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绍权并没有因为赵凌云杀了石青而感到任何的愤怒,他这辈子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沙场上度过,他见过了太多的死人,早已经淡漠了生死,石青的死,只是自寻死路罢了,虽然他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刻证明了他并不是一个懦夫,他对的起他身上的石义的血脉。但是,石青毕竟是石义的大儿子,大成的大王子,无论石义有没有死,杜绍权都应该为石青报仇,因为石青也是当今王上石玉的哥哥,如果一国王子就这样被人杀了而没有任何的反应,怕是大成会更加的不利,况且,杜绍权也该要采取行动了,大成需要一场胜利。
北疆扬起了一阵寒流,虽然现在仍是夏秋之际,但是每一个在北疆的人都感觉到了那刻骨的寒冷。从将石青的尸体送回来的那一刻起,赵凌云就没有奢求过,杜绍权能够就这么坐视不理,虽然两军之间一直以来都在不断的进行着互相间的骚扰,甚至是迫死的攻击,但是,这一次却终究是与以往不同,这一次,怕是要不死不休了。
论及兵力,前往支援郭守义的近二十万援军回来之后,杜绍权总算是从赵凌云压倒性的攻击下翻过身来了,双方的实力再一次恢复到了势均力敌的状态之下。因此,其间的气氛才会如此的紧张,后汉北疆军拥有兵力近四十万,但是弱点在于战斗力稍弱,大多数都是三年前征召的新兵,虽然经过了赵凌云几年的训练和在战场上几年的磨练已经成长了许多,但是和大成北疆的精兵比较起来,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
可是尽管大成军的战斗力稍强,却输在人数较少,原本就是不到三十五万的兵力,在那二十万大军走了之后,杜绍权虽然全力顶住了赵凌云的攻势,但是损失却也不小,现在全部兵力加在一起也不过三十万出头的数量,几万人的差距,在几十万大军的大战中足以改变整个战局了。
杜绍权没有轻举妄动,赵凌云更加没有轻举妄动,此时的情况与此前不同了,后汉占据了主动,赵凌云就不必急着和杜绍权一决胜负了,现在大成最大的一支军队就是杜绍权军,只要拖住了杜绍权,后汉就已经稳胜了,至于自己有没有机会趁此机会立功,却是赵凌云根本就没有想过的事情,在他的眼中,整个战局的胜负比起自己的功劳要重要的多。
杜绍权不动,却不是不想动,而是不敢轻动,他手中所握的大成最后的希望了,谁也不能指望着郑文录能够凭借着晋阳城中的十万近卫军做成反攻的大事,能够守住晋阳城对于郑文录来说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在安静了几天之后,杜绍权突然发动了,将后汉军*东边的一个小营盘给连锅端掉了,营中整整六千兵马,一个也没能生还,全部被歼灭掉了。
杜绍权的动作虽快,赵凌云却也不甘示弱,很快就加以反击,一支万人的骑兵队连夜杀出,将大成军的一个哨卡连锅断掉,将其两千余人全部血洗,斩首挂在门楼之处,借以向大成军大肆挑衅。
双方似乎都没有直接决战的想法,无论是赵凌云,还是杜绍权,两人都不希望将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一次性的决战之中,他们都需要时间调整,而且一次性的决战将造成极大的损失,赵凌云没有必要浪费太多的兵力,而杜绍权则是没有实力浪费那样多的兵力。
就这样你来我往,几乎每一天双方都有数千人被敌军以优势兵力歼灭,在这样互相骚扰了五天之后,两军大营之间方圆数十里之间,双方之前所设立的哨卡便全部被扫荡一空了,整个区域成为了一片真空,双方都无从对这片区域进行控制,同时,两军在这片区域中来回的驰骋,互相试探着对方,不断的迸发出激烈的火花来。
杜绍权开始了这至关重要的一战,远在晋阳城的郑文录却也并不比他来的轻松。晋阳城虽然是个大城,经过了数十年的精心维护,整个如同一个钢铁堡垒一般,看起来坚不可摧的样子。但是郑文录绝对不会甘心于以晋阳城为底限,只守不攻,大成想要延续下去,单单守住晋阳城是不够的,就算是晋阳城足够坚固,只要后汉将晋阳城周边全部清扫一空,晋阳城成为了一座孤城,又怎能屹立如昔?
于是,既然林方不急着进攻,郑文录就更加要好好的利用好这段时间。征兵的通告围绕着晋阳城,贴遍了周边百里的所有城镇、乡村。现在大成的情况十分不好,这一点就连平民百姓也看得出来,所以自然会有一部分百姓是不想要为大成拼死拼活的了,虽然还有一部分百姓是真心忠于大成的,但是这样的人毕竟不多。因此,大成有史以来兵饷最高的一次征兵开始了。
所谓非常时期行非常手段,到了这种时候,郑文录也只有用非常手段来维护大成的安危,尽管这样会让大成元气大伤,也许未来多少年都无法恢复的过来,可是现在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将兵饷提升了近一倍,并且许诺将来反攻之时打下来的领土按照战功分与有功之士身上。
兵饷的提升,固然会让很多人心动不已,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是这个道理了,可是,对于视土地为生命的百姓们,土地对于他们来说更加具有诱惑性,对于平明百姓来说,一旦有了自己的土地,他们的身份就不一样了,他们就有了成为富人的机会,他们就有了成为贵族的机会,而永远的摆脱他们平民的身份,这简直就是魔鬼的诱惑啊。不就是打仗吗?干了!百姓们只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事情,究竟做的是对是错,他们不想去管,也管不到,姓石的做皇帝,或者是姓林的做皇帝,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已经变得不重要了,这就是一场赌博,对于后汉和大成和后汉来说是如此,对百姓们来说,也是一样。
北疆扬起了一阵寒流,虽然现在仍是夏秋之际,但是每一个在北疆的人都感觉到了那刻骨的寒冷。从将石青的尸体送回来的那一刻起,赵凌云就没有奢求过,杜绍权能够就这么坐视不理,虽然两军之间一直以来都在不断的进行着互相间的骚扰,甚至是迫死的攻击,但是,这一次却终究是与以往不同,这一次,怕是要不死不休了。
论及兵力,前往支援郭守义的近二十万援军回来之后,杜绍权总算是从赵凌云压倒性的攻击下翻过身来了,双方的实力再一次恢复到了势均力敌的状态之下。因此,其间的气氛才会如此的紧张,后汉北疆军拥有兵力近四十万,但是弱点在于战斗力稍弱,大多数都是三年前征召的新兵,虽然经过了赵凌云几年的训练和在战场上几年的磨练已经成长了许多,但是和大成北疆的精兵比较起来,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
可是尽管大成军的战斗力稍强,却输在人数较少,原本就是不到三十五万的兵力,在那二十万大军走了之后,杜绍权虽然全力顶住了赵凌云的攻势,但是损失却也不小,现在全部兵力加在一起也不过三十万出头的数量,几万人的差距,在几十万大军的大战中足以改变整个战局了。
杜绍权没有轻举妄动,赵凌云更加没有轻举妄动,此时的情况与此前不同了,后汉占据了主动,赵凌云就不必急着和杜绍权一决胜负了,现在大成最大的一支军队就是杜绍权军,只要拖住了杜绍权,后汉就已经稳胜了,至于自己有没有机会趁此机会立功,却是赵凌云根本就没有想过的事情,在他的眼中,整个战局的胜负比起自己的功劳要重要的多。
杜绍权不动,却不是不想动,而是不敢轻动,他手中所握的大成最后的希望了,谁也不能指望着郑文录能够凭借着晋阳城中的十万近卫军做成反攻的大事,能够守住晋阳城对于郑文录来说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在安静了几天之后,杜绍权突然发动了,将后汉军*东边的一个小营盘给连锅端掉了,营中整整六千兵马,一个也没能生还,全部被歼灭掉了。
杜绍权的动作虽快,赵凌云却也不甘示弱,很快就加以反击,一支万人的骑兵队连夜杀出,将大成军的一个哨卡连锅断掉,将其两千余人全部血洗,斩首挂在门楼之处,借以向大成军大肆挑衅。
双方似乎都没有直接决战的想法,无论是赵凌云,还是杜绍权,两人都不希望将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一次性的决战之中,他们都需要时间调整,而且一次性的决战将造成极大的损失,赵凌云没有必要浪费太多的兵力,而杜绍权则是没有实力浪费那样多的兵力。
就这样你来我往,几乎每一天双方都有数千人被敌军以优势兵力歼灭,在这样互相骚扰了五天之后,两军大营之间方圆数十里之间,双方之前所设立的哨卡便全部被扫荡一空了,整个区域成为了一片真空,双方都无从对这片区域进行控制,同时,两军在这片区域中来回的驰骋,互相试探着对方,不断的迸发出激烈的火花来。
杜绍权开始了这至关重要的一战,远在晋阳城的郑文录却也并不比他来的轻松。晋阳城虽然是个大城,经过了数十年的精心维护,整个如同一个钢铁堡垒一般,看起来坚不可摧的样子。但是郑文录绝对不会甘心于以晋阳城为底限,只守不攻,大成想要延续下去,单单守住晋阳城是不够的,就算是晋阳城足够坚固,只要后汉将晋阳城周边全部清扫一空,晋阳城成为了一座孤城,又怎能屹立如昔?
于是,既然林方不急着进攻,郑文录就更加要好好的利用好这段时间。征兵的通告围绕着晋阳城,贴遍了周边百里的所有城镇、乡村。现在大成的情况十分不好,这一点就连平民百姓也看得出来,所以自然会有一部分百姓是不想要为大成拼死拼活的了,虽然还有一部分百姓是真心忠于大成的,但是这样的人毕竟不多。因此,大成有史以来兵饷最高的一次征兵开始了。
所谓非常时期行非常手段,到了这种时候,郑文录也只有用非常手段来维护大成的安危,尽管这样会让大成元气大伤,也许未来多少年都无法恢复的过来,可是现在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将兵饷提升了近一倍,并且许诺将来反攻之时打下来的领土按照战功分与有功之士身上。
兵饷的提升,固然会让很多人心动不已,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是这个道理了,可是,对于视土地为生命的百姓们,土地对于他们来说更加具有诱惑性,对于平明百姓来说,一旦有了自己的土地,他们的身份就不一样了,他们就有了成为富人的机会,他们就有了成为贵族的机会,而永远的摆脱他们平民的身份,这简直就是魔鬼的诱惑啊。不就是打仗吗?干了!百姓们只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事情,究竟做的是对是错,他们不想去管,也管不到,姓石的做皇帝,或者是姓林的做皇帝,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已经变得不重要了,这就是一场赌博,对于后汉和大成和后汉来说是如此,对百姓们来说,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