画掉大半的废稿,萧慎言叹息一声,随手拿起几张读了起来。
“咦!!??”
突然,萧慎言似乎发现了什么,身体一震,神色也不由的从最先的随意变成了无比专注,开始专心致志的品读起来。
~~~~~~~~~~~~~~~~~~~~~~~~~~~~~~
与此同时,一匹快马闯入到单县之内,毫不迟疑的,快速的赶到的县西“崇文书店”前。
骑士滚下马后,满脸兴奋的冲入到“崇文书店”后院。
此时,吴构正在后院内细细品读着萧漠所写的《问仙》。
故事依然精彩,但主要的问题是,这篇故事涉及到了大量皇家的内容,主角本身更是一个禅位的皇亲,这样一来,这篇故事不仅不像上一篇故事那样,因为主角是一个平凡书生,所以可以引起大量读书人的共鸣与认同,而且还容易招惹麻烦。
但这个问题吴构虽然已经对萧漠建议了许多次,但萧漠却丝毫没有修改的打算,而且还让吴构保证不能擅自修改这篇故事的丝毫。
“不过,趁着上一篇故事的东风,这篇故事还是能赚不少钱的。”
在确定这篇故事中确实没有什么会招惹麻烦的内容后,吴构喃喃自语道。
就在这时,那名骑士气喘吁吁的跑到了吴构面前,口中喊道:“掌柜的,县试的榜单出来了!!”
吴构指着萧漠身后的书桌,好奇的问道。
萧漠转头一看,却见吴构所指的是一叠遍布字迹的稿件,刚才萧漠交给吴构的那篇《问仙》,就是放在这叠稿件旁边。
显然,经过了上一篇故事的大卖,对于萧漠所写的任何东西,吴构都极为动心。
“这些并非故事,只不过是我闲着无事,夸夸其谈的一些妄言罢了。”
萧漠犹豫了一下,最终却还是把这叠纸张抵到了吴构的面前。
吴构接过,低头一看,脸色就是一变,手一颤,险些把手中的稿件跌落。
只见这叠稿子最上面,所写的题目是《中庸新解》四个字。
也怪不得吴构会被吓了一跳了,现在楚朝虽然文化兴盛,文人地位极高,也历来讲究百家争鸣,提倡文人在学问一途畅所欲言,但这也只是明面上的说法罢了。
要知道,从古自今,在文人的圈子中,历来最为重视排资论辈,吴构身为书商,出版过不少文人所写的《四书注》、《五经解》之类的书册,但这些文人莫不是已有了进士以上的功名,并在文人圈子中混了多年的资历,早已小有名望。
而萧漠现在不过是刚刚参加完了县试罢了,竟然敢写这种东西,没人看也就罢了,如若被人注意到,恐怕“只会夸夸其谈”、“好高骛远”、“不知所谓”、“不自量力”这类评语就要将萧漠淹没了。
所以,即使吴构再看好萧漠的前途,此刻也没有替萧漠将这本书印刷贩卖的打算,无论是为萧漠的将来,还是为他自己书局的声誉。
从满脸讪讪的吴构手中接过了这篇《中庸新解》,看着吴构有些不知该如何将话题持续下去的样子,萧漠微微一笑,并不在意,这份《中庸新解》只是萧漠本身的一次尝试,并没有交给吴构大量印刷贩卖的意思,更何况,对于这篇只写了不足一半的《中庸新解》,萧漠本身也并不满意。
吴构犹豫了一下后,迟疑的说道:“萧小兄弟,莫怪老哥交浅言深,老哥我学问不精,并不知这篇《中庸新解》究竟写的如何,当然,以小兄弟你的天赋,其中必然会有可取之处,但现在你确实还不适合写这些东西,时机未到。如若小兄弟你能考取进士功名,不用小兄弟你说,老哥也会倾尽全力为小兄弟你扬名,但现在……”
显然,吴构错以为萧漠之所以会将《仙问》免费送给他,只是为了让他大量印刷贩卖这篇《中庸新解》,为自己扬名。
这确实是现在很多读书人的常用手段。
萧漠笑着摇头道:“吴掌柜误会了,这篇东西不过是晚辈写出来自娱自乐罢了,并没有想要过要大量印刷贩卖贻笑大方,晚辈这次与吴掌柜的相约,只是为了将这篇《仙问》送予掌柜而已。”
听到萧漠这么说,吴构才知道原来是自己会错意了,不由尴尬一笑,连忙说道:“这怎么可以?再商言商,我怎么可以白要小哥的故事呢?也不怕实话告诉小兄弟,上一篇故事,已经让老哥我赚了不少了。”
萧漠再次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前次之所以将那篇故事卖给吴掌柜,只是因为家中钱财窘迫,不得已而为之,现下我钱财不缺,也就不在做这般事情了,不过虽然这篇故事赠与了吴掌柜,但其中有些需要注意的事情,还要请吴掌柜的答应。”
“小兄弟请说。”
“我的身份不得泄露,这点吴掌柜早已知道。此外,据我所知吴掌柜的书局遍布海内,在京城也有两家书局。这篇故事,还请吴掌柜在将来贩卖时,着重在京城范围内多多宣传,最好能让京城内所有人都知道这篇故事的存在?”
听到萧漠的要求,吴构心中不解。
据这些日子以来他与萧漠的交往,吴构觉得萧漠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尤其对于这些故事会给所带来的种种名气与收益,萧漠从不在意,也不希望其它人知道他就是自扰居士的事情。为何此次竟然要求自己在京城范围内多多宣传?难道萧漠不知道京城权贵极多,势力极大者不计其数,这么做很有可能引起那些权贵的注意,进而暴露他的身份?
但看着萧漠那一如既往的沉静神色,吴构知道萧漠肯定有自己的打算,也不便询问,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吴构却不知道,萧漠之所以会写这篇《仙问》,并不是为了钱财,也不是为了名气,只是为了引起京城中那位至尊无上存在的注意。
与上一篇故事不同,这篇《仙问》无论是主角那皇亲国戚的身份,还是为人处世的种种特性,又或者是故事中主人公的种种遭遇,都是萧漠根据嵩山书院所给他的一些关于当今圣上的偏好性格而写,准确的说,这是一篇根据当今楚朝皇帝量身定做的故事,只是为了能最大限度的引起这位陛下的注意与好感。
可以说,萧漠所写的第一篇故事如果是这篇《仙问》,所引起的反响绝不可能像《仙道求索》那般强烈,对于普通读书人而言,这篇故事即使再过新奇,也不可能会有太大的共鸣和代入感。毫不客气的说,这只是一篇专门针对如此楚朝皇帝的媚上之作。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萧漠才让吴构重点在京城宣传。
~~~~~~~~~~~~~~~~~~~~~~~~~~~~~~~~~~~~~~~
最终,吴构虽然收下了萧漠的这篇故事,但在事后却派人送来的百贯钱财,说是提前送给萧漠得到秀才功名的贺礼。
对于这笔钱财,萧漠什么都没有说,只是让邓尚全收下了。
现在萧漠自己的钱财,大部分都交给了邓尚全处理,抛开邓尚全的出身不论,他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管家和仆从,钱放在他的手中,往往能用最小的花费产生最大的作用。而无论是萧漠还是萧慎言,在理财这方面都不算是好手。
而萧漠自己,却是静下心来,继续研究着自己所写的这篇《中庸新解》。
既然将来注定要被嵩山书院推到最前方,去吸引楚朝皇帝和无数高官贵族的注意,从本意的低调走向不得已的高调,那么为了自保,萧漠只能让自己更加高调一些,高调到在将来大部分对手都不敢随意对付自己的程度。
而在这个文人至上的时代,没有什么会比成为一个受万人敬仰的儒学大家更为高调的事情了。像司空敏,只不过是一个书法家,“颜体”写的很好而已,就能获得偌大声望,甚至在获罪之后,最多也不过得到一个贬为平民的惩戒,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在这个时代,虽然不像宋那般有着“誓不杀士大夫”的规定,但如果能成为一个有名望的顶尖文豪大家,那么从某方面来说,就等于已经获得了一面免死金牌。
所以,无论是萧漠,还是嵩山书院,都不满足萧漠只写几篇哗众取宠的新奇故事成名。所以萧漠才想到了要写这篇《中庸新解》。
之所以选择四书中的《中庸》,却是萧漠有过慎重考虑的。
在与嵩山书院合作之时,田茂林曾经提议过,让萧漠将自己的种种观点总结起来,出书立传,好博得大量的名气与声望,将来也能更顺利的进入楚朝庙堂核心之内。
萧漠本来也是准备这么做的,但这些日子尝试之后,却才发现这件事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简单。
要知道,萧漠虽然比这个时代的人多了近千年的见识,在后世那网络通达、信息爆炸的时代,所获得的知识量远比这个时代的人多,而这些年来萧漠也开始初步将自己后世的见识与这个时代的环境相结合,并融入到种种儒家学说之中,但以萧漠现在的学识,还远远没有达到一代儒学大家的程度,而虽然多了近千年的见识,但这些见识却太过零碎,两者根本无法系统的整合起来以达到著书立论的地步。
虽然有嵩山书院的帮助,这些缺陷很容易补足,但萧漠并不想让自己太过依赖嵩山书院,那样的话将来更难摆脱嵩山书院的控制。
所以萧漠想到了四书中的《中庸》。
在后世,所谓“中庸之道”,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四书中的《中庸》,在整个儒家学说中,也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后世的种种讲坛、论文中,谈及儒家,必然会涉及到大量《中庸》中的理论,从某方面来说,《中庸》一书就代表着整个儒家。而“中庸之道”,更是后世所有华人的为人尊则。
可以说,萧漠在后世的种种见识中,能在这个环境中能被所有人接受的,关于《中庸》的理论无疑是最为全面也是理解的最为深刻的。
只不过,历史上《中庸》的地位提高,还是北宋后期的事情,而在楚朝,《中庸》一书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地位如同四书五经的附属一般,比如萧漠这次参加县试,关于《中庸》一书的内容就极少。
可以说,萧漠写这篇《中庸新解》,不仅最容易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且也最容易获得成就和声望,并且也不容易被他人找出破绽和漏洞。而《中庸》原本在后世就是皇权统治国家的理论基础之一,所以萧漠也不怕会因为这本书招惹什么麻烦。
不过,即使如此,萧漠在写这篇《中庸新解》时也是觉得极难,县试结束后,萧慎言有意让萧漠放松一段时间,所以并没有继续给萧漠授课,而在这段时间里,萧漠除了一篇《仙问》,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这篇《中庸新解》上面了。
可惜,整整十天时间,萧漠几易其稿,只完成了不足三分之一,而且萧漠依然很不满意,如果再修改,能有十分之一答道自我满意的程度就很不错了。
据萧漠估计,这篇《中庸新解》如果想要彻底完成,至少要等到一年之后了。
在这篇《中庸之道》中,萧漠除了提出“天道与人道合一”、“天性与人性合一”、“理性与情感合一”的新中庸之道外,还着重于阐述“过犹不及”的观点,却是萧漠有感于楚朝一味的提倡文人治国,使文人太过势大,心有感触,虽然自己无力改变什么,但萧漠对现在安定的生活很满意,并不想楚朝就此衰落甚至步入乱世,所以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一些人有所感触。
当然,萧漠只是有这种想法而已,但并不想因此给自己招惹麻烦,所以只是把“中庸之道”的种种理论提出,加入了一些后世的观念,并以自己的见解来解释,至于将来读这本书的人能不能由此联想到楚朝的现状,就不是萧漠的事情了。
~~~~~~~~~~~~~~~~~~~~~~~~~~~~~~~~~~~
练习书法、练习五禽戏、修改完善《中庸新解》……
就在这种单调而又充实的生活中,不知不觉,自萧漠县试结束,已有二十天的时间。
这一日,萧慎言来到萧漠的书房中,看到萧漠依旧在专心致志的拿着一摞布满字迹的纸张皱眉苦思着,不由不快的哼了一声。
萧漠再次写仙侠故事的事情,萧慎言已经知道了。但在得知萧漠之所以写这篇故事与嵩山书院有关之后,也就不管了,只希望萧漠在这方面不要太耽搁时间,能依然专心的跟他读书。
此刻,见到萧漠的样子,萧慎言还以为萧漠这些天来依然在浪费时间构思那些无用的故事,而且还如此专注,自然大为不快。
漫步走到萧漠身前,但萧漠太过专注,却是根本没有发现萧慎言的到来。
低头一看,却见在萧漠的书桌上,密密麻麻的堆积着无数密布字迹的纸张,但大部分却是被勾画掉大半的废稿,萧慎言叹息一声,随手拿起几张读了起来。
“咦!!??”
突然,萧慎言似乎发现了什么,身体一震,神色也不由的从最先的随意变成了无比专注,开始专心致志的品读起来。
~~~~~~~~~~~~~~~~~~~~~~~~~~~~~~
与此同时,一匹快马闯入到单县之内,毫不迟疑的,快速的赶到的县西“崇文书店”前。
骑士滚下马后,满脸兴奋的冲入到“崇文书店”后院。
此时,吴构正在后院内细细品读着萧漠所写的《问仙》。
故事依然精彩,但主要的问题是,这篇故事涉及到了大量皇家的内容,主角本身更是一个禅位的皇亲,这样一来,这篇故事不仅不像上一篇故事那样,因为主角是一个平凡书生,所以可以引起大量读书人的共鸣与认同,而且还容易招惹麻烦。
但这个问题吴构虽然已经对萧漠建议了许多次,但萧漠却丝毫没有修改的打算,而且还让吴构保证不能擅自修改这篇故事的丝毫。
“不过,趁着上一篇故事的东风,这篇故事还是能赚不少钱的。”
在确定这篇故事中确实没有什么会招惹麻烦的内容后,吴构喃喃自语道。
就在这时,那名骑士气喘吁吁的跑到了吴构面前,口中喊道:“掌柜的,县试的榜单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