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婆是我国元代著名的女纺织革新家。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华泾镇)人。小时候给人家当童养媳由于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虐待她逃出了家门来到了海南岛的崖州(今海口市)。从此她在海南岛居住了3o多年。她在海南崖州期间虚心向黎族人民学习纺织不仅全部掌握了先进技术还把崖州黎族使用的纺织工具带回家乡并以她的聪明才智逐步加以改进和革新使家乡以至江南地区的纺织水平有所提高。经过她改进推广的“擀(搅车即轧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在当时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此外黄道婆还推广和传授了“错纱配色综线挈花“之法后来松江一带织工展了这种技术且更加精益求精。她还把“崖州被”的织造方法传授给镇上的妇女一时“乌泥泾被”闻名全国远销各地。原来“民食不给”的乌泥泾从黄道婆传授了新工具、新技术后棉织业得到了迅展。到元末时当地从事棉织业的居民有1ooo多家到了明代乌泥泾所在的松江成了全国的棉织业中心赢得“衣被天下”的声誉。

    中国的封建正史只对士大夫的事进行记载但对科学技术却有着一种无知的轻蔑再加上对下层劳动人民的顽固偏见所以对黄道婆这样一位伟大的纺织革新家及其杰出贡献正史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这是我国历史学的普遍性的遗憾。

    许汉青对她的了解也是模模糊糊来源于小学历史书上的一些片断只知道她是宋末元初时候在崖州向黎族同胞学过纺织其它的便不甚了了。

    如果有了纺织技术许汉青便可以开办工厂把一部分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快推进城镇化以利益来吸引更多的商人把资金投入到办厂方面来。许汉青还计划着将戴云山的军工产业进行一定的剥离转到民用方面以新技术、新材料来促进整个工业化的进程。

    虽然战争还在继续但许汉青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的言行他的理论他的设想哪怕只是一个雏形一个并不完善的构思他也要试图进行不断的改进和探索。胜利后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呢?采取何种模式?都让他苦思冥想费尽心力。

    “那个什么黄婆还是黄道婆是什么人呀?长得漂亮吗?”刘馨儿在旁边疑惑地问道。

    “不知道可能年轻时漂亮吧?”许汉青摇了摇了头笑着说道。

    “哦原来是个老婆婆。下午来的芙蓉班的朱帘娣漂亮吧?”刘馨儿眨眨眼睛故意问道。

    “不错淡施粉黛显得很自然清新。”许汉青故意说道。

    “哼”刘馨儿白了许汉青一眼转而笑着说道:“那怎么又把人家给轰出来了朱帘娣走的时候脸色可不太好看哦。”

    “呵呵原来你在偷看哪?”许汉青淡淡地笑了笑“庆玉你把下午的事说一说让大家都听听吧。”

    听完韩庆玉的讲述大家都没有说话在静静地思考。

    陈复文捋着胡子想了一会儿“红袄军早已星散即使还有一些残部也必然是藏在深山老林他们能拿出两百万两银子?真是不可思议。”

    “属下也觉得他们所说有假。”韩庆玉皱着眉头说道。

    “管他呢?看得不顺眼便赶他们走就是了。”陈吊眼猛灌了一口酒大声说道。

    “那倒不必在泉州他们还能翻了天吗!庆玉你说是不是?”许汉青摇了摇头对韩庆玉问道。

    “是这点请大人放心敌情司可不是白吃饭的。”

    “好啊!邵武大败损兵五万主帅胡力其格下落不明;福州城下全军覆没百家奴阵亡;这群杀才无能之极出兵时信誓旦旦豪言壮语现在怎么不喊了不叫了。”御书房内忽必烈暴怒地抓起战报重重地摔在地上。

    董文柄手捂着胸口一边咳嗽着一边说道:“陛陛下暂且休怒休怒。”

    伯颜则默默地哈下腰捡起战报轻轻擦去上面刚刚溅上的茶渍。

    “大兄不必着急朕朕只是一时气愤罢了。”忽必烈颓然地坐在椅子上一边命令太监给董文柄捶胸一边安慰道。

    “陛下且不要着急。”伯颜将收好的战报轻轻放到桌案上开口说道:“此次损失的多是新附军再加之光复军的火器厉害使我军攻城受挫方有此败以臣思来却也不是没有破解之道。”

    “哦丞相快说。”忽必烈焦急地问道。

    “火器必然需要用火水能灭火江南梅雨季节将至正是光复军虚弱之时想来他们的攻势必然减弱或停止也给了咱们从容调兵应对的机会。”伯颜说道。

    “从容调兵从哪里再调精兵来呀新附军倒是不少有用吗?”忽必烈苦笑着说道昔里吉的叛乱还没平息漠北海都虎视耽耽辽东乃颜也是蠢蠢欲动蒙古军都被困在了北方江南的新附军站脚助威还可以要让他们去和光复军对阵还不是让羊去打老虎一样。

    “陛下老臣赞同伯颜丞相至于兵从何来也有了一些看法。”董文柄的喘息平稳了下来开口说道。

    “大兄请讲朕一定依你。”忽必烈用希翼的语气说道。

    “陛下老臣之意是让部分蒙古军南下稳定局势让中原的汉军北上防范乃颜和海都。”

    “蒙军南下汉军北上。”忽必烈嘴里念叼着有些迷惑。

    “董兄之言有理。”伯颜赞同道:“如果与海都和乃颜作战双方都是蒙古人士兵必然厌战如此不如将一部蒙古军调到江南西路来压制光复军。”

    “恩有道理。”忽必烈点了点头“两浙用不用也调些蒙古军范文虎不是来了好几封信求援了吗?”

    “两浙地势低洼无险可守我看光复军未必真的要攻打两浙。”伯颜说道:“所调蒙古军进入江南西路一来可以保障刘深、李恒等部的退路二来只要保证两江不失两浙便无忧矣。”

    “许汉青羽翼已丰不可急图。”董文柄接着说道:“况且福建多山不适合骑兵作战泉州、福州背靠大海城防坚固后路无忧又有火器助阵急切进攻必然受挫。许汉青又将境内百姓搬迁殆尽我军如深入福建路粮草物资也堪忧。”

    “既如此可否让九拔都率舰队封锁泉州、福州再从江南西路、广南东路缓缓压迫将光复军逼到一处再行歼灭。”忽必烈问道。

    董文柄与伯颜对视了一眼伯颜微微摇了摇头说道:“九拔都进展顺利剿灭残宋指日可待此时令其回军恐有不妥。再者对付光复军的火器除了借助天气还缺乏其它有效的手段。”

    “陛下有很多逃回来的士兵见过火炮的样子咱们召集能工巧匠集思广益也可以制造吗!凭大元朝的财力、物力难道还比不上穷乡僻壤的福建吗?”董文柄见忽必烈脸色阴沉赶忙建议道。

    “对呀许汉青能造咱们也能造。有了火炮还怕光复军吗?”忽必烈拍手笑道。

    “好就依大兄与丞相之计从北方调四万蒙古军南下三万交与达春指挥一万进驻两浙。从中原调汉军北上防御海都与乃颜。”忽必烈下了决定。

    就在此时忽必烈的侍卫统领匆匆忙忙的闯了进来。作为近臣他有见君主而不通报的权力。不顾两位大臣疑惑的眼神将一份战报递到了忽必烈手上。

    “哈哈好啊!不愧是朕的九拔都。”忽必烈大笑着扬了扬手中的战报“九拔都兵围潮州南宋的丞相文天祥指日可擒哪!”

    “臣祝贺陛下又剪除了一个心腹之患。”董文柄与伯颜连忙躬身祝贺道。

章节目录

浴火重生之大宋中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样样稀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七章 忽必烈的决定-浴火重生之大宋中兴小说,浴火重生之大宋中兴,笔趣阁并收藏浴火重生之大宋中兴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