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这个加更是补之前堂主的,还有一更,预计明天能加上。
崇祯三年即一六三零年三月初,也就是叫天军成立将近两周年的时候,第一次基础考试正式开始,被后世的史学家称之为划时代的事件。
这一日,是全民免费教育的第一次考试,和以前任何一个王朝的考试具有本质的不同。从此以后,一个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制度有了雏形。
当然,这第一次考试还是遇到了一些波折。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自有考试以来,就会存在的作弊问题。
胡广之前其实已经考虑到这点了,每个考场的监考是临时指定,场外巡逻的监考也是临时指派。且有规定,凡作弊被抓到的考生,不但当次成绩为零,且还要扣除试卷优秀等级所奖励工分的两倍。如果工分不够扣,则每天只保留最基本吃饭的工分,其余工分扣除,一直扣到罚分没有为止。
如果之后还敢作弊,再次被抓到的话,则是优秀等级所奖励工分的五倍,且五年不能再参加考试。
第三次及更多次数作弊者,属于屡教不改,要进行劳动改造,等同罪犯。因为作弊的目的是贪图工分,而工分是可以换取土地的,归于经济犯罪。
另外如果巡查监考抓到作弊者的话,那么监考老师也要受罚。不但监考工分没有,反而会被扣一倍工分。
但就算这样,整个考试结束之后,也还是抓到了一些作弊者。单是归化城这个考场,主要考生是野战军和部分驻防的地方部队,也有五名野战军将士和十五名地方部队的将士被抓。
公布成绩的那一天算是比较隆重,在归化城中的所有人,除必要岗位的将士之外,包括那些老百姓全都聚集在城内的校场上。
主席台就是原来的点将台,并没有加盖棚子,和台下一样露天。大家一起晒着春天的太阳。享受着寒冷的春风。
胡广等人站在主席台上,就类似后世西方国家的那种站式,并不是坐一排在主席台上的那种。
因为是基础考试,并没有进行名次的排列。只是列出优秀,良好。合格的有哪些人而已,这些宣布完了之后,便是胡广讲话了。
他看着底下将近两万五千多人。通过低下几排传话的将士,把他的话传到每个人的耳朵里。
“这一次基础考试。优秀只有五人,良好三十七人,合格是一百五十一人。你们是不是觉得人数太少了?”
如果按照人数比例来算。差不多五千人里面只有这么一点人是合格及以上,这比例确实是低了。
要知道。这里的考生,基本上是野战军将士和留守部队的将士,算是叫天军中各工种里面文化程度最高的。这得益于野战军将士的选拔条件。就是同等条件下,文化程度高的优先。更何况里面有不少是革命党人,他们的文化程度会更高。
因此,不要说知道这情况的叫天军将士,就是外来的这些老百姓,也都觉得合格的人数太少。那些和毛彩贵一样的人,更是在底下暗自不屑。
就一个基础考试而已,估计比童生考试还低级,才这么一点人通过。这一群土包子,还想抛开士子,自己读书识字,真是白日做梦!
胡广说着的时候,扫视着下面,自然把底下大部分人的神情都看在眼里。因此,在稍微沉静了一会后,便又大声说道:“我告诉你们,有这个合格人数我很满意,甚至都出乎我的意料了。”
看到底下大部分人出现惊讶表情时,胡广自豪地接着道:“你们可以回想一下,也可以问问那些新来的父老乡亲们,在明国的读书人,他们学一年的时间,而且平时还有其他事情要做的情况下,他们有多大的学识?”
很显然,如此对比的话,自然比不过叫天军将士。不但拼音识字更为容易,教科书版本还都是有标点符号。最为关键的是,叫天军实施的是工分制,对于读书的重视,远超历代王朝。
听到胡广这个问题,底下顿时响起了一片“嗡嗡嗡”地声音。有点头附和的,也有茫然不知的,当然还有暗自鄙视的。
胡广双手伸出下压,让校场上重新安静下来,然后才继续说道:“之前我也听到了一些声音,说我们叫天军自不量力,视读书识字如儿戏,压根就不看好我们叫天军能真的普及教育,之后从中出人才。”
底下的凌云志一听,马上转头看向他侧面的毛彩贵,见他神情略微有点虚的样子,哼了一声转头重新看向台上。
“眼下听到五千来人里面合格的才那么一点人,这些人估计心中会得意,觉得没猜错。但我想问你们一下,你们有听过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故事么?”
胡广说到这里,不管底下再一次响起的窃窃私语声,郑重地宣布道:“我胡广在这里重申,只要叫天军存在一日,免费教育就会一直有,所有的百姓都能接受教育,都能读书识字。眼下只是一年多而已,那么五年、十年、二十年后,我们叫天军会有多少合格,良好和优秀呢?终有一日,我们叫天军中能读书识字的人数,必将超过历史上所有朝代的总和!你们信么?”
叫天军将士神情激动,几乎异口同声地回应道:“是!”
大部分老百姓则慢了一些,他们想象着那样的场景,一颗心也火热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呼应。
其中凌志云转头看着毛彩贵,低声哼道:“目光短浅之辈!”
毛彩贵一听,脸色一下红了起来,抬头看看台上的胡广,低下头喃喃自语道:“怎么可能,哪来那么多钱,让天下所有人一直都能免费读书?这不可能!”
那胡广可是“匪首”,他在大众广庭之下说得话,怕是没得反悔。要真是这样的话,明国那些读书人怎么办,还真能被抛弃也没关系了?
毛彩贵有点想不通,但没人再和他争辩、解释什么。至于胡广,当然更不可能在关注这事了。
此时,有几封情报差不多同一时间送到了他的案头。(未完待续。)
崇祯三年即一六三零年三月初,也就是叫天军成立将近两周年的时候,第一次基础考试正式开始,被后世的史学家称之为划时代的事件。
这一日,是全民免费教育的第一次考试,和以前任何一个王朝的考试具有本质的不同。从此以后,一个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制度有了雏形。
当然,这第一次考试还是遇到了一些波折。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自有考试以来,就会存在的作弊问题。
胡广之前其实已经考虑到这点了,每个考场的监考是临时指定,场外巡逻的监考也是临时指派。且有规定,凡作弊被抓到的考生,不但当次成绩为零,且还要扣除试卷优秀等级所奖励工分的两倍。如果工分不够扣,则每天只保留最基本吃饭的工分,其余工分扣除,一直扣到罚分没有为止。
如果之后还敢作弊,再次被抓到的话,则是优秀等级所奖励工分的五倍,且五年不能再参加考试。
第三次及更多次数作弊者,属于屡教不改,要进行劳动改造,等同罪犯。因为作弊的目的是贪图工分,而工分是可以换取土地的,归于经济犯罪。
另外如果巡查监考抓到作弊者的话,那么监考老师也要受罚。不但监考工分没有,反而会被扣一倍工分。
但就算这样,整个考试结束之后,也还是抓到了一些作弊者。单是归化城这个考场,主要考生是野战军和部分驻防的地方部队,也有五名野战军将士和十五名地方部队的将士被抓。
公布成绩的那一天算是比较隆重,在归化城中的所有人,除必要岗位的将士之外,包括那些老百姓全都聚集在城内的校场上。
主席台就是原来的点将台,并没有加盖棚子,和台下一样露天。大家一起晒着春天的太阳。享受着寒冷的春风。
胡广等人站在主席台上,就类似后世西方国家的那种站式,并不是坐一排在主席台上的那种。
因为是基础考试,并没有进行名次的排列。只是列出优秀,良好。合格的有哪些人而已,这些宣布完了之后,便是胡广讲话了。
他看着底下将近两万五千多人。通过低下几排传话的将士,把他的话传到每个人的耳朵里。
“这一次基础考试。优秀只有五人,良好三十七人,合格是一百五十一人。你们是不是觉得人数太少了?”
如果按照人数比例来算。差不多五千人里面只有这么一点人是合格及以上,这比例确实是低了。
要知道。这里的考生,基本上是野战军将士和留守部队的将士,算是叫天军中各工种里面文化程度最高的。这得益于野战军将士的选拔条件。就是同等条件下,文化程度高的优先。更何况里面有不少是革命党人,他们的文化程度会更高。
因此,不要说知道这情况的叫天军将士,就是外来的这些老百姓,也都觉得合格的人数太少。那些和毛彩贵一样的人,更是在底下暗自不屑。
就一个基础考试而已,估计比童生考试还低级,才这么一点人通过。这一群土包子,还想抛开士子,自己读书识字,真是白日做梦!
胡广说着的时候,扫视着下面,自然把底下大部分人的神情都看在眼里。因此,在稍微沉静了一会后,便又大声说道:“我告诉你们,有这个合格人数我很满意,甚至都出乎我的意料了。”
看到底下大部分人出现惊讶表情时,胡广自豪地接着道:“你们可以回想一下,也可以问问那些新来的父老乡亲们,在明国的读书人,他们学一年的时间,而且平时还有其他事情要做的情况下,他们有多大的学识?”
很显然,如此对比的话,自然比不过叫天军将士。不但拼音识字更为容易,教科书版本还都是有标点符号。最为关键的是,叫天军实施的是工分制,对于读书的重视,远超历代王朝。
听到胡广这个问题,底下顿时响起了一片“嗡嗡嗡”地声音。有点头附和的,也有茫然不知的,当然还有暗自鄙视的。
胡广双手伸出下压,让校场上重新安静下来,然后才继续说道:“之前我也听到了一些声音,说我们叫天军自不量力,视读书识字如儿戏,压根就不看好我们叫天军能真的普及教育,之后从中出人才。”
底下的凌云志一听,马上转头看向他侧面的毛彩贵,见他神情略微有点虚的样子,哼了一声转头重新看向台上。
“眼下听到五千来人里面合格的才那么一点人,这些人估计心中会得意,觉得没猜错。但我想问你们一下,你们有听过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故事么?”
胡广说到这里,不管底下再一次响起的窃窃私语声,郑重地宣布道:“我胡广在这里重申,只要叫天军存在一日,免费教育就会一直有,所有的百姓都能接受教育,都能读书识字。眼下只是一年多而已,那么五年、十年、二十年后,我们叫天军会有多少合格,良好和优秀呢?终有一日,我们叫天军中能读书识字的人数,必将超过历史上所有朝代的总和!你们信么?”
叫天军将士神情激动,几乎异口同声地回应道:“是!”
大部分老百姓则慢了一些,他们想象着那样的场景,一颗心也火热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呼应。
其中凌志云转头看着毛彩贵,低声哼道:“目光短浅之辈!”
毛彩贵一听,脸色一下红了起来,抬头看看台上的胡广,低下头喃喃自语道:“怎么可能,哪来那么多钱,让天下所有人一直都能免费读书?这不可能!”
那胡广可是“匪首”,他在大众广庭之下说得话,怕是没得反悔。要真是这样的话,明国那些读书人怎么办,还真能被抛弃也没关系了?
毛彩贵有点想不通,但没人再和他争辩、解释什么。至于胡广,当然更不可能在关注这事了。
此时,有几封情报差不多同一时间送到了他的案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