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大事不好了,顺义王薨了,顺义王夫人把持朝政,将辛爱黄台吉和苏米亚全都囚禁了起来,您可一定要救救他们啊。”
朱翊钧穿着便装,莫日根又没见过他,是以不知他的身份,进院儿之后,径直冲向张佑,话还没有说完,众人已然色变。
“我的人刚刚从归化城回来,只说顺义王身体不适,怎么这么快就薨了?”张常氏道,张家家大业大,涉及各行各业,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归化城也在其中。
张佑则马上想起了历史的记载,好像是万历十年春,顺义王薨逝,如今已近七月,晚了几个月。
当然,这并不是最重要的,自从他穿越以来,好多事情都受到了影响,推迟几个月死亡十分正常。重要的问题是,这段时间他一直忙着处理江南的事情,竟然把这一岔儿丢在了脑后,事到临头,居然没有一点儿准备。
“顺义王是五月十九薨的,顺义王夫人严密封锁了消息,对外宣称病重,国事由其全权代理,黄台吉和苏米亚便是那个时候被骗回库库河屯(呼和浩特)的,我们五月二十七到达,结果进城的第二天就被软禁了起来,直到十天之前,我才终于找了个机会偷溜出来……大人,您可一定要救救公主殿下啊。”
“钟金夫人一向效忠大明,顺义王薨逝,这么大的消息,按照朕对她的了解,应该早早就派人禀报给朕知晓了,怎么会封锁消息呢?”
朱翊钧不解的问道,莫日根这才知道眼前这位略胖些的青年竟是当今大明天子,不敢怠慢,急忙下跪行礼。
张佑其实也在疑惑这个问题,待朱翊钧吩咐莫日根平身之后,说道:“陛下说的没错儿,据家父所说,钟金夫人识大体顾大局,心向王化,当初蒙汉议和,她在其中是出了大力的。如今顺义王薨逝,她应该迅速上禀朝廷,重立顺义王才是,封锁消息又是为的哪般?”
《明史》记载,俺答汗去世之后,三娘子立即将这一消息呈文告知明朝政府,并上贡白马9匹,镀金撒袋各1幅、弓1张、箭15支,以表示继续忠顺。明朝政府也立即派遣使者携带厚礼前来祭吊俺答汗,三娘子当时以主人的身份答谢明朝使者。
对此,张佑记的十分清楚,这才对于莫日根所说的封锁消息之事索然难解。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好像是在挑选王位继承人之事上产生了矛盾,按理说,辛爱黄台吉是顺义王长子,顺义王薨逝,王位理应由他继承。但是苏米亚是大明陛下御口亲封的公主,所以有一部分人也支持她继承王位。而钟金夫人的意思,应该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不他失礼继承王位。”
听莫日根这么一说,张佑豁然开朗,说道:“这就对了,人都是有私心的嘛,钟金夫人辅佐俺答汗这么多年,功勋卓著,如今俺答去世,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也在情理之中。”至于《明史》记载,那本就是后清所著,并非绝对客观,真要研究明朝历史,顶多也就有个参考作用而已,做不得数的。
朱翊钧在旁边点了点头:“如此说来,苏米亚和辛爱黄台吉暂时就没有什么危险了,毕竟那是朕亲自封的公主,借钟金夫人个胆子也不敢伤害于她。”
“是啊,怎么也要顾忌着陛下您的面子的……行了莫日根,你肯定累坏了,先回府上休息,我和陛下商量一下。”张佑先附和了朱翊钧一句,接着对莫日根说道。
莫日根点点头,自回张府——他曾在张府住过,熟悉的很,倒也不用别人领着。
听张佑要和朱翊钧商议大事,张常氏母女也告退而去,郭造卿当先带路,引着二人回了自己的办公室,又是让座又是沏茶倒水的,忙乎完后也要退下,朱翊钧道:“算了郭大人,你曾是戚元敬最器重的幕僚,见识必定不凡,一道议议吧。”
“谢陛下。”郭造卿道谢过后,这才拉椅子斜签着坐到了下手,他是张佑名义上的先生,和张佑之间从不客气,当着天子的面儿,却绝对不敢造次。
“有什么好谢的,咱们就是随口议议,又不是什么正式场合,用不着如此多礼……先说说你的看法吧,顺义王突然薨逝,朝廷该如何应对方佳?”一边说着,朱翊钧一边端起茶杯轻啜了一口,视线扫视着郭造卿,颇有些考究的意思。
张佑鼓励的看了郭造卿一眼,心说先生怀才多年,一直没有展现的机会,今天难得陛下赏脸,可得好好把握啊。
接收到张佑的视线,郭造卿微微额首,深呼吸一口气,略沉吟了片刻,这才缓缓开口:“既然陛下不嫌弃微臣位卑言轻,那微臣就说说微臣的看法。蒙汉和议之后,边境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无论是对于鞑靼,还是对于咱们大明,都是一件足以名垂史册的大事。从这一点来说,顺义王是有功于社稷的,如今既然薨逝,微臣以为,为了表达朝廷的重视,应该派遣使臣赶赴归化城祭吊,此为其一……”
朱翊钧微微额首:“说的有理,其二呢?”
“其二么,便是接任顺义王的人选,这关系着今后双方的关系能否长久维系,须当慎之又慎。微臣以为,最起码应该遵循三个原则,第一,继任者一定要心向大明。第二,最好是一个比较好控制的人。第三,若是能够挑起他们内部的争斗就更好了。”
张佑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郭先生言之有理,尤其是这最后一条,只要能够挑起他们内部矛盾,那他们就没有心思起反心了,从这个原则上来说,微臣建议,朝廷最好不要马上就决定顺义王的人选,等到他们争的头破血流疲惫不堪的时候,再推举实力最弱的那个接任顺义王。”
“你们师徒俩跟朕想到一处去了,朕也觉得这是个削弱他们实力的好机会。当然了,这事儿回头还得跟内阁的那些辅臣们再议议,顺便把出使的使臣定下来。”
朱翊钧穿着便装,莫日根又没见过他,是以不知他的身份,进院儿之后,径直冲向张佑,话还没有说完,众人已然色变。
“我的人刚刚从归化城回来,只说顺义王身体不适,怎么这么快就薨了?”张常氏道,张家家大业大,涉及各行各业,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归化城也在其中。
张佑则马上想起了历史的记载,好像是万历十年春,顺义王薨逝,如今已近七月,晚了几个月。
当然,这并不是最重要的,自从他穿越以来,好多事情都受到了影响,推迟几个月死亡十分正常。重要的问题是,这段时间他一直忙着处理江南的事情,竟然把这一岔儿丢在了脑后,事到临头,居然没有一点儿准备。
“顺义王是五月十九薨的,顺义王夫人严密封锁了消息,对外宣称病重,国事由其全权代理,黄台吉和苏米亚便是那个时候被骗回库库河屯(呼和浩特)的,我们五月二十七到达,结果进城的第二天就被软禁了起来,直到十天之前,我才终于找了个机会偷溜出来……大人,您可一定要救救公主殿下啊。”
“钟金夫人一向效忠大明,顺义王薨逝,这么大的消息,按照朕对她的了解,应该早早就派人禀报给朕知晓了,怎么会封锁消息呢?”
朱翊钧不解的问道,莫日根这才知道眼前这位略胖些的青年竟是当今大明天子,不敢怠慢,急忙下跪行礼。
张佑其实也在疑惑这个问题,待朱翊钧吩咐莫日根平身之后,说道:“陛下说的没错儿,据家父所说,钟金夫人识大体顾大局,心向王化,当初蒙汉议和,她在其中是出了大力的。如今顺义王薨逝,她应该迅速上禀朝廷,重立顺义王才是,封锁消息又是为的哪般?”
《明史》记载,俺答汗去世之后,三娘子立即将这一消息呈文告知明朝政府,并上贡白马9匹,镀金撒袋各1幅、弓1张、箭15支,以表示继续忠顺。明朝政府也立即派遣使者携带厚礼前来祭吊俺答汗,三娘子当时以主人的身份答谢明朝使者。
对此,张佑记的十分清楚,这才对于莫日根所说的封锁消息之事索然难解。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好像是在挑选王位继承人之事上产生了矛盾,按理说,辛爱黄台吉是顺义王长子,顺义王薨逝,王位理应由他继承。但是苏米亚是大明陛下御口亲封的公主,所以有一部分人也支持她继承王位。而钟金夫人的意思,应该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不他失礼继承王位。”
听莫日根这么一说,张佑豁然开朗,说道:“这就对了,人都是有私心的嘛,钟金夫人辅佐俺答汗这么多年,功勋卓著,如今俺答去世,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也在情理之中。”至于《明史》记载,那本就是后清所著,并非绝对客观,真要研究明朝历史,顶多也就有个参考作用而已,做不得数的。
朱翊钧在旁边点了点头:“如此说来,苏米亚和辛爱黄台吉暂时就没有什么危险了,毕竟那是朕亲自封的公主,借钟金夫人个胆子也不敢伤害于她。”
“是啊,怎么也要顾忌着陛下您的面子的……行了莫日根,你肯定累坏了,先回府上休息,我和陛下商量一下。”张佑先附和了朱翊钧一句,接着对莫日根说道。
莫日根点点头,自回张府——他曾在张府住过,熟悉的很,倒也不用别人领着。
听张佑要和朱翊钧商议大事,张常氏母女也告退而去,郭造卿当先带路,引着二人回了自己的办公室,又是让座又是沏茶倒水的,忙乎完后也要退下,朱翊钧道:“算了郭大人,你曾是戚元敬最器重的幕僚,见识必定不凡,一道议议吧。”
“谢陛下。”郭造卿道谢过后,这才拉椅子斜签着坐到了下手,他是张佑名义上的先生,和张佑之间从不客气,当着天子的面儿,却绝对不敢造次。
“有什么好谢的,咱们就是随口议议,又不是什么正式场合,用不着如此多礼……先说说你的看法吧,顺义王突然薨逝,朝廷该如何应对方佳?”一边说着,朱翊钧一边端起茶杯轻啜了一口,视线扫视着郭造卿,颇有些考究的意思。
张佑鼓励的看了郭造卿一眼,心说先生怀才多年,一直没有展现的机会,今天难得陛下赏脸,可得好好把握啊。
接收到张佑的视线,郭造卿微微额首,深呼吸一口气,略沉吟了片刻,这才缓缓开口:“既然陛下不嫌弃微臣位卑言轻,那微臣就说说微臣的看法。蒙汉和议之后,边境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无论是对于鞑靼,还是对于咱们大明,都是一件足以名垂史册的大事。从这一点来说,顺义王是有功于社稷的,如今既然薨逝,微臣以为,为了表达朝廷的重视,应该派遣使臣赶赴归化城祭吊,此为其一……”
朱翊钧微微额首:“说的有理,其二呢?”
“其二么,便是接任顺义王的人选,这关系着今后双方的关系能否长久维系,须当慎之又慎。微臣以为,最起码应该遵循三个原则,第一,继任者一定要心向大明。第二,最好是一个比较好控制的人。第三,若是能够挑起他们内部的争斗就更好了。”
张佑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郭先生言之有理,尤其是这最后一条,只要能够挑起他们内部矛盾,那他们就没有心思起反心了,从这个原则上来说,微臣建议,朝廷最好不要马上就决定顺义王的人选,等到他们争的头破血流疲惫不堪的时候,再推举实力最弱的那个接任顺义王。”
“你们师徒俩跟朕想到一处去了,朕也觉得这是个削弱他们实力的好机会。当然了,这事儿回头还得跟内阁的那些辅臣们再议议,顺便把出使的使臣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