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礼物收下了,当然要用,更不能马上送出回礼,因为这样做很危险。可如果做到这个地步水叶先生都不满意的话,王千军也不怕鱼死网破。绑好水叶先生送的腰带,在了空的护送下,王千军再次来到了东宫。
因为解缙的倒台,东宫大乱。怎么说解缙都是拥立太子的第一功臣,更是太子一党的领,解缙被逐离京城,*的一众官员都要想办法让皇上收回承诺。
只是,接下去的变化让*一众阵脚大乱,因为解缙才被贬出京城没几日,永乐帝再次下旨,贬解缙为贬安南,命督饷化州。更让一众人没想到的是,这次弹劾解缙的,竟然是*内部的官员。
礼部郎中李至刚,明洪武初荐侍懿文太子,初授礼部侍郎。因事谪戍边关,不久召回,工部郎中。再补河南参议,又调任湖广参议,后因罪下狱。永乐帝即位,左右称其才,遂以为右通政,参与等修纂《太祖实录》,不久改任礼部尚书。永乐二年,兼左春坊大学士,直东宫讲筵,与解缙一同进讲。解缙主修《永乐大典》,李至刚亦多所裁定。后被人弹劾,弹劾者与解缙又关,李至刚降为礼部郎中。
这一次解缙倒台,同为*的李至刚终于抓住机会,弹劾解缙。因为众多官员为解缙送行,永乐帝借李至刚的弹劾再贬解缙,很明显是再也不想见到解缙的意思。
如果解缙是受到汉王一党的弹劾,那还好说。可现在问题出在了*内部,还是颇有资历的李至刚身上。这下*内部阵脚大乱,也不知道该如何解救解缙了。一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言以对。
大人的烦恼跟小孩无关,王千军与朱瞻基正在看安南新送来的战报,看得是热血沸腾。永乐四年十二月,明军经激战,又克安南东西二都,安南吏民崩溃,各州县纷纷纳款于明军,张辅辑吏民,抚降附,分遣别将李彬、陈旭掠地,来归者日以万计。胡氏父子进退失据,乃悉焚宫室,亡命海中,继续与明军为敌。永乐五年,明军水6并进,清远伯王友等率军渡过自注江,攻破筹江、困枚、万劫、普赖诸寨,斩三万七千余级。安南将领胡杜聚集水师扼守天险盘滩江,张辅命降将陈封攻击,大败之,尽夺其舟,遂定东潮、谅江诸府州。明军主力追击至木丸江对岸下寨,胡一元之子胡澄以战船三百艘来战,明军迎头痛击,斩万级,擒其将校百余人,溺死者无算,江水为赤。张辅在咸子关筑城,命都督柳升镇守。
前线送来的都是胜利的好消息,想到明军在安南的攻城略地,两个还没有上过战场上的孩子只能靠想象来感受那攻城略地,斩将夺旗的豪迈。想象那上万敌军聚集起来的级,还有那变红的江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汉朝陈汤的名言正是现今大明朝的写照。
“接下去,就看咱们的大明统帅新城侯张辅用多少时间抓住胡氏父子,彻底荡平安南境内的叛军了!”喝着小太监送来的热茶,吃着宫里的点心,很是悠闲。
“大明必胜!新城侯张辅不是赵括,也不是李景隆,他是我大明的岐阳王李文忠!只是,千军,平定安南之后,皇爷爷接下去会怎么做呢?!陈天平已经死了!”
王千军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身边有小太监伺候着,王千军不敢多嘴。可就在此时,突然有人大声地说道:“寻访陈氏子弟,将安南的王位还到正统继承人的手上,恢复君君臣臣的儒家正道。在帮助陈氏国王安定国内后,大明军将全部撤出安南,不取一文一粮一地,安南国将世世代代记住大明之恩情,永为大明之藩国。成为这才是天朝上国之道,才是仁者无敌!”
来的是位儒家文官,一听他的言论就知道了,天朝上国,仁者无敌,自欺欺人罢了。仇恨可以让人记住一辈子,恩情却可以随意忘记。为了利益,什么仇恨,什么恩情都不重要。
“汝玉先生好。只是,如果陈氏亲族都被屠戮,那我大明又该如何?!”出于尊重,朱瞻基站了起来向来人问好,王千军当然也跟着一起站了起来。
“那就寻找陈氏外戚有血缘之人,举贤任能,将安南还给安南人。安南乃是洪武皇帝所规定的不征国,《皇明祖训》中就写道: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详。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依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皇太孙请切记此言,兵乃不详,仁义才是不战而胜之道!你就是皇太孙侍读王千军吧?不知道小子对本官所言有什么见解?!不妨说来听听!”
永乐帝以靖难清君侧为名起兵,以《皇明祖训》为宣传工具,打下江山后又靠《皇明祖训》来宣扬自己所得皇位的正统。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作茧自缚,朝中的一帮官员反过来也用《皇明祖训》来限制皇帝,王千军此时岂敢对《皇明祖训》有任何评论。
“小子受教了!”这就是王千军的回答。
见王千军如此的回答,来人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最后竟然是“哼”了一声就离开了,看来对这一次来的结果很失望,很不满。如果不是没有足够的时间,估计这位大儒一定会抓住机会好好教训一下王千军的。
人走了,王千军才问道:“他哪位?”
“东宫右春坊右赞善王汝玉,宿儒。教导我程朱理学的就是他。千军,你今天似乎很好说话啊!”想到这,朱瞻基突然笑了。
王千军摸了摸自己的头,无奈地说道:“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只是有一句话我希望皇太孙你记住。洪武皇帝的天下是打下来的,当今皇上的天下也是打下来的!”
天下是打下来的,什么仁者无敌,什么天命所归都是屁话,都是打下天下用来安定民心的手段而已。王千军虽然没有明说,但脸上的冷笑却已经点明了。
朱瞻基点了点头,只回答了一句:“文人之虚,不如武人之实!”
仁者无敌,仁义之师!永远都是儒生们自我安慰,自我欺骗的借口罢了。一个仁慈的天朝上国,在短时间内的确可以得到诸小国的称颂与夸奖,这是当然的。因为大国不去打小国,小国当然开心了,还要想办法赚大国的钱,捞大国的好处。只是,当大国衰弱,小国变强大时,什么深厚友谊,什么长久交往,都是屁话,都没有攻城略地,劫掠屠杀重要。
你不抢,你不做坏人,别人就会去抢,去做坏人,靠杀戮与掠夺来强化自身。几百年后的欧洲就是这样强大起来的,而中华大地在备受欺压中,却依旧在缅怀着过去的仁义与友谊,可叹,也可悲。早知如此,何必装什么仁义,何必装什么天朝上国,还不如去侵略,去屠杀,去掠夺来得实在!
东宫没王千军什么事了,*一帮人还在想对策,道衍也没来,忙着修书收尾呢。东宫外,了空正等着王千军,这些日子了空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保护王千军。为此,了空还拿出了沉重的铜锡杖,一根由全铜打造的锡杖,不管砸在谁身上最少也是半条命。杀人对上过少林寺习武的了空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除魔卫道,少林寺十八武僧就是先例。
可当王千军出来的时候,了空正在帮守卫东宫的侍卫诊脉。一群侍卫聚集在了空的身边,了空说什么他们就记下什么,实在记不住的,就让会写字的同伴用笔记下。当兵的人,别看一个个身体强壮,可实际上内疾很多,一身都是麻烦的小毛病。难得碰上了空这么一位不用给钱,医术还不错的善良和尚,不怎么有钱的侍卫当然不能错过机会。
只是,当王千军走出东宫的时候,一切也就结束了。侍卫们守好自己的岗位,王千军则骑着马跟了空离开了。这么成天被人跟着,被人保护着,王千军还真不习惯。可偏偏现在的他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就算以后长大了,平常跟在身边的人之会更多。权势越大,得罪的人越多,也越是怕死。
走着走着,在没什么人的地方,突然蹿出了三个人,站在了王千军的面前。王千军急忙拉住马,了空也是一脸戒备,手中的铜锡杖随时准备出手。
“锦衣卫南镇抚司三人奉命前来护卫!”对方在第一时间亮出了身份,腰牌是真的。
王丛云虽然只是锦衣卫的百户,一个小官。但他有很多兄弟,所以要从锦衣卫南镇抚司里调人来保护独生子也不是什么难事,好兄弟的独子有危险,当然要出把力互相帮助。
想清楚了这三人的来路,王千军点了点头,抱拳说道:“多谢了!”
因为解缙的倒台,东宫大乱。怎么说解缙都是拥立太子的第一功臣,更是太子一党的领,解缙被逐离京城,*的一众官员都要想办法让皇上收回承诺。
只是,接下去的变化让*一众阵脚大乱,因为解缙才被贬出京城没几日,永乐帝再次下旨,贬解缙为贬安南,命督饷化州。更让一众人没想到的是,这次弹劾解缙的,竟然是*内部的官员。
礼部郎中李至刚,明洪武初荐侍懿文太子,初授礼部侍郎。因事谪戍边关,不久召回,工部郎中。再补河南参议,又调任湖广参议,后因罪下狱。永乐帝即位,左右称其才,遂以为右通政,参与等修纂《太祖实录》,不久改任礼部尚书。永乐二年,兼左春坊大学士,直东宫讲筵,与解缙一同进讲。解缙主修《永乐大典》,李至刚亦多所裁定。后被人弹劾,弹劾者与解缙又关,李至刚降为礼部郎中。
这一次解缙倒台,同为*的李至刚终于抓住机会,弹劾解缙。因为众多官员为解缙送行,永乐帝借李至刚的弹劾再贬解缙,很明显是再也不想见到解缙的意思。
如果解缙是受到汉王一党的弹劾,那还好说。可现在问题出在了*内部,还是颇有资历的李至刚身上。这下*内部阵脚大乱,也不知道该如何解救解缙了。一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言以对。
大人的烦恼跟小孩无关,王千军与朱瞻基正在看安南新送来的战报,看得是热血沸腾。永乐四年十二月,明军经激战,又克安南东西二都,安南吏民崩溃,各州县纷纷纳款于明军,张辅辑吏民,抚降附,分遣别将李彬、陈旭掠地,来归者日以万计。胡氏父子进退失据,乃悉焚宫室,亡命海中,继续与明军为敌。永乐五年,明军水6并进,清远伯王友等率军渡过自注江,攻破筹江、困枚、万劫、普赖诸寨,斩三万七千余级。安南将领胡杜聚集水师扼守天险盘滩江,张辅命降将陈封攻击,大败之,尽夺其舟,遂定东潮、谅江诸府州。明军主力追击至木丸江对岸下寨,胡一元之子胡澄以战船三百艘来战,明军迎头痛击,斩万级,擒其将校百余人,溺死者无算,江水为赤。张辅在咸子关筑城,命都督柳升镇守。
前线送来的都是胜利的好消息,想到明军在安南的攻城略地,两个还没有上过战场上的孩子只能靠想象来感受那攻城略地,斩将夺旗的豪迈。想象那上万敌军聚集起来的级,还有那变红的江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汉朝陈汤的名言正是现今大明朝的写照。
“接下去,就看咱们的大明统帅新城侯张辅用多少时间抓住胡氏父子,彻底荡平安南境内的叛军了!”喝着小太监送来的热茶,吃着宫里的点心,很是悠闲。
“大明必胜!新城侯张辅不是赵括,也不是李景隆,他是我大明的岐阳王李文忠!只是,千军,平定安南之后,皇爷爷接下去会怎么做呢?!陈天平已经死了!”
王千军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身边有小太监伺候着,王千军不敢多嘴。可就在此时,突然有人大声地说道:“寻访陈氏子弟,将安南的王位还到正统继承人的手上,恢复君君臣臣的儒家正道。在帮助陈氏国王安定国内后,大明军将全部撤出安南,不取一文一粮一地,安南国将世世代代记住大明之恩情,永为大明之藩国。成为这才是天朝上国之道,才是仁者无敌!”
来的是位儒家文官,一听他的言论就知道了,天朝上国,仁者无敌,自欺欺人罢了。仇恨可以让人记住一辈子,恩情却可以随意忘记。为了利益,什么仇恨,什么恩情都不重要。
“汝玉先生好。只是,如果陈氏亲族都被屠戮,那我大明又该如何?!”出于尊重,朱瞻基站了起来向来人问好,王千军当然也跟着一起站了起来。
“那就寻找陈氏外戚有血缘之人,举贤任能,将安南还给安南人。安南乃是洪武皇帝所规定的不征国,《皇明祖训》中就写道: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详。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依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皇太孙请切记此言,兵乃不详,仁义才是不战而胜之道!你就是皇太孙侍读王千军吧?不知道小子对本官所言有什么见解?!不妨说来听听!”
永乐帝以靖难清君侧为名起兵,以《皇明祖训》为宣传工具,打下江山后又靠《皇明祖训》来宣扬自己所得皇位的正统。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作茧自缚,朝中的一帮官员反过来也用《皇明祖训》来限制皇帝,王千军此时岂敢对《皇明祖训》有任何评论。
“小子受教了!”这就是王千军的回答。
见王千军如此的回答,来人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最后竟然是“哼”了一声就离开了,看来对这一次来的结果很失望,很不满。如果不是没有足够的时间,估计这位大儒一定会抓住机会好好教训一下王千军的。
人走了,王千军才问道:“他哪位?”
“东宫右春坊右赞善王汝玉,宿儒。教导我程朱理学的就是他。千军,你今天似乎很好说话啊!”想到这,朱瞻基突然笑了。
王千军摸了摸自己的头,无奈地说道:“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只是有一句话我希望皇太孙你记住。洪武皇帝的天下是打下来的,当今皇上的天下也是打下来的!”
天下是打下来的,什么仁者无敌,什么天命所归都是屁话,都是打下天下用来安定民心的手段而已。王千军虽然没有明说,但脸上的冷笑却已经点明了。
朱瞻基点了点头,只回答了一句:“文人之虚,不如武人之实!”
仁者无敌,仁义之师!永远都是儒生们自我安慰,自我欺骗的借口罢了。一个仁慈的天朝上国,在短时间内的确可以得到诸小国的称颂与夸奖,这是当然的。因为大国不去打小国,小国当然开心了,还要想办法赚大国的钱,捞大国的好处。只是,当大国衰弱,小国变强大时,什么深厚友谊,什么长久交往,都是屁话,都没有攻城略地,劫掠屠杀重要。
你不抢,你不做坏人,别人就会去抢,去做坏人,靠杀戮与掠夺来强化自身。几百年后的欧洲就是这样强大起来的,而中华大地在备受欺压中,却依旧在缅怀着过去的仁义与友谊,可叹,也可悲。早知如此,何必装什么仁义,何必装什么天朝上国,还不如去侵略,去屠杀,去掠夺来得实在!
东宫没王千军什么事了,*一帮人还在想对策,道衍也没来,忙着修书收尾呢。东宫外,了空正等着王千军,这些日子了空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保护王千军。为此,了空还拿出了沉重的铜锡杖,一根由全铜打造的锡杖,不管砸在谁身上最少也是半条命。杀人对上过少林寺习武的了空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除魔卫道,少林寺十八武僧就是先例。
可当王千军出来的时候,了空正在帮守卫东宫的侍卫诊脉。一群侍卫聚集在了空的身边,了空说什么他们就记下什么,实在记不住的,就让会写字的同伴用笔记下。当兵的人,别看一个个身体强壮,可实际上内疾很多,一身都是麻烦的小毛病。难得碰上了空这么一位不用给钱,医术还不错的善良和尚,不怎么有钱的侍卫当然不能错过机会。
只是,当王千军走出东宫的时候,一切也就结束了。侍卫们守好自己的岗位,王千军则骑着马跟了空离开了。这么成天被人跟着,被人保护着,王千军还真不习惯。可偏偏现在的他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就算以后长大了,平常跟在身边的人之会更多。权势越大,得罪的人越多,也越是怕死。
走着走着,在没什么人的地方,突然蹿出了三个人,站在了王千军的面前。王千军急忙拉住马,了空也是一脸戒备,手中的铜锡杖随时准备出手。
“锦衣卫南镇抚司三人奉命前来护卫!”对方在第一时间亮出了身份,腰牌是真的。
王丛云虽然只是锦衣卫的百户,一个小官。但他有很多兄弟,所以要从锦衣卫南镇抚司里调人来保护独生子也不是什么难事,好兄弟的独子有危险,当然要出把力互相帮助。
想清楚了这三人的来路,王千军点了点头,抱拳说道:“多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