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场 井陉之战-较量中国历史上36场
第九场 井陉之战-较量中国历史上36场-较量:中国历史上的36场以弱胜强的战争-笔趣阁
较量:中国历史上的36场以弱胜强的战争
作者:马银春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汉王朝的前奏曲
时代背景
公元前205年,项羽在彭城大败刘邦,这使得当时的诸侯们纷纷背汉归楚,刘邦的处境十分艰难。为了摆脱这一不利局面,刘邦采纳了谋臣张良等人的建议,制定了正面坚守、侧翼发展、敌后袭扰的战略方针。他命大将韩信率军开辟北方战场,逐次歼灭黄河以北的割据势力,向楚军侧背发展。 公元前205年,韩信首先率军击灭了魏王豹,平定魏地。当时,黄河北岸尚有代(今山西北部)、赵(今河北南部)、燕(今河北北部)三个割据势力。它们都投靠项羽,成为楚的羽翼。汉要灭楚,就必须先翦除这些诸侯国,使项羽陷于孤立。韩信针对这些割据势力只图据地自保、互不救援的弱点,便向刘邦提出进一步开辟北方战场,逐次消灭代、赵、燕,东击田齐,南绝楚军粮道,对楚军实施侧翼迂回,最后同刘邦会师荥阳的作战计划,这一计划很快得到了刘邦的赞许和批准。
刘邦在彭城之败后,退守荥阳、成皋,与项羽拉开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刘邦依托有利地形,亲自在此组织战略防御体系,利用关中汉中之资,以及善于打游击战的彭越在项羽必经之路骚扰粮道来打一场持久战。此时,河北之地的诸侯皆背汉就楚,不但给刘邦的左翼造成巨大的威胁,而且严重阻碍汉军迂回到项羽侧翼夹击的战略构想。韩信趁机请命北上扫荡诸侯,开辟另外一处新战场!韩信首战采用声东击西,避实攻虚,以木罂渡河,顺利完成攻魏之战。由于此战之功,刘邦对韩信的作战能力感到满意,命韩信和张耳继续北上进攻赵国。韩信兵贵神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代军,这个时候荥阳战况危急,刘邦收韩信之精兵以距楚军威胁,而命韩信张耳带数万新兵攻赵,赵国显然比魏、代强大,又拥有地利,韩信处于从未有过的危机之中。
人物评析
淮阴侯韩信的一生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位功盖天下的英雄留给世人的名言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韩信,字重言,汉族,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人。军事家,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据说他是当时著名军事理论家尉缭的高徒。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协助汉王刘邦率军出陈仓、定三秦,京索之战败楚军,随后分兵北伐,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韩信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历任大将军、左丞相、相国,封齐王、楚王、淮阴侯等,却也因其功高震主引起猜忌。最后,韩信由于被控谋反,被吕雉(刘邦老婆)及萧何诱骗入长乐宫钟室处死。
韩信一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并不是他个人的运气好。而是在其年轻时就有所绽露。韩信年轻时,家里很穷,经常食不果腹,以至于母亲死后竟没钱来办丧事。一天,一位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妈妈见韩信饥饿,便把自己带来的饭分给他吃,一连数十日。韩信十分感激的说:“我以后一定会报答你的”。老妈妈听了很生气,说:“你现在连吃饭都成问题了,我见你可怜才给你吃的,哪里还想让你报答啊?”韩信听了,深感惭愧。当时,一个南昌亭长见韩信非凡夫俗子,邀为门客,但不为其妻所容,“食时信往,不为具食”,韩信愤然离去。当地的一个屠户想侮辱韩信,说:“别看你个子高大,还佩着剑,其实是吓唬人的。如果你真有本事,就把我杀了;如果不能,就从我裤裆下面爬过去。”韩信听了,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裆下爬了出去。满大街的人都在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懦弱没出息的人。
若干年以后,韩信帮刘邦夺取天下后回到故乡,早年的这些事他都还记在心里,并分别对这些人给与了“论功行赏”。他召见了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她千金。见到南昌亭长时,只赏他一百钱,并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又召见曾经侮辱自己,让他从胯裆下爬过去的那个人,封他为中尉,并且告诉诸将说:“这是位壮士,当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但杀了他也不会有我以后扬名,所以就忍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由此可见,英雄始毕竟不是一般的人物,在他们的身上,我们总能发现一些别人不具备的特殊素质。即使是在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陈余,大梁(今河南开封)人,魏地名士。陈胜起义,陈余与至交张耳同往谒陈胜,建议以奇兵略赵地。陈胜同意,派武臣为将军,以陈、张为校尉,率兵三千前往略地。武臣听从蒯(kuǎi)彻计谋,不战而得三十余城。至邯郸,与张耳拥立武臣为赵王,自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巨鹿之战时,陈、张两人交恶,陈余之兵为张耳所收,仅与部下数百人出走。汉高帝三年(前204),遣韩信、张耳伐赵,斩陈余于水上。
交战过程
巍峨的太行山在中国的地形图上是一座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人说:“太行山是中国的脊梁,控制这里就等于控制了中国。”据说,在绵延400余公里太行山中共有八个隘口。他们分别是军都陉、薄阳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帜关陉等,古称太行八陉。这八个隘口是穿越太行山脉的八条必经通道。本场战争就发生在八大隘口之一的井陉口,井陉位于现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以西30公里处。这里有一条长约几十公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的行动。自古就有“燕晋通衢”的之称。在井陉腹地,有一条发源于山西寿阳,经娘子关入井陉,全长120公里的河流——绵河,是滹沱河的重要支流。在历史上,因与一个人和一次战役的姻缘,使这里有了名气。这个人物就是秦末汉初的赫赫名将韩信,这次战役,就是“背水之战”。
▲ 围于今河北省井陉县境内的苍南山。这里崖壁陡立,易守难攻,乃兵家必争之地。
汉高帝二年(前205)四月,刘邦率诸侯兵56万人东进伐楚。这时,楚霸王项羽正在山东一带作战,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被汉军攻占。项羽带领3万人杀了回来,大破汉军,汉军竞相败逃,落入泗水,死者十万余人。遭此惨败,刘邦元气大伤,原先归服的诸侯又都背汉归楚。最为可气是,连自己亲封的魏王豹也叛汉附楚,严重威胁汉的后方关中,刘邦依据和项羽对抗的核心防线荥阳、成皋,以及黄河渭水运输线。派谋士郦食其前往游说魏王豹。刘邦对郦食其说:“你要能说动魏王豹重新归汉,我就在魏地封你万户。”由此可见魏王豹的归属,对刘邦是多么至关重要。但是,魏王豹却回绝郦食其说:“汉王对人简慢又侮辱,责骂诸侯、群臣,就像骂他的家奴一样。我不想重新见到他。”郦食其如实回报,刘邦看到好言劝说没指望,只有靠武力解决了,决定举兵进击。同年八月,刘邦拜韩信为左丞相,统率部将曹参、骑将灌婴等不足3万人,自荥阳西入关,出奇兵,以疾风迅雷之势向魏军发起攻击,三战三捷,魏王豹落荒而逃,最后于九月被生擒。这一役,八月出兵,九月告捷,可见韩信用兵神速。河东52县一举归汉,并将所俘获的精壮魏兵补充到荥阳前线,让处于危难之势的刘邦松了口气。这时,韩信向刘邦提出增兵三万,北举燕赵,东图齐地,南绝楚之粮道,然后西归和刘邦会师于荥阳。这是韩信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谋划出的战略目标。他北去燕赵的战略路线,正是当年秦始皇灭赵国、平燕地的路线,真实意图是北下燕赵,东取田齐,对楚形成绝对战略优势,然后前后夹攻,会战荥阳,与项羽决战。刘邦欣然同意,派张耳、张苍率三万人马归韩信指挥,加上韩信原有的2万人,总兵力共计5万多人。韩信挥师东进,先击败代军,攻取太原,然后从太原直扑井陉。一场战争史上的奇迹,就要在滹沱河流域上演。
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统率3万名新近招募的部队,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对赵国发起攻击。赵王歇、赵军主帅陈余闻讯后,即以号称20万的大军集结于井陉口防守。面对几倍于自己的敌人,韩信也是异常的谨慎,他知道自己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知道自己必须要冒险进入赵国境内和赵国的主力进攻决战,而持久战或是击溃战都对自己不利,韩信要做的是一战击溃赵国主力,使赵国再无能力抵抗汉军。韩信、张耳统兵来到井陉口,伺机越关东进。赵王歇与丞相成安君陈余得知汉军灭代,意欲东进,立即从信都(今河北邢台)出发,将兵20万,赶到井陉口,构筑堡垒,堵截汉军。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韩信东渡黄河,俘魏王豹,擒夏说,大获全胜。今乘胜攻赵,锐不可挡。我听说:“千里运粮,士卒就有挨饿的危险;到吃饭时才去打柴做饭,军队就不会餐餐吃饱。”今井陉口谷险路窄,车不能并行,骑不能成列,汉军行数百里至此,队伍定会拉得很长,粮草势必落在后头。将军假若能让我率骑兵3万,从小道截断汉军辎重,将军在这里深挖沟,高筑垒,不与汉军作战,使汉军前不得战,退不得回,我出奇兵断其后路,使他们在野外抢不到任何吃的东西,不出10天,必可一举全歼汉军,韩信、张耳的头颅就能献到将军面前。希望将军能重视我的建议,不然必定被这二人俘获。
陈余是个书生,尊奉儒学,生搬兵书,他把“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为用兵原则。听了李左车的建议,颇不以为然,说:“我听兵法上说,兵力十倍于敌人,即可围之,一倍于敌人则可对阵交战。现在韩信号称万人,实不过数千,他们千里跋涉奔袭我们,已经精疲力尽了。如此兵力对比,如不正面应战,以后又有了更强的敌人,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对阵呢?岂不让诸侯笑我怯阵。”于是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
韩信暗中派人打探到李左车的计策未被采纳,大喜,于是放心大胆地下令昼夜兼程向井陉口进军。在离井陉口30里处安营扎寨。经过周密勘察,制定了一套大胆的作战方案。半夜,韩信先派轻骑两千人,每人手中持一面红旗,抄小路赶到赵营背后,在萆山(今鹿泉市抱犊寨)隐蔽起来窥视赵军,并告诉他们:“赵军见到我军逃跑,必定倾巢出动来追赶我们。你们就快速冲进赵营,拔掉赵军旗帜,插上我们的红旗。”同时又叫裨将下令准备饭食,说:“打败赵军后会餐。”各位将领都以为听错了,也不敢提出异议,就表面答应:“遵命。”次日凌晨,韩信命万余人背靠绵蔓河布下营垒。赵军看到以后大笑不止。天刚亮,韩信树起大将旗帜,击鼓出营,数十名大将挺枪跃马,战鼓擂动,号角齐鸣,直朝赵军营垒冲来,摆出一副决战的架式。陈余见汉军背水布阵,不留退路,暗暗讥讽韩信不懂兵法,马上令赵军出击。汉军背水作战,没有退路,个个拼死应战,英勇拼杀。双方展开激战。韩信见时机已到,便命令士兵丢弃旗鼓,佯装败退。到了河边阵地,又回头再战。陈余马上令赵军倾巢而出,一边追杀;一边抢夺汉军丢下的旗鼓。这时,埋伏在赵营附近的两千骑兵迅速冲向赵营,拔掉赵旗,树起两千面汉军红旗。赵军久战不能胜,忽见营寨遍插汉军红旗,大惊失色,以为阵地已被汉军攻破,顿时大乱,纷纷逃散,赵将虽然斩杀了不少逃兵,仍止不住溃逃之众。韩信令全军两面夹击,赵军一败涂地。
赵王歇与陈余率溃败之兵向信都撤退。韩信挥师追击,在鄗(今河北高邑)泜水南斩杀了陈余,活捉赵王歇。战斗结束后,有人问韩信:“兵法上说行军布阵应该右面和背后靠山,前面和左边临水。而你却背水布阵,以少胜多,这其中道理何在呢?”韩信答道:“这在兵法上早有记载,只是你们没有注意罢了。兵书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我军大部分是新募之兵,没有经过严格训练,只有将他们置之死地,方能使他们为自己的生存而拼命厮杀,从死里求生。否则,在数倍于我的强敌进击下,定会不战而溃。”众将听后都十分佩服,赞颂韩信用兵如神。
在战斗激烈进行时,韩信下令军中不得杀死李左车,如若活捉之重赏千金。果然,不久有人把捆绑着的李左车送进帅帐,韩信亲自松绑,把李左车让到上座,用对待老师的礼节来对待李左车。李左车深受感动,遂与韩信结为莫逆之交。韩信已定赵地,按照他的既定战略,下一个目标是攻燕伐齐。韩信问计于李左车。他谦恭地自称仆人,说:“仆欲北攻燕,东伐齐,怎么样做才能成功呢?”李左车推辞道:“臣下听说,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大夫不可以图存。我一个败亡的俘虏,怎么有资格参与定夺大事呢?”韩信说:“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亡,到了秦国,则秦国强大称霸。原因何在?并不是百里奚以愚对虞国,以智报秦国,而是在于两国对百里奚的计谋听与不听,用与不用的问题。如果陈安君陈余听从您的计谋,被擒拿俘虏的就是我韩信了。我是真心实意听取先生您的计谋,希望先生您不要推辞。”一席话,打动了广武君李左车,便分析了韩信此刻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和平取燕的良策。李左车是这样对韩信说的:“我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也有一得’,故而说‘狂人之言,圣人也可选择采纳’。只恐怕我的计策未必能用,但愿只效愚忠而已。成安君本来有百战百胜之计,但一旦失策,就兵败鄗下,自己也死于泜(zhi)水之上。现今将军俘虏了魏王,生擒了夏说,不到一个上午就击破赵20万大军,诛杀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诸侯,连大众百姓都不得不停止劳作,拿出轻衣美食,侧耳等待你的命令。然而民众劳苦,士卒疲乏,实在是难以用兵。现在将军用疲惫不堪之兵,劳顿在燕国坚固的城池之下,显然显示出力量不足,意欲攻战,又攻不下来,旷日持久,粮食耗尽。如果燕国不能攻破,齐国也必定会拒守边境,以图自强。与燕、齐两国相持不下,那么刘邦与项羽的胜负也就不能分明了。这是我的愚见,私下以为可能是错误的。”
韩信仍然诚恳地求教说:“按照先生您的意见,该怎么办呢?”李左车献计道:“当今之计,不如按兵不动,百里之内的百姓就会每天拿出牛肉美酒来犒劳将士。将军在北边去燕国的路上布置军队,然后派使者,持书信,游说燕国,燕国必定不敢不听。从燕国向东到齐国,虽然有智谋的人,也不能为齐国想出更好的计策。如是这样,天下的大事就可以图谋了。兵书上有先虚而后实,就是这个道理。”韩信说:“好,听从你的指教。”采用李左车的计策,派使者到燕国,燕王臧荼虽然是项羽所封,这时,也只得识时务者为俊杰,闻风而降。燕赵平定,韩信派使者禀告刘邦,请求立张耳为赵王来治理赵地。刘邦应允,又以张苍为代相,守备北边,设置常山郡、代郡。
战争影响
井陉之战的结局,对楚汉战争的整个进程具有重大的意义。汉军的胜利,使得其在战略全局上渐获优势,既消灭了北方战场上最强劲的敌手,为下一步“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平定燕地”创造了声势和前提,也为东进击齐铺平了道路,从而造就了孤立项羽的有利态势。这虽然是一次不大的战役,但却有着战略性质的地位。在井陉之战中,双方在作战指挥上的得失高下是显而易见的。韩信取得作战胜利,关键在于他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计划地制造假象和利用赵军的错误,背水列阵,灵活用兵,出奇制胜,速战速决,从而一举全歼赵军,谱写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精彩篇章。
策略分析
井陉之战作为有名的以少胜多之战,战后,韩信的手下迷惑不解,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韩信的解释无疑说出了此战的一个关键,他把孙子兵法的精髓巧妙地运用在战术之中,为后人留下一次完美的战役样本。
☆☆ 战争小档案 ☆☆
战役名称:井陉之战
发生时间:公元前204年
交战双方:汉国vs赵国
交战地点:井陉口(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南井陉县)实力对比:汉军3万 vs 赵军20万
战争结果:全歼赵军
战争性质:进攻战
智慧级别:☆☆☆☆☆
时代背景
公元前205年,项羽在彭城大败刘邦,这使得当时的诸侯们纷纷背汉归楚,刘邦的处境十分艰难。为了摆脱这一不利局面,刘邦采纳了谋臣张良等人的建议,制定了正面坚守、侧翼发展、敌后袭扰的战略方针。他命大将韩信率军开辟北方战场,逐次歼灭黄河以北的割据势力,向楚军侧背发展。 公元前205年,韩信首先率军击灭了魏王豹,平定魏地。当时,黄河北岸尚有代(今山西北部)、赵(今河北南部)、燕(今河北北部)三个割据势力。它们都投靠项羽,成为楚的羽翼。汉要灭楚,就必须先翦除这些诸侯国,使项羽陷于孤立。韩信针对这些割据势力只图据地自保、互不救援的弱点,便向刘邦提出进一步开辟北方战场,逐次消灭代、赵、燕,东击田齐,南绝楚军粮道,对楚军实施侧翼迂回,最后同刘邦会师荥阳的作战计划,这一计划很快得到了刘邦的赞许和批准。
刘邦在彭城之败后,退守荥阳、成皋,与项羽拉开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刘邦依托有利地形,亲自在此组织战略防御体系,利用关中汉中之资,以及善于打游击战的彭越在项羽必经之路骚扰粮道来打一场持久战。此时,河北之地的诸侯皆背汉就楚,不但给刘邦的左翼造成巨大的威胁,而且严重阻碍汉军迂回到项羽侧翼夹击的战略构想。韩信趁机请命北上扫荡诸侯,开辟另外一处新战场!韩信首战采用声东击西,避实攻虚,以木罂渡河,顺利完成攻魏之战。由于此战之功,刘邦对韩信的作战能力感到满意,命韩信和张耳继续北上进攻赵国。韩信兵贵神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代军,这个时候荥阳战况危急,刘邦收韩信之精兵以距楚军威胁,而命韩信张耳带数万新兵攻赵,赵国显然比魏、代强大,又拥有地利,韩信处于从未有过的危机之中。
人物评析
淮阴侯韩信的一生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位功盖天下的英雄留给世人的名言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韩信,字重言,汉族,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人。军事家,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据说他是当时著名军事理论家尉缭的高徒。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协助汉王刘邦率军出陈仓、定三秦,京索之战败楚军,随后分兵北伐,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韩信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历任大将军、左丞相、相国,封齐王、楚王、淮阴侯等,却也因其功高震主引起猜忌。最后,韩信由于被控谋反,被吕雉(刘邦老婆)及萧何诱骗入长乐宫钟室处死。
韩信一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并不是他个人的运气好。而是在其年轻时就有所绽露。韩信年轻时,家里很穷,经常食不果腹,以至于母亲死后竟没钱来办丧事。一天,一位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妈妈见韩信饥饿,便把自己带来的饭分给他吃,一连数十日。韩信十分感激的说:“我以后一定会报答你的”。老妈妈听了很生气,说:“你现在连吃饭都成问题了,我见你可怜才给你吃的,哪里还想让你报答啊?”韩信听了,深感惭愧。当时,一个南昌亭长见韩信非凡夫俗子,邀为门客,但不为其妻所容,“食时信往,不为具食”,韩信愤然离去。当地的一个屠户想侮辱韩信,说:“别看你个子高大,还佩着剑,其实是吓唬人的。如果你真有本事,就把我杀了;如果不能,就从我裤裆下面爬过去。”韩信听了,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裆下爬了出去。满大街的人都在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懦弱没出息的人。
若干年以后,韩信帮刘邦夺取天下后回到故乡,早年的这些事他都还记在心里,并分别对这些人给与了“论功行赏”。他召见了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她千金。见到南昌亭长时,只赏他一百钱,并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又召见曾经侮辱自己,让他从胯裆下爬过去的那个人,封他为中尉,并且告诉诸将说:“这是位壮士,当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但杀了他也不会有我以后扬名,所以就忍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由此可见,英雄始毕竟不是一般的人物,在他们的身上,我们总能发现一些别人不具备的特殊素质。即使是在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陈余,大梁(今河南开封)人,魏地名士。陈胜起义,陈余与至交张耳同往谒陈胜,建议以奇兵略赵地。陈胜同意,派武臣为将军,以陈、张为校尉,率兵三千前往略地。武臣听从蒯(kuǎi)彻计谋,不战而得三十余城。至邯郸,与张耳拥立武臣为赵王,自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巨鹿之战时,陈、张两人交恶,陈余之兵为张耳所收,仅与部下数百人出走。汉高帝三年(前204),遣韩信、张耳伐赵,斩陈余于水上。
交战过程
巍峨的太行山在中国的地形图上是一座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人说:“太行山是中国的脊梁,控制这里就等于控制了中国。”据说,在绵延400余公里太行山中共有八个隘口。他们分别是军都陉、薄阳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帜关陉等,古称太行八陉。这八个隘口是穿越太行山脉的八条必经通道。本场战争就发生在八大隘口之一的井陉口,井陉位于现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以西30公里处。这里有一条长约几十公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的行动。自古就有“燕晋通衢”的之称。在井陉腹地,有一条发源于山西寿阳,经娘子关入井陉,全长120公里的河流——绵河,是滹沱河的重要支流。在历史上,因与一个人和一次战役的姻缘,使这里有了名气。这个人物就是秦末汉初的赫赫名将韩信,这次战役,就是“背水之战”。
▲ 围于今河北省井陉县境内的苍南山。这里崖壁陡立,易守难攻,乃兵家必争之地。
汉高帝二年(前205)四月,刘邦率诸侯兵56万人东进伐楚。这时,楚霸王项羽正在山东一带作战,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被汉军攻占。项羽带领3万人杀了回来,大破汉军,汉军竞相败逃,落入泗水,死者十万余人。遭此惨败,刘邦元气大伤,原先归服的诸侯又都背汉归楚。最为可气是,连自己亲封的魏王豹也叛汉附楚,严重威胁汉的后方关中,刘邦依据和项羽对抗的核心防线荥阳、成皋,以及黄河渭水运输线。派谋士郦食其前往游说魏王豹。刘邦对郦食其说:“你要能说动魏王豹重新归汉,我就在魏地封你万户。”由此可见魏王豹的归属,对刘邦是多么至关重要。但是,魏王豹却回绝郦食其说:“汉王对人简慢又侮辱,责骂诸侯、群臣,就像骂他的家奴一样。我不想重新见到他。”郦食其如实回报,刘邦看到好言劝说没指望,只有靠武力解决了,决定举兵进击。同年八月,刘邦拜韩信为左丞相,统率部将曹参、骑将灌婴等不足3万人,自荥阳西入关,出奇兵,以疾风迅雷之势向魏军发起攻击,三战三捷,魏王豹落荒而逃,最后于九月被生擒。这一役,八月出兵,九月告捷,可见韩信用兵神速。河东52县一举归汉,并将所俘获的精壮魏兵补充到荥阳前线,让处于危难之势的刘邦松了口气。这时,韩信向刘邦提出增兵三万,北举燕赵,东图齐地,南绝楚之粮道,然后西归和刘邦会师于荥阳。这是韩信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谋划出的战略目标。他北去燕赵的战略路线,正是当年秦始皇灭赵国、平燕地的路线,真实意图是北下燕赵,东取田齐,对楚形成绝对战略优势,然后前后夹攻,会战荥阳,与项羽决战。刘邦欣然同意,派张耳、张苍率三万人马归韩信指挥,加上韩信原有的2万人,总兵力共计5万多人。韩信挥师东进,先击败代军,攻取太原,然后从太原直扑井陉。一场战争史上的奇迹,就要在滹沱河流域上演。
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统率3万名新近招募的部队,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对赵国发起攻击。赵王歇、赵军主帅陈余闻讯后,即以号称20万的大军集结于井陉口防守。面对几倍于自己的敌人,韩信也是异常的谨慎,他知道自己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知道自己必须要冒险进入赵国境内和赵国的主力进攻决战,而持久战或是击溃战都对自己不利,韩信要做的是一战击溃赵国主力,使赵国再无能力抵抗汉军。韩信、张耳统兵来到井陉口,伺机越关东进。赵王歇与丞相成安君陈余得知汉军灭代,意欲东进,立即从信都(今河北邢台)出发,将兵20万,赶到井陉口,构筑堡垒,堵截汉军。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韩信东渡黄河,俘魏王豹,擒夏说,大获全胜。今乘胜攻赵,锐不可挡。我听说:“千里运粮,士卒就有挨饿的危险;到吃饭时才去打柴做饭,军队就不会餐餐吃饱。”今井陉口谷险路窄,车不能并行,骑不能成列,汉军行数百里至此,队伍定会拉得很长,粮草势必落在后头。将军假若能让我率骑兵3万,从小道截断汉军辎重,将军在这里深挖沟,高筑垒,不与汉军作战,使汉军前不得战,退不得回,我出奇兵断其后路,使他们在野外抢不到任何吃的东西,不出10天,必可一举全歼汉军,韩信、张耳的头颅就能献到将军面前。希望将军能重视我的建议,不然必定被这二人俘获。
陈余是个书生,尊奉儒学,生搬兵书,他把“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为用兵原则。听了李左车的建议,颇不以为然,说:“我听兵法上说,兵力十倍于敌人,即可围之,一倍于敌人则可对阵交战。现在韩信号称万人,实不过数千,他们千里跋涉奔袭我们,已经精疲力尽了。如此兵力对比,如不正面应战,以后又有了更强的敌人,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对阵呢?岂不让诸侯笑我怯阵。”于是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
韩信暗中派人打探到李左车的计策未被采纳,大喜,于是放心大胆地下令昼夜兼程向井陉口进军。在离井陉口30里处安营扎寨。经过周密勘察,制定了一套大胆的作战方案。半夜,韩信先派轻骑两千人,每人手中持一面红旗,抄小路赶到赵营背后,在萆山(今鹿泉市抱犊寨)隐蔽起来窥视赵军,并告诉他们:“赵军见到我军逃跑,必定倾巢出动来追赶我们。你们就快速冲进赵营,拔掉赵军旗帜,插上我们的红旗。”同时又叫裨将下令准备饭食,说:“打败赵军后会餐。”各位将领都以为听错了,也不敢提出异议,就表面答应:“遵命。”次日凌晨,韩信命万余人背靠绵蔓河布下营垒。赵军看到以后大笑不止。天刚亮,韩信树起大将旗帜,击鼓出营,数十名大将挺枪跃马,战鼓擂动,号角齐鸣,直朝赵军营垒冲来,摆出一副决战的架式。陈余见汉军背水布阵,不留退路,暗暗讥讽韩信不懂兵法,马上令赵军出击。汉军背水作战,没有退路,个个拼死应战,英勇拼杀。双方展开激战。韩信见时机已到,便命令士兵丢弃旗鼓,佯装败退。到了河边阵地,又回头再战。陈余马上令赵军倾巢而出,一边追杀;一边抢夺汉军丢下的旗鼓。这时,埋伏在赵营附近的两千骑兵迅速冲向赵营,拔掉赵旗,树起两千面汉军红旗。赵军久战不能胜,忽见营寨遍插汉军红旗,大惊失色,以为阵地已被汉军攻破,顿时大乱,纷纷逃散,赵将虽然斩杀了不少逃兵,仍止不住溃逃之众。韩信令全军两面夹击,赵军一败涂地。
赵王歇与陈余率溃败之兵向信都撤退。韩信挥师追击,在鄗(今河北高邑)泜水南斩杀了陈余,活捉赵王歇。战斗结束后,有人问韩信:“兵法上说行军布阵应该右面和背后靠山,前面和左边临水。而你却背水布阵,以少胜多,这其中道理何在呢?”韩信答道:“这在兵法上早有记载,只是你们没有注意罢了。兵书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我军大部分是新募之兵,没有经过严格训练,只有将他们置之死地,方能使他们为自己的生存而拼命厮杀,从死里求生。否则,在数倍于我的强敌进击下,定会不战而溃。”众将听后都十分佩服,赞颂韩信用兵如神。
在战斗激烈进行时,韩信下令军中不得杀死李左车,如若活捉之重赏千金。果然,不久有人把捆绑着的李左车送进帅帐,韩信亲自松绑,把李左车让到上座,用对待老师的礼节来对待李左车。李左车深受感动,遂与韩信结为莫逆之交。韩信已定赵地,按照他的既定战略,下一个目标是攻燕伐齐。韩信问计于李左车。他谦恭地自称仆人,说:“仆欲北攻燕,东伐齐,怎么样做才能成功呢?”李左车推辞道:“臣下听说,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大夫不可以图存。我一个败亡的俘虏,怎么有资格参与定夺大事呢?”韩信说:“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亡,到了秦国,则秦国强大称霸。原因何在?并不是百里奚以愚对虞国,以智报秦国,而是在于两国对百里奚的计谋听与不听,用与不用的问题。如果陈安君陈余听从您的计谋,被擒拿俘虏的就是我韩信了。我是真心实意听取先生您的计谋,希望先生您不要推辞。”一席话,打动了广武君李左车,便分析了韩信此刻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和平取燕的良策。李左车是这样对韩信说的:“我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也有一得’,故而说‘狂人之言,圣人也可选择采纳’。只恐怕我的计策未必能用,但愿只效愚忠而已。成安君本来有百战百胜之计,但一旦失策,就兵败鄗下,自己也死于泜(zhi)水之上。现今将军俘虏了魏王,生擒了夏说,不到一个上午就击破赵20万大军,诛杀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诸侯,连大众百姓都不得不停止劳作,拿出轻衣美食,侧耳等待你的命令。然而民众劳苦,士卒疲乏,实在是难以用兵。现在将军用疲惫不堪之兵,劳顿在燕国坚固的城池之下,显然显示出力量不足,意欲攻战,又攻不下来,旷日持久,粮食耗尽。如果燕国不能攻破,齐国也必定会拒守边境,以图自强。与燕、齐两国相持不下,那么刘邦与项羽的胜负也就不能分明了。这是我的愚见,私下以为可能是错误的。”
韩信仍然诚恳地求教说:“按照先生您的意见,该怎么办呢?”李左车献计道:“当今之计,不如按兵不动,百里之内的百姓就会每天拿出牛肉美酒来犒劳将士。将军在北边去燕国的路上布置军队,然后派使者,持书信,游说燕国,燕国必定不敢不听。从燕国向东到齐国,虽然有智谋的人,也不能为齐国想出更好的计策。如是这样,天下的大事就可以图谋了。兵书上有先虚而后实,就是这个道理。”韩信说:“好,听从你的指教。”采用李左车的计策,派使者到燕国,燕王臧荼虽然是项羽所封,这时,也只得识时务者为俊杰,闻风而降。燕赵平定,韩信派使者禀告刘邦,请求立张耳为赵王来治理赵地。刘邦应允,又以张苍为代相,守备北边,设置常山郡、代郡。
战争影响
井陉之战的结局,对楚汉战争的整个进程具有重大的意义。汉军的胜利,使得其在战略全局上渐获优势,既消灭了北方战场上最强劲的敌手,为下一步“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平定燕地”创造了声势和前提,也为东进击齐铺平了道路,从而造就了孤立项羽的有利态势。这虽然是一次不大的战役,但却有着战略性质的地位。在井陉之战中,双方在作战指挥上的得失高下是显而易见的。韩信取得作战胜利,关键在于他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计划地制造假象和利用赵军的错误,背水列阵,灵活用兵,出奇制胜,速战速决,从而一举全歼赵军,谱写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精彩篇章。
策略分析
井陉之战作为有名的以少胜多之战,战后,韩信的手下迷惑不解,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韩信的解释无疑说出了此战的一个关键,他把孙子兵法的精髓巧妙地运用在战术之中,为后人留下一次完美的战役样本。
☆☆ 战争小档案 ☆☆
战役名称:井陉之战
发生时间:公元前204年
交战双方:汉国vs赵国
交战地点:井陉口(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南井陉县)实力对比:汉军3万 vs 赵军20万
战争结果:全歼赵军
战争性质:进攻战
智慧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