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初四日)嬴政自咸阳出开始了他一生中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巡游。秦以十月为岁因此这次巡游名义上虽和玉璧事件隔了一年其实却是紧随在玉璧事件之后相去最多不过一二月而已。而从巡游之仓促也可见得嬴政心中的阴影之重以及其逃避死亡之急迫。
为了维持帝国的正常运转嬴政带上了左丞相李斯和自己一同出巡右丞相冯去疾则留守咸阳。其他陪同嬴政巡游的还有中车府令赵高和上卿蒙毅。嬴政最小的儿子胡亥时年二十也蒙嬴政恩准同行。
十一月抵达云梦望祭虞舜于九疑山。再浮江而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
钱唐即今杭州也当时还只是一大片与海相连的水汪凼。嬴政龙舟至此忽然风浪大作波涛汹涌舟船摇晃从人尽皆失色急忙将船靠岸。靠岸之处正是今日杭州保俶山所在。诸君若登保俶山犹能见到当年嬴政龙舟系缆绳之巨石。
遥想斯时嬴政和李斯弃舟登山惊魂未定于山巅极目远眺只见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烟波接天人迹渺渺。浩浩乎如凭虚御风不能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此悲谁可与共?两人不会想到就在他们脚下一日水消地出城池崛起湖光山色最为江南之忆。更有白居易之歌行苏东坡之辞赋岳鹏举之意气周树人之风骨黄宾虹之水墨纵雨打风吹风流不去。呜呼西湖犹在神龙之不出已久矣。
水波恶不肯罢休嬴政一行只得绕道西行一百二十里从狭中(今浙江富阳附近)渡始至会稽。
天子驾临自然观者如云无不以一睹龙颜为幸。人群之中有一年轻男子见嬴政车骑经过大言道“彼可取而代也。”旁有一人急掩其口道“毋妄言将灭族矣!”
这个年轻男子名叫项羽。掩其口者则其季父项梁是也。
此前数年刘邦在徭役咸阳时也曾亲眼目睹嬴政之出游。当时刘邦的反应则是喟然太息道:“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北宋洪迈以为仅从项羽和刘邦的这两句话两人高下已分成败之端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其言确有见地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嬴政本人前后的精神状态差异之大也是造成项羽和刘邦产生不同观感的重要原因。
刘邦见到嬴政之时正值嬴政一统天下未久锐气正盛莫能争锋因此刘邦见到的是一个意气风、狼顾鹰视的嬴政故有“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欣羡神往。而项羽见到嬴政之时嬴政却已被幻想中的死亡折磨得近乎疯狂虽然一路上有乐人歌弦《仙真人诗》终不能释怀欢畅。因此项羽见到的是一个闷闷不乐、神情委顿的嬴政是以有“彼可取而代也”的放肆轻狂。
嬴政自然不可能觉察到就在离他数步之遥的人群中有一个小子将为他的帝国奏响挽歌。因此他的行程一如预定拜祭大禹望于南海又立石刻颂秦德。其文曰: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修长。
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
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斋庄。
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高明。
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
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
六王专倍贪戾泬猛率众自强。
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
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
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
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
圣德广密**之中被泽无疆。
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
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
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
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
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
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
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
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
黔修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
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垂休铭。
这便是著名的会稽刻石三句为韵凡二十四韵正是帝国第一才子李斯之手笔。
亚历山大大帝古代西方世界最著名的征服者枕头底下常放着两件武器:一柄宝剑和一部《伊利亚特》。当他百战百胜缔造了庞大的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马其顿帝国之时曾叹息道可惜当世再无荷马能为我写下不朽史诗使我的伟大功绩流传久远永垂后世。
同样是戴着战火和狂烈的**之冠嬴政却并无此类遗憾。他虽无荷马却有李斯。嬴政数度出巡天下立碑刻石旌扬己功传谕后来而其碑文和书法都由李斯一人包办。
所以立碑自然是为长久保存。因此嬴政立碑每在高山之上。到了后世有些人的考虑则更为细密。
晋朝杜预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
唐颜真卿刻姓名于石或置高山之上或沉大洲之中云‘安知不有陵谷之变耶’。
可笑的是尽管杜预和颜真卿都作了万全之备然而时至今日其碑却皆已湮灭无踪不复能见。身由己立名因人成岂可仗石头所赐?
为了维持帝国的正常运转嬴政带上了左丞相李斯和自己一同出巡右丞相冯去疾则留守咸阳。其他陪同嬴政巡游的还有中车府令赵高和上卿蒙毅。嬴政最小的儿子胡亥时年二十也蒙嬴政恩准同行。
十一月抵达云梦望祭虞舜于九疑山。再浮江而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
钱唐即今杭州也当时还只是一大片与海相连的水汪凼。嬴政龙舟至此忽然风浪大作波涛汹涌舟船摇晃从人尽皆失色急忙将船靠岸。靠岸之处正是今日杭州保俶山所在。诸君若登保俶山犹能见到当年嬴政龙舟系缆绳之巨石。
遥想斯时嬴政和李斯弃舟登山惊魂未定于山巅极目远眺只见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烟波接天人迹渺渺。浩浩乎如凭虚御风不能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此悲谁可与共?两人不会想到就在他们脚下一日水消地出城池崛起湖光山色最为江南之忆。更有白居易之歌行苏东坡之辞赋岳鹏举之意气周树人之风骨黄宾虹之水墨纵雨打风吹风流不去。呜呼西湖犹在神龙之不出已久矣。
水波恶不肯罢休嬴政一行只得绕道西行一百二十里从狭中(今浙江富阳附近)渡始至会稽。
天子驾临自然观者如云无不以一睹龙颜为幸。人群之中有一年轻男子见嬴政车骑经过大言道“彼可取而代也。”旁有一人急掩其口道“毋妄言将灭族矣!”
这个年轻男子名叫项羽。掩其口者则其季父项梁是也。
此前数年刘邦在徭役咸阳时也曾亲眼目睹嬴政之出游。当时刘邦的反应则是喟然太息道:“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北宋洪迈以为仅从项羽和刘邦的这两句话两人高下已分成败之端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其言确有见地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嬴政本人前后的精神状态差异之大也是造成项羽和刘邦产生不同观感的重要原因。
刘邦见到嬴政之时正值嬴政一统天下未久锐气正盛莫能争锋因此刘邦见到的是一个意气风、狼顾鹰视的嬴政故有“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欣羡神往。而项羽见到嬴政之时嬴政却已被幻想中的死亡折磨得近乎疯狂虽然一路上有乐人歌弦《仙真人诗》终不能释怀欢畅。因此项羽见到的是一个闷闷不乐、神情委顿的嬴政是以有“彼可取而代也”的放肆轻狂。
嬴政自然不可能觉察到就在离他数步之遥的人群中有一个小子将为他的帝国奏响挽歌。因此他的行程一如预定拜祭大禹望于南海又立石刻颂秦德。其文曰: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修长。
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
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斋庄。
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高明。
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
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
六王专倍贪戾泬猛率众自强。
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
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
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
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
圣德广密**之中被泽无疆。
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
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
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
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
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
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
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
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
黔修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
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垂休铭。
这便是著名的会稽刻石三句为韵凡二十四韵正是帝国第一才子李斯之手笔。
亚历山大大帝古代西方世界最著名的征服者枕头底下常放着两件武器:一柄宝剑和一部《伊利亚特》。当他百战百胜缔造了庞大的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马其顿帝国之时曾叹息道可惜当世再无荷马能为我写下不朽史诗使我的伟大功绩流传久远永垂后世。
同样是戴着战火和狂烈的**之冠嬴政却并无此类遗憾。他虽无荷马却有李斯。嬴政数度出巡天下立碑刻石旌扬己功传谕后来而其碑文和书法都由李斯一人包办。
所以立碑自然是为长久保存。因此嬴政立碑每在高山之上。到了后世有些人的考虑则更为细密。
晋朝杜预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
唐颜真卿刻姓名于石或置高山之上或沉大洲之中云‘安知不有陵谷之变耶’。
可笑的是尽管杜预和颜真卿都作了万全之备然而时至今日其碑却皆已湮灭无踪不复能见。身由己立名因人成岂可仗石头所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