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忽有斥候急急回报张任,言曰刘备大军自涪水关倾巢而出,呈一字长蛇状向雒县方向进发而来,刘封率一万大军为前部,刘备与诸葛亮,张飞率数万步卒紧随其后,端的是士气十足。
“似如此,我等应如何处之?”刘循闻言,忙将众将齐聚一堂,出言问道。
邓贤此时闻言出计道:“此间与涪江临近,不若带兵前去挖掘堤坝,使得江水决堤而出,定然可将刘备那诸多军士尽皆溺死!”
众人在地图之上好生分析了一遍,张任连连摆手道:“刘备此番来势甚为急切,除非遣两万人马前去挖掘,不然恐有所不及,若将大军尽皆遣去挖掘堤坝,又恐城池有失,故非是良策。”
众人又是商议了片刻,正当无计可施之时,吴懿忽地手指那雒县与涪水关之间一高山言道:“刘备若是行军至此,便只有一大一小两条路径通往雒县,据那张松麾下亲近之人所言,刘备此番前来,已然是得了张松所与之蜀中地形图,正因有了此图,刘备方才敢于急切前来,故这大小两条路径其定然全部知晓,大路通东门,小路通西门,以诸葛亮之智谋,恐定会谋取小路,而刘备虽有地形图,却对蜀中之地貌山川并不熟知,我等不如……”
且说刘封率军直奔雒城方向,不出一日,便到了之前与张飞分兵之处,再往前方,便是一座高山阻隔,分左右两条道路,刘封见状,并未盲目前行,只是依照刘备之前所言,在山脚安营扎寨,使士卒歇息一番,而其又亲自与魏延率飞羽卫向前方探查了一番,数个时辰之后方才归来。
待刘备与诸葛亮,张飞等众人皆到了此处,刘备又将众将召集到了一处,而后将张松所与地形图与此地地势一一对比,见果然与实际一般无二,刘备这才指着图中路径,向众人问道:“据此图之中所言,此地与雒城相隔数十里,须得绕过这座高山方可抵达,山北乃是一宽广大路,通往雒县东门,山南则是一羊肠小径,却可直达雒县西门,似如此,我等该当取哪条路径前往?”
众人闻言,意见又是不一了起来,有言应从大路攻之,亦有言应自小径全速前往,攻其不备,半晌过后,众人皆是未能商议出结果,刘备无奈之下,只得看向诸葛亮,问道:“不知军师有何良策?”
“依亮之见,此两条路径皆可进兵,我等坐拥这数万精兵,若是全部自小径而去,一旦遇敌恐首尾不能相顾,而大路之上亦是恐有重重阻截,故亮以为此时应兵分两路,一路两万人自小径前往,其余人等自大路进发,一旦一方遇了阻截,另一方尚可兵临城下,雒县乃是一小城,一旦两路大军到了城下,则破城有望!”
众人听闻诸葛亮之言,皆是点头称是,因刘备兵力并不比雒县之中守军少上多少,而那守军又定然不能倾巢而出阻截刘备,故分兵看似无甚风险,两万之众在那小路之上已然足够,而余下之人在大路上遇了阻截万一事不可为亦是可全身而退。
刘备闻言面上也是显出一阵喜色,而后只是看向刘封,问道:“子威以为诸葛军师所出之计是否可行,前次汝与益德二人便是在此地附近破了那守军营寨,与此地定是颇为熟知。”
刘封闻言,目中只是闪过一丝犹豫之色,而后便是出言道:“军师之计颇为可行,若当真能够双双抵达那雒县城外,东西夹攻之下,破了雒县只是早晚之事。”
诸葛亮见刘封竟是对自己所提之计策未加阻拦,面上也是一愣,之前刘封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之色,其实并未逃过诸葛亮双目,但刘封同意其所提之计后,诸葛亮心中便恍然大悟,以为刘封之前乃是在犹豫是否同意其所提之计策,故并未多想……
刘备见刘封与诸葛亮皆是极为推崇分兵而行,当即便命军士当场埋锅造饭,而众将则进一步商议分兵之事。
此番分兵,实则非同小可,不论大路小路,皆是可能遭遇不少敌军,而诸葛亮定计之时便有言在先,若是两路人马尽皆抵达,方是攻取雒县之良机,否则只有一路人马抵达城下,此战便艰难了,故对这何人走大路,何人走小路之事,刘备一时间又是没了主意。阵中真正能堪大任者,实则只有刘封与张飞二人,其余将领辅助尚且,皆无独当一面之才。
“大路纵有敌军亦可从容敌之既,故父亲可与诸葛军师率众将走大路,封率本部人马与益德将军同闯小路,不知父亲以为如何?”
此番商议,刘封倒是未曾沉默,当先便提出一法,但刘备与诸葛亮闻言,却皆是频频摇头。
“如此一来,一旦大路上遭了重兵,我等阵中却无压阵之将,后果不堪设想,那张任之流,虽武力不及子威将军及益德将军,但亦是不可小觑!故不可如子威将军所言!”
未及刘备出言,诸葛亮便是率先言道,刘备虽早年亦是时常在马上与人交战,但此时毕竟是年岁已然有些大了,不但不能与敌将交战,反而需猛将在旁护佑,不然一旦蜀军发觉刘封与张飞不在阵中,刘备与诸葛亮多半不能敌之。
“似如此,封独自率两万人马取小路前行即可!益德将军只管前去护佑父亲与军师,如何?”诸葛亮反驳一番后,刘封又是请命独自前往那小径之中。
但诸葛亮闻言眼中精光闪现一番后,又是频频摇头,只是不似之前那般陈明缘由。
刘封心知诸葛亮此举乃是因将两万人马白白交由刘封统率其并不放心,惟恐刘封暗中做出甚对攻取益州不利之举,此前刘封虽独自率军为前部先锋,一者所率之军并不甚多,二者每次皆是有大军跟在其后,故刘封就算想要有甚动作也并无机会,但此番不同,一旦刘封率众翻身收了涪水关与葭萌关,再绝了刘备退路,则刘备与诸葛亮多半会被蜀军消灭。这自然不是诸葛亮乐于见得之事。
“似如此,我等应如何处之?”刘循闻言,忙将众将齐聚一堂,出言问道。
邓贤此时闻言出计道:“此间与涪江临近,不若带兵前去挖掘堤坝,使得江水决堤而出,定然可将刘备那诸多军士尽皆溺死!”
众人在地图之上好生分析了一遍,张任连连摆手道:“刘备此番来势甚为急切,除非遣两万人马前去挖掘,不然恐有所不及,若将大军尽皆遣去挖掘堤坝,又恐城池有失,故非是良策。”
众人又是商议了片刻,正当无计可施之时,吴懿忽地手指那雒县与涪水关之间一高山言道:“刘备若是行军至此,便只有一大一小两条路径通往雒县,据那张松麾下亲近之人所言,刘备此番前来,已然是得了张松所与之蜀中地形图,正因有了此图,刘备方才敢于急切前来,故这大小两条路径其定然全部知晓,大路通东门,小路通西门,以诸葛亮之智谋,恐定会谋取小路,而刘备虽有地形图,却对蜀中之地貌山川并不熟知,我等不如……”
且说刘封率军直奔雒城方向,不出一日,便到了之前与张飞分兵之处,再往前方,便是一座高山阻隔,分左右两条道路,刘封见状,并未盲目前行,只是依照刘备之前所言,在山脚安营扎寨,使士卒歇息一番,而其又亲自与魏延率飞羽卫向前方探查了一番,数个时辰之后方才归来。
待刘备与诸葛亮,张飞等众人皆到了此处,刘备又将众将召集到了一处,而后将张松所与地形图与此地地势一一对比,见果然与实际一般无二,刘备这才指着图中路径,向众人问道:“据此图之中所言,此地与雒城相隔数十里,须得绕过这座高山方可抵达,山北乃是一宽广大路,通往雒县东门,山南则是一羊肠小径,却可直达雒县西门,似如此,我等该当取哪条路径前往?”
众人闻言,意见又是不一了起来,有言应从大路攻之,亦有言应自小径全速前往,攻其不备,半晌过后,众人皆是未能商议出结果,刘备无奈之下,只得看向诸葛亮,问道:“不知军师有何良策?”
“依亮之见,此两条路径皆可进兵,我等坐拥这数万精兵,若是全部自小径而去,一旦遇敌恐首尾不能相顾,而大路之上亦是恐有重重阻截,故亮以为此时应兵分两路,一路两万人自小径前往,其余人等自大路进发,一旦一方遇了阻截,另一方尚可兵临城下,雒县乃是一小城,一旦两路大军到了城下,则破城有望!”
众人听闻诸葛亮之言,皆是点头称是,因刘备兵力并不比雒县之中守军少上多少,而那守军又定然不能倾巢而出阻截刘备,故分兵看似无甚风险,两万之众在那小路之上已然足够,而余下之人在大路上遇了阻截万一事不可为亦是可全身而退。
刘备闻言面上也是显出一阵喜色,而后只是看向刘封,问道:“子威以为诸葛军师所出之计是否可行,前次汝与益德二人便是在此地附近破了那守军营寨,与此地定是颇为熟知。”
刘封闻言,目中只是闪过一丝犹豫之色,而后便是出言道:“军师之计颇为可行,若当真能够双双抵达那雒县城外,东西夹攻之下,破了雒县只是早晚之事。”
诸葛亮见刘封竟是对自己所提之计策未加阻拦,面上也是一愣,之前刘封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之色,其实并未逃过诸葛亮双目,但刘封同意其所提之计后,诸葛亮心中便恍然大悟,以为刘封之前乃是在犹豫是否同意其所提之计策,故并未多想……
刘备见刘封与诸葛亮皆是极为推崇分兵而行,当即便命军士当场埋锅造饭,而众将则进一步商议分兵之事。
此番分兵,实则非同小可,不论大路小路,皆是可能遭遇不少敌军,而诸葛亮定计之时便有言在先,若是两路人马尽皆抵达,方是攻取雒县之良机,否则只有一路人马抵达城下,此战便艰难了,故对这何人走大路,何人走小路之事,刘备一时间又是没了主意。阵中真正能堪大任者,实则只有刘封与张飞二人,其余将领辅助尚且,皆无独当一面之才。
“大路纵有敌军亦可从容敌之既,故父亲可与诸葛军师率众将走大路,封率本部人马与益德将军同闯小路,不知父亲以为如何?”
此番商议,刘封倒是未曾沉默,当先便提出一法,但刘备与诸葛亮闻言,却皆是频频摇头。
“如此一来,一旦大路上遭了重兵,我等阵中却无压阵之将,后果不堪设想,那张任之流,虽武力不及子威将军及益德将军,但亦是不可小觑!故不可如子威将军所言!”
未及刘备出言,诸葛亮便是率先言道,刘备虽早年亦是时常在马上与人交战,但此时毕竟是年岁已然有些大了,不但不能与敌将交战,反而需猛将在旁护佑,不然一旦蜀军发觉刘封与张飞不在阵中,刘备与诸葛亮多半不能敌之。
“似如此,封独自率两万人马取小路前行即可!益德将军只管前去护佑父亲与军师,如何?”诸葛亮反驳一番后,刘封又是请命独自前往那小径之中。
但诸葛亮闻言眼中精光闪现一番后,又是频频摇头,只是不似之前那般陈明缘由。
刘封心知诸葛亮此举乃是因将两万人马白白交由刘封统率其并不放心,惟恐刘封暗中做出甚对攻取益州不利之举,此前刘封虽独自率军为前部先锋,一者所率之军并不甚多,二者每次皆是有大军跟在其后,故刘封就算想要有甚动作也并无机会,但此番不同,一旦刘封率众翻身收了涪水关与葭萌关,再绝了刘备退路,则刘备与诸葛亮多半会被蜀军消灭。这自然不是诸葛亮乐于见得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