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慈宁宫内静悄悄的,一来李太后有午睡的习惯,二来这几天她心情不好,众都人走路都蹑手蹑脚,生恐触了霉头惹她生气,就连朱翊钧来了也没例外,问话时音量也是尽量压低:“娘娘还睡着么?”
夏荷小声说道:“正睡着,昨晚娘娘天快亮时才睡着……”
“哦,那朕就不进去了,回头母后醒过来,告诉她,朕过来给她请安来着也就是……”
“是皇帝来了吗?进来吧。”朱翊钧的话还没说完,暖阁内就传出李彩凤慵懒的声音。
天气越来越来越热,不过屋子四角都摆着铜盆,里边盛着冰块儿,虽大半都化了,却仍旧丝丝的冒着寒气,一进屋,朱翊钧浑身的汗顿时消了大半,笑道:“这鬼天气,还是屋子里舒服……夏荷不是说您昨晚没睡好么,怎么不多睡会儿?”
“这丫头就是嘴快……不睡了,再睡晚上又该睡不着了……有子诚的信儿了吗?”
朱翊钧神色一黯,摇了摇头。
“哀家也就纳了闷儿了,那么多人找他,就算他钻进地洞,也该有点线索吧?这都几天了,一个大活人,莫非还能凭空消失不成?”
朱翊钧十分理解李太后此刻的心情,自己这个母后表面上性情严明,其实骨子里还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当初为了帮父皇继承帝位,自然是无所不用其极,事后,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命李纨打掉胎儿,最终导致李纨丧命,也属于无奈之举,她却耿耿于怀,如此宠信张佑,更多的怕还是愧疚之心作祟。
“母后别着急,子诚吉人天相,肯定会平安归来的。”朱翊钧劝说李太后道,虽然这样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连他自己也产生了怀疑,却仍旧说的信誓旦旦。
“你就别安慰哀家了,刚才哀家还梦见子诚回来了呢,梦都是反的,这么多天了,早就该有消息了……都是命啊,这孩子的命,可真苦啊!”
说到这里,李太后不知怎么触动了伤情,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内忽然蒙上了一层水雾。
朱翊钧隐隐有些吃味,不过,这样的心情一闪而逝,他忍不住想起那晚自己做的梦来,想到也许再也见不到张佑,也不禁悲从中来,心脏好像被一双无形的大手狠狠攥了一把。
张佑啊张佑,你小子太可恶了,害得朕和母后如此伤心,你最好别回来,等回来了,看朕怎么收拾你!
胡思乱想着,朱翊钧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强笑了笑说道:“好了母后,咱俩别提他了,还是说点别的吧,南京副守备孙义病危,怕是不中用了,派谁去接替他的位置,孩儿想跟您商量一下。”
南京是朱元璋立国之后建都之所,其后,朱棣迁都北京,地位却仍旧十分重要,被称为“留都”或者南直隶,除了没有皇帝之外,内廷外廷,全按北京设置,设守备一名,由公侯伯勋贵充之,总理上下事宜。到仁宗时,外加司礼监一名太监作为副守备,行监军之责,张佑他们说的守备太监,指的其实就是这个职位。
事实上,守备太监作为天子亲派,代表的往往是皇帝的意旨,所以,名为佐贰,实际上的权力,往往还在正守备之上,被称为“三千里外天子近臣。”
至于如今南京的正守备,乃是新建伯王承勋,他后来曾总督漕运近二十年,乃是明朝最后一位漕运总兵。
当然,这并不是他青史留名的主要原因,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有一个名留史册的爷爷——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心学创始人,首任大明新建伯王阳明。
扯远了。
“孙义是老人儿了,嘉靖爷时就入了宫,平日里老实本分,从不胡作非为……时间过的可真快啊!哀家印象中,他还是那个见人先笑的半大老头呢,转眼间他就……百年之后,要厚葬,不能寒了底下人的心。”
“儿臣知道,母后菩萨心肠,若是那孙义听到您这番话,九泉之下肯定也会十分开心的。”原本就是扯开话题的事,所以虽然李太后啰嗦了一大堆,朱翊钧却并无半分不耐。
李太后摆了摆手:“皇帝心中可有什么人选么?”
“内宫监掌印田义儿臣觉得还成,他兼着司礼监文书房管事的差事,论资历也够了……”
“田义啊?办事倒也还算稳妥!不过,慈庆宫陈娘娘前晌过来找哀家待着,也提到了孙义的继任问题……”
“她怎么说?”
“听她那意思,是想让张诚过去……老张宏当年伺候过陈姐姐,情分不比旁人,张诚是张宏名下最得用的,她肯替他说话,肯定是老张宏找她说项。”
“张诚倒也可以,不过,他是坤宁宫的管事牌子,深受皇后宠信,这要是派到南京,皇后愿意么?”
“你不知道,前两天皇后找哀家来着,想提她宫里一个叫陈矩的当管事牌子,哀家问她是不是张诚不合意,她虽没承认,哀家却觉得她心里肯定藏着什么……本来你国事繁忙,这些后宫的琐事哀家也不想说来烦你,不过话赶话的说到这儿了。皇后那儿估计没问题,陈姐姐难得张一次嘴,哀家觉得你应该考虑考虑他的意见。”
朱翊钧点了点头:“儿臣醒得了!”说着有些轻蔑的笑了笑:“都说这留都守备是肥差,果然不假,撞木钟的可真不少,田义就不说了,张诚想去,大伴那儿也想让张大受去,就连十王府的孙德秀都拐弯抹角的托永宁跟儿臣提了提……”
“水至清则无鱼,皇帝也别太反感,那些宦官们都是刑余之人,平日里除了伺候人,最大的爱好也就是搂点银子,好为将来挣个棺材本儿,只要别太过分,你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母后说的这些儿臣也清楚,比起那些外臣们,儿臣其实更信任他们……还是子诚分析的有道理,宦官的权利来自帝王,只要想收回,随时都能收回,所以他们得拼命讨好,忠心不二。那些外臣们不同,好多人其实并不关心国家的命运,他们更乐意青史留名,更关注自己的利益,在他们心里,反正换个皇帝,他们照样当他们的臣子……”
朱翊钧突然沉默了下来,李太后愣了愣,长长的叹了口气。
不提不提,到底话题还是又扯回到了张佑的身上。
夏荷小声说道:“正睡着,昨晚娘娘天快亮时才睡着……”
“哦,那朕就不进去了,回头母后醒过来,告诉她,朕过来给她请安来着也就是……”
“是皇帝来了吗?进来吧。”朱翊钧的话还没说完,暖阁内就传出李彩凤慵懒的声音。
天气越来越来越热,不过屋子四角都摆着铜盆,里边盛着冰块儿,虽大半都化了,却仍旧丝丝的冒着寒气,一进屋,朱翊钧浑身的汗顿时消了大半,笑道:“这鬼天气,还是屋子里舒服……夏荷不是说您昨晚没睡好么,怎么不多睡会儿?”
“这丫头就是嘴快……不睡了,再睡晚上又该睡不着了……有子诚的信儿了吗?”
朱翊钧神色一黯,摇了摇头。
“哀家也就纳了闷儿了,那么多人找他,就算他钻进地洞,也该有点线索吧?这都几天了,一个大活人,莫非还能凭空消失不成?”
朱翊钧十分理解李太后此刻的心情,自己这个母后表面上性情严明,其实骨子里还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当初为了帮父皇继承帝位,自然是无所不用其极,事后,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命李纨打掉胎儿,最终导致李纨丧命,也属于无奈之举,她却耿耿于怀,如此宠信张佑,更多的怕还是愧疚之心作祟。
“母后别着急,子诚吉人天相,肯定会平安归来的。”朱翊钧劝说李太后道,虽然这样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连他自己也产生了怀疑,却仍旧说的信誓旦旦。
“你就别安慰哀家了,刚才哀家还梦见子诚回来了呢,梦都是反的,这么多天了,早就该有消息了……都是命啊,这孩子的命,可真苦啊!”
说到这里,李太后不知怎么触动了伤情,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内忽然蒙上了一层水雾。
朱翊钧隐隐有些吃味,不过,这样的心情一闪而逝,他忍不住想起那晚自己做的梦来,想到也许再也见不到张佑,也不禁悲从中来,心脏好像被一双无形的大手狠狠攥了一把。
张佑啊张佑,你小子太可恶了,害得朕和母后如此伤心,你最好别回来,等回来了,看朕怎么收拾你!
胡思乱想着,朱翊钧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强笑了笑说道:“好了母后,咱俩别提他了,还是说点别的吧,南京副守备孙义病危,怕是不中用了,派谁去接替他的位置,孩儿想跟您商量一下。”
南京是朱元璋立国之后建都之所,其后,朱棣迁都北京,地位却仍旧十分重要,被称为“留都”或者南直隶,除了没有皇帝之外,内廷外廷,全按北京设置,设守备一名,由公侯伯勋贵充之,总理上下事宜。到仁宗时,外加司礼监一名太监作为副守备,行监军之责,张佑他们说的守备太监,指的其实就是这个职位。
事实上,守备太监作为天子亲派,代表的往往是皇帝的意旨,所以,名为佐贰,实际上的权力,往往还在正守备之上,被称为“三千里外天子近臣。”
至于如今南京的正守备,乃是新建伯王承勋,他后来曾总督漕运近二十年,乃是明朝最后一位漕运总兵。
当然,这并不是他青史留名的主要原因,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有一个名留史册的爷爷——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心学创始人,首任大明新建伯王阳明。
扯远了。
“孙义是老人儿了,嘉靖爷时就入了宫,平日里老实本分,从不胡作非为……时间过的可真快啊!哀家印象中,他还是那个见人先笑的半大老头呢,转眼间他就……百年之后,要厚葬,不能寒了底下人的心。”
“儿臣知道,母后菩萨心肠,若是那孙义听到您这番话,九泉之下肯定也会十分开心的。”原本就是扯开话题的事,所以虽然李太后啰嗦了一大堆,朱翊钧却并无半分不耐。
李太后摆了摆手:“皇帝心中可有什么人选么?”
“内宫监掌印田义儿臣觉得还成,他兼着司礼监文书房管事的差事,论资历也够了……”
“田义啊?办事倒也还算稳妥!不过,慈庆宫陈娘娘前晌过来找哀家待着,也提到了孙义的继任问题……”
“她怎么说?”
“听她那意思,是想让张诚过去……老张宏当年伺候过陈姐姐,情分不比旁人,张诚是张宏名下最得用的,她肯替他说话,肯定是老张宏找她说项。”
“张诚倒也可以,不过,他是坤宁宫的管事牌子,深受皇后宠信,这要是派到南京,皇后愿意么?”
“你不知道,前两天皇后找哀家来着,想提她宫里一个叫陈矩的当管事牌子,哀家问她是不是张诚不合意,她虽没承认,哀家却觉得她心里肯定藏着什么……本来你国事繁忙,这些后宫的琐事哀家也不想说来烦你,不过话赶话的说到这儿了。皇后那儿估计没问题,陈姐姐难得张一次嘴,哀家觉得你应该考虑考虑他的意见。”
朱翊钧点了点头:“儿臣醒得了!”说着有些轻蔑的笑了笑:“都说这留都守备是肥差,果然不假,撞木钟的可真不少,田义就不说了,张诚想去,大伴那儿也想让张大受去,就连十王府的孙德秀都拐弯抹角的托永宁跟儿臣提了提……”
“水至清则无鱼,皇帝也别太反感,那些宦官们都是刑余之人,平日里除了伺候人,最大的爱好也就是搂点银子,好为将来挣个棺材本儿,只要别太过分,你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母后说的这些儿臣也清楚,比起那些外臣们,儿臣其实更信任他们……还是子诚分析的有道理,宦官的权利来自帝王,只要想收回,随时都能收回,所以他们得拼命讨好,忠心不二。那些外臣们不同,好多人其实并不关心国家的命运,他们更乐意青史留名,更关注自己的利益,在他们心里,反正换个皇帝,他们照样当他们的臣子……”
朱翊钧突然沉默了下来,李太后愣了愣,长长的叹了口气。
不提不提,到底话题还是又扯回到了张佑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