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八章新军设想
对于这个问题,蒋大总统当初也走过弯路。刚开始的时候,他也奉行的是武力统一。不服?把你给打残了再说。只不过,在刚开始吃了点儿小亏之后,其他军阀打不过也就全都联合了起来,双方大战连场。而最后一次中原大战,更是在少帅的武力调解下才算完事儿。
而从那以后,蒋大总统就不再执行类似的政策了,或许是因为国内的局势让他不得不改变。而他后来选择的办法很简单,还是整编。特别是在抗战之后,随着国内局势的改变,那些军阀没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儿,才算是被蒋大总统一个一个的给收拾了。
而现在,张作霖的东北,虽然不能和老蒋面对全国一盘棋那样相提并论。但是,其中的派系也还算是蛮复杂的。所谓的老派新派之分,士官派,陆大派等等。而其中,让杜历唯一有印象的就是,郭松龄反张。但是,杜历并不记得具体的时间究竟是什么时候。
“过几天,您完全可以整一个全军大比武,然后就把那些表现出色的一一记录下来,再把这些人聚集起来,整编成一个独立的部队。这些人有多少,就给多大的编制。对这个部队,您得给他们最大的荣誉,最高的饷银,至少是两倍于其他部队的饷银。同时,还得给他们的家庭解决后顾之忧。
比如说,家里没田的,政府出面购买田地给他们种植,家里做小买卖的,给他降低税收,甚至免除一些税收。总之一句话,让他们知道,加入这个部队,就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东北政府就是他们的后台。
这样一来的话,只要是精锐,手底有两把刷子的,就没有不愿意加入这个部队的。显然,这支部队,装备配备啥的全都得优先他们。这样的一支部队,虽然火力不如日本人,但是至少在单兵作战上应该要不输于日本人才对。到时候,只要有两个军这样的人马,面对日本人的时候,底气就会足一些了。毕竟,现在日本的关东军也就接近三个师团而已。”
杜历噼里啪啦的说了这么一通,才发现,自己似乎说得过于焦急了,其他人都没有反应过来,就算是杜历没有说了,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说话。而看他们的样子,似乎全都还在回味杜历的话。
“听你话里的意思,我们就得为这支部队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他加入之后懈怠了怎么办?”
“那还不好说?这仅仅是第一次全军大比武收罗起来的而已。毕竟是第一次,全军几十万人呢,总不能全都来了吧?等他们看到了这里的好待遇之后,您说,换做是您会不会有想法?会不会想加入这个部队?”
“当兵就是为了那点儿饷银,有这样的一支部队,只要是兵就想加入吧,这又什么好考虑的?这就是我顾虑的原因,所有人都想加入这支部队,到最后,这支部队肯定是一个庞然大物,咱们怎么负担得起?”
“怎么不能负担了?打个比方啊,如果这一次比武的时候,就算是最后选出来了一万人,那么也就一个师的编制,对吧?我们可以称其为独立师之类的。
而在我们把我说的那些措施公布之后,其他人肯定会希望进入这个师,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们就会拼命的训练。等第二年这个时候,咱们在进行一次比武,到时候,再选出一万人来。
而这一万人再和今年的那一万人比武,最后取前面那一万人再次组成新的独立师,而剩下的一万人,可以让他们返回原先的编制,也可以就地组建另外一个师。虽然,他们的待遇肯定比不上独立师。但是,可以适当的优于其他普通部队。
这样,年复一年下来。必须做到我们说过的那些事情的,也就一个师的兵力而已。虽然接下来还会组建的其他师,但是这些师的待遇也就比普通部队好一点儿而已。而且,他们的待遇也和实力完全挂钩,呈梯次展现的,这个财政负担没那么大吧?”
听到杜历这么一说,张松还待反对。但是,张作霖却迫不及待的同意了。立足之处,为了巩固他的统治,不得不依仗他以前那些老哥们儿,而且随着地盘的扩大,他的麾下也颇有些鱼龙混杂的感觉。
张作霖不是没有看到其中的弊病,毕竟零零散散的反对他的声音就从未停息过。但是,他所做的也唯有调兵扑灭。而且,有的反对者还只能让他继续留在这个世上,为什么?无非是他们和他手下那些大将有着这样那样的牵扯,不好下死手而已。
这些年,所谓新派老派的争斗越来越明显了。如果换做和平时代,张作霖当然乐意看到这种情况出现了。毕竟,这样才符合他的利益,方便他的统御。但是,现在的东北说是危机四伏倒还有些夸张,但是绝对谈不上安稳就是了。而在这个时候,这样的内讧显然是越少越好。而张作霖虽然很想用铁腕把这种争斗压下去,但是牵一发动全身,其中的牵扯太深,就连他也不得不忍耐下来。
但是,这些问题,如果做到杜历所说的那些,则完全不成任何问题。等到这些人聚集起来,任用的肯定是他的亲信,而这些部队则是他嫡系中的嫡系。而最妙的是,这相当于是挖其他人的墙脚。到时候,双方的实力是此消彼长,他完全可以不再理会其他人的声音。
再加上,杜历所说的对军属的优厚,更是让他发现了其中的奥妙。来当兵的,谁不是家里困难,靠这点儿饷银养家糊口?但是,杜历这种办法,就像是给他们画了一张大大的饼在面前。
只要努力训练,能够加入独立师,那么家里就会得到政府的照顾。虽然,独立师的名额就那么一万人。但是,这就是吊在他们面前的肉,让他们不得不加大训练力度。而这种训练的效果,显然不是长官强制下的训练所能比拟的。到时候,对整个东北军的素质就是一种绝大的提升。而等到了那个时候,说不定连日本人的脸色他也用不着看了,甚至是把日本人赶出东北,那他才算是真正的东北王。
想到这里,张作霖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而这个时候张松和张学良显然也想到了其中的妙处。原先一直看杜历不是很顺眼的张学良,这会儿忘记了那一丝芥蒂。说到底,他那点儿不爽,仅仅是少爷脾气发作而已。
倒是张松,他的目光也就复杂得多了。他今年也就三十来岁,能够这么年轻就成为张作霖身边的头号参谋,他为之付出了太多太多。没想到,杜历仅仅凭借三言两语,获得的信任就不输于他了。
如果真让杜历长久留下来,到时候,大帅府的第一红人就不再是他张松,而会变成杜历了。当然了,张松能够做到如今这个位置,对自己的定位还是非常清楚的。他明白他可以做什么,而张作霖会不计较。所以,他只会耐心的等待时机,找个机会让杜历回到山上当土匪去。
而这些,也就是转转念头的事情,在张作霖正高兴的时候,他可不会流露出其他情绪来。不但如此,还整出一副,能够得到杜历,那完全是大帅慧眼识人,是大帅的福气之类的恭维话。而这些恭维话,让有些自傲的杜历也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当然了,他们的兴奋也就是那么一会儿就过去了,这个独立师或者甚至是军的编制虽然还八字都没有一撇呐。但是,掌舵的人选可就需要考虑了。他们三人这会儿,可就得考虑考虑了。显然,他们三人如果合计好了,那么基本上也就确定了。完全可以在其他人没有反应过来敲定这事儿,等他们反应过来了,事情也就是板上钉钉了。
毕竟,在东北张作霖才是真正的老大,财政权力都在他的手里掌握着呢。如果,一些小的动静儿,他们完全可以闹腾一下。这类事情,他们根本就没有反对的余地。到时候,他们要做的,也唯有阻止自己的人来参加接下来的全军大比武。只不过,到时候,他们的阻止显然没多少杀伤力就是了。没实惠的东西,光是阻止怎么能够阻止得了?
“父亲,您看能不能把这件事情交给孩儿来负责?让郭松龄来帮助孩儿?这些人里面,也就郭先生他的思想能够跟得上杜先生,其他人,基本上都抱着老黄历过日子呢。”
对于张学良的建议,让张作霖并没有太多反对的理由。这些年,张学良从东北演武堂毕业之后,一路顺风顺水。而郭松龄,当初既是张学良在演武堂的教官,后来两人更是亦师亦友,关系亲密。所以,这些年郭松龄的提拔也算是紧跟着张学良的脚步了。而且,这个郭松龄,也算是张作霖为自家儿子着力培养的心腹之一了,既然儿子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他也没有反对的意思。
而杜历,刚开始并没有在意这个问题。他知道,既然是他提出来的这个方案。到时候,他肯定会参与其中的,无非是权利大小的问题而已。而他现在想的是,这支还未成型的部队,应该算是新军吧?而且,只要杜历参与进去了,到时候怎么给他上色还不是有商量?
[奉献]
对于这个问题,蒋大总统当初也走过弯路。刚开始的时候,他也奉行的是武力统一。不服?把你给打残了再说。只不过,在刚开始吃了点儿小亏之后,其他军阀打不过也就全都联合了起来,双方大战连场。而最后一次中原大战,更是在少帅的武力调解下才算完事儿。
而从那以后,蒋大总统就不再执行类似的政策了,或许是因为国内的局势让他不得不改变。而他后来选择的办法很简单,还是整编。特别是在抗战之后,随着国内局势的改变,那些军阀没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儿,才算是被蒋大总统一个一个的给收拾了。
而现在,张作霖的东北,虽然不能和老蒋面对全国一盘棋那样相提并论。但是,其中的派系也还算是蛮复杂的。所谓的老派新派之分,士官派,陆大派等等。而其中,让杜历唯一有印象的就是,郭松龄反张。但是,杜历并不记得具体的时间究竟是什么时候。
“过几天,您完全可以整一个全军大比武,然后就把那些表现出色的一一记录下来,再把这些人聚集起来,整编成一个独立的部队。这些人有多少,就给多大的编制。对这个部队,您得给他们最大的荣誉,最高的饷银,至少是两倍于其他部队的饷银。同时,还得给他们的家庭解决后顾之忧。
比如说,家里没田的,政府出面购买田地给他们种植,家里做小买卖的,给他降低税收,甚至免除一些税收。总之一句话,让他们知道,加入这个部队,就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东北政府就是他们的后台。
这样一来的话,只要是精锐,手底有两把刷子的,就没有不愿意加入这个部队的。显然,这支部队,装备配备啥的全都得优先他们。这样的一支部队,虽然火力不如日本人,但是至少在单兵作战上应该要不输于日本人才对。到时候,只要有两个军这样的人马,面对日本人的时候,底气就会足一些了。毕竟,现在日本的关东军也就接近三个师团而已。”
杜历噼里啪啦的说了这么一通,才发现,自己似乎说得过于焦急了,其他人都没有反应过来,就算是杜历没有说了,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说话。而看他们的样子,似乎全都还在回味杜历的话。
“听你话里的意思,我们就得为这支部队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他加入之后懈怠了怎么办?”
“那还不好说?这仅仅是第一次全军大比武收罗起来的而已。毕竟是第一次,全军几十万人呢,总不能全都来了吧?等他们看到了这里的好待遇之后,您说,换做是您会不会有想法?会不会想加入这个部队?”
“当兵就是为了那点儿饷银,有这样的一支部队,只要是兵就想加入吧,这又什么好考虑的?这就是我顾虑的原因,所有人都想加入这支部队,到最后,这支部队肯定是一个庞然大物,咱们怎么负担得起?”
“怎么不能负担了?打个比方啊,如果这一次比武的时候,就算是最后选出来了一万人,那么也就一个师的编制,对吧?我们可以称其为独立师之类的。
而在我们把我说的那些措施公布之后,其他人肯定会希望进入这个师,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们就会拼命的训练。等第二年这个时候,咱们在进行一次比武,到时候,再选出一万人来。
而这一万人再和今年的那一万人比武,最后取前面那一万人再次组成新的独立师,而剩下的一万人,可以让他们返回原先的编制,也可以就地组建另外一个师。虽然,他们的待遇肯定比不上独立师。但是,可以适当的优于其他普通部队。
这样,年复一年下来。必须做到我们说过的那些事情的,也就一个师的兵力而已。虽然接下来还会组建的其他师,但是这些师的待遇也就比普通部队好一点儿而已。而且,他们的待遇也和实力完全挂钩,呈梯次展现的,这个财政负担没那么大吧?”
听到杜历这么一说,张松还待反对。但是,张作霖却迫不及待的同意了。立足之处,为了巩固他的统治,不得不依仗他以前那些老哥们儿,而且随着地盘的扩大,他的麾下也颇有些鱼龙混杂的感觉。
张作霖不是没有看到其中的弊病,毕竟零零散散的反对他的声音就从未停息过。但是,他所做的也唯有调兵扑灭。而且,有的反对者还只能让他继续留在这个世上,为什么?无非是他们和他手下那些大将有着这样那样的牵扯,不好下死手而已。
这些年,所谓新派老派的争斗越来越明显了。如果换做和平时代,张作霖当然乐意看到这种情况出现了。毕竟,这样才符合他的利益,方便他的统御。但是,现在的东北说是危机四伏倒还有些夸张,但是绝对谈不上安稳就是了。而在这个时候,这样的内讧显然是越少越好。而张作霖虽然很想用铁腕把这种争斗压下去,但是牵一发动全身,其中的牵扯太深,就连他也不得不忍耐下来。
但是,这些问题,如果做到杜历所说的那些,则完全不成任何问题。等到这些人聚集起来,任用的肯定是他的亲信,而这些部队则是他嫡系中的嫡系。而最妙的是,这相当于是挖其他人的墙脚。到时候,双方的实力是此消彼长,他完全可以不再理会其他人的声音。
再加上,杜历所说的对军属的优厚,更是让他发现了其中的奥妙。来当兵的,谁不是家里困难,靠这点儿饷银养家糊口?但是,杜历这种办法,就像是给他们画了一张大大的饼在面前。
只要努力训练,能够加入独立师,那么家里就会得到政府的照顾。虽然,独立师的名额就那么一万人。但是,这就是吊在他们面前的肉,让他们不得不加大训练力度。而这种训练的效果,显然不是长官强制下的训练所能比拟的。到时候,对整个东北军的素质就是一种绝大的提升。而等到了那个时候,说不定连日本人的脸色他也用不着看了,甚至是把日本人赶出东北,那他才算是真正的东北王。
想到这里,张作霖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而这个时候张松和张学良显然也想到了其中的妙处。原先一直看杜历不是很顺眼的张学良,这会儿忘记了那一丝芥蒂。说到底,他那点儿不爽,仅仅是少爷脾气发作而已。
倒是张松,他的目光也就复杂得多了。他今年也就三十来岁,能够这么年轻就成为张作霖身边的头号参谋,他为之付出了太多太多。没想到,杜历仅仅凭借三言两语,获得的信任就不输于他了。
如果真让杜历长久留下来,到时候,大帅府的第一红人就不再是他张松,而会变成杜历了。当然了,张松能够做到如今这个位置,对自己的定位还是非常清楚的。他明白他可以做什么,而张作霖会不计较。所以,他只会耐心的等待时机,找个机会让杜历回到山上当土匪去。
而这些,也就是转转念头的事情,在张作霖正高兴的时候,他可不会流露出其他情绪来。不但如此,还整出一副,能够得到杜历,那完全是大帅慧眼识人,是大帅的福气之类的恭维话。而这些恭维话,让有些自傲的杜历也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当然了,他们的兴奋也就是那么一会儿就过去了,这个独立师或者甚至是军的编制虽然还八字都没有一撇呐。但是,掌舵的人选可就需要考虑了。他们三人这会儿,可就得考虑考虑了。显然,他们三人如果合计好了,那么基本上也就确定了。完全可以在其他人没有反应过来敲定这事儿,等他们反应过来了,事情也就是板上钉钉了。
毕竟,在东北张作霖才是真正的老大,财政权力都在他的手里掌握着呢。如果,一些小的动静儿,他们完全可以闹腾一下。这类事情,他们根本就没有反对的余地。到时候,他们要做的,也唯有阻止自己的人来参加接下来的全军大比武。只不过,到时候,他们的阻止显然没多少杀伤力就是了。没实惠的东西,光是阻止怎么能够阻止得了?
“父亲,您看能不能把这件事情交给孩儿来负责?让郭松龄来帮助孩儿?这些人里面,也就郭先生他的思想能够跟得上杜先生,其他人,基本上都抱着老黄历过日子呢。”
对于张学良的建议,让张作霖并没有太多反对的理由。这些年,张学良从东北演武堂毕业之后,一路顺风顺水。而郭松龄,当初既是张学良在演武堂的教官,后来两人更是亦师亦友,关系亲密。所以,这些年郭松龄的提拔也算是紧跟着张学良的脚步了。而且,这个郭松龄,也算是张作霖为自家儿子着力培养的心腹之一了,既然儿子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他也没有反对的意思。
而杜历,刚开始并没有在意这个问题。他知道,既然是他提出来的这个方案。到时候,他肯定会参与其中的,无非是权利大小的问题而已。而他现在想的是,这支还未成型的部队,应该算是新军吧?而且,只要杜历参与进去了,到时候怎么给他上色还不是有商量?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