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三年六月二十三,壬申。【西元111年8月6日】
清晨。一轮红日刚刚从海平面上跳出,海风徐徐,凉爽宜人,正是夏日一天里最舒适的时刻。
别过送行的队伍,赵瑜踩着跳板,大步上了座船。两个亲兵各捧着一个盒子,跟在赵瑜身后,颤颤巍巍的走上跳板。
“小心一点!”赵武在下面叫着。
赵瑜回头对着船下,“没关系!不过是两个脑袋罢了!”
的确,仅仅是两个脑袋——撒了盐,抹了石灰,装在木盒子里干瘪发黑的两个脑袋。他们脖子以下的部分,十天前被丢进了宁海镇旁的木兰溪,现在应该已在海里被啃噬得一干二净。郑九最后的两个儿子,现在就只剩下盒子里的这点东西。
上船后,不待吩咐,两个亲兵小心翼翼的把盒子捧进了舱内,回衢山后,祭奠赵橹等人的仪式上,他们还有出场的机。
座船的船长早已在甲板上候着,见赵瑜上船,便上前相询:“大当家,时候差不多了,可是要开船?”
赵瑜问道:“疍民都安顿好了吗?”
“已在底舱安排住下了,都顺服得紧,没一个添麻烦的。”
赵瑜点点头,道了声好。半个月时间没有白花,千余家疍民都在劝说下放弃了自家的船屋,跟着上了船。这也多亏了赵瑜派去给伤疗伤的郎中医术了得,救活了不少人,使得赵瑜在疍民中有了些声望,收服起来才这么容易。
衢山的医疗水平,尤其是外科,在这个时代应该是首屈一指的。一方面得益于赵瑜在衢山推广的医疗卫生观念和来自后世的一些粗浅的医常识,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岛上从不缺少的奴工尸首。汉人讲究入土为安,亵渎尸体,不论从道德和法律讲,都是重罪。但奴工的尸体就没那么多忌讳。每个月,都有几十具尸体衢山岛上的百多名郎中解剖研究,几年下来,人体解剖的研究资料,至少堆满了半间屋子,而郎中们的外科医术,也自然随之大涨。
虽然一开始,解剖尸体的工作是在赵瑜的逼迫下进行,但习惯成自然,切开过几十具尸首后,所有人都已麻木了,而飞涨的医术,更给了他们继续解剖的动力。以现在衢山的外科医疗水准,只要不是伤到要害,失血不多,一般都能救得回来。在湄屿之战中受伤的疍民不少,按这时代的标准,不少人已是没救了。但衢山的郎中,妙手回春,却救回了许多,最后仅仅只有寥寥数人伤重不治,疍民对此无不感恩戴德,赵瑜只派人稍加劝诱,皆纷纷同意加入衢山。
湄屿岛上的疍民有千余户,接近衢山户口的两成,他们的加入,对衢山紧缺的人力资源是极大的补充,而且,福建、广南两路,疍民户口近十万,都是潜在的招揽对象。只要能招募到其中的三分之一,至少在正式起兵前,不用再担心人手不够的问题。
赵瑜正思虑间,船身一震,渐渐移动了起来。他扶着船帮,向下挥手致意。码头上,人人行礼欢送,有总管湄屿事务的赵武,有执掌湄屿防卫的陆贾,当然,还有新任湄屿副总管朱聪。
看见朱聪,赵瑜忍不住要赞叹,这家伙实在太能屈能伸了。当他和陆贾带着郑九二子的首级回到湄屿,发现八百海盗都去了衢山时,朱聪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抗议争吵,而是很干脆的把仅余的三十名手下也交了上来。如此有决断,赵瑜也自叹不如。这种人如能用得好,日后未必不是一个助力。
赵瑜座船慢慢移出港中,紧随其后,还有五条海船依次前行。千多户疍民把六条船塞得满满,留在湄屿岛上的,就只剩下两百步兵,十条千料衢山战船——那些福建海盗的旧船和疍民的船屋都不能算作战力,以及七百名水手。他们大半是昨日刚从衢山抵达湄屿,赵瑜能留给赵武也就这么多人了。而赵武,就要凭这九百人去迎接将要到来的战事。
不过,赵瑜对此没有丝毫担忧。福建各州水军数年前全军覆没后,实力始终未复——有郑九拼命剿寇,福建沿海各州对重组水军并没有多少动力;而海商们对郑家覆亡只拍手称快,绝不出头相助,因此,那些对湄屿垂涎三尺的官吏和势力,能动用的就只有郑九留下的旧部。
郑九曾经号称部众三千,但除去作为骨干的一千郑家子弟,剩下的都是外系的杂兵。装备、训练不要说跟衢山比,就是同郑家的子弟兵比起来也差得甚远。而且湄屿岛上现在正在组装四架刚从衢山拆散了运来的石砲,用来防卫敌军登岛,再适合不过。同时赵武还有十艘战船,七百精兵,凭这实力,肯定能给那些一门心思接下郑家营生的白痴们一个惊喜。
五日后。政和三年六月二十八,没有大张旗鼓,北上的船队悄悄的驶进船坊港,阔别近月,赵瑜终于回到衢山岛。先去祠堂祭奠了父兄,再把安置疍民的工作交待,到了晚间,当赵瑜坐下来喘口气,赵琦陪在他身边,兄弟两个聊着天的时候,赵却来了。
一进门,赵劈头就道:“二郎,我们快没钱了!”
“没钱?!”赵瑜累了一天,头脑昏昏,一时没反应过来。
“不但没钱,连粮也快没了!”赵补充道。
赵瑜用双手拍拍脸,清醒了一下,问道:“粮食的事我知道,连海盗带疍民突然多了几千人,再加上运去湄屿的,粮库的确要见底了。但钱是怎么回事?一个月前不还有三万多贯吗?”
“就算现在也还有两万八千贯!”赵道:“但要保证粮库充裕,至少要外购万石粮食。现在两浙路上,斗米百二十钱,而一斗麦也要七十钱,像我们这样大批购买,价格肯定还要涨,至少要花上一万贯!而剩下的一万八千贯,要支撑到年底收账,根本不够!而且船行现在没了营收;郑家偷袭上岛的消息传出去后,港口也冷清了许多;而……”
他看了眼赵琦,接着道:“而琉球遭了兵,甘蔗地今年是没指望了,糖坊只能停工;其他杂用作坊的收入可以忽略不计;今年下半年,岛上就只剩船坊有收入。按二郎你的说法,今年的收支赤字定了!”
赵瑜皱眉:“那这些日子,你们有没有过什么对策?”
赵琦从旁插嘴道:“只能开源节流!”
“废话!”赵瑜心情不好,张口骂道:“我问的是具体对策,说什么空话!”
赵琦被骂得一缩头,呐呐不敢言,赵从旁解围道:“节流有些难办,岛上的支出都是省之又省,军中兵饷,劳工薪资都没法儿扣减,疍民和海盗的新建屋舍也是一笔支出,虽然多用奴工可以省些人工,但材料费却减不下去。倒是开源,的确有些办法!”
赵瑜问:“是湄屿吗?”来去,也只有这个地方了。
赵点头:“正是湄屿。”
赵瑜一摆手:“郑家收买路钱的方案,可以不用。我可不把海商们都得罪了。日后用到他们的地方很多,不能因一点眼前之利,把他们变成敌人。”
“当然不是!”赵摇头,递上一份公,说道:“俺同船行的一些老帐房商议过了,要在短期内增加营收,只有在湄屿开回易私港。”
“开回易私港?”赵瑜接过公,只翻看了几页,便放下问道:“泉州南面的围头澳【注1】,是最大的回易私港,不解决他们,开了港也没人来。你有什么办法?”
赵摇头笑道:“不用我们动手。围头澳这几年被郑家控制,在郑家的搜刮下已经破败不成样子。而现在郑家一倒,剩下的势力必然大打出手,争夺控制权。这么一来,围头澳又要乱上半年。只要湄屿开港的消息传出去,那些走私海商必然蜂拥而至,三月之内,就能有两千到两千五百贯营收,到明年,每月五千贯不成问题。”
赵瑜考虑了一下:“既然这样,你挑两个人去湄屿,帮武兄弟把管私港的工作担起来。三个月后,我要看到现钱。”
赵应了,看赵瑜有些困顿,便起身告辞。走到门边,突然回头道:“对了,二郎。还有件事。”
“什么事?”
“陈先生罢课了!”
注1:围头澳:位处泉州港南,对面即是金门。在宋时,是福建最大的走私港。
ps:本卷马上就要结束了,下一卷起,本书视角就不再局限于东海一地。南洋、台湾、日本、高丽、还有女真、契丹,当然,不漏掉大宋本土,这些地方都陆续成为主角施展才华的舞台。积累了数年,也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了。诸位兄弟若觉得还看得过去,还望多投几张推荐票,以作为俺写书的动力啊!
清晨。一轮红日刚刚从海平面上跳出,海风徐徐,凉爽宜人,正是夏日一天里最舒适的时刻。
别过送行的队伍,赵瑜踩着跳板,大步上了座船。两个亲兵各捧着一个盒子,跟在赵瑜身后,颤颤巍巍的走上跳板。
“小心一点!”赵武在下面叫着。
赵瑜回头对着船下,“没关系!不过是两个脑袋罢了!”
的确,仅仅是两个脑袋——撒了盐,抹了石灰,装在木盒子里干瘪发黑的两个脑袋。他们脖子以下的部分,十天前被丢进了宁海镇旁的木兰溪,现在应该已在海里被啃噬得一干二净。郑九最后的两个儿子,现在就只剩下盒子里的这点东西。
上船后,不待吩咐,两个亲兵小心翼翼的把盒子捧进了舱内,回衢山后,祭奠赵橹等人的仪式上,他们还有出场的机。
座船的船长早已在甲板上候着,见赵瑜上船,便上前相询:“大当家,时候差不多了,可是要开船?”
赵瑜问道:“疍民都安顿好了吗?”
“已在底舱安排住下了,都顺服得紧,没一个添麻烦的。”
赵瑜点点头,道了声好。半个月时间没有白花,千余家疍民都在劝说下放弃了自家的船屋,跟着上了船。这也多亏了赵瑜派去给伤疗伤的郎中医术了得,救活了不少人,使得赵瑜在疍民中有了些声望,收服起来才这么容易。
衢山的医疗水平,尤其是外科,在这个时代应该是首屈一指的。一方面得益于赵瑜在衢山推广的医疗卫生观念和来自后世的一些粗浅的医常识,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岛上从不缺少的奴工尸首。汉人讲究入土为安,亵渎尸体,不论从道德和法律讲,都是重罪。但奴工的尸体就没那么多忌讳。每个月,都有几十具尸体衢山岛上的百多名郎中解剖研究,几年下来,人体解剖的研究资料,至少堆满了半间屋子,而郎中们的外科医术,也自然随之大涨。
虽然一开始,解剖尸体的工作是在赵瑜的逼迫下进行,但习惯成自然,切开过几十具尸首后,所有人都已麻木了,而飞涨的医术,更给了他们继续解剖的动力。以现在衢山的外科医疗水准,只要不是伤到要害,失血不多,一般都能救得回来。在湄屿之战中受伤的疍民不少,按这时代的标准,不少人已是没救了。但衢山的郎中,妙手回春,却救回了许多,最后仅仅只有寥寥数人伤重不治,疍民对此无不感恩戴德,赵瑜只派人稍加劝诱,皆纷纷同意加入衢山。
湄屿岛上的疍民有千余户,接近衢山户口的两成,他们的加入,对衢山紧缺的人力资源是极大的补充,而且,福建、广南两路,疍民户口近十万,都是潜在的招揽对象。只要能招募到其中的三分之一,至少在正式起兵前,不用再担心人手不够的问题。
赵瑜正思虑间,船身一震,渐渐移动了起来。他扶着船帮,向下挥手致意。码头上,人人行礼欢送,有总管湄屿事务的赵武,有执掌湄屿防卫的陆贾,当然,还有新任湄屿副总管朱聪。
看见朱聪,赵瑜忍不住要赞叹,这家伙实在太能屈能伸了。当他和陆贾带着郑九二子的首级回到湄屿,发现八百海盗都去了衢山时,朱聪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抗议争吵,而是很干脆的把仅余的三十名手下也交了上来。如此有决断,赵瑜也自叹不如。这种人如能用得好,日后未必不是一个助力。
赵瑜座船慢慢移出港中,紧随其后,还有五条海船依次前行。千多户疍民把六条船塞得满满,留在湄屿岛上的,就只剩下两百步兵,十条千料衢山战船——那些福建海盗的旧船和疍民的船屋都不能算作战力,以及七百名水手。他们大半是昨日刚从衢山抵达湄屿,赵瑜能留给赵武也就这么多人了。而赵武,就要凭这九百人去迎接将要到来的战事。
不过,赵瑜对此没有丝毫担忧。福建各州水军数年前全军覆没后,实力始终未复——有郑九拼命剿寇,福建沿海各州对重组水军并没有多少动力;而海商们对郑家覆亡只拍手称快,绝不出头相助,因此,那些对湄屿垂涎三尺的官吏和势力,能动用的就只有郑九留下的旧部。
郑九曾经号称部众三千,但除去作为骨干的一千郑家子弟,剩下的都是外系的杂兵。装备、训练不要说跟衢山比,就是同郑家的子弟兵比起来也差得甚远。而且湄屿岛上现在正在组装四架刚从衢山拆散了运来的石砲,用来防卫敌军登岛,再适合不过。同时赵武还有十艘战船,七百精兵,凭这实力,肯定能给那些一门心思接下郑家营生的白痴们一个惊喜。
五日后。政和三年六月二十八,没有大张旗鼓,北上的船队悄悄的驶进船坊港,阔别近月,赵瑜终于回到衢山岛。先去祠堂祭奠了父兄,再把安置疍民的工作交待,到了晚间,当赵瑜坐下来喘口气,赵琦陪在他身边,兄弟两个聊着天的时候,赵却来了。
一进门,赵劈头就道:“二郎,我们快没钱了!”
“没钱?!”赵瑜累了一天,头脑昏昏,一时没反应过来。
“不但没钱,连粮也快没了!”赵补充道。
赵瑜用双手拍拍脸,清醒了一下,问道:“粮食的事我知道,连海盗带疍民突然多了几千人,再加上运去湄屿的,粮库的确要见底了。但钱是怎么回事?一个月前不还有三万多贯吗?”
“就算现在也还有两万八千贯!”赵道:“但要保证粮库充裕,至少要外购万石粮食。现在两浙路上,斗米百二十钱,而一斗麦也要七十钱,像我们这样大批购买,价格肯定还要涨,至少要花上一万贯!而剩下的一万八千贯,要支撑到年底收账,根本不够!而且船行现在没了营收;郑家偷袭上岛的消息传出去后,港口也冷清了许多;而……”
他看了眼赵琦,接着道:“而琉球遭了兵,甘蔗地今年是没指望了,糖坊只能停工;其他杂用作坊的收入可以忽略不计;今年下半年,岛上就只剩船坊有收入。按二郎你的说法,今年的收支赤字定了!”
赵瑜皱眉:“那这些日子,你们有没有过什么对策?”
赵琦从旁插嘴道:“只能开源节流!”
“废话!”赵瑜心情不好,张口骂道:“我问的是具体对策,说什么空话!”
赵琦被骂得一缩头,呐呐不敢言,赵从旁解围道:“节流有些难办,岛上的支出都是省之又省,军中兵饷,劳工薪资都没法儿扣减,疍民和海盗的新建屋舍也是一笔支出,虽然多用奴工可以省些人工,但材料费却减不下去。倒是开源,的确有些办法!”
赵瑜问:“是湄屿吗?”来去,也只有这个地方了。
赵点头:“正是湄屿。”
赵瑜一摆手:“郑家收买路钱的方案,可以不用。我可不把海商们都得罪了。日后用到他们的地方很多,不能因一点眼前之利,把他们变成敌人。”
“当然不是!”赵摇头,递上一份公,说道:“俺同船行的一些老帐房商议过了,要在短期内增加营收,只有在湄屿开回易私港。”
“开回易私港?”赵瑜接过公,只翻看了几页,便放下问道:“泉州南面的围头澳【注1】,是最大的回易私港,不解决他们,开了港也没人来。你有什么办法?”
赵摇头笑道:“不用我们动手。围头澳这几年被郑家控制,在郑家的搜刮下已经破败不成样子。而现在郑家一倒,剩下的势力必然大打出手,争夺控制权。这么一来,围头澳又要乱上半年。只要湄屿开港的消息传出去,那些走私海商必然蜂拥而至,三月之内,就能有两千到两千五百贯营收,到明年,每月五千贯不成问题。”
赵瑜考虑了一下:“既然这样,你挑两个人去湄屿,帮武兄弟把管私港的工作担起来。三个月后,我要看到现钱。”
赵应了,看赵瑜有些困顿,便起身告辞。走到门边,突然回头道:“对了,二郎。还有件事。”
“什么事?”
“陈先生罢课了!”
注1:围头澳:位处泉州港南,对面即是金门。在宋时,是福建最大的走私港。
ps:本卷马上就要结束了,下一卷起,本书视角就不再局限于东海一地。南洋、台湾、日本、高丽、还有女真、契丹,当然,不漏掉大宋本土,这些地方都陆续成为主角施展才华的舞台。积累了数年,也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了。诸位兄弟若觉得还看得过去,还望多投几张推荐票,以作为俺写书的动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