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二妞听了安然的话,不由点了点头,道:“是这个理,都是钱多惹的祸啊,以前好好的表姐妹,因为钱的缘故,现在竟然成了这个样子。”
安然笑着点了点头,不过心里却并不这样想。
其实说到底,还是曹春花几人人品不太行,要是人品好的人,不可能见别人家有钱,没给自己置漂亮的衣服首饰,就不高兴的,哪怕这人是自己的姨妈(苏三花是她们的姨妈)都不可能不高兴的,毕竟对方只是她们的姨妈,又不是她们的娘老子,人家愿意置是情分,不愿意是本分,别人给了该感激,不给也不能抱怨啊。
更何况,苏贵妃不给她们置也是没办法的事,当下朝野上下都盯着苏贵妃,让她也不好意思让内务府还给几个姨侄女置衣饰。
当然主要也是因为当时张公公不知道曹春花几人要来,所以没来得及跟苏贵妃说,现在倒是说了,苏贵妃已经用自己的钱在帮她们置了,只是置大量衣饰要花点时间罢了就像高氏给曹春花她们置衣然后也给自己孙女们置了一样,苏贵妃要给几个姨侄女置了衣饰,不可能不给自己家里的人置的,这样一来,因衣服首饰的数量较多,所以暂时还没制好,没送到苏家,倒不是苏贵妃舍不得那点钱,知道姐姐们的女儿也来了,连套衣裳首饰不愿意给。
中午吃过饭,高氏又将孙管家叫了来,向他了解京中情况。
她女儿苏贵妃的情况,她在来京中的路上,已向张公公稍稍打听过,知道她女儿目前相当得宠,可以说宠冠六宫,也是了,要是不宠,也不可能给个妃子娘家封伯爵的,然后有一个皇子,十岁,其他的张公公因不好议论主子,并未多说,她也不好多问,只能到时见了女儿,再问具体情况,毕竟宫中的事,她女儿最清楚,问外人倒是多此一举了。
但京中的事,她就可以问问孙管家了,毕竟外面的事,她女儿住在深宫里,只怕还没孙管家这些常年在京城呆的人知道的多,所以外面的事,问女儿就不如问孙管家了。
孙管家早就等高氏问了,因为当时派他来的李公公康和皇帝和苏贵妃让内监帮苏家找些下人,李公公是康和皇帝跟前的心腹内侍,这事便是他办的跟他提过,让他帮苏家快点熟悉情况,所以这时听她询问,便忙道:“咱们京中人家,是分几大块的,像太爷、老太太家这样有爵位的叫勋贵人家,是一块;皇族那一块,是宗室,他们是一块;还有最大的一块,就是当官的那一块。宗室不能在朝中为官,勋贵人家有的是像太爷府上这样单纯的爵位,也有在朝中当官的。实权多半掌握在当官的,以及部分在朝中出仕有职位的勋贵们手中,宗室那块不掌权,不过他们地位尊贵,也不可小觑。”
“眼下京中勋贵,是太后娘娘的娘家承恩公府较得意;宗室里没什么说头;官员这块较得意的就多了,像是首辅沈家,吏部尚书府顾家,家里子弟尚了陛下最疼爱的长乐公主的王家等,还有一些积年大家族,在京中都是有头有脸权势熏天的。”
高氏听孙管家说了几个人就有点头皮发麻的感觉,本来还觉得自己家挺了不起的呢,结果一听,太后娘家,首辅沈家,吏部尚书顾家,娶了皇帝最疼爱的公主的王家,除了太后娘家据说是跟自己家一样,是新起的,后面几家,都是大家族,不是自己家能比得了的。
不过太后娘家就算是新起的,也比自己家厉害,毕竟苏贵妃靠的是皇帝的宠爱,他们家才得的爵位,而太后,就算不提跟皇帝母子这一层关系了,单她是太后,是宫里地位最高的女人,她娘家就比自己这个宠妃娘家要有底气多了,毕竟他们是亲母子,不像历史上那些不是亲母子的,搞不好做皇帝的还看不惯太后,导致太后娘家没地位,但本朝是亲母子,且关系还不错,那承恩公府比自己家可不是要有底气多了,毕竟亲母子,做皇帝的肯定会对外家不错的;相反,自己家是靠着贵妃的恩典才得的爵位,这宠爱一事,可不是永远不变的,指不定哪天失宠了,自己家就要被打回原形了。
一想到这些,高氏就不由收起了自从家里做了伯爵,升起来的几分骄矜之态,不敢再得瑟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家都有人在朝中做官,都掌着实权,不像他们家,虽然有爵位,但没实权,听孙管家这意思,这种没实权单纯有爵位的勋贵,京中数量颇多,有些没落了比普通人家也好不到哪里去,自己家幸亏有个得宠的苏贵妃才好一点,要不然也不怎么样。
听到这儿,高氏便不由向苏老栓道:“老头子,我看我们家孩子也得读书,这朝中无人,腰杆挺不起来啊。”
苏老栓道:“书是肯定要读的,以前家里穷,没办法,现在有钱了,哪有不读书考功名的道理。大牛他们,不管年纪大小,全都去念,就算年纪大了,也要读点书多识点字,免得人笑话。”
苏二妞几个姑娘还好一点,苏大栓没说让她们读书识字,她们还能在一边看热闹,但苏大牛等人一听说要读书,就苦着脸了,小孩子还好一点,不懂读书有多苦,像苏大牛这样都有二十岁知道读书不好读的人,不免求饶道:“祖父,我就算了吧?我都二十岁了,还读什么书?”
苏老栓脸马上虎了起来,道:“你就更要读了,我都听张公公那会儿说了,朝廷上的爵位,都是嫡长子继承制。以后我的爵位,是你爹继承,你爹之后是你继承,你说,别人家几代之后,都是书香门第了,咱们家到了第三代,你还大字不识,到时出去人家还不要笑咱们家丢脸啊。不光你读,你爹也要读,你两个叔叔不继承爵位就算了,他们想读就读,不想读我就不逼他们了。”
安然笑着点了点头,不过心里却并不这样想。
其实说到底,还是曹春花几人人品不太行,要是人品好的人,不可能见别人家有钱,没给自己置漂亮的衣服首饰,就不高兴的,哪怕这人是自己的姨妈(苏三花是她们的姨妈)都不可能不高兴的,毕竟对方只是她们的姨妈,又不是她们的娘老子,人家愿意置是情分,不愿意是本分,别人给了该感激,不给也不能抱怨啊。
更何况,苏贵妃不给她们置也是没办法的事,当下朝野上下都盯着苏贵妃,让她也不好意思让内务府还给几个姨侄女置衣饰。
当然主要也是因为当时张公公不知道曹春花几人要来,所以没来得及跟苏贵妃说,现在倒是说了,苏贵妃已经用自己的钱在帮她们置了,只是置大量衣饰要花点时间罢了就像高氏给曹春花她们置衣然后也给自己孙女们置了一样,苏贵妃要给几个姨侄女置了衣饰,不可能不给自己家里的人置的,这样一来,因衣服首饰的数量较多,所以暂时还没制好,没送到苏家,倒不是苏贵妃舍不得那点钱,知道姐姐们的女儿也来了,连套衣裳首饰不愿意给。
中午吃过饭,高氏又将孙管家叫了来,向他了解京中情况。
她女儿苏贵妃的情况,她在来京中的路上,已向张公公稍稍打听过,知道她女儿目前相当得宠,可以说宠冠六宫,也是了,要是不宠,也不可能给个妃子娘家封伯爵的,然后有一个皇子,十岁,其他的张公公因不好议论主子,并未多说,她也不好多问,只能到时见了女儿,再问具体情况,毕竟宫中的事,她女儿最清楚,问外人倒是多此一举了。
但京中的事,她就可以问问孙管家了,毕竟外面的事,她女儿住在深宫里,只怕还没孙管家这些常年在京城呆的人知道的多,所以外面的事,问女儿就不如问孙管家了。
孙管家早就等高氏问了,因为当时派他来的李公公康和皇帝和苏贵妃让内监帮苏家找些下人,李公公是康和皇帝跟前的心腹内侍,这事便是他办的跟他提过,让他帮苏家快点熟悉情况,所以这时听她询问,便忙道:“咱们京中人家,是分几大块的,像太爷、老太太家这样有爵位的叫勋贵人家,是一块;皇族那一块,是宗室,他们是一块;还有最大的一块,就是当官的那一块。宗室不能在朝中为官,勋贵人家有的是像太爷府上这样单纯的爵位,也有在朝中当官的。实权多半掌握在当官的,以及部分在朝中出仕有职位的勋贵们手中,宗室那块不掌权,不过他们地位尊贵,也不可小觑。”
“眼下京中勋贵,是太后娘娘的娘家承恩公府较得意;宗室里没什么说头;官员这块较得意的就多了,像是首辅沈家,吏部尚书府顾家,家里子弟尚了陛下最疼爱的长乐公主的王家等,还有一些积年大家族,在京中都是有头有脸权势熏天的。”
高氏听孙管家说了几个人就有点头皮发麻的感觉,本来还觉得自己家挺了不起的呢,结果一听,太后娘家,首辅沈家,吏部尚书顾家,娶了皇帝最疼爱的公主的王家,除了太后娘家据说是跟自己家一样,是新起的,后面几家,都是大家族,不是自己家能比得了的。
不过太后娘家就算是新起的,也比自己家厉害,毕竟苏贵妃靠的是皇帝的宠爱,他们家才得的爵位,而太后,就算不提跟皇帝母子这一层关系了,单她是太后,是宫里地位最高的女人,她娘家就比自己这个宠妃娘家要有底气多了,毕竟他们是亲母子,不像历史上那些不是亲母子的,搞不好做皇帝的还看不惯太后,导致太后娘家没地位,但本朝是亲母子,且关系还不错,那承恩公府比自己家可不是要有底气多了,毕竟亲母子,做皇帝的肯定会对外家不错的;相反,自己家是靠着贵妃的恩典才得的爵位,这宠爱一事,可不是永远不变的,指不定哪天失宠了,自己家就要被打回原形了。
一想到这些,高氏就不由收起了自从家里做了伯爵,升起来的几分骄矜之态,不敢再得瑟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家都有人在朝中做官,都掌着实权,不像他们家,虽然有爵位,但没实权,听孙管家这意思,这种没实权单纯有爵位的勋贵,京中数量颇多,有些没落了比普通人家也好不到哪里去,自己家幸亏有个得宠的苏贵妃才好一点,要不然也不怎么样。
听到这儿,高氏便不由向苏老栓道:“老头子,我看我们家孩子也得读书,这朝中无人,腰杆挺不起来啊。”
苏老栓道:“书是肯定要读的,以前家里穷,没办法,现在有钱了,哪有不读书考功名的道理。大牛他们,不管年纪大小,全都去念,就算年纪大了,也要读点书多识点字,免得人笑话。”
苏二妞几个姑娘还好一点,苏大栓没说让她们读书识字,她们还能在一边看热闹,但苏大牛等人一听说要读书,就苦着脸了,小孩子还好一点,不懂读书有多苦,像苏大牛这样都有二十岁知道读书不好读的人,不免求饶道:“祖父,我就算了吧?我都二十岁了,还读什么书?”
苏老栓脸马上虎了起来,道:“你就更要读了,我都听张公公那会儿说了,朝廷上的爵位,都是嫡长子继承制。以后我的爵位,是你爹继承,你爹之后是你继承,你说,别人家几代之后,都是书香门第了,咱们家到了第三代,你还大字不识,到时出去人家还不要笑咱们家丢脸啊。不光你读,你爹也要读,你两个叔叔不继承爵位就算了,他们想读就读,不想读我就不逼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