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楼最先反应过来,带着一丝狂喜道:“你们找到孙武了?”
范蠡颔首道:“那日得到你的传信,我就立刻让冬云去查了,冬云交游广阔,几经打探,终于找到了孙武的下落,原本他一直没有离开吴国,在山中搭了一间茅屋,将毕生对兵法的见解写在书中,也就是这本《孙子兵法》;写完后不久,他就因病过世了,只留这本书;他当时的想法,应该是打算留给吴王的,可惜没找到机会,如今咱们也算是遂了他的愿。”
夷光心思一转,已是明白了范蠡的意思,“先生打算将这本兵书交给吴王?”
范蠡点头道:“我看过里面的内容,皆是极为精妙的兵法奥义,其对行军布阵的造诣应该远胜于伍子胥,难怪伍子胥当初想尽办法要将他赶走。”
夷光取过书册翻了几页,又将它递给了范蠡,“先生收好。”
范蠡一怔,“你不是要拿给吴王吗?”
“是要给吴王,但不是由我拿,而是先生。”顿一顿,夷光又道:“我会寻一个合适的机会,引吴王来见先生。”
“这是为何?”
“先生曾说过,伍子胥对你已经起疑,不再信任;如今不动手,只是一时无瑕顾及,或者想引出先生背后的人,一旦等他缓过来,必然会对先生下手,先生虽足智多谋,但势单力薄,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这一点想必先生也清楚。”
听到这里,范蠡已是明白了几分,“所以你想让我靠住吴王这株大树?”
“不错。”夷光郑重道:“姑苏城中,唯有吴王能够保得住先生。吴王与先生虽只有一面之缘,但印象极好,如今再献上这本《孙子兵法》,相信能够换得吴王在关键时候的一次出手。”
繁楼在一旁道:“计是好计,但有一个漏洞,一个不好容易弄巧成拙。”
夷光微微一笑,“将军可是指我与范先生之间的关系?”
繁楼眼底掠过一丝钦佩,这个女子总是能够轻易猜中他人的想法,聪慧得犹如 林间仙子。
那厢,夷光又道:“所以还得请将军助一臂之力。”
“我?”繁楼诧异地指着自己,不明白怎么就与自己有关了。
“范先生是守书人,将军则是寻书人,得由将军带着吴王来见范先生。”夷光这番话犹如绕口令,颇有些晦涩;但繁楼与范蠡都是绝顶聪明之人,很快便明白了她的意思。
繁楼摸着鼻子苦笑道:“这下好了,连我也被你绕进去了,可真是亏大了。”
夷光被他说得笑了起来,掩唇道:“这么说来将军是答应了?”
“我若不答应,你与范兄怕是要怨我了。”
范蠡朗声一笑,起身朝繁楼行了一礼,“多谢繁楼兄。”
冬云看着他们在那里你一言我一语,羡慕不已,她没有夷光那样的聪慧多谋,亦没有繁楼那般面面俱到的能力,只能默默守在一旁。
在夷光走后,繁楼刻意走得慢了一些,与冬云并肩而行,走了几步,他突然抬起手,随着五根修长好看的手指掠过,冬云感觉发间多了一些东西,伸手摸去,是一枝簪子,她下意识地想要取下来,却被繁楼阻止,“这是你找到孙武的奖赏,不许取下来。”
冬云蹙眉道:“我不需要你的奖赏,再说我也不适合戴这些东西。”
“我瞧着挺好看,女孩子就应该多戴戴簪子,别整日梳得跟男人一样。”
女孩子……
这三个字令冬云有些恍惚,她自幼父母双亡,流浪江湖,虽是女儿身,却一直着男儿装,多年来,连她自己都快忘了自己是一个双十年华的少女,也能身着红妆,为喜欢的人含羞而笑。
喜欢的人……冬云神色复杂地望着走在前面的范蠡,早在汉水之时,她对就范蠡芳心暗许,可后者从来不知她的心意,她也不敢表露出来,就这么默默相随。
或许……这一世都能只能做范蠡身边的影子。
冬云回过神来,伸手取下簪子,那是一枝状若兰花的白玉簪子,不张扬,却很精致,触手生温,“我还是不习惯,你拿回去吧。”
繁楼并不接过,扬眉道:“你就这么嫌弃我送的东西?”不等冬云言语,他又道:“好,我收回就是了,不过你似乎还有一样东西忘了还我。”
冬云疑惑地道:“是什么?”
“上回给你的帕子,这么快就忘了?”
冬云一愣,随即道:“那帕子你上回不是说让我烧了吗?”
“是吗?”繁楼不以为然地道:“上回是上回,这回是这回,总之你要还簪子,就必须得两样一起还。”
冬云生气地道:“你这分明是耍无赖。”
“是又如何?”繁楼扬唇轻笑,他长相偏阴柔,这么一笑,更是带着几邪气。
“你……”冬云不知该怎么与他争辩,只道:“总之我不要你的簪子。”
“不要也得要,除非你把帕子一道还我。”说着,繁楼取过簪子再次插在她的头上,警告道:“不许取下,否则我买十枝簪子插在你发髻上。”
冬云被他闹得没办法,只得作罢,低低斥了一声”无赖”。
繁楼听到了,不仅不以为杵,反而笑是更加欢喜,仿佛这是一句夸奖的话。
夷光回去之后,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每日照常去百宁殿为太王太后请安,得空之时便捡捡草药,或者去看望郑旦,自上回那一事后,郑旦待夷光越发冷漠,任夷光如何言语,都极少答话,极为疏离,令夷光失落不已,唯一欣慰的是,公子山再未去过鸣凤殿,看样子,两人应该是断了往来。
前线战报不断传来,齐军所过之处,势如破竹,一日比一**近姑苏,可夫差迟迟没有找到足以抗衡齐军的行军布阵之法,令他苦恼不已。
难道……真要杀了勾践来迎合伍子胥吗?
这个念头如梦魇一般在夫差脑海中驱之不去,到了这个时候,他在意已经不是勾践生死,而是君王的颜面与尊严。
严格说来,这是一场君与臣的较量,他不想输也不能输!
夷光见时机差不多,便劝他去城外走一走,此时正值春季,最适宜踏青,外出散散心,或许能想到更好的法子,夫差虽没什么兴致,但碍不住夷光劝说,便一道出城踏青。
一路走来,春光明媚,草长莺飞,倒是令夫情心情略有舒展,在走到一处山腰时,“意外”碰见了繁楼。
夫差诧异地道:“你怎么在这里?”
繁楼照着一早编排好的词道:“回大王的话,太宰大人打听到孙先生有可能住在这座山上,便让臣过来看一看。”
夫差心中一震,道:“哪位孙先生?”
“孙武孙先生。”听到这个确切的回答,夫差露出激动之色,“当真?”
“臣不敢确定,只是听说孙先生离宫之后,隐居在山上。”繁楼话音未落,夫差便迫不及待地往山上走,连夷光都顾不上,看得出来他对这位老师有着极深的感情。
一路走到山顶,一间茅草小屋映入眼睑,可到了近前,夫差反而犹豫着不敢上前,他既想知道孙武是否就在里面,又怕开门之后,满腔希望落了空。
正自惶恐之时,一只温暖的柔荑握住他宽厚的手掌,“我陪大王一起去。”
望着夷光温柔如水的眼眸,夫差心中升起一股勇气,用力点点头,一步步往那间茅草屋走去。
“吱呀!”随着木门被推开,一道削瘦的背影出现在夫差视线之中,像极了他记忆中的那个人,声音一下子变得哽咽,“老师……”
那人听到声音,徐徐转过身来,是一张年轻的面容,正是范蠡,看到夫差,他连忙站了起来,“参见大王。”
望着那张脸,夫差犹如被人当头浇了一盆冷水,浑身透凉,嘴唇喃喃动着,许久才勉强凝聚成一句话,“你怎么会这里?”
“草民无意中发现孙先生的茅庐,有幸得窥先生生前所书的手札,受益匪浅,故在此为先生守庐。”
夫差根本没听到他后面的话,全副心神都在范蠡所说的“生前”二字上,也就是说……老师死了?
这句话如刺一般梗在喉咙里,扎得他一阵阵疼。
突然,夫差转身往门口走去,他想要逃避,不问,就不知道老师死了;不问,就可以当老师依旧好好地活在某一处。
可是,他又想知道老师的手札里写了什么,可有提到他,还有这么多年来,老师一个人是怎么度过的。
他停下脚步,哑声道:“老师什么时候过世的?”
“草民问过居住在附近的猎户,据他所说,孙先生是五年前过世的。”说着,范蠡拿起手札来到夫差面前,“这是孙先生留给大王的,请大王过目。”
夫差双手颤抖地接过,翻开书面,望着封面熟悉的字迹,险些落下泪来,赶紧忍住,翻开内页,正如封面写,里面是一条条用兵之法,每一条都有详细的注解,可以看得出著书人花了许多心血。
夫差捧着书,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世人以为他只有伍子胥一个老师,殊不知,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叫孙武的老师;那时他还年幼,听不懂深奥的兵法,老师就将兵法演化成一个个故事,细细讲给他听,他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粘在老师身边,听他讲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可后来,老师走了,他虽年幼却已经懂得分离之意,拉着老师的衣角哇哇大哭,怎么也不肯放,可最终还是没能留住;再后来,他就有了伍子胥这个老师,渐渐的他不再提过去的事,可心里从来没忘记过孙武,登基之后还曾命人找过,可惜没有找到;万万没想到今日这一场散心,会找到老师的隐居之地,可惜他晚来了五年,未能见到老师的最后一面。
手札的最后一面,写着他对夫差的寄语,希望他能看到这本书,运用上面的兵法建功立业,成就霸业。
夫差死死忍住眼底的酸涩,道:“可知老师的葬在何处?”
范蠡点点头,引着夫差来到离茅草屋不远的地方,一座坟墓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墓碑上只刻了“孙武之墓”四个字。
夫差双目通红地望着墓碑,喃喃道:“老师,您为什么要走,为什么明明离得那么近,却再也不肯见我?”
范蠡轻声道:“不是不愿见,而是不能见。”
夫差身子一振,转头道:“什么意思?”
范蠡叹息道:“草民虽未见过孙先生,却能从他留下的手札的字里行间看出他是一个豁达之人,且对大王有着极深的感情,否则不会呕心沥血地写下这本书来助大王成就霸业。离开,应该是不得已而为之。”
夫差摇头道:“老师当初教得好好的,又能有什么不得已的难处。”
“朝堂从来都是复杂之地,大王那时年幼,不知其中险恶。”听到这话,夫差恼声道:“究竟是谁那么大胆,敢逼走本王的老师。”
听到这话,范蠡露出犹豫之色,迟疑道:“有一句话,草民不知当讲不当讲。”
“此处没有外人,先生只管说就是了。”得到夫差的话,范蠡沉声道:“大王不妨想一想,孙先生离开之后,谁人得益最大,那人就是最有可能逼走孙先生的那一个。”
伍子胥!
这三个字如银蛇一般掠过夫差脑海,他长大后不是没怀疑过,只是一个没有真凭实据,二来伍子胥毕竟也是他老师,不愿将其往不好的地方想,可如今……容不得他不想!
“咔嚓!”一个轻微的声音在夫差心头响起,像是什么东西破裂了,夫差知道,那是他对伍子胥最后一丝感情。
孙武的事情,就像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断了他对伍子胥的感情,从今往后,他与伍子胥是君臣,也只是君臣!
在祭拜过孙武后,夫差回到茅屋中研究那本《孙子兵法》,齐国来范,伍子胥又诸多刁难,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这本兵法书。
别看这本手札只有少少二十余页,却博大精深,奥义深不可测,为了明白其中精髓,夫差与范蠡、繁楼三人皆是不凡之辈,身负韬略。三人一道在茅庐中推演战局,将小小一张方桌,在三人手下演化出千军万马,高山大河。
夷光安静地站在一旁,目光一直落在夫差身上。
范蠡颔首道:“那日得到你的传信,我就立刻让冬云去查了,冬云交游广阔,几经打探,终于找到了孙武的下落,原本他一直没有离开吴国,在山中搭了一间茅屋,将毕生对兵法的见解写在书中,也就是这本《孙子兵法》;写完后不久,他就因病过世了,只留这本书;他当时的想法,应该是打算留给吴王的,可惜没找到机会,如今咱们也算是遂了他的愿。”
夷光心思一转,已是明白了范蠡的意思,“先生打算将这本兵书交给吴王?”
范蠡点头道:“我看过里面的内容,皆是极为精妙的兵法奥义,其对行军布阵的造诣应该远胜于伍子胥,难怪伍子胥当初想尽办法要将他赶走。”
夷光取过书册翻了几页,又将它递给了范蠡,“先生收好。”
范蠡一怔,“你不是要拿给吴王吗?”
“是要给吴王,但不是由我拿,而是先生。”顿一顿,夷光又道:“我会寻一个合适的机会,引吴王来见先生。”
“这是为何?”
“先生曾说过,伍子胥对你已经起疑,不再信任;如今不动手,只是一时无瑕顾及,或者想引出先生背后的人,一旦等他缓过来,必然会对先生下手,先生虽足智多谋,但势单力薄,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这一点想必先生也清楚。”
听到这里,范蠡已是明白了几分,“所以你想让我靠住吴王这株大树?”
“不错。”夷光郑重道:“姑苏城中,唯有吴王能够保得住先生。吴王与先生虽只有一面之缘,但印象极好,如今再献上这本《孙子兵法》,相信能够换得吴王在关键时候的一次出手。”
繁楼在一旁道:“计是好计,但有一个漏洞,一个不好容易弄巧成拙。”
夷光微微一笑,“将军可是指我与范先生之间的关系?”
繁楼眼底掠过一丝钦佩,这个女子总是能够轻易猜中他人的想法,聪慧得犹如 林间仙子。
那厢,夷光又道:“所以还得请将军助一臂之力。”
“我?”繁楼诧异地指着自己,不明白怎么就与自己有关了。
“范先生是守书人,将军则是寻书人,得由将军带着吴王来见范先生。”夷光这番话犹如绕口令,颇有些晦涩;但繁楼与范蠡都是绝顶聪明之人,很快便明白了她的意思。
繁楼摸着鼻子苦笑道:“这下好了,连我也被你绕进去了,可真是亏大了。”
夷光被他说得笑了起来,掩唇道:“这么说来将军是答应了?”
“我若不答应,你与范兄怕是要怨我了。”
范蠡朗声一笑,起身朝繁楼行了一礼,“多谢繁楼兄。”
冬云看着他们在那里你一言我一语,羡慕不已,她没有夷光那样的聪慧多谋,亦没有繁楼那般面面俱到的能力,只能默默守在一旁。
在夷光走后,繁楼刻意走得慢了一些,与冬云并肩而行,走了几步,他突然抬起手,随着五根修长好看的手指掠过,冬云感觉发间多了一些东西,伸手摸去,是一枝簪子,她下意识地想要取下来,却被繁楼阻止,“这是你找到孙武的奖赏,不许取下来。”
冬云蹙眉道:“我不需要你的奖赏,再说我也不适合戴这些东西。”
“我瞧着挺好看,女孩子就应该多戴戴簪子,别整日梳得跟男人一样。”
女孩子……
这三个字令冬云有些恍惚,她自幼父母双亡,流浪江湖,虽是女儿身,却一直着男儿装,多年来,连她自己都快忘了自己是一个双十年华的少女,也能身着红妆,为喜欢的人含羞而笑。
喜欢的人……冬云神色复杂地望着走在前面的范蠡,早在汉水之时,她对就范蠡芳心暗许,可后者从来不知她的心意,她也不敢表露出来,就这么默默相随。
或许……这一世都能只能做范蠡身边的影子。
冬云回过神来,伸手取下簪子,那是一枝状若兰花的白玉簪子,不张扬,却很精致,触手生温,“我还是不习惯,你拿回去吧。”
繁楼并不接过,扬眉道:“你就这么嫌弃我送的东西?”不等冬云言语,他又道:“好,我收回就是了,不过你似乎还有一样东西忘了还我。”
冬云疑惑地道:“是什么?”
“上回给你的帕子,这么快就忘了?”
冬云一愣,随即道:“那帕子你上回不是说让我烧了吗?”
“是吗?”繁楼不以为然地道:“上回是上回,这回是这回,总之你要还簪子,就必须得两样一起还。”
冬云生气地道:“你这分明是耍无赖。”
“是又如何?”繁楼扬唇轻笑,他长相偏阴柔,这么一笑,更是带着几邪气。
“你……”冬云不知该怎么与他争辩,只道:“总之我不要你的簪子。”
“不要也得要,除非你把帕子一道还我。”说着,繁楼取过簪子再次插在她的头上,警告道:“不许取下,否则我买十枝簪子插在你发髻上。”
冬云被他闹得没办法,只得作罢,低低斥了一声”无赖”。
繁楼听到了,不仅不以为杵,反而笑是更加欢喜,仿佛这是一句夸奖的话。
夷光回去之后,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每日照常去百宁殿为太王太后请安,得空之时便捡捡草药,或者去看望郑旦,自上回那一事后,郑旦待夷光越发冷漠,任夷光如何言语,都极少答话,极为疏离,令夷光失落不已,唯一欣慰的是,公子山再未去过鸣凤殿,看样子,两人应该是断了往来。
前线战报不断传来,齐军所过之处,势如破竹,一日比一**近姑苏,可夫差迟迟没有找到足以抗衡齐军的行军布阵之法,令他苦恼不已。
难道……真要杀了勾践来迎合伍子胥吗?
这个念头如梦魇一般在夫差脑海中驱之不去,到了这个时候,他在意已经不是勾践生死,而是君王的颜面与尊严。
严格说来,这是一场君与臣的较量,他不想输也不能输!
夷光见时机差不多,便劝他去城外走一走,此时正值春季,最适宜踏青,外出散散心,或许能想到更好的法子,夫差虽没什么兴致,但碍不住夷光劝说,便一道出城踏青。
一路走来,春光明媚,草长莺飞,倒是令夫情心情略有舒展,在走到一处山腰时,“意外”碰见了繁楼。
夫差诧异地道:“你怎么在这里?”
繁楼照着一早编排好的词道:“回大王的话,太宰大人打听到孙先生有可能住在这座山上,便让臣过来看一看。”
夫差心中一震,道:“哪位孙先生?”
“孙武孙先生。”听到这个确切的回答,夫差露出激动之色,“当真?”
“臣不敢确定,只是听说孙先生离宫之后,隐居在山上。”繁楼话音未落,夫差便迫不及待地往山上走,连夷光都顾不上,看得出来他对这位老师有着极深的感情。
一路走到山顶,一间茅草小屋映入眼睑,可到了近前,夫差反而犹豫着不敢上前,他既想知道孙武是否就在里面,又怕开门之后,满腔希望落了空。
正自惶恐之时,一只温暖的柔荑握住他宽厚的手掌,“我陪大王一起去。”
望着夷光温柔如水的眼眸,夫差心中升起一股勇气,用力点点头,一步步往那间茅草屋走去。
“吱呀!”随着木门被推开,一道削瘦的背影出现在夫差视线之中,像极了他记忆中的那个人,声音一下子变得哽咽,“老师……”
那人听到声音,徐徐转过身来,是一张年轻的面容,正是范蠡,看到夫差,他连忙站了起来,“参见大王。”
望着那张脸,夫差犹如被人当头浇了一盆冷水,浑身透凉,嘴唇喃喃动着,许久才勉强凝聚成一句话,“你怎么会这里?”
“草民无意中发现孙先生的茅庐,有幸得窥先生生前所书的手札,受益匪浅,故在此为先生守庐。”
夫差根本没听到他后面的话,全副心神都在范蠡所说的“生前”二字上,也就是说……老师死了?
这句话如刺一般梗在喉咙里,扎得他一阵阵疼。
突然,夫差转身往门口走去,他想要逃避,不问,就不知道老师死了;不问,就可以当老师依旧好好地活在某一处。
可是,他又想知道老师的手札里写了什么,可有提到他,还有这么多年来,老师一个人是怎么度过的。
他停下脚步,哑声道:“老师什么时候过世的?”
“草民问过居住在附近的猎户,据他所说,孙先生是五年前过世的。”说着,范蠡拿起手札来到夫差面前,“这是孙先生留给大王的,请大王过目。”
夫差双手颤抖地接过,翻开书面,望着封面熟悉的字迹,险些落下泪来,赶紧忍住,翻开内页,正如封面写,里面是一条条用兵之法,每一条都有详细的注解,可以看得出著书人花了许多心血。
夫差捧着书,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世人以为他只有伍子胥一个老师,殊不知,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叫孙武的老师;那时他还年幼,听不懂深奥的兵法,老师就将兵法演化成一个个故事,细细讲给他听,他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粘在老师身边,听他讲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可后来,老师走了,他虽年幼却已经懂得分离之意,拉着老师的衣角哇哇大哭,怎么也不肯放,可最终还是没能留住;再后来,他就有了伍子胥这个老师,渐渐的他不再提过去的事,可心里从来没忘记过孙武,登基之后还曾命人找过,可惜没有找到;万万没想到今日这一场散心,会找到老师的隐居之地,可惜他晚来了五年,未能见到老师的最后一面。
手札的最后一面,写着他对夫差的寄语,希望他能看到这本书,运用上面的兵法建功立业,成就霸业。
夫差死死忍住眼底的酸涩,道:“可知老师的葬在何处?”
范蠡点点头,引着夫差来到离茅草屋不远的地方,一座坟墓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墓碑上只刻了“孙武之墓”四个字。
夫差双目通红地望着墓碑,喃喃道:“老师,您为什么要走,为什么明明离得那么近,却再也不肯见我?”
范蠡轻声道:“不是不愿见,而是不能见。”
夫差身子一振,转头道:“什么意思?”
范蠡叹息道:“草民虽未见过孙先生,却能从他留下的手札的字里行间看出他是一个豁达之人,且对大王有着极深的感情,否则不会呕心沥血地写下这本书来助大王成就霸业。离开,应该是不得已而为之。”
夫差摇头道:“老师当初教得好好的,又能有什么不得已的难处。”
“朝堂从来都是复杂之地,大王那时年幼,不知其中险恶。”听到这话,夫差恼声道:“究竟是谁那么大胆,敢逼走本王的老师。”
听到这话,范蠡露出犹豫之色,迟疑道:“有一句话,草民不知当讲不当讲。”
“此处没有外人,先生只管说就是了。”得到夫差的话,范蠡沉声道:“大王不妨想一想,孙先生离开之后,谁人得益最大,那人就是最有可能逼走孙先生的那一个。”
伍子胥!
这三个字如银蛇一般掠过夫差脑海,他长大后不是没怀疑过,只是一个没有真凭实据,二来伍子胥毕竟也是他老师,不愿将其往不好的地方想,可如今……容不得他不想!
“咔嚓!”一个轻微的声音在夫差心头响起,像是什么东西破裂了,夫差知道,那是他对伍子胥最后一丝感情。
孙武的事情,就像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断了他对伍子胥的感情,从今往后,他与伍子胥是君臣,也只是君臣!
在祭拜过孙武后,夫差回到茅屋中研究那本《孙子兵法》,齐国来范,伍子胥又诸多刁难,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这本兵法书。
别看这本手札只有少少二十余页,却博大精深,奥义深不可测,为了明白其中精髓,夫差与范蠡、繁楼三人皆是不凡之辈,身负韬略。三人一道在茅庐中推演战局,将小小一张方桌,在三人手下演化出千军万马,高山大河。
夷光安静地站在一旁,目光一直落在夫差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