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易的最后一略就定在海盐湾村。

    禾兴的富饶和先进征服了新归附的吕岱等五人。王易为了保持他们的新鲜感,便开口道:“有人曾说吴国‘不能一日而废舟楫’,然而自我入府中议事以来,并未从账目上看到船舶之事带了多少盈利,在走访的过程中也没有现倚赖舟楫的筲斗小民如何不比寻常。江东控江临海的优势没有完全挖掘出来。”

    “那这最后一略,便是有关于舟事?”张昭问道。而听得张昭一说,周围众人纷纷举目而视,看外头那一辆辆宽敞精致的牛车,以及它们蓬顶上用粗绳系紧的冲锋舟。

    潘璋已经记不清当时他在洞穴里醉到了什么地步,但他对乘坐这种快船还留有几分印象。

    自从投奔到王易门下后,他便开始收敛行为了。王易当时立即派人要帮他把债还上,然而潘璋却露出坚毅的面容,正色道:“我年少轻狂,多所从贷。然而债主皆因我而来,我也曾许诺日后必以富贵相还,主公若助我偿还,岂不陷我于不义不信之地!”

    王易认为他的话十分雄壮,就认同了他的意见。

    此时他对这种冲锋舟交口称赞:“此舟轻捷灵巧,实乃出行必备的佳物!”

    堂中纷纷应和。王易见众人开始热闹地议论起来,禁不住说道:“湾村巨舶大船壮如雄城,此等扁叶柳枝,何足挂齿!”

    见王易说得豪气万千,众人无不心潮澎湃。只有一人皱眉深思。

    南阳人李严前些时日在海盐碰到了一个携带着家信的同乡。那同乡乃是商贾,随队而来,本来拿了李严家的信件,只是怀揣着碰运气的心态,不期能够碰见李严。

    李严读完母亲给他的信后涕泗横流,狠不得一个筋斗云就翻回故乡。然而信中母亲除了抒了思念之苦,又进行了谆谆教诲,让李严留在吴郡,追随王易。不久前朝廷下达了赦令,李严的通缉令已经被撤除了,杀人的罪过一笔勾销。

    读完信后,李严第一个感觉就是王易的名声已经传出了数千里,他在吴郡做下的事业连远在南阳的老母也知道了。其次是李严仍然踌躇不停,起初他是对是否要投奔王易犹豫,后来他看到吕岱秦松陈端偕同二张新进,这五人个个智慧通达,多有自己所不及,不禁又在思考:假使此时再投效王易,会不会因为起先的徘徊推诿而被委以冗职?

    苦恼撕扯着李严的思绪。然而当他孤独地坐在议事堂内,看王易与其心膂纵横捭阖时,他愈忿忿不平,越来越想一展自己的才华。

    王易先前几略并未带与李严看过。而在乘牛车去湾村前,王易向李严建议道:“正方,北人跑马,南人坐舟。湾村新造百槽船两艘,不如同去看看它的雄奇壮丽!”

    李严一揖到底,恭敬道:“如王公所言。”

    其实王易个人以为,在他布置的方略之中,只有湾村的事业才真正让他兴致满满。

    无论是渔业还是造船业,无论是港口航运还是旅游,凡是与海洋牵扯上的产业,无不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至少对王易这样一个曾生活在达的二十一世纪的人而言,对海洋的崇敬和对海洋的追求已经深深植入到内心深处,并与灵魂融为一体。

    似乎农耕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对海洋存在一种偏见,传统的舍末逐本思想也使统治者对通过海洋来开辟一条商路感到由衷的轻鄙。但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朴实农民固然步履稳健,知足长乐,然而却缺乏水手那种拼搏进取的冒险精神。

    南方政权,除了抱着绝地求存信念,在一场民族战争充当急先锋的,譬如朱元璋的红巾军,清季革命党的起义军,似乎很少有能打到北方去的。晋衣冠南渡,虽有一场淝水之战粉碎了异族的征服梦想,然而基于种种考虑,基础深厚的大后方并没有给前线的北伐将领以强有力的支持。宋时岳武穆风波亭饮恨;韩托胄草率进兵,换来的不过是元嘉草草式的败亡。无论是南朝数代,还是南唐吴越,亦或是南宋南明,似乎始终处于战略的劣势之中。

    古时南人剽悍而北人重厚,而近代以来却是北人粗犷南人柔弱,其中所隐藏的华夏民族遭受的异族入寇的血泪史,又岂是只言片语所能道尽的!

    先,不沉湎于安逸;其次,扬现在南人的勇健精神。王易认为兴许这样做,再用强大的财力做支撑,就会对这貌似已成定律的历史规则做大胆的更改。

    从何处入手?从海洋。

    面对海洋的浩瀚,一个人能做出怎样的回应?是曹操东临竭石有遗篇;是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竟六月不返。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吴国人就已整顿水军,从海上北击齐国。而齐景公耽于航海之乐时更早,乃是公元六世纪,那时候胶东湾的中国人就已经开拓了通往杭州湾的航线。

    开辟新航线能拓展人的视野,激人的冒险精神,让人现自身的价值。

    海洋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海洋之中尽是珍奇异宝,鱼类资源也极为丰富。一条成熟的航线能带来巨额的利润。

    中国的封建帝国虽然在清后不断走下坡路,最后一蹶不振,但在极长的时间内,中国人一直走在海洋事业的前列。按照一些现代西方学者的说法: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海洋强国就是宋朝中国。

    在王易生活的那个年代,在中国周边海域陆续现了沉船,而尤以宋代沉船居多。陆上的史料与出水的沉船构成了紧密的呼应——南宋之前,与中国同商的海外国家和地区只有约2o处,而到了南宋则激增至6o个以上,大量新航路被开辟,海洋贸易范围从南海、印度洋推广至波斯湾、地中海和东非。突飞猛进的海洋贸易带来的是巨额财富。宋神宗时期,仅市舶税收便占到财政总收入的15%-2o%,成为宋室江山的重要经济支撑。而这也简直空前绝后,要知道,2ooo年中国海洋产业的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不过3%!

    虽然对海洋事业不同朝代都做出了不同的反应措施。然而在明朝及其之前,中国人基本上都在航海事业上大跨步前行:春秋战国时期橹的创造性明;在唐代时被广泛运用的隔水密舱技术;宋代时开明的航海政策,庞大的海贸船队及成熟的海洋管理机制;明永乐时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当然不可否认,焚烧郑和航海图的兵部尚书刘大夏举止草率,朱元璋的海禁之策缺乏思考。但相比于清季残酷的海禁政策及措施,他们或许完全可以全身而退。满清执事对中国海洋事业的摧残以及的种种浅见,不仅是愧对海洋,也是愧对华夏民族的未来。

    从海盐到禾兴,从禾兴到湾村,沿途已尽是广阔的圩田了。杨柳杂植,虽还未成大树,但已初见几分繁荣的气象。不得不说,海盐县长刘韶和县尉陈烈勤勤恳恳,而县丞邓当也颇为精干。

    牛车平稳地走着。不一会儿,远方天际貌似行将腾跃的巨云隔过一个山头,倏然飘散变幻,好像在预示着什么令人惊异的事情。

    “……走!一,二,走!……”

    纤夫的号子震动于野。接着便是青瓦粉墙的湾村屋舍露出了细致的面容。接着,众人便看到在村边那具有平直而陡峭的岸线的断层海岸的山里,一艘雄伟的,奇丽的巨型三桅大船沿着原木铺成的轨道,向外面的海面缓缓移动着。

    四条粗壮的桅杆高耸入云,粲然可观。渐渐出现在大家眼中的那巨型的横条加固的梯形竹篾斜船帆乃是青黄色的,极富中国特色。

    这种船帆造价低廉,坚固耐用,非常适合王易现在所掌握的资源的具体情况。而复杂但不失灵巧的帆索系统极利操控,可灵活变换受风方向,甚至在逆风时也可以在帆、舵、披水板的共同作用下以“之”字形前进。

    而由于此船极大,各种船载器械的操纵都要布置得十分周全。因而为了节省人力,提高效率,船工们将从对操控船锚的船车中获得的启加以融会贯通,将其运用到操控船帆起降的一套崭新的系统中,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走!一,二,走!……”

    纤夫的号子愈震动山谷,撼动人心。这艘三十余丈,宽十余丈的三桅远洋尖底福船渐渐露出它的全貌。绘于船艏侧舷两端的“船眼”使用了明亮的高质量的生漆为原料,生动活泼。

    “哗……今天正遇新船下水啊!”常桓惊喜道。

    蓦地袁敏在前面手舞足蹈:“看哪,那边有两条一模一样的大船!有两条!”

    王易这最后一略其实是付诸实施最早的。早在他刚刚收服湾村后,就开始了行动。

    湾村本就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先它所控制的海岸线种类多样,不仅有拥有平直陡峭岸线的断层海岸,也拥有绵长平缓岸线的泥沙堆积海岸。其次,毗邻的多个海湾拥有极好的防风能力,同时海湾的水域面积也相当大。所以湾村本身就具备展成优秀港口的潜力。

    在后世,这里就有一个著名的乍浦港。孙中山当年视察乍浦后,还出了要将这里建成东方大港的豪情壮志。

    海盐到禾兴的陆路已经落成,十分宽敞。而从禾兴到湾村也是道路宽敞平直。而得到王易的政令后,吴郡各地的县官都在以工代赈,吸收了一大批贫流民参与到挖掘水渠之类的疏通水利的工程中去。

    贯穿禾兴中部的大河正在拓宽,刘韶打算将那条大河与海盐城附近的大河贯通,这样就能使得在湾村港口停栖的大船直接驶入海盐。而王易的想法更加宏伟,他期望将来从吴郡出海的海船能够轻松地进入繁盛的内河网络,出入吴北的几大城市间。

    刘馥和董昭看到那船早已目瞪口呆。而二张也是呆若木鸡。倒是吕岱在刹那的失神后,很快镇定下来。

    湾村的港口已经焕然一新,宽大的栈桥,巨大的隐匿在山中的船坞,忙碌的卸货码头。其实,当前的“湾村”或许不能再称做“村”了,当地船队当初在王易授意下拉来的数百名北方流民为村庄注入了新鲜血液。拥有一千余人湾村或许更像一个镇。

    这里的工作紧张有序,到处是健壮汉子呼喝号子的声音,到处都是飞驶在轨道上的四轮木车,载着建材从这边跑到另一边。

    造船业其实最能体现技术水平,木工,钢铁,凡此种种,无不耗费巨大,技术含量要求高。但王易在禾兴的明创造结合当地工匠的经验和技术结晶,在湾村开出了一朵鲜艳的花。

    资源虽然紧张,但暂时还是得到了充分的调动。王易执掌吴郡后,便运用手头的资源,将吴县附近的官营铁矿三个月的产出拨到海盐,其中将近十分之一就是用于造船。

    众人步履更急,目不转睛地盯着大船的雄浑的身姿。

    李严茫然若失,如一只木偶人般僵硬地向前走着,追逐着大船的影子。

    三艘福船的建造都参考了王易依据自己数个月来回忆绘制出来的图纸。这种福船的形制在唐宋时期就出现了,它拥有独特的结构,采取了吃水很深的尖底,能够耐风浪,善远洋。风帆乃是以横条加固的梯形竹篾斜帆,当然,王易也示意工匠试制三角帆等一些在他脑海中是具有西方风格的帆。

    这些福船都用了水密隔舱的技术。水密隔舱结构所依据的原理乃是充分地利用船舶的整体浮力,以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再者,由于隔舱板是用厚实的木料制成(譬如王易的这几艘福船的水密隔舱的隔舱板就是用十几厘米厚的衫木制成),并与船壳板紧密钉合,从而增加了船体的横向强度。增加船体的横向抗压强度乃是船舶设计和制造中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没有采用水密隔舱结构的船舶通常是用加肋骨的方法来加以解决的。隔舱板的使用可以取代肋骨,最终简化了制船工艺。

    另外,水密隔舱一间间分隔区分开,可以将不同的货物按类分开装卸,也可以以货主不同而将货物分开装卸,大大提高了装卸和管理效率。

    据说中国最早采用水密隔舱技术的乃是公元五世纪的晋时。挟众十万造反的大水贼孙恩和卢循一众下令建造“八槽舰”,即是采用了此种技术。不过所谓的“八槽舰”历来也饱受争议,有学者以为那可能只是指有八个船舱的船只罢了。不过唐宋时期的船只采用这种先进技术已经被出水文物佐证,即使是这样,也比直到18世纪才引用此项技术的欧美领先了一千多年。

    船坞被王易用“舟室”来命名,延续了几百年前吴越人对它的传统称呼。

    在舟室中,湾村本地的老船匠已经被集中到一起,每天昼里在船上爬上爬下,视察建造进度。晚上就在舟室里的小屋舍里讨论制船工艺,研究图纸。而新入村的工匠们则像童子军那样被分出数个队,最小以什为单位,管理十分有序。

    湾村老村长许志听闻王易前来,立即抛下手中图册,三步并作两步地出来行礼。

    王易笑道:“老丈何须如此!我等不过随意看看。”

    许志因激动而颤栗,他道:“若无主公,湾村不过仍是卖鱼求生的落破地罢了,何来今日光景!”

    王易笑道:“些许之事,不提也罢。老丈,此船如此雄壮,不如带我们上船一观。”

    许志敛容道:“船只新下水,校验之事极为繁重,除了工匠,其余人头两日怎能上船!主公要看船,还是上还有那两条旧船罢!”

    徐盛乐进这些武夫听许志竟然这样讲,还是以一种责备的语气,不禁极为震惊。秦松陈端张口结舌,想不到还有人能和雷厉风行的王易这样说话。正要看王易如何反应,王易却已经笑了出来:“老丈所言极是,是我思虑不周了。不过我们既乘兴而来,旧船要上,新船也要看哪。况且当初我与你们布置的时候,就做好安排:前两船都是为了第三船而试制的。为他人做的嫁衣裳,看看就罢了,赏玩不得啊。”

    听王易如此譬喻,众人哄笑不已,便连许志也忍俊不禁。

    许志微笑道:“主公所言极是,前两船不仅个头比这条‘怒凫’小些,第一条船用的是木爪石碇,连水密隔舱也没有。第二条船车没安上,船舵是旧式的,还不是转轮呢!”

    董袭闷声问道:“这条船叫‘怒凫’?那前两条叫什么?”

    许志道:“第一条叫‘疾凫’,第二条叫‘白凫’。”

    “怎么都是野鸭子啊!”袁敏一说,众人都大笑起来。“凫”字就是野鸭的意思,从船名上来看,这三条福船都是野鸭子。

    袁敏又问道:“缘何这第三条叫‘怒凫?’它何怒之有?”

    “哈哈……”众人哄笑不止。却见许志伸手一指,道:“看见那三条拍杆了么?”

    三条粗壮的拍杆的躯体乃是用原木制成的,其锤头用钢铁铸成,呈正六角形,每条棱都散着金属的光泽。这三条拍杆都有六人高,被船车高高吊起,高耸雄壮。很难想像靠近“怒凫”的小船遭到这种铁拳的重击后,会有什么悲惨的下场。

章节目录

破虏讨逆战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小心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百零七章 凫船破千浪-企业逆生长什么意思,破虏讨逆战三国,笔趣阁并收藏破虏讨逆战三国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