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改天竺名为印度 抒胸意离别畅谈(下)-策之不以其道
第十一回:改天竺名为印度 抒胸意离别畅谈(下)-策之不以其道-大唐战将王玄策-笔趣阁
大唐战将王玄策
作者:涅阳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听闻这“印度”二字这么快就被用到,众人也都些微楞了一下,不过稍作停顿之后,随即哈哈大笑。至此时,玄奘法师等人才知道这夏尔马已经倾听了多时。
“外臣不曾想,玄奘法师竟是如此严谨之人,实在是让人佩服,这印度二字,的确翻译的甚为妥当”夏尔马诚恳的对玄奘法师说起。
“外使过奖啦,这都是小僧应该做的事情罢了”玄奘法师颇为有礼的回复到。
待三人见过礼节之后,玄奘法师谈话之间,就将这夏尔马礼让于了茶台旁边。
至此时,这夏尔马才仔细打量起这译经堂。只见这译经堂长十丈,阔三丈;是南北走向,在面东之方向,开有雕花镂空的红木大门三个。
在沿墙的位置,均是安放着金丝楠木做成的书架,书架之上翻译完毕和未曾翻译的各种善本,分门别类,整齐划一的码放着。
十来个端坐在书架之前的青年僧侣,均在仔仔细细的翻译这梵文经典。
每人案头之上均有一个檀木笔架,各种型号之毛笔笔直的悬挂其上。一个简单质朴没有花纹装饰的端砚,安放于笔架一旁。在砚台一侧,一个雕刻着精美纹饰的徽州墨锭,也是让这文房用具颇为雅致。
在这案头之上,除了这文房四宝,更多的则是堆积的如小山一样的书籍与笔记。随着一阵清风抚来,阵阵浓厚的墨香,让这译经堂颇具文雅气息……
而这茶台,正在这译经堂的最北端。在玄奘法师的礼让之下,王玄策在这茶台旁边西向座,夏尔马则是东向座,玄奘法师自己南向坐。落座之后,玄奘法师随即亲斟黑茶,于夏尔马面前的素色茶盏之内。这夏尔马小心的拿起茶盏,轻轻的咂上这么一口,顿时感到口齿生香,回味无穷。
望着这夏尔马对着煮茶器具颇为好奇,于是王玄策就细心的给他解说到:“这正是我唐人,日常饮用之茶,这些乃是寻常所用的煮茶器具。咱们饮用这黑茶,乃产自这秦岭深处,经过揉捻,炒制而成。再加上这文火三煮三沸,不仅生津止渴,还可以提神静气。”
听得王玄策的这番解说之后,夏尔马不仅对大唐的茶文化,有了一点简单的了解,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随着话匣子的打开,只见这玄奘法师彬彬有礼的问到:“贵国大王,请求翻译之经典,至今日已经翻译十之有三,不知贵使前来,可为此事乎?”
“多谢法师对我迦摩缕波国之事,如此的尽心尽力。我此次前来一方面,正是为了此事;另一方面更是为了看望一下法师,在离别之际特向法师辞行”夏尔马谦谦有礼对玄奘法师说道。
原来这夏尔马这些时日,带着众人不仅游历了长安城之名胜景点,更看尽了长安城之一切。虽说这大唐甚是繁华,可是时日一久,也颇有一番不习惯;再加上思乡之切,因此也想离开大唐,返回祖国。
在前来大唐出使之时,拘摩罗王多番叮嘱他,一定要来拜望一下玄奘法师。
夏尔马为了显示其志诚之心,更为了多对大唐有一番了解,以便和法师更为妥当的交流,因此也就将这拜见之事,放在了离去之前的压轴时间。
因为在夏尔马到来之前,虽说也时常打探这译唐入梵的工作,可是丝毫到不到准确的消息,因此也多多少少的存在这质疑。当听闻玄奘法师说起这,翻译工作已经进展了十之有三之时。再看着这些勤勤恳恳一心翻译的青年僧侣,也渐渐心宽了甚多,于是在寒暄的过程中也是连连致谢。
随着谈话的再次深入,这夏尔马就向玄奘法师,诉说到了这些年迦摩缕波国的变化:“自从上次在王城一别法师,虽说咱们之间仅有两面之缘,但甚是思念。这几年,我拘摩罗王在东印度推广佛法不仅成效显著,更颇有建树。至如今,我们东印度之百姓,不仅获得了教化,一心向善;并且罪犯盗匪也比以前的那些年头,少了一半还多。在法师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大王也渐息刀兵很久,百姓也在这安稳的日子之中悠闲度过,整个东印度呈现的清平安乐。换言之,这一切都是法师您的功劳。”
玄奘法师至此时,才在脑海之中勾勒起,曾经与夏尔马在五印度相见之印象:一次正是在无遮大会之上,在拘摩罗王旁边站立的正是此人;另一次则是在曲女城的送别之中,离开印度,返回中土,这夏尔马也在拘摩罗王左右侍候。鉴于他刚才的那番奉承的话语,玄奘则颇为亲切的对其说道:“这不仅是你们大王的恩德所致,更是佛陀之恩赐,小僧仅仅只是抛砖引玉罢了”。
听闻拘摩罗王治理下的迦摩缕波国,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王玄策也不由得想到了曾经治理黄水,以及李世民治理国家之宗旨。
只有把百姓放在第一位,让百姓吃饱穿好,再将这向善的教化得以推广;百姓自然而然的就容易接收,国家自然也就安定了下来。
于是就接着二人的话茬说到:“治国理政,贵在治民,也贵在教化人心,当百姓都明白其中之道理,国家自然也就相安无事,盗贼匪患消无。贵国拘摩罗王看来是获得治国之真谛,真是百姓之福,甚幸,甚幸”。
二人,听闻这点中要害之话语,也都会心一笑,连连称善!
三人又是一番,家长里短的闲谈寒暄,时而得王玄策点头称赞,时而获玄奘法师微微一笑,时而让夏尔马面带笑容连番夸奖。
于是,三人之间的友谊在品茶畅聊之间,不仅更近了一步,也都互生好感。
两日之后的长安城外,五陵原旁;一行四十多人的迦摩缕波国的使团,不仅带着李世民丰盛的赏赐,更带着在迦摩缕波国,不曾见到的珍稀物件,随着一阵阵马蹄声,离开了这长安城……
编者说:迦摩缕波国使臣,与贞观二十一年出使大唐的原因,正是因为玄奘法师,这是史料所明确记载的。
(本章完)
“外臣不曾想,玄奘法师竟是如此严谨之人,实在是让人佩服,这印度二字,的确翻译的甚为妥当”夏尔马诚恳的对玄奘法师说起。
“外使过奖啦,这都是小僧应该做的事情罢了”玄奘法师颇为有礼的回复到。
待三人见过礼节之后,玄奘法师谈话之间,就将这夏尔马礼让于了茶台旁边。
至此时,这夏尔马才仔细打量起这译经堂。只见这译经堂长十丈,阔三丈;是南北走向,在面东之方向,开有雕花镂空的红木大门三个。
在沿墙的位置,均是安放着金丝楠木做成的书架,书架之上翻译完毕和未曾翻译的各种善本,分门别类,整齐划一的码放着。
十来个端坐在书架之前的青年僧侣,均在仔仔细细的翻译这梵文经典。
每人案头之上均有一个檀木笔架,各种型号之毛笔笔直的悬挂其上。一个简单质朴没有花纹装饰的端砚,安放于笔架一旁。在砚台一侧,一个雕刻着精美纹饰的徽州墨锭,也是让这文房用具颇为雅致。
在这案头之上,除了这文房四宝,更多的则是堆积的如小山一样的书籍与笔记。随着一阵清风抚来,阵阵浓厚的墨香,让这译经堂颇具文雅气息……
而这茶台,正在这译经堂的最北端。在玄奘法师的礼让之下,王玄策在这茶台旁边西向座,夏尔马则是东向座,玄奘法师自己南向坐。落座之后,玄奘法师随即亲斟黑茶,于夏尔马面前的素色茶盏之内。这夏尔马小心的拿起茶盏,轻轻的咂上这么一口,顿时感到口齿生香,回味无穷。
望着这夏尔马对着煮茶器具颇为好奇,于是王玄策就细心的给他解说到:“这正是我唐人,日常饮用之茶,这些乃是寻常所用的煮茶器具。咱们饮用这黑茶,乃产自这秦岭深处,经过揉捻,炒制而成。再加上这文火三煮三沸,不仅生津止渴,还可以提神静气。”
听得王玄策的这番解说之后,夏尔马不仅对大唐的茶文化,有了一点简单的了解,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随着话匣子的打开,只见这玄奘法师彬彬有礼的问到:“贵国大王,请求翻译之经典,至今日已经翻译十之有三,不知贵使前来,可为此事乎?”
“多谢法师对我迦摩缕波国之事,如此的尽心尽力。我此次前来一方面,正是为了此事;另一方面更是为了看望一下法师,在离别之际特向法师辞行”夏尔马谦谦有礼对玄奘法师说道。
原来这夏尔马这些时日,带着众人不仅游历了长安城之名胜景点,更看尽了长安城之一切。虽说这大唐甚是繁华,可是时日一久,也颇有一番不习惯;再加上思乡之切,因此也想离开大唐,返回祖国。
在前来大唐出使之时,拘摩罗王多番叮嘱他,一定要来拜望一下玄奘法师。
夏尔马为了显示其志诚之心,更为了多对大唐有一番了解,以便和法师更为妥当的交流,因此也就将这拜见之事,放在了离去之前的压轴时间。
因为在夏尔马到来之前,虽说也时常打探这译唐入梵的工作,可是丝毫到不到准确的消息,因此也多多少少的存在这质疑。当听闻玄奘法师说起这,翻译工作已经进展了十之有三之时。再看着这些勤勤恳恳一心翻译的青年僧侣,也渐渐心宽了甚多,于是在寒暄的过程中也是连连致谢。
随着谈话的再次深入,这夏尔马就向玄奘法师,诉说到了这些年迦摩缕波国的变化:“自从上次在王城一别法师,虽说咱们之间仅有两面之缘,但甚是思念。这几年,我拘摩罗王在东印度推广佛法不仅成效显著,更颇有建树。至如今,我们东印度之百姓,不仅获得了教化,一心向善;并且罪犯盗匪也比以前的那些年头,少了一半还多。在法师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大王也渐息刀兵很久,百姓也在这安稳的日子之中悠闲度过,整个东印度呈现的清平安乐。换言之,这一切都是法师您的功劳。”
玄奘法师至此时,才在脑海之中勾勒起,曾经与夏尔马在五印度相见之印象:一次正是在无遮大会之上,在拘摩罗王旁边站立的正是此人;另一次则是在曲女城的送别之中,离开印度,返回中土,这夏尔马也在拘摩罗王左右侍候。鉴于他刚才的那番奉承的话语,玄奘则颇为亲切的对其说道:“这不仅是你们大王的恩德所致,更是佛陀之恩赐,小僧仅仅只是抛砖引玉罢了”。
听闻拘摩罗王治理下的迦摩缕波国,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王玄策也不由得想到了曾经治理黄水,以及李世民治理国家之宗旨。
只有把百姓放在第一位,让百姓吃饱穿好,再将这向善的教化得以推广;百姓自然而然的就容易接收,国家自然也就安定了下来。
于是就接着二人的话茬说到:“治国理政,贵在治民,也贵在教化人心,当百姓都明白其中之道理,国家自然也就相安无事,盗贼匪患消无。贵国拘摩罗王看来是获得治国之真谛,真是百姓之福,甚幸,甚幸”。
二人,听闻这点中要害之话语,也都会心一笑,连连称善!
三人又是一番,家长里短的闲谈寒暄,时而得王玄策点头称赞,时而获玄奘法师微微一笑,时而让夏尔马面带笑容连番夸奖。
于是,三人之间的友谊在品茶畅聊之间,不仅更近了一步,也都互生好感。
两日之后的长安城外,五陵原旁;一行四十多人的迦摩缕波国的使团,不仅带着李世民丰盛的赏赐,更带着在迦摩缕波国,不曾见到的珍稀物件,随着一阵阵马蹄声,离开了这长安城……
编者说:迦摩缕波国使臣,与贞观二十一年出使大唐的原因,正是因为玄奘法师,这是史料所明确记载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