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说成化朝的四大太监分别是梁芳、怀恩、汪直、尚航,人当中以怀恩的名声最好,在明史中受到的夸赞也是最好。另外三个则是臭名昭著,其中尚铭是东厂的提督太监,而汪直是西厂的提督太监,同时兼御马监掌印太监。粱芳这个人现在已经被胡义扳到控制,但原来却是最厉害的一个大太监,四大太监排名第一,比汪直和尚铭要威风多。虽然无具体工作单位一直在昭德殿伺候宪宗和万贵妃,仅有的一个司设监掌印也是挂名。但这一点也不妨碍他成为四大太监之。
梁芳在宫内的主要工作职责便是照顾宪宗和万贵妃的生活,为宪宗“业余爱好”服务,看似地位最轻。实则位高权重。这三个人,两个特务头子,一个生活保姆,在太监之中最得宠也就不奇怪了。宪宗虽然不干活,但并不是不抓权,他需要随时了解朝臣动向,提防下面人的小动作,所以特务组织就吃香。东厂之外再开西厂也就合理了。宪宗耍炼丹,要信佛,要宠道,要享受生活,自然要有人给他料理这一切。梁芳这个生活保妍位高权重,力压其他三人而位居四大太监之自然也是正常的。这;个人从个人品行上说,有人品坏得掉渣,也有双面性格的,也有一心为国的。客观的说,双面性格的尚铭一个是有原则的坏人,汪直则是一个“名不副实”的坏人,而梁芳则是一个级大坏蛋。尚铭,常年从事特务工作,领导大明历史最悠久的两大特务组织之一:东厂。日常业务就是从事情报工作,具体,作内容就是敲诈勒索,贪污受贿,载赃陷害。制造冤假错案。更牛的是,他利用特务工作的便利,制造了一份大明朝的“福布斯”财富排行榜:将大明朝所有的富豪家庭全部登记在册,包括其户主的生活规律。财产状况,收入状况等等内容一应俱全。以方便敲诈勒索工作。
说他是好人,鬼都不信。但他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他的原则就六个字:吃大户,分浮财,类似于侠盗罗宾汉一类的人物。后来他玩出火了,整到宪宗一直宠信的传奉官头上,被他们勾结粱芳搞了一把,最后翻身落马,自己下了牢狱,财产全部充公。黑吃黑一辈子,却被更黑的人吃了,在四大太监中,他的下场是最悲凉的。
同梁芳和怀恩比起来,汪直的档次就差多了,在成化朝的太监编制中。他最多算是个并列三号人物同尚铭并列,为了争个老三,与尚铭斗争了一辈子,最后同归于尽。史书一直把他与王振、刘谨、魏忠贤并列的原因是因为他的暴光率太高了,他所执掌的西厂是个创造性的存在,打破了明朝特务政治由东厂和锦衣卫奎断的局面。无论从哪个角度出,汪直都是对大明朝有功劳的,只不过他倒霉在自我感觉太过良好,而且是居高自傲类型的。明史上说当时朝廷的六部尚书、地方的封疆大吏,见了汪直都要行跪拜礼。否则就要被汪直整。每当他下到地方,威风就十足,管你东厂还是司礼监,统统给我靠边站。看似威风八面,可做人到了这一步,人都让他得罪光了,也就离死不远了。自我感觉良好的汪直更不会知道。从他下决心横刀立马上战场的那天起。他就已经破坏了游戏规则:宪宗的游戏规则。从汪直掌权的第一天起。就没少人在宪宗面前骂他。经营西厂的时候,有人骂他搞冤假错案;视察地方的时候,有人骂他飞扬跋扈。商转骂他,万安也骂他,同行太监们也骂他,传奉官李放省也骂他。可宪宗就是不为所动:能替自己收集情报,又能打胜仗替自己找面子,这样的宝贝,好好宠着还来不及呢。
见那么多人告不到汪直,尚铭出马了,他拼命的在宪宗面前下猛药:把汪直平时在外面散布宫廷生活秘闻的旧账兜了出来。英宗于是怒了:敢揭我的“艳照门。”反了你了。他可不是陈摄像师,花边新闻被抖出来,跑到国外去避风头,而是大手一挥,要你好看。于是,在纸糊阁老万安、特务头子尚铭、工作秘书怀恩、生活保姆粱芳的齐心协力下,汪直的好日子到头了,成化十九年被调动到南京。又降职为普通太监,从此彻底消失在人们视线中。人没了,可骂声没结束,大家还是一如既往的骂,直到把这位成化朝太监队伍里的三号人物,骂成“名垂青史”的四大权阉之一。可说他名不副实,除了说他干的坏事和他名声不匹配外,还因为臭名昭著的他,恰是三位混蛋里做好事最多的。他提拔了很多能臣。比如名将王越。虽然飞扬跋扈。却也敬重人才,绍兴有个叫杨继兴的官员很有才能,他闻知后前去拉拢。却被人家挖苦了一顿,可就是这样,他依然在宪宗面前极力推举这位杨大人,毫无打击报复之事。还有历事成化、弘治两朝的名臣秦练。弹劾汪直弹劾了一辈子。可他被藩王诬陷下狱,还是汪直替他洗雪冤枉,后来汪直面见宪宗,大力称赞秦垓为大明地方官第一能臣,可宪宗笑盈盈的拿出一份奏折,恰好是秦纺骂汪直的。要说举贤不避仇。好些个饱读诗书的大儒,怕是都不如汪直。论起结局来,他要比尚铭好得多,只是凄凉而已,却没将小命给玩掉。
武打片导演都有这个习惯:但凡早早出场,“武功高强”的反面角色,不过都是些小鱼小虾,而一直阴森森躲在幕后的,却往往是剧中的大魔头。历史也貌似有这个习惯。躲在深宫里,不掌管两大特务组织东西厂,也没有晋司礼掌印的梁芳。恰好是成化朝太监干部队伍里的第一号人物。粱芳这个人,别说后世,就是当时也有很多人拿他不当回事。可事实是。他才是成化朝威力最大的太监。他的地位恰好是一句俗话:近水楼台先得月。常年伺候万贵妃和宪宗,并在宪宗产生长生不老的想法后,一力主持**和长生不老丹的开工作,
宪宗搞娱乐活动得靠他,过夫妻生活也得靠他,除了万贵妃,朱见深最离不开的人就是他了。当然。粱芳的成功,还应了另一句俗话:团结就是力量。围绕在朱见深身边的传奉官,基本都是经他推荐的死党。纸糊的三阁老,泥塑的六尚书,大多都是他的“革命战友。”把持后宫的万贵妃,则是他的黑后台。虽然彼此之间也有矛盾。但基本还能在大事上保持“团结”。以宪宗的各类瞎搞活动为核心,他渐渐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利益集团。上上下下盘根错节,渐成气候。也正是这个集团,不但成为了太子道路上的最大绊脚石,也成为日后孝宗九儿拨乱反正的第一个对手。整个集团的构成是这样的:陪宪宗瞎搞的传奉官,是内部组织;喝茶混日子的纸糊三阁老,是外围组织;深宫里万贵妃,是组织的黑后台;而上窜下跳的粱芳。则是整个组织运动的枢纽。梁芳里里外外串通消息。居中协调运筹帷幄,堪称整个组织的“中流砥柱”。当然,他的下场也好不了哪里,胡义记得九儿上台之后,梁芳同志便开始多病了,然后一病不起,玩完,说白了就是心理压力过大,跟万贵妃一样,生怕皇帝算自己帐,自己吓自己,结果吓出病来挂了。
除了三个明史中记载的所谓混蛋外。还有一个好人,这就是已经被贬到凤阳的怀恩。怀恩这个人,实在奇怪的很,身为一个太监,人家载赃陷害,他却平反冤案,人家贪污**,他却廉洁自律,人家圈钱占地,他却拿出钱周济贫苦清廉的官员。人家和贪官污吏拉关系。他却专和清官能臣交朋友比如内阁大学士商格,地方能臣王恕,人家专整忠良,他却专整同行汪直和尚铭的落马都有他的功劳,人家天天搞阴谋陷害,他却天天挺身而出保护大臣,人家拍领导马屁,他却天天和宪宗唱反调宪宗要废九儿,他力保,,这样“不上路子。的人,放在成化朝,别说升官财。貌似能活着都算万幸了。可他却越活越滋润,职务节节高升,成为太监干部队伍里名义上的最高级别领导:司礼监掌印太监,掌握批文件和盖章的大权,当汪直和尚铭为争当老三打得头破血流时,他已经混到了老二的位置上老大是梁芳,悠哉悠哉的瞧着下面两个小弟乱咬。说到底,第一,他是个能干活的人。司礼监又是个业务性很强的单位,缺了他玩不转。第二,他是个狠人,收拾起人来既毫不留情,又不落把柄,尚铭,汪直,粱芳三人都有不少爪牙被他死整,却连声都不敢吭。第三。他虽然又狠又能干活。却不傻,做事滴水不漏,也有自己一套势力班底:接替尚铭执掌东厂的陈准,司礼监太监萧敬,平日里共同进退,所以,梁芳他们明明恨得他牙根痒痒,却拿他没招,宪宗虽说不喜欢他,却也得用他干活。于是,他越混越好。孝宗九儿上位后,接他入京时更是轰动天下。对其执子侄礼,再次任命其为司礼掌印,几年后含笑九泉,活着有面子,死时也风光,四大太监中属他晚年最好。
理了一理成化朝几个大太监的关系,胡义又想到了另外两个牛人:道士李孜省、和尚继晓。
李放省,江西南昌人,是一个因**问题被通辑的江西公务员。他在数年的逃犯生涯中刻苦学习第二技能:炼丹修道,又因偶然机会结识了汪直,一跃成为传奉官,从此飞黄腾达。其主要业务是为朱见深开高科技产品:长生不老丹,以及附属夫妻生活用品:**。要是研究**还算是明创造的话,研究长生不老丹就只能说荒唐了。尽是些错。汞,金,银等化学物质,见天往宪宗嘴里送,轻的能吃出智障,重的吃到一名呜呼。宗宗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服用,只怕是阎王那里早已挂名了。不过这是宪宗自愿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也说不了什么。可李专家实在不甘心只做一位科研工作者。其参政议政的热情高涨,内阁大学士彭华和刘吉都是他的铁哥们,他们串通一气,以权谋私也成了日常工作。于是诸如跑官卖,官之类上不得台面的工作也就成了第二产业。给成化朝本就乌烟菲气的局面,结结实实地又烧了堆烟。不过说到底。李专家的罪过也不过是摧残摧残宪过本人的身体,还是人家自愿的。算不上罪大恶极。
和尚继晓就了不得了,他直接摧残宪宗的心灵。宪宗因为小时候受了很多苦,精神便很空虚,信个教,找个精神寄托也是正常的。可在这点上,宪宗充分体现出“帝王的博大胸怀。”逮着什么信什么,佛也信。道也信,民间巫术也信。道士给官做,和尚给官做,巫婆巫师也给官做。上午去炼丹。下午就拜佛,晚上看人跳大神。工作极其繁忙。兴趣极其广泛,胸襟极其宽广。态度极其端正。而继晓,是和尚里最得宠的,同样是粱芳“破格提拔”的人才。他是江夏的一个普通和尚,论宗教造诣相当不上档次。可人家却有两个拿手绝活:第一是明新型**同李孜省抢生意。第二是精通旁门左道,具体内容包括下油锅,过火海,点石成金等今天江湖骗子继续展的手段,正常人几下子就能看出猫腻,可没关系,皇上喜欢就行。封赏!继晓于是被封为国师,一时间恩宠无比。
跟李孜省比起来,继晓参政议政的热情不高。出家人么,早就看破红尘了,人家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弘扬佛法。继晓要建庙,宪宗马上批准,继晓要做佛事,宪宗也马上批准,一切都照着最高级别标准来。至于标准么,一定要选最豪华的地段,使用最高级的建筑材料,铺最大的排场,一句话,高标准严要求,严把施工质量关,就是别替我省钱。大明帝国的白银,就如水一样哗啦啦的流走了。可凡是黄金地段都住上人了,还有老百姓盖上房子了。咋办?这还凹曰混姗旬书晒齐伞小刻办吗?房子全拆掉。人全撵走。不就解决题了。没有抑且尔。没有安家费,封建时代更没人有胆量当什么“最牛钉子户一批批如狼似虎的“拆迁办公人员”出动了,根据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周边地区,成化朝新建寺庙就有一千多座,每一坐寺庙的落成剪彩仪式,都以成千上万的百姓流离失所为代价。在弘扬佛法的同时,继晓在私生活问题上也没闲着,破戒娶老婆不说,还专门喜欢随便**百姓家的妻女,管你已婚未婚,被看上了一律霸王硬上弓。当时北京城女子上街,上至八十老姐,下至五岁孩童,远远见到穿僧袍剃光头的,二话不说撒腿就跑。真个是人人自危,惊弓之鸟。所谓道长,不过江湖骗子,所谓国师。不过流氓无赖,邀宠的骗术。有梁芳为他们护着,做歹的恶行,有梁芳替他们遮着,当然,所谓封赏。搂钱,干工程,梁公公也是要见面分账的,只是骗子无赖们在明处,梁芳躲在暗处,所以骂他的反而少。然而,粱芳还掌握着两条最便利的致富业务:采办,强占。宪宗要瞎搞,总得有人出去给他置办东西。这就是采办,梁采购员在从事购物事业的过程里,上至他本人,下至他派到中央各省的小采购员,一律遵循勒索地方,白吃白拿的工作原则,购物款当然是落到自己腰包,地方上还能敲一笔,办一份差两份财。油水大着呢。
下派到地方工作的太监们更是将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扬光大,不过他们都很实在,大多数只对富人下手,而且有的连地方藩王也不放过。比如刚才与胡义针锋相对了一场的下派太监钱能,在云南镇守太监的位置上干出了国际水平。他派去的指挥使郭景,竟然奸污了越南国王的女儿,然后拍拍屁股没事走人,虽然回国后被云南巡抚王恕一道弹劾整死了,但在越南本土,还是大有美国大兵在冲绳**完日本少女不认账的风采。
不过在粱芳看来,宫庭采办这块虽然油水丰富,无本万利,可毕竟还是投机生意,要家,还得置地。怎么置地?强占!具体的工作方式就不说了,简单一句话:圈地的加强版:手段更狠,参加者更多,范围更大不但从中央到地方,更将手伸到军囤,总之,简直不是挖墙,而是在墙上砸窟窿了。补充说明一句:采办也好,强占也好,但凡正直官员,没有不挺身而出阻止的,有上奏疏骂的,有顶住压力死抗的,结果大多数情况都是该咋样还咋样,除了宪宗的庇护外,就是“纸糊阁老泥塑尚书”以及地方一大批亲信的“密切配合”粱芳代表的。是一个利益集团。
不过很可惜,胡义没能让他将这段辉煌的事迹重演,准确的说,他抢在梁芳即将大红大紫的前夜将其抚杀在被窝里了。现在四大太监之的粱芳已经完蛋,怀恩被贬去了凤阳。汪直没了西厂,只余下一个尚铭了。两大高人之一的继晓更是被拆穿把戏,担负起出关传教的重任,历史在胡义到来后,已经改变了他原来的面目,所以这些史书上所记的东西自然也不再存在。
胡义从头到尾把自己能想到的东西全想到,包括梁芳和怀恩这两个已经倒台的大太监的事迹与之间关系也翻了出来,不是想去考证历史的真实性,而是想看清这些倒台的大太监和尚在台上的大太监到底是怎么样的人,又怎么样才能利用自己前但并不十分准确的历史知识与其周旋,从而能让自己的西厂得到最大的利益,自己也能更好培植起自己的利益集团,而不会因为他们的背后冷箭而功亏一篑。
想到现在粱芳完了,怀恩走了,汪直还没足够实力,四大太监就一个尚铭在,胡义有点担心他会不会如史书中所说,将自己当成汪直一般。拼命想整倒自己,没事就到宪宗那里给自己下猛药呢?
不过自己好像没什么花边新闻供他整理,就是有也只能从两万两银票着手,可是这事你自己也不干净,你要拿这个给宪宗下眼药水,恐怕自己先是一身臊吧。再想到宪宗对其和朱旗的不满,胡义便打消了这份担心,开始琢磨起宪宗火急火了派蔡伦来通知自己进宫的口的。
按蔡伦所说,尚铭现在在昭德殿中和一帮司礼监的大太监们在争执。能够在皇帝面起起争执,说明这事非同小可。近来朝中大事除了朱永、项忠平白莲,万安接替商络出任辅,自己的西厂办了几起大案。也没什么其他什么可以让人特别注意的大事了。这当儿这帮太监中的高层人物在昭德殿又能为什么起争执呢?难道是与司礼提督与掌印太监空缺有关?
一想到这个可能,胡义立剪紧张起来,司礼提督与掌印太监是太监中的一二号人物,不管自己还是尚铭或者汪直,都要听令行事。如果这两个位置新任之人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种,恐怕对自己和西厂就大大不利了。以自己的年龄,能够出任西厂提督太监已经算是奇迹中的奇迹了。万无可能再升任司礼提督或者掌印太监,那么宫中符合自己利益的人选只有两个”一个。就是干爹王继来。另一个则是还在西厂的梁芳,除了这二人之外,胡义想不到还有什么人能够是日后肯与自己合作的。哪怕是梁芳,也是连哄连骗逼得他就范。如果让他知道事情真相,恐怕第一个就会反咬自己。
如果他们真是为此事争执,自己可一定要力推王继来或者把粱芳再拉出来,怎么也不能让尚铭得了其中一个位子,否则就有得瞧了,他那两万两银票不可能凭空就当人情送给自己的。
“驾!”
有些昭德殿现在情况的胡义不由加快了马,他这一加,蔡伦和那两个锦衣亲军也跟着提,一前一后的跟在其后朝紫荆城快马而去。
梁芳在宫内的主要工作职责便是照顾宪宗和万贵妃的生活,为宪宗“业余爱好”服务,看似地位最轻。实则位高权重。这三个人,两个特务头子,一个生活保姆,在太监之中最得宠也就不奇怪了。宪宗虽然不干活,但并不是不抓权,他需要随时了解朝臣动向,提防下面人的小动作,所以特务组织就吃香。东厂之外再开西厂也就合理了。宪宗耍炼丹,要信佛,要宠道,要享受生活,自然要有人给他料理这一切。梁芳这个生活保妍位高权重,力压其他三人而位居四大太监之自然也是正常的。这;个人从个人品行上说,有人品坏得掉渣,也有双面性格的,也有一心为国的。客观的说,双面性格的尚铭一个是有原则的坏人,汪直则是一个“名不副实”的坏人,而梁芳则是一个级大坏蛋。尚铭,常年从事特务工作,领导大明历史最悠久的两大特务组织之一:东厂。日常业务就是从事情报工作,具体,作内容就是敲诈勒索,贪污受贿,载赃陷害。制造冤假错案。更牛的是,他利用特务工作的便利,制造了一份大明朝的“福布斯”财富排行榜:将大明朝所有的富豪家庭全部登记在册,包括其户主的生活规律。财产状况,收入状况等等内容一应俱全。以方便敲诈勒索工作。
说他是好人,鬼都不信。但他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他的原则就六个字:吃大户,分浮财,类似于侠盗罗宾汉一类的人物。后来他玩出火了,整到宪宗一直宠信的传奉官头上,被他们勾结粱芳搞了一把,最后翻身落马,自己下了牢狱,财产全部充公。黑吃黑一辈子,却被更黑的人吃了,在四大太监中,他的下场是最悲凉的。
同梁芳和怀恩比起来,汪直的档次就差多了,在成化朝的太监编制中。他最多算是个并列三号人物同尚铭并列,为了争个老三,与尚铭斗争了一辈子,最后同归于尽。史书一直把他与王振、刘谨、魏忠贤并列的原因是因为他的暴光率太高了,他所执掌的西厂是个创造性的存在,打破了明朝特务政治由东厂和锦衣卫奎断的局面。无论从哪个角度出,汪直都是对大明朝有功劳的,只不过他倒霉在自我感觉太过良好,而且是居高自傲类型的。明史上说当时朝廷的六部尚书、地方的封疆大吏,见了汪直都要行跪拜礼。否则就要被汪直整。每当他下到地方,威风就十足,管你东厂还是司礼监,统统给我靠边站。看似威风八面,可做人到了这一步,人都让他得罪光了,也就离死不远了。自我感觉良好的汪直更不会知道。从他下决心横刀立马上战场的那天起。他就已经破坏了游戏规则:宪宗的游戏规则。从汪直掌权的第一天起。就没少人在宪宗面前骂他。经营西厂的时候,有人骂他搞冤假错案;视察地方的时候,有人骂他飞扬跋扈。商转骂他,万安也骂他,同行太监们也骂他,传奉官李放省也骂他。可宪宗就是不为所动:能替自己收集情报,又能打胜仗替自己找面子,这样的宝贝,好好宠着还来不及呢。
见那么多人告不到汪直,尚铭出马了,他拼命的在宪宗面前下猛药:把汪直平时在外面散布宫廷生活秘闻的旧账兜了出来。英宗于是怒了:敢揭我的“艳照门。”反了你了。他可不是陈摄像师,花边新闻被抖出来,跑到国外去避风头,而是大手一挥,要你好看。于是,在纸糊阁老万安、特务头子尚铭、工作秘书怀恩、生活保姆粱芳的齐心协力下,汪直的好日子到头了,成化十九年被调动到南京。又降职为普通太监,从此彻底消失在人们视线中。人没了,可骂声没结束,大家还是一如既往的骂,直到把这位成化朝太监队伍里的三号人物,骂成“名垂青史”的四大权阉之一。可说他名不副实,除了说他干的坏事和他名声不匹配外,还因为臭名昭著的他,恰是三位混蛋里做好事最多的。他提拔了很多能臣。比如名将王越。虽然飞扬跋扈。却也敬重人才,绍兴有个叫杨继兴的官员很有才能,他闻知后前去拉拢。却被人家挖苦了一顿,可就是这样,他依然在宪宗面前极力推举这位杨大人,毫无打击报复之事。还有历事成化、弘治两朝的名臣秦练。弹劾汪直弹劾了一辈子。可他被藩王诬陷下狱,还是汪直替他洗雪冤枉,后来汪直面见宪宗,大力称赞秦垓为大明地方官第一能臣,可宪宗笑盈盈的拿出一份奏折,恰好是秦纺骂汪直的。要说举贤不避仇。好些个饱读诗书的大儒,怕是都不如汪直。论起结局来,他要比尚铭好得多,只是凄凉而已,却没将小命给玩掉。
武打片导演都有这个习惯:但凡早早出场,“武功高强”的反面角色,不过都是些小鱼小虾,而一直阴森森躲在幕后的,却往往是剧中的大魔头。历史也貌似有这个习惯。躲在深宫里,不掌管两大特务组织东西厂,也没有晋司礼掌印的梁芳。恰好是成化朝太监干部队伍里的第一号人物。粱芳这个人,别说后世,就是当时也有很多人拿他不当回事。可事实是。他才是成化朝威力最大的太监。他的地位恰好是一句俗话:近水楼台先得月。常年伺候万贵妃和宪宗,并在宪宗产生长生不老的想法后,一力主持**和长生不老丹的开工作,
宪宗搞娱乐活动得靠他,过夫妻生活也得靠他,除了万贵妃,朱见深最离不开的人就是他了。当然。粱芳的成功,还应了另一句俗话:团结就是力量。围绕在朱见深身边的传奉官,基本都是经他推荐的死党。纸糊的三阁老,泥塑的六尚书,大多都是他的“革命战友。”把持后宫的万贵妃,则是他的黑后台。虽然彼此之间也有矛盾。但基本还能在大事上保持“团结”。以宪宗的各类瞎搞活动为核心,他渐渐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利益集团。上上下下盘根错节,渐成气候。也正是这个集团,不但成为了太子道路上的最大绊脚石,也成为日后孝宗九儿拨乱反正的第一个对手。整个集团的构成是这样的:陪宪宗瞎搞的传奉官,是内部组织;喝茶混日子的纸糊三阁老,是外围组织;深宫里万贵妃,是组织的黑后台;而上窜下跳的粱芳。则是整个组织运动的枢纽。梁芳里里外外串通消息。居中协调运筹帷幄,堪称整个组织的“中流砥柱”。当然,他的下场也好不了哪里,胡义记得九儿上台之后,梁芳同志便开始多病了,然后一病不起,玩完,说白了就是心理压力过大,跟万贵妃一样,生怕皇帝算自己帐,自己吓自己,结果吓出病来挂了。
除了三个明史中记载的所谓混蛋外。还有一个好人,这就是已经被贬到凤阳的怀恩。怀恩这个人,实在奇怪的很,身为一个太监,人家载赃陷害,他却平反冤案,人家贪污**,他却廉洁自律,人家圈钱占地,他却拿出钱周济贫苦清廉的官员。人家和贪官污吏拉关系。他却专和清官能臣交朋友比如内阁大学士商格,地方能臣王恕,人家专整忠良,他却专整同行汪直和尚铭的落马都有他的功劳,人家天天搞阴谋陷害,他却天天挺身而出保护大臣,人家拍领导马屁,他却天天和宪宗唱反调宪宗要废九儿,他力保,,这样“不上路子。的人,放在成化朝,别说升官财。貌似能活着都算万幸了。可他却越活越滋润,职务节节高升,成为太监干部队伍里名义上的最高级别领导:司礼监掌印太监,掌握批文件和盖章的大权,当汪直和尚铭为争当老三打得头破血流时,他已经混到了老二的位置上老大是梁芳,悠哉悠哉的瞧着下面两个小弟乱咬。说到底,第一,他是个能干活的人。司礼监又是个业务性很强的单位,缺了他玩不转。第二,他是个狠人,收拾起人来既毫不留情,又不落把柄,尚铭,汪直,粱芳三人都有不少爪牙被他死整,却连声都不敢吭。第三。他虽然又狠又能干活。却不傻,做事滴水不漏,也有自己一套势力班底:接替尚铭执掌东厂的陈准,司礼监太监萧敬,平日里共同进退,所以,梁芳他们明明恨得他牙根痒痒,却拿他没招,宪宗虽说不喜欢他,却也得用他干活。于是,他越混越好。孝宗九儿上位后,接他入京时更是轰动天下。对其执子侄礼,再次任命其为司礼掌印,几年后含笑九泉,活着有面子,死时也风光,四大太监中属他晚年最好。
理了一理成化朝几个大太监的关系,胡义又想到了另外两个牛人:道士李孜省、和尚继晓。
李放省,江西南昌人,是一个因**问题被通辑的江西公务员。他在数年的逃犯生涯中刻苦学习第二技能:炼丹修道,又因偶然机会结识了汪直,一跃成为传奉官,从此飞黄腾达。其主要业务是为朱见深开高科技产品:长生不老丹,以及附属夫妻生活用品:**。要是研究**还算是明创造的话,研究长生不老丹就只能说荒唐了。尽是些错。汞,金,银等化学物质,见天往宪宗嘴里送,轻的能吃出智障,重的吃到一名呜呼。宗宗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服用,只怕是阎王那里早已挂名了。不过这是宪宗自愿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也说不了什么。可李专家实在不甘心只做一位科研工作者。其参政议政的热情高涨,内阁大学士彭华和刘吉都是他的铁哥们,他们串通一气,以权谋私也成了日常工作。于是诸如跑官卖,官之类上不得台面的工作也就成了第二产业。给成化朝本就乌烟菲气的局面,结结实实地又烧了堆烟。不过说到底。李专家的罪过也不过是摧残摧残宪过本人的身体,还是人家自愿的。算不上罪大恶极。
和尚继晓就了不得了,他直接摧残宪宗的心灵。宪宗因为小时候受了很多苦,精神便很空虚,信个教,找个精神寄托也是正常的。可在这点上,宪宗充分体现出“帝王的博大胸怀。”逮着什么信什么,佛也信。道也信,民间巫术也信。道士给官做,和尚给官做,巫婆巫师也给官做。上午去炼丹。下午就拜佛,晚上看人跳大神。工作极其繁忙。兴趣极其广泛,胸襟极其宽广。态度极其端正。而继晓,是和尚里最得宠的,同样是粱芳“破格提拔”的人才。他是江夏的一个普通和尚,论宗教造诣相当不上档次。可人家却有两个拿手绝活:第一是明新型**同李孜省抢生意。第二是精通旁门左道,具体内容包括下油锅,过火海,点石成金等今天江湖骗子继续展的手段,正常人几下子就能看出猫腻,可没关系,皇上喜欢就行。封赏!继晓于是被封为国师,一时间恩宠无比。
跟李孜省比起来,继晓参政议政的热情不高。出家人么,早就看破红尘了,人家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弘扬佛法。继晓要建庙,宪宗马上批准,继晓要做佛事,宪宗也马上批准,一切都照着最高级别标准来。至于标准么,一定要选最豪华的地段,使用最高级的建筑材料,铺最大的排场,一句话,高标准严要求,严把施工质量关,就是别替我省钱。大明帝国的白银,就如水一样哗啦啦的流走了。可凡是黄金地段都住上人了,还有老百姓盖上房子了。咋办?这还凹曰混姗旬书晒齐伞小刻办吗?房子全拆掉。人全撵走。不就解决题了。没有抑且尔。没有安家费,封建时代更没人有胆量当什么“最牛钉子户一批批如狼似虎的“拆迁办公人员”出动了,根据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周边地区,成化朝新建寺庙就有一千多座,每一坐寺庙的落成剪彩仪式,都以成千上万的百姓流离失所为代价。在弘扬佛法的同时,继晓在私生活问题上也没闲着,破戒娶老婆不说,还专门喜欢随便**百姓家的妻女,管你已婚未婚,被看上了一律霸王硬上弓。当时北京城女子上街,上至八十老姐,下至五岁孩童,远远见到穿僧袍剃光头的,二话不说撒腿就跑。真个是人人自危,惊弓之鸟。所谓道长,不过江湖骗子,所谓国师。不过流氓无赖,邀宠的骗术。有梁芳为他们护着,做歹的恶行,有梁芳替他们遮着,当然,所谓封赏。搂钱,干工程,梁公公也是要见面分账的,只是骗子无赖们在明处,梁芳躲在暗处,所以骂他的反而少。然而,粱芳还掌握着两条最便利的致富业务:采办,强占。宪宗要瞎搞,总得有人出去给他置办东西。这就是采办,梁采购员在从事购物事业的过程里,上至他本人,下至他派到中央各省的小采购员,一律遵循勒索地方,白吃白拿的工作原则,购物款当然是落到自己腰包,地方上还能敲一笔,办一份差两份财。油水大着呢。
下派到地方工作的太监们更是将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扬光大,不过他们都很实在,大多数只对富人下手,而且有的连地方藩王也不放过。比如刚才与胡义针锋相对了一场的下派太监钱能,在云南镇守太监的位置上干出了国际水平。他派去的指挥使郭景,竟然奸污了越南国王的女儿,然后拍拍屁股没事走人,虽然回国后被云南巡抚王恕一道弹劾整死了,但在越南本土,还是大有美国大兵在冲绳**完日本少女不认账的风采。
不过在粱芳看来,宫庭采办这块虽然油水丰富,无本万利,可毕竟还是投机生意,要家,还得置地。怎么置地?强占!具体的工作方式就不说了,简单一句话:圈地的加强版:手段更狠,参加者更多,范围更大不但从中央到地方,更将手伸到军囤,总之,简直不是挖墙,而是在墙上砸窟窿了。补充说明一句:采办也好,强占也好,但凡正直官员,没有不挺身而出阻止的,有上奏疏骂的,有顶住压力死抗的,结果大多数情况都是该咋样还咋样,除了宪宗的庇护外,就是“纸糊阁老泥塑尚书”以及地方一大批亲信的“密切配合”粱芳代表的。是一个利益集团。
不过很可惜,胡义没能让他将这段辉煌的事迹重演,准确的说,他抢在梁芳即将大红大紫的前夜将其抚杀在被窝里了。现在四大太监之的粱芳已经完蛋,怀恩被贬去了凤阳。汪直没了西厂,只余下一个尚铭了。两大高人之一的继晓更是被拆穿把戏,担负起出关传教的重任,历史在胡义到来后,已经改变了他原来的面目,所以这些史书上所记的东西自然也不再存在。
胡义从头到尾把自己能想到的东西全想到,包括梁芳和怀恩这两个已经倒台的大太监的事迹与之间关系也翻了出来,不是想去考证历史的真实性,而是想看清这些倒台的大太监和尚在台上的大太监到底是怎么样的人,又怎么样才能利用自己前但并不十分准确的历史知识与其周旋,从而能让自己的西厂得到最大的利益,自己也能更好培植起自己的利益集团,而不会因为他们的背后冷箭而功亏一篑。
想到现在粱芳完了,怀恩走了,汪直还没足够实力,四大太监就一个尚铭在,胡义有点担心他会不会如史书中所说,将自己当成汪直一般。拼命想整倒自己,没事就到宪宗那里给自己下猛药呢?
不过自己好像没什么花边新闻供他整理,就是有也只能从两万两银票着手,可是这事你自己也不干净,你要拿这个给宪宗下眼药水,恐怕自己先是一身臊吧。再想到宪宗对其和朱旗的不满,胡义便打消了这份担心,开始琢磨起宪宗火急火了派蔡伦来通知自己进宫的口的。
按蔡伦所说,尚铭现在在昭德殿中和一帮司礼监的大太监们在争执。能够在皇帝面起起争执,说明这事非同小可。近来朝中大事除了朱永、项忠平白莲,万安接替商络出任辅,自己的西厂办了几起大案。也没什么其他什么可以让人特别注意的大事了。这当儿这帮太监中的高层人物在昭德殿又能为什么起争执呢?难道是与司礼提督与掌印太监空缺有关?
一想到这个可能,胡义立剪紧张起来,司礼提督与掌印太监是太监中的一二号人物,不管自己还是尚铭或者汪直,都要听令行事。如果这两个位置新任之人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种,恐怕对自己和西厂就大大不利了。以自己的年龄,能够出任西厂提督太监已经算是奇迹中的奇迹了。万无可能再升任司礼提督或者掌印太监,那么宫中符合自己利益的人选只有两个”一个。就是干爹王继来。另一个则是还在西厂的梁芳,除了这二人之外,胡义想不到还有什么人能够是日后肯与自己合作的。哪怕是梁芳,也是连哄连骗逼得他就范。如果让他知道事情真相,恐怕第一个就会反咬自己。
如果他们真是为此事争执,自己可一定要力推王继来或者把粱芳再拉出来,怎么也不能让尚铭得了其中一个位子,否则就有得瞧了,他那两万两银票不可能凭空就当人情送给自己的。
“驾!”
有些昭德殿现在情况的胡义不由加快了马,他这一加,蔡伦和那两个锦衣亲军也跟着提,一前一后的跟在其后朝紫荆城快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