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没有多久,皇上就来了一封圣旨。

    那圣旨之外还有一封密函,那圣旨是嘉奖吴三桂在上次打破清军包围并且烧了清军粮仓的事情做的很好的,还把他升了一级。

    而那密函则是向他询问李青峰在宁远城中的状况。

    吴三桂便迫不及待的找人写下李青峰的情况。

    他找的那师爷刚刚提笔了几句,他不知道为什么吴三桂专门写李青峰的坏话,就觉得有些诧异。

    随口问了吴三桂几句,道:“将军,您为什么写的都是李大人的坏话呀?李大人也没那么坏,也没那么无赖,也没那么混蛋呀。要是皇上说你夸大其词,那可就不好了。”

    因为那师爷素来是吴三桂的心腹,吴三桂对他可谓是无话不谈,所以吴三桂听他这么说,立刻“嘿嘿”笑了起来。

    脸上带着几分得意,说道:“我当然要这么写了。只要我这么写,朝廷就肯把我大伯给召回去。只要朝廷把他给召回去,那么他答应把我这里青楼的收入分我三成,到时候我过的那还不是神仙一般的日子。你放心吧,耿师爷,我不会少了你那份儿的。”

    那姓耿的师爷听吴三桂这么,便把手中的毛笔往砚台一放。

    他走到吴三桂面前,对着吴三桂行了一个大礼,说道:“将军,这事儿我看您弄错了。”

    “啊,为什么?”吴三桂顿时愣住了。

    吴三桂不知道为什么耿师爷会这么说,难道说自己如果是这么向皇上报告的话会出什么事儿。

    他眼珠转都不转,目不转睛的盯着那耿师爷。

    那耿师爷这才把情况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他说道:“将军,您可知道有句话叫做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如今将军帮李青峰李大人向朝廷写了这封奏折,奏折之上说尽了李大人的坏话,那皇上自然会以为李大人是一个草包加坏蛋,这是的确不错的。而这事儿嘛,对李大人也的确有好处,对将军您也有好处。”

    “对啊,那你还在这里犹豫不决的。还等什么,赶快写吧,我都等不及了。”吴三桂迫不及待的说。

    那耿师爷眼中却泛着精明的光芒,他说:“将军,事儿不是这么算的,说的帐也不是这么算的。您想想啊,倘若那李青峰李大人真的被朝廷给处置了,到时候将军您可以得到的那可不是青楼三成的收入,而是青楼十成的收入呀!”

    “哼!”吴三桂顿时跳起来,指着那耿师爷说道:“你这说的是什么话,你以为本将军是那种反复无常、说变脸就变脸而六亲不认的小人吗?你实在是太低估本将军了。”

    那耿师爷一看吴三桂这么斥责自己,顿时灰溜溜的坐过去,说道:“既然将军这么说,那我就按照将军说的去写吧。”

    那吴三桂本来就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尤其是在利益的引诱面前。

    虽然说他本性没有那么坏,但是一旦接受了利益的引诱,他肯定受不住诱惑的。

    刚才他之所以对着那耿师爷又吼又斥,也只不过是想做一个样子看得了。

    果然,那耿师爷说了之后,那三桂斥责了他。

    接着,耿师爷准备继续写下去的时候,吴三桂却走到他的面前把他笔杆子往上一拔,说道:“好了,耿师爷,你先不要写了,这件事儿就由我自己来写吧。既然你心不甘情不愿的帮我大伯,那我只好自己帮他了。哼,你还是出去吧。”

    那耿师爷本来是吴三桂的心腹,他觉得吴三桂不管有什么事儿都会告诉自己,绝对没有想到吴三桂心里抱着是这样的心思。

    所以当他听到这耿师爷的话之后,就立刻想也不想的把耿师爷赶了出去,然后自己提起笔来在那奏章之上特意把李青峰的功劳给夸大了。

    李青峰其实本来就算立了不少的功劳,他潜入到盛京城中把那木桑哈尔给打败了,让皇太极把木桑哈尔给召回去了,而且又逼得那木桑哈尔在半路之上自尽。

    紧接着李青峰又派白展堂烧了粮仓,而后又带领着他的火枪队、带领着这城中的士兵冲破了突围,并且俘虏和杀死了不少清军,这实在是大功一件。

    吴三桂本来想把这些功劳灌到自己头上的,但是他听耿师爷这么说,朝廷既然心里这么记恨李青峰,那么他不如耍点儿阴的,向朝廷说李青峰这个人是如何如何的能干。

    相信朝廷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一定不会轻易放过李青峰的。

    只要朝廷肯对付李青峰,那么接下来这宁远城中的青楼就非他吴三桂莫属了。

    虽然说三成的确是不少,可是相对于十成来说那可就是小菜一碟了。

    所以吴三桂便还在奏章之中竭尽所能夸大李青峰的功劳。

    他说李青峰是多么的英明神武,是多么的天神难比,感觉说起来就不像人一样,把李青峰夸成了整个儿一神仙。

    写完之后,那吴三桂尤其觉得不过瘾。

    于是,又重重的说了李青峰的很多很多的优点。

    说李青峰是多么的能干,说李青峰是多么的有主意。

    总之,在他的笔下李青峰简直就成了一个神仙中人。

    把这一切都写好之后,吴三桂点了点发现一共写了七八张纸,每张纸都是满满的,他不禁得意的笑了起来。

    因为他知道如果按照耿师爷的猜测没有错的话,这些奏折一旦送上京去,李青峰就必死无疑,那宁远城中的青楼就属于他了。

    吴三桂:吴三桂(1612年-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锦州总兵吴襄之子。以父荫袭军官。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后封汉中王,济王。1644年降清,引清军入关,被封为平西王。1661年杀南明永历帝,1673年叛清,发动三藩之乱,并于1678年农历八月十七夜病死。其孙吴世璠继其皇帝位。

    中文名:吴三桂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东

    出生日期:1612年

    逝世日期:1678年10月2日

    职业:总兵,藩王,皇帝

    庙号:周太祖

    谥号: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

    政权:吴周

    年号:昭武

    嗣帝:吴世璠

    目录

    坎坷生平早年经历

    三藩之乱

    衡州称帝建都称帝

    昭武通宝

    文县守御所印

    永历皇帝的绝笔信

    吴三桂与《圆圆曲》

    相关诗词喝火令

    醉高歌

    冲冠—怒为红颜

    降清别论“引”清兵入关经过

    少为人知的吴三桂

    引清兵入关的客观原因

    评价

    《鹿鼎记》中的吴三桂坎坷生平早年经历

    三藩之乱

    衡州称帝建都称帝

    昭武通宝

    文县守御所印

    永历皇帝的绝笔信

    吴三桂与《圆圆曲》

    相关诗词喝火令

    醉高歌

    冲冠—怒为红颜

    降清别论“引”清兵入关经过

    少为人知的吴三桂

    引清兵入关的客观原因

    评价

    《鹿鼎记》中的吴三桂展开编辑本段坎坷生平

    早年经历

    吴三桂

    崇祯四年(1631)八月,皇太极发动大凌河之战,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笀降清,孙承宗罢去,吴襄下狱,乃擢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官,镇守山海关。史载吴三桂部“胆勇倍奋,士气益鼓”,是明末最后一支有战力的铁骑部队。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崇祯帝飞檄加封他为平西伯,令其放弃宁远(今辽宁兴城)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吴三桂奉旨入援京师,十六日抵山海关,一路上“迁延不急行,简阅步骑”,二十日抵达河北丰润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进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吴三桂撤兵退保山海关。李自成后曾多次招他归降,吴三桂再三犹豫,因其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掠去,其父也被拘押“拷掠甚酷”,大怒。遂上书清睿亲王多尔衮,请清兵入关灭贼。李自成闻知此讯,4月13日,亲率大军十万号称二十万,奔赴山海关攻讨吴三桂。22日山海关之战,吴军初败,吴三桂求救于清摄政王多尔衮,清兵入关。吴三桂与清军在一片石战役中联合大败李自成,受清封平西王。不久,吴三桂又为清军先锋,追击李自成,并平灭陕西等地的流寇余部,并灭四川军阀张献忠,结束了其在四川建立的暴虐政权。清顺治十四年(1657),会同清军多尼等进攻南明云贵等地区。十六年,清廷命他镇守云南,引兵入缅,迫缅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清廷晋封吴三桂为平西亲王,兼辖贵州省,永镇云贵。与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子尚之信相呼应,成为拥兵自重的三藩。

    三藩之乱

    顺治十七年,朝廷以赋税不足,令吴三桂裁减兵员。吴三桂将鸀营及投诚兵从六万人减至二万四千人,汰弱存强,留下的全是精锐之师。清廷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闻讯后叛清。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挥军入桂、川、湘、闽、粤诸省,战乱波及赣、陕、甘等省,史称三藩之乱。清政府调重兵全力镇压叛乱,逐渐扭转了战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称帝,称衡州为“应天府”,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其本人也开始蓄发,改穿明朝皇帝冠袍。同年秋在衡州皇宫病死。其孙吴世璠继位衡州,退据贵阳、云南。康熙二十年(1681年)昆明被围,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吴三桂的子孙后代几乎被彻底杀光,包括襁褓中的婴儿,其中一些为躲避诛九族,在贵州、云南部分地区隐居数百年。《清史稿》有吴三桂本传。本是大周皇帝的天子命,却为大清朝打下半壁江山的人,敢为爱情失去江山的人,使一代枭雄李自成命丧其手的人。诸多的悲剧与无奈造就了他色彩鲜明、复杂多变的人生性格:既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真情实感;又有爱江山甚于爱美人的残暴与贪婪;他反复无常,言而无信,仕明叛明,联闯破闯,降清反清……人生之善与恶,无一不在他身上迸发……然而,作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之一,吴三桂在明末清初的历史舞台上却又是键的筹码。曾左右了当时的历史走向。因此,后人对其评价多是毁誉参半、亦扬亦抑的。很难勾勒出他本身的性格及其演绎出的那些光怪陆离、令人目不暇接的人生变故。

    编辑本段衡州称帝

    建都称帝

    1678年4月22日,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加冕典礼,定国号为“周”[1]。吴三桂,明崇祯时为辽东总督。李自成攻陷北京,掳去吴三桂爱妾陈园园,“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降清,为建立清王朝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康熙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下令削藩,降旨令吴三桂归老辽东。吴三桂在云南、贵州兵精将广,俨然小王国,不甘失去到手的大权,便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以康熙十三年为“周王”元年,并联合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和各地反清势力起事。康熙十五年(1676)十一月初五,吴三桂率兵经潭州至衡阳,以衡永郴桂道衡州知府衙门(旧衡南县政府所在为“行殿”,指挥各路军事。清兵的反击挫败了吴三桂的锋锐,吴三桂为鼓舞士气,挽救危局,稳定军心、民心,于康熙十七年(1678)闰三月初二日筑坛于回雁峰前馒头岭,举行称帝加冕典礼,称“大周昭武皇帝”,定国号为“周”,改元“昭武”,称衡州为“应天府”,改钟鼓楼为“五凤楼”,回雁门为“正阳门”,大街名“棋盘街”等,一切用京城名称,加封文武百官。八月开科录士,录取者60人。建造皇帝宫殿95间,象征九五之尊。然而好梦不长,吴三桂忽患重病,于八月十五日深夜在皇宫死去,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皇孙”吴世璠衡州继位。翌年正月初,臣属们抬着吴三桂的棺材,拥吴世璠离开衡阳,经宝庆入贵州,大元帅马宝留守衡阳。康熙十八年(1679)九月,清军复克衡阳,结束了衡阳作为帝都的短暂历史。

    昭武通宝

    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并铸造的「昭武通宝」钱币在漳州诏安发现[2]。这枚古铜钱直径3.5厘米,孔径0.8厘米,正反面都是篆体字,正面文字为「昭武通宝」,背面为「壹分」。吴三桂称帝后的「大周」政权铸造了一批「昭武通宝」及「利用通宝」钱币,两钱并行,传世的“昭武通宝”有平钱及壹分钱二种,平钱有篆楷二种,人称“小昭武”。壹分钱人称“大昭武”,存世仅见篆种。流通范围为湖南、贵州、云南、福建、四川、广东、广西等地区。清政府平乱后,严禁「昭武通宝」下令一律收缴,因而「昭武通宝」绝大多数被付之一炬。当地专家称,该钱币在诏安首次发现,对研究当时的文县守御所印

    吴三桂政权古铜钱“昭武通宝”

    3]衡制、重量、度衡有一定的价值。

    文县守御所印

    “文县守御所印”印,印面7通高印铜铸,柱钮。印面阳线宽边框内铸阳文叠篆书体印文,右上起顺读。印台有楷书刻款“文县守御所印。礼曹造。周五年二月日。天字四千六百九十三号”。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叛乱被彻底平定。文县守御所印刻年款为“周五年二月日”,说明此印是吴三桂称周王时颁行的地方官印,印款推行纪年,也表明吴三桂在衡州称帝之前即有称帝之心。印款编号之大,足见吴三桂当时的影响与号召盛极一时。此印的整体铸造形式与同类的清政府官印基本相同。

    永历皇帝的绝笔信

    将军本朝之勋臣,新朝之雄镇也。世膺爵秩,藩封外疆,烈皇帝之於将军可谓甚厚。讵意国遭不造,闯逆肆志,突我京师,逼死我先帝,掠杀我人民。将军缟素誓师,提兵问罪,当日之本衷原未尽泯也。奈何清兵入京,外施复仇之虚名,阴行问鼎之实计。红颜幸得故主,顿忘逆贼授首之後,而江北一带土宇,竟非本朝所有矣。南方重臣不忍我社稷颠覆,以为江南半壁,未始不可全图。讵鸾舆未暖,戎马卒至。闵皇帝(指弘光)即位未几,而车驾又蒙尘矣。闽镇兴师,复振位号,不能全宗社於东土,或可偏处於一隅。然雄心未厌,并取隆武皇帝而灭之。当是时,朕远窜粤东,痛心疾首,几不复生,何暇复思宗社计乎?诸臣犹不忍我二祖列宗之殄祀也,强之再四,始膺大统。

章节目录

调戏大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凌霄公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104,反复小人-套路男朋友发红包的表情包,调戏大明,笔趣阁并收藏调戏大明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