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耳语
其实,孙淡所说的甘必达和王恕合谋炸掉睢宁河堤一事实在是太匪夷所思,换任何人都不会相信。
所以,当孙淡在杨一清面前说出这件事情的时候,杨一清反有些恼火,一脸严肃的低声对孙淡道:“静远,你也是翰林编休,将来是要大用的,请慎重。王恕乃河漕总督,朝廷一方大员,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情来?”
他这么问,孙淡倒不好回答。
正如他先前所预想的一样,杨一清乃是三朝老臣,在他几十年的仕途生涯中,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没有见识过,为人虽然有时候刚直到暴躁的地步,可心思却异常缜密,断不会因为孙淡这个没有证据的臆测而因此点头。
孙淡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实在不行把老杨一起给得罪了,大不了下来之后好生向他赔罪,被他痛骂一顿。总得来说,老杨还是很欣赏自己的,不过给自己闹崩。
果然,见孙淡无发回答这个问题,杨一清眉毛一扬,正要发作,旁边的总理河道夏言却是一脸郑重地低声对杨一清耳语:“阁老,孙大人说得没错,睢宁黄河大堤的确是被人炸开的,王恕和甘必达有很大嫌疑,下官支持孙大人的提议,先将这二人扣住,慢慢审问。”
夏言说出这样的话让杨一清非常惊愕,不觉声音大起来:“此话当真?”
孙淡听夏言这么说,心中也是一凛,暗道:难道这个夏言也听到什么风声了?
于是,不但孙淡,连张璁也凑了过去,凝神听起夏言的话来。
夏言用四人才能听得见的声音将决堤那日在睢宁的所见所闻一一同三人说得分明,并综合河堤的质量问题得出一个结论:“依下官来看,王大人和甘公公有莫大嫌疑,就算于他们无关,也得好生查查,还他们一个清白。”
夏言内心中已经可以肯定炸堤的事情是王、甘二人所为,可因为没有证据,加上他为人深沉,在孙淡没有发难之前,一直隐忍着没对任何人讲。如今,见到到杨一清,知道杨阁老是一个正直之人,这才将自己心中的怀疑说出来。
听到夏言的话,杨一清神色大变,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而孙淡则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有夏言的话,再加上刚才方唯的证词,他已经可以肯定这事就是那两个家伙干的。孙淡自问自己也是一个自私之人,来明朝之后一心谋取自己的荣华富贵,遇到事情从中利益二字着手。可像炸堤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他还是做不出来的,这两个家伙丧尽天理,以至于让这么多人葬身鱼腹,不杀还有天理吗?
就算没有自己同黄锦的恩怨,这二人也绝对不能放过。
杨一清对夏言和孙淡的人品是信得过的,听到他们这么说,不觉眼睛都红了,低声咆哮:“蟊贼,天作孽尤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可是,就这么贸然地拘禁两个地方大员,未免有些过火。
杨一清还是有些担心:“孙淡,你可有证据,若有,本官绝对不会放过这两个贼子。”
孙淡不可能把方唯推出来给自己找麻烦,再说,方唯的证辞也只不过是建立在方用的见闻的基础上。如今方用已经罹难,方唯的证辞也没有任何用处。而夏言也仅仅是看到远处有爆炸的火光,具体是谁干的,他也没见到。
可今日若将王恕和甘必达二人放走,以他们二人在淮南的能量,要毁灭证据还不简单?
所以,孙淡只能硬着头皮说:“没有证据,但孙淡可以用人格担保此事绝无虚假,只要给我时间,我一定查个水落石出。”并说若一天之内拿不到证据,甘愿辞去翰林院编休一职。
见孙淡将自己的大好前程拿来做赌注,杨一清更是不高兴,冷着脸喝道:“孙淡,你的编修一职乃是科举而来,乃是陛下的信任。官者,国之重器,怎么能够拿来做赌注,此话休要再提。”
孙淡只得道:“阁老教训得是。”
杨一清道:“本官可依你所言,扣住王、甘二人一日。若到时候你拿不出证据来,本官当在陛下面前弹劾你,你无故无限朝廷地方大员,自有国法制你。切,本官也当向陛下请罪。你可服气?”
杨一清的人格自然是没得说,孙淡倒有些佩服,拱手:“阁老说得是。”
四人低声耳语了半天,满厅堂的官员们都是面面相觑,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
但王恕和甘必达心中有鬼,早就竖起了耳朵,凝神听去,隐约听到诸如“河道”、“睢宁”、“火药”之类的话,更觉心惊肉跳。
看杨一清点头,甘必达跳了起来:“孙猴子,你胡说些什么?”
孙淡也不理睬,只朝杨一清一拱手:“阁老,下官这就下去收集证据了。”
杨一清挥了挥袖子:“去吧。”然后转头对所有人板着脸喝道:“王恕和甘必达留下,其他人可以出去了。”
王恕自来胆小,听杨一清这么说,脚一软,就从椅子上朝地上溜去。
甘必达一把将他提起来,咬牙道:“王大人,切不可让孙猴子看不起,你我心中无鬼,自然不怕鬼来敲门。不就是一天吗,咱们就在这里坐一天。”
王恕一身软得像是面条,整个人就好象是被甘必达提在手中一样。他哭丧着脸:“甘公公,甘公公。”
这个没出息的,甘必达对王恕的软弱忍无可忍,低声喝道:“你我是清白的,怕什么,先别乱了自己的阵脚。”
说着话,他冷笑着盯着孙淡和杨一清离去的背影大声冷笑:“我知道你们这些外官瞧不起我们内臣,咱家也知道朝廷里有一大**臣想找我干爹的茬,做你们的清秋大梦吧。”
可孙淡、杨一清等人走得极快,很快就看不见了。
等一众官员离去,冯镇提了一把椅子,一屁股坐在大门口,虎视眈眈地盯着甘、王二人,手放在刀柄上。
[奉献]
其实,孙淡所说的甘必达和王恕合谋炸掉睢宁河堤一事实在是太匪夷所思,换任何人都不会相信。
所以,当孙淡在杨一清面前说出这件事情的时候,杨一清反有些恼火,一脸严肃的低声对孙淡道:“静远,你也是翰林编休,将来是要大用的,请慎重。王恕乃河漕总督,朝廷一方大员,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情来?”
他这么问,孙淡倒不好回答。
正如他先前所预想的一样,杨一清乃是三朝老臣,在他几十年的仕途生涯中,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没有见识过,为人虽然有时候刚直到暴躁的地步,可心思却异常缜密,断不会因为孙淡这个没有证据的臆测而因此点头。
孙淡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实在不行把老杨一起给得罪了,大不了下来之后好生向他赔罪,被他痛骂一顿。总得来说,老杨还是很欣赏自己的,不过给自己闹崩。
果然,见孙淡无发回答这个问题,杨一清眉毛一扬,正要发作,旁边的总理河道夏言却是一脸郑重地低声对杨一清耳语:“阁老,孙大人说得没错,睢宁黄河大堤的确是被人炸开的,王恕和甘必达有很大嫌疑,下官支持孙大人的提议,先将这二人扣住,慢慢审问。”
夏言说出这样的话让杨一清非常惊愕,不觉声音大起来:“此话当真?”
孙淡听夏言这么说,心中也是一凛,暗道:难道这个夏言也听到什么风声了?
于是,不但孙淡,连张璁也凑了过去,凝神听起夏言的话来。
夏言用四人才能听得见的声音将决堤那日在睢宁的所见所闻一一同三人说得分明,并综合河堤的质量问题得出一个结论:“依下官来看,王大人和甘公公有莫大嫌疑,就算于他们无关,也得好生查查,还他们一个清白。”
夏言内心中已经可以肯定炸堤的事情是王、甘二人所为,可因为没有证据,加上他为人深沉,在孙淡没有发难之前,一直隐忍着没对任何人讲。如今,见到到杨一清,知道杨阁老是一个正直之人,这才将自己心中的怀疑说出来。
听到夏言的话,杨一清神色大变,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而孙淡则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有夏言的话,再加上刚才方唯的证词,他已经可以肯定这事就是那两个家伙干的。孙淡自问自己也是一个自私之人,来明朝之后一心谋取自己的荣华富贵,遇到事情从中利益二字着手。可像炸堤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他还是做不出来的,这两个家伙丧尽天理,以至于让这么多人葬身鱼腹,不杀还有天理吗?
就算没有自己同黄锦的恩怨,这二人也绝对不能放过。
杨一清对夏言和孙淡的人品是信得过的,听到他们这么说,不觉眼睛都红了,低声咆哮:“蟊贼,天作孽尤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可是,就这么贸然地拘禁两个地方大员,未免有些过火。
杨一清还是有些担心:“孙淡,你可有证据,若有,本官绝对不会放过这两个贼子。”
孙淡不可能把方唯推出来给自己找麻烦,再说,方唯的证辞也只不过是建立在方用的见闻的基础上。如今方用已经罹难,方唯的证辞也没有任何用处。而夏言也仅仅是看到远处有爆炸的火光,具体是谁干的,他也没见到。
可今日若将王恕和甘必达二人放走,以他们二人在淮南的能量,要毁灭证据还不简单?
所以,孙淡只能硬着头皮说:“没有证据,但孙淡可以用人格担保此事绝无虚假,只要给我时间,我一定查个水落石出。”并说若一天之内拿不到证据,甘愿辞去翰林院编休一职。
见孙淡将自己的大好前程拿来做赌注,杨一清更是不高兴,冷着脸喝道:“孙淡,你的编修一职乃是科举而来,乃是陛下的信任。官者,国之重器,怎么能够拿来做赌注,此话休要再提。”
孙淡只得道:“阁老教训得是。”
杨一清道:“本官可依你所言,扣住王、甘二人一日。若到时候你拿不出证据来,本官当在陛下面前弹劾你,你无故无限朝廷地方大员,自有国法制你。切,本官也当向陛下请罪。你可服气?”
杨一清的人格自然是没得说,孙淡倒有些佩服,拱手:“阁老说得是。”
四人低声耳语了半天,满厅堂的官员们都是面面相觑,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
但王恕和甘必达心中有鬼,早就竖起了耳朵,凝神听去,隐约听到诸如“河道”、“睢宁”、“火药”之类的话,更觉心惊肉跳。
看杨一清点头,甘必达跳了起来:“孙猴子,你胡说些什么?”
孙淡也不理睬,只朝杨一清一拱手:“阁老,下官这就下去收集证据了。”
杨一清挥了挥袖子:“去吧。”然后转头对所有人板着脸喝道:“王恕和甘必达留下,其他人可以出去了。”
王恕自来胆小,听杨一清这么说,脚一软,就从椅子上朝地上溜去。
甘必达一把将他提起来,咬牙道:“王大人,切不可让孙猴子看不起,你我心中无鬼,自然不怕鬼来敲门。不就是一天吗,咱们就在这里坐一天。”
王恕一身软得像是面条,整个人就好象是被甘必达提在手中一样。他哭丧着脸:“甘公公,甘公公。”
这个没出息的,甘必达对王恕的软弱忍无可忍,低声喝道:“你我是清白的,怕什么,先别乱了自己的阵脚。”
说着话,他冷笑着盯着孙淡和杨一清离去的背影大声冷笑:“我知道你们这些外官瞧不起我们内臣,咱家也知道朝廷里有一大**臣想找我干爹的茬,做你们的清秋大梦吧。”
可孙淡、杨一清等人走得极快,很快就看不见了。
等一众官员离去,冯镇提了一把椅子,一屁股坐在大门口,虎视眈眈地盯着甘、王二人,手放在刀柄上。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