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婉见陈嫂子带着她四岁的小女儿一起来,那孩子有点儿婴儿肥,脸蛋圆滚滚的,大眼睛一睁,懵懵懂懂,水润漂亮,不觉就带了几分欣喜,连忙抓了一把糖块儿递给她吃。
陈惠一看那糖,竟然不似饴糖,仔细一瞧,惊道:“这糖,是沙饴做的吧?我以前听爹爹说过,这种雪糖块儿,也只有大庸的‘蜜斋’有卖,每天也就有三五盒出售,是有价无市的好东西呢!”
顾婉一怔,随即笑道:“哪里是陈嫂子说的金贵东西,这不过是自家制的,只是材料难得了些,本身也就是给孩子吃的零嘴儿。”
众人一听是自制的,陈惠不觉露出骇然的神色,其他人没多想,连忙都看过去,见这糖块儿莹白如雪,形象各异,有白兔,蛇形,花状各种样式,都甚是喜欢,几个带孩子的,全吃了不少。
顾婉却是心下一动,她在二十一世纪呆的久了,都快忘记,在丰朝的制糖业并不发达,手工熬制出来的砂糖,产量很小,还浑浊,稍微上些档次的,都是绝对的奢侈品,而糖又不像盐铁之类,有朝廷管制,不是寻常人能轻易涉足,她记得《天工开物》里,就记录制糖的各种方法,抄写下来卖出去,多了不好说,至少买地的银子肯定能凑够了。
她思绪流转,面上却分毫不曾显露,客客气气地和几位嫂子说话,行为举止,无一处不落落大方,让在座的媳妇们,很难不对她心生好感。
一顿宴席吃完,天色已暗。
男人们都各自归家,几个小孩子拿着瓜果零食在门外嬉笑,陈惠几个,则帮着顾婉把碗筷都收拾干净,顾婉也没推辞,东西太多,她一个人收拾,恐怕要费上半宿。
剩饭剩菜都分去喂猪,锅碗瓢盆放入水池,顾婉把剩下的半锅白面馒头,还有几块儿熏肉,用篮子装好,打算等明日,让孙镖头帮忙送去福田院那边儿,听说最近,涯州也有不少灾民涌入,兴元街面上的乞儿也越来越多,福田院的日子也不大好过,因为里面收容的多是老弱病残,做不了活,每日能喝一碗稀粥,饿不死已经算是幸运。
顾婉摆个宴席,剩下的饭菜浪费了也是可惜,送去福田院,指不定能救人性命!
这些力所能及的事儿,顾婉私下里做做也就是了,没必要说出去,省得让人说她装模作样。没一会儿,一切收拾妥当,陈惠几人,才饶有兴致地参观顾婉的新家。
顾家两兄妹初来乍到,院子里也没有大收拾,除了有几个石桌石凳之外,就是些以前种植的树木花草,王策照顾的不错,如今新春,到是有几分绿意。
不过,顾婉所住的东厢房,却是布置的极为雅致,东西不多,但样样非是凡品,屋子里并未熏香,只在窗前安置了一个天蓝色陶瓷的熏香炉,里面安置各色水果,果香缭绕。
但是,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床头,金丝楠木小书架上摆放的线装书和几个竹简。
陈惠借着灯光看过去,见光是纸质的线装书,怎么也有五六十本,每一本都装帧精致,甚至还有四角镶嵌金箔的精装书,“这是……”
顾婉一愣,笑道:“不过是几本杂书,闲来无事,大哥怕我无聊,拿来让我看一看打发时间罢了。”
陈惠眼前一晕,看顾婉的目光,越发惊疑。
若说家里的玉器摆件,还都是花钱能买到的,就算有,也只能说明家里富贵,可是书籍……经过前朝多年战火洗礼,绝大多数的书都损毁了,现如今,就是世家大族,能有大规模藏书的也少。
她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娘家还富贵,她在家乡,随爹娘去参加知府家老太太的寿宴,和几个小伙伴打闹,不小心闯进了书房,就让她爹爹打了手板,一双手肿的和萝卜似的,十来天都没有好——而那书房中,藏书也不过寥寥十几本,连这里的一半都没有……真要说起来,眼前这几十本,对真正的望族,自然不算多,可是,随意地摆放,给一个十岁的小姑娘看,无论在哪一家,都不大可能——顾家里得有多少藏书,才会这般漫不经心!
当初她出嫁,娘亲就把家里陪嫁的一本《女诫》,一册残本《道德经》,拿来给她压箱,就让她在婆家的地位大为升高……
顾婉若是知道陈惠这么想,肯定会大吃一惊,其实,这里这几十本,确实都是看着玩的杂书,真正重要都搁在书房了,两个大书柜,其中一个放的都是顾安然需要用到的书籍——《大学》、《道德经》、《礼记》之类。另外一个则放着顾婉买来的,不能轻易示人的书,当然,这些书,顾婉尽量选择这个时代曾经有过,如今不常见的,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要不是她的随身商店绝对智能化,属于本土的书籍,本土已经存在的书籍,都单独划出列表,她想挑选,恐怕还要费一些心力。
她早就发现,在二十一世纪读到的古籍,自己的世界大部分也有,连作者的名字都差不多是一样的,只是生存朝代的名字,略有差异,有些朝代有,而有些,她却连听,都没听说过,就如秦始皇,在她的世界,始皇帝明明姓赵,建立卫朝,也没有二世而亡,而是传承了三百年,才被刘家的汉朝取而代之的……
她也不明白,到底是自己知道的历史被人修改过,还是这根本就是两个世界,像二十一世纪流行的说法,她生活在地球的平行时空?
好在顾婉从不是较真的人,她自过她的生活,历史知道一点儿也就罢了,没必要追根究底……
请几个嫂子安坐,奉上茶果点心,没多一会儿,顾婉就很明显地发现,最会说话的陈嫂子都有些心不在焉,目光时不时往书架上瞥……她不觉心下失笑。
也难怪,别说现在,就是上辈子,顾婉纵然明白书籍珍贵,也没办法真正去理解,这个朝代的普通老百姓,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读书人的羡慕。
陈惠一看那糖,竟然不似饴糖,仔细一瞧,惊道:“这糖,是沙饴做的吧?我以前听爹爹说过,这种雪糖块儿,也只有大庸的‘蜜斋’有卖,每天也就有三五盒出售,是有价无市的好东西呢!”
顾婉一怔,随即笑道:“哪里是陈嫂子说的金贵东西,这不过是自家制的,只是材料难得了些,本身也就是给孩子吃的零嘴儿。”
众人一听是自制的,陈惠不觉露出骇然的神色,其他人没多想,连忙都看过去,见这糖块儿莹白如雪,形象各异,有白兔,蛇形,花状各种样式,都甚是喜欢,几个带孩子的,全吃了不少。
顾婉却是心下一动,她在二十一世纪呆的久了,都快忘记,在丰朝的制糖业并不发达,手工熬制出来的砂糖,产量很小,还浑浊,稍微上些档次的,都是绝对的奢侈品,而糖又不像盐铁之类,有朝廷管制,不是寻常人能轻易涉足,她记得《天工开物》里,就记录制糖的各种方法,抄写下来卖出去,多了不好说,至少买地的银子肯定能凑够了。
她思绪流转,面上却分毫不曾显露,客客气气地和几位嫂子说话,行为举止,无一处不落落大方,让在座的媳妇们,很难不对她心生好感。
一顿宴席吃完,天色已暗。
男人们都各自归家,几个小孩子拿着瓜果零食在门外嬉笑,陈惠几个,则帮着顾婉把碗筷都收拾干净,顾婉也没推辞,东西太多,她一个人收拾,恐怕要费上半宿。
剩饭剩菜都分去喂猪,锅碗瓢盆放入水池,顾婉把剩下的半锅白面馒头,还有几块儿熏肉,用篮子装好,打算等明日,让孙镖头帮忙送去福田院那边儿,听说最近,涯州也有不少灾民涌入,兴元街面上的乞儿也越来越多,福田院的日子也不大好过,因为里面收容的多是老弱病残,做不了活,每日能喝一碗稀粥,饿不死已经算是幸运。
顾婉摆个宴席,剩下的饭菜浪费了也是可惜,送去福田院,指不定能救人性命!
这些力所能及的事儿,顾婉私下里做做也就是了,没必要说出去,省得让人说她装模作样。没一会儿,一切收拾妥当,陈惠几人,才饶有兴致地参观顾婉的新家。
顾家两兄妹初来乍到,院子里也没有大收拾,除了有几个石桌石凳之外,就是些以前种植的树木花草,王策照顾的不错,如今新春,到是有几分绿意。
不过,顾婉所住的东厢房,却是布置的极为雅致,东西不多,但样样非是凡品,屋子里并未熏香,只在窗前安置了一个天蓝色陶瓷的熏香炉,里面安置各色水果,果香缭绕。
但是,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床头,金丝楠木小书架上摆放的线装书和几个竹简。
陈惠借着灯光看过去,见光是纸质的线装书,怎么也有五六十本,每一本都装帧精致,甚至还有四角镶嵌金箔的精装书,“这是……”
顾婉一愣,笑道:“不过是几本杂书,闲来无事,大哥怕我无聊,拿来让我看一看打发时间罢了。”
陈惠眼前一晕,看顾婉的目光,越发惊疑。
若说家里的玉器摆件,还都是花钱能买到的,就算有,也只能说明家里富贵,可是书籍……经过前朝多年战火洗礼,绝大多数的书都损毁了,现如今,就是世家大族,能有大规模藏书的也少。
她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娘家还富贵,她在家乡,随爹娘去参加知府家老太太的寿宴,和几个小伙伴打闹,不小心闯进了书房,就让她爹爹打了手板,一双手肿的和萝卜似的,十来天都没有好——而那书房中,藏书也不过寥寥十几本,连这里的一半都没有……真要说起来,眼前这几十本,对真正的望族,自然不算多,可是,随意地摆放,给一个十岁的小姑娘看,无论在哪一家,都不大可能——顾家里得有多少藏书,才会这般漫不经心!
当初她出嫁,娘亲就把家里陪嫁的一本《女诫》,一册残本《道德经》,拿来给她压箱,就让她在婆家的地位大为升高……
顾婉若是知道陈惠这么想,肯定会大吃一惊,其实,这里这几十本,确实都是看着玩的杂书,真正重要都搁在书房了,两个大书柜,其中一个放的都是顾安然需要用到的书籍——《大学》、《道德经》、《礼记》之类。另外一个则放着顾婉买来的,不能轻易示人的书,当然,这些书,顾婉尽量选择这个时代曾经有过,如今不常见的,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要不是她的随身商店绝对智能化,属于本土的书籍,本土已经存在的书籍,都单独划出列表,她想挑选,恐怕还要费一些心力。
她早就发现,在二十一世纪读到的古籍,自己的世界大部分也有,连作者的名字都差不多是一样的,只是生存朝代的名字,略有差异,有些朝代有,而有些,她却连听,都没听说过,就如秦始皇,在她的世界,始皇帝明明姓赵,建立卫朝,也没有二世而亡,而是传承了三百年,才被刘家的汉朝取而代之的……
她也不明白,到底是自己知道的历史被人修改过,还是这根本就是两个世界,像二十一世纪流行的说法,她生活在地球的平行时空?
好在顾婉从不是较真的人,她自过她的生活,历史知道一点儿也就罢了,没必要追根究底……
请几个嫂子安坐,奉上茶果点心,没多一会儿,顾婉就很明显地发现,最会说话的陈嫂子都有些心不在焉,目光时不时往书架上瞥……她不觉心下失笑。
也难怪,别说现在,就是上辈子,顾婉纵然明白书籍珍贵,也没办法真正去理解,这个朝代的普通老百姓,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读书人的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