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菜齐全,客栈自然可以开门营业了。
不过陈景的开门营业有些奇怪,或者说令人很不爽。
他要福来客栈贴出告示,重新开张那天,谁能喝两碗酒不醉者,客栈里的饭菜随便他吃,开张第一天,凡点了套四宝、汴京烤鸭的顾客,每人赠送两个灌汤包。
当陈景把这些要求跟花十三娘说完后,花十三娘顿时就瞪大了眼睛:“你这不是要我赔钱嘛,灌汤包也不便宜,要两文钱一个呢,谁要是两碗酒不醉,这里的东西随便他吃,我赔的更多。”
说完,花十三娘摇摇头:“不行,我绝不会这样做的。”
陈景似乎早料到花十三娘会拒绝,因此浅笑道:“十三娘是个聪明人,你这福来客栈没有名气,就算有好的饭菜又能怎样?无论是喝酒还是赠送灌汤包,皆不过是为了给你的福来客栈聚拢人气罢了,人气来了,钱财还不是滚滚而来?”
讲道理,花十三娘是讲不过陈景的,陈景一番话把花十三娘说的除了点头只能点头。
于是,这天中午,福来客栈重新开张。
因为有喝两碗酒不醉进饭店随便吃以及赠送灌汤包的这些情况,福来客栈门外很快聚集了一群百姓。
百姓聚集在一起的时候,福来客栈外的墙上贴着客栈的菜单,以及挑战者要喝酒的酒名:七两酒。
菜单上的很多菜大家都没有听说过,因此有不少百姓站在客栈前面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这灌汤包是什么,好吃吗?”
“这套四宝又是什么?好奇怪的名字,好吃吗?”
“汴京烤鸭我知道是什么,但是……好吃吗?”
大家对福来客栈的菜名很感兴趣,几乎遇到一个不知道的都会问好吃吗?
而就在大家这样议论纷纷的时候,三子跑出来将陈景说的那些情况又高声说了一遍,他这么说完,立马有人高喊:“真的喝两碗七两酒就能进里面随便吃?”
“这个当然,我们福来客栈向来童叟无欺,又怎么可能欺骗诸位?更何况,我们这福来客栈在梧桐镇可是给当今大宋天子做过饭菜的,能欺骗诸位吗?”
众百姓一听福来客栈在梧桐镇给赵佶做过饭菜,顿时就提起了兴趣。
“好,既然如此,那我就先来两碗七两酒开开胃。”在三子的话说完后,一名彪形大汉就从人群中站了出来。
三子望了他一眼,而后点点头:“上酒。”
两碗七两酒给那大汉端了来,大汉毫不在意,端起一碗便一饮而尽,可他这么刚喝完,突然就感觉整个喉咙都烧了起来,而且脸颊通红,腹内翻滚,脑袋昏沉,连方向都有点不辨。
众人见这七两酒这般霸道,顿时惊讶不已。
“这酒怎么这么厉害?”
“谁说不是呢。”
众人这边议论着,有人已是进了客栈点饭菜吃饭,一时间整个福来客栈热闹非凡。
后面厨房忙个不停,一直忙到这天黄昏,客人才终于散尽。
客人离开之后,花十三娘算了一笔账,她发现今天虽然送出去了不少灌汤包,但最终还是赚了不少的。
更为重要的是,今天之后,福来客栈的灌汤包,套四宝等饭菜要在京城出名了。
------------------------------------------------
整个京城都在传福来客栈的美食。
清荷书院,这天大早,绿衣从外面急匆匆的跑进了慕容蝶的庭院。
“小姐,小姐,京城最出名的包子,奴婢给你买来了。”
绿衣一边喊一边把一屉包子给慕容蝶端了来,慕容蝶拿起包子吃了一口,感觉满嘴生香。
“果真好吃,大清早的去排队也是值了。”说着,慕容蝶就又拿起了一个包子要吃,而这个时候,绿衣突然说道:“小姐,这福来客栈您知道是谁开的吗?”
“谁开的啊?”
“就那个跟陈公子一块回京城的那个花十三娘开的,而且……而且据传言这灌汤包还是陈公子提供的秘方……”
手里的包子咬了个口,汤汁没有吸,流了一手,慕容蝶愣了一下:“陈景给提供的秘方?”
她太震惊了,陈景一个读书人,也许他很有智谋能治国,可这饭菜的秘方他怎么也有?
绿衣点点头:“别人是这么说的,而且应该不会假,小姐您是不知道,那福来客栈刚开业的时候生意很差,后来陈公子给他们酿了七两酒,又给他们提供了很多饭菜秘方,他们的生意这才好起来的。”
慕容蝶还是有点不太相信,她跟陈景是一起长大的,陈景如果会做饭,她一定知道。
这事她觉得有古怪。
“今天陈景回来书院吗?”将灌汤包放下后,慕容蝶望着绿衣问道。
绿衣算了算日子,道:“今天陈公子要去上早朝,下了早朝应该会来吧,而且老爷说书院招收了几名会骑射的学生,要陈公子给看看呢。”
慕容蝶颔首:“好,那你给我盯紧点,如果他来了,让他先来我这里一趟,本小姐有事情要问他。”
绿衣知道慕容蝶不相信如今风靡京城的灌汤包以及套四宝等美食是陈景提供的秘方,因此要向陈景求证,绿衣也好奇这些东西是不是陈景做的,所以连连点头应了下来。
而就在慕容蝶和绿衣两人在书院一边吃包子一边闲聊的时候,京城皇宫外还站着等候入宫的官员。
按照规矩,上早朝是不会这么晚的,但赵佶喜欢睡懒觉,因此他便把上早朝的时间往后退了一个时辰,所以大宋这一朝的官员,对于上早朝是没有什么怨言的。
睡足睡够了坐上马车就可也来上早朝了,有起的早的,还可以吃完早饭再来上朝。
众多官员站在宫外候着,一些心有急事等着上奏的臣子不停的踱着步子,偶尔发出一两声轻叹,似乎觉得天子这般慵懒,实在是朝廷不幸,百姓不幸。
但更多的大臣却是悠闲的,他们甚至悠闲的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天。
不过陈景的开门营业有些奇怪,或者说令人很不爽。
他要福来客栈贴出告示,重新开张那天,谁能喝两碗酒不醉者,客栈里的饭菜随便他吃,开张第一天,凡点了套四宝、汴京烤鸭的顾客,每人赠送两个灌汤包。
当陈景把这些要求跟花十三娘说完后,花十三娘顿时就瞪大了眼睛:“你这不是要我赔钱嘛,灌汤包也不便宜,要两文钱一个呢,谁要是两碗酒不醉,这里的东西随便他吃,我赔的更多。”
说完,花十三娘摇摇头:“不行,我绝不会这样做的。”
陈景似乎早料到花十三娘会拒绝,因此浅笑道:“十三娘是个聪明人,你这福来客栈没有名气,就算有好的饭菜又能怎样?无论是喝酒还是赠送灌汤包,皆不过是为了给你的福来客栈聚拢人气罢了,人气来了,钱财还不是滚滚而来?”
讲道理,花十三娘是讲不过陈景的,陈景一番话把花十三娘说的除了点头只能点头。
于是,这天中午,福来客栈重新开张。
因为有喝两碗酒不醉进饭店随便吃以及赠送灌汤包的这些情况,福来客栈门外很快聚集了一群百姓。
百姓聚集在一起的时候,福来客栈外的墙上贴着客栈的菜单,以及挑战者要喝酒的酒名:七两酒。
菜单上的很多菜大家都没有听说过,因此有不少百姓站在客栈前面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这灌汤包是什么,好吃吗?”
“这套四宝又是什么?好奇怪的名字,好吃吗?”
“汴京烤鸭我知道是什么,但是……好吃吗?”
大家对福来客栈的菜名很感兴趣,几乎遇到一个不知道的都会问好吃吗?
而就在大家这样议论纷纷的时候,三子跑出来将陈景说的那些情况又高声说了一遍,他这么说完,立马有人高喊:“真的喝两碗七两酒就能进里面随便吃?”
“这个当然,我们福来客栈向来童叟无欺,又怎么可能欺骗诸位?更何况,我们这福来客栈在梧桐镇可是给当今大宋天子做过饭菜的,能欺骗诸位吗?”
众百姓一听福来客栈在梧桐镇给赵佶做过饭菜,顿时就提起了兴趣。
“好,既然如此,那我就先来两碗七两酒开开胃。”在三子的话说完后,一名彪形大汉就从人群中站了出来。
三子望了他一眼,而后点点头:“上酒。”
两碗七两酒给那大汉端了来,大汉毫不在意,端起一碗便一饮而尽,可他这么刚喝完,突然就感觉整个喉咙都烧了起来,而且脸颊通红,腹内翻滚,脑袋昏沉,连方向都有点不辨。
众人见这七两酒这般霸道,顿时惊讶不已。
“这酒怎么这么厉害?”
“谁说不是呢。”
众人这边议论着,有人已是进了客栈点饭菜吃饭,一时间整个福来客栈热闹非凡。
后面厨房忙个不停,一直忙到这天黄昏,客人才终于散尽。
客人离开之后,花十三娘算了一笔账,她发现今天虽然送出去了不少灌汤包,但最终还是赚了不少的。
更为重要的是,今天之后,福来客栈的灌汤包,套四宝等饭菜要在京城出名了。
------------------------------------------------
整个京城都在传福来客栈的美食。
清荷书院,这天大早,绿衣从外面急匆匆的跑进了慕容蝶的庭院。
“小姐,小姐,京城最出名的包子,奴婢给你买来了。”
绿衣一边喊一边把一屉包子给慕容蝶端了来,慕容蝶拿起包子吃了一口,感觉满嘴生香。
“果真好吃,大清早的去排队也是值了。”说着,慕容蝶就又拿起了一个包子要吃,而这个时候,绿衣突然说道:“小姐,这福来客栈您知道是谁开的吗?”
“谁开的啊?”
“就那个跟陈公子一块回京城的那个花十三娘开的,而且……而且据传言这灌汤包还是陈公子提供的秘方……”
手里的包子咬了个口,汤汁没有吸,流了一手,慕容蝶愣了一下:“陈景给提供的秘方?”
她太震惊了,陈景一个读书人,也许他很有智谋能治国,可这饭菜的秘方他怎么也有?
绿衣点点头:“别人是这么说的,而且应该不会假,小姐您是不知道,那福来客栈刚开业的时候生意很差,后来陈公子给他们酿了七两酒,又给他们提供了很多饭菜秘方,他们的生意这才好起来的。”
慕容蝶还是有点不太相信,她跟陈景是一起长大的,陈景如果会做饭,她一定知道。
这事她觉得有古怪。
“今天陈景回来书院吗?”将灌汤包放下后,慕容蝶望着绿衣问道。
绿衣算了算日子,道:“今天陈公子要去上早朝,下了早朝应该会来吧,而且老爷说书院招收了几名会骑射的学生,要陈公子给看看呢。”
慕容蝶颔首:“好,那你给我盯紧点,如果他来了,让他先来我这里一趟,本小姐有事情要问他。”
绿衣知道慕容蝶不相信如今风靡京城的灌汤包以及套四宝等美食是陈景提供的秘方,因此要向陈景求证,绿衣也好奇这些东西是不是陈景做的,所以连连点头应了下来。
而就在慕容蝶和绿衣两人在书院一边吃包子一边闲聊的时候,京城皇宫外还站着等候入宫的官员。
按照规矩,上早朝是不会这么晚的,但赵佶喜欢睡懒觉,因此他便把上早朝的时间往后退了一个时辰,所以大宋这一朝的官员,对于上早朝是没有什么怨言的。
睡足睡够了坐上马车就可也来上早朝了,有起的早的,还可以吃完早饭再来上朝。
众多官员站在宫外候着,一些心有急事等着上奏的臣子不停的踱着步子,偶尔发出一两声轻叹,似乎觉得天子这般慵懒,实在是朝廷不幸,百姓不幸。
但更多的大臣却是悠闲的,他们甚至悠闲的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