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三县血案

    雍州北部,和鲜卑族接壤的,有安定郡、北地郡和冯翊郡,这三郡之中,冯翊郡是最突出的一个郡,也是与鲜卑族接壤边境线最长的郡,在汉朝力量强大的时候,冯翊郡的领土可不像现在这样,当时整个河套地区,都是冯翊郡的地盘,不过随着汉朝中央政权的衰落,冯翊郡的面积也在缩水,直到如今,边境已经向南退了有大概一百余里,正是因为冯翊面积的缩小,原本在冯翊郡内部的几个县,此时却成了紧靠着边境线的县城。

    任何建筑城池的人都知道,一个城池的修筑,首先就要选好地方,为了城池的安全,城池的四周,要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在城外广阔的空间上,在罗布村庄乡里,形成一个大的城市整体生活圈,这样,一旦出现战争情况,县城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防御布置,而城外的乡村,可以对入侵敌军形成一定的牵制,而且在本地军队出于战略攻势的时候,这些村庄也可以为出战的军队提供补给物资和休整空间。

    中国历史上,五千年长河,将城市与村庄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利用的最彻底的,当属后世的毛太祖,一句农村包围城市,不但将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搞得灰头土脸,五次围剿都狼狈不堪,同时还有效的困住了侵华的日军,让整个日军占领区鸡犬不宁,到最后,广大的农村连成片,成了解放军的坚固后方,等到蒋介石回过味来,这天下三分,仅从土地面积而言,我党已得其二,蒋公靠着手下的那百十来座城市,就好像海洋中零落分布的礁石,仅仅三年的时间,就被人民的海洋给淹没了,由此可见,一旦失去了农村,所谓的城市也不过是牢笼中的猛兽,难逃覆灭的命运。

    不过冯翊郡最北边的宜君、黄陵、洛川三个县就完全颠覆了城市的基本选址要求,它们几乎是紧贴着边境线设立,而且周围并没有多少战略空间,这倒不是因为当初建城的人是外行,而是边境线的不断南移,使得这几个县变得越来越突出,这城池可是个死物,一旦建成了,不发生大事,那是无法迁移的,而中原的农耕民族还有个习惯,就是故土难离,汉人都恋家,乡土观念浓厚,而且,普通的老百姓又怎么懂得战略布局这样艰深的东西,他们只知道,自己的祖祖辈辈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几百年来,没有饿死,这就有足够的理由让他们留在这片在战略上来看极为危险的土地上。

    当初汉王朝强盛的时候,草原民族势弱,昔日的草原霸主匈奴人被汉王朝连年征伐,已经离开了东亚,跑到了中亚大草原上另立门户,而鲜卑这些新兴草原部落还没有形成气候,面对四百年来挺立南方,将匈奴人打得远遁的汉王朝,他们并没有胆量去骚扰汉朝的边境,只能老老实实的和汉朝边境的百姓进行互市贸易。可随着汉王朝的逐渐衰弱,最后内忧外患一起爆发,偌大的一个王朝分崩离析,名存实亡,而草原民族经过百年的修养生息,又逐渐强盛起来,草原各部的心有不安分起来。草原人的血液中有着狼的因子,狼是凶残的动物,同时也是狡猾的动物,人们只知道狐狸难缠,却不知道狼的可怕,狼喜欢群居,当它们成群结队的时候,甚至连狮虎都要退避三舍,当他们落单的时候,他们就夹起尾巴,隐匿在草丛之中,等着绿油油的眼睛,盯着每一个从自己眼前经过的猎物,只要它意识到猎物比自己弱,那么它就会暴起攻击,直击猎物的要害,一击毙命。

    草原人是和狼打交道最多的民族,也是在行为、思维模式上最受狼的影响的民族,契丹、匈奴、女真、蒙古,这些草原民族都曾将狼供奉为自己部族的图腾。而位居中原地区的汉人,则更像是被驯服的狗,虽然爆发起来,有着不逊于狼的实力,但大多数时候却只是懒洋洋的趴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晒太阳,没有主动拓展地盘的意图。

    可即便是再凶猛的狗,也不可能是一群野狼的对手,所以农耕民族往往在和草原民族的对决中先败下阵来。由于生存压力的不同,冯翊郡北部三县的百姓对于政治和战略局面的敏感度远远比不上鲜卑族,当他们还以为黄须族是能够讲道理的人种时,这些黄须奴已经为了夺取他们手中的财物而磨刀霍霍了。

    一方没有准备,一方谋划多时,两边一比较,三县人民的悲剧结局就没有任何的悬念了。当鲜卑人的铁骑践踏了汉族人的田地时,这些土地的主人却仍然懵懵懂懂,当鲜卑人的马刀落在汉族人的脖颈上,这些人才猛然明白,那些平时低人一头的黄须奴,此时已经成了自己的催命阎君,仅仅十几天,靠近三县的鲜卑各部族便如同过筛子一般,将三县北部的村庄田土过了一个遍,可怜数万百姓,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成了鲜卑人的刀下亡魂。三县以北,白骨盈野,几乎再无人烟。这个时候,汉族百姓才明白过来,战争已经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一个有血性的民族,在遇到外来侵略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抵抗,第二反应是报复,要让侵略者有来无回,讲究让侵略者血债血偿,可经历了太长时间和平生活,已经被中央政权愚民顺民政策弄得有如家犬一般温顺的汉族人在遭受侵略的第一个反应,是逃跑,是要找依靠,那么这三个县城变成了百姓们能够依靠的心理支柱,城池,汉民族不下于四大发明的伟大创造,虽然为治下的民众提供了一个防御圈,但同样也将一个民族的心灵圈了起来,让一个民族的性格中充斥着圈子文化,不论是政治、军事、文化、科技在不断的发展中,都形成了一个个圈子,所有领域的发展,都难以打破圈子的束缚,圈子文化,让汉族人慢慢的失去了棱角,失去了冲破桎梏的勇气与信心。

    在所有汉族百姓的心目中,城池就是自己在遭受了灾难后,最佳的避风港,那高高的城墙,以及那些全副武装,站立在城墙上的士兵,就是他们的依靠,所以,在经历了鲜卑族第一轮进攻与洗劫之后,三县周边数十里范围内的十几万百姓,拖家带口,向宜君、黄陵还有洛川三个县城涌来。可这三个地方毕竟只是县城,城池就那么大,城内本来就有居民,又怎么能够再重新容纳这么多的百姓而且这么多人一旦进到城中,吃穿住都需要解决,可城内资源有限,如何解决,万一要是在城内闹出变故,恐怕不用鲜卑人来打,这三个县城就会亡在内斗之中。所以,这三个县的县令,无一例外的拒绝了城外百姓的入城要求,反而命令这些百姓或者返回故乡,或者逃入大山之中暂避,总之一句话,让他们自生自灭,小小的县城实在是应付不了这么大的事情。

    可老百姓哪里知道这些主政官员肚子里面的弯弯绕呢,他们大多没受过什么教育,也没有什么文化,而没有文化的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脑子一根筋,一根筋就会认死理,多年的皇权文化熏陶,让他们只在脑子里面牢牢的记住一件事,那就是有矛盾,找官府,有危险,找官军,官府在那里,官军在哪里,就在县城里,所以还有哪里能比在县城更安全呢所以,即便县城闭门不纳,尽管各县县令再三下通告,下文书,下命令,这十几万百姓仍然逗留城下,甚至支起了窝棚,盖起了草屋,就在城墙之下,开火做饭,一副要在城下过日子的模样,让三个县的县令都无可奈何。

    老百姓不懂军事,不通战法,可三个县的县令、县丞、县尉那都是明白人,他们已经从各种渠道了解到,鲜卑人此次劫掠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更不是一次性行为,而是一场大战役的前奏,鲜卑人在短时间内还会再来,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些百姓若是在村中,有房屋可暂时抵挡,逃进深山,有树林做掩护,可在城下,空旷场地,无遮无碍,这县城离着边境还这么近,鲜卑人要杀到城下,不过是一袋烟的功夫,真到了那个时候,城下的这些百姓不就要遭受灭顶之灾了吗到时候怎么办,出兵去救援,三个县自身都难保,如何出兵?所以这些县城的官员苦口婆心的劝百姓离去,也是为了他们着想,哪知道,老百姓认死理,死活不离开,县令也不能让驻军驱赶,毕竟老百姓比起军队的人数要多得多。也没法收编百姓中的青壮入城,毕竟这些人的家眷都在城下,你把他们收编进来,协助防守城池,鲜卑人真的来了,在城下大开杀戒的话,这些青壮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父母妻儿被杀?到时候恐怕会打开城门接应百姓,要真是这样,那这小小的县城哪里对付得了穷凶极恶的鲜卑骑兵,不但城下的这帮人难逃被杀的命运,城里的百姓也会被屠戮干净。

    所以这些人思来想去,想的脑袋直发疼,也没琢磨出个两全之策,没办法,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凭那些百姓在城下折腾,让他们听天由命去吧。结果,没过十天,人们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鲜卑人果然在休整了几天之后,再次悍然入侵,而且,兵锋直指三个县城。

    别看鲜卑人不通兵法,但打仗这个东西有的时候也确实有天赋的因素在里面,后世的解放军高级将领,真正系统的学习过作战方法的,没有多少,大部分都是泥腿子出身,但就是这帮泥腿子,打了十几年的仗,硬是把好学生国民党给赶跑了,这就是实践出真知,仗是打出来的,你开始的时候是个愣头青,可打上十几仗也就差不多把该明白的都弄明白了,再往后就是各人的灵性和天赋,你脑子灵活,经常有些创造性思维,可能就会成为常胜将军,叱咤风云。鲜卑人就是这样,他们各个部族之间其实也不是那么和平,毕竟草原民族内部也有矛盾,比如你这个部落的水草丰盛,比我这个部落风水好,部民们比我这边过的好,那么为了我的部族生存,我就得打你,把你消灭了或者打跑了,我就能得到这块好地方,我的部民就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要不怎么说鲜卑族还是未开化的民族呢,他们的脑子里面只有两个字,利益,凡是对我有利的事情,我就要办到,凡是对我不利的事情,我就要消灭掉。当然,汉人做事,本质上也离不开利益两个字,但汉族的辉煌文化,让汉族人能够在希望获取利益的同时,采用多种手段,这些手段有强硬的,也有温和的,有直接的,也有迂回的,并不一定要武力解决。鲜卑人就没有这么多的想法,他们的处事完全遵从丛林法则,拳头硬的就是老大,就是真理。

    因此,鲜卑人的战斗力,要高于汉族人,毕竟人家那边是几个月打一次,部落之间的吞并与反吞并那是家常便饭,所以凡是能够存活下来的鲜卑人,那都有很丰富的作战经验,加上生存环境恶劣,打造了他们粗大的神经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锻炼了他们的体魄,当汉族人的孩子十来岁在学堂里读圣人之道的时候,鲜卑人的孩子就已经能够弯弓搭箭,与野兽搏斗了,所以在民族的整体战争素质上,鲜卑人比起汉族人要高上那么一截儿。

    第一次入侵,尽管边境线上,处处烽烟,但事后一统计,其实损失百姓物资,算不上太多,这是相对于鲜卑人出动的规模来说的,这三县的人都以为这是因为鲜卑人不想和大汉朝翻脸,只是抢夺一些物资,用来抵御冬季的寒冷,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大汉朝都已经名存实亡了,鲜卑人为什么不敢和大汉朝翻脸事实上,第一次鲜卑入侵,只是鲜卑人的一个试探,要看看汉王朝遭遇袭击后的反应。要知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汉朝毕竟是四百年的王朝,那在鲜卑人看来,依然是庞然大物一般,虽说这些年国力衰败,内乱横生,但汉朝军队具体的战斗力到底如何,鲜卑人心里面没底,要不怎么说他们有狼性呢,没有把握,他们也不敢贸然的大规模出击,若是汉朝军队依然强盛,为了报仇反攻鲜卑那怎么办,那不就成了偷鸡不成蚀把米了吗

    所以,鲜卑人第一次行动就是试探性的,重点在观察大汉朝如今的实力到底有多少。可这结果呢,让鲜卑人自己都吃了一惊,经历了这次侵略,大汉朝居然没有反应,别说报复,当时遭遇的反抗也是微乎其微,等再派人深入汉地一打探,才知道那些汉族人非但没有报复的念头,反倒拖家带口的逃到县城外面去了。

    这下子可把鲜卑族的人给乐坏了,心说原来这所谓的大汉朝果然只是个空架子啊,那妥了,凭他们现在的军事力量,碰到我们鲜卑人的铁骑,那就是白给,整个雍北三县,那就是我们鲜卑人的后花园,那些汉人的粮食,棉布,牛羊,细软,那不就是我们的囊中之物吗到时候,说不定不光是这三县,就连整个冯翊郡,都会落到我们鲜卑的手中

    打出了信心,鲜卑人也就不再等了,马上组织了第二次进攻,目标直奔三座县城。这下子,还住在县城下面的百姓可就遭了大灾,这城墙底下是一马平川,一点遮挡的东西都没有,鲜卑人长驱直入,到了城下一看,乐坏了,本以为汉朝的人会躲在城中,依托城池防御,这攻城战不好打,谁料想这些汉族的百姓都聚集在城地下,这不是方便我们鲜卑人抢掠嘛于是鲜卑人也不客气,如虎入羊群一般,扑向城下手无寸铁的百姓,奸杀引掠,胡作非为,城下的老百姓哭爹喊娘,哀声震天,被鲜卑人杀的尸横遍野,血水把县城的护城河都给染红了。

    不过这三个县都遭到鲜卑人的袭击,情况还有所不同,宜君县的县令叫朱勇,别看名字里带个勇字儿,可这个人胆小如鼠,听到鲜卑人来了,气都不敢大喘一口,躲在县衙之中,向漫天神佛祷告,千万别让鲜卑人打进城来。县令是孬种,手下人也没什么胆气,一个个在城头上眼睁睁的看鲜卑人在城下施暴,所以宜君县的百姓伤亡最大。

    黄陵县的县令叫宋修平,这个人还是个武官出身,比起朱勇还有几分胆量,他也不敢出城接敌,可看着鲜卑人在城下对着无辜百姓为所欲为,他也是血气上撞,心里想这些百姓活着也是受鲜卑人的毒害,倒不如我把他们解脱了吧!。

    更多到,地址

章节目录

三国之男才女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獠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百五十三章 三县血案-三国之男才女貌顶点,三国之男才女貌,笔趣阁并收藏三国之男才女貌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