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有平灾三策,献于圣人。”
李世民稍稍坐的直了一些,眉眼中也有些许慎重,示意秘书官记录,颔首道:“讲来。”
秦浩郑重一拜,开口道:“草民的第一策,叫做以工代赈,将粮食以工钱代替赈济,不但可以省去来年百姓的劳役,而且还给灾民找了事做,蝗灾起来之前,灾民数量还不算多的时候,草民曾经跟杜令谈过承包洛阳南城墙的事,也算是牛刀小试,只可惜后来蝗灾一起,区区南墙的修缮也养不起这百万灾民。”
李世民点头赞叹道:“这事杜爱卿已经原原本本地写了折子送上,你做的不错,房卿对此事也极其认可,认为以后再有灾荒时可以依此法做事。”
秦浩道:“好处不仅如此,以工代赈形成规模后还有着经济调控的意义在里面,同时我们也可以将要发给灾民的粮食换成粮票,这些粮票在现在这个特殊时期甚至可以行使一部分货币的作用,促进局部的经济发展。”
李二听的有点懵,很多概念是穿越千年的,就算秦浩尽量用唐朝人可以理解的话来表述,也还是深了些,即使以千古一帝的智商也只听了个一知半解。
一般情况下,李二是个不耻下问的皇帝,可偏偏秦浩说这些话的表情特别自然,仿佛在说理所应当之事,再加上他那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年纪,李世民还真有点不好意思请教什么叫局部经济发展。
暗道:没事,大不了让玄龄与他详细商议的时候由玄龄去请教,朕再请教于玄龄也就是了。
秦浩继续道:“臣以为,天灾之祸,首在人心,灾民的心里踏实,这灾也就过的差不多了,而朝廷再怎么做,对百姓而言,没有什么比出去忙一大天,满身大汗地带着一家老小的口粮回家,更能让他们心里踏实的了。”
李二道:“只是。。。。什么样的工程,能容得下百万灾民?这样浩大的工程,又要花费多少国帑?朝廷光是赈粮就已经颇有些捉襟见肘了,若再大兴土木,实在是有些无能为力啊。”
有句话李二没好意思说,国库本来是有点家底的,可惜去年被突厥溜达一趟给带走了。
秦浩笑道:“大兴土木,未必就要花钱,况且有些工程现在不做回头还要分摊到徭役中去,徒增百姓之难。”
李世民这时神色更郑重了,腰板也已经挺得笔直,一个标准的跪坐之姿,道:“具体说来。”
随着李世民坐姿的转换,秦浩也不得不跟着变,人家君王问策都坐这么标准了,总不能这献策之人还坐的松松垮垮的,这可苦了秦浩了。
唐朝时确实是坐着聊天的,可这标准的跪坐真不是一般的难受,屁股要坐在脚跟上,上身却需要垂直,可以参考倭国,这感觉跟跪搓衣板也差不了多少了,对于秦浩这种从没受过这种训练的人来说,简直是受活罪了。
忍着膝盖的剧痛,秦浩浑身难受地说道:“还是有不少的,圣人一生征战沙场从无败绩,去岁却被迫和颉利可汗签订城下之盟,我大唐想来和突厥必有一战,这整军备战,军械乃重中之重,洛阳到长安水利便利,何不将将作监迁往洛阳,以灾民为工,若交给草民来做,只需三万户,便可保每天十万箭矢,也能解了这三万户人家的衣食之难。除箭矢之外,扎甲也可以交给洛阳去做,当然,朝廷得给皮子。”
李二一边听就在一边琢磨,他想对突厥用兵雪耻,这在满朝文武之中已经不算什么秘密了,只是一直以来这备战都是在关中,尤其是匠作之事更是从不出长安,以至于他还真没想过,事还可以这么玩。那些技术含量高的兵器如铠甲,陌刀等自然还是要放在长安,但弓箭啊,扎甲啊,这些完全可以放到洛阳去弄么。
古时候打仗箭矢可是消耗大户,秦浩记得前世看一篇文章说,宋太宗在攻晋阳的时候仅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射出去三百万支箭,秦浩虽不知大唐用箭多少,但想来与突厥的国战,近百万人的厮杀,怎么也得准备几千万吧。
李世民听到这已经有些坐不住了,双手紧紧地握拳,双眼中满是激动的神色。
“另外,草民以为,灾民中也可以适当建设一些民用作坊,几十上百万的劳动力啊,做什么不能赚钱?难道就非得指着朝廷的拨款么?单以丝织为例,朝廷提供生丝,灾民环以丝绸,将本打算赈灾的粮食当工钱发下去,怎么看都是赚钱的买卖,此事可以与门阀进行一些合作,此便是草民要献的策之二也。”
李二揉了揉太阳穴,这一会的功夫,信息量有点大啊,他还真有点换不过来,秦浩因为坐着太累的缘故,着急赶紧说完,言语已经越来越强势,难免失了几分敬意了,偏偏他却一点也没有怪罪的心思,反而有如沐春风之感。
秘书官已经满头是汗了,秦浩说的这些东西李世民也就能理解个八成,他却连五cd理解不了,但也知道这是字字珠玑之言,因为听得不甚了解,因此一个字都不敢改,随着秦浩语速加快,他记的手都快废了,字迹也潦草了许多,可秦浩却没有丝毫顾及他的意思,继续道:
“臣的第二策,在于这世间门阀,这些门阀几百年来已经被惯坏了,每逢天灾之年苦的都是百姓,而赚的都是他们,即使以圣人之英明神武,也不可能突然之间矫枉过正,否则很容易伤了我朝之根基,既然如此,何不变堵为疏,由朝廷引导这些门阀去赚钱,难道除了囤积居奇,贱买土地,逼良为奴,就没有其他赚钱的方法了么?当然不是,这就需要朝廷引导了。”
“怎么能让门阀世家在灾年赚到钱,灾民也跟着得到实惠,甚至朝廷也从中得到好处呢?草民以为,可以从以工代赈开始,这些民生物资,民用作坊,大部分都在这些世家门阀的手里,平日里一到农忙时节家家户户用工荒,如今洛阳城里一百多万的劳动力啊,只不过他们的作坊不在洛阳而已,咱给他们搬过来不就得了么。”
“洛阳城经过隋末之乱,荒废的地方不少,甚至前隋皇宫被您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那么好的地方现在都长草了,多可惜啊,您一支御笔在手,想批给谁就批给谁,将门阀世家们的作坊通通建在那,朝廷好管理,他们也可以形成一个小型的工业集群区,促进经济产出的同时朝廷也好征收加工税,洛阳的水利之便四通八达,傻子才不乐意呢,如此一来这些门阀等于是变相的帮着赈灾,减少朝廷压力,但他们也在洛阳得到了土地建了新作坊,朝廷增加了税收,甚至于那些地皮怎么分,分给谁,是否收钱等等,也大有文章可做,这种批地皮的事如果好好操作一下有的是花头可以玩,多好的机会啊。”
李世民稍稍坐的直了一些,眉眼中也有些许慎重,示意秘书官记录,颔首道:“讲来。”
秦浩郑重一拜,开口道:“草民的第一策,叫做以工代赈,将粮食以工钱代替赈济,不但可以省去来年百姓的劳役,而且还给灾民找了事做,蝗灾起来之前,灾民数量还不算多的时候,草民曾经跟杜令谈过承包洛阳南城墙的事,也算是牛刀小试,只可惜后来蝗灾一起,区区南墙的修缮也养不起这百万灾民。”
李世民点头赞叹道:“这事杜爱卿已经原原本本地写了折子送上,你做的不错,房卿对此事也极其认可,认为以后再有灾荒时可以依此法做事。”
秦浩道:“好处不仅如此,以工代赈形成规模后还有着经济调控的意义在里面,同时我们也可以将要发给灾民的粮食换成粮票,这些粮票在现在这个特殊时期甚至可以行使一部分货币的作用,促进局部的经济发展。”
李二听的有点懵,很多概念是穿越千年的,就算秦浩尽量用唐朝人可以理解的话来表述,也还是深了些,即使以千古一帝的智商也只听了个一知半解。
一般情况下,李二是个不耻下问的皇帝,可偏偏秦浩说这些话的表情特别自然,仿佛在说理所应当之事,再加上他那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年纪,李世民还真有点不好意思请教什么叫局部经济发展。
暗道:没事,大不了让玄龄与他详细商议的时候由玄龄去请教,朕再请教于玄龄也就是了。
秦浩继续道:“臣以为,天灾之祸,首在人心,灾民的心里踏实,这灾也就过的差不多了,而朝廷再怎么做,对百姓而言,没有什么比出去忙一大天,满身大汗地带着一家老小的口粮回家,更能让他们心里踏实的了。”
李二道:“只是。。。。什么样的工程,能容得下百万灾民?这样浩大的工程,又要花费多少国帑?朝廷光是赈粮就已经颇有些捉襟见肘了,若再大兴土木,实在是有些无能为力啊。”
有句话李二没好意思说,国库本来是有点家底的,可惜去年被突厥溜达一趟给带走了。
秦浩笑道:“大兴土木,未必就要花钱,况且有些工程现在不做回头还要分摊到徭役中去,徒增百姓之难。”
李世民这时神色更郑重了,腰板也已经挺得笔直,一个标准的跪坐之姿,道:“具体说来。”
随着李世民坐姿的转换,秦浩也不得不跟着变,人家君王问策都坐这么标准了,总不能这献策之人还坐的松松垮垮的,这可苦了秦浩了。
唐朝时确实是坐着聊天的,可这标准的跪坐真不是一般的难受,屁股要坐在脚跟上,上身却需要垂直,可以参考倭国,这感觉跟跪搓衣板也差不了多少了,对于秦浩这种从没受过这种训练的人来说,简直是受活罪了。
忍着膝盖的剧痛,秦浩浑身难受地说道:“还是有不少的,圣人一生征战沙场从无败绩,去岁却被迫和颉利可汗签订城下之盟,我大唐想来和突厥必有一战,这整军备战,军械乃重中之重,洛阳到长安水利便利,何不将将作监迁往洛阳,以灾民为工,若交给草民来做,只需三万户,便可保每天十万箭矢,也能解了这三万户人家的衣食之难。除箭矢之外,扎甲也可以交给洛阳去做,当然,朝廷得给皮子。”
李二一边听就在一边琢磨,他想对突厥用兵雪耻,这在满朝文武之中已经不算什么秘密了,只是一直以来这备战都是在关中,尤其是匠作之事更是从不出长安,以至于他还真没想过,事还可以这么玩。那些技术含量高的兵器如铠甲,陌刀等自然还是要放在长安,但弓箭啊,扎甲啊,这些完全可以放到洛阳去弄么。
古时候打仗箭矢可是消耗大户,秦浩记得前世看一篇文章说,宋太宗在攻晋阳的时候仅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射出去三百万支箭,秦浩虽不知大唐用箭多少,但想来与突厥的国战,近百万人的厮杀,怎么也得准备几千万吧。
李世民听到这已经有些坐不住了,双手紧紧地握拳,双眼中满是激动的神色。
“另外,草民以为,灾民中也可以适当建设一些民用作坊,几十上百万的劳动力啊,做什么不能赚钱?难道就非得指着朝廷的拨款么?单以丝织为例,朝廷提供生丝,灾民环以丝绸,将本打算赈灾的粮食当工钱发下去,怎么看都是赚钱的买卖,此事可以与门阀进行一些合作,此便是草民要献的策之二也。”
李二揉了揉太阳穴,这一会的功夫,信息量有点大啊,他还真有点换不过来,秦浩因为坐着太累的缘故,着急赶紧说完,言语已经越来越强势,难免失了几分敬意了,偏偏他却一点也没有怪罪的心思,反而有如沐春风之感。
秘书官已经满头是汗了,秦浩说的这些东西李世民也就能理解个八成,他却连五cd理解不了,但也知道这是字字珠玑之言,因为听得不甚了解,因此一个字都不敢改,随着秦浩语速加快,他记的手都快废了,字迹也潦草了许多,可秦浩却没有丝毫顾及他的意思,继续道:
“臣的第二策,在于这世间门阀,这些门阀几百年来已经被惯坏了,每逢天灾之年苦的都是百姓,而赚的都是他们,即使以圣人之英明神武,也不可能突然之间矫枉过正,否则很容易伤了我朝之根基,既然如此,何不变堵为疏,由朝廷引导这些门阀去赚钱,难道除了囤积居奇,贱买土地,逼良为奴,就没有其他赚钱的方法了么?当然不是,这就需要朝廷引导了。”
“怎么能让门阀世家在灾年赚到钱,灾民也跟着得到实惠,甚至朝廷也从中得到好处呢?草民以为,可以从以工代赈开始,这些民生物资,民用作坊,大部分都在这些世家门阀的手里,平日里一到农忙时节家家户户用工荒,如今洛阳城里一百多万的劳动力啊,只不过他们的作坊不在洛阳而已,咱给他们搬过来不就得了么。”
“洛阳城经过隋末之乱,荒废的地方不少,甚至前隋皇宫被您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那么好的地方现在都长草了,多可惜啊,您一支御笔在手,想批给谁就批给谁,将门阀世家们的作坊通通建在那,朝廷好管理,他们也可以形成一个小型的工业集群区,促进经济产出的同时朝廷也好征收加工税,洛阳的水利之便四通八达,傻子才不乐意呢,如此一来这些门阀等于是变相的帮着赈灾,减少朝廷压力,但他们也在洛阳得到了土地建了新作坊,朝廷增加了税收,甚至于那些地皮怎么分,分给谁,是否收钱等等,也大有文章可做,这种批地皮的事如果好好操作一下有的是花头可以玩,多好的机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