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六年十二月初一,庚申。@@@西元1117年1月5日
升龙府。
唐时的安南都护府驻地、现今的交趾王都。这座矗立于富良江畔的南天都,自唐武德四年西元621年立城以来,历经多方之手,名号改换不定。从始建时的紫城,到唐末的罗城,又在五代南汉守将吴昌岌自立后改名为大罗。
直至李朝太祖李公蕴代越黎朝立国,以大罗宅天地区域之中,得龙盘虎踞之势,遂将交趾王都由华闾迁至此处。迁都之始,李公蕴率众宿于城下江边,有黄龙现于御舟注1,以其祥瑞,故改大罗为升龙府,迄今已有一百零七年。
自李朝在此建都,百年以来,历经太祖公蕴、太宗佛玛、圣宗日尊三朝,国势蒸蒸日上,南攻占城、西压真腊,北拒大宋,乃是南天第一强国。尤其是在日后庙号仁宗注2的李乾德即位,击退了北朝名将郭逵、赵所率领的三十万大军之后,终于与宋国定下和约。升龙府自此不被战火,已达四十年之久。
不过这半个月来,升龙府四周又重新响起了军号战鼓之声。一支支军队从外州受命赶来,一座座军营在城外拔地而起。千里江山厉兵秣马,数万大军枕戈待旦。
“大战将起啊!”看着两队额头上刺着天子兵三个字的玉阶军步履匆匆的在前面交汇而过,内常侍注牟俞都坐在凉轿之上,忍不住摇头叹道。
他刚刚探视过城外的诸军军营。除了沿边各州寨,交趾辖下诸州府寨洞的兵马都已陆续赶到。五万大军、八百战象,已是交趾在保证北方防线的安全下,所能调集的最大兵力。而牟俞都的任务,就是代表李乾德对这些兵马进行点验和犒赏。
载着牟常侍地凉轿在宫城前停了下来。牟俞都下了轿,直趋侧门。向监门官出示了自己的金鱼符——交趾官吏本无鱼符,但自从向大宋进贡白象之后,看到大宋官吏都配有鱼符为信。便有样样,也颁下了鱼符鱼袋,不过为了维护自尊心,交趾官所佩戴的鱼符都比大宋地要大上数倍,配在腰间如同挎了个包裹——牟俞都乃朝中重臣,监门官当然熟识,随便把鱼符看了两眼。便躬身放其入宫。
入宫之后,牟俞都在一个早已在宫门内守候半日的宦官引领下,绕过紫宸殿,前往交趾君臣日常议事的守光殿。在殿外通传了姓名。等殿中传来回应,他低头趋步入殿,依礼赞拜:“臣,牟俞都顿首再拜。今奉旨犒赏诸军已毕,特来缴旨!”
行礼毕,他直起腰,却依然俯首低头。眼皮下垂,只用眼角余光一扫殿中左右。守光殿中,以辅国太傅李崇福、内武卫黎伯玉为首等交趾国武重臣。都在一旁侍立。
“牟卿免礼平身。”
牟俞都再拜谢过。方起身抬头。正前方。一个须眉花白地老家伙上着黄衫、下穿紫裙。盘膝高坐在一张软塌上。此人看起来老态毕露。说话也有气无力。但双眼中偶尔透出地精芒却犀利如刀。正是享国四十载地交趾国主——自号明王地李乾德。
李乾德这个李朝仁宗与大宋地仁宗有些相像。一是在位时间甚长。都在四十年以上。第二。就是他们都没有儿子。赵祯认了命。最后收养了一个。但李乾德到现在为止。却依然在努力。就在去年。已近六旬地他一口气又纳了三个皇后——交趾嫔妃皆称皇后——和三十六个宫人。日夜操劳。但一年过来。却仍是屁都没出一个。不过李乾德虽是子嗣艰难。但治武功。在交趾历代诸王中却算得上是出色。
他年事已高。又困于房事。精力早已不及。饶是如此。今日却仍是强打精神。一直等着牟俞都地回报。待其起身。李乾德问道:“牟卿。城外诸军如何?”
牟俞都躬身答道:“臣奉旨犒赏城外诸营。将校士卒无不叩谢天恩。高呼万岁!五万将士。兵甲俱全。八百战象。驯服听命。各营众将也愿为王前趋。皆曰只待圣旨一下。便去征伐占城。”
听得回报。李乾德面现喜色。赞道:“牟卿办事确是稳妥!甚好。甚好!”
这时一人闪出班来,众人看去,正是执掌枢密的金吾太尉、内武卫黎伯玉。他躬身奏到:“陛下御宇四十余年,声威达于四海,王命到处,无人敢稍加拖延。敕令发出不及一月,五万大军就已齐至王京。军心如此,正是出兵之机。大王……士气可用啊!”
得黎伯玉领头,其余大臣齐声附和:“大王,士气可用啊!”
唯有臣之首的辅国太傅李崇福挺立不动,他前日出巡北方的苏、茂二州,没能参加早前廷议,直到见了李乾德召集诸军的敕令,才知道征伐占城一事。他急着往回赶。但到了升龙府,却早已迟了一步。不过,虽然没能阻止李乾德召兵,但发兵之事,他是一定要阻止的。
待诸臣回班,李崇福上前奏道:“大王,军国重事岂是儿戏,怎能因猜测妄起刀兵。占城一向恭顺,仅是近年因细故起了龃龉,当厚加赉赏,安抚其心,化解旧怨。如此,天下幸甚,万民幸甚。”
黎伯玉立刻反驳:“太傅此言谬矣!占城向为我国心腹之患,只是自知难敌我国,方才佯作恭顺。但这两年,占城军力日渐强盛,其心愈发不恭。贡赋已绝,我安南入其国的商队又多遭杀戮。子曰:以德报德,以直抱怨。占城以刀兵向我,我自当以刀兵回敬,此正合圣人之义。”
“什么商队!”李崇福骂道:“根本就是烧杀抢掠的捕奴……”他话音突地一顿,连忙闭口。交趾捕奴队的总后台,可是坐在上面的那位。他这么说,是在打李乾德地脸!
李崇福偷眼上望,只见李乾德端坐榻上。面色如常。但多年君臣,李崇福还是看出,他的主君已经很不高兴了。
李崇福是科举出身。熟读经义,也有点读书人的脾气。但为官以来,从不正面与李乾德放对,若非如此,他哪这么顺顺当当地能当上一国宰相,交趾国王可没有大宋皇帝那么能容人。
他换了个口气,斟酌着词句。用着不刺激李乾德神经地说法:“我国与占城已相安无事数十年,近日之争,全起于东海。东海贼寇,包藏祸心,奸诈无比。先从我处以丝绸瓷器换购奴隶,又拿着军械卖给占城,两边做着买卖,却让我安南与占城结下的仇怨越发深重。若不是占城有人来投,那东海商队的首领又酒后失言,还不知要给瞒上多久。不过既然现在已经知道这都是东海地阴谋。那何必再顺其心,与占城再起纷争?那岂不是让东海贼酋笑我国中无人吗?”
黎伯玉驳道:“若能平占城、拒东海,又何惧其笑?占城、东海皆我国心腹之患。若拖延坐守。待二贼合力一处,必然生乱。东海虽然兵力微薄,但精于兵甲,就算是商队水手所用弓弩甲胄,亦远过我国。现我已识破其阴谋,其必以重弩铁甲襄助占城。先发制人。后发者制于人,难道太傅等到占城蛮子身着铁甲,手持重弩来攻吗?”
李崇福还再说,李乾德却出言打断:“箭在弦上,不可不发!此事朕计议已定,太傅勿再多言!太尉,且说说这一仗该如何打罢!”
李崇福脸色铁青的退回班中,黎伯玉得意地瞥了他一眼,奏道:“五万大军往攻占城。正如巨石压卵。兵至即可得胜。只要粮草转运无碍,此战必胜无疑。不过兵贵神速。若拖延日久,待北朝惊觉,出兵相助占城,于我便有些麻烦。且东海、真腊,一在东,一在西,皆是虎视眈眈,不可不防。不过,只要我军尽速攻下占城,让三方措手不及,就算他们有助占城之意,也只能徒唤奈何!”
李乾德微微点头,似是满意,他问道:“此战事关国运,五万大军又是我国大半兵力。掌兵之人必得选取一兵法老成、且忠心耿耿之将。太尉心中可有人选?”
黎伯玉踌躇着,掌举国之军,伐不臣之国,立盖世之功,此等留名青史之事,他当然自己做。不过若是自己选自己,必被他人攻讦,但他也不举荐他人,只能把皮球踢还李乾德:“此事事关重大,岂是我等臣子可以妄言。主帅究竟选谁,还请大王示下!”
李乾德看向殿中诸臣。那些自问有资格担当主帅的,都目光灼灼,一脸渴求。但李乾德却没在其中发现一个合意的,默然良久,他叹道:“要是越国公还在就好了!”
众臣面面相觑。李乾德口里的越国公,正是当年率军北攻宋国,又在富良江畔逼和了三十万宋军的交趾名将李常杰。正是这个人,让交趾彻底摆脱被灭国的阴影。因其功高盖世,实在找不到更高地官爵,最后甚至把他封做天子义弟。只可惜他在十一年前就已去世,若是他还活着,此战的主帅之位必然轮不到他人来争。不过既然其人已死,再他也是无益。只是李乾德这么说,看起来应是对他们这些臣子并不满意。
那该选谁?众人交换着眼色。包含深意地眼神,如电波般在殿中穿梭。
这时,牟俞都出班:“大王,臣有一言奏上!”
“牟卿请讲!”
“当年圣宗皇帝也曾伐占城,何不仿其故事?”
李乾德闻言,猛然坐直,当年他父皇可是自己带兵地。他厉声道:“难道要朕亲征?!”
“正是!”
注1:翻看《大越史记》,每当李朝越王即位,又或是年节庆典,大约每隔三五年,这条黄龙就出场一次,如同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上必然演奏的《蓝色多瑙河》那样,黄龙显圣可以算是越李朝固定上演地保留曲目了。
注2:越李朝历代国王的庙号十分有趣。先是太祖、太宗,然后是圣宗,仁宗。继仁宗李乾德之后,有神宗阳焕。而神宗之后,则是英宗天祚,接下来就是高宗龙翰。基本上是大宋诸帝庙号的盗版,完全是照抄。毕竟没有化啊……呵呵
注:交趾的内常侍与中国不同,并不是宦官,而是朝中重臣。这一点,倒与南汉相映成趣,对比鲜明。
升龙府。
唐时的安南都护府驻地、现今的交趾王都。这座矗立于富良江畔的南天都,自唐武德四年西元621年立城以来,历经多方之手,名号改换不定。从始建时的紫城,到唐末的罗城,又在五代南汉守将吴昌岌自立后改名为大罗。
直至李朝太祖李公蕴代越黎朝立国,以大罗宅天地区域之中,得龙盘虎踞之势,遂将交趾王都由华闾迁至此处。迁都之始,李公蕴率众宿于城下江边,有黄龙现于御舟注1,以其祥瑞,故改大罗为升龙府,迄今已有一百零七年。
自李朝在此建都,百年以来,历经太祖公蕴、太宗佛玛、圣宗日尊三朝,国势蒸蒸日上,南攻占城、西压真腊,北拒大宋,乃是南天第一强国。尤其是在日后庙号仁宗注2的李乾德即位,击退了北朝名将郭逵、赵所率领的三十万大军之后,终于与宋国定下和约。升龙府自此不被战火,已达四十年之久。
不过这半个月来,升龙府四周又重新响起了军号战鼓之声。一支支军队从外州受命赶来,一座座军营在城外拔地而起。千里江山厉兵秣马,数万大军枕戈待旦。
“大战将起啊!”看着两队额头上刺着天子兵三个字的玉阶军步履匆匆的在前面交汇而过,内常侍注牟俞都坐在凉轿之上,忍不住摇头叹道。
他刚刚探视过城外的诸军军营。除了沿边各州寨,交趾辖下诸州府寨洞的兵马都已陆续赶到。五万大军、八百战象,已是交趾在保证北方防线的安全下,所能调集的最大兵力。而牟俞都的任务,就是代表李乾德对这些兵马进行点验和犒赏。
载着牟常侍地凉轿在宫城前停了下来。牟俞都下了轿,直趋侧门。向监门官出示了自己的金鱼符——交趾官吏本无鱼符,但自从向大宋进贡白象之后,看到大宋官吏都配有鱼符为信。便有样样,也颁下了鱼符鱼袋,不过为了维护自尊心,交趾官所佩戴的鱼符都比大宋地要大上数倍,配在腰间如同挎了个包裹——牟俞都乃朝中重臣,监门官当然熟识,随便把鱼符看了两眼。便躬身放其入宫。
入宫之后,牟俞都在一个早已在宫门内守候半日的宦官引领下,绕过紫宸殿,前往交趾君臣日常议事的守光殿。在殿外通传了姓名。等殿中传来回应,他低头趋步入殿,依礼赞拜:“臣,牟俞都顿首再拜。今奉旨犒赏诸军已毕,特来缴旨!”
行礼毕,他直起腰,却依然俯首低头。眼皮下垂,只用眼角余光一扫殿中左右。守光殿中,以辅国太傅李崇福、内武卫黎伯玉为首等交趾国武重臣。都在一旁侍立。
“牟卿免礼平身。”
牟俞都再拜谢过。方起身抬头。正前方。一个须眉花白地老家伙上着黄衫、下穿紫裙。盘膝高坐在一张软塌上。此人看起来老态毕露。说话也有气无力。但双眼中偶尔透出地精芒却犀利如刀。正是享国四十载地交趾国主——自号明王地李乾德。
李乾德这个李朝仁宗与大宋地仁宗有些相像。一是在位时间甚长。都在四十年以上。第二。就是他们都没有儿子。赵祯认了命。最后收养了一个。但李乾德到现在为止。却依然在努力。就在去年。已近六旬地他一口气又纳了三个皇后——交趾嫔妃皆称皇后——和三十六个宫人。日夜操劳。但一年过来。却仍是屁都没出一个。不过李乾德虽是子嗣艰难。但治武功。在交趾历代诸王中却算得上是出色。
他年事已高。又困于房事。精力早已不及。饶是如此。今日却仍是强打精神。一直等着牟俞都地回报。待其起身。李乾德问道:“牟卿。城外诸军如何?”
牟俞都躬身答道:“臣奉旨犒赏城外诸营。将校士卒无不叩谢天恩。高呼万岁!五万将士。兵甲俱全。八百战象。驯服听命。各营众将也愿为王前趋。皆曰只待圣旨一下。便去征伐占城。”
听得回报。李乾德面现喜色。赞道:“牟卿办事确是稳妥!甚好。甚好!”
这时一人闪出班来,众人看去,正是执掌枢密的金吾太尉、内武卫黎伯玉。他躬身奏到:“陛下御宇四十余年,声威达于四海,王命到处,无人敢稍加拖延。敕令发出不及一月,五万大军就已齐至王京。军心如此,正是出兵之机。大王……士气可用啊!”
得黎伯玉领头,其余大臣齐声附和:“大王,士气可用啊!”
唯有臣之首的辅国太傅李崇福挺立不动,他前日出巡北方的苏、茂二州,没能参加早前廷议,直到见了李乾德召集诸军的敕令,才知道征伐占城一事。他急着往回赶。但到了升龙府,却早已迟了一步。不过,虽然没能阻止李乾德召兵,但发兵之事,他是一定要阻止的。
待诸臣回班,李崇福上前奏道:“大王,军国重事岂是儿戏,怎能因猜测妄起刀兵。占城一向恭顺,仅是近年因细故起了龃龉,当厚加赉赏,安抚其心,化解旧怨。如此,天下幸甚,万民幸甚。”
黎伯玉立刻反驳:“太傅此言谬矣!占城向为我国心腹之患,只是自知难敌我国,方才佯作恭顺。但这两年,占城军力日渐强盛,其心愈发不恭。贡赋已绝,我安南入其国的商队又多遭杀戮。子曰:以德报德,以直抱怨。占城以刀兵向我,我自当以刀兵回敬,此正合圣人之义。”
“什么商队!”李崇福骂道:“根本就是烧杀抢掠的捕奴……”他话音突地一顿,连忙闭口。交趾捕奴队的总后台,可是坐在上面的那位。他这么说,是在打李乾德地脸!
李崇福偷眼上望,只见李乾德端坐榻上。面色如常。但多年君臣,李崇福还是看出,他的主君已经很不高兴了。
李崇福是科举出身。熟读经义,也有点读书人的脾气。但为官以来,从不正面与李乾德放对,若非如此,他哪这么顺顺当当地能当上一国宰相,交趾国王可没有大宋皇帝那么能容人。
他换了个口气,斟酌着词句。用着不刺激李乾德神经地说法:“我国与占城已相安无事数十年,近日之争,全起于东海。东海贼寇,包藏祸心,奸诈无比。先从我处以丝绸瓷器换购奴隶,又拿着军械卖给占城,两边做着买卖,却让我安南与占城结下的仇怨越发深重。若不是占城有人来投,那东海商队的首领又酒后失言,还不知要给瞒上多久。不过既然现在已经知道这都是东海地阴谋。那何必再顺其心,与占城再起纷争?那岂不是让东海贼酋笑我国中无人吗?”
黎伯玉驳道:“若能平占城、拒东海,又何惧其笑?占城、东海皆我国心腹之患。若拖延坐守。待二贼合力一处,必然生乱。东海虽然兵力微薄,但精于兵甲,就算是商队水手所用弓弩甲胄,亦远过我国。现我已识破其阴谋,其必以重弩铁甲襄助占城。先发制人。后发者制于人,难道太傅等到占城蛮子身着铁甲,手持重弩来攻吗?”
李崇福还再说,李乾德却出言打断:“箭在弦上,不可不发!此事朕计议已定,太傅勿再多言!太尉,且说说这一仗该如何打罢!”
李崇福脸色铁青的退回班中,黎伯玉得意地瞥了他一眼,奏道:“五万大军往攻占城。正如巨石压卵。兵至即可得胜。只要粮草转运无碍,此战必胜无疑。不过兵贵神速。若拖延日久,待北朝惊觉,出兵相助占城,于我便有些麻烦。且东海、真腊,一在东,一在西,皆是虎视眈眈,不可不防。不过,只要我军尽速攻下占城,让三方措手不及,就算他们有助占城之意,也只能徒唤奈何!”
李乾德微微点头,似是满意,他问道:“此战事关国运,五万大军又是我国大半兵力。掌兵之人必得选取一兵法老成、且忠心耿耿之将。太尉心中可有人选?”
黎伯玉踌躇着,掌举国之军,伐不臣之国,立盖世之功,此等留名青史之事,他当然自己做。不过若是自己选自己,必被他人攻讦,但他也不举荐他人,只能把皮球踢还李乾德:“此事事关重大,岂是我等臣子可以妄言。主帅究竟选谁,还请大王示下!”
李乾德看向殿中诸臣。那些自问有资格担当主帅的,都目光灼灼,一脸渴求。但李乾德却没在其中发现一个合意的,默然良久,他叹道:“要是越国公还在就好了!”
众臣面面相觑。李乾德口里的越国公,正是当年率军北攻宋国,又在富良江畔逼和了三十万宋军的交趾名将李常杰。正是这个人,让交趾彻底摆脱被灭国的阴影。因其功高盖世,实在找不到更高地官爵,最后甚至把他封做天子义弟。只可惜他在十一年前就已去世,若是他还活着,此战的主帅之位必然轮不到他人来争。不过既然其人已死,再他也是无益。只是李乾德这么说,看起来应是对他们这些臣子并不满意。
那该选谁?众人交换着眼色。包含深意地眼神,如电波般在殿中穿梭。
这时,牟俞都出班:“大王,臣有一言奏上!”
“牟卿请讲!”
“当年圣宗皇帝也曾伐占城,何不仿其故事?”
李乾德闻言,猛然坐直,当年他父皇可是自己带兵地。他厉声道:“难道要朕亲征?!”
“正是!”
注1:翻看《大越史记》,每当李朝越王即位,又或是年节庆典,大约每隔三五年,这条黄龙就出场一次,如同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上必然演奏的《蓝色多瑙河》那样,黄龙显圣可以算是越李朝固定上演地保留曲目了。
注2:越李朝历代国王的庙号十分有趣。先是太祖、太宗,然后是圣宗,仁宗。继仁宗李乾德之后,有神宗阳焕。而神宗之后,则是英宗天祚,接下来就是高宗龙翰。基本上是大宋诸帝庙号的盗版,完全是照抄。毕竟没有化啊……呵呵
注:交趾的内常侍与中国不同,并不是宦官,而是朝中重臣。这一点,倒与南汉相映成趣,对比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