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将军归
大戏上演了
武承嗣不傻的,否则以后在历史上也不会翻云覆雨,差一点就成了武周的皇太子。不过太子这个变数,出忽他的意料,因此就愣住了。李威不给他考虑的时间,大踏步走了过来。
一抱拳,躬腰。陪礼请罪嘛,总得要有“诚意的”。
当武则天在内宫听到这个消息,还没有听到儿子的话,差点喷血了。
这是何等的讽刺意味负荆请罪,那是美谈,敢于认错,将相和,这是平级向平级或者下级向上级的认错。不是上级不能认错,李威如认错,说一句孤错了,那就给了武承嗣面子。还没有走到一起,百姓就在议论了,为什么太子向武承嗣认错?还背着棘刺?太子是什么人,那可是翻看史书也找不到的贤太子,仁太子,有作为聪明能干的太子。武承嗣是什么人,一个什么作为也没有的外戚。为什么bi得太子如此?
不顾议论声,李威开始说话,道:“周国公,去年年底,孤带几个弟弟去三看施工的情况,让他们了解政事,关心一下民间疾苦。”
这件事知道的,再说,太子对几个弟妹,确实很友爱,人所皆知。
“回来后,遇到周国公,相互施礼,周王妃年幼无知,没有还礼。这是孤错一也,以为周王妃年幼,不能计较的,周国公也不会与一个没有及长垂笄的ia孩子见气,于是没有说。”将没有及笄二字咬得极重。
这又是百姓皆知的,周王妃死了,怎么死的,还没有流传出去。可知道周王妃的年龄,尽管现在人早熟,结婚的早,当家的早,可毕竟是孩子,不会象大人一样成熟,即便有错,也要宽待一点。但接下来太子的话开始有含味了,道:“可是孤错了,孤兄弟姐妹多人,物多以贱,人亦如此。而周国公虽是外戚,终是少,召回京城的只有你一个人,物稀为贵,人亦如此,总是比我们贵些的。因此,就是周王妃,也必须对你尊敬若长辈,否则就该死”
一下子百姓哗然。外戚也贵,可再也不能比皇子贵,比太子贵,难道真要改朝换代不成?
武承嗣说道:“太子殿下,臣只说一句,周王妃之死,乃是击杀宫nv处罚,送去食物,傲气乃重,宁肯饿死不食所至,与臣无关系。太子如若对外戚不满加之罪,何患无辞太子素来着重民生,难道仅是打碎了一个玻璃瓶子,就打死了一条人命,不当处罚?不然请问各位乡亲,如各位将nv儿送进内宫,仅是ia错,就被打死,作何想?”
“是极。所以这是孤错二也。母后派亲信内钟青石执行处罚王妃,周王妃娇生惯养,于是送去生料为食,又派人伺其突烟。无突烟不管不问,有突烟如何孤不得知了。几日后无突烟,周王妃生食难以下咽,又不会做炊,便活活饿死了。”
又爆出一条猛料,议论声更大了。
“所以孤错了,人乃万物之灵,众人皆平等也,周国公是人,市井百姓也是人,就是父皇母后同样是人,不能有贫富贵贱之分。”
闻听此言,武承嗣汗又大滴大滴落下,再平等皇上与皇后能与百姓同样平等?
“所以周王妃打死了宫nv,应当偿命。可孤今天向你陪罪,还有几条不解。既然万众平等,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周王妃jia有司查办处死即可,何费此周折,活活饿死。即便是杀人凶手,也不过横竖一刀了事,难道她无意打死了宫nv,还不是亲自动手的,比杀人凶手,谋反大罪更重?此孤一不解也。既然周国公说平等二字,富贵乃功名换来的,一功二名,周国公可为唐朝立下什么大功?或者周国公有什么大名,让你从岭南一回来,就继位国公,享尽荣华富贵,昔日荣国夫人数宅耗资亿万,两渠用度巨大,三省六部不肯拨出更多财政用于两渠,却先后拨出近万缗钱再度修葺你的府邸。或者周国公果以人稀为贵,到了你手中就有贫富贵贱之分,到了周王妃身上,就要万众平等?”
还不说,刚才武承嗣一席话也蛊了一些百姓,但让李威这一驳,立即斥穿
“因此孤做错了,周王妃是孤的皇弟之妻,做错惩罚便是,但孤闻听只进生食料,知道周王妃凶多吉少,于是想了一想,真正大罪不是打死宫nv,是对周国公轻视傲慢,又听三弟说求救父皇母后不肯,孤想孤求见大约同样不肯了。毕竟我们兄弟很多的,所以很贱”说到这里,李威苦笑,百姓唏嘘,矛头又对准了李治与武则天。
不揭破不行了。父亲压制如此,自己还有仇敌的,裴炎、明崇俨以及这个武承嗣,这是摆在台面上的敌人,因为利益之争,暗中的敌人又不知凡几。还有一些ia人,同样想急吼吼地上位,若是给他们一个机会,管自己是什么太子,照样踩,父亲亮剑如此,不反击,大约不久后,就会废去。当然废去也罢,肯定要逃跑的。不逃跑呆在某一个州县之内,死期也到了。自己反击,ji怒父母,就是他们不考虑民意,多少会忌惮一些,杀不可能的,还是废与流放。一样的结果,或者还能谋得一线生机。
“孤当时没有想明白,一是兄弟情份,二是周王妃开罪周国公这个贵人,也是孤带出去的,多少有些责任。于是到了你府上,说了一些气愤的话,”没有说杀死他,即使武承嗣辨驳,当时没有他人在场,缺少证据。再次苦笑一声:“哪里想到第二天母后就将孤召入东宫痛加驯斥,随后父皇诏书下来,将孤幽闭于东宫。若不是孤向母后求情,向你陪罪,还不会放孤出宫。现在只好求你了,千万不要在父皇母后面前煸动,让孤落得比周王妃还要凄惨的下场。”
说着深施一礼,几乎弯到地了。
……
其实这件事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太子年长,名声又重,皇帝不肯放权,必然有许多矛盾生。活活饿死周王妃,宫nv之死只是一个爆点,主要是武则天对常乐公主的厌恶,但百姓不知道的。武则天缺少安全感,事态还没有展到李威所想的那样,李威想法有些杞人忧天,现在武则天也知道对不起儿子,可权利抓在手上总归放心些。但争权只能从儿子手上争权,打压儿子,维护一个听话的外戚,也是必然的。
但李威真不作为,继续展下去,事情演绎成何种地步,又不大好说。
内幕知道的人不是很多,
于是议论声迅起来。能联想,外戚为何如此权焰滔天,当年贺兰敏之的事又翻了出来,刺杀太子与贺兰敏之没有关系的,可确实是派了游侠儿绑架太子妃。结果到现在杨家ia娘子还没有进入东宫,甚至离开京城避祸,杨思俭客死他乡。这个武承嗣刚回来没有一年,又鼓风作了,是谁给他的胆量?
武则天在内宫听到后,连说几声:“好好”
所有名声,所有努力,让儿子这个负荆请罪,一下子打入谷底。
不但如此,也议论李治,不要说虎毒不食子,没那回事,历史上为了某个宠臣,或者某些原因,杀死自己亲生儿子的帝王不要太多。
若是普通的太子,倒也罢了,可是这个太子,百姓寄托了太多太多的希望。不但百姓,就是士大夫,对武则天的出身一直鄙视,武承嗣就更不用说了。偏巧今年开un生了一件事,今年也有科闱,这个与李威不相干的,可因为在洛阳举办,所备仓促,又因为当时朝中多事,所以举办得不成功。正考时录进士五十七人,这个数量是很大,在唐朝立国以来,能挤入前五。
但举子皆认为不公,应当说唐初政治很“民主”的,不仅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基础,早年李治也做了许多实事。比如科考,落第了,借酒浇愁,还有一个名堂,叫打毷氉(祛除烦恼)。退而肄业,再次复习进修,谓之过夏。肄业后新成果,也就是有所体得,叫夏果,亦称为秋卷。另外还有一个规矩,若对贡院不满,认为主司取士不公,于是匿名造谤,谓之无名子。无名子之流,朝廷也不怪罪。
可今年不公正太过明显,甚至认为天后有意在这一拨进士中选找心腹,这个不大好明说的,皆是举子之间暗下的议论,认为此次科考录取的寒过重。这一点李威与武则天是不谋而合,扶持寒是必然的,否则社会分化越来越重。但也不能否认名望族,就象后世考大学一样,上海北京高考录取率多少,秦岭大别山云贵山区那些穷学校又能录取多少?这就是牵及到一个资源问题,名资源多,人才自然出得多。或者如武承嗣诡辨万民平等,恐怕现在这时代,连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部曲,都没有这个念头。
因此,先是出现许多无名子,后来公开联名上书质疑。李治为了平息这些举子的怨气,下诏重考,又录取了十一人。这也说明了李治现在对事情判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唐朝立国以来,李渊五次科举,录取进士二十六人,李世民录取了二百零五人,共二十次。在这次科考前李治一共是是十七次,一共是三百三十几个人,就没有重考过的。
即使这样,许多举子皆不服,继续逗留在洛阳,那天三通航,这些举子还去观看过。
本来就不服,闻听此事,有的是真心不平,有的是为此扬名,毕竟清流还是主体的,再次联名上书,责问朝廷。第一为何周王妃惨死,埋藏草草,这不合制度。第二是为何周王妃幽禁,派人伺其突烟?生食之事不提,可以用惩罚,让周王妃改过自新搪塞,后派人伺其突烟就不对了,几天都不冒烟,人拖出来尸体都腐烂了,为什么不派人进去查看。皇宫大约没有进去过,里面进出的宫人想来不会少,饿得走投无路,周王妃不喊不叫?为什么又没有一个人听到?但一个内没有这么大胆量的,现在宦官可以做心腹,没有专政,权利还是很ia。赵氏不仅是一个王妃,还是常乐公主的nv儿,因此有第三条,是何人指使的?第四条是问李治的,弟妹无辜惨死,太子过问,也是人之常情,为什么皇上下诏将太子也幽闭起来?
有人带头就好办。其实知道此事的人不少,心中不平,却在观望。这也是武则天的手段有关,驯马三策,用鞭子ou,用马锤打,再不听话,用匕一刀解决了。因此武则天对不听话的人,解决方法很简单,斩草除根,赵氏被活活饿死,同样也是一个警告。人心未必服气,可是有几人悍不畏死?于是只好寂默不言。但有人带头,法不责众,接着众多儒生开始纷纷上书,连着百姓都表示抗议。
征讨声音大起来,同样bi得各位宰相不能坐视。
太子bi到这等地步,向一个外戚负荆请罪,本身就是宰相的失职。还有一条,刘仁轨回来了,这场战役不是从刘仁轨离开后开始的。自去年就在准备,刘仁轨没有到,大军已开始出行。刘仁轨还没有离开京城,命令早已下达,命臣服于唐朝的靺鞨准备士兵,浮海进攻新罗南境。同时李谨行在平壤征集大军。
这也是落后的通讯方式导致的。
一道命令,下到新罗,纵然最快的马匹轮换,也在一两个月时间。刘仁轨开始马不停蹄奔向高丽,二月初率军队抵达瓠芦河。在此之前,两军已经jia手,唐朝大军突然到来,新罗没有防备,阿达城军民出城种麻,被靺鞨人侦知,刘仁轨立即命令靺鞨人偷袭阿达城,得手。然后才正式进攻的是新罗七重城,率领的军队有唐军、契丹、靺鞨军,四万来人(后来韩国史书多说大捷,又说唐军动辄几十万人,不可信的。与吐蕃jia恶后,唐朝两线开战,分不出几十万军队到新罗了)围七重城。
本来新罗将领就不是刘仁轨的敌手,加上现在刘仁轨又提前调了一些数次改进后的投石机与火这玩意儿现在的杀伤力依然不是很大的,可是能赅人。很快新罗城被攻破,溃兵四散而逃。这一役杀掳新罗将士无数。新罗防御北方,南方空虚,靺鞨军队浮海南下,抵达新罗南境登陆,其实这时候唐朝还完全放弃百济,也就是在后世韩国的全州、光州这一块飞地,设立了一个熊津都督府。被新罗多次蚕食,双方的龌龊主要原因就是此地。唐朝还占了一些,但大部分被新罗蚕食去了,不得不撤销了都督府的编制。
因此,靺鞨人登陆后,杀获甚众。这两役痛击了新罗,不过刘仁轨走的时候,李治再三嘱咐,见好就收,新罗不是主要征讨对象了,而是吐蕃。于是刘仁轨引大军返回。李治又下诏书,命李谨行为安东镇抚大使,这时候李谨行手上还有重兵的,但唐兵很少,以靺鞨人为主,辅以契丹人,继续进攻七重城南边的海滨城市买肖城(仁川附近),战斗还在继续。在这里,李谨行再次三战三捷,新罗人被打得很惨。新罗王金法敏打得走投无路,再次派使者到唐朝进贡谢罪。
总之,这种打不过就投降,投降后赢得喘息机会,再打,新罗人做得比李自成还要熟练。
但使者与消息还没有到达洛阳,只知道刘仁轨要班师回朝了。
在所有宰辅中,真正能贴上太子印记的不是戴至德,不是郝处俊,也不是裴行俭,而是刘仁轨。刘仁轨这么快就回归了,又给朝堂带来新的变化。a
【……第二百二十三章将军归文字更新最快……】a!!
大戏上演了
武承嗣不傻的,否则以后在历史上也不会翻云覆雨,差一点就成了武周的皇太子。不过太子这个变数,出忽他的意料,因此就愣住了。李威不给他考虑的时间,大踏步走了过来。
一抱拳,躬腰。陪礼请罪嘛,总得要有“诚意的”。
当武则天在内宫听到这个消息,还没有听到儿子的话,差点喷血了。
这是何等的讽刺意味负荆请罪,那是美谈,敢于认错,将相和,这是平级向平级或者下级向上级的认错。不是上级不能认错,李威如认错,说一句孤错了,那就给了武承嗣面子。还没有走到一起,百姓就在议论了,为什么太子向武承嗣认错?还背着棘刺?太子是什么人,那可是翻看史书也找不到的贤太子,仁太子,有作为聪明能干的太子。武承嗣是什么人,一个什么作为也没有的外戚。为什么bi得太子如此?
不顾议论声,李威开始说话,道:“周国公,去年年底,孤带几个弟弟去三看施工的情况,让他们了解政事,关心一下民间疾苦。”
这件事知道的,再说,太子对几个弟妹,确实很友爱,人所皆知。
“回来后,遇到周国公,相互施礼,周王妃年幼无知,没有还礼。这是孤错一也,以为周王妃年幼,不能计较的,周国公也不会与一个没有及长垂笄的ia孩子见气,于是没有说。”将没有及笄二字咬得极重。
这又是百姓皆知的,周王妃死了,怎么死的,还没有流传出去。可知道周王妃的年龄,尽管现在人早熟,结婚的早,当家的早,可毕竟是孩子,不会象大人一样成熟,即便有错,也要宽待一点。但接下来太子的话开始有含味了,道:“可是孤错了,孤兄弟姐妹多人,物多以贱,人亦如此。而周国公虽是外戚,终是少,召回京城的只有你一个人,物稀为贵,人亦如此,总是比我们贵些的。因此,就是周王妃,也必须对你尊敬若长辈,否则就该死”
一下子百姓哗然。外戚也贵,可再也不能比皇子贵,比太子贵,难道真要改朝换代不成?
武承嗣说道:“太子殿下,臣只说一句,周王妃之死,乃是击杀宫nv处罚,送去食物,傲气乃重,宁肯饿死不食所至,与臣无关系。太子如若对外戚不满加之罪,何患无辞太子素来着重民生,难道仅是打碎了一个玻璃瓶子,就打死了一条人命,不当处罚?不然请问各位乡亲,如各位将nv儿送进内宫,仅是ia错,就被打死,作何想?”
“是极。所以这是孤错二也。母后派亲信内钟青石执行处罚王妃,周王妃娇生惯养,于是送去生料为食,又派人伺其突烟。无突烟不管不问,有突烟如何孤不得知了。几日后无突烟,周王妃生食难以下咽,又不会做炊,便活活饿死了。”
又爆出一条猛料,议论声更大了。
“所以孤错了,人乃万物之灵,众人皆平等也,周国公是人,市井百姓也是人,就是父皇母后同样是人,不能有贫富贵贱之分。”
闻听此言,武承嗣汗又大滴大滴落下,再平等皇上与皇后能与百姓同样平等?
“所以周王妃打死了宫nv,应当偿命。可孤今天向你陪罪,还有几条不解。既然万众平等,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周王妃jia有司查办处死即可,何费此周折,活活饿死。即便是杀人凶手,也不过横竖一刀了事,难道她无意打死了宫nv,还不是亲自动手的,比杀人凶手,谋反大罪更重?此孤一不解也。既然周国公说平等二字,富贵乃功名换来的,一功二名,周国公可为唐朝立下什么大功?或者周国公有什么大名,让你从岭南一回来,就继位国公,享尽荣华富贵,昔日荣国夫人数宅耗资亿万,两渠用度巨大,三省六部不肯拨出更多财政用于两渠,却先后拨出近万缗钱再度修葺你的府邸。或者周国公果以人稀为贵,到了你手中就有贫富贵贱之分,到了周王妃身上,就要万众平等?”
还不说,刚才武承嗣一席话也蛊了一些百姓,但让李威这一驳,立即斥穿
“因此孤做错了,周王妃是孤的皇弟之妻,做错惩罚便是,但孤闻听只进生食料,知道周王妃凶多吉少,于是想了一想,真正大罪不是打死宫nv,是对周国公轻视傲慢,又听三弟说求救父皇母后不肯,孤想孤求见大约同样不肯了。毕竟我们兄弟很多的,所以很贱”说到这里,李威苦笑,百姓唏嘘,矛头又对准了李治与武则天。
不揭破不行了。父亲压制如此,自己还有仇敌的,裴炎、明崇俨以及这个武承嗣,这是摆在台面上的敌人,因为利益之争,暗中的敌人又不知凡几。还有一些ia人,同样想急吼吼地上位,若是给他们一个机会,管自己是什么太子,照样踩,父亲亮剑如此,不反击,大约不久后,就会废去。当然废去也罢,肯定要逃跑的。不逃跑呆在某一个州县之内,死期也到了。自己反击,ji怒父母,就是他们不考虑民意,多少会忌惮一些,杀不可能的,还是废与流放。一样的结果,或者还能谋得一线生机。
“孤当时没有想明白,一是兄弟情份,二是周王妃开罪周国公这个贵人,也是孤带出去的,多少有些责任。于是到了你府上,说了一些气愤的话,”没有说杀死他,即使武承嗣辨驳,当时没有他人在场,缺少证据。再次苦笑一声:“哪里想到第二天母后就将孤召入东宫痛加驯斥,随后父皇诏书下来,将孤幽闭于东宫。若不是孤向母后求情,向你陪罪,还不会放孤出宫。现在只好求你了,千万不要在父皇母后面前煸动,让孤落得比周王妃还要凄惨的下场。”
说着深施一礼,几乎弯到地了。
……
其实这件事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太子年长,名声又重,皇帝不肯放权,必然有许多矛盾生。活活饿死周王妃,宫nv之死只是一个爆点,主要是武则天对常乐公主的厌恶,但百姓不知道的。武则天缺少安全感,事态还没有展到李威所想的那样,李威想法有些杞人忧天,现在武则天也知道对不起儿子,可权利抓在手上总归放心些。但争权只能从儿子手上争权,打压儿子,维护一个听话的外戚,也是必然的。
但李威真不作为,继续展下去,事情演绎成何种地步,又不大好说。
内幕知道的人不是很多,
于是议论声迅起来。能联想,外戚为何如此权焰滔天,当年贺兰敏之的事又翻了出来,刺杀太子与贺兰敏之没有关系的,可确实是派了游侠儿绑架太子妃。结果到现在杨家ia娘子还没有进入东宫,甚至离开京城避祸,杨思俭客死他乡。这个武承嗣刚回来没有一年,又鼓风作了,是谁给他的胆量?
武则天在内宫听到后,连说几声:“好好”
所有名声,所有努力,让儿子这个负荆请罪,一下子打入谷底。
不但如此,也议论李治,不要说虎毒不食子,没那回事,历史上为了某个宠臣,或者某些原因,杀死自己亲生儿子的帝王不要太多。
若是普通的太子,倒也罢了,可是这个太子,百姓寄托了太多太多的希望。不但百姓,就是士大夫,对武则天的出身一直鄙视,武承嗣就更不用说了。偏巧今年开un生了一件事,今年也有科闱,这个与李威不相干的,可因为在洛阳举办,所备仓促,又因为当时朝中多事,所以举办得不成功。正考时录进士五十七人,这个数量是很大,在唐朝立国以来,能挤入前五。
但举子皆认为不公,应当说唐初政治很“民主”的,不仅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基础,早年李治也做了许多实事。比如科考,落第了,借酒浇愁,还有一个名堂,叫打毷氉(祛除烦恼)。退而肄业,再次复习进修,谓之过夏。肄业后新成果,也就是有所体得,叫夏果,亦称为秋卷。另外还有一个规矩,若对贡院不满,认为主司取士不公,于是匿名造谤,谓之无名子。无名子之流,朝廷也不怪罪。
可今年不公正太过明显,甚至认为天后有意在这一拨进士中选找心腹,这个不大好明说的,皆是举子之间暗下的议论,认为此次科考录取的寒过重。这一点李威与武则天是不谋而合,扶持寒是必然的,否则社会分化越来越重。但也不能否认名望族,就象后世考大学一样,上海北京高考录取率多少,秦岭大别山云贵山区那些穷学校又能录取多少?这就是牵及到一个资源问题,名资源多,人才自然出得多。或者如武承嗣诡辨万民平等,恐怕现在这时代,连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部曲,都没有这个念头。
因此,先是出现许多无名子,后来公开联名上书质疑。李治为了平息这些举子的怨气,下诏重考,又录取了十一人。这也说明了李治现在对事情判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唐朝立国以来,李渊五次科举,录取进士二十六人,李世民录取了二百零五人,共二十次。在这次科考前李治一共是是十七次,一共是三百三十几个人,就没有重考过的。
即使这样,许多举子皆不服,继续逗留在洛阳,那天三通航,这些举子还去观看过。
本来就不服,闻听此事,有的是真心不平,有的是为此扬名,毕竟清流还是主体的,再次联名上书,责问朝廷。第一为何周王妃惨死,埋藏草草,这不合制度。第二是为何周王妃幽禁,派人伺其突烟?生食之事不提,可以用惩罚,让周王妃改过自新搪塞,后派人伺其突烟就不对了,几天都不冒烟,人拖出来尸体都腐烂了,为什么不派人进去查看。皇宫大约没有进去过,里面进出的宫人想来不会少,饿得走投无路,周王妃不喊不叫?为什么又没有一个人听到?但一个内没有这么大胆量的,现在宦官可以做心腹,没有专政,权利还是很ia。赵氏不仅是一个王妃,还是常乐公主的nv儿,因此有第三条,是何人指使的?第四条是问李治的,弟妹无辜惨死,太子过问,也是人之常情,为什么皇上下诏将太子也幽闭起来?
有人带头就好办。其实知道此事的人不少,心中不平,却在观望。这也是武则天的手段有关,驯马三策,用鞭子ou,用马锤打,再不听话,用匕一刀解决了。因此武则天对不听话的人,解决方法很简单,斩草除根,赵氏被活活饿死,同样也是一个警告。人心未必服气,可是有几人悍不畏死?于是只好寂默不言。但有人带头,法不责众,接着众多儒生开始纷纷上书,连着百姓都表示抗议。
征讨声音大起来,同样bi得各位宰相不能坐视。
太子bi到这等地步,向一个外戚负荆请罪,本身就是宰相的失职。还有一条,刘仁轨回来了,这场战役不是从刘仁轨离开后开始的。自去年就在准备,刘仁轨没有到,大军已开始出行。刘仁轨还没有离开京城,命令早已下达,命臣服于唐朝的靺鞨准备士兵,浮海进攻新罗南境。同时李谨行在平壤征集大军。
这也是落后的通讯方式导致的。
一道命令,下到新罗,纵然最快的马匹轮换,也在一两个月时间。刘仁轨开始马不停蹄奔向高丽,二月初率军队抵达瓠芦河。在此之前,两军已经jia手,唐朝大军突然到来,新罗没有防备,阿达城军民出城种麻,被靺鞨人侦知,刘仁轨立即命令靺鞨人偷袭阿达城,得手。然后才正式进攻的是新罗七重城,率领的军队有唐军、契丹、靺鞨军,四万来人(后来韩国史书多说大捷,又说唐军动辄几十万人,不可信的。与吐蕃jia恶后,唐朝两线开战,分不出几十万军队到新罗了)围七重城。
本来新罗将领就不是刘仁轨的敌手,加上现在刘仁轨又提前调了一些数次改进后的投石机与火这玩意儿现在的杀伤力依然不是很大的,可是能赅人。很快新罗城被攻破,溃兵四散而逃。这一役杀掳新罗将士无数。新罗防御北方,南方空虚,靺鞨军队浮海南下,抵达新罗南境登陆,其实这时候唐朝还完全放弃百济,也就是在后世韩国的全州、光州这一块飞地,设立了一个熊津都督府。被新罗多次蚕食,双方的龌龊主要原因就是此地。唐朝还占了一些,但大部分被新罗蚕食去了,不得不撤销了都督府的编制。
因此,靺鞨人登陆后,杀获甚众。这两役痛击了新罗,不过刘仁轨走的时候,李治再三嘱咐,见好就收,新罗不是主要征讨对象了,而是吐蕃。于是刘仁轨引大军返回。李治又下诏书,命李谨行为安东镇抚大使,这时候李谨行手上还有重兵的,但唐兵很少,以靺鞨人为主,辅以契丹人,继续进攻七重城南边的海滨城市买肖城(仁川附近),战斗还在继续。在这里,李谨行再次三战三捷,新罗人被打得很惨。新罗王金法敏打得走投无路,再次派使者到唐朝进贡谢罪。
总之,这种打不过就投降,投降后赢得喘息机会,再打,新罗人做得比李自成还要熟练。
但使者与消息还没有到达洛阳,只知道刘仁轨要班师回朝了。
在所有宰辅中,真正能贴上太子印记的不是戴至德,不是郝处俊,也不是裴行俭,而是刘仁轨。刘仁轨这么快就回归了,又给朝堂带来新的变化。a
【……第二百二十三章将军归文字更新最快……】a!!